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部國外的電影名
應該是桑德拉布洛克演的《亡命感應》。
劇情:琳達·漢森(桑德拉·布洛克)、吉姆(朱利安·麥克馬紅)夫婦以及兩個可愛乖巧
《亡命感應》劇照(17張)的女兒,組成了一個幸福溫馨的四口之家。一所漂亮的大房子、時刻都懂得如何疼愛自己的好丈夫、以及兩個漂亮女兒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顯現著琳達這個成熟賢惠的家庭主婦是幸福的,人生堪稱是完美的。直到有一天,在家裡如往常一般操持家務的她,突然接到當地警察送來的一份通知。白紙黑字寫著,她丈夫吉姆在開車途中,不幸遭遇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而喪生。家庭婦女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此粉碎,丈夫的葬禮成了她悲痛歲月的開始。然而,在悲傷中煎熬了不久的琳達,有一天突然發現,浴室中傳來嘩嘩的水聲卻如此的奇怪和親切。當她尋聲看去,丈夫吉姆如往日一般安然無恙地在浴室里洗澡。原來,丈夫的車禍僅僅是一個即將發生的預言。此時尚未發生。然而,殘酷的現實與失去親人的噩夢卻在此後時刻糾纏一處,不斷地在精神上折磨著無助的琳達。而家庭主婦終於也忍受不住「恐怖預言」的折磨,決定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堅強的意志來拯救心愛的丈夫和原本幸福的家庭。
2. 麻煩推薦幾部經典的外國大片!再問部電影名字~拜託各位大神
加州之王》08最新精彩大片 《殺手便箋》 《亂世佳人》 《沉默的羔羊》等等。。 反正很多了
3. 找一部電影。外國人拍的,歐美演員。
《遇見你之前》
首發命中,望採納。
注意先來後到
4. 外國人最早在華拍攝的電影是什麼
外國人來華拍攝紀錄片的歷史,最早大約可以追溯到電影剛誕生的那幾年。1896年,盧米埃爾兄弟派出了數百名攝影師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攝影師就曾來華拍過紀錄片,只是這些影片的名稱和內容現在已難以考證。
1898年,美國愛迪生電影公司的一名攝影師在周遊世界過程中曾在香港和上海拍過一些素材,後來被編入《香港碼頭》、《上海街景》等6部短紀錄片中。4年後,另一家美國電影公司根據其攝影師在北京、天津拍攝的素材編輯發行了《北京前門》和《天津街景》兩部短片。
1908年,在上海從事電影放映活動的義大利人勞羅也開始了拍片活動,拍攝了《上海第一輛電車行駛》、《上海租界各處風景》、《強行剪辮》等片,而在北京拍攝的《西太後光緒帝大出喪》紀錄了一個古老帝國的兩位統治者的葬禮。
1909年,法國百代電影公司的攝影師來北京拍攝風光片,也拍攝了紀錄一些京劇名角(如楊小樓、何佩亭)的演出片斷。同年,美國人本傑明·布拉斯基在上海成立了亞細亞影戲公司,起初拍攝的大多是紀錄片,如《西太後》、《不幸兒》等。
1925年,蘇聯導演史涅伊吉諾夫與一名攝影師隨同開辟莫斯科—北京遠程航線的蘇聯飛機來到中國,在張家口、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拍攝了一些素材,被編入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的國內戰爭》,此片後來更名為《東方之光》,作為蘇聯在國外上映的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在西歐諸國放映。兩年之後,另一位蘇聯導演雅可夫·布里奧赫來中國拍攝了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影片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末期上海的情形,於1928年在蘇聯上映。
1927年,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率領一個包括北大學生在內的聯合考察隊開始對中國的西北部進行了持續8年之久的考察活動,過程中拍攝了大量的電影資料,曾在北京放映。1920年末期,另一位瑞典人,考古學家安特森用電影紀錄了自己在中國北方和西北部的見聞,影片對塞外的風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服飾等都有所反映。
戰爭歲月的記錄者
1935年,在燕京大學任教的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用一台16毫米手搖攝影機拍下了「一二·九」學生運動的場面,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歷史資料。1936年,斯諾在訪問延安期間拍攝的一些素材,紀錄了毛澤東、周恩來的形象,紅軍步兵和騎兵的操練、檢閱和野戰演習,八一運動會的球賽及部隊的文娛生活,這些素材也成為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繼斯諾之後,美國攝影師哈利·鄧海姆也輾轉來到陝北革命根據地,拍攝了紀錄片《中國要給予反擊》。
1938年,又一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羅曼·卡爾曼來到中國拍攝了表現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紀錄片《中國在戰斗中》和《在中國》。同年,荷蘭紀錄電影工作者尤里斯·伊文思歷盡艱險來到中國,他拍攝的《四萬萬人民》曾在不少國家上映,對聲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起到了積極作用。
與此相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來華拍攝的日本紀錄片不僅被用作鼓動日本民眾和軍隊進行侵略戰爭的宣傳手段,更成為日本政府推行軍國主義的外交手段。1937年8月21日,就在「七七事變」一個多月後,「大日本電影協會」在中國成立了「滿洲映畫協會」,大肆製作宣揚偽滿「國策」的影片。從1937年至1945年,該協會在中國拍攝了600餘部影片,其中半數為系列新聞紀錄片,如《新聞周報》、《大東亞戰爭特報》等。
從1938年到1943年,日軍曾經對重慶進行過200多次空襲,出動戰機9000餘架次,投擲炸彈兩萬多枚,炸死炸傷市民數萬人……這段被稱為「重慶大轟炸」的史實曾經被紀錄在長達6個小時的電影資料片中,攝制者包括日本航空隊的隨軍攝影師、德國駐華大使館新聞記者以及原國民黨中央新聞製片廠的攝影師。這些資料片在二戰後曾經被美軍繳獲,後來幾經輾轉才流入國內。2001年6月4日,根據這些資料片剪輯而成的51分鍾的關於「重慶大轟炸」的紀錄片在重慶試播,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60年前那場劫難的紀錄片。
1949年9月底,25位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來到中國,在長達8個月的時間里,兩個攝影隊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分別被編入了兩部大型紀錄片《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了的中國》。這兩部影片於 1950年7月17日全部製作完成,上映後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均獲得了「斯大林獎」一等獎。這兩部影片大概也是外國人在華拍攝的最早的彩色紀錄片。
1955年,法國紀錄片導演克里斯·馬蓋來到中國拍攝了《北京的星期天》,享有法國「新浪潮之母」盛譽的女導演阿涅斯·瓦爾達作為藝術顧問一同前來。1958年,已經定居巴黎的伊文思再次來到中國,拍攝了紀錄片《早春》,反映了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江南農村景象。
1971年,伊文思與羅麗丹花費5年時間拍攝了由12部影片組成的大型系列紀錄片集《愚公移山》。1976年3月初,這些影片在巴黎的四家藝術影院同時上映。也許是由於滿足了西方人了解「封閉鎖國」已久的中國的需求,此片僅在法國的映期就長達6個月,後來又在西德、比利時、巴西等國播映,受到廣泛好評。1980年代中後期,他們花費同樣多的時間在中國拍攝的另一部紀錄片《風的故事》更成為紀錄電影史上的傑作。1938—1988年,伊文思在中國拍攝紀錄片的時間跨度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1972年,義大利導演安東尼奧尼拍攝了紀錄片《中國》。這部影片讓安東尼奧尼和他的電影在中國遭到全國性的批判。一位加拿大紀錄片研究者指出的那樣:這些影片與拍攝對象之間的關系冷淡,從來沒有成功地與他們進行過密切的交流,只是一些由觀光客拍攝的旅行日記般的有關中國的印象而已。然而這部影片卻真實地記錄了幸福中國,與現在人們所想像的"史無前例"完全不一樣的中國。
5. 有部電影的名字叫什麼一個外國人到美國不會英語
《幸福終點站》 湯姆漢克斯 主演 2004年
一名東歐人在達到美國時祖國發生了政變,護照也隨之作廢,變成了沒有身份的人,他只好住在機場里,卻意外找到生命中的真愛。
6. 寧靜和一個外國人拍的一部電影,裡面還有激情戲的,叫什麼
《紅河谷》
中文名
紅河谷
外文名
Red River Valley
出品時間
1996
出品公司
上海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馮小寧
編 劇
馮小寧
製片人
朱永德
類 型
劇情
主 演
寧靜,邵兵,多布吉,應真
片 長
115分鍾
上映時間
1996年(中國大陸)
7. 成龍和一個外國人拍的電影叫什麼
大哥,成龍跟好多外國人拍過電影,到底是哪一部。
8. 外國經典電影
1、《海上鋼琴師》
電影講述了一個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的主人公。在他的生命中,他明明可以擁有足夠的財富與名氣,但是為了可以在船上生活,他放棄了,最後,也正是不願離開這艘船,他放棄了寶貴的生命。有的人把音樂當成一種比賽,在意虛名和輸贏。在他卻把音樂當成了自己的生命去呵護它。
4、《機器人總動員》
影片講述了一個有關友誼,孤獨,愛情,冒險,英雄,反抗的故事,宣揚了環保的理念,播撒著理想主義的綠色種子,童真而美好,驚險又浪漫。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之下的熱土孕育了它的成長。看著外表破舊的機器人瓦力獨自守護在已經荒廢的地球,萌萌的大眼睛,畫麵塑造出來那種蒼涼的孤獨感讓人心疼不已。
5、《放牛班的春天》
該影片不同於美國電影的那種豪放,他在平淡中積蓄積累著感情,在未處讓一切升華,在落幕後尚能令人氣息不平,令你久久回味影片的意義。每當看完這部影片,都有一股溫暖久久繞於心間,讓偶你發現那部分似乎曾經就在你的生活中擦肩而過,就好像也遇見了一個可以改變自己一生的老師。
9. 這是部什麼電影這部片子很老了,是外國人拍的,不是中國人。是演的清朝末期八國聯軍來佔領紫禁城。
電影《末代皇帝》 上個世紀7、80年代德國人(貌似又是英國)拍的 騙子開頭正好是慈禧去世
10. 外國人拍的搞笑電影名字
《蠢蛋搞怪秀》吧,這系列電影專門整人,已經拍了5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