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情書電影中男主角最後死時唱的歌的含義還有那本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有何含義
在原作小說里有寫到,松田聖子是女藤井樹最愛的歌手,男藤井樹唱這首歌並不代表只想著女藤井樹,其實他知道自己要死的時候他或許留戀著自己的愛人
《青色珊瑚礁》歌詞中就有這樣的含義,歌詞的大意是:我的愛已經離我遠去。。。
或許男藤井樹臨死之時想到的也是這兩個相貌一樣但個性又不同的女生吧,又或者可以說,他臨死前還是想起了那個他第一個愛上的女孩
還有那本追憶似水年華,我覺得是導演刻意安排的巧合,當年男藤井樹去他家還書的時候就是那本追憶似水年華,女藤井樹的粗心,使她並沒有去翻閱這本書,畫就藏在裡面,她身為圖書管理員就這樣擺回去了
然後多年後學生們找到這本書送給她,也恰好符合文字上的理解意義,追憶似水年華,他們還是學生的年華,那場青澀的暗戀。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
追憶似水年華 中的主人公結識了另一位少女阿爾伯蒂,發現阿爾伯蒂患同性戀,便決心娶她為妻,以糾正她的變態心理。
他把阿爾伯蒂禁閉在自己家中,阿爾伯蒂卻設法逃跑,於是,他多方打聽她,尋找她,後來得知阿爾伯蒂騎馬摔死。
在悲痛中他認識到自己的稟賦是寫作,他所經歷的悲歡苦樂正是文學創作的材料,只有文學創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東西找回來。
我想他大概是想告訴中山美穗,自己想幫助並守護她,
但從導演的角度,是在暗示兩人最後的結局,也就是兩人不可能在一起。
我個人感覺我的理解更靠譜,你覺得呢?
B. 求瘋狂英語閱讀版78期中《追憶似水年華》(即第4個錄音)的背景音樂名稱,開始的旋律真的太好聽了,問了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a46d86010009me.html
貌似是貝多芬的 月光 ,自己看看吧
C. 追憶似水年華是歌嗎,歌詞是這樣的嗎
有本小說叫追憶似水年華
卷帙繁浩的《追憶似水年華》全部以第一人稱「我」的回憶展開,回憶者的名字亦叫馬塞爾,但它並不表明這部小說是自傳體,因為「我」只不過是這部小說中的一個人物而已
。通過他的回憶,普魯斯特在小說中描述了大量人物和事件;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回憶」這一獨特角度,普魯斯特在技巧上作了許多嶄新的嘗試。在巴爾扎克等現實主義作家看來,我們是能夠「認識」人物,每個人都有其「本質」特性,如某人是自私的,某人是偉大的等等。而在普魯斯特的這部小說中,「我」在追憶往事時,並沒有用確定無疑的口氣告訴我們某人的本質如何,甚至包括他的女友阿爾貝蒂娜。在普魯斯特看來,只有上帝才能俯視芸芸眾生,指出某某的本性,而小說家卻沒有這一特權。馬塞爾的敘述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疑問:阿爾貝蒂娜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姑娘?她為什麼要逃離「我」?這些問題他自己似乎也沒有搞明白。因為人性是極其復雜的,被分割成許多部分,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面前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但是我們只能認識對方在我面前所展示的那一面,因此不能說出她的本質,也不能解釋清楚她的每個動作的動機。
�既然我們不可能一下子把握人物的性格,所以普魯斯特在人物描寫上採取了一些特別的技巧。他常常讓小說中的不同人物講述某個人物的所作所為,亦讓某個人在不同的時間用截然相反的觀點講述另一人物的所作所為,這使得他筆下的人物形象變得空前復雜,但正是這樣才符合我們認識復雜人物的實際方式。在現實主義小說中,人物出場時,作者常常會給出一些解釋性文字,告訴我們他的職業、性格、年齡、生活背景等。普魯斯特卻往往在貌似不經意的情況下安排他們的出現,彷彿他們只不過是很次要的人物。但是,隨著馬塞爾的成長,我們將會看到,這些人物在他的世界中越來越重要,他們原來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之一。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讀者將同馬塞爾一道驚奇地發現,人物的形象是不斷地「生長」著的。例如,當馬塞爾在巴爾貝特的海濱飯店等待祖母,無意中在海灘上看到一群美麗的少女,一片眼睛為之一亮的顏色,但是,他怎麼會想到,其中就有後來成為自己的女友的阿爾貝蒂娜呢?在小說的後幾部中,作曲家凡德伊和畫家埃爾斯蒂爾都是對馬塞爾起了重大影響的人物,但是在他的童年歲月,在小說第一部《斯萬家那邊》,他們已經出現了,卻只是不為我們注意的「小人物」。等我們發現他的重要性時,才會想起回頭打量他們,才能發現作者的精心安排。
D. 有誰知道電影《追憶似水年華》的片頭音樂
出自作曲家Jorge Arriagada 為《追憶似水年華》Le Temps Retrouvé (Time Regained) 創作的原聲碟里的第10首 「Parade」前段。
E. 好聽的電影歌曲
茱莉亞羅伯茨那部電影《偷心》的主題曲The Blower's daughter.
《勇敢的心》里的插曲
《兩小無猜》里的插曲,好像叫玫瑰花之歌
F. 劉若英的《年華》 歌詞
歌名:年華
作詞:阿信
作曲:阿信
演唱:劉若英
專輯:《滾石香港黃金十年 劉若英精選》
歌詞:
那鞦韆孤獨的搖啊
曾經是誰的快樂在上面擺盪
草原上搖曳著的花啊
陽光蒸發了無人的喧嘩
那孩子離開而且長大
發現旅途上並不盛開繁花
一路上追逐白色飛馬
來到了陌生的霓虹生涯
如果說不回頭
不必害怕
我的幸福總有解答
為何我還追逐著
追逐那夢中童話
星斗般的迷幻的舞池中
大聲的喊出了這才是人生啊
在午夜的喧鬧中融化
在日出的疲勞中無力掙扎
那以為可以的永遠啊
為什麼短暫的令人驚訝
那男孩背後的瀟灑
帶走了永遠神秘的解答
如果說不回頭
不必害怕
我的幸福總有解答
為何我還追逐著
追逐那夢中童話
如果說不回頭
不必害怕
人生理想總會到達
為何我還追憶著
追憶那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
如果說不回頭
不必害怕
我的幸福總有解答
為何我還追逐著
追逐那夢中童話
如果說不回頭
不必害怕
人生理想總會到達
為何我還追憶著
追憶那似水年華
如果說Ah
如果說不回頭
不必害怕
我的幸福總有解答
為何我還追逐著
追逐那夢中童話
如果說不回頭
不必害怕
人生理想總會到達
為何我還追憶著
追憶那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
歌手簡介:
劉若英(Ren'e Liu),1970年6月1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 中國台灣女歌手、演員、詞曲創作者。1995年,劉若英以電影《我的美麗與哀愁》出道;同年以電影《少女小漁》獲得第40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亦以專輯《少女小漁的美麗與哀愁》開始涉足音樂領域,主打歌《為愛痴狂》獲得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歌曲獎。1997年憑借電影《美麗在歌唱》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1998年主演電影《徵婚啟事》並以此同時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演員、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團特別大獎、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巴黎國際電影特別表揚獎4項大獎 ;同年發行專輯《很愛很愛你》。2000年以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打開在內地的知名度;同年主演電視劇《住在十字架下的母親》獲得台灣電視金鍾獎最佳女主角;亦發行專輯《我等你》,其中歌曲《後來》成為其代表作。2001年以電視劇《粉紅女郎》獲得中國電視劇雙十佳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主演電影《天下無賊》並獲得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 。2007年憑借電影《連環局》同時入圍了金馬獎、金像獎、金雞獎、金紫荊獎、華語傳媒大獎 。2011年8月8日與鍾小江登記結婚。2013年擔任第32屆香港金像獎和第50屆台北金馬獎評委 。2014年主演電視劇《半路父子》 。2015年1月29日,產下一子。4月10日,奶茶借著兒子雙滿月的大喜日子,按照台灣習俗向好友大派油飯,還順道公開了兒子睡覺的萌樣。
G. 110715天天向上 (追憶似水年華)那個合照出來的時候 背景音樂是什麼啊
是久石讓的mother
H. 可可英語美文第53期追憶似水年華背景音樂是什麼
好好聽嗎,但是我不知首
I. 朗誦追憶似水年華的背景音樂
kiss the rain
星空
/D大調卡農
/秋日的私語
/寂靜山林(班德瑞)
/巴格達的星星(班德瑞)
/童年的回憶(班德瑞的不是克萊德曼的那個,很好聽但不算鋼琴曲)
/鏡中的安娜(有吉他曲)
/悲傷的西班牙(有吉他曲)
/夢中的婚禮
/愛的故事
/水邊的阿狄麗娜
/多瑙河之波
/月光奏鳴曲
/天空之城
/幻想曲(記得好像是肖邦的)
/土耳其進行曲
/卡門序曲
建議聽聽理查德克萊德曼 ,很多都很好聽 。
班德瑞也很好聽,但不是純粹的鋼琴曲 。
雨的印記(Kiss the rain)
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如愛的協奏曲、星空、秋日的私語、水邊的阿狄麗娜、思鄉曲、夢中的婚禮等等,都很抒情的!
不能說的秘密JAY的《Secret》
貝多芬《月光曲》
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
Wind Crest
天藍的旋律
Tears 眼淚鋼琴曲
古典的:
巴達潔芙絲卡 少女的祈禱
拉赫瑪尼諾夫 華麗大圓舞曲
帕赫貝爾 D大調卡農變奏曲(一定要原版的鋼琴變奏曲)
貝多芬 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
貝多芬 月光奏鳴曲第一、二樂章
舒曼 夢幻曲
李斯特 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
貝多芬 第五號(命運)交響曲
德沃夏克 幽默曲
貝多芬 致愛麗絲
莫扎特 土耳其進行曲
李斯特 小星星變奏曲
拉赫瑪尼諾夫 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肖邦 降E大調夜曲
莫扎特 雙鋼琴奏鳴曲
李斯特 鍾
肖邦 英雄波蘭舞曲
拉赫瑪尼諾夫 第二號鋼琴奏鳴曲
肖邦 c小調(革命)練習曲
格里格 a小調鋼琴協奏曲 (網路里只有搖滾版)
舒伯特 降E大調即興曲
柴科夫斯基 第一鋼琴協奏曲
拉赫瑪Kiss the rain
夢中的婚禮
出埃及記
the truth that you leave me
卡農
秋的私語
I miss you
the day i lost my love
神秘園之歌
棋魂鋼琴曲
紫蝴蝶
夢中的雪
tears
薰衣草
雪花的快樂
被遺忘的天使
尼諾夫 帕格尼尼狂想曲
J. eternity theme是哪一個電影里的背景音樂
永恆和一天(Eternity and a Day)簡介:「永遠的一天」是希臘導演Theo Angelopoulos的作品,描述一位老者晚年生活,藉由一封信引發過去的記憶,在錯落的片段生活里,交雜著記憶的回溯。這部意境深遠的影片,也同時為他贏得了1998年坎城影展金棕櫚最佳影片獎。導演以其一貫的詩意風格和類魔幻寫實的手法,陳述老者行至生命終極的感觸,老者看似漫長的現實生活其實短暫,那些逝去的過往,反而在追憶的瞬間,被停滯的時空無限延伸,追憶似水年華瞬間亦是永恆……希臘女作曲家Eleni Karaindrou與Angelopoulos的合作,自八O年代中期開始至今,累積長達十數年的默契;能將Angelopoulos影片中深沈的人文反思氣息,藉由音符完整呈現出來的,也非Karaindrou莫屬。在Angelopoulos的電影中,人物常是巨大歷史構圖中一抹微小的身影,是游移的大氣中一絲微弱的嘆息。許是合作已久,Karaindrou連音樂起伏的呼吸都與其影像近似,甚至有風格疊合之處。這張專輯也不例外,它延續了影片一貫深沉的疏離,器樂選擇上以黑管和豎笛為主體,映襯淡雅的弦樂旋律。影像與音樂的對位時而喜悅時而低湯,形成矛盾的張力。銅管的沈重與弦樂的閑逸代表詩人的沈重遲暮與活力青春,在夢境中持續對話,老者忽忽悠悠的夢境,彷佛就從這些音符間隙中緩緩蔓延開來…… 除了類似迴旋曲形式反覆夢境之外迭宕的旋律,Karaindrou也適時選用了部分希臘傳統民謠,專輯里並收錄片中老詩人的獨白,闡述對生命深沈的思索,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中,獨具另一番動人魅力。安氏曾經形容Karaindrou的音樂為「電影里沒有流出來的血」專輯曲目:1.Hearing the Time2.By the Sea3.Eternity4.Parting A5.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6.Borders7.Wedding Dance8.Parting B9.To a Dead Friend10.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11.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12.Bus - Part I13.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I14.Bus - Part II15.Trio and Eternity Theme16.The Poet17.Depart and Eternity Theme Variation III18.Dep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