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是誰都想做的事,明星也不例外!!!
B. 內地和香港合拍的電影有哪些
太多了,不計勝數
經典的有
背靠背,臉對臉
秋菊打官司
小武
大紅燈籠高高掛
活著
東邪西毒
新龍門客棧
功夫
陽光燦爛的日子
南海十三郎
變臉……
近年的《樹大招風》《湄公河行動》《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美人魚》都是
C. 國內警察和香港警察合作拍的電影有哪些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是由唐季禮執導,成龍、張曼玉、楊紫瓊等主演的一部香港動作片。
影片講述了香港警察陳家駒與大陸公安楊建華前往販毒集團卧底,最終一舉殲滅販毒集團的故事。該片於1992年07月04日在香港上映。[1]
中文名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
外文名
Police Story 3
其它譯名
警察故事III超級警察/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
出品時間
1992年
出品公司
香港嘉禾電影公司
發行公司
嘉禾娛樂事業有限公司、Dimension Films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
拍攝地點
中國香港
拍攝日期
1992年
導演
唐季禮
編劇
鄧景生、馬美萍
類型
動作/犯罪
主演
成龍,張曼玉,楊紫瓊,元華,陳欣健,董驃
上映時間
1992年07月04日
票房
$32,609,783.00(港元)
對白語言
粵語
色彩
彩色
主要獎項
第29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D. 中國電影與香港電影比較
內地電影與香港電影融合與發展, 統一地構成中國電影的存在。香港電影與內地中國電影的血脈會通,成為打造中國電影文化訊息及產品品牌、解決當下以至未來電影發展存在問題的基礎和根據。
香港回歸,兩地電影互動與融合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香港電影的繁榮一度歸因於香港影人的勤勉和內地電影市場意識的落後。而回歸之後的市場環境越來越開放,香港電影發展的優勢與競爭力某種意義上受到了削弱。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對香港製造提供了機會,同時也造成了競爭的壓力。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電影的差異越來越小,香港電影的發展方向,需要是在電影產業諸方面同內地做更進一步的整合,尤其是要繼續發揮它和國際接軌的環境和創作上的完全自由、電影人才積累、軟環境方面的天然優勢。香港電影創作代表電影競爭力和創造力程度,這對內地中國電影發展非常重要。這種影響慢慢地發酵並逐步擴大,使得內地電影政策、電影取材與表現逐步開放,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的差距也日漸消泯。
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縱橫糾葛,香港電影「很中國式的結構」,意義非比尋常,對於整個中國電影說來不是抽象,而是特殊的經驗和生命的形式,具有同源感、具體感和形塑感。香港電影的敘事,源於早期中國電影經驗,然而卻是很特別的敘事與想像,是世俗的、探索自己的外在處境及內心世界的人為的寫真與檢驗。香港電影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過最為輝煌的時期,但是到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發展進入發展的困頓期。香港回歸之初,一些電影人對內地電影體制、制度也有不少的擔心,但是,在經過一段迷茫期之後,很多香港電影人絕大多數,都喜歡上了內地,兩地電影開始了多維、深度的合作。CEPA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簽署,經過爭取,把電影也納入幫助香港經濟復甦、實現兩地共同發展的舉措當中。由此香港電影可以與國產電影享受同等待遇,原來很嚴格的一比一合拍片比例開始放寬,允許有香港內地兩個電影版本,純港產電影不佔進口片配額,不再作為進口片進入內地電影市場,同時,可以到內地投資、拍攝,港資可以成立公司,可以在內地建電影院。而且,合拍片開始大行其道。張藝謀、馮小剛等著名導演的影片的武術指導,往往是香港的影人。香港電影把較為成熟的工業化拍攝模式帶入內地,兩地的資源和人力為合拍片帶來了新的生機,合拍片的票房取得了創紀錄的成功,是不無緣由的。
電影的融合與發展代表信息、思想、技術的交流,因為歷史的交流、融合與對話,尤其是當今的技術、市場的迅速發展,它已經漸漸變成人們的一種潛意識,變成電影人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了解、對話,對於給定的事實狀態、對於中國電影在整體上的豐富與探索,肯定是具有充分的助力的。我們處在中國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內地電影和香港電影交流、融合、對話、共處,中國電影是完全可以出更多的人才、出更多優秀的電影精品、電影經典的
其實你可以問大陸電影和香港電影的比較
E. 第一部進入大陸的香港電影是什麼
畫皮
香港 劇情/恐怖 90分鍾 1966年
1966年鮑方執導電影 更多義項
《畫皮》根據《聊齋志異》中同名篇目改編,是由鮑方執導,朱虹、高遠、陳娟娟、翁午主演的恐怖電影。
影片講述了書生王崇文因功利心切,錯把女鬼當考官女兒收留,結果被其所害的故事。該片於1966年7月29日在香港上映。
F. 有哪些電影是香港警察和大陸警察合作
《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是由唐季禮執導,成龍、張曼玉、楊紫瓊等主演的一部香港動 作片。影片講述了香 港 警 察陳家駒與大 陸公 安楊建華前往販毒集團卧底,最終一舉殲滅販 毒集團的故事
G. 香港電影在大陸放映的第一部電影
就是血戰台兒庄,感謝採納
H. 請問一部90年代的內地香港合拍電影名
就叫飛虎隊
I. 香港與大陸合作過哪些電影,電視劇,一起上過哪些綜藝節目
三十年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2009-04-30 21:36:55) 標簽:娛樂 相濡以沫,共創輝煌
—— 淺談改革開放三十年大陸和香港電影合作
從1978到2008,從《少林寺》到《梅蘭芳》,大陸和香港電影的合作己成功走過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風雨歷程,此間,兩地影人精誠合作,攜手奮斗,為中國電影的壯大發展寫下了精採的篇章。在這三十年中,兩地合拍片見證了中國電影的蓬勃發展。那麼,就讓我們帶著喜悅與激動來回顧這一段歷史。
70年代末,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佛下,香港影人著到了希望,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們回到內地發展祖國的電影事業.香港的張鑫培導演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由他執導的電影《少林寺》是華語動作片的經典之作,該片不僅憑借原滋原味的少林寺場景和少林功夫深深吸引了兩岸三地的觀眾並取得了巨大成功,還開創了兩地電影合作的先河。自此以後,香港武術電影開創了一條新路,那就是:與內地科班武術演員合作,利用祖國大好河山為背景來拍攝動作電影。後來徐克和李連傑的合作與《木棉袈裟》《新龍門客棧》中的美麗的內地風光都證實了這一點。
歷史車輪依舊前進,兩地合作更為深入,80年代初,歷史題材影片進入兩地合拍片領域,香港影人李翰祥不顧台灣當局的阻撓,冒著失去台灣市場的危險,毅然回到大陸拍片,其作品《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獲得了巨大成功。它不僅使香港演員梁家輝成為香港金像獎最年輕的影帝,使劉曉慶成為在香港最具知名度的大陸影後,還使一部分人了解那一段中國屈辱的歷史。但該片更大的價值是:他喚起了全體中國人的歷史認同感,這說明兩地影人的心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
80年代正是香港電影新浪潮興起的時候,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嚴浩的《似水流年》就是其中代表作,該片的女主角——內地的斯琴高娃以其精湛的演技獲得了香港觀眾的認可,並摘取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影後桂冠,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史上的第一位內地影後。歷史是這樣奇妙,2008年斯琴高娃憑借《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再度獲得此項殊榮,該片的導演許鞍華也是是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之一,這位導演在80年代也曾與內地合拍《投奔怒海》。可以說,他們是兩地合拍片發展的見證人。
到了90年代中期,兩地合拍片合作的領域慢慢擴大,文藝片,喜劇片相繼進入合拍領域。兩地合作模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內地電影製片廠開始直接參與合拍片製作。其中,由北京電影製片廠與香港嘉禾電影公司合拍的《霸王別姬》最為成功,北影廠提供戲台,服裝等資源,而香港利用其好萊塢式的運作,強強聯手,製作出了這一部不朽的華語電影巨作。此外,來自兩地優秀演員鞏俐,張國榮的加盟更是為影片增色。但該片的更大意義在於:來自香港的中國演員張國榮把一位中國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的戲劇人生演繹得生動傳神,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京劇文化。該片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勇奪金棕櫚大獎,為華語影片增光,更向世人昭示了兩地影人齊心協力製作優秀華語影片與利用電影傳播中國文化的決心。
97金融危機後,香港電影進入小段低迷期,但此時合拍片出現新亮點。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港片有內地演員的身影,這些內地演員逐漸成為主角。越來越多的內地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大膽啟用香港演員並使之融入內地電影。此時,一部分觀眾提出疑問,如內地演員與香港演員的表演方式能否和諧?港片風格是否能適應大陸?
但歷史告訴我們,合拍片依然在壯大發展,也越來越收到觀眾喜愛並成為華語片主流。潮流不可逆。2002年,《英雄》橫空出世,取得了票房的巨大成功,成為美國外語片票房史上的第三名,更開創了中國式大片的輝煌。在接下來的幾部票房過億的大片中,如《天下無賊》,《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投名狀》,《赤壁》,幾乎無一不是合拍片。這些影片由最初的叫座不叫好到今天的藝術與商業並重,走過了一條艱辛的探索之路。
今年是香港回歸十一周年,我們欣喜的看到:香港影人的歸屬感越來越強。在電影《老港正傳》中我們看到了香港人民的愛國熱情。台灣導演吳宇森更是坦言拍攝《赤壁》就是要想外國人展示我們優秀的文化。在最近的合拍片中更不乏這類影片。例如陳凱歌的《梅蘭芳》,這部電影融合了中國元素,展示了梅蘭芳先生傳奇而又偉大的一生和其滿腔的愛國熱情。我們相信還會有更多優秀合拍片和觀眾見面。
兩地合作走過三十年,其成功原因有很多。港片有成功的商業運作和海外票房號召力,內地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場景。香港導演更為迎合觀眾欣賞口味,內地導演更注重影片的藝術性。香港劇本更為時尚,內地劇本更為深刻。香港演員更為職業,內地演員更為專業。這是兩地優勢,但我們把兩者完美的結合起來,那麼華語片將會走向一個新台階。當然這期間合拍片也曾遭受質疑,一度口碑很差,一度讓觀眾對中國式大片失望。但近兩年來《投名狀》和《赤壁》接連取得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贏讓我們看到合拍片的遠大的發展前景。
當然,合拍片的成功離不開祖國大陸的支持。2004年大陸與香港CEPA協議的簽訂更是為合拍片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在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今天,兩地影人更應該團結起來一同救市,只有攜手共進,才能成就中國電影的百年夢想!只有合作,中國電影才能屹立於世界電影之林!總有一天我們可以驕傲的說我們中國人有自己的電影產業,我們中國人可以拍出比好萊塢更好的電影!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電影蓬勃發展的三十年,是合拍片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三十年。大陸和香港的電影合作像其他的合作一樣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偉大貢獻。我們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裡,大陸和香港的電影人必將執子之手,相濡以沫,共創輝煌!
J. 1997~2007香港回歸十年,與內地合拍的電影有哪些
無間道
七劍
功夫
無極
英雄
十面埋伏
滿城盡帶黃金甲
寶貝計劃
霍元甲
卧虎藏龍
如果愛
情癲大聖
猛龍
風雲雄霸天下
大塊頭有大智慧
美人草
情牽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