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音樂風格是怎樣形成的
01.什麼是trip-hop?
trip-hop是英倫/歐洲跳舞音樂的一種,它的名字來源是「 trip+ hip hop「= trip-hop「,因為它發源自英國的bristol,因此最早時稱作「bristol hip-hop「.。由於把把hip-hop(其實很多音樂都是架構在hip-hop上的***不知啥是hip-hop的去看看跳街舞的人, 他們多半是用hip-hop音樂來跳的.)節奏變慢(有時很慢很慢),加入一些迷幻的味道,如很陰沉,肥厚的bass,輕微但迷幻的合成音效,或是些唱片的取樣,有時可能連唱片的雜音都會被「故意「取樣進去.所謂「 trip「,指迷幻,氤氳的葯物「旅程」,所以, trip-hop是種慢板的迷幻的、有 jazz感覺的、迷糊的、帶點 hip hop節奏的 break beat音樂。它雖然隸屬跳舞音樂類,但其迷幻迷糊特色已令它跳一般跳舞音樂所有的明確節拍特色相去很遠。
外國 trip-hop代表人物: trip-hop中公認的鐵三角Portishead, Tricky, Massive Attack
02.什麼是world music?
world music是西方角度觀點的詞彙,意思指非英、美及西方民歌 /流行曲的音樂,通常指發展中地區或落後地區的傳統音樂,例如非洲及南亞洲地區的音樂,有些地區如拉丁美洲的音樂,則能普及到自成一種類型。今天大家說的 world music通常是指與西方音樂混和了風格的、改良了的傳統地區音樂。非洲的 king sunny ade,東歐的don byron,中國的朱哲琴,巴基斯坦的 nusrat fatehali kahn等是西方樂迷較熟悉的 world music樂手。
03.什麼是new age?
new age是種寧靜、安逸、閑息的音樂,純音樂作品占的比重較多,有歌唱的占較少。 new age可以是純 acoustic(即以傳統自發聲樂器演奏)的,也可以是很電子化的,重點是營造出大自然平靜的氣氛或宇宙浩瀚的感覺,洗滌聽者的心靈,令人心平氣和。 new age很多時與音樂治療有關,不少new age音樂說可以治病,也有不少與打坐冥想有關,這與 new age思潮哲學有莫大關系。 new age音樂通常被目為頗為中產階級的音樂, windham hill是最具代表性的 new age唱片公司。 new age代表樂手有 enya, george winston, william ackerman, yanni, kitaro等等。
04.什麼是dream-pop?
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靠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結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代表樂隊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05.什麼是classical pop ?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06.什麼是acappella ?
acappella是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但凡純以人聲唱的歌都是 acappella,不過今天我們說 acappella通常是指有多重和唱的那種唱法,連樂器伴奏都由人聲唱出。 acappella的相反是 umental,即純音樂樂曲,任何類型的歌曲都可以以 acappella形式唱出。香港人最熟悉的 acappella歌曲是 「so much in love「,香港 acappella樂隊有姬聲雅士等。
07.什麼是bossa nova?
在「謎」新專輯中傳達了了許多自然的、哲學的觀念。這個觀念的主題就是「為什幺」。《冥界之外》是「謎」一首經典的單曲。通過克里圖的聲音鋪墊首一種不可抵擋的聖歌迭句和有力的旋律。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松、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 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它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 「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 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08.什麼是post rock?
post-rock是九十年代中期冒起的一種實驗性、前衛搖滾樂,多帶催眠感覺,風格取自ambient、free-form jazz、avant garde及電子音樂。代表樂隊有tortoise,他們視他們的音樂不是歌,而是不斷改變、晚晚新鮮的作品,大部分post-rock樂隊都反主流音樂,也反indie-rock,不過也有些比較pop,如stereolab等。
post-rock 樂隊例子還有cul de sac、ui、flying saucer attack、the high llamas、mogwai、trans am等。
09.什麼是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結他搖滾樂隊, blur則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10.什麼是b?
b可說是將歌聲抽離只剩下音樂的reggae(瑞格,也有稱之為雷鬼,一種很有節拍性 ,唱腔特別的南美黑人音樂)。而將b運用在 電子樂上,則是將部份歌聲抽離,將bass和鼓聲加重,並且加入大量的echo(迴音)等效果。這種技術常在現場表演時,將歌曲重新混音(remix)呈現。像massive attack 的專輯protection便由mad professor從trip-hop音樂混音成了b版本。
11.什麼是electro?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時還沒有house,techno 這類玩意兒,電子音樂也較不盛行,只有electro這類電子音樂而已. electro可說是純粹以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長得有點像keyboard)來發聲的音樂,通常蠻輕柔的,且常使用roland公司的鼓機(drum machine)tr-808來發鼓聲。德國的kraftwerk樂團可算是代表。 現在的electro音色比以前明亮,透明許多。後來一些dj利用electro變形成了一種hip-hop樂,被稱作old school。現在的fatboy slim(流線胖小子)也融合了一些electro和old school在音樂中。
12.什麼是jungle?
jungle就是drum』n』bass的前身。jungle的速度比drum』n』bass快很多,而且節拍更為 復雜,比較強悍,有時會搭配一些rap,不像drum』n』bass會融合一些jazz,soul等元素,聽起來比較柔,連「搖滾變色龍「 david bowie現在都搞起jungle了。
13.什麼是drum』n』bass?
對某些人來說,drum』n』bass的音樂可能很煩,因為drum』n』bass很注重在節奏上玩花樣,還有bass的表現, 像是很快很快,復雜的碎拍,以及運用各種不同的電子鼓,或是取樣而來的鼓聲。因此drum』n』bass也是breakbeat的一種,4hero為drum』n』bass的知名樂團
14.什麼是big-beat?
「大節拍「,把brit-hop變得更快,節奏更重,更有搖滾的味道,可說是將brit-hop改良後, 更成熟的一種曲風,你可以想像一下又重又碎,又有點快的節拍是什麼樣子。如the prodigy,the chemical brothers, fat boy slim即是big beat的「大角。
15.什麼是brit-hop ?
把黑人hip-hop的節奏加快鼓聲加重,配合些許電吉他,bass,有搖滾樂的味道, 如the chemical brothers的曲風即是。
16.什麼是break beat ?
不像house的拍子boom-boom-boom-boom那麼規律,而是以破碎的節拍呈現,像是切分拍。如在兩拍中加入小碎鼓,等等,breakbeat只是一個總稱而已,有很多種音樂都屬breakbeat,如以下的brit-hop,big-beat,和黑人的hip-hop便是一種。
17.什麼是psychedelic trance ?
又名goa trance,發源於印度的一個小島上。goa即為這小島的名字 ,旋律常帶有印度風味,這類trance的特徵,就是很重視旋律,音符之間的細微變化,且常有重疊的旋律,和高亢的tb-303聲音出現,有點ambient的味道。
18.什麼是trance ?
迷幻舞曲,由techno演變而來,聽了會讓你有「出神「的感覺,但還是保有舞曲的律動 ,很注重bass的表現 ,某些聽了會有「催眠「的效果,拍子也是以4/4拍為主。
19.什麼是ambient ?
聽起來起伏不大,但其實一直在做改變,像是長時間的音效, 或是漸進式的音樂編排等等,常會營造出有層次的空間感,所以被稱為「情境音樂「, 且常對於生活周遭的聲音做取樣,如人聲,汽車聲,甚至是其他音樂的旋律***等等。為70年代的brian eno所創,是一種很「高深「的電子音樂.後來ambient也有分支,如ambient house, ambient techno***等等,相信大家從字面上就能了解,其實在很多種音樂中都會有ambient的影子,甚至某些古典樂中也有ambient的味道。
20.什麼是techno ?
technology, 即表示「高科技舞曲「啦!利用電腦,合成器合成,做出一些特殊音效,這種音樂常常是許多音效組合起來的. techno的節拍也是4/4拍,但速度較house快,且聽起來具重復性,較強硬,較機械化,所以某些人稱techno為「工業噪音「,但某些還是會注重旋律的. techno起源於美國底特律,有三名dj: derrick may,kevin saunderson juan atkins嘗試將電子樂與黑人音樂結合,而產生了detroit techno. detroit techno通常較平緩, 不像一般的techno那樣強勁,可說是現代techno的起源。
21.迪斯科(disco)
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1977年,因澳大利亞流行音樂小組「比吉斯」(bee gees)的電影錄音《周末狂熱》在美國掀起迪斯科熱。迪斯科經常在錄音室進行音響合成,製成唱片,但終因節奏單調、風格雷同,於80年代初逐漸被其他節奏不那麼顯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22.什麼是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起,house就產生啦~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沖出地下范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23.什麼是electrophonic music(電子音樂)?
隨著時代的演進,音樂家有了更多製作音樂的方法.所謂電子音樂,就是以電子合成器,音樂軟體,電腦等所產生的電子聲響來製作音樂.電子音樂范圍廣泛,生活周遭常常能聽到,在電影配樂,廣告配樂,甚至某些國語流行歌中都有用到,不過以電子舞曲為最.很多人認為電子樂是一種冷冰冰,沒有感情的音樂.其實電子樂也可融入rock, jazz甚至blues等多種元素而充滿情感的。
電子音樂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包括house 、techno、ambient、trance、psychedelic trance、 breakbeat、 brit-hop、 big-beat、 trip-hop、drum』n』bass、 jungle、electro、b、chill out、 minimalism。
⑵ 音樂風格是由什麼決定的
如果你接觸多各國的音樂 是很容易聽出的
音樂我本身也是搞音樂的 我個人認為 影響音樂的風格 的因素 是 每個地方風俗不同 而產生的 。
首先 什麼是音樂 為什麼有音樂 音樂是怎麼來的 ?? 我認為音樂是從人們的生活環境 表述一種感覺出來 產生了音調
所以個國的音樂都有所不同 最早出現的音樂 基本都被稱為古典 日本的古典音樂經常會出現 4 和 7 這兩個音
而中國古典恰恰很少出現這兩個音 而且基本上沒有升音和降音
而歐洲的音樂 就很多升音和降音
有了升音和降音 那麼音樂就會豐富更多了
所以為什麼現在西洋樂發展的這么好 而中國古典就很少人學的原因
很容易看的出 你去琴行里看看 學鋼琴的肯定比 拉二胡的多
因為西洋樂發展的這么好,到當今的流行音樂 也全部運用上了
以上個人觀點 說的不好 別K我
⑶ 簡述影視藝術中聲音的三要素
節奏、同步(速度)、協調,只有這三樣滴水不漏,才能使影視發揮的淋漓盡致。
影視藝術中的聲音,不僅有說話、有唱、有伴奏,還有各種自然界的聲音,這么復雜的聲音和復雜的影視,它們必須一脈相承的統一和一致,這就需要天衣無縫,所以要求聲音的節奏、同步(速度)、協調必須達到與影視是夫唱婦隨。
因為題中是以影視為主的內容,或者是被影視給畫出了框框,所以此三要素應該和聲音的三要素不是一類,或者不一樣。
⑷ 簡述什麼是音樂風格音樂風格包括哪幾個方面
音樂風格在音樂范疇,風格指的是各種音樂要素——旋律、節奏、音色、力度、和聲、肢體和曲式等富有個性的結合方式。這些要素的特殊結合方式能產生一種顯著的或獨特的音響。而且,我們還能談論一位作曲家的音樂風格,一個作曲家團體的風格以及一個國家或歷史上某一個時期的音樂風格。在世界的某一地域或大約同一時期的某些作曲家所創作的作品經常有相似的風格,但是各個作曲家運用同樣的音樂語言也能形成個性化的表現方式。
中世紀音樂(450~1450),文藝復興時期音樂(1450~1600),巴洛克音樂(1600~1750)
,古典主義音樂(1750~1820),浪漫主義音樂(1820~1900),鄉村音樂
,爵士音樂,搖滾音樂,重金屬音樂,朋克音樂
,電子音樂,靈樂,r&b,house。
⑸ 電影音樂的特徵及作用
電影已有百年歷史,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發展,音樂已成為這門藝術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電影的彩色化、寬銀幕化以及立體聲音響的出現,杜比錄音系統、數字多軌錄音技術的運用等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發展。電影音樂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各種新風格、新體裁的電影音樂不斷涌現。在電影中,影像與音樂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電影導演如何決定和使用音樂?導演與作曲家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一旦音樂以及音響與畫面相結合,那麼會給我們留下一個什麼樣的整體印象呢?純音樂與電影音樂關系如何?作曲家是怎樣著手創作電影音樂的?一部電影音樂又是怎樣完成的?電影音樂是如何變遷的?等等,這些都是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問題。通過《電影音樂》這門課程,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認識電影音樂,並讓學生以不同的專業立場來了解和掌握電影音樂,以達到日後獨立工作時自身所應具備的"背景"知識。授課方式:結合理論講授的同時,利用音響資料,盡可能讓學生多聽電影音 樂作品,在聽的過程中,具體講解和分析音樂本身。另外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再來觀看聽過的作品,以加強學生對電影音樂功能、作用的印象,求得完整的"電影音樂"知識與概念。授課為一學期。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但更准確地說,它是在導演統領下的一個群體的藝術。導演、編劇、錄音、攝影、音樂、美術六大組成部分,少了其中一個電影就不存在。而音樂與電影更是骨肉相連。
「首先,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參考資料:http://www.ccmce.net/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⑹ 簡述電影音樂及其發展並舉例說明
影視音樂不是純音樂,它是為影視作品而存在的音樂. 影視音樂的構成主要包括:主題音樂,背景音樂,敘事性音樂,情緒音樂,節奏氣氛音樂以及時空過渡的連續音樂等等. 影視音樂的片段性,不連續性和非獨立性特徵就成為它區別於其他音樂的重要標志。 影視作品中的音樂,一部分是參與故事情節的有聲源音樂,在畫面中可以找到發聲體,或與故事的敘述內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參與故事情節的無聲源音樂,主要起渲染情緒,突出主題,刻畫人物的作用。 在影視作品中,影視音樂不是自成系統、獨立存在的,而是作為一個組成元素,為影片主題、人物、情節的塑造和發展服務的。因此, 影視音樂不能以自旁邏樣的完整演繹, 復雜的配琴和強烈的音響去與畫面爭奪硯眾, 而應不引人注目然而強有力的方式支持畫面,正如美國電影理論家林格倫所說「 最好的電影音樂是聽不見的。」 好的電影音樂能使原本平實的電影回味深長,熠熠生輝。好的電影音樂更要符合觀眾的心理,使他們產生共鳴,能夠完全融入電影情節中去。 電影, 有了音樂的進入才使其作為視聽藝術更加豐滿, 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 電影音樂的創作分類 可以分為原創音樂和非原創音樂,這是根據影片中音樂創作的方式來劃分。由作曲家為影視作品中的某些片段專門創作的音樂我們稱之為原創音樂,由影視創作者從既存的音樂素材中所編的音樂資料我們稱之為非原創音樂。 影視音樂根據音樂介入影視作品的方式來說分為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有源音樂是指畫面內出現聲源,無源音樂是指畫面內沒有聲源出現。
⑺ 現代影視音樂的構成有哪些
音樂在影視中的運用
影視自發明以來,給我們帶來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樂,這一人們表達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藝術形式,基於聲音技術在影視中得以運用以後,使影視藝術不再是單一的視覺表達,在視聽上滿足了我們的需求,讓我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影視藝術是一門視聽藝術,人們同時運用著視覺和聽覺這兩個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進行欣賞電影、電視。畫面與聲音是影視藝術中不可劃缺的部分。影視藝術的聲音又包括:人物語言和音樂、音響。
音樂是人類文明史上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其藝術形式已趨完善。而音樂對於影視藝術來說,則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在無聲電影時代,針對電影畫面的內容與情節的需要,音樂的「聲音」率先打破了無聲的局面;當跨入有聲電影時代後,影視音樂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廣與發揮。隨著影視藝術一百餘年來的發展,影視音樂已成為一種具有重要藝術價值、獨具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影視音樂的創作或繼承中,作曲家與編曲家們通過運用各種技法、各種音樂的表現手段,使影視音樂變得更加豐富多采。影視音樂的誕生與發展為影視劇的發展添上濃重的一筆。今天,影視音樂已成為影視劇創作的重要一環。
經過長時間的理論研究與定義,現在已經基本確定了聲音的藝術構成:即語言、音樂和音響.音樂,在它還沒有真正成為電影的一部分時,早已是電影的附庸了。因為在1927年之前,純粹意義上的默片,即「百分之百的無聲電影」似乎並沒有。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影片都有現場音樂的伴奏。有錢的影院用大型管弦樂,而小影院也許會用一架鋼琴代替。這種現場演奏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氣氛背景,但所奏的曲目並非專為電影而作或是緊貼電影情緒的——它們大多是現成或當時流行的樂曲。現代意義上的電影音樂不僅包括無聲源音樂——為影視作品專門創作和編配的音樂;還包括有聲源音樂——那些在故事中存在的各種音源所放出的現實音樂,以及電影的主題曲和插曲。現在,電影音樂早已成為影視作品中煽情、烘托氣氛的重要手段。
影視音樂是影視藝術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鑒賞影視藝術有著重要的作用.影視藝術音樂語言在敘事過程中,一般根據劇情和畫面語言長度,採取分節、分段的敘事法則.影視藝術音樂語言在影視藝術敘事過程中為表達感情服務,其美感層次有立意美、渲染美、過渡美、真實美、沖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音樂是記憶之門。它凝結著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豐子愷說:「作為時間藝術的音樂比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更為神秘。」
這種神秘使它包容了豐富的內涵,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對人類復雜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詞也顯得蒼白無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選擇。若輔之以婉轉低回的音樂,這個片段定會成為影片中最撩動心弦的篇章。比如《結婚十年》。韓夢躺在沾染了十年風塵的地毯上回憶如煙往事,只有音樂才能解讀她心頭的百般滋味。比如《紅河谷》。「寧靜」死前面帶微笑的高歌,遠比慷慨陳詞來得壯烈、凄美。畫面是具象的,音樂則是精神層面的。音樂是對畫面的升華。
這種神秘使它長於營造美好的意境,讓影片韻味悠遠。是音樂讓《空鏡子》中飄散在小樹林里的「陶虹」的笑聲更具感染力;是音樂讓《誓言無聲》中老舊時代的冬天場景對觀眾有莫名的吸引力。音樂似乎比畫面有更長的保質期。當畫面因歲月流逝而顯得簡陋粗糙時,音樂仍煥發著蓬勃的生命力,和初聽時一樣悅耳。
在影片中,有時音樂擔當稱職的配角,與影片相得益彰。尤其是名著改編的影視劇,恰如其分的音樂是對作品主題的最好詮釋。電視劇《紅樓夢》的配樂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王立平先生彷彿曹雪芹的隔代知己,無論是「一番風雨路三千」還是「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旋律與文字配合得天衣無縫。同樣精彩的還有電視劇《日出》的主題歌。「播下了風花雪月,長出是愛恨情仇」,詞作者似乎比萬方更理解她父親。有時音樂與影片相映成趣。「日出嵩山坳,晨鍾驚飛鳥」,鄭緒嵐的歌聲為一片打殺聲中的少林寺增添了一絲柔情蜜意;《你是我心中忘不了的溫存》讓《我愛我家》在喧囂落幕之後為觀眾送去幾許溫情;「只剩得馬嵬坡前草青青」,閻肅笑看一代美人香消玉殞。
在這些與影片風格迥異的音樂中有一部分其實點出了影片的真正內涵。首先想到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音樂訴說了張大民樂觀背後的辛酸,笑容背後的淚水。而且小柯的潛吟低唱中沒有過分的悲情,音樂中滲透著揮之不去的無奈與哀愁,就像本片的主色調灰色一樣。音樂悲涼卻不乏積極因素,無數次失望之後依然給自己、給生活留有一線希望。「分手的消息已飛出多遠,愁煩的眼不妨把幸福翻開,天下的事亦如此的平淡,世上的人啊生死不孤單。」
還有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影片的主題。譬如《三國演義》中「貂嬋已隨著清風去」的浪漫和含蓄遠勝於原著。而《牽手》中大氣舒緩的主題音樂令一部反映婚姻家庭的電視劇擺脫了世俗的氣息,具有了高貴的氣質。劇中也有夫妻間的爭吵,生活的瑣碎,可三寶的音樂沖淡了其中的市井、煩亂,從整體上提高了影片的格調,使很長一段時間內《牽手》在同類題材中遙遙領先。
音樂更可以脫離影片被人欣賞傳唱。此時音樂成了主角,影片退縮到被人遺忘的角落。人們差不多已經忘記《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題曲;有部分觀眾只為欣賞《嘎達梅林》的音樂重又走進電影院。
音樂與影視的關系是微妙的。它們相互扶助,相互影響。音樂是對影視的提煉,影視是對音樂的擴展。優秀的影視作品為音樂加入情感內核,使之更加動人;優秀的音樂令影視作品飄逸、靈動、回味無窮。許多觀眾是因為《永不瞑目》才那麼喜愛《你快回來》,而我也會因為張信哲一句「把你的發絲當成戒指繞,溫柔烙印再也抹不掉」把《梧桐雨》看完。
某導演說他最喜愛給電影配上音樂的瞬間,自己的作品在音樂中一下子鮮活了,藝術感覺也在音樂中被傳達出來。而專家說,用「影像」指稱影視作品是不準確的,因為影視劇不僅要為觀眾帶來視覺享受,也要給觀眾奉上聽覺盛宴。
如果《紅十字方隊》沒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沒有《少年壯志不言愁》,這些作品不會那麼流光溢彩,我們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感動。沒有音樂的影視是不可想像的。感謝那些優美的旋律讓珍貴的影象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閃亮。
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作為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們忙亂的生活多一份和諧,顛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煩躁的心情多一份寧靜.所以說:"哪裡有人類的足跡,哪裡就有音樂."所以音樂在影視中的運用,不僅能達到影片所需要營造的氛圍,還能消除人們長時間的視覺緊張所帶來的疲勞。總之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⑻ 電影藝術的成因要素論文
電影自誕生以來經歷了無聲、無彩,到有聲、有彩的過程。沒有台詞、聲音和色彩的電影有很多,但是完全沒有音樂的電影卻幾乎沒有出現過,尤其到了現代,音樂已經成為現代電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根據大量心理學、社會學研究顯示,音樂對人類的情緒有著顯著的影響。北電某博士生導師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放映此類影片時將背景音樂完全抹去,結果在影片放映半小時內,已有大量觀眾離場,表示無法繼續觀看。由此可見,音樂在電影中不可或缺,作用顯著。
電影中,很多特殊的場景或人物的心理狀態無法用台詞來表現,合適的音樂就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引導和暗示。影片中常見的人物出場,常常會通過人物的一舉一動進行取樂,觀眾就能較明確的分辨出他是好人或者壞人。當然,隨著電影的發展,這樣簡單的處理手法會越來越少,但萬變不離其宗,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在電影中可以起到揭示場景,暗喻人物心理的作用。在很多系列片中,某段或某類音樂總代表著一個比較固定的意義。也就是說,這段或這類音樂屬於某一個特殊的人或景。比如奧特曼、佐羅、蜘蛛俠、超人等等,他們幾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性音樂。每當音樂響起,觀眾就會知道某個人物即將出現,從而起到鋪墊的作用。
背景音樂可以渲染氣氛,可以引導和控制觀眾的心理狀態。而在渲染氛圍和影響觀眾情緒的過程中,也逐步推動了電影主題的表達,使觀眾和電影形成互動,從而使電影主題在觀眾心中得以凸顯。一部好的影片,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僅僅是電影的故事情節、畫面製作等,背景音樂作為影視作品的重要藝術元素之一也同樣有著重要地位,並且在宏觀、微觀、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方面對影片效果起到促進作用。
⑼ 電影音樂的歷史 什麼是電影音樂
電影是音畫藝術,眼睛和耳朵兩個器官是在第一時間接收信息的。人們坐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聽聲音刺激。電影能從無聲發展到有聲,這也正是人們對動效和聲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攝影美術之外的表達形式。你看那些好萊塢大片,從開始到結束,大量的音樂充實著劇情的不斷發展,甚至於當電影出現某種色調時,音樂都能起到增強作用。
其次,電影具備多種節奏功能,比如主觀節奏、客觀節奏、導演心理節奏和觀眾心理節奏等等。只有音樂這種形式和電影在節奏上是非常統一的,其它藝術形式就略差一些。音樂可以通過不同的音樂節奏和音樂語言,來表達這些節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場景。從某種程度上說,音樂對電影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王黎光曾對他的研究生們做過一個實驗,為他們放映《加勒比海盜》的同時,將國際聲道的聲音頻道全部關掉,結果不出20分鍾,有人就看不下去了。
為電影而創作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演奏通過錄音技術與對白、音響效果合成一條聲帶,隨電影放映而被觀眾所感知。電影音樂是20世紀新出現的音樂體裁,有音樂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當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電影音樂的主要特徵視聽統一的綜合性 電影基本上是一種視覺藝術,但聽覺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輔助部分。電影音樂與對白、旁白、音響效果等其他聲音因素結合後,如與畫面配合得當,能使觀眾在接受視覺形象時,補充和深化對影片的藝術感受。電影音樂如脫離畫面單獨存在,則失去其視聽統一的綜合功能。但特別完整的片斷,仍可作為獨立的音樂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賞。
電影音樂是在影片中體現影片藝術構思的音樂,是電影綜合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戲劇性和氣氛方面起著特殊作用。電影音樂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現代音樂體裁。
性質與特點
編輯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
類型
編輯
現實性與功能性電影音樂,按照在電影中出現的方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現實性的音樂,也叫做客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有聲音的來源;另一類是功能性的音樂,也叫做主觀的音樂,這類音樂在畫面上沒有聲音的來源。
現實性音樂包括在電影生活場景中出現的各種音樂(或歌曲)。例如在音樂會上表演的音樂(或歌曲)、歌劇音樂、舞劇音樂、節日歌舞、街頭小唱、街頭音樂以及通過收音機或錄音機播放的音樂。還包括特別引人注目的劇中主要人物的獨唱與對唱、獨奏與合奏等等。這類音樂(或歌曲)都是由劇作家、導演事先在文學劇本和分鏡頭劇本中安排的。
功能性音樂一般是由作曲家專為電影創作的,著重表現畫面中所沒有或不能表現的劇中主要人物的動作,特別是心理活動。
在電影中,雖然從音樂出現的方式上分為兩種類型,但在實際的運用上常常相互轉化,有時從現實性的音樂轉化為功能性的音樂,也有時從功能性的音樂轉化為現實性的音樂。
⑽ 電影音樂的性質與特點
電影成為綜合藝術之後,音樂雖然仍保持著本身所具有的藝術表現的特殊性。如擅長抒情、不擅長敘事、需要聽覺來感受、需要時間的過程展現形像、通過演奏和演唱的再創作才能欣賞,但是,在表現的方式上卻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①音樂構思須根據電影的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及導演的藝術總體構思,使音樂的聽覺形像與畫面的視覺形像相融合,體現綜合性的美學原則。除神話片、童話片、科學幻想片以及現代的實驗性的電影以外,電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動作、語言、環境氣氛等,大都是接近現實生活的自然形態。因而,電影音樂也不象一般供音樂會上演出的純器樂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劇音樂、舞劇音樂那麼誇張和程式化。
②音樂常常與對話、自然音響效果相結合。在無聲電影時期,有時音樂是唯一的聲音,從頭至尾貫串全片。由於錄音技術的進步,進入有聲電影時期,除音樂之外,還可以錄制語言和自然音響效果,解脫了在無聲電影時期音樂超負荷的現象。導演和作曲家從電影的真正需要出發,只有在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的時候才恰當地、有效地使用音樂。這樣,既符合音樂的藝術規律,又提高了電影綜合藝術的美學功能。這使音樂真正地發展成為電影綜合藝術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電影音樂形成分段陳述的結構,也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