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關於鋼琴家的老電影~
海上鋼琴師是義大利的電影,不過這部電影確實很好看,我很喜歡電影的男主角,推薦他的一部電視劇叫lie
to
me,講的是通過微表情來破案的故事。
⑵ 鋼琴師和鋼琴家是同一部電影么
在查資料之前,我並不敢確定,現在我可以說它們不是同一部作品,還有一部叫《海上鋼琴師》的片子,也很出色,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阿德里安·布羅迪的《鋼琴家》,片子里有種像《辛德勒的名單》中讓人靈魂震撼的東西,片中的音樂更是經典,如果你沒有看過,我推薦你都看看
鋼琴師(L』homme sans passe)
導 演:邁克·利
主 演:托馬斯·克萊徹曼 阿德烈·布魯迪 (更多)
顏 色:彩色
故事梗概:
《鋼琴師》(《太陽的光輝》)是一部澳大利亞影片,是澳大利亞著名的話劇演員喬佛什·拉什的第一部影片,獲得了極大成功,已獲得第54屆金球獎戲劇類電影最佳男主角獎。本刊1997年第一期已對本片作過簡單的介紹,這里主要把故事情節介紹給大家。影片主要講述鋼琴師戴維戰勝逆境最終獲得事業成功的經歷。影片的開始是在一個雨夜,戴維跌跌撞撞進了一間酒吧,雖然他的行為有些古怪,但他仍然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師,這家酒吧的老闆僱傭了他,讓他在酒吧中彈奏鋼琴。戴維的父親彼特是一位嚴厲而獨斷的父親,決心要把兒子培…(更多)
鋼琴家 (2002)(The Pianist)
導 演:羅曼·波蘭司基
編 劇:羅納德·哈伍德 Wladyslaw Szpilman
主 演:阿德烈·布魯迪 托馬斯·克萊徹曼 弗蘭克·芬利 莫琳·李普曼 艾米莉亞·福克斯 (更多)
上 映:2002年5月24日
地 區:英國 波蘭 荷蘭 法國 德國
語 言:俄語 德語 英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Digital DTS環繞立體聲
時 長:150分鍾
類 型:戰爭片 音樂片 劇情片
分 級: 美國:R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於1939年二戰爆發,作為波蘭國內頂級的鋼琴師,Szpilman那年才27歲。身為猶太人,註定了他將經受這場空前的劫難,很快隨家人一起被押解到華沙的猶太人強制區。在納粹德軍控制下的華沙街道上,他像老鼠一樣活著,並在登上「死亡列車」的那一刻被人拽了出來而免於送至集中營,但從此失去了全部的親人。他飽受虐待,見證許多慘不忍睹的屠殺。在一位友人的幫助下,他輾轉求生,在納粹統治的最後一段時期, Szpilman意外地得到一名德國軍官的救助,終於熬過壓抑、恐怖的六個年頭而盼到黎明。 (更多)
海上鋼琴師 (1998)(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La)
導 演:吉賽貝·托納多雷
編 劇:吉賽貝·托納多雷
主 演:彼得·沃恩 克拉倫斯·威廉斯·III 比爾·納恩 梅勒尼·蒂里 普魯伊特·泰勒·文斯
上 映:1998年10月28日
地 區:義大利
語 言:法語 英語
顏 色:彩色
聲 音:Dolby Digital
時 長:125分鍾
類 型:奇幻片 劇情片
分 級: 美國:R
故事梗概:
故事背景發生在本世紀初,描述一名具有鋼琴天賦的孤兒歷經一切的苦難;音樂、愛情及兩次大戰,但他從未放棄他生長的地方。一部湯氣回腸的詩意旅程電影。 這個動人的故事是從技師丹尼登上維吉尼亞號開始,這蒸氣船來往穿梭於歐洲和美洲大陸之間,他在船上的鋼琴上發現一個箱子。在兩個大洲間來來往往旅行的千九,已經將郵輪當成了家,而垂耳輪上的乘客也成了他了解世界的唯一管道。 當丹尼在一場可怕的意外中死去後,千九藏身在船上的廚房裡,擔心害怕會被趕下船,而失去他唯一的家,一天晚上,在躲藏了幾個星期後,乘客被千九的…(更多)
⑶ 誰知道關於一個男鋼琴師的一部電影
海上鋼琴師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La (1998)
IMDb:0120731
導演:Giuseppe Tornatore
編劇:Alessandro Baricco (monologue Novecento)
Giuseppe Tornatore (written by)
類型:劇情 / 幻想 / 音樂
影片評分: 8.8 分 (344票) 我要評分
上映日期:1998年10月28日 義大利 (更多...)
劇情梗概:
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個人生都已經是一場悲劇了。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縱使後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鍾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後,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願離開,於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於海底。
演員表:
Tim Roth
Pruitt Taylor Vince ..... Max Tooney
Mélanie Thierry ..... The Girl
Bill Nunn ..... Danny Boodmann
Clarence Williams III ..... Jelly Roll Morton
Peter Vaughan ..... 'Pops', the Shopkeeper
Niall O'Brien ..... Harbor Master
Gabriele Lavia ..... Farmer
Vernon Nurse ..... Fritz Hermann, the Bandleader
Alberto Vasquez
其他中文片名:
1900海上鋼琴師 / 聲光伴我飛 / 一九零零的傳奇
其他外語片名:
The Legend of 1900 (USA)
The Legend of the Pianist on the Ocean (USA)
MPAA評級:
Rated R for language.
片長:125 min
國家/地區:義大利
對白語言:英語 / 法語
色彩:彩色
混音:Dolby Digital
級別:Argentina:Atp / Finland:S / France:U / Germany:6 (bw) / Hong Kong:IIA / Italy:T / Netherlands:AL / Portugal:M/12 / Switzerland:7 (canton of Geneva) / Switzerland:7 (canton of Vaud) / UK:15 / USA:R
官方網站:http://www.legendof1900.com/
⑷ 一部二戰電影,有關一個鋼琴家
《鋼琴家》The Pianist
2002年05月22日14:05:04網易娛樂 Cube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主演:艾德林恩·布洛迪Adrien Brody
托馬斯·克瑞士曼Thomas Kretschmann
艾米莉亞·福克斯Emilia Fox
類型:劇情、戰爭
片長:148分鍾 級別:R級
國別:英國/法國/德國/波蘭/荷蘭
語言:英語/德語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7日(北美部分地區)
發行:Focus Features(北美)
◆2002年第55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官方網站:www.thepianistmovie.com
預告片:->>>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主創人員]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以他對黑暗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其本人傳奇式的經歷在世界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雖然他的影片經常被用來和希區柯克作比較,如兩人共有的苦澀乖戾的幽默,強烈的戲劇張力,驚悚元素,關於普通人在一個充滿敵意和荒謬的世界中掙扎的超道德故事等。但他涉獵的電影類型卻比希區柯克廣泛得多。他視自己為「電影界的花花公子」,決心探索各種電影種類的表達可能性。但他的所有作品都離不開一種極度悲觀陰郁的基調,這種情緒可追溯到他童年的創傷經驗。
作為波蘭猶太人和俄國移民的兒子,波蘭斯基1933年生於巴黎,3歲時父母帶他遷回克拉科夫,這個不明智的決定導致了1940年德國入侵波蘭後全家被送往集中營,幸運的是父親被捕前想盡辦法使年幼的兒子得以逃生。戰爭歲月里,波蘭斯基在鄉村流浪,在善良的天主教徒幫助下頑強地逃離了一次次搜捕。也是在這段時間里,他變成了狂熱的電影迷,雖然電影院放的大部分是德國電影,但只有在那些夢幻般的光影中才能夠得到一點安慰和庇護。戰後,波蘭斯基得知母親喪生奧斯維辛集中營,父親則死裡逃生。
影片工作照
在勞倫斯·奧利弗的《哈姆雷特》和卡羅爾·里德的《Odd Man Out》影響下,波蘭斯基決定投身於他熱愛的電影中。十六歲時他差點成為一名連環殺手的下一個犧牲品,父親為了使他擺脫混亂的個人生活,把他送進一所技術學校。但波蘭斯基毅然參加電影訓練,並成為了舞台演員。1954年,他以安傑伊·瓦爾達的《這一代》登上銀幕並考入了洛茲電影學校。他學生時代的短片顯露出過人的才華和黑色幽默的個人風格以及對古怪的人類關系的偏好。1962年,波蘭斯基的長片處女作《水中刀》以象徵化的心理分析劇成為戰後第一部不涉及二戰題材的波蘭電影,令他在國際影壇聲名鵲起。
波蘭斯基隨後前往英國發展,以票房慘敗的《厭惡》奠定了當代心理驚悚片的基礎。《卡特巴赫到來時》則贏得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1967年,他來到好萊塢,拍攝《吸血鬼之舞》認識了女演員莎朗·泰特並與之結婚。次年經典恐怖片《羅斯瑪麗的嬰兒》問世,較之其前作,該片以心理上的恐懼代替廉價的震懾,在看似平凡的場景中成功地營造出一種不祥的懸疑氣氛和潛在的威脅感。然而這部可怕的電影似乎真的成了某種不祥之兆,一年之後其妻泰特在震驚世界的慘案中喪生,這給波蘭斯基的經歷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兩年後他才逐漸從悲痛中恢復過來,改編了莎翁的《麥克白》,盡管他的改編是忠實於原著的,但影片中圖解的殘忍暴力場面還是引起了爭議,似乎折射出他內心的憤怒。頗令人意外的是,他之後突然調轉方向,在義大利執導了一部輕松的性喜劇《禁忌之夢的日記》。
1974年,他返回好萊塢,憑借《唐人街》達到了創作的一個高峰。這部影片使瀕臨死亡的黑色電影重新煥發了生機,但在波蘭斯基黑暗的宿命論世界觀中,主人公無法再維系他天真的理想,而成為最終的受害者。隨後具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懸疑劇《房客》延續了成功。就在他走出個人生活的陰影,電影事業日漸得意時,波蘭斯基因誘奸未成年少女被起訴,為躲避司法制裁逃往歐洲。這一次的波折使他直到三年之後才導演了耗資巨大的《苔絲姑娘》,但這似乎是他最後一次取得成功。
此後他的作品基本上水平明顯下滑,1999年依舊沉鬱的《第九門》幾乎遭到了一片惡評。但自80年代起,他開始對戲劇產生興趣,不斷在歐洲各國執導和演出戲劇並得到了好評。時至90年代,他仍然被各種流言所包圍,甚至連多年前的「泰特慘案」也被翻出來大做文章,或許他註定要做一個話題人物。
影片的男主角波蘭斯基原屬意約瑟夫·費因斯,但他為了一部戲劇推掉了片約。於是波蘭斯基在英國報紙上刊登廣告公開徵召主演,想找一位新人來擔任這一角色。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美國演員艾德林恩·布洛迪,他參加過《細細的紅線》、《山姆的夏天》、《麵包與玫瑰》等影片的演出。
[關於影片]
影片劇照
童年從納粹的追捕下逃生的經歷是波蘭斯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他的整個價值觀念。但是長期以來他一直逃避著這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他曾經拒絕了《辛德勒的名單》,因為他認為影片的題材和他的經歷過於接近。而十年後波蘭斯基終於有了勇氣直面那段痛苦的往事並將其通過自己的電影創作表達出來。「這是我創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情感上,它不能與我過去的任何作品相比較,因為它把我帶回了那個我仍然銘記的時代。」 鋼琴家二戰期間顛沛流離的生活映射出了他本人的成長體驗,可以肯定的說這部電影融入了他個人的感悟。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ladysl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影片是投資3500萬美元的大製作,在捷克、柏林取景。148分鍾的長度也是參賽片中最長的一部。可以說這是波蘭斯基的雄心之作,不僅寄託了他自己的生命體驗,也成為他能否擺脫最近幾年低迷狀態的一個考驗。
[影評]
□《鋼琴師》Vs.《辛德勒名單》 文/Jedi(法國) NEW!
《辛德勒名單》是部簡單的英雄電影,《鋼琴師》是在沒有人性的年代尋找人性光芒。《鋼琴師》在二戰中華沙的廢墟上徘徊了兩個半小時,全是悲劇,沒有喜劇。羅曼·波蘭斯基使用一種殘酷的方式製造節奏,甚至直到結尾,波蘭斯基也不肯溫暖一下。 [詳細內容]
□《鋼琴家》:懸崖邊際的曙光 文/塵翎
□《鋼琴家》:穿過傷痕累累的歷史 文/舒天楚
□《鋼琴家》:有一種經歷叫倖存 文/南一
□一個沒有鋼琴的·師 文/hhtsiu
□ 《鋼琴家》:永恆的敘事曲 文/草摩菲
《閃亮的風采》
本片根據澳大利亞鋼琴家戴維•赫爾夫戈特(David Helfgott)的真人真事改編。
生於猶太人家庭的戴維(Alex Rafalowicz 飾)自幼便展現過人的天賦,他的父親望子成龍,逼迫戴維苦練鋼琴,甚至不切實際地讓兒子挑戰號稱「世界上最難演奏的作品」 《D小調第三鋼琴協奏曲》。戴維在父親的陰影下苦不堪言,而父親為防止家庭破裂又千方百計阻止兒子外出求學,最終父子走向決裂。
長為青年的戴維(Noah Taylor 飾)遠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求學,在此期間,「拉三」仍然是他心中未了的情結,經過緊張籌備,他終於走向舞台挑戰父親為他設下的攀登極限……
影片榮獲1997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Geoffrey Rush)。
⑹ 一部關於鋼琴師的電影
閃亮的風采
⑺ 尋一部有關於鋼琴家的外國電影
海上鋼琴師?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⑻ 誰知道有一部講述一個鋼琴家的片子叫什麼
閃亮的風采Shine(1996)
劇情:
20世紀50年代時,主人翁大衛·赫夫考生長在一個家教極嚴的猶太家庭,並但他患有輕微的神經緊張症。少年時代他就已顯露鋼琴家的才華,他的父親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
大衛的琴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之後,接到赴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因為他那冷酷的父親不肯放棄自己對兒子控制,大衛的音樂生命幾乎因此而斷送。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大衛毅然獨自離家,帶著父親「永遠不許回家」的禁令離開澳大利亞遠赴到倫敦音樂學院求學,實現了自己進修音樂的願望。
在皇家音樂學院,他師從塞西爾教授,廢寢忘食地准備在音樂會上演奏難度極高的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演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由於大衛的精神負擔太重,他在演出結束時暈倒,被送進醫院。後來,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勵下,他終於走出病魔陰影再次成功地舉辦了音樂會……
演職員表:
導演:
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
編劇:
斯科特·希克斯 Scott Hicks .....(story)
Jan Sardi
演員:
傑弗里·拉什 Geoffrey Rush .....David as an Alt
諾亞·泰勒 Noah Taylor .....David as an Adolescent
約翰·吉爾古德 John Gielgud .....Cecil Parkes
馬克·沃倫 Marc Warren .....Ray
Justin Braine .....Tony
Sonia Todd .....Sylvia
Chris Haywood .....Sam
Alex Rafalowicz .....David as a Child
Gordon Poole .....Eisteddfod Presenter
阿明·繆勒-斯塔爾 Armin Mueller-Stahl .....Peter
Nicholas Bell .....Ben Rosen
Danielle Cox .....Suzie as a child
Rebecca Gooden .....Margaret
Marta Kaczmarek .....Rachel
John Cousins .....Jim Minogue
Paul Linkson .....State Champion Announcer
Randall Berger .....Isaac Stern
Ian Welbourne .....Boy Next Door
Kelly Bottrill .....Louise as a baby
Beverley Vaughan .....Rabbi
Phyllis Burford .....Synagogue Secretary
Daphne Grey .....Society Hostess
Edwin Hodgeman .....Soviet Society Secretary
Googie Withers .....Katharine Susannah Prichard
Maria Dafnero .....Sonia
Reis Porter .....Postman
Stephen Sheehan .....Roger Woodward (younger)
Brenton Whittle .....Announcer
Marianna Doherty .....Suzie as a teenager
Camilla James .....Louise as a child
David King .....Viney
Danny Davies .....Registrar
Helen Dowell .....Sarah
Louise Dorling .....Muriel
Sean Carlsen .....Student
Richard Hansell .....Ashley
Robert Hands .....Robert
Neil Thomson .....RCOM Conctor
Joey Kennedy .....Suzie as an alt
Ellen Cressey .....Nurse
Beverley Dunn .....Beryl Ascott
Andy Seymour .....Bar Customer
Lynn Redgrave .....Gillian
Ella Scott Lynch .....Jessica
Jethro Heysen-Hicks .....Rowan
John Martin .....Roger Woodward (older)
Bill Boyley .....Celebrant
Teresa La Rocca .....Opera singer
Lindsey Day .....Opera singer
Grant Doyle .....Opera singer
Leah Jennings .....Musician
Kathy Monaghan .....Musician
Mark Lawrence .....Musician
Gordon Coombes .....Musician
Luke Dollman .....Musician
Margaret Stone .....Musician
Tom Carrig .....Musician
Helen Ayres .....Musician
Suzi Jarratt .....Vocalist
Samantha McDonald .....Vocalist
Sandy Gardiner .....Restaurant Customer (uncredited)
Peter Osborn .....Priest (uncredited)
Louise Siversen .....Extra in ballroom scene (uncredited)
製作人:
Jane Scott .....procer
幕後製作:
影片沒有停留在對事件描述的單一層次上,而是挖掘出造成天才崩潰的根源。他沒有健全的心智,但音樂為他癒合創傷,使他翱翔,特別是當他失去語言表達的能力時,音樂成了他表達自我的唯一手段。本片將老戲精傑夫瑞·拉什推上奧斯卡領獎台。
TOP花絮:
盡管傑弗里·拉什憑此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在影片中出現的時間不過半個小時。
傑弗里·拉什本身就會彈鋼琴,在片中有幾段就是他自己彈的,因此在字幕中也被列為鋼琴演奏者。
⑼ 求一部關於鋼琴家的電影。
你好,你說的那個我還真的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給你推薦些關於鋼琴家的電影!!
《莫扎特傳》(阿馬迪斯)(Amadeus ) ,太出名了……
《春天交響曲》(舒曼傳)
《夢幻曲》克拉拉和舒曼……
《舒曼情史》
《愛情之歌》(Song of love)克拉拉和她丈夫羅伯特舒曼及和她的密友勃拉姆斯的關系。
《不朽真情》,也叫《永遠的愛人》(Immortal Beloved)(貝多芬傳)
《復制貝多芬》,說不上來……貝多芬晚年
《安娜日記》(巴赫傳)
《狂戀大提琴》,又叫《她比煙花寂寞 》(杜普蕾傳)
《指揮家的抉擇》(富特文格勒傳)
《悲情俄羅斯》(柴可夫斯基傳)
《音樂戀人》(Music Lovers)講的是柴可夫斯基
《翠堤春曉》(約翰·施特勞斯傳)
《反對斯大林》(肖斯塔科維齊傳)
《沒有終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講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戀情
《一曲難忘》(A Song to Remember)也叫《藍色樂章》,介紹肖邦生平的
《法利內里》,主要是介紹17世紀閹人歌手的影片,興趣因人而異
《鋼琴師》,《鋼琴家》THE PLANIST 鋼琴戰曲 ,描寫二戰時的優秀電影。
《紅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 ,記載了一把極具傳奇色彩的小提琴曾經歷300年的風霜
《海上鋼琴師》 the legend of 1900's,經典的不用介紹
《閃亮的風采》(Shine)鋼琴家大衛·海爾夫戈特真實的一生
《鋼琴課》(Piano Lesson) 又稱《鋼琴別戀》,一部幾乎堪稱完美的女性電影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 電影版
《作曲家埃爾加》
《夜半歌聲》
《音樂之聲》
《音比天高》
《樂鼓熱線 》
《夢幻女郎》《追夢女郎》以60年代美國的女子三重唱組合-The Supreme作為藍本而改編的
《放牛班的春天》
《貝隆夫人》(艾薇塔),描寫阿根廷國母貝隆夫人的音樂劇。
《野狼俱樂部》(妹力四射),主題曲很好聽啊~
《玫瑰人生》描寫法國著名女歌手伊迪絲·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傳記片
《交響情人夢 》動漫。
《想飛的鋼琴少年》
《黑暗中的舞者》冰島歌手比約克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電影
《松子不幸的一生》電影版
《紅磨坊》超古老
《雨中曲》,經典的不用說
《Deep Blues》一部關於布魯斯音樂的記錄片
《雷》……這是關於美國靈魂樂之父雷.查爾斯(Ray Charles)的人物傳記影片。
《發膠》hairspray
《金牌製作人》(procers)
《歌舞青春》兩部
《理發師陶德》
⑽ 關於鋼琴師的一部電影
上面說的都不是 那個電影叫做<閃亮的風采> 英文名Shine 喬弗瑞·拉什 .... David as an Alt 的作品
劇情介紹:
50年代時,少年戴維就已顯露鋼琴家的才華,他的父親彼得更是把全部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時時督促他勤學苦練。戴維的琴藝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之後,接到赴美學習的邀請,但彼得不放他走。後來,戴維又得到赴英深造的獎學金,帶著父親「永遠不許回家"的禁令離開澳大利亞。在皇家音樂學院,他師從塞西爾教授,並繼續與作家普里查德太太通信,同時廢寢忘食地准備在音樂會上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由於精神負擔太重,他在演出結束時暈倒,被送進醫院。後來,在妻子吉莉安的鼓勵下,他終於成功地舉辦了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