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IDI是什麼啊
MIDI
全稱為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鄄face(音樂設備數字介面)。它的作用就是讓電子樂器之間、電子樂器和電腦之間通過一種通用的MIDI通訊協議進行通訊,從而方便作曲、編曲等操作。它的最大特點就是體積極小,在早期的一些游戲(如《仙劍奇俠傳》)中使用的較多,現在在手機也有較多的使用。
"MIDI",是英文musial instrument digitalinterface(樂器的數字化介面)的縮寫。則是電腦多媒體技術在音頻領域中的又一應用。整個MIDI系統包括合成器,電腦音樂軟體,音源,電腦,MIDI連線,調音台,數碼錄音機等周邊設備。電腦可以將來源於鍵盤樂器的聲音 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存入電腦。
MIDI是一種數字介面,而計算機正是數字世界的統治者,計算機理所當然地成了MIDI樂器們的統帥,當我們將計算機連入整個音樂系統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它的統帥的地位。系統中的其它MIDI設備將按照它的意志行事, 去創作或演奏各種風格不同的樂曲。但計算機始終不能取代人的地位,可以 這樣說,無論多麼先進的音樂 系統,最終的指揮中樞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腦。要談MIDI的起源,就要談到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s)的發展,最早的一台電子合成器是單音樂器(Monophonic),意即一次只能發出一個音,所以在早期,電子合成器是在樂團當作陪襯的角色,並沒有作用。但籍著電子鼓的發展及編曲機(Sequencers)和同步技術(Synchonization)的發達,更甚多音的合成器(Polyphonic)快速發展,使得連接這些器材一同演奏變成一個難題。
直到1981年秋天,Dave Smith與另一位工程師Chet Wood對於整個的電子樂器工業提出一個完成的企劃書,就是第一個所有電子樂器可以相互溝通的介面,那時稱之為Universal Synthesizer Interface(USI)。這個介面不是屬於任何公司的,而是每一個製造商都可以把這個介面放近電子樂器中,使得溝通變為可能。經過這樣的努力,開始有許多很大的製造商投入生產,如:Roland、Korg、Yamaha、Kawai等。
到了1982年末,一切interface上的問題終於解決,也正式開啟了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terface)的時代來臨,一直發展至今。
MIDI技術已經在中國為廣大音樂工作者和音樂愛好者所接受,因為MIDI技術有多方面的應用。
首先在現代音樂製作上,MIDI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論是影視音樂還是廣告音樂,MIDI部分事實上佔了主要地位,而真實樂器是表現旋律的載體。MIDI的優勢在於:易修改性,傳統樂器無法達到的聲效,優良的音質和寬動態。在有些情況下,錄音師寧要MIDI弦樂也不要一支弦樂隊,"因為他們老是出錯"。現在的電影配樂已圍繞著MIDI進行了,在適當的時候增加真實樂器以提高樂曲的"人"味。但你不能輕易地說:MIDI音樂很虛假,在你沒有聽到真正優秀的MIDI作品之前,你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資格去評價它。
2. 什麼是MIDI音樂
http://www.midifan.com
八十年代初,電腦音樂迎來了第一個真正的繁榮時期,同時也迎來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那就是各種電子樂器之間的通訊問題:各生產廠家都按照自己的規格生產電子樂器,當您單獨使用某一廠家的產品時,您還不會遇到什麼問題,可是當您同時使用幾家公司的設備構成一個電腦音樂系統的時候,麻煩就來了,您怎麼能使一台美國E-MU的音源發出您在日本ROLAND鍵盤上彈奏的一個標准A呢?
為了解決電子樂器的通訊問題,1982年,國際樂器製造者協會的十幾家廠商(其中主要是美國和日本的廠商)會聚一堂,各抒己見。會議通過了美國Sequential Circuits公 司的大衛.史密斯提出的「通用合成器介面」的方案,並改名為「音樂設備數字介面」,即「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縮寫為「MIDI」,公布於世。1983年,MIDI協議 1.0版正式制定出來。此後,所有的商業用電子樂器的背後都出現了幾個五孔的MIDI插座,樂器之間不再存在「語言障礙」,它們同裝上MIDI介面的電腦一起,構成了一個更加繁榮昌盛的電腦音樂大家庭。
實際上, MIDI 本身只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的縮寫,意思是音樂設備數字介面。 這種介面技術的作用就是使電子樂器與電子樂器,電子樂器與電腦之間通過一種通用的通訊協議進行通訊, 這種協議自然就是MIDI協議了。
對於搞計算機的人來說, 不妨把MIDI理解成一種區域網,網路的各個部分通過專用的串列電纜(MIDI線)連接, 並以 31.25 KBPS 的速度傳送著數字音樂信息。
MIDI 標准制定以後,開始只是在專業的電腦音樂圈兒里受到重視,但是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幾年多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MIDI 作為多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被炒得沸沸揚揚,幾乎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而大家也已經把這種介面技術當作了電腦音樂的代名詞,常有「做MIDI」,「玩兒MIDI」的說法,使一些正統的「電腦音樂人」 覺得莫名其妙,啼笑皆非。
因此, 我們倒不妨將MIDI劃分為「狹義MIDI」和「廣義MIDI」兩種概念,狹義MIDI就是上面所說的音樂設備數字介面,而廣義MIDI則是大家已經約定俗成的整個電腦音樂的統稱 , 這樣即不會造成概念上的進一步混亂,也不會使得MIDI一詞失去其本質的含義。
1985年11月,國際樂器製造者協會公布了《MIDI 1.0版的細節規定》(2.0版至今仍在制定中),重新定義了一些控制器號碼。此外,為保證MIDI的健康發展,還專門 成立了「MIDI廠商協會」和「日本MIDI標准委員會」等組織,MIDI標准從成長階段步入了成熟階段。
MIDI標準的成熟使各電子樂器生產廠商更加信心百倍,它們絞盡腦汁、挖空心思,以空前的熱情生產出各種電子樂器,有鍵盤式的(合成器、主控鍵盤)、弦控式的(MIDI吉他)、敲擊式的(鼓機)甚至還有吹奏式的(呼吸控制器),除此之外,還有五花八門的各種音源模塊(就是把沒有鍵盤的電子合成器)供人選購。
參考資料:http://www.rockdf.com/Article/Catalog45/63.html
3. 什麼是MIDI製作樂曲
http://ch.midifan.com/m_TechArticle/Detail.aspx?id=714
http://ch.midifan.com/m_TechArticle/Detail.aspx?id=715
「MIDI」這四個字母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首字母縮寫,中文譯文為「樂器數字化介面」?
「MIDI」並不是特指哪一種設備或機器,而是電腦音樂設備之間的一種規范和協議,是數字樂器之間的語言,是電腦和電子樂器能「看懂」的樂譜
kuangtecman,我本身是搞電腦音樂的,概念區分要嚴謹!
問題本身問的很不貼邊,有系統了解的必要.
大覺者的教程算是淺顯了,適合入門.
好好看教程就能知道!
MIDI協議規定了一份標准MIDI樂器音色排序表,收錄了常用的16類樂器,每類各8種音色,一共有128種音色。另外還收錄了一組打擊樂音色,並規定了每件打擊樂器在鍵盤上的鍵位。這就是標准MIDI(General MIDI)音色排序表。簡稱GM音色表。這些都是每一種電子樂器都必須具備的一個標准。
這里有幾款MIDI製作和轉換軟體,你可以看一下!
http://download.pchome.net/softList.php?nodeId=0&dwName=MIDI&search=1
4. MIDI是什麼編曲(製作一首歌的配音)步驟是什麼
MIDI的定義在網上可以隨便搜出。
編曲的步驟由個人喜好而定。
合成器的用處看你是喜歡用軟的還是用硬的,不過最好有一台,有足夠預算的話。
編曲的完成需要電腦和相關軟體及相關器材。
條件是你必須有好的音樂素養和靈感。
+++++++++++++++++
我不知道你所說的MIDI工具是指的什麼,MIDI鍵盤?還是音序器軟體?
「合成器可以離開電腦仍具有高音質,音序器自帶,是這樣么?」
是這樣的。所以看你是主要在棚里搞製作還是主要用於演出。各有偏重不同,就算合成器也有偏重於製作或是現場的,但用MID鍵盤+筆記本電腦做現場的一樣大有人在。
5. 什麼是MIDI
解答:
========================================
midi文件可以理解為一個樂隊的「總譜」上邊記錄的是每種樂器的音高、節奏、強弱等!
========================================
通過音效卡將這個樂譜識出來,並用已經存放在音效卡或者軟體中的音色庫把對應的聲音播放出來。通俗的講就是這樣!
========================================
這是官方對midi的定義:
"MIDI",是英文musial instrument digitalinterface(樂器的數字化介面)的縮寫。則是電腦多媒體技術在音頻領域中的又一應用。整個MIDI系統包括合成器,電腦音樂軟體,音源,電腦,MIDI連線,調音台,數碼錄音機等周邊設備。電腦可以將來源於鍵盤樂器的聲音 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存入電腦。
MIDI是一種數字介面,而計算機正是數字世界的統治者,計算機理所當然地成了MIDI樂器們的統帥,當我們將計算機連入整個音樂系統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它的統帥的地位。系統中的其它MIDI設備將按照它的意志行事, 去創作或演奏各種風格不同的樂曲。但計算機始終不能取代人的地位,可以 這樣說,無論多麼先進的音樂 系統,最終的指揮中樞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腦。要談MIDI的起源,就要談到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s)的發展,最早的一台電子合成器是單音樂器(Monophonic),意即一次只能發出一個音,所以在早期,電子合成器是在樂團當作陪襯的角色,並沒有作用。但籍著電子鼓的發展及編曲機(Sequencers)和同步技術(Synchonization)的發達,更甚多音的合成器(Polyphonic)快速發展,使得連接這些器材一同演奏變成一個難題。
……
直到1981年秋天,Dave Smith與另一位工程師Chet Wood對於整個的電子樂器工業提出一個完成的企劃書,就是第一個所有電子樂器可以相互溝通的介面,那時稱之為Universal Synthesizer Interface(USI)。這個介面不是屬於任何公司的,而是每一個製造商都可以把這個介面放近電子樂器中,使得溝通變為可能。經過這樣的努力,開始有許多很大的製造商投入生產,如:Roland、Korg、Yamaha、Kawai等。
到了1982年末,一切interface上的問題終於解決,也正式開啟了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terface)的時代來臨,一直發展至今。
MIDI技術已經在中國為廣大音樂工作者和音樂愛好者所接受,因為MIDI技術有多方面的應用。
首先在現代音樂製作上,MIDI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論是影視音樂還是廣告音樂,MIDI部分事實上佔了主要地位,而真實樂器是表現旋律的載體。MIDI的優勢在於:易修改性,傳統樂器無法達到的聲效,優良的音質和寬動態。在有些情況下,錄音師寧要MIDI弦樂也不要一支弦樂隊,"因為他們老是出錯"。現在的電影配樂已圍繞著MIDI進行了,在適當的時候增加真實樂器以提高樂曲的"人"味。但你不能輕易地說:MIDI音樂很虛假,在你沒有聽到真正優秀的MIDI作品之前,你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資格去評價它。
========================================
鄙視網路包庇作弊大戶.1470解答
6. 什麼是MIDI啊~
"MIDI",是英文musial instrument digitalinterface(樂器的數字化介面)的縮寫.則是電腦多媒體技術在音頻領域中的又一應用.整個MIDI系統包括合成器,電腦音樂軟體,音源,電腦,MIDI連線,調音台,數碼錄音機等周邊設備.電腦可以將來源於鍵盤樂器的聲音 信息轉化為數字信息存入電腦.
MIDI是一種數字介面,而計算機正是數字世界的統治者,計算機理所當然地成了MIDI樂器們的統帥,當我們將計算機連入整個音樂系統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它的統帥的地位.系統中的其它MIDI設備將按照它的意志行事, 去創作或演奏各種風格不同的樂曲.但計算機始終不能取代人的地位,可以 這樣說,無論多麼先進的音樂 系統,最終的指揮中樞只有一個,那就是人腦.要談MIDI的起源,就要談到電子合成器(Synthesizers)的發展,最早的一台電子合成器是單音樂器(Monophonic),意即一次只能發出一個音,所以在早期,電子合成器是在樂團當作陪襯的角色,並沒有作用.但籍著電子鼓的發展及編曲機(Sequencers)和同步技術(Synchonization)的發達,更甚多音的合成器(Polyphonic)快速發展,使得連接這些器材一同演奏變成一個難題.
直到1981年秋天,Dave Smith與另一位工程師Chet Wood對於整個的電子樂器工業提出一個完成的企劃書,就是第一個所有電子樂器可以相互溝通的介面,那時稱之為Universal Synthesizer Interface(USI).這個介面不是屬於任何公司的,而是每一個製造商都可以把這個介面放近電子樂器中,使得溝通變為可能.經過這樣的努力,開始有許多很大的製造商投入生產,如:Roland,Korg,Yamaha,Kawai等.
到了1982年末,一切interface上的問題終於解決,也正式開啟了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terface)的時代來臨,一直發展至今.
MIDI技術已經在中國為廣大音樂工作者和音樂愛好者所接受,因為MIDI技術有多方面的應用.
首先在現代音樂製作上,MIDI的地位已不可取代,不論是影視音樂還是廣告音樂,MIDI部分事實上佔了主要地位,而真實樂器是表現旋律的載體.MIDI的優勢在於:易修改性,傳統樂器無法達到的聲效,優良的音質和寬動態.在有些情況下,錄音師寧要MIDI弦樂也不要一支弦樂隊,"因為他們老是出錯".現在的電影配樂已圍繞著MIDI進行了,在適當的時候增加真實樂器以提高樂曲的"人"味.但你不能輕易地說:MIDI音樂很虛假,在你沒有聽到真正優秀的MIDI作品之前,你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資格去評價它.
7. 怎麼做midi格式音樂
一、關於MIDI的幾個初步概念
在切入正題以前讓我們首先來簡單地認識一下MIDI,了解幾個初步的概念。這對於我們了解波表合成技術可以起到「引航」地作用。
1.MIDI簡介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簡稱,意為音樂設備數字介面。它是一種電子樂器之間以及電子樂器與電腦之間的統一交流協議。從80年代初問世至今,它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現已成為電腦音樂的代名詞。我們可以從廣義上將為理解為電子合成器、電腦音樂的統稱,包括協議、設備等等相關的含義。
2.三個標准
由於早期的MIDI設備在樂器的音色排列上沒有統一的標准,造成不同型號的設備回放同一首樂曲時也會出現音色偏差。為了彌補這一不足,便出現了GS、GM和XG這類音色排列方式的標准。
之所以將GS排在第一位是由於它最早出台,並且是由業界大名鼎鼎的ROLAND公司制定並推出的。ROLAND是日本非常出名的電子樂器廠商,其生產開發的電子鍵盤、MIDI音源以及軟波表都享有盛譽。所以GS頗具權威性,它完整的定義了128種樂器的統一排列方式,並規定了MIDI設備的最大復音數不可少於24個等詳盡的規范。
GM標准則是在GS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簡化而成的。由於它比較符合眾多中小廠商的口味,一時間成為了業界廣泛接受的標准。
在電子樂器方面唯一可與ROLAND相匹敵的YAMAHA公司也不甘示弱,於94年推出自己的標准——XG。與GM、GS相比XG提供了更為強勁的功能和一流的擴展能力,並且完全兼容以上兩大標准。而且憑借YAMAHA公司在電腦音效卡方面的優勢,使得XG在PC上有著廣闊的用戶群。
3.MIDI文件的本質
眼下在一些游戲軟體和娛樂軟體中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很多以MID、RMI為擴展名的音樂文件,這些就是在電腦上最為常用的MIDI格式。有的朋友可能會驚奇的發現,一首4分鍾左右長度的MIDI,其容量只有百餘K位元組。而同樣長度的波形音樂文件(*.WAV)則高達40MB左右,即使是經過高比例壓縮處理的MP3也要有4MB大小,相比之下為什麼MIDI會如此小巧玲瓏呢?因為MIDI文件並非像WAV或MP3那樣量化的紀錄樂曲每一時刻的聲音變化,它只是一種描述性的「音樂語言」,只要將所要演奏的樂曲信息表述下來就可以了。譬如「在某一時刻,使用什麼樂器,以什麼音符開始,以什麼音調結束,加以什麼伴奏」等等,這些信息所佔用的幾十K空間對於如今大容量的硬碟來說只是滄海一粟罷了。而且小巧的體積也成為MIDI越來越受到歡迎的因素之一。
4.MIDI文件的回放合成手段
既然MIDI文件只是一種對樂曲的描述,本身不包含任何可供回放的聲音信息,那麼一首首動聽的電腦音樂又是如何被我們的音效卡播放出來的哪?這就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合成手段了。就電腦音效卡而言,最為常見的手段是FM合成與波表合成。前者多用於以前的ISA音效卡,FM是「頻率調變」的英文縮寫,它運用聲音振盪的原理對MIDI進行合成處理。但由於技術本身的局限,加上這類音效卡採用的大多數為廉價的YAMAHA OPL系列晶元,效果自然很差勁;而波表合成則要好得多。
二.MIDI合成技術
1. FM合成
FM合成是根據傅立葉原理——一個任何形狀的波形都可以用幾個正弦波的疊加來解釋。它通過正弦波來模擬各種樂器的波形。但是由於民用市場上,音效卡的FM振盪器只有2到3個,因此導致效果很差,壞了FM的名聲。實際上,專業領域中FM一般有20個左右的振盪器,效果已經很好了。
2.采樣合成
提到波表合成,就必須先提到采樣。采樣通常說來就是一段聲音的樣本,比如說鋼琴中央C的聲音。假設如果所有的聲音都可以被記錄下來,那麼當合成時,只需要回放聲音樣本就可以了。因此,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完全記錄下鋼琴88個鍵的聲音,到時候回放波形就可以了,效果會很逼真,不是嗎?
3.波表合成
采樣合成的優點是可以提供最完美的還原效果,但是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容量問題,設想一個樂器——如鋼琴,有88鍵,還有各種不同的音量,那麼采樣的總量將達到88*N個,假設一個采樣需要1MB,這么多的采樣需要多大?因此,波表合成產生了。波表合成就是通過一定的演算法用有限個真實的采樣模擬無限種采樣的效果——即真實樂器的效果。波表合成對采樣進行升調,降調,增益(提高音量)或衰減(減少音量)的處理,然後輸出處理後的波形。波表合成的缺點之一是有些設備的波表是固定的,無法更換。
4.物理建模合成
物理建模合成——就是通過建立一個真實樂器的聲學模型來模擬真實樂器發聲。由於採用的大量的數學和物理模型,因此不需要采樣,但是需要極為強大的運算能力。物理建模對於吹管樂器以及弦樂器的還原效果極好!但是也是有缺點的。如果說采樣的缺點在於「死」,那麼物理建模合成的缺點在於模型太普遍了,無法描述特定樂器的一些特殊個性。比如不同牌子的鋼琴和小提琴音色就不同。
三.MIDI合成的現在與未來
1.SoundFont
SoundFont是如今民用音樂製作領域中普遍採用的一種采樣合成技術,特點就是可以隨意更換波表和采樣,因此這種技術擁有無窮的擴展力。除了創新AWE32級別以上的音效卡支持Soundfont,現在很大一部分合成軟體也支持Soundfont了。
2.GIGA Studio
這是目前專業領域風頭正勁的軟采樣,它的特點或者說是唯一的優點就是在於可以提供對GB容量級別的采樣的支持(好恐怖……)。GigaStudio由於使用了GSIF介面,配合使用此介面的音效卡可以達到幾乎實時的合成響應速度,只需要配上一塊支持GSIF的音頻卡,MIDI合成與采樣就變得如此簡單方便。
3.插件音源
也是軟體采樣或波表的一種,格式主要有VSTi和DXi。即在Cubase或Cakewalk Sonar中使用的音源。
MIDI發展到現在,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目前MIDI合成部分可以說是「軟」風勁吹。現在的音樂家已經越來越依賴於MIDI合成樂器而不是真實樂器了,可以說,再過兩年,MIDI樂器的前景將會變得明朗。
四.MIDI合成器音色質量與合成器性能的衡量標准
1.容量
理論上,一個音色的容量越大,還原越真實。因此,容量對於MIDI合成器的好壞是個很重要的衡量標准。
2.復音數
就是一個設備可以同時發出多少個聲音,比如Sound Blaster Live!宣稱它的復音數為1024,也就是可以同時發出1024種聲音。
3.演算法及其他
除了以上的兩條,最重要的就是演算法了。可以說,一個MIDI合成器的好壞,采樣決定60%,演算法決定40%。看待演算法的很顯著特徵就是看它可以提供多少個參數。一般來說,參數越多,可供調節的餘地越大,效果也就越好。
五.電腦音樂系統的組成
一個最簡單的電腦音樂系統是由一台電腦,一個硬體合成器(或軟體合成器或音源),一個MIDI鍵盤(輸入設備)。總花費在2萬多元,如果使用軟體合成器,花費還會更少。
下面介紹一下各種設備:
1、合成器(Synthesizer):傳統意義上是用振盪器(Oscilator)來產生聲音的一種電子樂器。通過對振盪器產生的波形進行各種處理,可以合成新的音色,因此稱之為合成器。
2、音源(Tone Generator):如果把合成器的鍵盤部分去掉,只剩下發聲模塊,就稱之為音源。
3、采樣器(Sampler):合成器和音源的內置音色一般是固定的,不能更換的。如果音色可以像CD一樣更換,豈不是更好?於是,采樣器就誕生了。采樣器不單是可以更換音色的音源,還擁有采樣功能 。
VST、DX、VSTI、DXI概念闡述·VST
VST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的縮寫,他是基於Steinberg的軟體效果器技術,基本上以插件的形式存在,可以運行在當今大部分的專業音樂軟體上,在支持ASIO驅動的硬體平台下能夠以較低的延遲提供非常高品質的效果處理。要達到VST的最佳效果(也就是延遲很低的情況),音效卡要支持ASIO。
VST效果器覆蓋了幾乎所有音樂製作里用到的效果器,而且由於VST技術的開放性,很多大廠商,小廠商,甚至是個人開發了數不清的VST效果器,有些是相當成功相當實用的效果器,連好來屋的電影製作中都用到了這些VST插件提供的頂級效果。
能夠使用這些VST插件的音樂軟體我們稱為VST宿主,常用的有Samplitude(7.0以後的版本),Cubase VST32,Cubase SX,Wave Lab,FruityLoops,Orion,Project5等等。VST效果器都是來處理音頻的,所以都要載入在音頻軌中使用,MIDI軌不能使用VST效果器。
·DX?
DX是DirectX的縮寫,他是基於微軟的DirectX介面技術的軟體效果器技術,基本上以插件的形式存在,可以運行在當今99%的PC專業音樂軟體上(毫不誇張),在支持WDM驅動的硬體平台下能夠以較低的延遲提供非常高品質的效果處理。
DX效果器覆蓋了幾乎所有音樂製作里用到的效果器,而且由於DirectX技術的開放性,很多大廠商,小廠商,甚至是個人開發了數不清的DX效果器,有些是相當成功相當實用的效果器,連好來屋的電影製作中都用到了這些DX插件提供的頂級效果。
能夠使用這些DX插件的音樂軟體我們稱為DX宿主,DX宿主比任何其他類型插件的宿主都要多(前面說了要有99%),常用的有Samplitude,Cubase,Sound Forge,Wave Lab,SONAR,Cakewalk,FruityLoops,Orion等等。DX效果器都是來處理音頻的,所以都要載入在音頻軌中使用,MIDI軌不能使用DX效果器。
·VSTi
VSTi是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Instruments的縮寫,他是基於Steinberg的虛擬樂器技術,基本上以插件的形式存在,可以運行在當今大部分的專業音樂軟體上,在支持ASIO驅動的硬體平台下能夠以較低的延遲提供非常高品質的效果處理。要達到VSTi的最佳效果(也就是延遲很低的情況),音效卡要支持ASIO。
VSTi軟合成器與VST效果器不同,他是控制MIDI軌的,每個VSTi插件都為你提供了很多的音色,以及豐富的參數控制讓你自己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音色。不同的VSTi有著不同的音色合成方法,波表合成器,模擬合成器,FM合成器,VSTi都可以勝任。
能夠使用這些VSTi插件的音樂軟體我們稱為VSTi宿主,常用的有Samplitude(7.0以後的版本),Cubase VST32,Cubase SX,FruityLoops,Orion,Project5等等。VSTi虛擬樂器可以看作是軟音源,所以只能載入在MIDI軌上。
·DXi
DXi是DirectX Instrument的縮寫,是Cakewalk公司在DirectX基礎上獨立開發的軟合成器技術,基本上也以插件形式存在,現在只能運行在SONAR上(注意:Cakewalk不支持DXi,Cakewalk到9.0就停產了,取而代之的是SONAR),在支持WDM驅動的硬體平台下能夠以較低的延遲提供非常高品質的合成音色。
DXi軟合成器與DX效果器不同,他是控制MIDI軌的,每個DXi插件都為你提供了很多的音色,以及豐富的參數控制讓你自己創造出獨一無二的音色。不同的DXi有著不同的音色合成方法,波表合成器,模擬合成器,FM合成器,DXi都可以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