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香港四大天王有沒有全體出演過什麼電影
沒有,最多的時候只有三個人,《超級街頭霸王》
只有郭富城、劉德華、張學友
沒有黎明!
『貳』 香港四大天王是怎麼來的
2005年歲末,香港藝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時進入前10名,諸多媒體用「四大天王神話再現」來渲染,似乎14年前風行東南亞的「四大天王」終於「日薄西山」,有了點起色都能成為報刊頭條。話說回來,即使是這14年間,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人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斗的最好寫照。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製造過兩大天王火並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均宣布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習慣製造「爭斗」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側,接班人是誰?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在角逐中佔得先機,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與張學友、劉德華一起在年終的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產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4人,風行15年之久. 時間撥轉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紅透半邊天之時,那一年羅志祥在台灣「四大天王」模仿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歐漢聲、陳顯政、陳中威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這支團體僅以模仿為目標,也借著「四大天王」的威風紅火了4年出版了4張專輯。但就在1998年小豬羅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隨著各自水平差異變大,四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強,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來。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後4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一種象徵,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個都是小丑。 這話一說出來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艷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發布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一種標志,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香港娛樂圈壟斷時代的產物,它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空前絕後,遺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的衰落。 15年,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發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在將來,誰提到香港的電影史,都會提到劉德華。」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創建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采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台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灣的郭富城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濕漉漉的頭發、帶電的眼神開始讓台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一曲《對你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台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台灣金馬影帝. 去年年底,歌壇常青樹張學友忙碌異常。除了自己已經巡演一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參演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戰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再次發力」的局面,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怎麼還在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始終愛叫這個。『四大天王』的說法早就覺得過時了,這種說法已經被大家叫了十幾年,現在四個人各自的發展都很精彩,連碰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說法已經應該『廢掉』了。這個稱號只是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它,並不代表現在。雖然我對現在這個稱號,已沒什麼感覺了,但是我並不唾棄它,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很多東西。」談起這個稱號所代表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現在的樂壇已經很不一樣了,有了新的狀況。『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年代。現在的樂壇新人輩出,相對而言,給予歌手的壓力也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有。他們(歌迷)越喜歡你,對於你的要求就會越高,還會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來。不過,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你,那麼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沒有辦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個見證:作為一名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個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歡唱歌的話,能唱到哪裡,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藝生涯見證一次歌手從進入演藝圈到結束舞台生涯的過程,所以對於(四大天王)這種稱號,我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足夠。」 只有懷念,沒有留戀 1999年,張學友、黎明先後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稱號。同時也不再參與香港樂壇的獎項角逐。兩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時代」的正式結束。 對於那段「天王時光」,張學友並不留戀:「有人可能覺得我們四個人那個時候非常風光,現在我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懷念那段時光,可事實上我一點都不留戀。但不留戀並不代表我排斥那個階段。我很高興我經過那個時間,常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樂壇,我剛剛經歷了它從起步到頂峰再到現在的沒落的整個過程,我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十幾年,我剛好在裡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現在整個市場改變了,我還是覺得要是我可以的話,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環境也好,讓它可以有一個重生的機會。 現在的香港樂壇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娛樂方式的增多,網路下載和盜版的沖擊之外,音樂的周邊其他環境也不是原來那麼好了。比如原來媒體大家其實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來,但現在變成了競爭,大家都搞頒獎禮,你捧這個人,那我就挺那個。缺少了一個集體的力量。所以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很難再現當年我們的那樣一種情況。 所以我很不喜歡香港的頒獎的方式,最後決定退出。 其實現在的頒獎禮裡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說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變得沒有那麼單純。」 時代不同,競爭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發展越來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稱號似乎確實越來越遙遠了。「當時我說退出頒獎禮和(四大天王)這個稱號,我並不是說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我本來就沒有說我是(「天王」),然後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的,它什麼時候走我也沒辦法決定,它繼續下去也好,結束也好,我覺得這個都不由我決定。那個時候大概是有人問我,我是覺得『四大天王』這個名字其實現在好像已經不存在了,是因為大家發展都不一樣了,大家同時間出現的機會也很少,跟當時不一樣。當時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個場合里競爭,哦,大家在講(「四大天王」),我覺得我了解。那現在大家拍戲的拍戲,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樣了,那個競爭也沒有了,所以那個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了娛樂公司老闆。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裡面最排斥這個稱號的。在接受采訪時,他基本上對關於「四大天王」的問題不作太多回應。「四大天王作為一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用來挖苦人,用來玩耍的。 天王的名稱對我黎明來講是沒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記錄,從第一天有四大天王這個名稱,我從來沒有用過。到任何一個地方做宣傳,別人叫黎明我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 這只是媒體為了炒作而起的一個名稱,與我有什麼關系?現在又是什麼小天王、小天後,這是沒什麼用的。」但作為當年「四大天王」這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公眾對他的「天王」印象。 談起這些,黎明覺得頗為無奈。「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我們四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後果。比如那個時代一些其他的優秀男歌手會因此感到壓力很大。香港的樂壇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現在過去了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來,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沒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謂的頒獎禮上分豬肉。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 因為四大天王留給香港歌壇的印記過於深刻,不少年輕歌手出道之後都比較刻意的避免被人稱作所謂天王接班人,陳奕迅還曾公開說不買黎明的唱片。對於後輩歌手對於自己的看法,黎明的表現很大度:「尊重分兩種:一種是內心真正尊重,一種是表面尊重。同一個人,某些人可能認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認為完全沒必要。生活在現在這種自由的社會,人們都只會尊重實力。」也正因此,黎明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經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作方面。「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亂接工作勉強自己來做。我多拍幾部影片、錢賺多賺少都不是問題,但用壓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長的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滿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須把精力放在事業中。像周潤發和成龍大哥,他們都是我的前輩,每天面對不同的環境在拼搏,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努力。
『叄』 香港電影界四大天王誰的影響力最大
香港電影界四大天王的影響力,現在看當然是劉德華影響力最大,影視歌都取得不錯的成績,而且現在依然很活躍。
張學友曾經是歌壇大哥大,但現在處於半退休狀態,近兩年又復出演了幾部電影。
郭富城在影壇現在地位也很高,經常拿影帝,但電影票房還比不上劉德華。
黎明相比較來說現在是最弱的一個。
『肆』 有一部香港電影,裡面有很多明星,四大天王里有三個,請問是那部
超級學校霸王劇情介紹 :
這部影片完全是導演王晶迎合市場的應時之作。影片改編自街頭流行的電玩游戲「街頭霸王」。為了能迎合這個游戲的年輕人的口味,王晶請來了香港四大天王中的郭富城、劉德華、張學友一起上陣。
故事發生於公元2043年,頭號罪犯「將軍」將於七日內受審,為阻止審訊成功,「將軍」旗下四個得力助手穿過時光隧道,返回大法官的學生時期,企圖將他擊斃,以便改寫歷史。香港政府見事態嚴重,急派未來警察鐵面人也回到50年前的香港,成功阻止了「將軍」的手下改寫歷史的企圖。
公元2043年,大罪犯將軍因一宗非法生意而被捕,而委派當時最出名鐵面無私的主審法官余鐵雄監察當日審定,頭號殺手kent,泰王,阿龍,相撲手toyota為救將軍,決定進入時光隧道返回五十年前找少年余鐵雄。未來警察鐵面人,軍佬,印度人,達森尾隨到1993年制止他們。
1993年,陳大雄正讀中五。未來警察通過時光隧道到了大雄天台,所以決定躲避,大雄帶三人返校向忌安報仇。
將軍手下命令忌安助kent混入學校內查誰是余鐵雄兼助他回復學內「大哥大」地位。
大雄生日,席上媽咪宣布再嫁余uncle,大雄亦改名為余鐵雄,忌安得悉後,悄悄走到告密。眾手下決定到學校捉采妮做人質,交換大雄,只可惜大雄無膽拯救心上人。最後,大雄鼓起勇氣,變成龍珠「悟空」,消滅將軍等人....
『伍』 香港四大天王有沒有一起拍過電影
貌似沒有~~
郭富城 電影作品其實是在最近幾年才出現的~~但是張學友差不多已經隱退了~~
『陸』 求90年代香港明星四大天王的歷史
香港四大天王
張學友 劉德華 郭富城 黎明 香港四大天王香港四大天王指中國香港地區20世紀90年代初出現在歌壇的四位重要人物,他們是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他們以各自非凡的魅力在華語歌唱歷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命名過程 1990年代初,隨著譚詠麟的淡出香港樂壇和張國榮的全面退出,香港樂壇出現了一條明顯的「分水線」,用了幾年的磨合期。張學友、劉德華加上李克勤和Beyond樂隊取而代之,打開了90年代的香港樂壇新世代。 1991年,黎明的火速走紅,將同屬寶麗金唱片公司的李克勤的聲勢壓下,李克勤的歌唱事業亦開始下滑。而香港樂壇的樂隊勢力亦開始被偶像派取代。當時因為黎明和劉德華同屬偶像派,成為最大競爭對手,兩人曾被封為雙子星。 而實力派的張學友亦保持聲勢和前兩者被合稱樂壇三大家族。隨後1992年,郭富城旋風從台灣吹回香港,加上《東方日報》一篇打油詩的效應,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另一說法為方逸華命名)將四位當時最受歡迎的男流行歌手統稱為「四大天王」,並得市民廣泛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2005年歲末,香港藝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時進入前10名,諸多媒體用「四大天王神話再現」來渲染,似乎14年前風行東南亞的「四大天王」終於「日薄西山」,有了點起色都能成為報刊頭條。話說回來,即使是這14年間,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黎明、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人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斗的最好寫照。
張學友
1989年至1990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先後退出香港音樂頒獎禮,張學友抓住機會成功成為寶麗金唱片公司主打歌手之一,並於1990年推出唱片《只願一生愛一人》,再次受到樂壇矚目。 1991年,張學友開始在香港、廣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舉行巡迴演唱會。同年推出兩張唱片《情不禁》和《一顆不變心》,其中收錄於《情不禁》專輯中的《每天愛你多一些》(改編自著名日本樂隊南方之星(Southern All Stars)歌曲《真夏の果実》)大受歡迎,除於當年奪得各大音樂頒獎禮的歌曲獎外,更分別於1997年獲得商業電台「叱吒殿堂至尊歌」及「金曲廿載十大最愛」殊榮[3]和1999年獲得香港電台「世紀十大中文金曲」殊榮[4]。《情不禁》和《一顆不變心》的成功,使張學友與劉德華和黎明在香港各大頒獎禮分庭抗禮。三人連同其後成功取代李克勤的郭富城,一起被封為後來影響華語樂壇一個時代的「四大天王」。張學友於1992年推出粵語唱片《真情流露》,當中9首歌曲曾經登上香港音樂流行榜,並多次占據榜首位置,成為香港流行音樂上榜歌曲最多的音樂專輯之一,當中的《分手總要在雨天》和《相思風雨中》等亦成為經典粵語流行曲目之一。 1993年推出第二張國語唱片《吻別》,在台灣、新加坡、中國大陸以及其他海外市場大熱,亦打破多個地方的唱片歷史最高銷量,令張學友得到「歌神」的封號,他的歌唱事業亦至此達到最高峰。該張唱片的主要曲目包括:《吻別》、《情網》、《一路上有你》(原曲由日本歌手前田亘輝主唱;粵語版為《分手總要在雨天》)等。同年年底再推出另一國語唱片《祝福》,依舊熱賣。張學友亦在當年舉辦了其第一次世界巡迴演唱會。1994年推出EP類型粵語唱片《餓狼傳說》、大碟《這個冬天不太冷》和國語唱片《偷心》,其中歌曲《這個冬天不太冷》由他本人作曲,並獲得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獎。 四大天王在1990年代後期開始各有發展,並分別獲得了廣泛認可和成功。而張學友被多數人認為是四大天王中最具歌唱功底的一位,也是在四大天王時期四人當中獲得音樂獎項最多的一位。 1995年張學友連續在世界各地進行了100場次的巡迴演唱會,包括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成為了第一個在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演唱會的亞洲歌手,並於同年推出了一張銷量驚人的唱片《真愛-新曲+精選》,主要曲目有《真愛》、《一千個傷心的理由》、《我等到花兒也謝了》和其他精選舊作。《真愛-新曲+精選》成為華人音樂歷史上第一個累計銷量達到鑽石唱片的專輯,並獲得IFBI的認證,《真愛新曲+精選》至今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張,為歷史銷量最高華人唱片。同年他獲得世界音樂頒獎典禮的兩個獎項,分別是「全球銷量最高亞洲流行樂歌手」以及「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大獎,並由第一代007邦女郎烏蘇拉·安德斯(Ursula Andress)頒獎。並因此進入了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在2000年選出的1990年代歌星名人堂,當時他亦曾被美國時代周刊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連續多次獲得I F PI 歌手大獎。1995年舉辦《友學友95世界巡迴演唱會》,《情緣十載95友學友台灣巡迴演唱會》破了100場記錄。1996年再次獲得「世界最暢銷亞洲歌手」大獎,並於同年與相戀多年的羅美薇走入婚姻殿堂,在其結婚後宣布暫時息影,專注於音樂事業的發展,並開始策劃大型原創音樂劇雪狼湖,另外與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指揮家葉詠詩合作舉行數場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音樂會。此音樂會的演唱部份收錄於《愛與交響曲》專輯(管弦樂團樂曲演奏部份沒有收錄)。 張學友的巔峰時期亦被認為是香港流行音樂對海外貢獻最大的時期,尤其是他成功開拓了龐大的海外市場。當時張學友的唱片銷量亦引起了國際流行樂壇或者媒體的關注,包括美國《時代雜志》。美國最具權威的音樂雜志《告示牌》(Billboard)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因為張學友的崛起而開始關注香港流行音樂
劉德華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發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在將來,誰提到香港的電影史,都會提到劉德華。」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創建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采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
黎明
黎明一直以其謙和儒雅的健康形象深受人們愛戴,在演藝界的成績更是有目共睹,走紅的經典歌曲有《今夜你會不回來》《深秋的黎明》《我來自北京》《我的親愛》《相逢在雨中》《無名份的浪漫》《只要為我愛一天》《我這樣愛你》《夏日傾情》《情深說話未曾講》《對不起,我愛你》《那有一天不想你》等。早期以深情款款的慢歌打動人心,中期以電子音樂掀起流行音樂潮流,創造出屬於黎明自己的「黎式電音」,並風靡各大PUB及舞廳。從92年至2009年,黎明在香港紅館先後開了8次共計122場的個人大型演唱會。 在影視方面,黎明自從1989年以《天涯歌女》即備受矚目,主演的《人在邊緣》和《今生無悔》均創下當年最高收視記錄,成為90年代深受歡迎的無線當紅小生。轉戰大銀幕以來,黎明憑《三更之回家》奪得第三十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成為金馬影帝。 除娛樂事業外,黎明亦不忘熱心公益,1995年成為首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華人國際青年特使,去到世界各地探訪。1999年獲選為香港公益金籌募委員會委員,十年來一直為其服務,至今依舊為其工作。由於公益事業獲得大眾認同,黎明1998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200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頒發榮譽勛章,09獲頒銅紫荊星章,表彰他多年不遺餘力的付出和義務工作。 黎明於1999年宣布不再於香港領取任何關於音樂方面的獎項,將重心逐漸轉移到幕後,自己建立了唱片公司A Music。並繼續拍戲與唱歌。
郭富城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台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灣的郭富城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濕漉漉的頭發、帶電的眼神開始讓台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一曲《對你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台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台灣金馬影帝.
以上是從網路來的簡單資料。記得十幾年前,有出版社出版了《四大天王傳》,我收藏了「黎明篇」,寫得很精彩。這些書應該已經絕跡了,如果樓主有興趣的話,不妨在網上搜搜看有沒有賣。
『柒』 香港四大天王都是誰
香港四大天王,是指20世紀90年代香港四位最受歡迎的男明星,分別是: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按年齡排序)。
一、張學友: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天津市,華語流行樂男歌手、演員、作曲人,畢業於香港崇文英文書院。1984年因獲得首屆香港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冠軍而出道。1985年發行個人首張專輯《Smile》。1986年憑借歌曲《遙遠的她》在香港樂壇獲得關注 。1993年發行的專輯《吻別》打破華語唱片在台灣的銷量紀錄 。
(7)香港電影四大天王朝華潤榮擴展閱讀:
「四大天王」是華人娛樂圈一個時代的傳奇,至今仍是很多歌手、影星的追尋目標。在慶祝香港回歸10周年的晚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時隔數年之後再次走到一起同唱一首歌的場景讓人感動、難忘,同時也重新勾起了許多人對四大天王重新聚首開一場懷舊演唱會的願望。
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四大天王創造了香港娛樂史上最輝煌的流行元素,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四大天王」的出現造成了香港歌壇的壟斷局面,也制約了香港娛樂界百花齊放的多元化發展。
『捌』 香港四大天王是誰
香港四大天王 2005年歲末,香港藝人收入榜「四大天王」同時進入前10名,諸多媒體用「四大天王神話再現」來渲染,似乎14年前風行東南亞的「四大天王」終於「日薄西山」,有了點起色都能成為報刊頭條。話說回來,即使是這14年間,傳媒圈、娛樂圈無論如何鼓噪「新四大天王」、「四大天王接班人」,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這四人的地位都能恆久不變,直到這四人日漸衰老,這些所謂的接班人仍舊默守在歷史的角落。在「四大天王」最紅火的年代,他們幾乎就是整個香港娛樂圈,雖然4人都在多棲發展,但各自競爭最多的地方還是在音樂上,每年香港四大音樂頒獎禮期間,不僅4人明爭暗鬥、各自歌迷更是口水橫飛,1994年周星馳在《破壞之王》中扮演張學友的歌迷,影片中某黎明迷在張學友演唱會門口叫囂「我愛黎明!」結果遭學友迷群毆,便是當時歌迷爭斗的最好寫照。
事實上,早在「四大天王」時代到來之前,張國榮和譚詠麟就製造過兩大天王火並的時代,再往前則是許冠傑和羅文。香港音樂界資深人士向本報回憶到,大概在1990到1991年年間,譚詠麟和張國榮均宣布退出四大音樂頒獎禮,習慣製造「爭斗」的香港媒體都在作出各種預側,接班人是誰?1990年劉德華、張學友、李克勤在角逐中佔得先機,1991年黎明的火箭式走紅使他與張學友、劉德華一起在年終的頒獎典禮上風光無限,三人被稱為「三劍客」。但這個稱號產生不到半年便告夭折,1992年郭富城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搶到歌壇最前列的位置,此時香港發行量最大的《東方日報》便用佛教中的「四大天王」冊封4人,風行15年之久.
時間撥轉到1995年,四大天王正是紅透半邊天之時,那一年羅志祥在台灣「四大天王」模仿大賽中獲得第一名〈模仿郭富城〉,第2年他和歐漢聲、陳顯政、陳中威組成了「四大天王」,即使這支團體僅以模仿為目標,也借著「四大天王」的威風紅火了4年出版了4張專輯。但就在1998年小豬羅志祥所在的「四大天王」解散,香港原版「四大天王」隨著各自水平差異變大,四人獨立性也越來越強,下坡路不可避免走了起來。
1999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香港娛樂工業迅速滑落,粵語歌壇更是一蹶不振,四大天王同台的機會越來越少。1999年底,黎明宣布退出一切音樂頒獎禮,接著張學友也宣布退出,這似乎也宣告著「四大天王」開始「瓦解」。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後4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席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團結的一種象徵,1994年「搖滾新勢力」在香港紅館演出之前,何勇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說「四大天王」中張學友還行,其他3個都是小丑。
這話一說出來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很多媒體和藝人都嚴詞批判他,梅艷芳當時就出來說不能這樣講這些藝人,「中國火」演出的很多海報、地鐵廣告都被石頭砸碎,後來何勇在香港發布會上只好解釋,香港這個繁華的地方需要「四大天王」才將事情平息。
有人說,「四大天王」是香港娛樂圈壟斷的一種標志,無數個明星被封為「四小天王」或「第五天王」,但這些小天王無一例外被「四大天王」給湮沒,「四大天王」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香港娛樂圈壟斷時代的產物,它的壟斷也是香港娛樂圈黃金時代的象徵,空前絕後,遺憾的是「四大天王」的沒落剛好映照著粵語歌壇的衰落。
15年,驀然回首……
「四大天王」中,劉德華是成名最早的一位,1981年畢業於無線藝人第10屆藝人訓練班,1982年他便演出了第一部電影《彩雲曲》,同年因演出許鞍華的《投奔怒海》開始嶄露頭角。1983年在「永恆唱片」他有了自己第一首歌———電視劇《神鵰大俠》主題曲,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的名字開始被香港樂壇熟知。嚴格來說,劉德華的聲線並不是很占優勢,但是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唱的歌,無論是粵語還是國語。從《我和我追逐的夢》到《來生緣》,從《謝謝你的愛》到《真情難收》,一首一首劉式情歌已經成為了當年港式情歌的代名詞。因此在談到「四大天王」這個話題時,他曾對媒體說「其實我出道都比他們幾個早,嚴格說來我們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出道早,並不是劉德華區別於其他3人最大不同,關鍵的是在所有人心目中,劉德華是成功藝人的完美典範,他勞動模範一般的工作狂精神,讓同行和媒體都贊嘆不已。2000年劉德華投資拍了自己從藝以來的第100部電影《阿虎》,堪稱老而彌堅。除此之外,他多能多專的均衡發展也是4個人中人氣保持最好的,即使從2000年獲得第一個金像獎影帝後,他在電影方面開始投入較多的精力,但音樂方面依舊保持高產,雖然陳耀川為他打造的大路化的情歌失去了最廣闊的市場,但仍然有不少追隨者。
2005年底,劉德華受邀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紀念中國電影百年大會」,會後接受本報采訪時他說自己最在乎的還是電影,他想成為「中國演員」而不僅僅是香港演員。他的這種熱愛有時也會惹來爭議,2005年10月劉德華發出號召,要聯手五位影帝合力拍片,以拯救香港電影的頹勢,結果招致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從劉德華的角度來看,「五影帝拍片」只不過是他為了拯救香港電影業的單純思路,無論「華仔」能不能拯救電影市場,劉德華都是最有權利挺身而出的那個人,只因為他多年來一直堅守香港電影的陣腳。香港導演陳可辛評價說:「在將來,誰提到香港的電影史,都會提到劉德華。」直到如今似乎也是最在乎「天」字的一位,創建的演藝公司叫「天中」,成立的電影公司叫「天幕」,在「四大天王」影響日漸下落時,劉德華接受采訪時,仍稱「四大天王」沒有過時,年輕一代和老一代的明星是不同的,年輕人身上有很多不可取代的東西,比如說新音樂,值得我們學習。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成名道路最為漫長。1984年19歲的郭富城考入無線電視台的舞蹈訓練班,1987年轉入無線藝訓班,期間演過數部電視劇,但大多為龍套角色。直到1990年,出走台灣的郭富城拍了一支電單車的廣告,沒想到這則廣告竟改變了郭富城的一生。他那俊朗的外形、濕漉漉的頭發、帶電的眼神開始讓台灣少女著迷,隨後灌錄了三張國語大碟,其中一曲《對你愛不完》紅遍兩岸三地。
1991年郭富城以歌星的身份「殺」回香江,隨即推出粵語大碟,1992年冊封「四大天王」,奉陪末座,成名時已28歲,後來,郭富城開始嘗試多方面發展,拍了王晶的電影《街頭霸王》,演了電視劇《烈火狂奔》,也遇上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經紀人、填詞人小美。
雖然郭富城舞蹈技能不俗,但令他最羞澀的就是音樂,舞曲風格似乎也成了他撇不開的拐杖,「以舞會友」成了方便快捷取悅歌迷的套路。成為百事可樂代言人後,郭富城逐漸往扮相新奇大膽、歌曲風格多樣的前衛路子上走。但郭富城的本性並不是一個前衛的人,所以只好在形象上動腦筋,幸好他每一次形象的改變似乎都能影響潮流,從最開始的「四六分頭」、到接拍百事可樂後的「火箭頭」,郭富城在「四大天王」中,更多地用自己的外形來干預時尚。可以說郭富城能有今天的成就,與廣告是分不開的。從他出道至今,每時每刻都有廣告圍繞著他,先不說讓他一夜成名的電單車廣告,1998年初當上的「百事巨星」甚至是其從藝生涯的轉折點.2005年郭富城終獲台灣金馬影帝,是「四大天王」中第三個獲得此殊榮的。2006年郭富城又因電影"父子"蟬聯台灣金馬影帝.
去年年底,歌壇常青樹張學友忙碌異常。除了自己已經巡演一年的音樂劇《雪狼湖》在北京作收尾演出之外,他參演的電影《如果·愛》也作為賀歲影片加入年底票房大戰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面對「四大天王再次發力」的局面,張學友無奈地笑著說:「怎麼還在叫我『四大天王』,沒有辦法,他們始終愛叫這個。『四大天王』的說法早就覺得過時了,這種說法已經被大家叫了十幾年,現在四個人各自的發展都很精彩,連碰面的機會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四大天王』的說法已經應該『廢掉』了。這個稱號只是代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它,並不代表現在。雖然我對現在這個稱號,已沒什麼感覺了,但是我並不唾棄它,因為它曾經給我帶來很多東西。」談起這個稱號所代表的意義,張學友說:「我覺得『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上世紀90年代,現在的樂壇已經很不一樣了,有了新的狀況。『四大天王』只代表那個年代。現在的樂壇新人輩出,相對而言,給予歌手的壓力也會更大。這種事情很正常,以前也會有。他們(歌迷)越喜歡你,對於你的要求就會越高,還會把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也加到你的身上來。不過,我覺得作為歌手最重要的還是做自己的音樂。如果市場不喜歡你,那麼你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沒有辦法。
我很希望自己能作一個見證:作為一名真正喜愛音樂的歌手是如何走完他一生的。每個人走完自己生命旅程的方式都不同,如果你喜歡唱歌的話,能唱到哪裡,會有什麼樣的發展,現在誰也說不好,我只想努力地唱下去,用自己的演藝生涯見證一次歌手從進入演藝圈到結束舞台生涯的過程,所以對於(四大天王)這種稱號,我現在已經無所謂了,只要做好自己喜歡的事情就足夠。」
只有懷念,沒有留戀
1999年,張學友、黎明先後宣布退出「四大天王」的稱號。同時也不再參與香港樂壇的獎項角逐。兩人的退出可以看作是「四大天王時代」的正式結束。
對於那段「天王時光」,張學友並不留戀:「有人可能覺得我們四個人那個時候非常風光,現在我一定會在某種程度上懷念那段時光,可事實上我一點都不留戀。但不留戀並不代表我排斥那個階段。我很高興我經過那個時間,常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是,我是既得利益者。在香港樂壇,我剛剛經歷了它從起步到頂峰再到現在的沒落的整個過程,我是這樣走過來的。這十幾年,我剛好在裡面,而且我走在最前面,現在整個市場改變了,我還是覺得要是我可以的話,找到一些新的出路也好,或是,一些新的環境也好,讓它可以有一個重生的機會。
現在的香港樂壇大家都看得到,除了娛樂方式的增多,網路下載和盜版的沖擊之外,音樂的周邊其他環境也不是原來那麼好了。比如原來媒體大家其實是合作的,一起把一些有前途的新人推出來,但現在變成了競爭,大家都搞頒獎禮,你捧這個人,那我就挺那個。缺少了一個集體的力量。所以在這樣的環境里,自然很難再現當年我們的那樣一種情況。
所以我很不喜歡香港的頒獎的方式,最後決定退出。
其實現在的頒獎禮裡面,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在裡面。比如說要平衡唱片公司的利益等等,變得沒有那麼單純。」
時代不同,競爭不在
到了今天,四人各自的發展越來越不同,「四大天王」的稱號似乎確實越來越遙遠了。「當時我說退出頒獎禮和(四大天王)這個稱號,我並不是說我要不做『四大天王』,做不做也不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我本來就沒有說我是(「天王」),然後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來的,它什麼時候走我也沒辦法決定,它繼續下去也好,結束也好,我覺得這個都不由我決定。那個時候大概是有人問我,我是覺得『四大天王』這個名字其實現在好像已經不存在了,是因為大家發展都不一樣了,大家同時間出現的機會也很少,跟當時不一樣。當時大家都很激烈地在同一個場合里競爭,哦,大家在講(「四大天王」),我覺得我了解。那現在大家拍戲的拍戲,唱歌的唱歌,不唱歌的不唱歌,所以就都不一樣了,那個競爭也沒有了,所以那個名字也不存在了。」
近些年,黎明工作量銳減,轉型開始做了娛樂公司老闆。因此近年的工作安排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接。黎明似乎是四大天王裡面最排斥這個稱號的。在接受采訪時,他基本上對關於「四大天王」的問題不作太多回應。「四大天王作為一個名稱,會永遠存在。但我覺得它是用來開玩笑,用來挖苦人,用來玩耍的。
天王的名稱對我黎明來講是沒有作用的,你可以查我的記錄,從第一天有四大天王這個名稱,我從來沒有用過。到任何一個地方做宣傳,別人叫黎明我最開心,叫天王最難受!
這只是媒體為了炒作而起的一個名稱,與我有什麼關系?現在又是什麼小天王、小天後,這是沒什麼用的。」但作為當年「四大天王」這個稱號的受益者,黎明無論如何也無法擺脫公眾對他的「天王」印象。
談起這些,黎明覺得頗為無奈。「或許從包裝和宣傳上講,這樣的稱號不單單對於我們四個人,也對於整個香港樂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長達10年的時間我們四個人包攬了大部分的獎項,也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後果。比如那個時代一些其他的優秀男歌手會因此感到壓力很大。香港的樂壇也因此失去了一些可能性。現在過去了這么久,不少新的歌手冒了出來,我覺得我們其實已經獲得了很多的利益,沒有必要再在那些所謂的頒獎禮上分豬肉。不如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所以後來我決定退出頒獎禮。
因為四大天王留給香港歌壇的印記過於深刻,不少年輕歌手出道之後都比較刻意的避免被人稱作所謂天王接班人。陳奕迅說:四大天王我以前讀書時候都有買他們的唱片,學友的唱片到今日我都有keep住買,不過近年其他三個天王唱片,就已經冇吸引力去買。對於後輩歌手的看法,黎明的表現很大度:「尊重分兩種:一種是內心真正尊重,一種是表面尊重。同一個人,某些人可能認為很需要尊重,而另外一些人可能認為完全沒必要。生活在現在這種自由的社會,人們都只會尊重實力。」也正因此,黎明這些年的工作重心已經從個人發展轉移到了公司運作方面。「我現在已經有了足夠的知名度,所以根本沒有必要亂接工作勉強自己來做。我多拍幾部影片、錢賺多賺少都不是問題,但用壓榨自己的方式去拍,只會讓自己死得更快些。
人生要走很長的路,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工作既令我有滿足感又令我失落,但男人必須把精力放在事業中。像周潤發和成龍大哥,他們都是我的前輩,每天面對不同的環境在拼搏,我也應該向他們那樣努力。
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張國榮人民大會堂成龍
在1990年代的華語娛樂市場,四大天王憑借其強大的影響力幾乎統治了整個市場,在1991年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中,黎明、張學友和劉德華三人已瓜分十個金曲獎中的七個。而1993年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上,張學友和劉德華分別有三首歌曲入圍,僅僅兩人就包攬十大金曲中的六席,再加上另外兩大天王,其他歌手的生存空間已經被擠壓的很小。
在1990年代初期,許多人認為張學友和劉德華分飾在1980年代譚詠麟和張國榮的角色,以樂壇實力派代表和偶像派代表的姿態稱霸樂壇。不過,早在1992年,黎明憑《我的親愛》,人氣急升,已經似有取代劉德華為偶像派代表的地位,他更曾經成為YES年輕人雜志長期偶像榜的首位。
數年後,四大天王的競爭更激烈,張學友被譽為歌神接班人;黎明則開始配合廣告宣傳歌曲,取得相當成功的反應,開始了香港樂壇的廣告歌熱潮;劉德華則轉戰海外的國語歌市場,雖然發展不俗,但是香港的樂壇發展則開始放緩,被張學友和黎明拉開距離。郭富城則主力勁歌熱舞,憑舞台上精湛舞藝獲得觀眾與演藝界的認同,更被封為舞台王者。
90年代末期 - 2000年代,四大天王的實力依舊具備相當的影響力,張學友組建了自己的音樂工作室與錄音室,並一人獨攬和支持環球唱片旗下的上華唱片公司,亦自己策劃並擔任藝術總監成功的舉辦了大型的音樂劇《雪狼湖》。在世界地區巡迴演出,為華人流行歌手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並被許多人認為是流行歌手的藝術突破。
劉德華則與曾志偉等人積極的提拔新人,並且開始積極的籌建影視公司,劉德華曾於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奪「四台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四度成為四大電子傳媒音樂頒獎典禮大贏家。電影方面,他參與的電影演出已超過100部,獎項包括2000年《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男主角」、及《台灣金馬獎》的「最佳男演員」。他更在1999年和2004年二度取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劉德華更成為奧運會聖火在香港傳遞的首名火炬手。
黎明於1999年宣布不再於香港領取任何關於音樂方面的獎項,但仍繼續拍戲與唱歌和熱心公益,現任「公益金董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他並成立了自己的唱片公司 A Music,旗下歌手有楊千嬅、衛蘭、衛詩、光良、江美琪、吳克群、杜汶澤、王歌慧及應昌佑。
郭富城繼1997年至2000年的歌唱事業巔峰期後,在2004年的《舒適堡郭富城舞台寶典@舞林大匯》再創傳奇,演唱會叫好叫座,被傳媒喻為近十年最精彩的演唱會,成為一時佳話。他更以在演唱會中的舞蹈演出,獲頒香港舞蹈年獎2005,他亦是首位娛樂界人士獲得同類獎項。電影方面,在2005年以及2006年憑借精湛的演技更連續榮獲兩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在2008年《舒適堡郭富城舞林正傳演唱會延續篇》所使用的450度旋轉舞台,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列入為全球演唱會中最大的旋轉舞台,為華人演唱會首創榮耀。
『玖』 香港四大天王作品
本名:張學友
1984年參加「全港十八區業余歌唱大賽」,憑一曲「大地恩情」,由萬多名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勇奪冠軍。寶麗金唱片公司對張學友的歌藝欣賞非常,與之簽約為旗下歌手,全力推薦這位樂壇明日之星。
張學友歷屆獲獎記錄:
1984
香港十八區業余歌唱比賽冠軍
1985
香港演藝十大紅人
十大勁歌金曲——[情已逝]
第八屆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
1986
十大勁歌金曲——[遙遠的她]
第九屆十大中文金曲——[月半彎]
1987
十大勁歌金曲——[太陽星辰]
第十屆十大中文金曲——[太陽星辰]
十大中文歌曲擂台陣——[太陽星辰]1989
十大勁歌金曲——[夕陽醉了]
第十二屆十大中文金曲——[Linda]
1990
勁歌第一季季選金曲——[只願一生愛一人]
勁歌第三季季選金曲——[夢中的你]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再度重遇你]
十大勁歌金曲——[只願一生愛一人]
第十三屆十大中文金曲——[夕陽醉了]
台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笑傲江湖])
1991
勁歌第一季季選金曲——[情不禁][每天愛你多一些]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一[顆不變心]
十大勁歌金曲——[每天愛你多一些][一顆不變心]
第十四屆十大中文金曲——[每天愛你多一些][一顆不變心]
十大中文中文金曲IFPI國際大碟大獎——[情不禁]
叱吒樂壇流行榜——最佳男歌手金獎
叱吒樂壇我最喜愛歌曲——[每天愛你多一些]
叱吒樂壇至尊金曲大獎——[每天愛你多一些]
叱吒樂壇IFPI大獎——[情不禁]
澳門電台歌中之歌大獎——[每天愛你多一些]
1992
勁歌第二季季選金曲——[愛得比你深][暗戀你]
勁歌第三季季選金曲——[分手總要在雨天]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愛火花][還是覺得你最好]
十大勁歌金曲——[還是覺得你最好][分手總要在雨天]
十大勁歌金曲金獎——[分手總要在雨天]
十大勁歌最受歡迎男女合唱曲——[相思風雨中]
第十五屆十大中文金曲——[還是覺得你最好][暗戀你]
第十五屆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售量冠軍——[真情流露]
叱吒樂壇流行榜——最佳男歌手金獎
叱吒樂壇我最喜愛歌曲——[還是覺得你最好]
叱吒樂壇IFPI大碟大獎——[真情流露]
勁爆家族音樂大賞——勁爆男歌手銀獎
勁爆大碟大賞——[真情流露]
勁爆最受歡迎卡拉OK歌曲——[相思風雨中]
勁爆IFPI國際歌手大獎
勁爆IFPI國際歌曲大獎——[暗戀你]
新城104FMSelect金曲台——最高榮譽本地男歌手
香港十大形象健康人
香港十大藝傑出男士
香港十大靚人——聲線完美
香港藝術家年獎——流行音樂男歌手獎
1993
勁歌第一季季選金曲——[你是我今生唯一傳奇]
勁歌第二季季選金曲——[吻別]
勁歌第三季季選金曲——[忘記他][只想一生跟你走]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等你回來]
十大勁歌金曲——[只想一生跟你走][等你等到我心痛]
十大勁歌金曲金獎——[只想一生你走]
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吻別]
第十六屆十大中文金曲——[只想一生跟你走][等你回來][你是我今生唯一傳奇]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售量冠軍——[我與你]
十大中文金曲IFPI國際歌手大獎
十大中文金曲IFPI國際歌曲大獎——[吻別]
十大中文金曲最佳男歌手
叱吒我最喜愛歌曲第一回得獎歌曲——[你是我今生唯一傳奇]
叱吒我最喜愛歌曲第三回得獎歌曲——[只想一生跟你走]
叱吒我最喜愛歌曲第四回得獎歌曲——[等你回來]
叱吒樂壇流行榜——最佳男歌手金獎
叱吒樂壇我最喜愛歌曲——[只想一生跟你走]
叱吒樂壇全國專業推介金獎——[只想一生跟你走]
叱吒樂壇全國專業推介銀獎——[還是覺得你最好]
勁爆男歌手大賞——勁爆男歌手金獎
勁爆大碟大賞——[愛、火、花]
第一屆十大金心情歌本地金心男歌手鑽石大獎
十大本地金心情歌金獎——[只想一生跟你走]
十大本地金心情歌鑽石大獎——[吻別]
台灣金曲龍虎榜年度銷售第一名——[吻別]
台灣金曲龍虎榜年度排行第二名——[吻別]
台灣第二屆十大偶像票選——最佳歌藝偶像
台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吻別]
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
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歌曲——[吻別]
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大碟——[吻別]
廣州票選十大最受歡迎男歌手
香港十大健康偶像
香港十大紅人
叱吒全球華語榜——[吻別]
1994
勁歌第一季季選金曲——[祝福]
勁歌第二季季選金曲——[餓狼傳說]
勁歌第三季季選金曲——[只有你不知道]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十大勁歌金曲——[我等到花兒也謝了]
十大勁歌金曲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手
第十七屆十大中文金曲——[餓狼傳說][來來回回]
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大獎
十大中文金曲第三季最佳原創歌曲大獎——[只有你不知道]
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獎銀獎——[祝福]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冠軍歌手大獎——[餓狼傳說]
傳媒歌手大獎
叱吒樂壇最佳男歌手——金獎
叱吒樂壇IFPI唱片銷量大獎——[餓狼傳說]
新城勁爆大碟——[餓狼傳說]
勁爆IFPI銷量大獎——[餓狼傳說]
勁爆民歌小調——[來來回回]
歌星眼中最受歡迎歌星
大學生中最受歡迎男歌手
大學生眼中受歡迎大碟——[餓狼傳說]
新城金心情歌男歌手金獎
金心情歌實力至尊大獎
金心情歌醉心情歌——[來來回回]
台灣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祝福]
衛視CHANNELV中文TOP20榜中榜——[祝福][偷心]
全美BILLBORD雜志最受歡迎亞洲藝人大獎
新加坡醉心金曲最佳金曲——[吻別]
新加坡醉心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
勁歌金曲巨星濃情純影集——最佳男主角
香港第一屆金彩虹十大藝人
香港十大健康偶像
PEOPLE國際中文版'94最具影響力四大天王
十大電電視廣告歌曲
QK點唱擂台第一季十大冠軍歌曲——[偷心][只有你不知道]
三月份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最高票數作品——[祝福]
1995
勁歌第一季季選金曲——[這個冬天不太冷]
勁歌第二季季選金曲——[屈到病]
勁歌第三季季選金曲——[離開以後]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這幺近那幺遠]
十大勁歌金曲——[離開以後]
十大勁歌金曲金獎——[離開以後]
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銀獎——一[一千個傷心的理由]
第十八屆十大中文金曲——[離開以後][這個冬天不太冷]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冠軍歌手大獎
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大獎
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
叱吒樂壇我喜愛歌曲大獎——[離開以後]
叱吒樂壇四台聯頒IFPI唱片銷量大獎——[這個冬天不太冷]
叱吒樂壇專業推為十大歌曲——[離開以後]
勁爆流行歌曲——[離開以後]
勁爆歌手傳媒大獎
歌手眼中受歡迎歌星
新城金心情歌全年最高榮譽大獎
金心情歌實力至尊大獎
WorldMusicAwards世界音樂頒獎禮
——九五年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
衛視CHANNELV中文TOP20榜中榜——[擁有][真愛]
海外華人十大金曲
1996
勁歌第一季季選金曲——[多幺的需要你]
勁歌第二季季選金曲——[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勁歌第三季季選金曲——[情書]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不老的傳說]
十大勁歌金曲——[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
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獎金獎——[情書]
第十九屆十大中文金曲——[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銷量冠軍大碟獎——[愛與交響曲]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冠軍歌手大獎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
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獎金獎——[情書]
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獎
叱吒樂壇男歌手銅獎
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男歌手
叱吒樂壇我喜愛的歌大獎——[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最喜愛的九六音樂錄影帶——[情書]
HMV超熱賣大碟——[愛與交響曲]
新城勁爆國語歌曲獎——[忘記你我做不到]
新城勁爆歌曲大獎——[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歌手眼中最受歡迎歌星(連三年)
傳媒大獎
新城金心情歌金心國語歌——[忘記你我做不到]
有線YMC至尊榜至尊廣東歌——[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有線YMC至尊榜至尊國語歌——[情書]
金曲龍虎榜最佳銷售特別獎
全球華人最受歡迎歌手獎
新加坡金曲獎亞太區最受推崇男歌手
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演繹男歌手
衛視CHANNELV中文TOP20榜中榜——[忘記你我做不到]
Channel〔V〕大獎
WorldMusicAwards世界音樂頒獎禮
——九六年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
全球十大華語影星第五名
1997
勁歌第一季季選金曲——[愛是永恆]
勁歌第二季季選金曲——[怎幺捨得你]
勁歌第三季季選金曲——[想和你去吹吹風]
勁歌第四季季選金曲——[花與琴的流星]
十大勁歌金曲——[愛是永恆]
十大勁歌金曲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獎
四台聯頒傳媒大獎
十大中文金曲獎——[不老的傳說]
十大中文金曲獎——[愛是永恆]
全年銷量歌手大獎
全年銷量冠軍歌手大獎
十大優秀流行歌手獎
優秀國語歌曲獎——[想和你去吹吹風]
金曲廿栽十大最愛—[每天愛你多一些]
四台聯頒大碟獎
叱吒樂壇大碟IFPI大獎——[不老傳說]
叱吒殿堂十大歌手
叱吒樂壇男歌手銅獎
叱吒殿堂至尊歌——[每天愛你多一些]
叱吒殿堂歌曲全球網上行大獎——[每天愛你多一些]
新城勁爆男歌手
歌星眼中最受歡迎歌星(連四屆)
新城勁爆情歌——[愛是永恆]
新城勁爆流行曲——[想和你去吹吹風]
新城勁爆舞台演繹獎——[雪狼湖]
新城勁爆全年最佳大碟——[雪狼湖]
金心情歌本地金心情歌——[愛是永恆]
金心情歌國語金心情歌——[想和你去吹吹風]
有線YMC至尊榜至尊最愛廣東歌曲——[愛是永恆]
至尊最愛國語歌曲—[想和你去吹吹風]
至尊國語MTV大獎-[想和你去吹吹風]
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金曲——[想和你去吹吹風]
台灣金曲龍虎榜華人銷售至尊特別獎
衛視CHANNELV中文TOP20榜中榜——[想和你去吹吹風]
Channel〔V〕大獎
IFPI金唱片銷量獎——[不老的傳說]
1998
金曲獎——最佳男演唱人獎
勁歌金曲第二季季選金曲——[不想這是場戲]
2000
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獎
十大中文金曲增補金曲:[有個人]
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大碟獎:[有個人]
ChannelV「華語榜中榜99」TOP20:[心如刀割]
ChannelV「華語榜中榜99」90年代最傑出歌手
台灣TVBS-G頻道與飛碟電台年度「勁碟民選大賞」最喜歡男歌手大獎
台灣TVBS-G頻道與飛碟電台年度「勁碟民選大賞」十一月之星金獎:「[走過一九九九]」
專輯歌曲
[愛、火、花]
[寶麗金十五周年]
[不老的傳說--雪狼湖]
[餓狼傳說]
[過敏世界]
[你的名字我的姓氏]
[情無四歸]
[釋放自己]
[偷心]
[吻別]
[我與你]
[有個人]
[遙遠的她AMORU]
[祝福]
[真情流露]
[這個冬天不太冷]
[走過1999]
[真愛]
姓名:劉德華AndyLau
曾推出大碟:
1984年:<只知道此刻愛你>
1987年:<情感的禁區>
1988年:<回到你身邊>
1989年:<回到你身邊、法內情>、<劉德華>、<劉德華永遠記得你>、<愛的連線>
1990年:<可不可以,誰說不可以>、<十全十美>、<如果你是我的傳說>、<再會了>
1991年:<浪漫情歌篇>、<不可不信緣>、<愛不完>、<一起走過的日子>、<來生緣>、<我和我追逐的夢>
1992年:<暖暖柔情>、<濃情愛不完>、<愛的空間>、<謝謝你的愛>、<真我的風采>、<天地溫馨六口周年紀念版>(非賣品)
1993年:<真情難收>、<答案就是你>、<我愛你>(CDSINGLE)、<寧願我傷心,一生一次>、<愛意>、、<真摯的朋友>、<真情盼望珍藏版>、<你是我的夢>(CDSINGLE)、<暖暖柔情粵語精選VOL.2>、<音樂紀事館1990-1992>、<再次偷歡>、<永遠愛你>,<暖暖柔情>
1994年:<一起走過的日子>(金裝版)、<情人專輯>(4CDS)、<愛不完>(金裝版)、<忘情水>、<五時三十分>、<天意>、<暖暖柔情2合1>(套裝精選)
1995年:<真我的風采,真情難收>、<劉德華金碟至尊精選>、<登峰造極ANDY』SBEST>、<真永遠>、<點滴珍藏PARTOFANDY>、<情未鳥>
1996年:<再一次擁抱>(日本版細碟)、<再一次擁抱>(日本EP版)、<愛之鳥>(日本版「情未鳥」)、<相思成災>、<再吻我吧17SUPERBEST>、<劉德華余情未了31精選>、<新上海灘電影原聲大碟>、<在乎您>、<一個人的感覺>、<混音特攻隊>、<相思成災SINGLE>(日本版)、<劉德華96演唱會>、<因為愛>(EP版)、<因為愛>、<情深的一句劇場版>
1997年:<超極品音色系列-劉德華精選16首>、<中國人>、<最怕你跟別人睡>、<情深的一句>、<你說他是你想嫁的人>、<倒轉地球>、<愛如此神奇>、<國語超極品音色系列-劉德華精選17首>、<真生命>、<愛在刻骨銘心時>、<愛在刻骨銘心時+VCD>、<非常男人>、<重頭戲>、<訂做一個天堂>
1998年:<母親的愛>、<你是我的女人>、<掛念-劉德華情歌32首>、<笨小孩>
1999年:<回家真好(新曲+精選)>、<人間愛>、<人間愛特別版>、、<劉德華演唱會99>、<愛無知>
曾推出VCD:<心理游戲>(97)、<接觸>(98)、<風一樣的男子>(99)
補:
1988台灣金龍獎《最佳演員獎》-《旺角卡門》
1990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無線十大勁歌金曲《再會了》十大中文金曲《可不可以》
1991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愛不完》,《一起走過的日子》,《不可不信...緣》十大中文金曲《愛不完》,《一起走過的日子》叱吒樂壇《最佳男歌手》銀獎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本地創作歌曲》-《一起走過的日子》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我和我追逐的夢》
1992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無線十大勁歌金曲《真我的風采》,《長夜多浪漫》十大中文金曲《真我的風采》叱吒樂壇《最佳男歌手》銀獎台灣《十大偶像》-第一名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來生緣》
1993無線十大勁歌金曲《國內最受歡迎男歌手》無線十大勁歌金曲《謝謝你的愛》,《情人HappyBirthday》十大中文金曲《謝謝你的愛》,《獨自去偷歡》,《永遠寂寞》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不能沒有你》叱吒樂壇《最佳男歌手》銀獎台灣《十大偶像》-第一名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真情難收》
1994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手》無線十大勁歌金曲《誰人知》無線十大勁歌金曲《國語歌曲金獎》-《忘情水》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十大中文金曲《忘情水》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金獎》-《忘情水》新城流行音樂《勁爆男歌手銀獎》新城流行音樂《勁爆國語歌曲》-《忘情水》叱吒樂壇《最佳男歌手》銀獎台灣《十大偶像》-第一名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忘情水》,《天意》
1995無線十大勁歌金曲《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情未鳥》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國語歌曲金獎》-《真永遠》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十大中文金曲《真永遠》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銀獎》-《真永遠》十大中文金曲《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真永遠》新城流行音樂《亞洲最佳男歌手》新城流行音樂《勁爆怨曲獎》-《情未鳥》叱吒樂壇《十大最高播放率歌曲》-《除非是你》台灣《十大偶像》-第一名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真永遠》
1996無線十大勁歌金曲《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手》無線十大勁歌金曲《一個人睡》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國語歌曲銅獎》-《因為愛》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歌手獎優異獎》十大中文金曲《情未鳥》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銀獎》-《相思成災》新城流行音樂《亞洲勁爆男歌手》新城流行音樂《勁爆流行曲》-《一個人睡》新城流行音樂《勁爆國語歌曲》-《相思成災》新城流行音樂《勁爆跳舞音樂歌曲》《倒轉地球》新城電台《香港十大最佳電影主題曲》-《一起走過的日子》,《情深的一句》精選104金心情歌《金心本地鑽石男歌手金獎》精選104金心情歌《金心實力至獎》精選104金心情歌《十大金心情歌》-《情深的一句》精選104金心情歌《金心國語情歌鑽石獎》-《相思成災》台灣《十大偶像》-第一名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相思成災》台灣光華雜志《海外華人十大金曲獎》-《忘情水》全球《十大華語影星選舉》-第一名美國MTV電影獎《亞洲全能藝人傑出獎》ChanelV美國Billboard排《亞洲最受歡迎歌手》ChanelVU.S.BillboardAwards-"Asia『sMostPopularSinger"
1997無線十大勁歌金曲《真生命》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國語歌曲金獎》-《中國人》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十大中文金曲《中國人》十大中文金曲《最佳國語歌曲金獎》-《中國人》十大中文金曲廿載《十大最喜歡歌曲》-《一起走過的日子》新城流行音樂《勁爆亞洲男歌手》新城流行音樂《勁爆國語歌曲》-《中國人》精選104金心情歌《金心國語情歌鑽石獎》-《中國人》台灣《十大偶像》-第一名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愛如此神奇》
1998十大中文金曲《四台聯頒傳媒大獎》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十大中文金曲《全年最高銷量歌手獎優異獎》十大中文金曲《你是我的女人》十大中文金曲《最佳國語歌曲金獎》-《笨小孩》無線十大勁歌金曲《你是我的女人》無線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國語歌曲金獎》-《笨小孩》新城流行音樂《勁爆男歌手》新城流行音樂《勁爆亞洲男歌手》新城流行音樂《勁爆卡拉OK歌手》新城流行音樂《勁爆歌曲》-《你是我的女人》新城流行音樂《勁爆國語歌曲》-《笨小孩》叱吒樂壇《樂壇唱作人》叱吒樂壇《最佳男歌手》銅獎叱吒樂壇《專業推介十大歌曲》-《掛念》馬來西亞動感321金曲獎《全東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馬來西亞動感321金曲獎《最受歡迎華語專輯》-《愛在刻骨銘心時》馬來西亞動感321金曲獎《最受歡迎華語金曲》-《冰雨》馬來西亞動感321金曲獎《十大金曲》-《冰雨》,《世界第一等》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新加坡醉心金曲獎《最佳歌曲》-《孤星淚》台灣金曲龍虎榜《十大唱片》-《愛在刻骨銘心時》
姓名:郭富城
專輯作品:
1990年推出首張國語專輯《對你愛不完》
1991年推出國語專輯《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
1991年推出國語專輯《到底有誰能夠告訴我》
1991年獲得香港電台《最有前途新人》金獎
1992年推出郭富城國語精選
1992年推出國語專輯《請把我的情感帶回家》
1992年推出國語專輯《愛你》
1992年推出粵語專輯《跳不完,愛不完,唱不完》
1992年推出粵語專輯《火熱動感》
1993年推出國語專輯《深深愛你的郭富城》
1993年推出國語專輯《把所有的愛都留給你》
1993年推出首張粵語專輯《沒有你的愛》
1993年推出國語專輯《夢難留》
1993年推出粵語專輯《MERRYCHRUISTMAS》
1994年推出粵語專輯《由零開始》
1994年推出粵語專輯《狂野之城》
1994年推出國語專輯《夢的盡頭,就是天涯》
1994年推出國粵語專輯《天若有情II天涯凝望》
1994年推出國語專輯《渴望》
1994年推出粵語專輯《鐵幕誘惑》
1994年推出粵語專輯《幻影乖乖REMIX》
1994年推出粵語專輯《AK-47》
1994年推出國語專輯《一生的情人》
1994年推出粵語專輯《浪漫鐵幕動感新誘惑》
1994年舉行狂野郭富城誘惑演唱會
1995年推出粵語專輯《你是我的一切》
1995年推出國語專輯《我的開始在這里》
1995年推出粵語專輯《純真傳說》
1995年推出國語專輯《風不息》
1995年推出粵語專輯《備忘錄》
1995年榮獲香港電台《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大獎》
1995年新城精選一○四《精選金心男歌手》金獎
1996年推出粵語專輯《郭富城金曲備忘錄精選歌集》
1996年國語專輯《信鴿》
1996年推出粵語專輯《最激帝國》
1996年推出粵語專輯《聽風的歌》
1996年無線電視台《十大勁歌金曲》至尊舞台大獎
1996年舉辦郭富城最激演唱會
1997年推出粵語專輯《聽風的歌卡拉EP[remix]》
1997年推出粵語專輯《華納超極品音色系列郭富城》
1997年推出國、粵語專輯《郭富城最激演唱會LiveinConcert1996》
1997年推出國語專輯《誰會記得我》
1997年推出粵語專輯《愛的呼喚》
1997年推出粵語專輯《復制靈魂之再度復制》
1997年推出國語專輯《愛定你》
1997年推出粵語專輯《唱這歌》
1997年新城電台《新城勁爆男歌手》
1998年推出粵語專輯《風里密碼》
1998年推出國語專輯《最好唱的國語精選1998》
1998年推出粵語專輯《一變傾城》
1998年香港紅勘舉行《一變傾城》演唱會
1998年大成校園巨星榜十大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1999年推出粵語專輯《百事郭富城一變傾城演唱會98》
1999年推出國語專輯《渴望無限AskForMore》
1999年推出粵語專輯《游園驚夢》
1999年推出國語專輯《真的怕了》
姓名:黎明
發行專輯
·1990年《Leon黎明》、《親近你》
·1991年《是愛是緣》、《今夜你會不會來》(國語)、《我的感覺》、《傾城之最》
·1992年《堆積情感》(國語)、1992年《但願不只是朋友》、《ILoveUOK?》
·1993年《夏日燒著了》、《我的另一半》、《深秋的黎明》(國語)、《夏日傾情》、《夢幻古堡》、《為我停留》(國語)
·1994年《天地情緣》、《我的真心獻給你》(國語)、《火舞艷陽》
·1995年《愛難求》(國語)、《天地豪情》、《夢追蹤》
·1996年《黎明九五演唱會》、《Perhaps...》、《為何你不是我的未來》(國語)、《感應》
·1997年《口不對心》(國語)、《IF》、《DNA出錯
》(國語)、《LeonSound》
·1998年《嚮往》(國語)、《我這樣愛你》、《玻璃之城電影原聲大碟》、《如果可以再見你》
·1999年《IfIcanseeyouagain》(日本版)、《非我莫屬》(國語)
『拾』 香港四大天王
一、擔任1992香港小姐表演嘉賓
當時四大天王之名剛剛冒起,四人主要表演歌舞,都是王子扮相,其中黎明和郭富城的口碑最佳。
二、在人民大會堂義演
1991年,華東遭遇嚴重水災,四大天王作為當時香港演藝界的代表,到北京人民大會堂義演。
三、港九酬款演出
這是四大天王首次在露天的體育館演唱,當時在各自表演過後有歌曲聯唱時間,結果輪到其中一人唱時,其他三人就模仿他的動作在後面扮舞,郭富城唱《對你愛不完》的時候,張學友和黎明都跳的是標準的城式動作。
四、出席「太陽計劃」活動
四大天王共同參與的「太陽計劃」(非正規教育活動)有3次,這里說的是最後的一次。四人都是休閑打扮,現場氣氛很熱烈。
五、香港回歸特區政府成立慶典
1997年香港回歸當日,特區政府成立慶典,香港娛樂圈有8個歌手成為表演嘉賓:四大天王、譚校長、王菲、林子祥和葉倩文夫婦。他們演唱的是香江組曲。
六、悼念張國榮
2003年4月4日,第2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張國榮自殺後4天舉行,會上劉德華、張學友、黎明、郭富城一襲黑衣合唱《當年情》,不僅是對張國榮的哀悼,似乎更是對香港娛樂圈當年輝煌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