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抗倭寇名將俞大電影

抗倭寇名將俞大電影

發布時間:2022-03-05 11:46:50

A. 抗倭名將俞大猷戰功赫赫,為何名聲卻不如戚繼光

明朝時期的日本處於十分貧窮的狀態,尤其是當時的財產和官位繼承製度,實行長子繼承製,長子以下的男子幾乎一無所有。這樣,這些沒有財產和官位的貴族子弟便在社會上流浪,這些人後來被稱為日本浪人。由於中國的海岸線漫長,不易集中兵力布防,日本浪人就糾集了許多人前來進犯,這些人驍勇善戰,時而陸地,時而海上,難於圍剿,因此形成了中國明代東南沿海二十多年的倭患。在這場抗倭的斗爭中,涌現出了許多英雄將領,俞大猷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重文輕武的傳統下,武官的戰績往往取決於廟堂筆墨,武將若想獲得晉升,就不得不依靠以文官為主的權貴集團。年輕的戚繼光懂得人情世故,心思活絡,情商極高,哪怕他再無奈,他也會在抗倭之餘,打點人情世故。俞大猷本身性情耿直,從不肯委曲求全,也不計較個人的榮辱得失,只求實質性建功立業,常常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實現自己的抱負。

俞大猷打仗有過失利,常常受朝廷懲處,還被打入大牢,普通百姓不明就裡,以為他是“罪有應得”,與一直順風順水、解民於危難卻沒有任何“負面新聞”的戚繼光相比,在老百姓眼裡,自然要略遜一籌。

俞大猷常常有功無賞,有過則必遭嚴懲,處處受制,動輒得咎,仕途布滿荊棘。他一生四為參將,六為總兵,有過七次受辱,四次貶官奪蔭,一次逮捕下獄的曲折與坎坷。相較而言,戚繼光的官運可謂一帆風順,似乎處處都有“貴人”照應,即使出現過失,也有人出面替他遮擋掩飾,總能化險為夷。

這也就導致了俞大猷的名聲不如戚繼光的原因了,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關系,仍舊惺惺相惜,相處融洽,是一對要好的朋友,從未發生過節,是一對忘年之交。兩人還在廈門萬壽岩潮音洞前的巨石崖壁上一同題刻和詩,詩壁至今猶存。在殲滅徐海、進剿平海衛等重大戰役中,他們聯手御敵,總是密切配合,屢建奇功。

俞大猷是一位廉潔的將帥,對部下頗有恩惠,數建奇功,名震南部疆土。他負有奇節,以古代賢人豪士為自己的楷模。他用兵,先謀略而後征戰,眼光遠大,不貪近功。忠誠為國的精神老而彌篤,所到之處屢有大功。武平、崖州、饒平都為之立祠祭祀。

B. 與戚繼光一起殺倭寇的名將俞大猷為何不為人知

一說到抗倭名將,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抗倭英雄戚繼光。那作為同一時期的名將俞大猷為何更少人所知道呢?

首先我們介紹下名將俞大猷,俞大猷在世七十多六歲,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民族英雄。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等軍事著作。

那為何俞帥少為認知呢?七哥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戚繼光的戚家軍風頭蓋過了俞家軍。名將譚綸曾這樣評價俞大猷「節制精明,公不如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所以就帶兵治軍而言,戚繼光的戚家軍紀律更加嚴明,賞罰更加嚴厲。並且戚家軍有專治倭寇「鴦鴛陣」,在抗倭戰斗中效果明顯,戚繼光帶兵打仗更具有代表性。



第四、戰功不如戚繼光。俞帥除了抗倭戰爭之前,還參與了很多對內戰役。這些都是民族內部矛盾,而戚帥則主要貢獻就是在抗倭戰爭中,雖然後面參與了北御韃靼的戰役但是基本上沒什麼打仗。所以在民族大義上來說,戚繼光更利於宣揚我們民族精神。

C. 明中期抗倭名將之一俞大猷的事跡有哪些

明中期抗倭名將之一的俞大猷,就是武科舉出身。他「少好讀書」,學《易》又學劍。考中秀才後因家境窮困,在父親死後,承襲了父親「百戶」世職。不過他並不甘心,1535年考中武進士,被授予「千戶」軍職,守御金門。他上書對海防提出建議,卻被上級訓斥:「小校安得上書?」被責打一頓後罷官。好在兵部尚書毛伯溫欣賞他,在他回到家鄉後任命他為汀漳守備,這位命運多蹇的武進士才真正成為一名帶兵軍官。以後他長期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靠戰功由都指揮僉事、參將,逐步升遷為備倭都指揮、總兵官。但仍然多次被降級、查辦,甚至被判死刑、戴罪軍前效力以贖死罪。與之齊名的另一名抗倭名將劉顯,原來是私塾教師,後來冒籍四川,得為武生。從軍以軍功升為軍官,調到東南沿海抗倭,為參將,也屢立戰功。

D. 抗倭名將俞大猷,你知道嗎

俞大猷(1504-1580), 字志輔,號虛江,福建晉江人。自小喜歡讀書,熟知兵法,世襲百戶。

嘉靖十四年(1535)武會試,被授千戶職,守御金門。軍事奇才俞大猷在朱紈巡視福建時,被薦為備倭都指揮。在交黎之戰中,戰功卓著,晉升為參將。後轉戰江浙閩粵,抵禦使寇。

他創造了一套用樓船殲滅倭寇的海戰戰術,還發明了一種陸戰用的獨輪車、因而屢戰要勝,戰功無數,時稱俞家軍,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

俞大猷長年從事抗倭斗爭,屢建大功,名震東南。

他與戚繼光各有所長,俞大猷「老將務持重」, 能受重任;戚繼光則「飄發電舉」、信賞必罰,能屢摧強敵。

萬曆八年(1580) 俞大猷病世,朝廷追贈贈左都督,謚武襄。

俞大猷用兵,先謀略而後征戰,眼光遠大,不貪近功。忠誠為國的精神老而彌篤,所到之處屢有大功。武平、崖州、饒平都為之立祠祭祀。

E. 抗倭名將俞大猷是怎麼死的

萬曆八年(1580年),俞大猷連續上疏三次,請求告老還鄉,不久病死。

F. 明朝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和俞大猷合作的戰役

嘉靖四十年(1561年),戚繼光大敗倭寇於台州,以功進都指揮使。四十一年,奉命率師增援福建,搗毀倭寇巢穴橫嶼(今福建寧德東)、牛田(今福建福清龍田),直至興化(今福建莆田南)等地,進都督僉事。四十二年。他再次領兵入福建,在福建巡撫譚綸的指揮下,與劉顯、俞大猷聯合攻克平海(今莆田東南)。進為都督同知,又升為總兵官,鎮守福建和浙江金華、溫州二府,都督水陸諸戎務。四十四年,俞大猷率水兵,戚繼光將陸兵,於南澳剿平廣東倭寇,解除東南倭患。四十五年,進職兼管潮、惠二府並伸威等營戎務。
隆慶二年(1568年),戚繼光以都督同知總理薊州(今河北薊縣)、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務,後又為總兵官,兼鎮守薊州、永平、山海諸處,並督帥十二路軍戎事,因屢立戰功,萬曆二年(1574年)升左都督,七年加太子太保,錄功加少保。為當國大臣高拱、張居正等倚重。戚繼光在薊州十六年。加固長城,築建燉台,整頓屯田,訓練軍隊,制訂車、步、騎配合作戰的戰術,形成牆、台、塹密切聯絡的防禦體系,多次擊退侵擾之敵,軍威大振,薊門平靜。時人譽為「足稱振古之名將,無愧萬里之長城」。
戚繼光在張居正死後受到排擠。萬曆十一年被調任廣東總兵官。十三年以年老多病,謝職歸家,十五年病逝,著有《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兩部軍事名著和《止止堂集》等。
*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襲父職為登州衛指揮僉事。
* 1555年秋調往浙江抗倭,任參將,鎮守寧、紹、台(今臨海)三府。戚繼光鑒於明軍紀律鬆弛,素質不良,戰鬥力低下,至義烏招募農民和礦工3000餘名,編組訓練成戚家軍,成為抗倭主力。
* 嘉靖四十年(1561年),在台州、仙居、桃渚等處大勝倭寇,九戰皆捷。次年奉調援閩,連破倭寇巢穴橫嶼、牛田、興化,閩境倭寇主力被消滅殆盡。因功升署都督僉事。
* 四十二年再援福建,破倭寇巢穴平海衛(今莆田東南),進官都督同知,升福建總兵。
* 此後轉戰閩粵沿海各地,終於解除東南沿海倭患。
* 隆慶二年(1568年),明廷特召戚繼光總理薊州、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事,總兵官以下悉受節制。16年間他整飭防務,加強戰備,修築御敵台,設立武學,訓練將士,編成一支車、騎、步三者皆備的精銳部隊,使防禦鞏固,京師(今北京)安全。後被排擠,南調鎮守廣東。再後被誣陷奪職。
* 1588年1月5日卒於登州。
著作還有《蒞戎要略》、《武備新書》等。因其

G. 明朝大將俞大猷抗倭,究竟是怎麼回事

俞大猷率軍多次擊敗倭寇,是當時明朝沿海的一方重將,但由於俞大猷在官場上不如戚繼光圓滑,所以名聲不如後者明顯。我們都知道,倭寇曾經在明朝末年,屢次侵犯明朝的沿海區域,對明朝沿海地區的百姓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而明末抗倭的第一大將,就是我們熟知的戚繼光將軍。不過在當時,還有一位抗倭名將,戰績不在戚繼光之下,也就是俞大猷。相比於戚繼光,俞大猷似乎聲名不顯,這是為什麼呢?

綜上所述,俞大猷是明末的一位抗倭名將,在沿海區域立下了赫赫功勞;但由於他不擅長在官場和人打交道,名聲不是很大。

H. 俞大猷在抗倭方面有什麼貢獻

從明朝初年起,倭寇不斷騷擾我國東南沿海。嘉靖時,倭寇為患更加嚴重,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為了維護沿海安寧,在嘉靖年間涌現出一大批愛國抗倭將領,俞大猷、戚繼光等人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俞大猷(1504~1580),字志輔,晉江(今福建晉江)人,從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讀《易》。他先後跟隨王宣、趙本學等人學《易》,將易學與兵法相結合,體會兩者的相通之處。他還跟隨李良欽學習劍法,很有長進。雖然俞家家中貧寒,但俞大猷志向高遠,從不被生活的貧乏所困擾。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他考中武會試,派赴金門上任,從此開始了抗倭救民的戎旅生涯。

起初,俞大猷官小言微,很多很好的建議都不被採用。直到嘉靖二十八年,他接連平定安南、海南兩處叛亂,共計斬殺賊寇六千餘人,這才聲名鵲起。

嘉靖三十一年,倭寇大肆擾亂浙東,朝廷以俞大猷有威名,命其率兵討伐倭寇,俞大猷一到,便以風卷殘雲之勢將倭寇驅逐出邊境。然而浙東之地,向來是倭寇為患最為頻繁之處,就在俞大猷剛剛將一夥倭寇擊退之時,又有一夥新的倭寇乘三十餘艘戰船突然進犯,賊寇分兵兩路,一路向北掠奪滸墅,一路向南掠奪橫塘,一直蔓延到常熟、江陰、無錫境內,出入太湖。俞大猷於是與當地官兵聯合,逐個將賊寇擊敗,然後一路追擊,直搗賊寇老巢,焚毀其八艘巨艦,斬殺俘獲賊寇無數。俞大猷因功升任浙江總兵官,並因其卓越的才幹,被百姓們及朝廷眾臣所稱贊。俞大猷所領導的部隊也被敬稱為「俞家軍」,常常能使倭寇聞名喪膽。後來,俞大猷又先後平定了潮州(今廣東潮安)、河源(今廣東河源)、翁源(今廣東韶關市東南)等多處倭寇作亂。

俞大猷為將有奇才,常常能夠出其不意,先發制人,數次平定倭寇之亂,威名震懾南方,當地居民為他建寺廟祭祀。一代名臣譚綸曾寫信高度評價他說:「節制精明,您不如我。賞罰分明,您不如戚繼光。精悍勇猛,您不如劉顯。然而這些都是小智,而您則是能承擔大事者。」

I. 同為明朝抗倭名將,功勛卓著的俞大猷為啥沒戚繼光名氣大

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的名將,因為抗擊倭寇在大眾心中有很高的地位。其實歷史上與他一樣厲害的還有另外一個將軍,他就是俞大猷[yóu]。

俞大猷出生於明朝中期福建泉州,與戚繼光處於同一個時代。他很早的時候就成為王宣、林福的徒弟,跟著他們一起學習《易經》。然而由於俞大猷的家庭困難,只好選擇放棄自己的學業,繼承父親的世襲職務。明朝規定軍職必須世襲,按照規定俞大猷家裡每一代都得有人當兵,到了俞大猷這一代就是他了。

在俞大猷的從軍生涯中,接連遇到了好幾次降罪免職。例如在金山與倭寇的戰役中,俞大猷因為兵力太少堅守不出,違背了上司的命令。即使最後戰役獲勝,他不僅沒有獲得功勞,反被降職。

俞大猷作為明朝將領,在抗擊倭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為當時百姓的和平安定做出了他的貢獻。他撰寫的《兵法發微》、《續武經總要》等兵書,為後世的軍事指導提供了理論參考價值。

J. 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為何沒有戚繼光一樣有名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明代抗倭名將的故事吧,很多人都知道戚繼光,但很少人知道俞大猷,那為什麼俞大猷沒有戚繼光有名呢?

戚繼光說俞大猷技藝勝我幾倍,這有可能是謙虛和推崇之語,但從此後的記載看,很可能最後的結果確實是他敗了,且在失了先手後,曾一度找到機會反攻,試圖扳回局面,但終於不果。另外,從他說的話里,很可能兩人比試的是棍法,所以他才說其實長槍和其他武藝也是一個道理。之後戚繼光將從俞大猷的棍法里吸取的優點,融合進了他在軍中推廣的槍法,效果很好。不知道戚繼光如果用長槍和俞大猷的棍打,又是誰更厲害些呢?

點擊關注評論吧

閱讀全文

與抗倭寇名將俞大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情人電影英文名 瀏覽:836
泰國永恆電影完整版種子 瀏覽:328
電影剪影作品大全 瀏覽:475
電影院放映廳音響高度 瀏覽:259
中國電影音樂發展經歷的四個時期 瀏覽:335
電影甜蜜蜜是粵語還是國語 瀏覽:511
電影女主角凱西 瀏覽:853
激情床吻電影大全視頻大全 瀏覽:810
瘋狂進化人電影中文字幕在線 瀏覽:175
千與千尋圖電影圖片大 瀏覽:776
關於解放軍人電影大全 瀏覽:912
2011年古裝電影粵語 瀏覽:955
電影完整版致命黑蘭 瀏覽:901
抖音上周星馳電影最火的背景音樂 瀏覽:274
豆瓣好評愛情電影 瀏覽:338
創可貼電影演員表 瀏覽:556
日本19禁愛情電影下載 瀏覽:655
電影大全張耀陽 瀏覽:551
演員陳子強是哪部電影的人物 瀏覽:860
電影大亨如何載入新建導演 瀏覽: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