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關於世界和平的照片和歌曲(100分)
這個是網上非常火的一個視頻
講述的就是關於和平的
叫tell me why
http://v.youku.com/v_show/id_cf00XMzk3MDQ2NA==.html
⑵ 美劇《和平使者》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引言、漫威的系列電影一直以來都受到大家的喜愛,2021年播出了很多漫威系列的美劇,但是有幾部還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2022年這一步,和平使者中的劇情還是讓人感覺到眼前一亮的,而且也有著非常多讓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
三、總結
這部影片其實主要講述的就是和平使者這個角色,而且和平使者並不是正規的描述一些正派人物的影片,反而是對和平使者這個英雄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有很多看漫畫的粉絲都會接受不了,但是如果接受不了的話,可以去追漫畫這部影片,如果不是漫畫的粉絲去看的話,還是值得的 。
⑶ 不美化戰爭,才是最好的和平宣傳,你看過哪些優秀的戰爭電影
不美化戰爭,才是最好的和平宣傳,你看過哪些優秀的戰爭電影?其實世界上優秀的戰爭電影特別的多,有描寫戰爭的,有描寫戰爭里的小人物的,很多都是悲劇。
《中途島大戰》,描述了日軍、美國兩國海軍殊死的較量,也是人類第一次航母大規模的較量。《珍珠港》,描述了日本成功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艦隊,重創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也是一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長途奔襲成功的經典。總之,優秀戰爭片枚不勝舉,不能一一贅述了。
⑷ 請介紹幾部關於和平的電影,好答案加100分
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
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經典之作。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主演:
馬修·莫迪恩
時間:1987年
劇情:
越戰期間,加入海軍陸戰隊的一群年輕人被剃了光頭,並分配寢位,負責訓練他們的上校時常羞辱他們,還給他們取難聽的外號,「傻瓜比爾」由於是胖子,動作老是出錯,因此成為最經常被上校修理的人。班長「小丑」耐心照顧他。但傻瓜比爾再次的失誤,令上校憤怒地懲罰全隊,夥伴們終於忍無可忍,將傻瓜比爾痛揍了一頓。之後,傻瓜比爾開始對槍自言自語,他發揮了射擊的才華,連上校也贊賞他終於可以成為偉大的「殺人機器」,就在出發前往越戰戰場的那晚,傻瓜比爾在他的M14裝滿「全金屬外殼子彈」(Full Metal Jacket),一槍打死上校,然後自己也含槍自殺。
選擇編入新聞組的小丑,被長官派去前線采訪,小丑看見年輕的士兵們已經麻木,在越共屍體旁飲酒、一面笑一面在直升機上掃射逃走的村民。他隨眾巡視,誤入未掃盪的地區,大家遭到狙擊手埋伏,犧牲了好幾位同伴後,他們終於確定狙擊手藏身的建築物,小丑落單時忽然發現狙擊手,對方原來是個非常年輕的少女!隨他而來的攝影員開槍救了他,少女在地上痛苦的掙扎,一名士兵要大家離開,任那少女在此地腐朽。在少女的「殺了我」的哀求中,小丑終於拿起,扣下扳機……
沉重的越戰反思片
影片根據古斯塔夫·哈斯福特小說《短期服役》改編,是大導演庫布里克繼《光榮之路》之後後拍攝的又一部反戰影片。影片的前半段,是以群像的角度塑造出一群年輕人如何在魔鬼教官的訓練下,失去人性而成為殺人的機器;後半段則是主人公「小丑」在戰爭中逐漸恢復的人性。影片跨越了從參軍到殺人,一個普通士兵在戰爭中不同階段的心理歷程。它被看做繼《越戰獵鹿人》、《現代啟示錄》、《前進高棉》之後的又一描寫越戰的傑作,曾被某些影評人譽為「有史以來最佳的越戰電影」。
華氏911(2004)
片 名: Fahrenheit 9/11
譯 名: 華氏911
導 演: ( 邁克爾·摩爾 Michael Moore )
主 演: (本·阿弗萊克 Ben Affleck) (史蒂夫·旺德 Stevie Wonder) (小布希 George W. Bush) (詹姆斯·貝克 James Baker III) ( Richard Gephardt) ( Tom Daschle)
◆劇情◆
這部紀錄片反映了這屆美國政府的某些側面,試圖說明為什麼美國會成為仇恨與恐怖活動的目標,為什麼美國總是很容易就捲入到戰爭之中,指出了911後對石油的貪婪在瘋狂的反恐戰爭中起著絕對的作用,也分析了布希家族與本·拉登之間所謂的關系是如何導致他們成為勢不兩立的敵人。
影片不但直接指向布希家族與富裕的沙特人包括皇室、沙特駐華盛頓大使和本·拉登家族在社會與經濟上的聯系,也表現了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和伊拉克普通人的種種真實的狀況,其中尤為關注與戰爭相關的平凡人,像在戰爭中受到傷害的伊拉克民眾;像萊拉·利普斯科姆這樣因在戰爭中失去兒子而轉變對布希政府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的看法的平凡母親;像進入巴格達普通家庭逮捕無辜市民的美軍;像厭惡伊拉克戰爭的美軍大兵;像那些成為美國新兵源的密歇根州的貧困的非裔美國黑人。
影片以一種反諷的口氣敘述著從2000年美國大選到如今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人所經歷的一切,試圖探尋出海面下冰山的全貌。在這部影片中,邁克爾·摩爾「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多用總統布希自己的言語和表情來傳達信息。比如發生911事件時,布希總統正在美國一所小學中視察,當他的助手輕聲告訴他飛機撞擊了五角大樓和世貿大廈的消息時,布希先是一臉受到驚嚇的表情,而後時間雖然在一分一秒的過去,布希總統卻好像永遠不會從凳子上站起來一樣的呆坐著,盯著他手中孩子們那寫著「我的寵物山羊」的教材。邁克爾·摩爾用畫外音說「總統是否在想他應該多多出現,多做些工作?」他的這句評論其實是與電影中早些出現的布希經常呆在
==================================
還我911真相9/11: Press for Truth7.4
西線無戰事
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反戰電影"之一
早期有聲片中的扛鼎之作
有力地譴責了帝國主義戰爭,毫不留情地揭開了蒙在戰爭頭上的"神聖"面紗,表現了極為鮮明的反戰主題
1930年出品
導 演:路易斯·邁爾斯通
主 演:盧·艾爾斯
約翰·雷
·第三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在一九六二年美國西雅圖世界博覽會評選的"電影誕生以來的十四部最偉大的美國影片"中名列第三位
給人類帶來永久傷痛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德國小記者雷馬克打算開始寫一部他自大戰結束以來就一直在醞釀構思的小說《西線無戰事》。他完全利用業余時間寫作,結果僅用了6個星期,小說就完成了,可手稿卻在抽屜里擱置了半年多,因為許多出版社都不願出版這部作品。後來,總算有家出版社接受了它,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部小說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第一年竟銷售了120萬冊,後來又被譯成多種文本,總發行量在500萬冊以上。雷馬克也因此由一個無名的小記者,一躍而成為世界聞名的大作家。
導演路易斯·邁爾斯通看中了小說的主題,將《西線無戰事》搬上了銀幕,這部影片也同樣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看成是奧斯卡授獎以來第一部有強烈的思想性的作品。邁爾斯通以沉重的筆觸和簡明精煉的手法寫活了帝國主義戰爭的荒謬無情,透過一名德國士兵從迷戀戰爭到心冷、心死的每一次心理轉變,渲染了戰爭的恐怖及其對人性的摧殘,表達了對人類自相殘殺的反感和把人民推向災難的當權者的厭惡,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沉思。
在《西線無戰事》中,導演以卓越的攝影技巧、寫實的風格把戰火、陣地、沖鋒、肉搏,以及殘酷恐怖、野蠻兇殺的場面拍得十分逼真,有聲有色,驚心動魄,具有印象派風格。同時,這部影片極高的藝術成就和豐富的內涵又使它成為了一部"優秀的博士論文"。
--前蘇聯著名電影藝術家 謝爾蓋·愛森斯坦
《西線無戰事》是最早採用混合錄音的有聲片,導演邁爾斯通很善於運用聲音,他將對話、配樂及音響效果巧妙地剪輯於單聲帶上,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有些鏡頭,如保爾臨死時一隻手的抽動、垂落的特寫鏡頭也拍得寓意雋永,被譽為經典之筆。這一系列的因素使本片既具備了無聲片的動感,又擁有了有聲片豐富的表現力。我們甚至認為,永久消滅戰爭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西線無戰事》在各國每年公映一遍。
--好萊塢著名影評人 肖恩·索普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片並不算多--尤其是在最近這些年。然而誕生於一戰結束後不久的這部戰爭題材的影片《西線無戰事》可以說是一個例外,直到今天,這部影片看起來仍然非常尖銳。這部建立在同名小說基礎之上的影片通過一群德國士兵的眼睛展示了戰爭的殘酷,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真實寫照。同時它也給了我們一定的啟示:有時候沉默是表現戰爭的最好方式。
--著名影評人 阿 冬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皇威廉二世的軍隊正在東、西兩線與俄、法、英等國交戰,戰事十分緊張、激烈。德國政府以漂亮的口號呼籲年輕熱情的學生志願者投身戰場,在德國後方的某個小城市裡,一批青年學生在老年教師康托萊克的沙文主義煽動下,報名參軍。年僅19歲的保爾一心想當個英雄,於是在政府宣傳所謂"英勇奮戰"、"保衛祖國"的口號下,也自告奮勇地報了名。他的朋友凱姆利希、穆勒等人也都參了軍,其中還有一個叫貝姆的,他患有臆症,和他們分在同一個部隊里。受蒙蔽的青少年就這樣成為了士兵,他們離別家鄉和親人,去為軍國主義賣命。
保爾和同學們一入伍就投入了緊張的軍事訓練。他們起早摸黑,在又松又濕又黑的田野中來回跑,幾經折騰,累得精疲力盡,而教官史托斯還要把他們"訓練得服服帖帖",成為"真正的德國士兵"。這些青年原來把人生、戰爭都理想化了,然而現在天真的夢幻破滅了。不久,經過訓練後的保爾和他的同學們被派往西線參戰。這些青年從不知道戰爭是怎麼回事,一上戰場就遭到炮火猛烈的轟擊,在隆隆的炮聲下,他們都嚇破了膽,有的哭了,有的尿濕了褲子。幸虧他們遇到了一個好班長卡欽斯基,他是個老兵,對這些涉世未深的"娃娃兵"十分照顧,他主動安慰他們,並教給他們在戰場上生存的技巧。於是保爾和同學們開始沖上戰場,殺死別人的愛子,奪走別人的生命。彈雨之中,他們抱著"我不殺人,人也殺我"的觀念大叫"沖呀、殺呀",失敗了,退下來,然後再反攻。在高度的緊張與恐懼中,貝姆真的發瘋了。一次戰斗中,凱姆利希的腿被炸斷,失去了年輕的生命,穆勒被化學毒氣毒死。不僅如此,士兵們還要忍受陣地上的飢餓、潮濕、疾病和糟糕的天氣。保爾沉痛地哀思著:"為什麼要打仗呢?"
保爾在一次戰斗中也負傷了,被送往野戰醫院治療,康復後被批准回家探望母親。病重的母親見到平安歸來的兒子格外高興。但她心中又升起淡淡的憂愁,不知兒子下次還能否歸來。保爾也為以後能否見到母親而擔憂。
歸隊的日子就快到了,這天,保爾路過母校,看到教師們還在鼓吹戰爭,動員學生們參軍。保爾厭惡戰爭,對他們的一舉一動感到悲憤,可那些學生卻還在以此為樂呢!
保爾重返前線後,發現連隊中來了一批像他們當年一樣天真、幼稚的"娃娃兵",而老戰友卻所剩無幾了。原來,在他休假期間,班上的戰友差不多都犧牲了,只剩下老班長卡欽斯基一個人。而此時,卡欽斯基因部隊供應困難,外出給"娃娃兵"找吃的東西去了。保爾跑出連隊,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老班長,久別重逢,兩人分外高興。恰在這時,一架轟炸機飛來,投下炸彈,彈片飛向老班長,把他炸傷了。保爾拼盡全力把卡欽斯基背到醫療站,但他已經死了。
一天,雙方停戰了,西線異常平靜。守候在戰壕里的保爾發現了一隻美麗的蝴蝶,可當他爬出戰壕捕捉蝴蝶時,突然一聲槍響,保爾被流彈擊中,他倒下了。但是,在這天德軍前線司令部的戰報上,卻清楚地寫著"西線無戰事"。
戰爭·生命·悲劇
自從有了人類文明,便有了戰爭。所有的戰爭,無論是敗是勝,飽受苦難的都是無辜的人民,那些嗜血如命的戰爭狂人帶給人類的巨大災難是無以復加的。
戰爭曾使地球變得陰森恐怖,許多人號哭著,掙扎著,呼喚著,想從死亡的威脅里解脫出來,卻只能無力地倒下,化成一堆堆插著十字架的青冢!無數寶貴的生命遭到了無辜的戕害!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隨後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家捲入了戰爭。一戰主要分為3條戰線:西線、東線和南線。其中西線是最重要的戰場,戰斗也最為慘烈。所以電影界,尤其是西方電影界拍攝的一戰電影,大都是以西線戰場為藍本的。
可以說,一戰是從興高采烈的群眾歡送開拔的士兵,高唱《馬賽曲》、《在故鄉》等歌曲開始的。交戰雙方的軍列上都用粉筆寫著"聖誕節回家"的字句,所有人都滿懷信心地期待著一場短暫而光榮的戰爭。但是,他們不久便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場持久的、殘酷的戰爭折磨之中。
英國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評論道:"燈光在整個歐洲熄滅。"民族、宗教、姻緣、仇恨、尊嚴、權力、金錢……所有這一切都似導火線,一旦被點燃就會引發戰爭,在世界各地掀起血雨腥風。
如今戰爭已經結束,但是戰爭帶給人類的血淚災難是不能夠忘記的,那是屬於人類的靈與肉的創傷。人們痛恨戰爭,但卻喜歡談論和觀看關於兩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因為戰爭留給世人的啟示與思考是長久的、深刻的,在我們心中形成終生不散的塊壘。
好萊塢電影人邁爾斯通根據雷馬克的名著《西線無戰事》拍攝的同名影片講述的正是馬恩河戰役前後,一群德國少年兵對戰爭態度由興奮、憧憬到反感的過程。保爾及其同學們在老師的沙文主義思想的煽動下,懷著英雄理想投身到一戰之中,可真正投入到戰爭中後,他們才體會到戰爭的可怕:那裡炮聲轟鳴,大地震憾,血肉橫飛,屍骨遍野。主人公保爾開始懷疑過去的理想,戰爭的殘酷性和毀滅性使他的英雄主義徹底破滅,他的內心發生了變化,開始對戰爭懷疑、厭惡甚至憎恨。終於有一天,保爾爬出戰壕去捕捉蝴蝶,結果被冷槍打中死去。然而同戰爭相比,個人的生命是微不足道的,在那一天前線司令部的報告中寫道:"西線無戰事"。
《西線無戰事》成了一戰中整個西線殘酷戰爭的小小縮影,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影片帶給人類的警醒作用始終是有限的,因為僅僅過了10年,人類便又陷入了一場更大的災難--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佚 名)
☆獲得第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翼》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戰爭片,故事以發生在一戰中的兩男一女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揭示了戰爭的罪惡。影片鮮明的生活實感和壯觀的空戰場面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愛情的安排上,全片也發展得流暢自然,不落俗套。《翼》是奧斯卡歷史上第1部最佳影片,也是惟一一部獲此殊榮的默片,具有歷久彌新的觀賞價值。
⑸ 電影和平飯店影評
影評:
沉睡了千年的身體
從腐枝枯葉里蘇醒
是夜鶯凄涼的嘆息
解開咒語
遺忘的劍被誰封印
追隨著簫聲和馬蹄
找到你
最光榮的犧牲
是英雄的宿命
揮劍的瞬間心卻在哭泣...
《和平飯店》,了解一點發哥的人不會陌生,了解一點吳宇森的人也不會陌生,了解一點香港槍戰片歷史的人也不會陌生,還有像我舅舅們這輩跟著Beatles、吉他、蛤蟆鏡、喇叭褲長大的人也不會陌生。
倒是我這樣的80初文藝女青年,久聞其名卻不曾有看它的沖動。
看多了影評,就知道,當男主角英姿綽綽地出現,鏡頭放慢,突見白鴿飛過,或駐足,那一定是吳叔叔的電影。而發哥廣為流傳的長風衣轉身拔槍四射的經典動作,也是吳叔叔所為。這是我作為資深影評迷對這對組合僅有的了解。
開頭,黑白畫面,畫外音講述著十年前發哥的一場殺戮。旁白很長,且措辭縹緲:王家衛。
畫面轉入十年後,大漠里一座孤零零的和平飯店,從著裝到布景,都是灰黃色調:新龍門客棧!
片中兩名重要女性角色由我喜歡的兩位女星出演,葉童和吳倩蓮。
放在嘴裡玩味這兩個人的名字,忽然讓我想明白很多。一直以來,總覺得當下的中國影壇,能稱得上「影星」的人不多。看著一個個小女孩在熒幕前上竄下跳,真是著急上火。以前,給自己的解釋是,出現了斷層,而且問題在於「教育」,是學院和導演沒有塑造好現在的演員。
現在,我卻覺得,斷層的出現是演藝圈(台灣叫藝能界)對優秀演員的埋沒和迅速遺忘,而且帶有一種故意。誰知道那個黑箱里是什麼?
吳倩蓮,近十年來不得志。很多人說,吳倩蓮差的是運氣。我看不明白。她的那麼多部經典,難道當導演的都看不見?
葉童,十年前,在關錦鵬那裡和張曼玉合作《阮玲玉》,那時,她是和張一樣炙手可熱的新生代。而她在最輝煌的時日嫁做人妻,甩甩手,瀟灑落拓。
事到如今,才惹得張曼玉一人在影後的山頂上寂寞難耐。
我想說,葉童在《和平飯店》里絲毫不遜色於《新龍門客棧》的張曼玉。
要說角色的鮮明度,張曼玉的風騷老闆娘看起來比葉童兼具風塵女子、陷進誘餌、滿口謊言的歌女,似乎好把握一些。
葉童的可塑性,從她稜角分明的臉上有李宇春的帥氣,可以試演Leisbine里的T,到寬額頭高顴骨尖下巴、潘金蓮似的舊式妖嬈。其實,有幾部台灣導演的小製作裡面就有她的身影。
如果,王家衛和葉童合作,她也可以在老上海的影子里曼妙,也絕對地道。
很多人說,看不懂《和平飯店》想說什麼。
十年後的那場殺戮是還十年前看到白鴿的那一念慈悲。十年前放生的人,十年後還是要親手殺死。做了惡事躲到和平飯店來的人,出了和平飯店就會有仇家找上門,不管事隔多久。十年,就是這樣宿命輪回。
「世上沒有和平飯店!」「和平飯店是最大的謊言!」
這兩句反復出現的台詞,讓我想到最近網上流行的《黑社會》里的那句經典:出來混,是要還的。
(5)播放和平電影圖片短麗擴展閱讀:
《和平飯店》是韋家輝執導,周潤發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殺人王(周潤發飾),傳聞他十年前,被兄弟背叛他一氣之下殺光了堂口裡的所有人,他從此立刀為界開了一家和平飯店 並且宣稱和平飯店是一個「避難所」,只要進來住宿的人,無論他得罪了什麼幫派,都不許前來挑釁生事,但不保證離開後的安全。歌女阿曼(葉童 飾)的到來打破了這個江湖規矩,開始了新的冒險。
參考來源:
網路:和平飯店
⑹ 電影《和平戰士》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這是半自傳體小說改編的電影。高富帥體操運動員丹·米爾曼似乎應有盡有,但他十分不快樂,時常做噩夢。有一天他開車到一個加油站,看到了夢中出現的那一雙鞋,而鞋的主人是個藍領老頭兒,十分被丹瞧不上。可是就在丹想離開時,回頭看了一眼,老頭居然瞬間坐在了房頂上,是有輕功還是特異功能?
睡了哥兒們的妞失去朋友,體操上突破不了自己,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丹始終不願面對自己的陰暗,並用瞧不起別人來彰顯自己的優越感。蘇格拉底一步步引他走向覺醒,但痛苦仍是必須的,直到痛苦變得不是必須的。一場車禍讓他幾乎奪走了他的一切,也終於讓他學會了謙卑,並活在當下。
影片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的台詞。比如,「總有事情在發生,每個時刻都是非凡時刻。「比如,」得不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受苦,即便得到了正好想要的東西,仍然會受苦,因為你無法永遠擁有它。「比如,」知識不是智慧,智慧是行動。「比如,」你生在何處?這里。你身在何時?此刻。你在做什麼?活在當下。「
這些話多像尹老師說的。我在最迷茫的時候,同樣得到了這樣的指點,讓我接下來的人生越來越有力量,活得越來越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