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電影大總閥李翰祥

電影大總閥李翰祥

發布時間:2021-07-29 10:29:53

① 李翰祥拍過的所有電影

倩女幽魂》《江山美人》《火燒圓明園》《垂廉聽政》《梁山伯與祝英台》《三十年細說從頭》《大軍閥》《軍閥趣事》《乾隆皇與三姑娘》《徐老虎與白寡婦》《風月奇譚》《聲色犬馬》《金瓶雙艷》《風流韻事》

② 求導演李翰祥的詳細資料

轉自Mtime
李翰祥
男,生於1926年3月7日,中國,遼寧錦州

逝世於1996年12月17日 (中國北京)

星座:雙魚座

香港導演。1926年生於遼寧錦州。40年代就讀於北平國立藝術學校,專修油畫。在上海實驗戲劇學校專修戲劇、舞台表演、電影。1948年赴香港。輾轉於大中華、長城、大觀、永華等影業公司,先後從事演員、布景師、配音員、服裝管理、編劇、副導演等工作。1955年獨立執導《雪裡紅》後進入邵氏兄弟影業公司。編導古裝片多部,以《貂蟬》(獲1958年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江山美人》(獲1959年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獎項,並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美術等獎項)等帶動五六十年代港台的黃梅調電影熱潮。

他擅長處理歷史題材和營造宏大場面,在邵氏片廠搭景拍出《楊貴妃》(獲1962年第一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第十五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武則天》(獲1963年第二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等經典宮闈歷史巨片。他也編導反映現實的影片,如《後門》,獲1960年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1963年赴台組國聯影業公司,開拍《七仙女》與《西施》(獲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也拍攝文藝片,如《冬暖》(1965)。這一時期大力提拔新人,如宋存壽等,為台灣電影勃興作出很大貢獻。後為「中制廠」拍攝《揚子江風雲》(獲第七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和《緹瑩》(獲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並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等獎項)。

1970年返港重組新國聯,開拍一系列騙術片。1972年重回邵氏,執導《大軍閥》(1972)、《風月奇譚》(1972)、《金瓶雙艷》(1974)等風月片。其間又完成《傾國傾城》(獲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女主角等獎項)和《瀛台泣血》(1976)兩部宮闈巨作。70年代末開拍「乾隆皇」系列片。80年代初率先回內地拍片,與北影廠合作《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1983),放開手腳在真實場景中拍攝清宮題材,再創事業高峰。後又陸續拍攝《火龍》(1986)、《末代皇後》(1986)、《八旗子弟》(1988)、《西太後》(1989)等。為此台灣當局禁止他入台,兩地片商也不請他拍片,沉寂多年。

90年代曾拍攝《金瓶風月》《敦煌夜譚》《情人的情人》等。1997年1月14日,在北京拍攝電視劇《火燒阿房宮》時,因操勞過度,心臟病發逝世。

③ 李翰祥電影

[邵氏][國語].The Golden Lotus(1974)Dvdrip With Extra.Xvid.MP3.Int-Pp[金瓶雙艷][成龍 胡錦 恬妮][邵氏][李翰祥].avi

④ 電影大軍閥

想看嗎,這里都是:
http://video..com/v?wd=%B4%F3%BE%FC%B7%A7%B5%E7%D3%B0&word=%B4%F3%BE%FC%B7%A7%B5%E7%D3%B0&sc=hao123&oq=1&rsp=1&f=3

⑤ 李翰祥的介紹

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1996年12月17日),外號「李黑」,是香港電影名導演,曾在香港、台灣、中國大陸執導電影。作品中以宮闈片、歷史片聞名,曾多次獲得亞洲影展、金馬獎等。參與創作上百部電影,是香港電影史上的傑出人物。1代表作品有《西施》,《梁山伯與祝英台》,《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

⑥ 邵氏電影,李翰祥所拍

風月片

⑦ 李翰祥的介紹

轉自Mtime
李翰祥
男,生於1926年3月7日,中國,遼寧錦州

逝世於1996年12月17日 (中國北京)

星座:雙魚座

香港導演。1926年生於遼寧錦州。40年代就讀於北平國立藝術學校,專修油畫。在上海實驗戲劇學校專修戲劇、舞台表演、電影。1948年赴香港。輾轉於大中華、長城、大觀、永華等影業公司,先後從事演員、布景師、配音員、服裝管理、編劇、副導演等工作。1955年獨立執導《雪裡紅》後進入邵氏兄弟影業公司。編導古裝片多部,以《貂蟬》(獲1958年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江山美人》(獲1959年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獎項,並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美術等獎項)等帶動五六十年代港台的黃梅調電影熱潮。

他擅長處理歷史題材和營造宏大場面,在邵氏片廠搭景拍出《楊貴妃》(獲1962年第一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第十五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武則天》(獲1963年第二屆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等經典宮闈歷史巨片。他也編導反映現實的影片,如《後門》,獲1960年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1963年赴台組國聯影業公司,開拍《七仙女》與《西施》(獲第四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也拍攝文藝片,如《冬暖》(1965)。這一時期大力提拔新人,如宋存壽等,為台灣電影勃興作出很大貢獻。後為「中制廠」拍攝《揚子江風雲》(獲第七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和《緹瑩》(獲第九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等獎項,並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等獎項)。

1970年返港重組新國聯,開拍一系列騙術片。1972年重回邵氏,執導《大軍閥》(1972)、《風月奇譚》(1972)、《金瓶雙艷》(1974)等風月片。其間又完成《傾國傾城》(獲第十二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及最佳女主角等獎項)和《瀛台泣血》(1976)兩部宮闈巨作。70年代末開拍「乾隆皇」系列片。80年代初率先回內地拍片,與北影廠合作《火燒圓明園》和《垂簾聽政》(1983),放開手腳在真實場景中拍攝清宮題材,再創事業高峰。後又陸續拍攝《火龍》(1986)、《末代皇後》(1986)、《八旗子弟》(1988)、《西太後》(1989)等。為此台灣當局禁止他入台,兩地片商也不請他拍片,沉寂多年。

90年代曾拍攝《金瓶風月》《敦煌夜譚》《情人的情人》等。1997年1月14日,在北京拍攝電視劇《火燒阿房宮》時,因操勞過度,心臟病發逝世。

⑧ 邵氏大導演李翰祥有什麼趣事

1971年,李翰祥回到了香港,令人意外的是,在台灣失敗的他,卻住進了豪華酒店,帶著兩位副導演,找一些熟人影星幫忙客串,用了短短幾天,把幾個東湊西湊的小故事拍成電影《騙術奇譚》,結果香港票房居然賣到一百多萬,與張徹、李小龍的動作片一起躋身當年十大賣座港片!


《騙術奇譚》的成功,讓李翰祥乘勝追擊,再接再厲,立馬又拍了部《騙術大觀》,又狠狠地賺了一把,確實厲害。


1972年和1973年,李翰祥接連拍了《風月奇譚》《一樂也》《風流韻事》《北地胭脂》幾部風月電影,票房收入接近1500萬,比之李小龍三部電影1300萬的票房收入更高。





1982年,李翰祥將自己在《東方日報》的連載《三十年細說從頭》拍成電影,講述他從影以來娛樂圈裡發生的奇聞趣事,這也是他為邵氏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閱讀全文

與電影大總閥李翰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代電影女演員 瀏覽:274
賣魚哥有什麼電影 瀏覽:838
上邊英文下面漢語的電影 瀏覽:458
過去這里有一家電影院翻譯成英文翻譯 瀏覽:678
電影red完整視頻 瀏覽:967
迷你世界狗蛋玩游戲大電影 瀏覽:624
越南理論電影大全 瀏覽:182
伴侶電影法國 瀏覽:491
特別服務電影法國在線觀看 瀏覽:930
濮陽市在北京的電影導演 瀏覽:330
我們明天要去電影院翻譯成英文 瀏覽:614
哆啦a夢離家出走完整電影版 瀏覽:832
泰國搞笑電影大全在線觀看 瀏覽:846
英文電影台詞模仿片段 瀏覽:80
唐探3完整電影 瀏覽:643
求個看盜版電影的網站 瀏覽:565
成龍電影周第四節閉幕式 瀏覽:911
良醫電影版完整版 瀏覽:360
秦昊電影免費觀看完整版 瀏覽:526
孫雅新電影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