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楚辭九歌《禮魂》鑒賞
介紹:
屈原 (前339~前278)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末期楚國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
戰國時期屈原作《九歌》,共十篇,禮魂為是通用於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由於送的不只是神還包括人鬼,所以稱禮魂而不稱禮神。送神,在古代的祭祀中,是儀式的最後環節,也是最莊重的祭祀禮儀。
九歌·禮魂
成禮兮會鼓,
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
長無絕兮終古。
此篇是通用於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由於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稱「禮神」而稱「禮魂」。
詩篇以簡潔的文字生動描繪出一個熱烈而隆重的大合樂送神場面。一開始,先點出是「成禮」,使它和《九歌》各篇發生了聯系。
這是一個祭眾神已畢時簡短而又熱烈的娛神場面。而春天供以蘭,秋天供以菊,人們多麼希望這樣的美好的生活
在「成禮」的鼓聲中,讀者彷彿看到《東皇太一》中「揚枹兮拊鼓」。面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傳花輪舞,讀者無疑又會聯想起《東皇太一》中「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詩末「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兩句,完成了組詩的整體布局;用香草美人喻清平世界;用香草美人作為貫穿組詩各篇的聯結線。。。通過送神,展現了詩人矢志不渝的報國決心
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㈡ 屈原《九歌禮魂》:"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意思是雖然春秋代序,年復一年,但祭祀之禮不廢,禮樂終古而相傳。
此篇是通用於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由於所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稱禮神而稱禮魂。
㈢ 誰有很久以前香港電影《屈原》里的音樂《橘頌》啊或者幫忙提供個地址!
試試網路的MP3搜尋結果:
http://mp3..com/m?f=ms&rn=&tn=mp3&ct=134217728&word=%E9%D9%CB%CC&lm=-1
㈣ 九歌·禮魂的作者簡介
屈原(前339~前278)偉大的愛國詩人。戰國末期楚國人。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出身楚國貴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戰國時期黃老之學的傳播者。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列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兩次被逐出郢都,後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史記》有傳,有《離騷》、《九歌》、《天問》、《九章》等不朽作品傳世。
㈤ 屈原的《九歌·禮魂》)
九歌
禮魂
成禮兮會鼓,傳芭兮代舞;
『誇』①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
注釋:
①:字形應帶「女」旁,音苦。
※※※※※※※※※※※※※※※※※※※※※※※※※※※※※※※※
題解:
此篇是通用於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後的送神曲,由於所
送的神中有天地神也有人鬼,所以不稱禮神而稱禮魂。
㈥ 屈原根據民間祭禮之禮、歌舞之樂再創作的一組作品是
《九歌》 《九歌》是《楚辭》篇名。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國殤》一篇,是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感。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㈦ 香港電影《屈原》里南後的扮演者
該是:
朱 虹―南後鄭袖
㈧ 電影《屈原》屈原的主旨思想是什麼
如果屈原生在現在的時代,肯定有用武之地。因為現在的社會比古代改進了很多。雖然也有貪污犯,但只是少數。現在的社會領導者是為國家、為人民著想的。我覺得屈原正直,不慕榮利,為國家、人民著想,有遠大的抱負但無力實現。好在他的付出是有回報的,人民很愛戴、尊敬他。當然正因為有了屈原這樣的人物,才顯出另一些人的可惡。尤其是像南後、大臣們的形象讓我心裡產生憤怒。這些人真讓人厭惡,還有不明事理認為屈原是叛賊,奪了他官職的南王。而如此的官吏也突顯出百姓的善良。屈原在一位善良的老人家家裡修養,還有大娘大叔們給他們送糧食。後來楚國被攻打,屈原擔心國家就回去了,但被南後貶官。而屈原的學生也為了自己的前途和榮華富貴背叛了屈原,離他而去。在這時,嬋娟出來了。她願意追隨屈原,不離棄他。一些百姓同屈原商量變法事宜,被公子子蘭帶人攪了。屈原痛罵張儀,被囚了起來。屈原都那番落魄了,但那些人還不放過他,在他的酒里下毒。那杯毒酒誤被嬋娟喝了,最後屈原離開了。
我有時在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有時光機,可以回到過去,要把像屈原這樣的人才救出來,不埋沒人才
㈨ 屈原死後,留下了一些優秀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什麼
《離騷》是屈原留給後人最偉大的作品,沒有之一
㈩ 屈原死後,留下了一些優秀的詩歌,其中最有名的是哪一首
最著名的當然是《離騷》了。 《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為中國古代最長的政治抒情詩。王逸《楚辭章句》題作《離騷經》,宋代洪興祖在《楚辭 補注》中指出:「蓋後世之士祖述其詞,尊之為經耳。」也有人稱之為《離騷 賦》,或簡稱《騷》。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並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離騷》中詩人用了許多比喻,無情地揭露了統治集團的丑惡,抨擊了他們的姦邪、縱欲、貪婪、淫盪和強暴。同時,他也塑造了堅持正義、追求真理、不避艱難、不怕迫害、熱愛鄉土和人民的人物形象。《離騷》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浪漫主義抒情詩,詩中無論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還是一些事物特徵的描繪,詩人都大量採用誇張的浪漫主義表現手法。神話傳說的充分運用,展開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強了《離騷》的浪漫主義氣韻。比、興手法的運用,在《離騷》中是非常多見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詩人品質的高潔,以男女關系比喻君臣關系,以駕車馬比喻治理國家等。 《離騷》的形式來源於楚國人民的口頭創作,詩人又將之加以改造,構成長篇,使之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它的語言精煉,吸收了楚國的不少方言,造句頗有特色。《楚辭》收集戰國時代楚國屈原、宋玉等人的詩歌,西漢劉向輯,東漢王逸作章句。這些詩歌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離騷》是屈原被貶後寫出來的。本詩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定地位,因此詩人也稱「騷人」。後詩人評價:《詩經》是市現實主義源頭,而《離騷》是浪漫主義的源頭。 除了離騷,屈原比較有名的作品就是《九歌》。 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國殤》一篇,是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感。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於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