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電影中音樂、音響的作用
1、電影音樂是一種全新的音樂體裁,基於基礎音樂的共通屬性,並包含自身的獨有特性,在影視作品的內容、情感呈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電影音樂可以根據畫面的特定情景和場景需要,將人物、事物和情感,以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為影片的畫面提供其所需要的聲音造型。
2、電影中的音響,主要作用是補充,即創作者依據作品主題、內容,主要人物情感等,創作出與之相對應的音樂,補充畫面,以聲畫結合的方式傳遞導演的藝術觀念,達到導演所要求的主題呈現、情感表達的傳播標准。
(1)電影音樂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擴展閱讀:
電影音樂藝術美學功能是:
1、通過音樂主題的貫串發展、矛盾沖突、高潮布局,達到對劇中主要人物的歌頌或批判,幫助明確電影的意義。
2、用音樂加強人物的動作性、心理活動,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鮮明生動,可以為電影加不少的分數。
3、暗示劇情的進展或延伸。這樣的音樂,有時先於畫面的視覺形像出現,有時後於畫面視覺形像出現,延展戲劇情緒。
4、引起一定時間、空間、環境的聯想。
5、加強影片的總的藝術結構。電影音樂雖然是分段陳述的,但是通過分段陳述的結構,能反映出影片總的藝術結構。
6、增加立體感。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結合音樂的聽覺形像,音樂旋律的起伏,和聲、對位的織體,色彩豐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現聽覺形像的立體感。
② 音樂在電影中的作用
1、音樂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電影的詮釋紐帶,一首好的音樂,對整個影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電影會由多首音樂相襯,以更好地襯托出電影需要表現的內容。
2、音樂在電影中還可以讓人們在視覺效果的基礎上,與聽覺動兩者結合,讓劇情更充分地感動人們,震憾人們。
(2)電影音樂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擴展閱讀
音樂(抽象藝術)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英名稱:music;法文名稱: musique;義大利文:musica)。
音樂可以分為聲樂和器樂兩大類型,又可以粗略的分為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原生態音樂、現代音樂(包括流行音樂)等。在藝術類型中,音樂具有抽象性,音樂從歷史發展上可分為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
東方以中國漢族音樂為首的中國古代理論基礎是五聲音階,即宮、商、角、徵、羽,西方是以七聲音階為主。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音樂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凈化人們的心靈,樹立崇高的理想。我們通過音樂來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
③ 影視作品為什麼要使用音樂
一、烘托與渲染畫面氣氛:
在劇情的發展中,影視音樂通過渲染的表現方法,起著渲染影片劇情的環境、製造劇情需要的氣氛的重要作用。通過音樂跟電影畫面的組合,實現其跟影劇情表達方式的結合,將電影劇情中驚恐、悲傷、喜悅、緊張等情境渲染得淋漓盡致,從而在深化視覺效果的同時,還可以增強觀眾聽覺感覺,讓觀眾通過電影音樂的暗示,不斷渴望著對電影劇情的進一步了解,讓電影更具吸引力。
電影《紅高粱》里的嗩吶極具表現力,嗩吶是中國的傳統樂器,充滿了民族鄉土氣息,在不同的場景里嗩吶所表達的情緒不一樣,渲染的氣氛不同,在九兒出嫁時,顛轎時的音樂是一種喜慶,在高粱地里野合一段,嗩吶宣洩了一種激情張揚的情緒,在最後「奶奶」倒在戰火里,此時的嗩吶聲凄涼而悲哀,更有一種悲壯之感。在不同的時刻,利用同樣的樂器,卻是截然不同的音樂和情緒,對於渲染烘托影片氣氛起到了很好的描繪作用。試想,在欣賞這部影片的同時若少了這音樂,這部片子將是什麼效果,索然無味且情緒得不到表達,影片氣氛平淡無奇。
二、抒發人物的內心情感
一部電影,是畫面與聲音結合的產物。視覺與聽覺同樣重要,音樂自然就成為了電影的靈魂。其中,音樂對塑造人物形象功不可沒,而這正是通過音樂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來實現的。
三、表現劇情或暗示劇情
音樂還可用來預示劇情里即將要發生的事,導演會通過音樂事先給觀眾警告,通常都配上帶「焦慮性」的音樂,有時它可能只是虛驚一場,有時卻爆發為一個高潮。有時角色約束或隱藏情感,音樂也常能暗示他們的內心狀況。不成調、不和諧的現代音樂一般帶給人的感覺是焦慮。這類音樂沒有旋律,甚至像分散混亂的雜音。借音樂製造焦躁、缺乏方向、歇斯底里的印象都是影視音樂常用的手法。最經典的莫過於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中鯊魚主題的配樂,堪稱史上最佳,鯊魚出現的主題結較為簡單,就只是一兩個音一再反復,但是加上漸進層遞和由簡入繁的編曲手法,極為成功詮釋出大白鯊的冷血窺伺、神出鬼沒,和導演在攝影手法上以大白鯊為主觀的運鏡手法相結合,搭配出強烈的藝術風格和電影效果。
④ 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分類及作用
一、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分類
1、人聲
人聲的音色、音高、節奏、力度。都有助於塑造人物性格的聲音形象,然後才和視覺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在同一作品裡,不同音色、音高、節奏和力度的人物聲音形象所形成的總合效果,就彷彿是合唱一樣。
2、音樂
音樂是人類文明史上經過數千年的發展, 其藝術形式已趨完善, 主要是由一些音樂人憑借一些樂器創作而成。音樂對於影視藝術來說則是一門年輕的藝術。
在無聲電影時代,針對電影畫面的內容與情節的需要,音樂的「聲音」率先打破了無聲的局面:當跨入有聲電影時代後,影視音樂的創作更得以噴涌發展。
3、音響
音響是影視節目中除了人聲和音樂以外的所有聲音的統稱。對於影視作品而言,音響是極其重要的一種聲音元素。音響與人生、音樂在影視作品中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結合以及表真、表意、表情。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音響都起到補充、烘托、流暢影片的作用。
二、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
1、還原逼真的作用
正是由於有了音響的加入。影視作品才更加接近完美。自從影視界有足夠的技術將音響加入到作品當中去。影視就變得愈加親切甚至更加真實。
2、深化人物形象的作用
音響在影視作品中具有積極的造型能力, 是塑造人物, 特別是刻畫人物心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影視作品中, 音響經常被用來強化或烘託人物的心理, 如用時鍾放大的聲音效果來表現人物的焦灼心理。用火車輪的轟鳴聲來表現人物內心的激烈沖突等等。
3、表情達意的作用
音響不僅是對生活聲音的還原。而且是對創作者思想情感的傳達:在影視作品中,音響的運用往往可以產生含蓄雋永、意味深長的藝術效果。
(4)電影音樂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擴展閱讀
聲音在影視作品中的組合:
1、聲音的並列
這種聲音組合即是幾種聲音同時出現,產生一種混合效果,用來表現某個場景。如表現大街繁華時的車聲以及人聲等等。但並列的聲音應該有主次之分的,要根據畫面適度調節,把最有表現力的作為主旋律。
2、聲音的並列
將含義不同的聲音按照需要同時安排出現,是它們在鮮明的對比中產生反襯效應。
3、聲音的遮罩
在同一場面中,並列出現多種同類的聲音,有一種聲音突出於其他聲音之上,引起人們對某種發生體的注意。
⑤ 音樂在影視劇中的作用有哪些
1、概括內容,深化主題:用音樂在影視作品中揭示作品的主題是編導們經常會用到的。他們用音樂的標題、音樂旋律、氣氛、情感、形象對作品或畫面進行揭示、刻畫和深化主題,同時,這還有助於作品藝術風格的形成。
2、描繪景物,交待環境:描繪性音樂是影視作品中最常見的一種,這種音樂主要是對畫面中的某種環境、景物和富有運動性的動作做某種描繪,把握畫面上呈現出來的視覺形象,通過相應的音樂形象來加以強調和渲染。
3、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渲染氣氛是通過音樂手法使氣氛更加濃烈,氣氛在音樂中較為概括,在畫面中較為具體,因此,聲畫結合緊密會使音樂氣氛更加具體化、形象化,會使畫面形象更為豐富、動人。
一般在電視劇戲劇沖突的時候,在感情氣氛最濃烈的時候,音樂的使用會增加戲劇性,成為感染觀眾、打動觀眾的契機。專題片為避免平淡,增加變化起伏,在整體構思的時候也會考慮畫面氣氛的變化,在片中氣氛濃烈的關節處,使用誇張和加重的手法給以渲染,讓聽覺給畫面應有的支持。
4、抒發情感:音樂都是在抒發情感,和具體的情節畫面結合抒發情感,是作品中人物有感而發,是人們內心活動的揭示,內心活動性音樂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關系是比較深刻的,因為這種音樂同影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音樂可以通過獨特的方式來體現豐富和復雜的感情狀態。
5、激發聯想,引發時空轉變:聯想是指由於某人某事物而想到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由於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欣賞音樂本身就是一個最富於聯想的過程,音色兩字,本身就是聯想而來,在影視作品創作過程中,要注意音色給人的聯想感。
如影片《菊豆》中那緩慢的,凄涼的,哀怨的,用那古樸,悠遠的,近似於人聲嗚咽的中國古代樂器塤吹奏的旋律,自然而然使人聯想到菊豆的命運和那社會的原始封建。
6、參與劇情,推動劇作作用:音樂在作品中的劇作作用,是指音樂不僅成為電視作品結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參與到情節中去,直接影響劇情的發展,也就是參與講故事。
7、助於形成畫面節奏,利於畫面組接,提示畫面段落:不同的節奏可以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和情感,音樂的表情性和風格特徵等,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節奏造成的。在影視作品中,音樂的節奏往往和畫面的節奏有機配合,來影響影視節奏。
⑥ 電影中音樂的重要作用
音樂進入電影以後,成為電影這個綜合藝術的一個有機部分,是一種新的音樂體裁。它在突出影片的感情、加強影片的戲劇性、渲染影片的氣氛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電影以後,在它的表現形式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較大的變化。具體表現在:
1電影音樂的創作和構思必須根據電影的創作要素,即題材、內容、風格樣式、人物性格等因素和條件,使電影音樂的聽覺形象和畫面的視覺形象完美融合,體現導演的總體構思和美學欣賞原則。
2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劇情和畫面長度分段陳述間斷出現,並受電影蒙太奇的制約,曲式概念有了新的發展。
3電影音樂改變了以前音樂必須是用"樂音"構成的傳統觀念,和電影中的話語、音響等結合,形成了新的分段陳述的結構,並和"噪音"一起相結合,有時音樂與語言結合,有時音樂和音響效果結合,有時與兩者都結合去恰如其分地表現抒情性、戲劇性氣氛,成為一種新形式。
4另外,電影音樂的演奏、演唱必須經過錄音、洗印等一系列電影製作工藝,最後通過放映影片才能體現它的藝術功能和效果。同時,隨著錄音技術和器樂、配器技術和發展,已極大地豐富了電影音樂的音色和配器效果。
電影音樂按照在影片中出現的方式分為現實性音樂和功能性音樂。現實性音樂又叫客觀音樂,在影片畫面上看到聲音來源:如畫面音樂會表演的器樂、聲樂節目;劇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頭演唱以及畫面中的收音機、錄音機播放音樂等。功能性音樂又稱主觀音樂,在銀幕上看不到聲音來源而有作曲家為電影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創作的音樂,著中表現畫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動、情緒和渲染環境氣氛等。好的電影音樂應當和影片畫面結合得天衣無縫,音樂本身也優秀,並能離開畫面作為一種新的音樂讓人欣賞。
電影音樂和畫面的結合關系通常分為音畫同步和音畫對位兩種。音畫同步表現為音樂和畫面的情緒一致,節奏配合,視覺內容統一,並起到烘托、渲染畫面的作用。音畫對位則是讓音樂和畫面作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的表現,使節奏、速度、情緒、和意境都表現不同,聲音和畫面相反相成,對立統一。
"對位"本是音樂術語,在這里來表現聲畫的結合目的在於更能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復雜性、多面性,從而表達影片豐富的內涵。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需要,需要確定音樂的風格、主題音樂的性格特徵、音樂布局和高潮的設置、音樂和影片中語言音響等聲音的有機結合和安排、每段音樂的起止、情緒氣氛以及畫面的關系。電影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樂資料加以剪輯來改編成電影音樂,這需要熟悉音樂資料、善用音樂資料。電影音樂作曲必須懂得樂隊、樂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時候考慮用什麼樣的樂隊、用什麼類型音樂、如何配器,另外電影樂團的作曲和指揮對音樂的長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為突出,在和畫面配音時這方面的適應能力也特別強。在音樂進入電子化時代後,對各種新穎樂器和電聲樂隊也必須駕輕就熟,掌握它的音響特點和表現特徵。
電影歌曲是電影音樂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分主題歌和插曲,對推動情節和揭示情感有著重要的作用,極富感染力。
專業電影工作者最常用的辦法是雇一位作曲家,讓他為電影的不同場景作曲,但有時也啟用一些現成的音樂作品,可以是舊的,也可以是新的,只要獲得它的版權。電影音樂的作曲是安排在剪接好畫面以後,所以有時間的緊迫性,作曲是後期製作的最後一個創作人員。通常電影音樂綜合了導演的作曲家的意見,一旦標定了音樂後便開始創作,作曲家還必須了解影片在音樂製作方面的預算,控制費用不超支。使用流行樂作為影片音樂需要辦理版權許可證,這是個花錢的過程。有雄厚資本的劇組才敢問津。
入行途徑:
先入音樂那行再入電影音樂這行。不一定要科班出身哦,嚴肅音樂以外的一些地下音樂工作者也有可能為電影音樂作曲。
⑦ 電影音樂中有刻畫人物形象的么
《花樣年華》里有大小提琴的音樂——款款的,優雅的,深沉的,憂郁的,張曼玉的角色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里頭的琵琶曲《琵琶語》——淡淡的,憂傷的,寂寞的,徐靜蕾的角色
《天使愛美麗》里頭的《La Valse D『Amelie》——電影沒看過只看過CCTV10的第十放映室賞析(我決定馬上看),是正好發現電影中的音樂和他們節目結束曲一樣。看名字就是形容主人公Amelie的啦。
《倩女幽魂》的曲子,沒有唱的那種啊,有點冷凄,詭異,輕靈,寂寞的,當然形容王祖賢的角色了
下面還有歌曲
《笑傲江湖》里頭《滄海一聲笑》——具體意境都在歌詞里了,刻畫江湖人士的,特別是令狐沖
《黃金甲》里頭《菊花台》——意境也在歌詞里,鞏俐的角色
歌曲倒像挺多的還有《東方不敗》里的《笑紅塵》啊
還有好多可我想不出來啦……唉,你可以找找央視《影視留聲機》啊什麼的,研究性學習不容易呢。
⑧ 電影中配樂的作用是什麼
一、渲染背景氣氛
音樂能為影片的局部或整體創造一種特定的氣氛基調,從而深化視覺效果,增強畫面的感染力。這種音樂不是簡單重復畫面的內容,而是細致入微地為影片營造一種背景氛圍。對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能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渲染環境氣氛、渲染時代氣氛、渲染地方色彩、渲染民族特點等方面。
1、渲染環境氣氛
音樂可以為整部影片渲染一種總的環境氣氛。例如故事片《城南舊事》(導演昊貽弓,作曲呂其明)。它通過小姑娘英子的眼睛所看到的人和事來表現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風土人情,表達了作者林海音從這些往事的回憶中所引起的那種「離我而去」的惆悵之情和對故土的思念。
所以,影片導演吳貽弓規定了整部影片的情緒基調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因此,選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學堂歌曲《送別》為這部影片音樂的主旋律,只用了弦樂隊和抱笙等幾件有特色的民族樂器,以非常簡潔凝練的音樂語言,為整部影片渲染了一種惆悵惜別之情。
2、渲染時代氣氛
每個時代的樂曲或歌曲,從內容、音調、演奏演唱方式以及流行的樂器都有所不同。電影音樂可以根據影片的時代背景,選用那個時代特有的樂曲或歌曲作為影片的主題音樂。同時,也可以運用這種音樂為影片製造背景氣氛,以達到渲染影片時代氣氛的作用。
例如,表現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影片,常採用《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的音樂旋律等等。這些音樂都較好地反映了影片的時代特徵。
3、渲染地方色彩
電影音樂根據影片故事發生的地點,選用具有當地特點的歌曲、地方戲曲、地方曲藝的音樂,即可為影片營造渲染出一種地方色彩來。
王雲階作曲的影片《林則徐》,吸收了廣東民間音樂和地方戲曲,為林則徐「廣州禁煙」標明了地點。 至於國外影片,其音樂的地域性也十分明顯。例如我們熟悉的印度、日本、朝鮮、俄羅斯等國的影片,音樂都有鮮明的各國地域特色。
二、刻畫人物心理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區別於其他藝術的最大特徵是高度的抽象概括。它在對人物的情緒和情感上的概括能力,是任何其他藝術所無法比擬的,音樂可以通過獨特的方式來體現人的豐富復雜的感情狀態。
音樂最大的長處,在於可高度概括地表現人類最內在的心理體驗與微妙豐富的感情狀態。電影音樂最擅長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銀幕上無法直觀的人物復雜的內心情感。
電影藉助音樂的主要目的,是用音樂加強影片的感情色彩,從而促成整部影片與觀眾情感的契合。起到這種作用的音樂,在影片中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可以是畫內音樂,也可以是畫外音樂;可以是樂曲,也可以是歌曲。
1、以畫內音樂的形式出現
影片《甲午風雲》中鄧世昌彈奏琵琶曲《十面埋伏》藉以宣洩心中的憤慨這一段,就是電影音樂這類借聲抒情的著名範例。 這段激昂悲壯的琵琶古曲,以畫內音樂形式抒發了鄧世昌壯懷激烈的內心情感,表達了他對民族危亡的憂慮以及誓與侵略者決戰到底的大無畏精神。
2、以畫外音樂的形式出現
影片《紅高粱》中貼窗花一段:釀酒作坊掌櫃、麻瘋病人李大頭死後,九兒帶領伙計們把老掌櫃用過的東西燒的燒、埋的埋,還用紅高粱酒在地上連潑了3遍,用以消毒去火。
九兒把自己的住房也重新粉刷過,被褥重新換過。此時畫面上,身穿紅上衣的九兒在新窗戶紙上貼著新窗花,臉上綻開從未有過的喜悅,好像這回才真正做了新娘。伴隨著此畫面的音樂,是一段柔和、優美而又含蓄的瑣吶曲,這段畫外音樂為這個場面渲染了一種歡欣、祥和的氣氛。
三、連貫鏡頭
在電影中,音樂有時就像一條錦帶,把一些分散的、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這就是音樂的連貫作用。由於一部電影的時間有限,如果把一些短暫的鏡頭都詳細地交待清楚,那要佔用很多篇幅(畫面)。而音樂是不佔空間的,音樂把這些表面並無關聯的鏡頭連接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這是電影音樂獨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四、發揮情節評論作用
電影音樂發揮的評論作用,即用音樂表達創作者對影片中人物和事件的主觀態度,如歌頌、贊美、同情、控訴、哀悼等等。在電影中雖然有時可以採用類似戲劇旁白的畫外音方式進行評論,但這種方式如運用得不好容易產生生硬、不自然的感覺,而用音樂進行評論則是比較理想的方式。
音樂在時間的流程中作用於觀眾的聽覺,當觀眾聚精會神地觀看著銀幕上出現的人物和事件時,音樂的評論作用可能不一定被觀眾覺察到,但正是這不被覺察的音樂,強化了銀幕的視覺效果,使觀眾受到強烈的感染。
五、深化主題思想
每一部電影都有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電影中的各個藝術元素,諸如導演、攝影、表演、美術……都圍繞著主題思想而發揮著各自不同的作用。電影音樂則用音樂這一手段為深化影片的主題思想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
在我國的電影音樂中,運用「主題歌」來概括一部影片主題思想的做法,有著優良的傳統。.
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等人在30年代創作了大量的電影主題歌,如《畢業歌》、《義勇軍進行曲》、《新女性》等等。新中國成立以後,又涌現了許多成功的電影主題歌,如《送戰友》等,這些主題歌與影片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起到了突出影片主題思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