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電影藝術形式,是引進還是外來的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② 關於影視音樂
電影音樂泛指電影中所用的一切音樂和歌曲,也專指作曲家為影片創作的音樂和歌曲。電影音樂是電影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是音樂藝術的一種新的體裁。作為聽覺藝術和時間藝術,音樂進入電影綜合藝術之後本質不變,其要素仍是旋律、和聲、節奏和色彩,但電影音樂創作的藝術構思、藝術結構和音樂形象的體現,都受影片的藝術總構思、總結構和畫面視覺形象的制約,有時,音樂的聽覺形象還要與語言、音響效果的聽覺形象相結合。 電影音樂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shenmeshi.cn收集) 電影音樂的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現實性與功能性 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音樂在電影中的美學功能大體上包括:(1)抒情性。音樂是最長於表現情感的藝術,在電影中能夠充分發揮抒發感情的功能,從而深入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2)戲劇性。交響音樂的創作經驗,有助於表現影片的戲劇性矛盾沖突,烘托戲劇高潮。(3)氣氛性。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從頭至尾不斷,但是只起伴奏的作用。進入有聲電影時期,影片中的聽覺形象除音樂之外,增加了語言和音響效果,使音樂在電影綜合藝術中得到了解放,開始能夠更符合音樂藝術規律地、合理地使用音樂。電影音樂的曲式,也改變為分段陳述。音樂在電影中美學功能的發揮,必須與畫面視覺形象相結合。由於影片的題材內容、體裁形式豐富多樣,在音畫結合上也各有特色,大體上可以歸納為兩大類:(1)音畫統一,包括音畫同步和音畫平行。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互為補充,相得益彰。(2)音畫矛盾,包括音畫對比。音樂形象和畫面形象各自獨立發揮作用,推動戲劇性矛盾沖突的展開。電影音樂藝術的處理手法豐富多樣,變化無窮。其美學功能是:①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②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動人。③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例如在困難的時刻預示勝利和希望,在順利的時刻預示艱苦挫折;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④引起一定時間(古代的或現代的)、空間(人類世界的或外空間)、環境(人間或仙境)的聯想。⑤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⑥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音畫結合可形成「四維時空」的運動著的立體感。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有兩種:樂畫平行和樂畫對位。 樂畫平行,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同樣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常常用在抒情時以進一步渲染情緒,或是用在戲劇性的情節中以加強矛盾沖的緊張度。 樂畫對位,是音樂與畫面表現著不同的或相反的節奏、速度、情緒、意境和傾向。樂畫對位,使音樂與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可以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更有力地揭示生活的本質,產生具有深刻內涵的藝術形像。 音樂與畫面相結合,較多的時侯是畫面起決定作用。當音樂起決定作用時,導演在構思的開始就和作曲家合作,採用音樂先期錄音然後根據音樂拍攝畫面的方法。例如愛森斯坦是根據 С.С.普羅科菲耶夫的音樂拍攝影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中冰湖大戰畫面的。特別是音樂片(歌劇片、舞劇片、歌舞片、戲曲片),音樂起著更加主動的作用。音樂的材料、主題與曲式結構 電影藝術擁有文學、藝術和科技的豐富表現手段,能夠表現天上地下、古往今來、童話神話、科學幻想等等各種題材。電影音樂材料使用的范圍也是非常廣闊的,可以用民間音樂、古典音樂或通俗音樂,也可以通過電子合成器和電子計算機的數碼程序創造新的音樂音響,還可以完全由噪音構成具體音樂。所有已經在音樂藝術中使用了的材料,在電影音樂中都可以使用,而且在必要時還可以創造未用過的新音響。自然音響效果和具體音樂都是用噪音構成的,區別在於前者模擬現實生活中的自然音響,如槍炮聲、風雨聲、腳步聲等等,逼真地再現真實生活的音響,增加真實感和立體感,後者則是經過作曲家,或作曲家與錄音師合作,對自然音響效果進行藝術加工(包括音響的音區音色變化,節奏速度的變化以及多層次、多色彩、多節奏的組合等等),提高噪音的藝術表現力。具體音樂在電影的發展中越來越多地代替了用音樂作效果的音響,特別是在驚險片和打鬥片中。 音樂主題是音樂曲式的基礎,是體現音樂形像的核心。音樂主題經過一定的音樂曲式的發展,完成音樂形像。音樂主題通常是用少數幾個樂音構成的短小的動機或由稍多的樂音構成的旋律。L.van貝多芬和 F.李斯特都曾在作品中使用過貫串發展的動機。到了R.瓦格納,更進一步在歌劇中使用了主導動機,一個人物、一件事物、一個意念都用一個音樂形像鮮明的主導動機,在歌劇中貫穿發展,取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這影響了電影音樂,有不少的作曲家在電影音樂創作中使用了主導動機,也獲得了成功。在電影音樂中所使用的主導動機,大多數是由樂音構成的,在個別影片中,也使用了由噪音構成的主導動機。 電影音樂的演進過程是一連串不斷創新的冒險歷程。在電影音樂發展的過程中,每一個時期所展現出來的風格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特徵,每一個時期也構成電影音樂本身的延續,體現了電影音樂自身不斷變化、不斷充實的生命力。
③ 電影音樂的特徵及作用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ccmce.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④ 影視藝術中包含了哪些藝術種類
1、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
2、電影與戲劇的結合。戲劇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它融文學、美術、表演、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於一爐,由語言、動作、場景、道具等組合成為表現手段。
通過編劇、導演、演員的共同創造,把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十分尖銳、強烈、集中地再現於舞台之上,使觀眾猶如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戲劇中發生的事件一樣,從而獲得具體生動的藝術感受。
3、電影與文學的結合。電影、電視藝術從文學中吸取了敘事的方式和結構,對於電影來說,文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與此同時,文學的各種體裁都曾經直接對電影產生過巨大影響。
4、電影與繪畫的結合。電影從繪畫中吸取了構圖和色調,由於表現手段不同,繪畫種類非常豐富,而寫實與表現是兩種最主要的方式。
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採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
5、文學與音樂的結合。電影與音樂一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音樂成為電影概括主題、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尤其是廣為傳唱的影視歌曲更是成為影視藝術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⑤ 闡述視聽藝術(包括影視劇、電視節目、游戲)中音樂的不同形式及其特點,並舉例+
摘要 親愛的---廣義的講,音樂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所謂的音樂的定義仍存在著激烈的爭議,但通常可以解釋為一系列對於有聲、無聲具有時間性的組織,並含有不同音階的節奏、旋律及和聲。
⑥ 影視藝術音樂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聲源和什麼
無聲源音樂。
客觀音樂 亦稱畫內音樂或有聲源音樂。指影片畫面的規定情境中應有的音樂。如人物在歌唱、演奏樂器、收音機的廣播等。這時,音樂的出現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
主觀音樂亦稱畫外音樂或無聲源音樂。畫面並未提供出現音樂的根據,而是作曲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發人物內心情感或渲染環境氣氛的需要而zhuan門創作的音樂。
它是對畫面的補充、解釋或評價,表現了作曲家對影片所展現的事件的主觀態度,可以深化畫面的內容,加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6)電影音樂的藝術形式擴展閱讀
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1、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
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2、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
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⑦ 影視藝術音樂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聲源音樂和無聲源音樂嗎
是的,客觀音樂亦稱畫內音樂或有聲源音樂。指影片畫面的規定情境中應有的音樂。如人物在歌唱、演奏樂器、收音機的廣播等。這時,音樂的出現是不可少的(但亦可做特殊安排)。
主觀音樂亦稱畫外音樂或無聲源音樂。畫面並未提供出現音樂的根據,而是作曲家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發人物內心情感或渲染環境氣氛的需要而zhuan門創作的音樂。
對畫面的補充、解釋或評價,表現了作曲家對影片所展現的事件的主觀態度,可以深化畫面的內容,加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
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
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⑧ 電影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
一、關於主題和題材的選擇劇本的主題思想,即所謂的「靈魂」和「主腦」。是作者在作品中體現出的中心思想。是劇作者對生活、社會、歷史和現實的理解、認識、評價和理想的表現。也是劇作者用電影思維對所寫的素材進行選擇、剪裁、提煉後得以體現的。另外,劇作者在確立主題思想時,要考慮主題的個性、即它的獨特性。劇本的題材,即是所描寫的事件和內容,是經作者加工的服從主題思想所需要的素材。二、關於素材的搜集和提煉搜集素材的中心和目的是為了刻劃劇本中的中心——人物。因此,搜集的素材應該是最能集中、有力地揭示人物心理、刻劃人物性格、表達人的思想。對生活中的事件經過選擇、加工和改造,使它變為從藝術要求的典型化,變為符合美學欣賞的要求。這就是提煉的作用。三、人物性格的塑造人在電影劇本中是最重要的主要描寫對象,是構成電影藝術形象的主體。而人物形象塑造的關鍵是人物性格描寫,其主要大核心問題是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問題。四、情節構思和矛盾沖突電影中的情節是由一系列體現人物之間相互關系的具體事件構成,並顯示這種關系的變化和發展。在情節構思中,對情節線的鋪設,主要情節線和副情節線之間的配合、陪襯關系都得有一個得體合理的安排。在電影劇作中,矛盾沖突是構成情節的基礎,也是推動情節發展的動力。正是通過矛盾沖突,才能更深刻地揭示生活本質。同時,通過矛盾沖突刻劃了人物性格、品質,塑造起人物形象。五、語言的運用和特徵電影劇本的語言分成兩類:一類是敘述性語言,具體表現在劇本里以文字為媒介、描述聲畫結合的銀幕形象。另一類是有聲語言,指獨白、旁白、對話、解說等。六、劇本的基本敘述形式和藝術手法1、各種敘述形式:電影劇作的敘述形式一般分順敘、倒敘、中間插敘等。不同的敘述形式形成了不同的劇作結構。2、各種劇作藝術手法:劇作者在作品中常常採取各種藝術手法。比較常用的有對比、誇張、比喻(明喻和隱喻)、重復、鋪陳、排比等。劇作者是通過以上這些藝術手法,使影片變得更生動、藝術、感人。
⑨ 影視作品中的聲音形式有哪些
電影聲源的種類分為三種形式:人聲、自然音響、音樂。
一、人聲
人所發出的由音調、音色、力度、節奏等因素所組成的聲音以及人的話語。是人類在交流思想感情中所使用的聲音手段。
二、自然音響
除了人聲以外,在電影時空關系中所出現的自然界的和人造環境中的一切音響或雜訊。有時群雜聲亦起自然音響的作用。
三、音樂
從純音樂形式轉化而來的電影視聽手段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於它被納入了電影的時空關系之中,從而獲得一個為純音樂所不具備的電影空間,因此其性質完全不同於純音樂。
電影音樂基本上分為聲源處於事件或敘事空間的音樂和非事件或非敘事空間的音樂,前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英子在音樂課上唱的《小麻雀》或《離別歌》,後者如影片《城南舊事》中片頭出現的管弦樂隊演奏的「離別歌」。
⑩ 什麼是電影音樂
電影藝術中的音樂包括器樂和聲樂兩部分。
電影音樂是一種與影視視覺影像相聯系的特殊的音樂形式,因而,電影音樂需要融於影視的銀(屏)幕造型設計之中,以一種既具有一定獨立性,同時又具有視覺配合性的音樂方式組成影視藝術的視聽美感。
電影音樂在形態上可以分為有聲源音樂和無聲源音樂。有聲源音樂也稱畫內音樂、客觀音樂,即音樂來自畫面內的聲源,如畫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鋼琴等。無聲源也稱畫外音樂、主觀音樂,即音樂來自畫面敘述場景以外,是一種外加的音樂形式。
這種音樂主要用來烘托、補充或者豐富畫面的造型效果,加強電影藝術的綜合視聽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