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我是誰非洲插曲
你好樓主,希望我的以下回答能夠幫助到你,並且望你採納,謝謝:
電影《我是誰》的非洲插曲,也是該片的主題曲,歌名是《我是誰》作詞:陳沒、周華健 作曲:周華健 演唱:周華健
歌詞是:昏天暗地 這里到底是那裡
要住哪裡走 要往那裡去
滾滾風沙 混沌中我是誰
還要怎麼追 還要怎麼退
昨天我是誰?今天誰是我?
耕過耘過 得過且過 來過去過
誰是我是誰 我是誰是我
是過非過 現在的我不是我
茫茫大霧看不見誰是誰非誰
昨天南到北 明天怎麼追?
茫茫大地真想不出是過非過
今天行到北 最好不愛誰
昨天我是誰?今天誰是我?
笑過哭過 不是只我 何必是我
誰是我是誰 我是誰是我
是過非過 現在的我不是我
『貳』 電影《黑鷹墜落》一開頭的出字幕時候的插曲是什麼,哪下
Hans Zimmer -《黑鷹墜落配樂完全版》(Black Hawk Down Complete Score)Bootleg[MP3!]
中文名稱:黑鷹墜落配樂完全版
英文名稱:Black Hawk Down Complete Score
資源類型:MP3!
版本:Bootleg
發行時間:2002年
專輯歌手:Hans Zimmer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簡介:
專輯介紹:
這是一張充滿世界音樂(World Music)的原聲唱片。Hans Zimmer在這部描寫聯合國維和部隊在索馬里執行艱巨任務的電影中,把音樂氣氛推到神秘、危險、詭異的極限。 這張原聲唱片收錄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聲音:來自塞內加爾的Baaba,Maal那屬於非洲部落的原始詠唱和電子節奏配合得出神入化;來自澳洲的二人組合Deadcandance的女主音Lisagerrard繼續發揚她在《角鬥士》原聲唱片中的空靈飄逸風格;阿爾及利亞的歌手Rachidtaha演繹了其作品。 除了歌曲部分外,其餘的配樂部分也相當精彩。既有緊張刺激的電子節奏「Barrabarra」,也有氣勢洶洶的重型搖滾「Chant」,還有帶著索馬里摩加迪沙當地特色的布魯斯「Mogadishublues」。遼闊、大氣卻隱藏危機的戰爭氣氛是這張專輯要表達的情緒。就像在炎炎烈日的沙漠,透過墨鏡,你看到了金字塔————既看到了庄嚴,也看到了邪氣,也許還看到了海市蜃樓,那是黑鷹墜落時幻化的光影。
關於版本:《黑鷹墜落》出過很多的版本,除了官方的版本還有大大小小5.6個booleg,這個版本是基於3CD的booleg又補充了5首而成的41首完整版。其中CD1.2是電影中的完整配樂。CD3是一些未採用或者重新編曲的版本。希望大家喜歡。
Hans Zimmer - Black Hawk Down 黑鷹墜落 - 非洲音樂的奇跡(轉)
十多年來,Hans Zimmer(漢斯季默)的音樂中所蘊藏的視覺感總是擔任著豐富影像動能的角色,90年代以來跟一堆MTV文化族群出身的視覺派導演合作的結果,常會讓人覺得Hans的節奏感好像是過動兒,總予人誇張搶戲的嫌疑,但是倒過來想,Hans搞不好只是想讓那些動作片變得好看一點吧!《黑雨》、《末路狂花》、《角鬥士》、《漢尼拔》一路作下來,Hans終於在Ridley Scott的鏡頭中找到一種可以與自己的創作百分百相容的影像手法,從十多年前的電子冷感、酷調到當下的繁復、熱情,Hans巧妙的凝聚各類節奏元素在交響樂的傳統路線中猛爆電影音樂的時尚動能,最能在Ridley的作品中完美呈現,《獅子王》、《赤色風暴》則是少數非由Ridley執導的電影音樂傑作。
《角鬥士》的古典搖滾戰斗史詩,《珍珠港》浪漫到不知所措,同樣是以戰爭為背景的《黑鷹墜落》,Hans此番用盡心思徹底呈現戰爭本身極為粗糙、原始、狂亂的真面目,幾乎放棄了旋律的悅耳性,完全以真實為依歸,所有的無奈、哀悼情緒並未在實驗創意的節奏布局中流失,而且Hans更不想用音樂粉飾戰爭的傷痛,這樣的創作態度反而讓音樂因赤裸而益發深烙人心,初聽時你會覺得電影缺乏主旋律,但是,聽完整張原聲帶,相信你會理出一種身處動盪不安時局下,一份悲天憫人的情緒。Hans揉合電子合成樂、交響樂、管弦樂、東西民族世界音樂、搖滾樂、hip-hop、雷鬼等多元類性音樂的堆砌影像情緒的實驗精神與野心,堪稱個人生涯又一創意鎔爐之作,勢必再為電影音樂創作引爆全新的沖擊。
Hans以科技感的節奏象徵美國,以非洲民族性的樂音代表索馬利亞,再透過搖滾樂沸騰熾烈的對峙烈火,Hans有如一支音樂突擊隊的將領,扛著北非樂器、摩洛哥民俗吉他、日本太鼓、中古世紀的手搖式風琴等稀奇古怪的配器,於現代與傳統的營區里沖鋒陷陣,"Synchrotone"電吉他抽搐狂亂的奇襲傳統非洲音樂嘉年華會,卻又能渾沌的與古典悲情樂章相容,"Bakara"里乾脆以非洲樂音為主乾信手捏出hip-hop、電音、古典、搖滾的奇幻聽覺,比時下的電音、hip-hop更酷、更前衛。出身Dead Can Dance樂團,以《角鬥士》、《威爾史密斯之叱吒風雲》電影音樂綻放光芒的Lisa Gerrard與法國歌手Denez Prigent合唱的"Gortoz A Ran"則在非洲靈魂追悼聲與中東風味的古典一詠嘆調最能勾勒出戰火中生靈塗炭的畫面。主題樂章之一"Leave No Man Behind"徹底揪住愛爾蘭音樂的民俗音質,絕對讓其他老是用愛爾蘭音樂來煽動交響樂動人情緒的音樂家汗顏。
電影音樂合作名單向來流露音樂地球村欣欣向榮氣氛的Hans,此番除了再度探索非洲人聲,找了塞內加爾靈魂歌手Baaba Maal(Brian Eno、Howie B.都曾為他的專輯跨刀)為索馬利亞人民深深祝禱,前Simply Red樂團的巴西籍吉他手Heitor Pereira在"Mogadishu Blues"的吉他獨白頗有蕭瑟、慨然的氣味,阿爾及利亞搖滾歌手Rachid Taha的"Barra Barra"更是一首集非洲、阿拉伯音樂、饒舌、hip-hop之大成的民謠搖滾,龐克搖滾前鋒樂隊The Clash團員Joe Strummer率領The Mescaleros樂團精湛演繹脫胎自愛爾蘭詩篇的"Minstrel Boy"是首吟唱樂師戰士戰死沙場宿命的感傷之作,此外還有經過印地安音樂與極微主義音樂熏陶,製作過Youssou N'Dour專輯的多倫多吉他玩家Michael Brook,來自瑞士蘇黎世,跟Beck、Tracy Chapman交手過的大提琴家Martin Tillman,都是構築創意音牆的巨將。
隨著《角鬥士》、《珍珠港》原聲帶攻佔英國金榜前20名,Hans正逐步拉近傳統電影音樂與年輕世代的距離,而在商業人氣竄升之餘,Hans的人道反省思維卻沒被創意旋律所淹沒,《黑鷹墜落》就是一記情感重炮,希望能炸醒世人對戰爭的體悟。(F。MTV)
專輯曲目:
Disc One
01. Somalia 1993 - Hunger Is The Weapon
02. Leaving - Ambush
03. Barra Barra (Performed By Rachid Taha)
04. October 3Rd - Pray
05. Preparing To Go To Bakara
06. Bakara
07. Missing - Synchrotone
08. Synchrotone (Alternate)
09. Militia Is Coming
10. Super 61 Down
11. Mogadishu Blues
12. We Got A Black Hawk Down
13. Ashes To Ashes
14. He's Dead - Cover Fire
15. Night Battle - Cavalry
16. Truck Battle Over The Streets Of Mogadishu
Disc Two
01. Leave No Man Behind
02. Wounded - Holding On
03. Of The Earth
04. Vale Of Plenty
05. Chalk Four Advances
06. Still
07. Chant
08. The Rescue
09. Cover Fire
10. The Convoy Arrives - Rolling Out
11. Gortoz A Ran - J'attends
12. Tribal War
13. Nobody Asks To Be A Hero
14. Still Reprise
15. End Credits
Disc Three
01. The Weapon - Hunger (Featuring Josh Hartnett)
02. After the Crash (Composed by Ilan Eshkeri)
03. Holy War (Composed by Heitor Peirera)
04. Arrestment (Composed by Heitor Peirera)
05. Black Hawk Down Live Demos
06. Mogadishu Montage
07. Score Montage I
08. Score Montage II
09. Score Montage III (KMN Score Remix)
10. Why Does My Heart Feel So Bad - Trailer Music (Performed by Moby)
下載地址:
http://www.verycd.com/topics/218608/
『叄』 《第13雙眼睛》 有這部電影嗎
《第十三雙眼睛》曾是非洲部落的一種音樂。59年前喀麥隆一個部落的人集體自殺而死,據說正是聽這個音樂的原因。此曲在同年被禁,並銷毀了所有稿子。91年,有一位音樂家保留下一小段樂譜,聽後從自己家的窗戶飛身而墜。死前燒毀了樂譜,從此這首曲子徹底消失人間。 《第十三雙眼睛》在西方無外乎是個惡毒的名字。13是不詳的數字,在西方,尤其是宗教領域波及的地方,沒有人喜歡這個數字,因為他象徵著耶穌的第十三個門徒猶大,他無情的出賣了耶穌,使耶穌被痛苦的釘在十字架上。於是13象徵著不幸與受難。 起源《第十三雙眼睛》相傳起源於非洲的原始部族,是一種詭秘的音樂,作曲者的創作意圖已不可考,但據說大約60年前,有個部落的人在聽了此曲之後,不約而同的 集體自殺,出於這個原因,《第十三雙眼睛》被禁止演唱,官方聯手銷毀了收集的所有手抄譜,但仍有其中的一小段曲譜僥倖存留下來,後來,大概在1991年的 時候,一位知名的音樂家偷偷的買下並收藏了它,也許他起初是出於好奇,並沒有相信之前的傳說,於是回家自彈自唱,而當他反復聽了僅存的片斷曲譜之後,竟匆 匆的燒掉了手中的譜子,從窗子縱身跳下,從那以後,與《第十三雙眼睛》相關的一切消息隨著曲譜的絕跡而徹底消失。 「第十三雙眼睛」是一雙咒怨的眼睛,凡接觸它的人彷彿都被死神凝視著,直到聽者一個個乖乖的投入死神的懷抱,沒有人知道這雙眼睛究竟殘害了多少生命,但僅 從名字上已經能夠作出推斷,與接受上帝召喚的《懺魂曲》不同,《第十三雙眼睛》是邪惡的詛咒,當你聽到了它,便看見了那雙眼,你別無選擇,受難是你的歸宿…… 與《黑色星期天》,《懺魂曲》並稱為世間三大魔曲。。。
『肆』 電影單親度假村中在非洲部落中大家一起跳舞的歌曲叫什麼名字電影片尾中也是這首歌。
是這首。
The Mowgli's - Say It, Just Say It
『伍』 電影紅色警戒里非洲部落族民歌
野生的住民
『陸』 《我是誰》中成龍離開部落時的插曲,特具有非洲特色的那首插曲
插曲:Friendship (王宗賢 詞曲)
粵語主題曲:有過去的人 (主唱:周華建)
國語主題曲:我是誰 (主唱:周華建)
視頻http://you.video.sina.com.cn/b/12512077-1362005672.html
『柒』 我想找一個非洲原始音樂音樂,是女聲的,聽起來好像置身於非洲大草原,請問大家是哪一首歌啊
非洲的天空》是由3首長度為15分鍾左右的樂曲組成,自始至終貫穿了非洲部落特有的節奏、鼓點和人聲的吟唱、吶喊,為我們展現了一派原始野性而充滿活力的景象,彷彿看見茫茫非洲土地上那旺盛燃燒的生命力。 「非洲天空」僅使用大陸作為向導,強調起伏的旋律,含蓄地使用「民族電子」的打擊節奏,與非洲土著喚唱與反映非洲題材的樂器獨奏協調。一張很非洲、很民族的專輯!一張令你嚮往那一片神秘大陸的專輯!
『捌』 求電影<<黑鷹墜落>>里的背景音樂
是不是這首
Hunger 歌手:Baaba Maal(來自塞內加爾一原始非洲部落)(真正的人生,就是能正視淋漓的鮮血,直面死亡的悲涼)
配樂:漢斯季默(美國配樂大師) 出自專輯:《Black Hawk Down》(黑鷹降落原聲帶)
『玖』 求視頻非洲部落歌名
蘇丹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在這個國家南部的克雷亞地區,有一個以牧牛為生的努爾族。約有40多萬人口的努爾人居住在一大片草原上,他們至今保留著一種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奇異風俗——女人「娶妻」。婚禮的過程倒是跟我們一般所見的婚禮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一樣的熱鬧喜慶。婚禮當天,全村男女老少興高采烈,在非洲特有的達姆鼓等打擊樂器的伴奏下,縱情地歌舞。家家戶戶殺羊宰牛,熱鬧非凡,喜氣洋洋。兩個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新人」,身上均裹著鮮艷的婚紗,頭上罩著絢麗的面紗,仔細一看,卻發現兩位新人竟都是女人。努爾人為什麼會有如此奇異的婚俗?這還得從他們的歷史談起。努爾族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的紙草書和壁畫里,就記載著他們祖先的故事。
幾千年來,其他民族或消亡或演化,唯獨努爾族仍保留著古老的社會結構和傳統風俗,被稱為「非洲人文的活化石」。養牛業是努爾族最重要的產業,在他們的民族語言中有數百個復雜的詞彙來形容牛的不同顏色和花紋,而這種原始語言總的詞彙量也不過三萬多。努爾人不喜歡做生意,除非是為了買牛。當地一直流傳著一個故事,說當年橫掃整個非洲商路的阿拉伯商隊唯獨奈何努爾人不得,因為他們唯一可賣的就是牛,而能吸引他們來談生意的辦法,卻是要把更多的牛賣給他們。努爾人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他們的各個家族雖然歷經數千年,但都能完整無缺地繁衍延續到現代,這當中的奧妙何在?按照努爾人的習慣,每一個家庭的血緣鏈條都必須世代相傳,不可中斷,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財產——主要是那些牛們,永遠保留在家族內部。
因此,努爾人的婚俗非常奇特:如果一個男人沒有留下後代就拋下妻子死去,那麼他的弟弟有義務娶寡嫂為妻,所生的子女歸入死去哥哥名下,並繼承其生前所有的牛;如果夫妻雙方都不幸去世,則族中長輩有義務指定一名少年繼承他們的牛,這個少年因此必須斷絕和親生父母的一切關系,認那個死去的男人作「父親」。更令人不可思議的,就是女人也可以「娶妻」。其實,這樣做還是緣於他們想方設法延續家族的習俗,盡管他們的做法在外人看來近乎不擇手段——如果某個家庭所有男性成員都不幸去世,只留下一名女性成員,則不論她是守寡的媳婦,還是死者未婚的姐妹、女兒,都有權「娶妻」,以便繼承家產。婚禮由族中長輩主持,所娶的「妻子」必須稱呼這名女性為「丈夫」,並像對待真正的丈夫那樣對待她。由於女「丈夫」無法和妻子生兒育女,在婚禮上還要被指定與一名合適的男性親屬配對生活,直到生下兒子為止。所生的兒子從小就必須呼女「丈夫」為「爸爸」,姓「爸爸」的姓氏,長大後繼承「爸爸」家族的一切財產、地位和義務。
茅利塔尼亞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名稱,這個名稱含有「摩爾人的國家」、「摩爾人的土地」的意思,因為這個國家的主要民族是摩爾人,約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三。摩爾人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們主要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較為平坦的空曠地帶,摩爾人的婚禮自然反映出沙漠上那種特有的粗獷氣息,從該國饒有興味的習俗婚禮儀式也可窺見其五彩繽紛的文化特色。
長期以來,摩爾人中沿襲著一種奇特的做法,女兒的婚事由母親決定,當父親的不得干預。一位小伙穆爾西人的大嘴美女子相中某你見過大嘴美女嗎?如果喜歡看電影的話,也許你會想起好萊塢巨星朱麗亞·羅伯茨,可她要是和穆爾西人的大嘴美女相比,真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了。穆爾西是世界上最原始的部落之一,現在約有5000多人。他們居住在衣索比亞西南部的奧莫河流域。從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坐飛機先到南部的阿爾巴門奇鎮,然後租用狀況良好的越野吉普車,跋山涉水200多公里,才能到達穆爾西人幾乎與世隔絕的部落所在地。穆爾西女人的嘴大,大到能放下直徑十幾厘米的盤子。穆爾西女子10歲左右就開始練習往嘴裡放盤子。盤子型號不同,都是泥土燒制或用木塊做的,平時放在嘴裡,吃喝時才摘下來。開始往嘴裡放盤子前要動一個小手術,用小刀將下嘴唇和牙齦之間切開一個口子,使下嘴唇與齒根分離。
然後,先放一個小盤子把口子撐開,使其不再長回去。日後逐漸將小盤子換成大盤子。嘴唇自然越撐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頭上把臉包住。穆爾西人以大嘴為美、為榮。人類學家研究的結論,說這個傳統有三種解釋:一是古時人們為防止外族入侵者或奴隸主看上本族的姑娘,故意把她們打扮得嚇人以保其純潔;二是防止魔鬼從嘴裡進入身體;三是女子美麗的標志。
心理學家則解釋說,人類有一種自殘的本能,越原始的民族表現得越明顯。自殘的潛意識是要顯示自己的存在和與眾不同,保護自己不被歷史湮沒。嘴裡的盤子越大,姑娘的身價也越高。穆爾西人不怎麼吃牛肉,因為牛是鎮家之寶,餓得要死時才用它換糧食,或者孩子嫁娶時用牛當彩禮。如果姑娘的盤子屬於最大的那一種,那麼她父母可以收到50頭牛的彩禮,一下就成了富翁——女兒嘴大竟然能成為致富的手段。位姑娘,他的母親便帶著禮物到姑娘的母親那裡提親,姑娘的母親若表示同意,婚事當場便確定下來,並商定舉行婚禮的具體日期。在摩爾人眼裡,衡量一位新娘是否美麗的標志,不是以長相和身高來劃分的,也不是以首飾和衣著來區別的,而是憑姑娘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是否發達來判斷的。腰身粗、脖子短、臀部突出、乳房高聳的新娘,會被公認為「美人」,新郎自豪不必說,家人更覺得是莫大的榮耀,同族人也感到臉上有光。那些瘦高的男人總是渴望娶一個肥胖的妻子,在他們看來,肥胖的妻子是財富的象徵。若是哪位小夥子娶了一位肥胖超群的妻子,這家的婚禮必定異常隆重,許多人會不辭辛勞地趕來賀喜,一睹新娘子的風采。在茅利塔尼亞,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夠成為光宗耀祖的「新嫁娘」,做母親的總是競相研究肥胖之道。富貴人家的女孩子從七八歲開始,便由父母施以增肥訓練,每日由女僕用油脂抹在身上,吃的是羊奶和含有豐富脂肪的油脂食物,從不參加戶外勞動或做劇烈運動。普通牧民的女兒為了讓自己的體型達到美的標准,從幾歲起就在家長的安排下,每天喝下大量的駱駝奶,長此以往,女孩的身體便明顯發育起來。
『拾』 尋戰爭之王背景音樂,大概98分28秒的位置,就是這張圖片場景時的背景音樂!很像非洲部落的民歌!
Lord of War
2. Little Odessa
3. Ava's Arms
4. By Sea
5. Andina
6. Love Deception
7. Consequences & Loss
8. By Air
9. The Promise
10. Yakar Diamm
11. Everything that Comes from the Earth
12. Truth
13. Conscience
14. AK-47 Love
15. Warlord
這首那裡面所有的音樂,你看看是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