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熊獎
公認的世界級電影節有5個!!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德國的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大獎)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水晶球獎)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② 世界電影最大的獎項是什麼
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和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這四個電影大獎稱為世界四大電影獎。
綜合而言,這四大電影獎被視為國際影壇最具影響力或藝術代表性的獎項。其中,奧斯卡獎更注重影片的政治與商業因素,三大電影節則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
(2)柏林電影節最高獎是擴展閱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他們和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稱為世界四大電影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戛納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
③ 柏林電影節頒的是什麼獎
第58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58屆柏林電影節(58th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於北京時間昨日凌晨3點落下帷幕,各大主要獎項再度爆冷。最受關注的金熊獎被警匪暴力題材的巴西影片《精銳部隊》「擒獲」,英國導演邁克·李(Mike Leigh)備受好評的《無憂無慮》也只拿到了最佳女演員獎。中國電影則延續了近年來在柏林電影節上每年必有斬獲的好勢頭,王小帥執導的《左右》捧回了一尊最佳劇本銀熊獎。近年來,柏林電影節在兩大對手戛納和威尼斯面前都有點抬不起頭,好在柏林手上還有兩張王牌:冷門和政治,今年索性來個雙管齊下,這到底算是固步自封,還是另闢蹊徑?政治:爭議還是真相?獲得金熊獎的巴西影片《精銳部隊》的故事發生在1997年,講述的是里約熱內盧警方為了打擊黑幫組織販毒採取暴力行動,對當地貧民區百姓生活造成了可怕的影響。該片是40歲的導演何塞·帕迪亞的首部敘事長片,盡管是政治題材,但該片憑借警匪對戰、豐富的動作元素、扣人心弦的劇情,以及對里約熱內盧現實社會問題的探討,俘獲了巴西觀眾的心,在巴西創造了驚人的票房神話。不過,《精銳部隊》並不是唯一一部與政治有關的獲獎片。美國紀錄片大師埃羅爾·莫里斯的作品《標准流程》奪得評審團大獎銀熊獎。該片與2006年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獲獎影片《關塔那摩之路》有異曲同工之妙,揭露了巴格達附近美軍監獄AbuGhraib發生的諸多無視人權與國際法的事件,導演莫里斯表示他所要探討的是,關押在監獄中的犯人和看守他們的士兵是否同樣都是有罪的人,至於影片是否完全真實,莫里斯說:「我也不知道,只能說我拍攝了我找到的真相。」冷門:商業還是小眾?去年《圖雅的婚事》的意外奪獎,很多媒體理解是中國式倫理困境遭遇西方視野的沖撞的合理結果。而今年《精銳部隊》的爆冷,則被理解為柏林電影節在向商業妥協。影片在巴西上映時,一舉刷新了巴西電影票房的紀錄,雖然影片能夠稱得上「好看」,但藝術性上有欠水準,即便要照顧到「政治傳統」,似乎已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波蘭導演安傑伊·瓦依達的《卡廷慘案》更有分量。除此之外,奪得評委會大獎的《標准流程》是柏林電影節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參加競賽單元的紀錄片,將第二重要的電影獎項頒給一部紀錄片似乎值得商榷。總之,過分出乎意外的大獎歸屬讓本屆柏林電影節難逃為了爆冷而爆冷的嫌疑。金熊獎最佳影片:《精銳部隊》(The Elite Squad,巴西) 導演:何塞·帕迪亞(José Padilha)銀熊獎評委會大獎:《標准流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re,美國) 導演:埃羅爾·莫里斯(Errol Morris)最佳導演:保羅·托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美國)——《血色黑金》(There Will Be Blood)最佳女演員:薩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英國)——《無憂無慮》(Happy-Go-Lucky)最佳男演員:雷扎·納吉耶(Reza Najie,伊朗)——《麻雀之歌》(Avaze Gonjeshk-ha)傑出藝術成就(音樂)獎:強尼·格林伍德(Jonny Greenwood,英國)——《血色黑金》最佳劇本:王小帥(中國)《左右》(In Love We Trust)其他阿爾弗雷德·鮑爾敢斗獎:《太浩湖》(Lake Tahoe,墨西哥)最佳電影處女作獎:《公園和愛的旅館》(Asyl,日本)短片金熊獎:《游泳的好日子》(O zi buna de plaja,羅馬尼亞
柏林電影節頒的是什麼獎凌星電影院在線觀看
④ 各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都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⑤ 柏林國際電影節授予電影的最高獎項叫什麼
金熊獎 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從1952年開始頒發。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金熊像雛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於1932年設計而成的,自1951年開始為獲獎者頒發的的金銀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創基礎上製作而成並一直沿用到1959年。從1961年開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變為左臂,和其他各處那些歡迎來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來。 金熊獎與金獅獎、金棕櫚獎並稱為電影節三大最高榮譽象徵。 1987年,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金熊獎,是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⑥ 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和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這三個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亦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這三大電影節特色各異,當中戛納電影節是市場交易量最大、國際影響力最高的電影節(最頂尖),柏林電影節注重思想性和社會性(最嚴肅),威尼斯電影節則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最悠久)。這三大電影節與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但不同於奧斯卡獎注重影片的政治和商業因素,三大電影節堅持以藝術性作為最高指標。
當然,就知名度和影響力,奧斯卡電影節排名第一,戛納排第二,另外兩個根據各人選擇。。
希望答案你能滿意。。
⑦ 柏林國際電影節有什麼獎項
柏林電影節獎項設置: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
80年代,每年30到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