導航:首頁 > 音樂圖片 > 美國老電影音樂家

美國老電影音樂家

發布時間:2022-05-08 22:18:15

A. 外國著名音樂家30位

巴洛克時期:
維瓦爾第——義大利作曲家——管弦組曲《四季》
亨德爾——德國作曲家——清唱劇《彌賽亞》管弦樂曲《水上組曲》

古典主義:
就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啦...

浪漫主義:
車爾尼——奧地利作曲家——鋼琴練習曲集599、849、299、740等
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藝術歌曲《鱒魚》《魔王》等;交響曲《未完成交響曲》
韋伯——德國作曲家——歌劇《魔彈射手》鋼琴迴旋曲《邀舞》
舒曼——德國作曲家——聲樂套曲《詩人之戀》鋼琴套曲《狂歡節》
勃拉姆斯——德國作曲家——合唱作品《德意志安魂曲》;鋼琴作品《匈牙利舞曲》
布格繆勒——德國作曲家——《鋼琴進階練習曲25首》
門德爾松——德國作曲家——鋼琴小品《無詞歌》交響曲《春之聲》
瓦格納——德國作曲家——歌劇《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尼伯龍根的指環》
聖.桑——法國作曲家——管弦組曲《動物狂歡節》
莫什科夫斯基——波蘭作曲家——交響詩《聖女貞德》;鋼琴作品《西班牙舞曲》
理查.施特勞斯——德國作曲家——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歌劇《玫瑰騎士》
斯克里亞賓——俄國作曲家——交響曲《普羅米修斯:火之詩》
拉赫瑪尼諾夫——俄國作曲家——《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音畫練習曲》

民族主義:
俄羅斯「強力集團」
【巴拉基列夫——俄國作曲家——鋼琴曲《伊恩拉美》
居伊——俄國作曲家——器樂小品《東方風格》
穆索爾斯基——俄國作曲家——鋼琴套曲《圖畫展覽會》歌劇《霍凡興那》
鮑羅丁——俄國作曲家——交響曲《在中亞西亞草原上》歌劇《伊戈爾王子》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俄國作曲家——歌劇《薩特闊》;眾多教育書籍】
西貝柳斯——芬蘭作曲家——音詩《芬蘭頌》

印象主義:
德彪西——法國作曲家——鋼琴前奏曲《牧神午後》
拉威爾——法國作曲家——管弦樂曲《波萊羅》鋼琴曲《悼念公主帕凡舞曲》組曲《鏡》《鵝媽媽》《水的嬉戲》
巴托克——匈牙利作曲家——《匈牙利民謠20首》鋼琴教程《小宇宙》歌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新古典主義:
斯特拉文斯基——俄國作曲家——舞劇音樂《火鳥》清唱劇《俄狄浦斯王》
普羅科菲耶夫——俄國作曲家——芭蕾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序曲《俄羅斯序曲》
肖斯塔科維奇——俄國作曲家——15部交響曲

現代主義:
勛伯格——美國作曲家——十二音作曲技法
阿爾班.貝爾格——奧地利作曲家——《璐璐》;歌劇《沃采克》
威伯恩——奧地利作曲家——管弦樂曲《帕薩卡利亞》傳承十二音作曲技法;嘗試點描音樂
格什文——美國作曲家——管弦樂曲《藍色狂想曲》
斯托克豪森——德國作曲家——室內樂《十字型游戲》管樂五重奏《時值》
約翰.凱奇——美國作曲家——實驗音樂《4分33秒》

B. 一部老電影,一個外國歌手

《青春傳奇》是根據瓦倫斯的生平加以改編的傳記電影

動人的音樂、扣人心弦的劇情,交織在這部真實記錄50年代搖滾歌手裡奇·瓦倫斯(Ritchie Valens)的傳記電影中。本片真稱而溫和地娓娓道出瑞奇短暫而多采多姿的一生:從出身於芝加哥的一個貧困墨西哥裔家庭,到他以17歲之齡成為流行唱片界的巨星;從他剎那間的功成名就,到他悲劇性地死與一場空難。他曾造唱過"Donna"、"La Bamba"等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此片中則由Los Lobos樂團擔任幕後代唱。

導演:Luis Valdez
主演:喬·潘托里亞諾 伊麗莎白·佩納 盧·戴蒙德·菲利普斯 Esai Morales Brian Setzer
類型:劇情 音樂
地區:美國
對白:英語
顏色:彩色
時長: 1小時43分鍾

上映:1987年

——搜索關鍵字「里奇 歌手 飛機 失事」
《青春傳奇》(La Bamba)

Ritchie Valens里奇·瓦倫斯
個人經歷: 拉丁搖滾傳奇歌手裡奇·瓦倫斯 1941年5月13日生於以聖弗爾拉多大峽谷聞名的洛杉磯的一個西班牙的社區家庭。他的父親,約瑟夫·史蒂文·瓦倫斯拉,一名起重機工人,他做過園丁、馴馬師,史蒂文熱愛各種音樂,對於弗拉門科民歌和各種形式的布魯斯和他的愛源源不斷地輸入到他的兒子身上。 里奇的母親,康妮·瓦倫斯拉,在軍需品工廠工作。康妮有一個前父所生名叫「羅伯特·莫拉茲」的兒子,比里奇大四歲。在這些年,他們住在弗爾拉多。 當里奇三歲時,他的父母分離,他父親花所有的錢買下了一幢房子,就是這房子,史蒂文開始培養兒子的音樂天賦。而面對棘手的問題對如何用自然唱歌的天賦去彈吉它,史蒂文不斷地鼓勵里奇要自已做。1951年,當里奇十歲是,他的父親死於糖尿病。 史蒂文死後,他的母親帶著另一個兒子和一個兩歲的女兒搬進了這個房子,在這個期間,里奇住在叔叔家據說是為了防止孩子變壞,而事實上,里奇是個安靜而害羞的孩子。 在十三歲那年,里奇作為七年級學生進入小學,是平常的學生,安靜而喜歡同學。在那是他走到那兒總是帶著吉它,在午餐時間,坐在凳子上和他的朋友一起分享他的音樂,這些不同的朋友促進了他更廣泛的音樂,使他在拉丁歌曲有突出表現,包括「La Bamba」。他的堂兄迪克和叔叔洛扎諾教給他如何用吉它的琴弦。那時,進入中學,開始傾向於搖滾樂,模仿貓王Elvis Presley, Chuck Berry, Jerry Lee Lewis,最終他成為有名的小里奇。在16歲時,他有更多朋友,使他被邀加入Silhouettes樂隊,可以參加高校、教會、政黨的演出。 該樂隊是帶有典型的,通俗的曲調高校樂隊,其中有一位高校樂隊成員,Gil Rocha,一位21歲的音樂家。他是一位懂得寫歌、編排、演奏全能的表演者,Silhouettes是一專業樂隊,不分種族,其中有兩位黑人兄弟,一位是日籍美國人和一西班牙人,受這些人影響同,害羞的里奇,最終成為該團體的主唱。

在他18歲那年,飛機失事,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的音樂永恆了

到了現在人們都還在繼續著他的金曲

C. 美國老電影音樂奇才

天生的電影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 天生的電影作曲家——埃尼奧·莫里康內 作者:楊大林 埃尼奧·莫里康內(Ennio Morricone)1928年出生於羅馬,去年剛剛度過了他的70誕辰。莫里康內迄今參與製作的各國電影已不下400部,是義大利最多產、最有建樹的作曲家,在世界電影界可謂有口皆碑。 幼年時代的埃尼奧是一個莫扎特式的神童,6歲就開始了作曲。12歲,父母把他送入羅馬的聖切契里亞(Accademia di Santa Cceilia)音樂學院,讓他在作曲系進行了為期4年的正規學習。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突飛猛進地學完了4年的課程,甚至當時還有報道說這個神童6個月內就掌握了所有知識!不管報紙怎麼說,在以極其優異的成績畢業以前,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學他所喜愛的另一門專業——小號。在60年代初投身電影界之前,莫里康內一直致力於管弦樂和室內樂創作。在古典方面所受的正統訓練和原來的專業取向,對他日後獨具一格的電影音樂創作風格也產生了很大影響。1961年的配樂處女作《法西斯分子》(The Fascist/Ⅱ Federale),使他立刻向世人證明了自己是個天生的電影音樂作曲家。 對於每一部電影作品來說,凡由莫里康內作曲,其中音樂氛圍必然得到不同程度的強化。這一點,甚至是從未意識到電影中音樂元素的存在的普通觀眾也能感受到的。顯然,這由莫里康內作品中的特質所造成。作為一個世界電影音樂的研究者,筆者之所以對這位大師如此尊崇,首先就在於這些特質的非同凡響:他的旋律由於樂思寬廣、質朴流暢、極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間滲透人心靈的強大感染力;他的配器由於構思獨特、選材廣泛、不落窠臼而使觀眾聞而不忘,回味無窮;他的配樂手法由於體裁多樣、富於獨創性而使電影音樂的語匯獲得極大豐富,從而使聽眾(包括專業人士)的電影音樂思維大大拓寬。這些特點,在他60至80年代的作品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確切地說,莫里康內與義大利導演賽爾喬·萊昂內(Sergio Leone/1921~1989)自1964年至1984年合作的20年,是兩人藝術生涯中的黃金時代。兩位奇才怪傑在世界電影史上共同寫下了熠熠發光的一頁。1964年,萊昂內拍攝了他的第一個三部曲——「賞金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一把金幣》(A Fistful of Dollars),1966又拍攝了三部曲的第二部:《為了多幾塊金幣》(For A Few Dollars More)。電影音樂史上首次出現的粗礪、瀟灑的小號主題和空寂、遼遠、漫不經心的口哨獨奏,令人耳目一新,給各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萊昂內於1966年拍攝的這一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好壞丑》(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中,他確立了前兩部影片中已初見端倪的「義大利面條」(Spaghetti)風格。影片中的無名槍手代表「好」的一方,其對立面——一個心狠手辣的北方軍軍官代表「壞」的一方。類似西部片中好人戰勝惡棍的公式化結構,經過萊昂內的「義大利化」,出現了第三條線索——一個中間型人物。這是個不好也不太壞的、帶有喜劇色彩的「丑」的形象。丑的一方所代表的第三勢力的存在,打破了原來的正義必然戰勝邪惡,有時也就是英雄必然會救出美女的相對直白簡單的程式。在角色由於多員化而使戲劇性得到豐富的同時,影片的可視性、觀賞性也大大提高。這次,一向富於求新和實驗精神的作曲家又為影片配樂注入了勃勃生機和豐富的內涵。電影音樂史上又首次出現了甩鞭聲、由男聲合唱出的戲謔音效,以及加弱音器小號怪誕、調侃的音色。 在6年後的《革命往事》(Once Upon A Time——The Revolution/1972 )中,萊昂內作品裡灑脫、戲謔的意味仍有保留,同時一種強烈的懷舊情緒也留存下來。女高音的無言哼嗚貫穿在了「往事三部曲」中,成為第二個系列最為顯著的風格特徵。在1984年的《美國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中,動人心魄的排蕭獨奏、「地下酒館」里的拉格泰姆(Ragtime)風格樂段和弦樂重奏出的岱博拉主題等無不令人重又耳目一新,嘆為「聞」止。當男主角面條(Noodles)凝立在車站的蒸汽和煙霧中,失魂落魄地目送女友岱博拉離去時,女高音歌唱家艾達(Edda Dell'Orso)那令人神往和心醉的音色再次悠然飄現…… 萊昂內於1968年拍攝的《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中,「好壞丑結構」保留了下來。色厲內荏的大鬍子夏延的主題,由幽默調侃的班卓琴演奏。世界觀眾很難忘記那凄厲哽咽、刺人心肺的口琴聲,更難忘那牽動著人類共有的懷舊情結,彷彿飄過了無限時空的女高音無言哼唱。在使得萊昂內——莫里康內的代表作《西部往事》成為不朽名作的諸多因素中,音樂所起的作用再大不過了。「往事主題」具有的穿透力和強大感染力,為一般影片配樂不能相提並論。那遼闊寬廣、舒緩動人、含義深刻的旋律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住事主題」是莫里康內的代表作,又是世界電影音樂的顛峰之作。在用各種文字書寫的有關這位作曲家的介紹或評論文章中,它是人們必然要涉及的一段音樂,同時又是上至影評家、下到普通觀眾以及無數音樂愛好者永遠懷著贊嘆和敬畏之情去聆聽、去談論的一段音樂。其迷人的音色、流暢的旋律和雋永的風格,對世界各國的許多影片產生了影響。 每當我聆聽莫里康內作品時,腦海中經常閃現出一組似乎毫不相乾的畫面: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許多人都在奮力向上攀登。有人離那煙霧繚繞峰頂也許已相去不遠。但在雲端之上,山頂上一座有鋼琴的房子里,一直就住著一位年屆七旬的戴眼鏡的義大利人……

D. 麻煩大家幫我提供 西方史音樂家相關的電影。

《翠堤春曉》 講施特勞斯的經典
《無冕之王施特勞斯》 也是施特勞斯
貝多芬好像有個《貝多芬傳》可以搜搜
《舒曼情史》

關於莫扎特的同名電影《莫扎特》
關於貝多芬的《永恆的愛人》
關於蕭邦的《春天奏鳴曲》
關於大提琴家杜普雷的《她比煙花寂寞》

近年來覺得最好聽的比如放牛班的春天、海上鋼琴師等等挺好,就是有點偏題了

E. 找一部外國電影,很感人,核心人物是一個老音樂家和一個孤兒的故事

法國電影:苦兒流浪記 Sans famille (2000) 電視電影

劇情:
雷米從小和養父母生活在一起,生活的艱難讓養父做出了把他賣掉的決定。盡管養母芭芭拉媽媽非常疼愛雷米,但還是無法改變丈夫的決定,只能眼看著10歲的小雷米和賣藝人維達里先生漸漸遠去。
維達里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教雷米拉琴認字,兩人在賣藝的旅途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與此同時,一個神秘的人卻一直尾隨在他們身後,這個叫吉奧的人竟是雷米的親叔叔。事實上雷米的親生父母是伯爵及夫人,生父去世後,只有一歲大的雷米被叔叔偷著遺棄在街頭,為的就是要繼承雷米父親的伯爵頭銜及巨額財產。雷米的母親一直在尋找雷米的下落,為了不讓她找到雷米,吉奧威脅曾經參與過遺棄雷米的幫凶夏爾並讓他殺死雷米。
陰差陽錯,雷米和母親相識又分離,與維達里也失散,但雷米並沒有為此一蹶不振,他支撐著幼小的身體一路賣藝尋找母親。在經歷了各種磨難後,雷米逐漸成長,但不變的是他的單純和善良。正是他純潔的心靈感染了夏爾,夏爾幫助雷米逃離了吉奧的追殺,自己身受重傷。雷米終於找到了母親,維達里也跋涉千里趕來,但迎接他們的並不是重聚的喜悅。吉奧企圖殺死雷米,維達里及時感到,將雷米救出,卻因為在和吉奧的搏鬥中傷勢過重,永遠地離開了雷米,只留下他的狗卡比和賣藝用的手風琴陪伴雷米度過以後的日子。

改編自法國作家耶克特·馬洛(Hector Malot)於1878年出版的小說 Sans famille。同名動畫片的片名為:星仔走天涯。

視頻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cc00XMjA0MDIzNzY=.html

F. 求一部電影歐美愛情片很老了,一個音樂家(不知道是不是肖邦)

好像是《翠堤春曉》
但是很多細節不像,去看看吧~~

G. 請推薦幾部關於音樂家的電影~

1.《莫扎特傳》,人物傳記片的頂峰之作,轟動世界的第一流的視聽享受音樂片,深刻洞悉人性的經典之作。我喜歡莫扎特的音樂,而且非常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不斷響起莫扎特的曲子,台詞,劇情,演員的演技,天哪!一定要看!
http://ke..com/view/471709.htm
2.《貝多芬傳》又名《永恆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加里奧德曼主演,演技派啊。也不錯http://ke..com/view/457847.htm
3.《復制貝多芬》,這個只講了貝多芬將近晚年的一段跟愛情有關的事(他的一個學生),其中貝多芬在劇院指揮第九交響樂那段不錯(個人看法)。當然裡面有很多貝多芬的曲子!
4.《海上鋼琴師》,與以上不同,這大概是一個虛構的故事,主要去看動人的故事,傳記型,出生-》傳奇的經歷-》死亡...
我非常欣賞導演對他音樂天賦以及人格的刻畫!

H. 外國著名音樂家作品有那些

1、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是由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曲,於1823年的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該曲首演於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該曲一共四個樂章,一直以來,該組曲被認為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

2、舒伯特-《鱒魚五重奏》

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他短短的一生中,曾經創作完成了許多室內樂作品。舒伯特的室內樂中,被認為藝術成就最高的是鋼琴五重奏,而這首《鱒魚》五重奏(OP.114號),則是他所有的室內樂作品中最著名、最受人喜愛的一首。

3、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

《土耳其進行曲》,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V.331)的第三樂章,又稱為 Alla Turca(土耳其風迴旋曲),於1781-1783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

4、肖邦-《革命練習曲》

肖邦的這首練習曲,表現了肖邦在華沙革命失敗後內心的悲憤欲絕。因此,被後人命名為「革命」練習曲。全曲激昂悲憤,深刻地反映了肖邦在華沙陷落、起義失敗後的心情,那催人奮起的旋律,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

5、巴赫-《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BWV 565),原為管風琴曲,是巴赫青年時代的代表作之一,後由波蘭作曲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編為管弦樂曲,並由波蘭鋼琴家、作曲家陶西格改編為鋼琴曲。

I. 以前有個電影,美國的,一個小孩爸媽都是音樂家,但一些原因進了孤兒院,對聲音很敏感,但不知道音樂,經

August Rush 八月迷情 那小孩藝名就叫August。 他還演了一部也很溫情的電影《人工智慧》,講述的是作為機器人的他到處去找他的媽媽,最後他媽媽被先進的克隆技術給復活了

J. 好萊塢經典電影,有個音樂家從不下船

海上鋼琴師,這片子太好了~

閱讀全文

與美國老電影音樂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flv影視高清電影大全 瀏覽:683
電影打游戲視頻大全 瀏覽:233
電影小鈴鐺圖片卡通圖片 瀏覽:487
芭比電影國語版大全 瀏覽:552
電影世界大混合 瀏覽:34
電影經典圖片剪輯 瀏覽:342
台灣電影潘多拉 瀏覽:625
世界十大殘酷電影 瀏覽:240
莫泊桑羊脂球電影圖片 瀏覽:191
推薦幾部適合高中生的英文電影 瀏覽:478
男主角崔敏俊什麼電影 瀏覽:629
電影火燒島之橫行霸道下載粵語版 瀏覽:672
經典電影人物的英文名 瀏覽:946
老演員安琪電影作品大集錦 瀏覽:732
嬰兒電影美國大全 瀏覽:202
食神周星馳電影粵語 瀏覽:276
彭於晏的戀愛電影大全 瀏覽:340
望夫成龍電影在線 瀏覽:703
電影逃出天堂島結局 瀏覽:46
87福利電影網站之招搖 瀏覽: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