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戛納國際電影節志願者

戛納國際電影節志願者

發布時間:2022-03-12 05:38:42

① 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北京時間2004年5月23日凌晨(當地時間下午6點),第57屆戛納電影節閉幕式在電影宮盧米埃爾大廳舉行。美國影片《華氏911》(Fahrenheit 9/11)獲得金棕櫚大獎,最佳導演獎由法國導演托尼·葛立夫憑借《優異者》(Exils)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項由華人女星張曼玉憑借在前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指導的影片《清潔》中的自然本色表演獲得,最佳男演員由日本影片《無人知曉》主演柳樂優彌獲得。

②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是什麼

「金棕櫚獎」。

③ 第5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金棕櫚大獎最終由「英倫知性導演」肯·洛奇先生的《風吹稻浪》問鼎。這位年屆古稀的老將,在過去幾十年裡,曾與戛納電影節有過數度糾葛,每次均是功敗垂成。雖有兩度評審團獎及一次最佳編劇獎的犒慰,但有口皆碑的電影前輩洛奇先生,與金棕櫚的羈絆卻始終未能了結。今朝笑到最後,老人家終償夙願。
《風吹稻浪》以20世紀20年代英國政府與愛爾蘭之間的沖突為背景,通過三位青年的不同際遇,再現了當地人值此特殊歷史階段的真實經歷。哥哥為「祖國的大一統」,不惜放棄醫生這份極有前途的職業;而弟弟卻全身心投入獨立的革命浪潮,與英國侵略者對抗到底;戰爭的最終代價是親情破滅,除去永恆的創傷,人類一無所獲。
肯·洛奇雖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卻以完全中立的姿態,平靜講述了這樣一出悲劇。雖有被好事娛記質疑「涉嫌叛國」的插曲,但影片一絲不苟的態度和嚴肅寫實的風格,還是讓懇切的攝制初衷與厚重的人文關懷不言自明。
繼去年法國導演邁克爾·漢尼克折桂最佳導演獎後,今年,法蘭西本土勢力再接再厲、更進一步——同樣涉及戰爭內容的電影《弗朗德勒》榮膺評委會大獎。與正面描繪戰爭對人性摧殘的《風吹稻浪》南轅北轍,《弗朗德勒》通過一場絕戀,以戰爭後方為主要著眼點,通過等待離人還鄉的女性無助的心路歷程,闡釋戰爭的殘酷。當歷盡戰火洗禮而完全判若兩人的丈夫再次回到她身邊時,這對情侶才意識到彼此的改變已無法挽回。同樣的悲劇,同樣的反戰,兩項大獎的得主殊途同歸。
在亞洲電影青黃不接的斷檔境地里,受命於危難之際的王家衛,以純熟的太極技法,完成了對歐洲電影人的致敬。英國影評界在票選「20世紀十位最偉大導演」時,曾將王家衛排在黑澤明、阿爾弗萊德·希區柯克等大師之前,墨鏡老王則以「還英國巨匠一個公道」的身體力行,回饋了大不列顛。
至於東道主法國,血脈里沉澱著「來而不往非禮也」祖訓的王老師,自然不會怠慢。盡管《弗朗德勒》的脫穎而出不乏過譽之嫌,但評委會大獎這個名目仍顯得十分靠譜——既對得起高傲的法國人民,又讓挑剔的媒體無法過分指責。福茂先生肯定在偷著樂:邀請老王做客,真乃明智之舉。
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雙贏、乃至多贏,是一項各大電影節或電影獎的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王家衛在這方面算是做得巧奪天工。既然成全了一位大師(肯·洛奇),那麼,另一位該如何安撫呢?
「伊比利亞電影之神」佩德羅·阿莫多瓦執導的《回歸》,獲得最佳編劇和影後兩項大獎。眾所周知,自編自導是阿莫多瓦的招牌動作,當年在奧斯卡上,老瓦斬獲的便是一尊最佳原創劇本的小金人(《對她說》),於是,此番的最佳編劇獎,堪稱順理成章。
但創造了高達3.6的綜合評分(4分滿)的《回歸》,若僅以劇本獎對付,未免草菅人命。所以,影後殊榮便呼之欲出。本來,阿莫多瓦就是女權電影的資深「黨代表」,而《回歸》則迎來了卡門·莫拉、佩內洛普·克魯茲等六位「阿莫多瓦御用女優」的集體回歸,如此千載難逢的良機,與其艱難取捨,不如一蹴而就。何況,歐洲人在並列獲獎方面早就頗有心得——《八美千嬌》在柏林電影節和歐洲電影獎上,實現過「八女同台」的領獎盛況;《時時刻刻》的三代好萊塢演技女星也曾攜手封後柏林。因此,《回歸》的六位女演員重演上述光景,便不足為奇了。
再來看影帝部門。我事前預測的五位候選中,法國演員占據三席:布諾瓦·邁奇梅爾(《查理的意見》)、努里·比格·錫蘭(《氣候》)、薩米·布阿吉亞(《光榮歲月》)。之所以有如是結論,原因在於金棕櫚獎、評委會大獎、最佳導演獎上,東道主的機會不大(當時沒料到爭議作品《弗朗德勒》「勇奪」評委會大獎),自然要在表演獎上多分些羹。果然,影帝最終由《光榮歲月》的薩米·布阿吉亞等五位男星集體勝出,與《回歸》的六大女優相映成趣,再次證明了歐洲演員的表演水平,以及亞洲導演的操作功力——王家衛將「見者有份」原則發揮得登峰造極,令人感服。
還差誰沒照顧到呢?眾所周知,好萊塢。
墨西哥出品、好萊塢招安的青年才俊——亞歷桑德羅·岡薩萊斯·伊納里圖執導的群戲《通天塔》贏得最佳導演獎。這位出身中美洲的後起之秀,自成名作《愛情是狗娘》起,便擅長以平行故事錯綜交織的形式,通過出場人物間細枝末節的連帶關系,完成支流匯總,令人恍然大悟,進而升華主題、鐫刻人性。
這次的《通天塔》,搭檔上屆戛納最佳編劇獎得主吉列莫·阿里加(《艾斯卡達的三次葬禮》),奉獻了布拉德·皮特、凱特·布蘭切特、役所廣司、蓋爾·加西亞·伯納爾四大實力派飆戲的盛宴。無論精妙絕倫的劇本,抑或火花四散的演技,都值得相應獎項的肯定。參考上述分配結果,最好的辦法便是表彰導演伊納里圖。此君完美調度了故事、演員這兩把利刃,使之有力整合,刺向一點,入木三分。
評審團獎的歸屬亦具匠心。《紅色之路》雖是英國電影,但女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卻是奧斯卡獎得主(去年,憑設計精巧的小品《美國異教徒》榮膺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獎);《紅色之路》的驚悚題材並不符合戛納的一貫審美,但必須指出,該片是女導演阿諾德講述女性故事的長片處女作。由是,評審團獎選擇《紅色之路》,實際上在歐洲與好萊塢之間、突破與保守之間、男權與女權之間、成就大師與發現新人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怎麼能讓人不為王家衛喝彩呢!
綜上所述,故事在「多贏」的局面中圓滿謝幕。王家衛主席以優雅、唯美的方式,溫柔、輕巧的手腕,通過獲獎作品的反戰屬性與頒獎方式的多贏策略這兩個方面,構建了「和諧電影節」。換言之,第59屆戛納電影節本身就是一部電影——一部為數不多的王家衛執導的皆大歡喜的作品。

④ 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名單

主競賽單元
影片名稱 導演 國別
《二十四城記》24 City 賈樟柯Zhangke jia 中國
《愛慕》Adoration 阿托姆·伊戈揚Clint Eastwood 加拿大
《切·格瓦拉》Che 斯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 西班牙
《聖誕節的傳說》Un Conte de noel 阿諾·德斯普里欽Arnaud Desplechin 法國
《白日夢》Daydreams 尼瑞·貝利奇·柯蘭Nuri Bilge Ceylan 土耳其
《三角洲》Delta Kornel Mundruczo 匈牙利
《Divo, Il》 帕拉諾·斯瑞提諾尼Paolo Sorrentino 義大利
《格莫拉》Gomorra 馬特奧·加諾尼Matteo Garrone 義大利
《雷瑞娜》Leonera 帕布羅·塔皮諾Pablo Trapero 阿根廷
《奧布邊疆》La Frontiere de l'aube 菲利普·加萊爾Philippe Garrel 法國
《越線》Linha de Passe 沃爾特·塞勒斯Walter Salles丹妮拉·托馬斯Daniela Thomas 巴西
《我的魔力》My Magic 丘金海Eric Khoo 新加坡
《調包嬰兒》Changeling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 美國
《帕勒莫槍擊案》The Palermo Shooting 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 德國
《塞比斯》Serbis 布利蘭特·曼多薩Brillante Mendoza 菲律賓
《羅納的沉默》The Silence of Lorna 讓·皮埃爾·達內AJean-Pierre Dardenne呂克·達內Luc Dardenne 比利時
《紐約提喻》Synecdoche, New York 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 美國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Waltz With Bashir 阿里·福爾曼Ari Folman 以色列
非競賽單元
影片名稱 導演 國別
《奪寶奇兵4》(開幕影片)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美國
《功夫熊貓》Kung-Fu Panda 馬克·奧斯本Mark Osborne約翰·史蒂芬森John Stevenson 美國
《午夜巴塞羅那》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伍迪·艾倫Woody Allen 美國
一種關注單元
影片名稱 導演 國別
《A festa da menina morta》 馬修斯·納克加勒Matheus Nachtergaele 巴西
《放學之後》Afterschool 安東尼奧·坎波斯Antonio Campos -
《De Ofrivilliga》 魯本·奧斯陸Ruben Ostlund 瑞典
《我要看》Je veux voir Joana HadjithomasKhalil Joreige 法國
《約翰尼和狗》Johnny Mad Dog Jean-Stephane Sauvaire 法國
《Los Bastardos》 阿瑪特·伊斯卡拉特Amat Escalante 墨西哥
《現代生活》La vie moderne 雷蒙德·德帕爾頓Raymond Depardon 法國
《鹽海》JMilh handha al-bahr Annemarie Jacir 巴勒斯坦
《O' Horten》 本特·哈姆Bent Hamer 挪威/德國
《Soi Cowboy》 托馬斯·卡拉易Thomas Clay -
《停車》Parking 鍾孟宏Chung Mong-Hong 中國台灣
《東京!》Tokyo! 奉俊昊Bong Joon-ho米歇爾·剛瑞Michel Gondry列奧·卡拉克斯eos Carax 法國/日本
《日本奏鳴曲》Tokyo Sonata 黑澤清Kiyoshi Kurosawa 日本
《Tulpan》 Sergey Dvortsevoy 德國
《泰森》Tyson 詹姆斯·托馬克James Toback 美國
《凡爾賽》Versailles 皮埃爾·紹勒爾Pierre Schoeller 法國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劉奮斗 中國
《九朵雲》Cloud Nine 安德拉斯·德里森Andreas Dresen 德國
《溫迪和露西》Wendy and Lucy 凱利·雷夏德Kelly Reichardt 美國
特別放映單元
影片名稱 導演 國別
《東邪西毒》Ashes of Time Rex 王家衛Wong Kar-wai 中國香港
《時間和城市》Of Time And City 特倫斯·戴維斯Terence Davies 英國
《被通緝和渴望的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 Wanted and Desired Marina Zenovich 英國/美國
《瘋狂的血》Crazy Blood Marco Tullio Giordana 義大利/法國
評委會單元
影片名稱 導演 國別
《第三波》The Third Wave 埃利森·湯普森Alison Thompson 美國

⑤ 第6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得獎影片是羅馬尼亞導演Cristian Mungiu的《四月三周兩天》。該片劇本曾獲鹿特丹電影節劇本獎。故事講述兩個女孩同處一室,其中一個意外懷孕。二人關系的奇特在於,懷孕的女孩盲目而不自知,做為局外人的另一個女孩卻非常緊張她的命運。孩子只在母體中存活了四月三周兩天。該片關注女性,影像風格質朴,有一段表達女主人公彷徨心境的搖晃鏡頭尤其讓人贊嘆。該導演在國際影壇上近 兩年呼聲很高,第一次到戛納就金棕櫚加身。而其他倆部影片--科恩兄弟的《老無所依》以及貝拉-塔爾的《從倫敦來得人》,雖被業內人士看好卻毫無斬獲。唯一一部華語片王家衛的《藍莓之夜》與金基德的新作《呼吸》均未獲獎。
本屆評審團傾向:氣質沉靜影片受寵
本屆評審團傾向選擇關注女性的影片,獲獎影片大多氣質沉靜、沒有所謂的強烈的戲劇沖突,但人物命運皆扣人心弦。看上去鬧騰的影片無論如何拍攝,或有意在技術層面上標新立異的影片均失宜各大獎項。
評委會大獎《殯之森》:影片成色不及導演美麗
評委會大獎由日本影片《殯之森》獲得。該片講述老年痴呆者與照顧他的工作人員,因意外而彼此打開心結成為忘年交的故事。《殯之森》氣質尚佳,節奏舒緩。雖然我個人覺得影片成色不及導演之美麗,但是很多人卻沉浸於該片,被影片講述忘年交的二人如何打開心結的過程吸引。 最佳導演朱利安-蕭貝爾:想像力肆意飛揚
最佳導演為美國後現代藝術家、作品最賣錢的畫家、同時也執導過倆部人物傳記影片的導演朱利安-蕭貝爾。朱利安-蕭貝爾在《潛水鍾與蝴蝶》中用獨特的機位設置還原一個身體癱瘓心靈卻不受拘束的男人的世界。其肆意與飛揚的想像充斥整部影片,主人公的幻想和夢境段落真實地傳達出渴望。「影片多個時空交錯,主人公的現在,過去,想像與夢境彼此交錯,毫無繁雜與不可區分之感,彼此銜接流暢。」《在人生的另一邊》:費斯-阿金劇作突出
帥哥費斯-阿金自編自導的影片《在人生的另一邊》用三段式的結構講述在德國和土耳其發生的故事,描繪出三個家庭中三對子女與其父母之間交錯的感情。該片與其舊作在結構上雷同,但是因有土耳其拘束的背景與德國開放世界的對比,加之人物命運的,使其劇作過於突出。費斯-阿金73年出生,是土耳其裔的德國導演,靠《勇往直前》在04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揚名。 評審團獎影片《我在伊朗長大》:清新獨特
唯一入選的動畫片《我在伊朗長大》因影像氣質清新獨特、故事單純可愛而獲評委會獎,該片將小女孩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與彷徨投置於伊朗的歷史巨變中。因該女孩的外公曾是伊朗王子,在風雲變幻的年代,小女孩的父母和外婆都格外開明,她所接觸的時代風雲比一般伊朗人更加清晰。而身份的不可辨識(在西方,認為自己是伊朗人;在伊朗,認為自己是外國人),愛情的難以把握,成長中的叛逆共同構成其內心體驗的多重部分。瑪贊-莎塔碧用女性的細膩與敏感構建該部影片,大量黑白色的運用,回憶起苦痛經歷的自嘲姿態,都能夠為該片贏得影迷的尊重。 影後全度妍:沒有強勁敵手
全度妍在李滄東的影片《密陽》中扮演因失去兒子,而逐步失去理智的寡婦。她在片中全情投入,沉湎於喪子之痛不能自拔。在片中,她對信仰的盲從與質疑,她對自己的傷害以及對周圍人的報復,都讓人感同身受。雖然在個別場次有演繹過度的嫌隙,但因本屆參賽影片中沒有強勁敵手而登上戛納後座。 羅馬尼亞電影在本屆戛納電影節的兩大競賽單元--主競賽及一種關注單元均低調登頂,標志著羅馬尼亞電影彩票時期的到來

⑥ 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入圍片單

《聖羅蘭傳》貝特朗·波尼洛(法國)
《冬眠》努里·比格·錫蘭(土耳其,法國,德國)
《星圖》大衛·柯南伯格(美國,加拿大)
《兩天一夜》達內兄弟(比利時)
《媽咪》格扎維埃·多蘭(加拿大)
《人質》阿托姆·伊戈揚(加拿大)
《再見語言》讓·呂克·戈達爾(瑞士)
《搜索》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法國)
《送鄉人》湯米·李·瓊斯(美國)
《第二扇窗》河瀨直美(日本)
《透納先生》邁克·李(英國)
《吉米的舞廳》肯·洛奇(英國)
《狐狸獵手》貝尼特·米勒(美國)
《Lemeravigli》(義大利)AliceRohrwacher
《Relatossalvajes》(阿根廷)DamianSzifron
《利維坦》安德烈·薩金塞夫(俄羅斯)
《錫爾斯瑪利亞》奧利維耶·阿薩亞斯(法國) 《金錢之水》OussamaMohamed(敘利亞紀錄片)
《Maidan》SergeiLoznitsa(烏克蘭紀錄片)
《紅色軍隊》加布·波斯基(俄羅斯紀錄片)
《沙海漂流人》大衛·米奇歐德(澳大利亞)
《救世》克里斯蒂安·萊沃(丹麥)
《標靶》尹鴻承(韓國) 第6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共入圍來自23個國家的20部影片。
《派對女孩》瑪麗·阿瑪蘇克里/克萊爾·伯傑/塞繆爾·泰斯(法國)
《遠征》利桑德羅·阿隆索(阿根廷)
《藍色房間》馬修·阿馬立克(法國)
《誤解》艾莎·阿基多(義大利)
《擒獸記》瑞恩·高斯林(美國)
《瘋狂的愛》傑茜卡·豪絲娜(奧地利)
《養鳥人》帕斯卡爾·費蘭(法國)
《奇妮婭》PanosH.Koutras(希臘)
《Fantasia》王超(中國) 《馴龍高手2》迪恩·德布洛斯(美國)
《歸來》張藝謀(中國)

⑦ 第6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真誠感言獲真誠掌聲,比諾什直抵人生最高峰
新晉影後朱麗葉·比諾什的感言也許是現場最真摯最感人的一幕。她站在獎台上,連著三遍深情地表達自己有機會和阿巴斯合作有多麼幸福,她感謝阿巴斯的鏡頭充滿對演員的熱愛和理解,將自己最為女性和最美麗的東西挖掘展示出來。比諾什同時還是戛納海報上的唯一一位主角。一個人的電影生涯,可以獲得的各種最高承認,幾乎在這一刻得到圓滿匯合。比諾什的激動感染了在場的所有觀眾,她藉此機會,幾乎回憶了一遍自己的大半生經歷,感謝將她獨自撫養成人的母親,感謝已經原諒了的父親,感謝生命中愛過她包容過她的男人,也感謝接受她因為工作不得不經常缺席的孩子們。這個百分之百真誠的演員,無論是在舞台、大銀幕還是生活中同樣用心。真誠總是最感人,現場回報她的是最熱烈的掌聲。
此外,一向面向世界具有責任感的比諾什繼續導演阿巴斯此前新聞發布會上的舉措,在全世界電視觀眾將目光對准她的時候,舉起伊朗被關押導演加法爾的名字牌,她說做一個獨立藝術人是很艱難的事情,希望可以藉此機會給予聲援和支持。
影帝雙黃蛋,意新晉影帝巧妙融入政治,巴登感謝母親和女友佩內洛普·克魯茲
閉幕典禮上平和的氣氛中缺少幽默,和政治相關的話題則時不時冒出。憑借義大利參賽影片《我們的生活》獲得影帝稱號的義大利演員埃利奧·吉馬諾,雖然要和老將賈維爾·巴登共享榮譽,卻絲毫不減喜悅。不過,在感謝導演的同時,他將影片故事和義大利現實巧妙相連,稱義大利本國總是譴責本國導演拍攝負面的東西拿到國際影展上展示,他想說實際情況不是這樣,並藉此機會將獎項獻給義大利國家和所有義大利人,以及那些為了義大利普通人生活更美好而努力的人,盡管國家權力被少數階層掌握,但還是有很多人在為生活變得更美好而奮斗。
並列新晉影帝賈維爾·巴登(《美錯》)則感謝親自來到現場的母親,並特別感謝同樣到場支持的現任女友佩內洛普-克魯茲。沒有準備的西班牙美女在鏡頭下,意外和感動言與情表。此外,評委會大獎導演夏威爾·博沃導演也沒有忘記感謝家人,並不乏幽默的祝賀兒子生日快樂。每個電影人的電影作品都離不開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這場頒獎會,也如此溫馨的成為一個家庭大聚會和答謝典禮。
阿皮查朋的金棕櫚陽光
阿皮查朋的《記憶前世的人》做為獨立電影,獲得了可謂支持藝術電影的最高聖殿的最高榮譽。滿臉燦爛的導演在頒獎典禮上感謝所有給予影片幫助,支持影片完成的朋友同事。他說40歲終於在獨立電影世界看到了屬於自己的陽光,不過,要想發掘電影的全部力量,還要很漫長的時間來完成。
心思游離的評審團主席蒂姆-伯頓
做為閉幕式典禮上的另一個重要角色,評審團主席蒂姆-伯頓的心思卻彷彿完全游離會場,在幾次需要他宣布獎項名單之時,都是在主持人克里斯挺-斯科特-托馬斯的提醒下,才想起自己要做的工作。全場看不到更多發言和笑臉的蒂姆-伯頓,讓人產生的最大聯想,就是評委們為了最後的獎項定奪,剛剛經歷了激烈的討論,並且還沒有從中完全走出。
女主持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的法式高貴
63屆影展的開閉幕式影片嘉賓主持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馬斯已經不再年輕,湊巧的是,戛納閉幕式的第二天,她將踏上50這個年輪。不過,歲月流逝讓她臉上的青春氣息不再,卻更添一份成熟優雅。她對法國的足夠深入和了解,使得做為英國人的她,卻為整晚氣氛營造了法式高貴。

⑧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是什麼

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康城電影節或坎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電影節始於1946年,於每年春季在法國南方小城戛納舉行。電影節在1948年、1949年曾停辦兩次,在1968年因為法國的五月風暴又中斷一次。電影節設立多個獎項,其中最高獎項在1957年之前為「金鴨獎」,1957年起開始改為「金棕櫚獎」,這也是每年國際電影界相當重要的獎項。另外評委會特別獎也是電影節比較重要的獎項。

⑨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是創辦了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1946年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是「棕櫚獎」。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從1951年開始戛納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的「金鴨獎」在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

⑩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誰的節日

戛納國際電影節(法語:FestivaldeCannes)是一個由法國於1939年首度舉於該國南部城市戛納,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展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合稱為世界五大電影節;又與柏林影展、威尼斯影展,以及俄國的莫斯科影展並稱世界四大藝術電影展。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閱讀全文

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志願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少開頭的電影名字叫什麼 瀏覽:829
喬治克魯尼主演的電影大全 瀏覽:772
在人民電影院英語是翻譯 瀏覽:290
大喬講電影1500個字 瀏覽:972
2013年強森電影大全 瀏覽:142
我住在電影院附近英文 瀏覽:835
宸汐緣下一部出個電影吧 瀏覽:162
惡棍天使完整版電影解說 瀏覽:428
imax3d電影完整版 瀏覽:196
新變異物種電影 瀏覽:21
危情掃毒一部被低估了的電影 瀏覽:296
適合小學六年級學生看的電影圖片 瀏覽:271
電影刺殺風雲演員表 瀏覽:255
講吃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101
泰國電影里好聽的插曲 瀏覽:870
蠟筆小新電影解說大全愛奇藝 瀏覽:38
在線觀看法國電影一生 瀏覽:780
電影推薦豆瓣高分愛情內地 瀏覽:910
詞語大全電影 瀏覽:235
華爾街之狼電影完整版國語版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