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神舟七號宇航員出艙的素描畫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9%F1%D6%DB%C6%DF%BA%C5%D3%EE%BA%BD%D4%B1%B3%F6%B2%D5
這是圖片 素描畫沒有
Ⅱ 神舟七號的資料
全國政協委員、載人航天火箭系統顧問組組長、「神舟」五號火箭總指揮黃春平於「神舟六號」著陸後表示,「神舟七號」發射時間將推遲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發射計劃將拖後到2008年。與「神舟五號」、「神舟六號」不同,「神舟七號」火箭在研製上的關鍵點是宇航服和氣閘艙。因為「神舟七號」將實現太空行走,航天員能否從艙內氣壓驟然適應真空環境,氣閘艙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神舟七號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發射升空。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神舟七號飛船共計飛行2天20小時28分鍾。
編輯本段【飛船簡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時3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總指揮部新聞發布會上,受「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部的委託宣布:9月25日21時07分至22時27分直接發射,進行載人航天飛行。屆時中國的航天員將首次出艙來進行太空行走。當前,氣閘艙等核心技術難關已被攻克,整個飛船已進入綜合測試階段,用於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火箭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總裝。據悉,「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對航天員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於航天服內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低,有可能會使人體組織內的氮氣釋放,在血管內形成氣栓,導致減壓病,甚至危及宇航員的生命! 因此航天員在穿好航天服以後,必須在氣閘艙內充分吸氧,協助工作的航天員回到內艙(即軌道艙),關閉內艙門,然後氣閘艙開始泄壓到真空,與飛船外的真空狀態保持一致,此時航天員可以出艙活動。而完成艙外任務回到艙內時,還要對航天服進行一定的減壓,再對氣閘艙充氣。
「航天員出艙活動是一項高難度、高風險的活動。」專家介紹,「神舟七號」時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員必須在地面做充分的試驗和訓練,其地面訓練一般在一個對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裡進行。這種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試驗房裡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擬太空的失重現象,然後航天員在水池裡面進行出入艙和艙外操作訓練。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表示,未來的神舟七號飛船,不會是神舟六號的簡單重復,突破許多關鍵技術。發射神舟七號飛船的仍然是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此前這種火箭已經成功地將六艘神舟飛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術基礎。目前新一枚運載火箭元器件的采購與生產已經展開,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說,這一次他們將採用質量更高的元器件。針對前幾發火箭的飛行情況,科研人員還將對這枚火箭進行局部改進,來進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們還考慮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攝像頭。
從神舟七號開始,我國進入載人航天二期工程。在這一階段里,將陸續實現航天員出艙行走、空間交會對接等科學目標。整個二期工程的所有發射任務全部由長二F火箭擔任。
【細節信息】
航天員像開飛機一樣駕駛「神七」
中國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說,「神六」兩名航天員13日先後進行開關艙門、穿脫壓力服、穿艙、抽取冷凝水四大項「在軌干擾力」實驗,結果表明航天員較大幅度動作對飛船姿態影響微小,飛船姿態保持良好。飛行在太空中的航天員費俊龍獲知結果後,第二天就在飛船上連續做了4個前滾翻。張柏楠說,這是航天員自己在游戲,不是事先安排的。此次空間飛行結果表明,從剛升空到准備返回,費俊龍和聶海勝任何時間都能正確發出指令、准確控制各種設備,艙門開關等動作較大的操作也能一次成功。張柏楠介紹說,有了這次實驗的基礎,「神七」將安排航天員「像駕駛飛機一樣駕駛飛船」!
「神七」航天員准備展開太空行走
戚發軔院士認為,人上天不是旅遊,是完成對空間環境的研究、開發、利用。以前楊利偉只是第一步去試一試,要想完成這個任務必須多人多天,比方說要去組裝一個空間站或者修理一個衛星,人就得出艙,出艙起碼得兩個人。以後要去空間站坐運輸工具去,要對空間站進行對接,打開門以後把裡面的人接出來。從國外來講,他們花了很多次的試驗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按照我們的計劃,「神七」希望人能夠出艙,老百姓的話叫空間行走。「當然出了艙還有離艙多遠?也可以離得近一點兒,也可以離得遠一點兒。」戚發軔院士說,下一步我國就要解決交會對接,交會對接起碼得有3個人。所以我們飛船要有這個能力:3個人在天上待7天,上去的時候可以帶300公斤的東西,回來的時候可以帶一百公斤的東西。假如這次很成功,就不需要再試兩人多天,那我們下次就出艙了。戚發軔院士認為,將要出艙的「神七」必須在神舟六號的基礎上解決兩個比較大的問題。現在航天員有一個密封艙,在這個艙里穿航天服。離開這個艙就沒有了空氣,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須能供給氧氣。第二是沒有溫度控制時,航天服能保證他正常的溫度,所以這個航天服就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密封艙,這方面挺復雜的。更高級的航天服還可以裝上發動機,一點火就走了,相當於一個小飛船一樣,要出艙得具備這幾個條件。戚發軔院士說,將來我們船上要有一個氣閘艙,人穿好航天服進去,把門關上,把外面的門打開出去,假如一打開門氣就放光了,所以有一個氣閘艙。「我只是說兩個主要的,作為航天員有一個艙外的航天服,作為我們的飛船來講,必須得有一個氣閘艙,要保證原來的艙里一定有一個大氣壓。」
Ⅲ 電影《神舟七號》中的動物像什麼,圖片.
狗狗 嗎?!
Ⅳ 周星馳演的神州七號電影名叫什麼
長江7號,由周星馳執導,周星馳、徐嬌、張雨綺、林子聰主演,影評通過一個科幻童話,來凸顯父子之愛的充滿溫情並帶有科幻色彩的喜劇動作劇片
Ⅳ 神七出艙時哪怕犧牲也要展示國旗,你可知太空出艙究竟有多難
翟志剛出艙,創造了中國航天的里程碑。翟志剛看到了腳下的滿天繁星,蔚藍色的地球懸浮在頭頂,漂浮在太空中的景象深深震撼到了他的心靈。他說出了一句讓大家耳熟能詳的話:「我已出艙,感覺良好。」但就在這時,一個極度危險的信號降臨了,儀表突然響起警報,神舟七號軌道艙出現火災!翟志剛聽到這個警報後,瞬間感到頭皮發麻。不過,神舟七號的航天員都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們先想到的是無論如何一定要完成任務。
又一代的中國航天人憑借著頑強毅力以及不畏小我只在乎大我的冒險精神與奉獻情懷,才能帶領我們共同看到更加遼闊的宇宙和星辰大海,在此也感謝這一群勇敢的中國航天人,向他們致以最為崇高的敬意,與此同時也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才讓我們從廣闊地球能夠將視野投入到億萬光年以外的茫茫星空,他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更是最浪漫的人。
Ⅵ 中國航天電影有哪些
1、《星河艦隊》
張天聰作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在神舟七號宇航員選拔中失利。面對昔日戰友的離去和年齡偏大等種種壓力,張天聰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成為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
Ⅶ 神舟七號愛地球!
《神舟七號愛地球》是由電影《神舟七號》改編成動畫版的,超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