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大美女與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故事是什麼
西施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精緻,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沉魚』這個西施的代稱,流傳開來。
昭君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面。從此,昭君就得了『落雁』的代稱。
貂嬋
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有個歌妓貂嬋。她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貂嬋長得漂亮,逢人就說,她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
楊玉環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子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常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就是『羞花』稱號的由來。
『貳』 古代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有怎樣的結局
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草根達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就拿抖音來說吧,各路大神爭相鬥艷,有直播吃飯的、做菜的、唱歌的、繪畫的等等非常之多,還有的直播化妝的,你別說,她們畫起妝來還真是漂亮,各個都變成美女了,這也引發網友各種吐槽,以後再也不相信網上視頻圖片了!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看上,冊封為楊貴妃。天寶十五載發生安史之亂,楊玉環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叄』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是哪四位美女
我們知道「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的,這些名詞的來歷都有著一段令人心動的故事:
首先「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我們知道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曾經是一個村妞,本名施夷光,常隨母親在河邊浣紗,因天生麗質,魚兒看見西施在水中的倒影實在是太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與西施有關的傳說很多,其中她同范蠡的愛情故事最讓人津津樂道,而男人用美女計來報仇也是從這里開始。
「羞花」的故事,跟楊貴妃有關,據說她剛入宮的時候,並沒有多大的恩寵,她在宮里整天無所事事,非常思念家鄉,便祈求自己能有出頭之日,在手觸碰花朵的時候,花瓣就開始收縮,綠葉捲起低下,這一切,被宮娥看到,便傳了開來,以後就受到了皇帝的恩寵。
有人說楊玉環觸碰的是含羞草,如果是這樣的話,放到現在,她肯定是一個編故事的高手。
不管怎麼說,古代四大美女的下場都不算太好,除了王昭君,其她人都被紅顏禍水的帽子扣著,不是用來搞美人計,就是用來讓人爭風吃醋,然後把罪過扣在他們的頭上,其中楊玉環算是最悲催的一個。
『肆』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的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的誰
「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
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伍』 四大美女中,沉魚指誰落雁指誰閉月指誰羞花指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一般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太真(楊玉環,又稱楊貴妃),分別對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
沉魚
傳說春秋時代的西施在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顏,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西漢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掉落在地。「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東漢末年,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蟬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唐代楊貴妃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自知不如,都羞得低下了頭。
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千百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像的餘地。
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5)四大美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電影擴展閱讀:
一、簡介
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來自四位美女的典故。花,自古都是古代人們心中美麗的代名詞,比花美,比月美,可見其美貌非凡;魚游水中,雁翔天上,為美人所打動,可見其美貌過人。古人本來用這四個修辭來形容四大美女,後來更廣泛的用於形容人的美貌。
二、其他說法與爭議
因為貂蟬是虛構人物,許多說法中,貂蟬都被取代。
有一種說法將她換成趙飛燕,稱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太真(楊貴妃)。
四大美女還有一種「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的說法,即:褒姒、西施、妲己、楊貴妃;四妃都曾使帝王失國。另一說法則是「楊貴妃、鄭貴妃、董鄂妃,陳圓圓」,這四位美女都曾經紊亂國家大政。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婕妤四位古代美人。
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王昭君)、「飛燕」、「文君」、「綠珠」等「四美人」。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林黛玉曾為西施、虞姬、明妃(王昭君)、綠珠、紅拂五位古代美女各寫下一首絕句,賈寶玉命名為《五美吟》。其中西施、王昭君兩人為通行版「四大美女」中的人物,通行版「四大美女」的說法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似乎還並未固定並佔主導地位。
『陸』 古代四大美人都有誰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都是說誰
四大美女分別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這四個詞,分別指著四個人。這四個人分別是西施、王昭君,以及貂蟬和楊貴妃。
很多人覺得,其實中國歷史上,還有很多美女,諸如項羽的媳婦兒虞姬,為什麼她們就不能入選呢?
其實如果選了虞姬,那麼肯定還是有人說,為什麼趙飛燕不能入選?她可是環肥燕瘦的主角之一。
其實這種評選,只是民間的一種評價罷了。大多數是歷代才子們所選出來的,因此這不具有所謂的權威性。就算是蓋棺定論的事情,你自己心裡也會有你自己的答案。或許在你眼裡,只有你老媽和你老婆是最美的,這別人也無法反駁啊。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指的是這四大美女的四個故事。
1、西施浣紗。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她曾在河邊洗衣服,可是洗著洗著,水裡的魚兒都沉入水底了。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西施太好看了,使得魚兒們都拜服了。
這當然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是的確表明了西施的美貌是傾國傾城的。當年西施不過只是一個浣紗女,被范蠡一眼看中以後,兩個人便打算長廂廝守了。
萬萬沒想到,勾踐為了復國成功,狠心將西施從范蠡身邊奪走,訓練她舞姿,以此將她送給了吳王夫差。
夫差得到西施以後,成天沉醉在後宮之中無法自拔,結果把朝中大事都給荒廢了。因此勾踐趁著這個機會滅了吳國。
完成大事以後,西施並沒有被范蠡拋棄,而是跟著范蠡一起泛舟於太湖之中,從此兩人過上了歸隱山林的日子。
總結:虞姬成不了四大美人,格局太低。
四大美女當中,除了貂蟬是虛構的,其他幾個都是真的。其實這幾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捨生取義。
『柒』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哪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她們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貴妃醉酒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7)四大美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電影擴展閱讀
形容美女的成語
1、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釋義:指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出自:先秦佚名《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譯文:男子多計謀能成就國事,婦女多計謀會毀壞國事。
2、國色天香
拼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釋義:為牡丹的別稱,極言牡丹香色的可貴,現多比喻出色的佳人。
出自:唐·李正封《牡丹詩》:「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譯文:牡丹濃郁的芳香,染人襟袖至夜猶存;牡丹濃麗的顏色,宛如朝霞中醉了酒的美人。
『捌』 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哪四大美女
1、沉魚:指西施,西施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中的「沉魚」,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2、落雁:指王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落雁」,漢元帝時期的宮女,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閉月:指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閉月」。也是其中唯一一位無正史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曾登場於小說《三國演義》。
4、羞花:指楊玉環,號太真,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其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羞花」。
(8)四大美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電影擴展閱讀:
楊玉環體態豐盈較胖,其實這種認識與實際情況應該是相距甚遠。當時的大詩人李白曾經奉詔進宮,近距離見到過楊貴妃,並現場為貴妃作詩,即為著名的《清平調詞三首》。
楊玉環代表舞即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其舞蹈水平也常被人與趙飛燕相比較,她還十分擅長胡旋的舞姿,由此可見,貴妃身姿一定十分窈窕。
『玖』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哪四大美人她們的故事分別是什麼
沉魚西子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轄內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綄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 西施畫像
美女,西施居首。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 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後,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於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同時離間吳王夫差與吳國大將伍子胥,削弱吳軍事力量,為越國復興和吳越戰爭越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越國戰勝吳國後,西施回國,與越國大將范蠡一起隱居,泛舟五湖。明代的西施祠,有副用鳥蟲篆書寫的對聯:「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稱頌西施在興越滅吳中的功績。 西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一個山野浣紗女,擔起了復國的重任,最終不辱使命。同時憑著自己的美貌與才識,贏得了美滿的愛情。關於西施,千百年來傳說太多,對於這樣的一代紅顏,後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也總是那麼完美。清曹雪芹有《西施》詩一首:「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落雁王嬙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 王昭君畫像
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昭君17歲那年,正逢漢元帝詔示天下,普選美女。昭君被選入後宮待詔。當時的皇帝驕奢淫佚,後宮佳麗數以千計,元帝依畫像召見。因王昭君不肯行賄。畫師便在昭君臉上點上了一顆黑痣,醜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長期深鎖後宮。 西漢時,漢朝和匈奴常有戰事,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前住長安朝漢稱臣,主動提出願與漢朝和親,共保邊塞安寧。深明大義的王昭君,為了民族和睦,不使漢匈兩族再起戰亂。決心以個人之苦換百姓之樂,毅然「自願請行」,出塞和親。當王昭君餞行的宴會上,滿朝文武頓時為之傾倒,只見她亭亭玉立,光采照人。這時元帝大驚,深感後悔,想把昭君留下,但又不好更改,為了取信於匈奴,只好忍痛割愛,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干。呼韓邪單干歡喜若狂,對漢朝千恩萬謝。 昭君為了民族團結出塞和親,實為巾幗壯舉,影響非凡。為了紀念昭君出塞和親,漢元帝將這年改元「竟寧」,意為邊境安寧。呼韓邪單於封昭君為「寧胡閼氏」,意思是娶了昭君做匈奴皇後,從此得安寧。昭君出塞和親,世人稱之為和平使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她所播下的友好種子和留下的影響,在後世漢匈關繫上,長期起著作用,漢匈之間和睦相處,近百年無戰事。清代女詩人郭潤玉贊道:「琵琶—曲千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周恩來生前稱贊王昭君是:「發展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最有貢獻的人物。」
貂禪拜月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山西並州(今忻州)人,與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王允每天悶悶不樂,茶不飲,飯不進。貂蟬很為主人憂愁。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她在後花園燒香跪地,為主人祈禱:「月亮啊月亮,你雖清白如洗,可哪知我們老爺心中的煩惱!蒼天啊蒼天,你雖那樣深邃,卻難容我們老爺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爺的婢女,願為國為民,萬死不辭。」趕巧,王允也來花園散心。頓時,他感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將貂蟬扶起。王允說:「你能為我分憂,我憂在何處,你知道嗎?」「知道,大人。」「那你能助我討國賊,殺董卓嗎?」 「只要大人信得過奴婢,奴婢願肝腦塗地。」王允聽罷,兩手一合,當即給貂蟬一拜。從此,便和貂蟬以父女相稱。一年多後,王允先將其女許給董卓,後又許給呂布。董、呂二人爭風吃醋,發生沖突,董卓被殺。這就是王允巧使連環計,一女二聘殺國賊。
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
『拾』 有一部動畫片《西遊記》電影版的,裡面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做出了解釋.
形容女子漂亮,本用來形容四大美人。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我國古代民間的四大美女----西施、王嬙、貂禪、楊玉環的雅號。 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人,曾受越王勾踐之命,前去侍奉吳王夫差。有一天,她去河邊浣紗,她那窈窕俏麗的身影驚呆了游魚,竟使游魚忘記了游動,沉入水底,固有「沉魚」之說。 王嬙即王昭君。西漢時,為了溝通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她受命和婚匈奴。在出塞的路上,她觸景生情彈起了古琴,那如泣如訴的琴聲,竟使飛雁聽後忘記展翅飛翔,從高空跌落地上,故稱「落雁」。 貂禪,有名無姓,在《三國演義》中可稱美絕。她拜漢獻帝大司徒王允為義父。有一天,貂禪在後園拜月,忽然,一片彩雲遮住了明月,恰好被王允出來看見。王允高興萬分,便向外人誇耀說:「我女兒比月亮還美,她的美容,羞得月亮只能躲進雲里。」故有「閉月」之稱。 羞花指的是楊玉環,即楊貴妃。一天,她在御花園賞花散步,指袖之間無意觸及含羞草,那含羞草立刻卷了葉兒,宮女們不知是含羞草,誤以為楊貴妃的天然姿容羞煞了花草,於是就傳開了。後人便稱她為「羞花」。
(我不是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