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蘇聯往事
影片揭示的主要事件包括發生在1932-33年的烏克蘭大飢荒,1940年的卡廷事件,蘇聯與納粹在衛國戰爭前夕短暫的合作,蘇聯大規模驅逐異己,以及發生在古拉格(勞改營)的葯物試驗。影片利用已解密的檔案展示了蘇共及納粹曾犯下的鮮為人知的罪惡。比如1990年在蘇聯西伯利亞一所勞改營拍的錄像,克格勃曾在那裡對被勞改的人做葯物試驗;納粹的錄像顯示蘇共曾幫助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幫助納粹實施閃電戰。最引人注意的是影片指出納粹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分支,因為希特勒的思想來源於馬克思,其種族大屠殺想法直接繼承於馬、恩兩人。
目前,國內有些網站已經屏蔽了此視頻信息,估計與影片中的某些敏感字、關鍵字有關,或者其宣傳的主張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不符,但有些網站也能搜索到,或者搜索的內容不全面(例如,有的搜索結果中,該視頻僅僅幾分鍾,或者只是簡介、花絮而已)。
⑵ 烏克蘭總統為什麼給一個飢荒受難小女孩銅像
紀念的就是30年代的烏克蘭大飢荒
當年蘇聯從烏克蘭徵集大批糧食,造成了大飢荒,餓死幾百萬人
烏克蘭一直將這個視為蘇聯(俄羅斯)的罪惡
⑶ 1929-1933年,當資本主義世界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時,蘇聯的經濟狀況是
工業化迅速發展,農業集體化開始,斯大林模式逐步建立,開始第一個五年計劃
⑷ 蘇聯人為什麼餓死烏克蘭人
原來自彼得開始,俄羅斯一直欺負烏克蘭等這些國家,但他們還能保持自己國家的獨立,後來列寧和斯大林建立蘇聯,用武力將周邊國家強行吞並打造成一個大帝國,但這些國家一直不太服氣,不喜歡被吞並。烏克蘭就是其中之一,烏克蘭有大批知識分子和政界精英一直在宣揚民族獨立等蘇共不太喜歡的東西、後來斯大林借大清洗捎帶著把烏克蘭的知識分子等全部殺死,把人殺了之後還覺得不解氣,為了懲罰不聽話的烏克蘭,又藉助行政與軍事力量把烏克蘭的糧食全部征調,只返還極少的一部分做為口糧,這樣一樣自然造成農村大批人口餓死。所謂烏克蘭大飢荒是根本不存在的,完全就是蘇共人為製造的災難。
蘇聯大垮台之後,大量歷史文獻、證據解禁,原來人們都知道的事情也都翻出來又炒的火熱。新上任的烏克蘭總統下令在多地建立大飢荒紀念館等,又設立全國統一的法定紀念日,好象是大飢荒紀念日什麼的,年年總統親自帶頭祭奠,把大飢荒定性為種族滅絕行為,好象還向國際法庭起訴前蘇聯的反人類罪行,不過俄羅斯拳頭大,烏克蘭也拿他沒辦法,俄羅斯自知理虧,在這事兒也絕不搭腔,隨便說隨便罵
⑸ 同是斯拉夫民族的烏克蘭,為何與俄羅斯相煎何太急
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關系比較近,而且屬於同一個民族。
⑹ 二戰蘇聯,以它的國力飛機、大炮都不缺,為何還被德軍打那樣,死了那麼多人
基本有這么幾個情況
1、蘇聯和德國簽訂過《互不侵犯》條約,而且他們曾經狼狽為奸共同瓜分波蘭,而且德在歐洲大陸打著社會主義起的旗號去解放資本主義國家,所以蘇聯感覺德國是堅實的盟友。
2、德國打英國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蘇聯認為德國無暇東顧。
3、由於以上蘇聯人的判斷,所以他們的軍事動員准備不足。
4、蘇軍的大清洗造成很多軍隊指揮官不足,人員素質不足等各個因素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指揮能力和戰鬥力。
5、蘇聯開始被打的很慘, 如果不是英美給他援助緊缺的物資,他也扛不了那麼久!!
⑺ 烏克蘭和俄羅斯有何歷史仇怨,為何抵制俄羅
首先就是正統之爭,基輔一直自認是撕拉夫人的發源地,真正的俄羅斯帝國從這里發源
而莫斯科只是金帳帝國的產物,是暴發戶。大家對正統一直有不同看法
其次,就是之後的地位。在沙俄時期,烏克蘭的地位雖然高於其他地方,但還是略低於俄羅斯。到了慈父時代,為了工業化,必須讓農業做出犧牲
結果就是大名鼎鼎的烏克蘭大飢荒,烏克蘭現在寫入歷史書
第三個大仇,就是60年代開始的俄羅斯化,當時俄羅斯大力打壓烏克蘭,不許說烏克蘭語,只能說俄語,包括毀滅烏克蘭歷史遺跡等等
⑻ 近年來烏克蘭一直要跟俄羅斯死磕,究竟是出於何目的
其實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恩怨並沒有形成宿敵,烏克蘭之所以和俄羅斯進行死磕,原因還是目前的俄羅斯佔領著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同時控制著刻赤海峽的出海口。這才是根本原因,而且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恩恩怨怨很難快速的解決。烏克蘭死磕的目的也很簡單,首先就是烏克蘭想要重新奪回克里米亞和刻赤海峽的控制權。其次就是烏克蘭其實心裡非常清楚自己並不是俄羅斯的對手。最後就是烏克蘭之所以選擇和俄羅斯死磕,其根本原因還是做給美國看,同意自己加入北約的要求。
最後就是烏克蘭之所以選擇和俄羅斯死磕,其根本原因還是做給美國看,同意自己加入北約的要求。畢竟烏克蘭對於加入北約這個黃粱美夢沉醉的時間不是一天兩天了。而是很長時間之前就開始謀劃加入北約的事情。這次之所以和俄羅斯正面死磕,很大程度上是做給美國人看的。你看我都和俄羅斯結下了這么大的梁子,你還不讓我加入北約么?
⑼ 為啥烏克蘭只記得俄羅斯和他的仇,記不住俄羅斯對他的好呢
這種東西怎麼講呢,如果從政治層面上來講可能是當局政府對於當下形勢擺出的一種態度,強勢有強勢的好處,從另一方面來講,如果烏克蘭把俄羅斯所有的幫助都當成理所應當,習慣了恩惠以後更容易因為一點兒小矛盾弄僵。比如中國的某兩個地方,受了大陸多少的援助,資源,建築,資金,卻因為一點小事就開始抵制大陸,抵制大陸人,還要搞什麼獨什麼獨的,一個是不理智,還一個就是不冷靜。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⑽ 蘇聯斯大林夫人名字的縮寫是什麼
斯大林,1878年12月出生於喬治亞,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蘇聯和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斯大林一生有兩任妻子,給他生下了兩子一女,這兩位妻子都是什麼人生結局呢?
第一任妻子葉卡捷琳娜·斯瓦尼澤
出生日期不詳,也是喬治亞人,是斯大林同志的妹妹,容貌不俗,二人於1904年結婚。婚後的斯大林忙於工作,很少回家,為數不多的工資也大多被他投入了革命事業,這讓葉卡捷琳娜的生活很是貧困,1907年生下兒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後,更是雪上加霜,不久即死於傷寒。
雅科夫是斯大林的長子,母親死後被托給姨媽照顧,少年時被父親接到莫斯科,大學畢業後加入蘇聯軍隊,在與德軍作戰時被捕。希特勒本打算用他換回被蘇聯俘虜的元帥保盧斯,結果遭到斯大林拒絕,雅科夫後來在戰俘營撲向380伏電網自殺。
第二任妻子娜傑日達·阿利盧耶娃
出生於1901年,是斯大林同志阿利盧耶夫的女兒,兩歲時溺水被恰巧路過斯大林救起。娜傑日達少女時代與斯大林相戀,1918年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嫁個了這個比她大23歲的男人。
結婚之前,斯大林在娜傑日達眼中是個不畏強權的英雄,但結婚之後,斯大林粗暴與固執的性格讓她有種幻想破滅的感覺,夫妻二人關系迅速冷卻,甚至經常發生爭吵。1922年和1926年,娜傑日達先後生下一子一女,這才讓他們家庭的氛圍緩和溫暖了些。
但好景不長,娜傑日達經常就蘇聯國內的問題,如烏克蘭大飢荒等,對斯大林提出批評和建議,這讓斯大林極度憤怒,對她動輒痛斥。娜傑日達最終於1932年11月,在克里姆林宮選擇了舉槍自盡,終年只有31歲。
娜傑日達死後,她兒子瓦西里·朱加什維利二戰時成為空戰英雄,1962年因酗酒去世,終年40歲。她女兒斯維特蘭娜·阿利盧耶娃1967年叛逃至美國,轟動世界,晚年靠出版回憶錄為生,2011年11月死於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