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晶在電影圈的人脈有多強93年他導了9部戲,每部都是豪華卡司
縱觀王晶的導演生涯的確帶幾分「傳奇色彩」:他既然能拍出像《笨小孩》這樣的溫情故事,也能投資許鞍華的經典文藝片《天水圍的日與夜》。不過總的來說,他的創作態度卻很務實:拍電影不是為了拿獎,就是為了賣錢。因此,好片和爛片在他的作品裡各佔一半,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王晶的經典作品和賣座作品可是涌現最多的時候。比方說在1993年香港電影武俠年,就有王晶執導的9部電影上映,雖不敢說這些電影全都是佳作,但每一部都是明星雲集且 娛樂 性超強。這一方面可見他在電影圈裡的人脈究竟有多廣,另一方面也足能證明當時其作品超強的吸金能力不論對於任何一個明星來說都有很強的」誘惑力「。
影片不僅惡搞了當年紅遍香江的「邵氏七公主」,還拿《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武林人士對抗進犯中原的東瀛武士的故事套路進行開涮,再加上王晶慣用的「葷段子」,最終打造出了這樣一部擁有超強明星陣容,但卻充滿了「屎尿屁風格」的 娛樂 武俠片。其喜劇部分有吳孟達、張衛健、吳君如、鄭裕玲撐場,打戲部分有動作女星楊紫瓊和「大俠專業戶」劉松仁支撐,此外張曼玉、張敏、關詠荷、陳加玲則是顏值擔當,使本片顯得熱鬧非常。而任達華飾演的大反派東瀛霸刀柳生殺神也是人如其名,霸氣邪氣十足,對於喜歡老港片的朋友來說,這應該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影。
本片如果沒被王晶「帶偏」的話,也算得上是一部出色的武俠喜劇,其武打設計結合特技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非常出彩,尤其楚留香(郭富城)和無花(邱淑貞)比武的場面更是炫酷無比。其配樂由黃沾、雷頌德、顧嘉輝合力完成,再加之古龍先生的經典小說作為故事藍本,這完全就是一部超經典武俠片的節奏。可惜劇情和人物方面一點不講究,中原一點紅和無花變成了女性,都愛上了楚留香;溫兆倫飾演的胡鐵花也主要是為了 搞笑 而存在,黃韻詩飾演的水草陰姬搖鈴打拳的橋段更是直接從《92黑玫瑰對黑玫瑰》中搬過來的。雖然影片很歡樂,但也浪費了這個強大的班底。
《逃學威龍3》是93年的一部賀歲片,再加上導演轉由王晶接手(前兩部是陳嘉上),所以它的情節並沒有延續前作,敘事和 搞笑 風格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除了主角仍然是警察周星星)。譬如其故事背景不再發生於學校,主線引入了懸疑探案元素,同時又對好萊塢名作《本能》里的經典橋段進行了多次致敬,順道還把星爺《賭聖》的老梗又炒了一遍。其實本片不論是人物、劇情、喜劇元素都難以找到太多亮點,其笑料也只是粗地停留在對好萊塢電影的惡搞,而過多葷段子的植入也把影片的格調和品味拉低了一個檔次,但好在星爺仍然穩住了陣角,這就是他最牛的地方。
本片是成龍和王晶的唯一一次合作,雖是改編自日本漫畫家北條司的經典同名漫畫,但晶式喜劇風格體現得無疑更加顯著,再加上將成龍的功夫喜劇與王晶的警匪槍戰和賭術元素相結合,最後自然是火花十足。影片讓人印象最深的,當屬成龍「特別反串」春麗的一段打戲了,而王祖賢和邱淑貞的加盟,不僅成為了影片里亮麗的「風景線」,而她們和成龍之間的對手戲,也給影迷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回憶。此外戲份不多,客串演出「浪子高達」的黎明在戲里已顯露出幾分「賭神」的神韻,他用撲克牌當作飛鏢制敵不就是幾年後《賭神3之少年賭神》的一次提前預演嗎?
《城市獵人》在票房上的成功(3000多萬港幣),也促使王晶加緊開拍另一部動漫科幻街機題材電影的想法。緊接著於7月份,他的《超級學校霸王》上畫,本片不僅以「街霸」的Cosplay作為主題,還照搬了《逃學威龍》里的校園卧底元素,再將《終結者》中反派回到過去刺殺未來領袖的劇情相結合,來了超級大雜燴,總之「豪華」便是它的最大看點。不過本片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它的卡司:主角是當時紅得發紫的張衛健,而四大天王里出現了三人,再加上鄭伊健、任達華、許志安、邱淑貞和楊采妮等明星的「實力作配」,如今要湊如此豪華的陣容已不易辦到。
八十年代王晶有個賣座片系列叫作《精裝追女仔》,毫無疑問這部《追男仔》就是將「男追女」的套路和模式進行了翻轉變成了女追男。雖是「炒冷飯」,但王晶卻將本片炒出了另一種味道,其中的黑幫仇殺、動作功夫和警匪槍戰雖已落俗,但放在本片里卻還是能給觀眾帶來新感覺。而片中經典的 搞笑 橋段也是多不勝數,譬如林青霞到夜店包梁家輝、兩人一夜情時牆上劃正字、梁家輝自我催眠變壞男人和李小龍;張學友追債、參加黑 社會 運動會、刺殺林青霞、浪子回頭信耶穌等很多橋段都演繹出了極佳的喜劇效果。這一方面得益於王晶的無敵腦洞,另一方面更得益於演員的精湛演技。
本片更像是當時王晶賭片和無厘頭喜劇片的一次「匯報」總結:它既惡搞了周潤發的《監獄風雲》,又配上了喜劇、槍戰、動作、賭術等元素,再加點葷笑話,便是《至尊三十六計》。不論是梁家輝和老爸被劉德華烏龍的綁架、還是練習丁丁轉彎、勾引李婉華等眾多橋段,都是笑點所在。不過倘若王晶多花點心思在劇本上,本片應該會是一部不錯的劇情片,畢竟故事主線清晰,演員也都是實力派,但鑒於當年的王晶實在是太忙,影片拍得如此膚淺也就不足為奇。相比劉德華,片中由梁家輝扮演的殺手雄無疑更搶戲,他集傻、奸、賤為一體,靠演技撐起了整部電影。
本片雖翻拍自金庸的知名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但相比原著來說其故事和人物都有了較大改動,李連傑版張無忌以野心勃勃且有些「腹黑」的形象示人,洪金寶飾演的張三豐則變成了一個愛爆粗口的牛脾氣老道,這些都屬於「離經叛道」的改編。不過本片一眾性格鮮明的配角卻挽回了不少分數:調皮嬌俏的小昭,英氣逼人的趙敏,蛇蠍心腸的周芷若,女演員們選角上的成功無疑為影片增色不少,盡管本片的人物刻畫不如原著那般細膩,但晶式風格恰賦予了它別樣的魅力,至於片尾趙敏和張無忌「大都再見」的相約,就看王晶如何在新版《倚天屠龍記》當中接續了。
本片雖是李連傑再次扮演黃飛鴻,但實際上它完全是徐克版《黃飛鴻》的跟風之作或者可以說是戲謔之作。比方說陳百祥飾演的黃獅虎在粵語里便跟「黃師傅」同音,後來,他還在寶芝林對面開了一家青樓,讓歌妓將熱血沸騰的《將軍令》改成了靡靡之音。就藝術價值和劇情深度來說,本片與徐克版《黃飛鴻》根本沒法比,但從商業 娛樂 角度來說,本片無疑是成功的。在武打方面,李連傑與劉家輝飾演的空空真人在寺廟密室打鬥以及片末鐵雞斗蜈蚣一幕,頗有想像力,而黃飛鴻最後大秀醉拳也噱頭十足。如此顛覆的創作態度,也直觀地反映出了王晶「 娛樂 至死」的理念和主張。
2. 邵仁枚簡介及詳細資料
1924年,邵醉翁創辦天一影片公司,邵醉翁任製片兼導演;老二任編劇;老三擔任編劇和影片發行,最小的邵逸夫在三哥的幫助下擔任攝影。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得來的抽成統統進入家族賬下,公司家長式的管理,最大程度縮短了製作周期,因此使影片具有很強競爭力。
邵仁枚1926年,邵仁枚帶著邵逸夫南下新加坡開拓南洋電影市場。1930年,邵仁枚與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經營多間戲院及電影發行。到1937年抗戰前夕,邵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瓜哇、越南等地已擁有110多家電影院和9家游樂場,並建立了完整的電影發行網,稱雄東南亞電影市場。"邵氏兄弟公司"與"天一公司"南北呼應,分工協作,共同打造邵氏的電影王國。
1937年"七七事變"後,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邵氏影業受到嚴重打擊,慘澹經營,艱難度日,最終被迫關閉。
1950年,邵邨人收購南洋影片公司,建立"邵氏父子公司"(SS)。
1958年,與六弟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B)。自此,"邵氏父子公司"經營戲院和影片發行,"邵氏兄弟公司"主管製片業務。稱霸香港電影市場二十餘年。1985年3月2日,邵仁枚因病逝世。香港大學建有邵仁枚樓以紀念邵氏家族對大學的捐獻。
泣荊花 (1934)
黎夫人(1936)
鄉下佬探親家 (1937)
江水東流(1960)
魚水重歡(1960)
一樹桃花千朵紅(1960)
千嬌百媚(1961)
金喇叭(1961)
隔牆艷史 (1961)
丈夫的秘密(1961)
花田錯(1962)
楊貴妃 (1962)
白蛇傳 (1962)
紅樓夢(1962)
武則天 (1963)
閰惜姣 (1963)
楊乃武與小白菜(1963)
鳳還巢(1963)
女人與小偷(1963)
血手印(1964)
血濺牡丹紅(1964)
萬花迎春(1964)
山歌戀(1964)
山歌姻緣(1965)
魚美人(1965)
鴛鴦劍俠(1965)
小雲雀 (1965)
心花朵朵開(1965)
西廂記 (1965)
蘭嶼之歌(1965)
紅伶淚(1965)
毒玫瑰(1966)
女秀才(1966)
鐵扇公主(1966)
何日君再來(1966)
邊城三俠(1966)
盜劍(1967)
黑鷹(1967)
菁菁(1967)
青春鼓王(1967)
黛綠年華(1967)
明日之歌(1967)
催命符(1967)
鐵頭皇帝(1967)
蘭姨(1967)
鐵觀音(1967)
慾海情魔(1967)
神劍震江湖(1967)
三更冤 (1967)
獨臂刀(1967)
觀世音(1967)
女巡按(1967)
船 (1967)
神刀(1968)
狐俠 (1968)
金燕子(1968)
落花時節(1968)
虹 (1968)
紅辣椒(1968)
女俠黑蝴蝶(1968)
諜海花 (1968)
寒煙翠(1968)
玉面飛狐(1968)
女兒國(1968)
千面大盜(1968)
玉羅剎(1968)
色不迷人人自迷(1968)
燕娘(1969)
裸屍痕 (1969)
獵人 (1969)
欲焰狂流(1969)
三笑(1969)
人頭馬 (1969)
保膘 (1969)
毒龍潭(1969)
十二金錢膘 (1969)
死角(1969)
椰林春戀 (1969)
春蠶(1969)
陰陽刀 (1969)
釣金龜(1969)
獨臂刀王(1969)
青春萬歲(1969)
千面魔女(1969)
豪俠傳(1969)
殺機 (1970)
女俠賣人頭(1970)
江湖三女俠(1970)
報仇 (1970)
春火(1970)
荒江女俠 (1970)
鬼屋麗人 (1970)
玉女親情(1970)
雙喜臨門 (1970)
金衣大俠(1970)
五虎屠龍(1970)
遺產伍億圓(1970)
裸情 (1970)
那個不多情(1970)
龍虎鬥 (1970)
大羅劍俠(1970)
鬼門關 (1970)
鳳飛飛(1971)
血酒天牢 (1971)
冰天俠女(1971)
夜合花(1971)
啞巴與新娘(1971)
鬼太監(1971)
火並 (1971)
我愛金龜婿(1971)
金印仇(1971)
女殺手(1971)
血符門(1971)
來如風(1971)
芳華虛度(1971)
夕陽戀人(1971)
大決斗(1971)
五枝紅杏 (1971)
新獨臂刀(1971)
劍女幽魂 (1971)
鍾馗娘子(1971)
怕老婆是大丈夫 (1971)
隱身女俠(1971)
拳擊 (1971)
大內高手(1972)
鬼新娘(1972)
林沖夜奔 (1972)
霹靂拳(1972)
亡命徒(1972)
落葉飛刀(1972)
群英會(1972)
四騎士(1972)
娃娃夫人(1972)
大軍閥(1972)
馬永貞(1972)
少奶奶的 *** (1972)
快活林(1972)
壁虎 (1972)
香港過客(1972)
太陰指(1972)
愛奴(1972)
小毒龍(1972)
風雷魔鏡(1972)
丹麥嬌娃(1973)
叛逆 (1973)
一樂也(1973)
警察(1973)
牛鬼蛇神(1973)
埋伏 (1973)
毒女(1973)
盜兵符(1973)
黃飛鴻(1973)
憤怒青年(1973)
大海盜(1973)
鬼眼 (1974)
蛇殺手(1974)
聲色犬馬(1974)
太極拳 (1974)
成記茶樓 (1974)
欲魔(1974)
黃飛鴻義取丁財炮(1974)
艷女還魂(1974)
朱門怨(1974)
五大漢(1974)
早熟 (1974)
天網 (1974)
捉鼠記(1974)
洋妓 (1974)
舞衣(1974)
面具(1974)
神打(1975)
惡霸(1975)
盪寇志(1975)
降頭(1975)
的士大佬(1975)
血滴子(1975)
中國超人(1975)
大哥成(1975)
女金剛斗狂龍女(1975)
傾國傾城(1975)
扭計祖宗陳夢吉(1975)
膘旗飛揚 (1975)
長發姑娘(1975)
吃人井 (1975)
流星蝴蝶劍 (1976)
毒後秘史(1976)
賭王大騙局(1976)
蛇王子(1976)
拈花惹草(1976)
洞房艷事 (1976)
天涯明月刀(1976)
飛龍斬(1976)
乾隆皇奇遇記(1976)
死囚(1976)
少林寺(1976)
奸魔(1977)
三少爺的劍(1977)
明月刀雪夜殲仇(1977)
人蛇鼠(1977)
風花雪月(1977)
絕不低頭(1977)
洪熙官(1977)
楚留香(1977)
猩猩王(1977)
射鵰英雄傳(1977)
*** 名冊(1977)
佛跳牆 (1977)
廟街皇後(1977)
笑傲江湖(1978)
烏龍濟公(1978)
五毒(1978)
蕭十一郎 (1978)
子曰:食色性也 (1978)
射鵰英雄傳續集(1978)
螳螂 (1978)
老夫子奇趣錄(1978)
殘缺 (1978)
小樓殘夢(1979)
差人大佬搏命仔(1979)
孔雀王朝(1979)
圓月彎刀 (1979)
*** 與純情(1979)
鬼叫春(1979)
麻瘋怪拳 (1979)
金臂童(1979)
怨婦、 *** 、瘋殺手 (1980)
大殺四方(1980)
醒目仔 (1980)
打蛇(1980)
邪 (1980)
碟仙(1980)
惡爺(1980)
碧血劍 (1981)
大大小小一家春(1981)
肋女正傳 (1981)
追男仔(1982)
追女三十六房(1982)
泣荊花 (1934)
馬介甫(1935)
黎夫人 (1936)
七金屍 (1974)
踩線(1981)
打雀英雄傳(1981)
紅粉動江湖(1981)
屍妖(1981)
人皮燈籠(1982)
楚留香之幽靈山莊(1982)
檸檬可樂(1982)
邵氏兄弟都喜歡以字行,譬如大哥"醉翁",二哥"邨人"。唯有與邵逸夫最親厚的三哥,雖字"山客",常用的卻是本名"仁枚"。
1930年,邵仁枚與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經營多間戲院及電影發行。
到1937年抗戰前,邵氏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瓜哇越南等地已擁有110多家電影院和9家游樂場,並建立了完整的電影發行網,稱雄東南亞電影市場。
1958年,邵仁枚與六弟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SB)。
邵仁枚為人老成持重,與雷厲風行的六弟逸夫互為補充。據說70年代初"叛將"李翰祥請求重返邵氏,邵逸夫本欲拒絕,若非三哥勸說"咱們爭財不爭氣,"李大導演恐怕就很難"風雲再起"了。邵仁枚口才亦出眾,當年邵氏常請日本導演來港拍片,名為引進外援,實則偷師學藝。有次新聞發布會,記者據此發問,三老闆毫不為難,張口一句"好萊塢也用歐洲導演"就給打發,令一起出席的張徹導演大為佩服。
與邵逸夫六十歲之後猶能日理萬機的勤奮相比,邵仁枚則樂意放權給兄弟子侄,自己樂得享受奢華生活。當然,富貴不忘善舉,邵仁枚還於1957年成立邵氏基金會,常年捐錢賑災敬老恤貧,並因此獲得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賜頒的"拿督"勛銜。邵仁枚的善長作風對邵逸夫影響頗大,80年代後,邵逸夫將"善舉"由新馬港台擴大到內地,數十億元的慈善捐贈,不知有多少人受惠。
可惜,如今諸般善名榮耀只歸邵逸夫一人獨享,"最佳拍檔"三哥邵仁枚已於1985年逝世,享年85歲。
3. 獵人的1969年電影
導演/編劇:楊樹希
監制:邵仁枚
配樂:王福齡
錄音:王永華
地區:香港
語言:國語
片種:劇情
上映時間:05/10/1969
出品:邵氏兄弟(有限)公司
4. 王祖賢資料介紹
王祖賢照片英文名字JoeyWong出生日期或生日1967年01月31日出生地點中國台灣國家或地區中國台灣身高172厘米體重57公斤三圍尺寸胸圍(34英寸);腰圍(25英寸);臀圍(35英寸);[王祖賢簡介][王祖賢視頻][王祖賢照片/寫真(共59張)]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
生於台北。中學時代主演《今年的湖畔會很冷》。16歲時主演電視體育節目受廣告公司的青睞,成為化妝品廣告模特。1985年與邵氏影業公司簽約赴港。1987與午馬同演《倩女幽魂》AChineseGhostStory而成名。該片獲4項香港金像獎,4項台灣金馬獎、以及法國、葡萄牙等電影節獎項,韓國人稱她為「對女」。
日本崇拜她,稱為腳線美的女明星,邀請訪日。1991年在日本拍攝電視電影《香港來的女人》和主演《間諜游戲》。1991年台灣《世界電影》雜志評選的十佳女星名列第三。
曾演出電影:2001游園驚夢1993千人斬1993青蛇1993射鵰英雄之東邪西毒1993新流星蝴蝶劍1992城市獵人1992水滸傳之英雄本色1992賭城大亨II之至尊無敵1992賭城大亨(新哥傳奇)1991倩女幽魂Ⅲ:道道道1991追日1991天子門生1991魔畫情1991豪門夜宴1990倩女幽魂Ⅱ:人間道1989賭神1989潘金蓮之前世今生1989驚魂記1988城市特警1987倩女幽魂1986殺妻二人組曾推出CD:《與世隔絕》演員作品美麗上海ShanghaiStory(2004)游園驚夢PeonyPavilion(2001)(1994)東邪西毒AshesofTime(1994)東成西就EagleShootingDongChengXiJiu(1994)青蛇GreenSnake(1993)魔畫情FantasyRomance(1993)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Skin(1993)新流星蝴蝶劍Xinliuxinghudiejian(1993)賭城大亨之新哥傳奇Dosingdaaihang(1992)水滸傳之英雄本色Suiwoojuenjiyinghungboonsik(1992)賭城大亨II之至尊無敵DosingdaaihangIIjijijuenmodik(1992)廟街十二少PrinceofTempleStreet,The(1992)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EastIsRed(1992)倩女幽魂Ⅲ:道道道Sinnui (1991)天子門生HongKongGodfather(1991)追日(1991)千年女妖ChasefromBeyond(1990)倩女幽魂II-人間道SinnuiyaumanII(1990)驚魂記WebofDeception(1989)賭神GodofGamblers(1989)潘金蓮之前世今生PanJinLianqianshijinsheng(1989)長短腳之戀FracturedFollies(1988)大丈夫日記Daaijeungfooyatgei(1988)倩女幽魂Sinnuiyauman(1988)畫中仙huazhongxian(1988)殺手蝴蝶夢Shashouhudiemeng(1987)香港小姐寫真(1987)義蓋雲天AHeartyResponse(1986)偶然LastSonginParis(1986)衛斯理傳奇WaiSi-Leichuenkei(1985)咖哩辣椒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