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攝電影時什麼叫打板
「打板」是一個動作,是幫助電影後期聲畫同的。打板的那個板子叫「場記板」,動作叫「打板」。場記板是做鏡頭記錄的。
因為電影拍攝時,畫面和聲音是分開記錄的。打板時會發出咔噠一聲,其目的是為了在後期剪輯時將分別錄制的聲音和畫面同步。同步點就是畫面上場記板合上的那一格和聲音素材里咔噠那一聲。
補充一下,場記板上是記錄著本條鏡頭的素材信息的。用於剪輯時的素材管理。另外還有聲畫同步的功能俗稱「合板」。
場記板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1)電影開拍打板叫什麼擴展閱讀:
打板的由來: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
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這樣做的作用:
1、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剪輯時候識別;
2、利用打板的聲音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是後期音效編輯的開始點;
3、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2. 電影開拍的時候那塊板是幹嘛的
拍電影時前面的一塊黑色條紋的板叫做「場記板」。
作用有三:
一是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剪輯時候識別;
二是利用打板的聲音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是後期音效編輯的開始點。
三是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行內術語簡稱此動作為「打板」,他的作用是為了方便剪輯師和導演查找拍攝完畢的素材。
但更加正規的劇組,會使用更先進的時碼板,也就是說板上會寫明每一個鏡頭開始的時間,這樣會使查找工作更加方便。
還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將板子伸到鏡頭前時要在開機後一秒鍾,便要報場次場景,不可以太早也不可以太晚,目的是為了節省膠片。
至於你的問題稍微糾正一下:打完板時--導演喊開始。導演喊cut不用打板。
3. 電視劇拍攝時在鏡頭前放的一塊板子是干什麼的
你是說他們說Action的那塊黑白色的板子嗎?
行話叫「打板」,首先這個板子上記錄了下面這段影片的內容(按照劇本上XX幕XX場)、拍攝次數(第X次拍攝),導演的工作日誌上面也按照這些內容進行記錄「XX幕XX場第X次拍攝通過」,然後進行後期剪輯的時候就在拍攝出來的影片中找到每個「打板」的鏡頭,看上面的記錄進行選擇、剪接。
這個習慣來自膠片時代,因為使用膠片拍攝電影的時候必須等到將膠片沖洗出來之後才能看到內容,因此需要做好詳細的記錄。而且拍攝出來的黑色的場記板在膠片上面是連續一段的黑色,比較容易從大量的膠片中找出來。
「敲」一下也是有作用的,電影的內容不僅僅是圖像,還有聲音,敲的這一下聲音與影片拍攝時現場的聲音相比比較特別,容易被注意到,也被用來作為「索引」使用,這樣你就可以在觀看片子的時候聽到「咔嗒」的聲音而知道這是另一段戲了。
此外,敲的這一下聲音也可以提醒所有的工作人員認真工作。
現在的電視劇都採用錄像帶甚至數字方式拍攝,可以隨時「倒帶」重拍,因此這種「打板」的方式不是特別需要了,但是一方面很多導演、劇組還有同樣的習慣,另一方面這樣的分段記錄對數字編輯來說也比較方便實用,因此大多數都保留著。
4. 在電影一幕開拍前 劇務使用的可以上下開合的黑白相間的板子叫什麼名字哦
正確回答:
首先糾正,那不是劇務拿的,而是劇組的場記拿的。
這個東西在圈裡叫做「場記板」,導演叫action的時候就叫場記「打板」,這時攝像機已經開了,錄下了場記板上寫上的:本次鏡頭的機位,景別,場次,拍攝鏡頭號等等內容,以便於後期剪輯師很快的找到需要的素材.當咔的一聲合住後,場記迅速撤離機器後,演員開始表演,開拍!
5. 電影開拍時喊的一句英語是什麼
ACTION,導演專用語。在拍片現場,導演用來命令演員開始表演的口頭用語。
ACTION的真正含義:
導演開拍的時候不用act,start,begin等動詞,原因是因為在表演的時候,演員僅僅是在表達導演已經構思好的電影,導演在拍攝的時候會對比演員表演的action是否與自己的構思、感覺是否一致,如果一致的話就繼續下一個鏡頭,如果感覺不對,沒有達到導演要的效果就會再來一遍了。
所以action真正的含義表示導演准備看演員表演的action(效果),這也是為什麼會選這個名詞動用,而不直接用act。
(5)電影開拍打板叫什麼擴展閱讀:
導演叫action的時候就叫場記「打板」,那個黑白相間的板子在圈裡叫做「場記板」,這時攝像機已經開了,錄下了場記板上寫上的:本次鏡頭的機位,景別,場次,拍攝鏡頭號等等內容,以便於後期剪輯師很快的找到需要的素材.當咔的一聲合住後,場記迅速撤離機器後,演員開始表演,開拍。
6. 拍電影時每場戲前使用的那個打板是做什麼用的
拍電影時前面的一塊黑色條紋的板叫做「場記板」。
作用有三:
一是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剪輯時候識別;
二是利用打板的聲音確定準確的聲像定位,是後期音效編輯的開始點。
三是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7. 電影在開拍的時候 一個人那個東西喊ACTION得那個東西叫什麼
場記板。
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黑色或白色板面,可以用白板筆或水性馬克筆書以及粉筆寫,簡單實用,清晰可見。硬質木材,聲音乾脆響。
劇組通常在一個取景地會把所有戲份拍完,然後轉戰下一場地。這樣不僅工作量繁重,而且一不小心容易造成劇情內容的混亂。
為了保證不把內容搞混亂,最後能按照劇本把劇情縷清楚,影視從業者們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以此為契機,創造出了場記板。
在某一個場景中,當場記喊下那聲耳熟能詳的「Action」並敲下場記板時,攝影機同一時間開始運轉,這個動作叫作「打板」或「拍板」。
(7)電影開拍打板叫什麼擴展閱讀
場記板的作用:
1、作為每一段膠片的開頭標記,便於剪輯時候識別。
2、相機的麥克風錄音會有雜音,而話筒離演員比較近,所以話筒錄聲音會比較清楚,在後期的對版中,打場記板時會有一個很尖銳的聲音,在音頻裡面是個豎線,在軟體裡面就很容易對上了。
3、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職務人員區分特定鏡頭的依據,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細節上的硬傷。
8. 拍電影時每個鏡頭開拍時,會用一個物件擊一下,那東西叫什麼
「場記板」,導演叫action的時候就叫場記「打板」
9. 電視劇裡面的"咔"一聲然後就開拍的那個道具叫什麼
場記板.
圖片不能往這上面貼.
給你地址,這是標準的場記板http://image.chinadv.com/files/thum/2008/8/20/c6157762-d3b5-4134-8e87-faa4e4e646dc.jpg
10. 誰知道電視電影等鏡頭開拍用的那個黑色的板子叫什麼名字
場記板
上面寫著場次、鏡次、導演、片名、影片公司等資料的小木板,一端可以開合,可以拍出清楚響聲,以便剪接時聲畫同步作業的進行。
電影史上第一塊場記板的發明者有可能是弗蘭克·斯林(Frank Thring),他在上個世紀20年代擔任澳大利亞墨爾本Eftee電影工作室的主管。
電影是由許許多多鏡頭組成的,每部片子一般都有幾百個甚至上千個鏡頭,片中的場景、內容非常復雜。拍片時是不可能按照劇情的順序進行,而是按場景拍攝,如先拍外景戲,再拍攝影棚里的戲,或者先是夏天的戲,再是冬天的戲,而即便同樣是冬天的戲,有的情節是發生在故事前段,有的情節是發生在後面。為了保證質量,有些鏡頭還要拍好幾次。辛辛苦苦拍了幾個月,帶回一大堆膠片,怎麼把它拼成一部完整的電影呢?如果膠片上沒有明顯的標記,將會給後期的剪輯工作帶來極大麻煩。
電影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一個好辦法,他們用一塊帶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小板,板上簡要地寫著下面將要拍攝這段膠片的有關內容,在拍攝每個鏡頭前先拍這塊「板」,作為這個鏡頭的標記。這個步驟用電影界的行話叫「拍板」或叫「打板」。這樣,每段膠片的開頭都有場記板的鏡頭,在後期製作時,工作人員只要一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段膠片是哪部電影、第幾場戲、第幾個鏡頭,很好識別。此外,服裝、化妝、道具等其他工作人員也能以此來避免不同時候拍攝的鏡頭在細節上的瑕疵,從而避免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