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是哪個音樂家寫的
冼星海同志
㈡ 《黃河大合唱》是我國哪位音樂家創作的
冼星海
㈢ 《黃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誰
冼星海先生
冼星海是我國著名的愛國主義作曲家.
他在民族救亡的感召下,摒棄了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為人生、人民而藝術。冼星海始終明確地、堅定地秉承音樂為「民族解放」而歌唱的藝術觀,追求時代感,體現時代精神,創作出了許多流傳後世的音樂經典。
冼星海的音樂創作理念和音樂理論體系,都是建立在中國新民族音樂的興起基礎上。這是中國音樂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變革時期,對以後中國音樂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影
冼星海所創作的音樂作品大部分體現出中國民族的靈魂,他的民族音樂觀貫穿在他的創作生涯中,因而《黃河大合唱》成為了中國抗戰音樂「里程碑式的劃時代巨著」,《民族解放交響樂》成為「我國第一部民族交響樂」。他的主要作品對發展我國革命音樂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當之無愧地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的光榮稱號。
有位著名文藝界人士的話最能說明人們為什麼紀念他:「冼星海畢生致力創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新音樂,他的創作是建立在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基礎上的。他一方面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親身探索民族新音樂的道路,另一方面展開全面的理論研究,探討中國民間音樂的種種特點。我想,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提倡的星海民族精神。」
㈣ 《怒吼吧,黃河》講述了詩人光未然與作曲家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經過及內容,表現了他們()及(
《怒吼吧,黃河》講述了詩人光未然與作曲家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經過及內容,表現了他們(旺盛的革命激情)及(熱愛偉大的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的革命精神。
《怒吼吧,黃河》這篇課文講述了詩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創作大型音樂名作(《黃河大合唱》)的經歷及首次演出成功。
《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
1960年代後期因江青的建議,被殷承宗等音樂家改編為《黃河協奏曲》,後來又出現了有石叔誠版的《黃河協奏曲》。由於意識形態方面的原因,《黃河大合唱》在台灣「戒嚴時期」被禁止演奏。
在藝術形式上一個創新和特色就是詩朗誦與音樂並重。其中有一個樂章用樂隊伴奏詩人懷古之情和哭訴我們民族的災難;而整個合唱套曲各章之間,也是用詩朗誦承上啟下、貫串發展的。
這是一部詩化的交響大合唱。作為朗誦詩人和演員的光未然,進行這種新的表演形式的探索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必然的,這也是當時演出實踐的需要。
㈤ 音樂家聶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別是《黃河大合唱》和《義勇軍進行曲》。 [ ]
× |
㈥ 《黃河大合唱》和《義勇軍進行曲》是哪兩位音樂家創作的
《黃河大合唱》由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交響樂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
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後期因江青的建議,被殷承宗等音樂家改編為《黃河協奏曲》,後來又出現了有石叔誠版的《黃河協奏曲》。
《義勇軍進行曲》是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歌曲,是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被稱為中華民族解放的號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誕生以來,對激勵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後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黃河大合唱》創作背景:
1938年9月,武漢淪陷後,詩人光未然帶領抗敵演劇隊第三隊,從陝西宜川縣的壺口附近東渡黃河,轉入呂梁山抗日根據地。途中目睹了黃河船夫們與狂風惡浪搏鬥的情景,聆聽了高亢、悠揚的船工號子。
1939年1月,光未然抵達延安後,創作了朗誦詩《黃河吟》,並在這年的除夕聯歡會上朗誦此作,冼星海聽後非常興奮,表示要為演劇隊創作《黃河大合唱》。
年3月,在延安一座簡陋的土窯里,冼星海抱病連續寫作六天,於3月31日完成了《黃河大合唱》的作曲,以中華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熱情地謳歌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保衛祖國的必勝信念。
冼星海回國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眾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他站在民族斗爭的前面。他確信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解放,「為抗戰發出怒吼」,他縱筆譜寫歌曲。
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黃河大合唱》這部作品以黃河為背景,由七種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構成,熱情歌頌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控訴侵略者的殘暴,並展現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奮勇斗爭的英勇場面,勾畫出了中國人民保衛祖國、頑強抗擊侵略者的壯麗畫卷。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黃河大合唱》創作於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於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由鄔祈零指導)立即引起巨大,反響,隨即很快唱響全國,成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時代的最強音。其在藝術上有著很高的音樂成就與獨創性。
這首作品的創作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以黃河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庄嚴地謳歌了中華民族的堅貞不屈、頑強抗爭的英雄氣概。這部作品的詞寫出了中華民族的氣魄, 音樂表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族風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徵性、藝術性為中國大型聲樂創作提供了光輝的典範。
作品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裡,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
它以我們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岸邊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啟迪人民來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作品氣勢宏偉磅礴, 音調清新、朴實優美,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強烈反映了時代精神。
網路-《義勇軍進行曲》
網路-《黃河大合唱》
㈦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與著名音樂家【 】傾情合作的名作。歌曲描寫了【 】的偉大氣勢。
音樂家:冼星海
描寫了:黃河
㈧ 黃河大合唱人民音樂家的是誰
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的人民音樂家是「冼星海」。
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國抗日戰爭時起到鼓舞作用。
(8)電影音樂家黃河大合唱擴展閱讀:
1935年,冼星海畢業回國,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大量群眾歌曲,並為進步電影《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作曲。
1938年冬,冼星海放棄優厚待遇,奔赴延安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延安「女大」兼課。在魯藝,他負責音樂理論、作曲的主要課程,還教授音樂史及指揮。
在延安的一年半,他進入創作的巔峰期,譜寫了《軍民進行曲》《生產運動大合唱》《黃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作品。在政治上,他追求進步,並於1939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9年6月,《黃河大合唱》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黃河大合唱》氣勢磅礴,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全曲包括序曲和八個樂章,並由配樂詩朗誦和樂隊演奏將各樂章連成一個整體。
各個樂章從內容到音樂形象又具打相對的獨立性,樂章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品以抗日和愛國兩個主題為中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冼星海(中國近代著名音樂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黃河大合唱(冼星海、光未然創作組曲)
㈨ 著名的黃河大合唱是我國人民音樂家誰作曲他還寫了那些作品。我國流傳最廣的戲劇是什麼餘姚的地方戲劇是什
冼星海作曲,還寫了《生產大合唱》《犧盟大合唱》《中國狂想曲》《民族解放》、《神聖之戰》、《後方》、《牧馬詞》、《敕勒歌》、《滿江紅》等
最廣為流程的是京劇
餘姚地方戲劇 越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