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影《湮滅》主要講了什麼
《湮滅》劇情介紹:莉娜是一名生物學家,一年前,她的丈夫凱恩在參加一項秘密任務後神秘失蹤,這一年間,莉娜一直生活在悲傷之中。某天,失憶的凱恩忽然出現在了莉娜的面前,之後暈倒被送入了醫院。在那裡,莉娜遇見了文崔斯博士。
博士告訴莉娜,凱恩被派往了一塊被「閃光」籠罩的未知區域,三年間,無數的隊伍被派往區域內進行勘探,只有凱恩一人活著回來了。不僅如此,「閃光」正在不斷的擴大。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莉娜自願加入了下一批被派遣的隊伍之中,和她一同前往的,除了文崔斯博士外,還有安雅和喬茜。
(1)有一部電影講高維空間擴展閱讀
《湮滅》角色介紹:
1,莉娜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生物學家,有七年的從軍背景。她失蹤許久的丈夫突然返回家中,在回答一陣問題後突然口鼻出血,生命垂危。
2,文崔斯
心理學家,博士,是個沒有親朋好友也沒有家庭,只有癌症和工作的工作狂。她組織探險小隊去研究美國領土內一塊被檢疫隔離的生態災害區域。
3,安雅
原本是芝加哥醫務護理人員,有著十年的醫務護理經驗,性格燥郁且有自殘傾向,而且是個酒鬼,不過現在正在戒酒,她本想加入非政府組織,因種種原因加入了探險小隊。
『貳』 關於宇宙和高維空間的電影有什麼
《異次元駭客》經典中我最喜歡的
《黑洞表面》
『叄』 《星際穿越》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觀後感
片中給出的核心危機是:地球的所有糧食因為一種枯萎病減產,恐養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物的減少會導致氧氣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個有關空間的方程,這個方程已經被基本邁克爾凱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來了,就差一組數據,這組數據叫做量子數據,只存在於黑洞的視界內部,按照現有理論這組數據無法取出。這是plan A,是為了解救全人類。還有plan B,就是通過蟲洞,把人類的火種:五千個受精卵發射到遠方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這相當於拋棄大部分現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類的文明火種。由於糧食不夠吃,所以政府關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計劃,NASA變成了地下組織,專門干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槽點太多,首先是糧食不夠吃,把全人類搬上太空算哪門子解決辦法?太空中哪裡有空間種糧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種高太多。再說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會被帶到太空中去嘛?至於植物的減少會憋死人,同理。太空中也沒有氧氣,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就算是要去找什麼宜居星球,改造一個陌生星球的環境會比改造跟來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態圈的地球更容易?那個行星還是在黑洞旁邊啊。。所以plan A想達到的,解救全人類的目的,只能靠治療植物的枯萎病解決,而不是飛向太空。如果用航天技術去解決人類存亡的問題,那麼只有plan B是說得過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別處尋求生機,拋棄地球及其人類。然後就是主角拚死撲進黑洞利用隱喻發給她女兒的,用在解空間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數據,到了我也沒發現這玩意兒是幹啥用的。按片子所說的,這個數據可以用來解一個方程,解出來然後,然後呢?為什麼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機就都被解決了?諾蘭試圖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頭,扯了很多黑洞,空間,時間的幌子,結果主要危機落腳在生物學上,最後把觀眾的注意力用父女關系吸引過去,而把一開始設置的劇情沖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決辦法這么不負責任地就掃到地毯下面去了。沖突是這樣層層被轉移的:植物都要死了>解方程需要數據>主角掉到了黑洞里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數據拿到了,傳回去了,危機解除!
有人可能會說,科幻片就是這樣,不需要什麼邏輯。在虛構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這樣的,2001是一個極好的例子,裡面的科學技術硬傷非常少,是因為有Arthur Clarke把關的結果。其次,邏輯硬傷出現在最主要的戲劇沖突之上,這跟科不科幻已經沒什麼關系了,這是編故事的問題。如果講一個這樣的故事,還要我們不去關注最主要的沖突點,核心的科幻點子站不住腳,整個片子的邏輯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這個片子不就只剩下情懷了么,情懷值幾個錢?考慮到大部分人沒有看過太多科幻作品,沒有形成硬科幻的審美概念,再加上沒有理工科背景的話,電影說啥他們就認為是啥,所以他們對邏輯漏洞的感受還不是很強烈,導致現在這個電影評分很高。我在看這個片子的時候,特別是在後半段,是很痛苦的,因為我喜歡裡面的特效,喜歡演員的表演,看著他們被這樣的故事邏輯糟蹋,很不開心。
而且,有一點讓我難受的是,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論計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幾下就能算出來,所需的數據用莫爾斯碼就能傳輸完畢,航天技術跟開賽車差不了多少,科學家宇航員的身份抵不過一個好父親一個好情人。我敢說,憑著從電影里的來的印象,大眾才在一定程度上有這樣的想法:科研經費給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員拿去吃喝玩樂中飽私囊了。憑什麼給你們那麼多錢,你們動動腦筋就能有吃有喝,這對你們還不夠好嗎。這個往偏執了去說就是影片對於科研工作的極端不尊重了,不過反過來想,人家這么花大價錢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沒錯,我們正在造的便是那毀天滅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兒打哪兒,無所不能。有一次我們實驗室說要停電,我們就開動加速器,撞了點裂變元素出來點燈用。是的,我們就是這么野。
我試圖用類比的手段表達一下這種難受,因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設定硬傷,在別人看來不太影響他們的觀影體驗。想像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馬修麥康納的國家正在遭受懶癌疫情的威脅,所有人都懶在家裡不上工,市場停擺,金融垮台,眼看著所有人都要餓死了。馬修麥康納原來是一名政客,因為疫情的原因,開始當一名快遞員,給患了懶癌的人挨家挨戶送吃的用的,維持他們的生命。因為大家懶,所以政府關停了金融機構,因為反正也沒有交易了。在全人類都快要懶死的危機之下,馬修麥康納發現了隱秘在叢林之中的紐約交易所,他們在密謀兩個計劃,plan A是向市場注入大量資金盤活整個金融體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尋找一片未被懶癌污染的潔凈市場,帶著貨幣的概念,到那裡去創造新經濟體系。馬特達蒙作為先遣隊,搶先來到了巴布亞紐幾內亞叢林中的一個野人部落,向馬修們發信號,說那裡的市場特別干凈,特別適合重建一個市場經濟體系。結果馬修麥康納放棄了別的幾個先遣隊發來的市場化信號,和馬特達蒙會和,結果發現馬特達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納雄奈爾了,市場毫無立足之地。這邊廂,邁克爾凱恩在執行plan A的過程中,一直困擾於計算大量資金注入之後會導致什麼後果,算到最後一步,發現需要一組數據,那組數據描述的是,看不見的手能產生的推力上限。而這在理論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邁克爾凱恩隱瞞了這個事實,讓大家意味方程仍在計算當中。最後的最後,馬修麥康納主動跳入一個市場內部,利用看不見的手,讓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幫助邁克爾凱恩計算的他的女兒感受到了這股異樣的市場波動,從而將看不見的手的推力上限數據傳送給她的女兒,一舉解決了那個方程,大量資金注入市場之後的結果能被成功預測。大家終於團圓了。劇終。
什麼嘛。懶癌呢?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嘛。
這個想像中的片子的一個場景:馬修麥康納的女兒皺著眉頭計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發給他的看不見的手的數據,眼中閃過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計算了起來:「不不,我們一開始的假設都錯了,這是一個e的負指數函數,所以積分沒有上限,而應該有一個下限,也就是說,看不見的手應該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來了!Eureka!!!!!」然後把白板從陽台上扔向陽光下的普羅大眾。
其實這個片子中的確有很不錯的地方,比如一開始造出的末世氛圍,沙塵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講故事的環境。只是諾蘭為了要給觀眾營造視覺奇觀,生拼硬湊起來一個有關蟲洞之類的劇情。我非常喜歡一開頭馬修麥康納開著破吉普捕獵無人機的橋段,原始的追獵,和高科技的獵物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兒顫。馬修麥康納駕駛著陸器入大氣層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經太空梭重返大氣層的減速招式,只不過電影做了酷炫化處理。方方正正的極簡主義機器人也特別萌,我不知道這個機器人的外形設計是否參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設定,其行為和性格設定是否參考了銀河系漫遊指南里馬文的設定。每次那幾台方機器人的出場都會讓我特別開心。以及片子最後的殖民衛星。在高達中有著經典地位的圓筒形殖民衛星終於出現在了大熒幕上,不得不讓人感慨。這個圓筒狀殖民衛星的點子最初也來自於Arthur Clarke。
最後列舉一下其餘對主要劇情影響沒那麼大的硬傷
1.開頭離開地球的是分級助推的大型火箭,後來在1.2G的星球上,一個登陸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軌道了,那一開始地球上用那麼大的火箭是為啥?
2.枯萎病滅了小麥,現在開始滅玉米,據說最後能毀滅所有植物。真的有這種病可以傳染不同種屬的植物?
3.先遣隊去的幾個行星都是在一個巨大的黑洞附近,那麼這個體系應該是以這個黑洞為中心,行星繞其旋轉。那麼沒有恆星的行星系統,怎麼可能適合人類居住。在幾個行星的地表場景中,可以看見大氣的散射光(明顯是在地球上取景),說明有恆星存在,那麼恆星在哪兒?
4.如果這個太陽系確實有一顆恆星,那麼這個恆星有較大可能和黑洞組成雙星,這樣就導致了一個問題:繞這個雙星系統的行星的軌道會較大程度地偏離圓形,行星與恆星的距離波動會很大,氣候會非常不穩定。再考慮到一年中有一半時間恆星被黑洞擋住,就更加劇了行星的氣候波動,地表存在液態水的幾率非常小。這樣的行星適宜人類居住,說啥都不信。
4.5.說道那個有水的行星,為什麼海那麼淺(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幾十米高的浪?那麼高的浪,行進在淺水中,會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邊見到的,浪尖捲曲向下拍擊的浪,拍完之後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個浪經過主角們就直直的繼續前進了。
(有人說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長是半個行星周長,你不可能看見一堵水牆沖過來,你只能看見水位上升和下降)
5.另外一個問題,據片中展示,黑洞周身環繞著發光氣團,如果這是黑洞捕獲的恆星物質,那麼這些恆星物質因為角動量守恆會形成一個圍繞黑洞旋轉的圓盤,而不是像片中那樣像條哈達一樣繞得哪兒哪兒都是。在黑洞捕獲恆星物質的時候,會放出極高強度的X射線和gamma射線。這些輻射在主角兒們能看見黑洞的時候就把他們輻射死了,飛船幾毫米的鋁板(片中原話)根本不可能擋住這么強的輻射。
(關於黑洞吸積盤的問題,就是黑洞吸引恆星物質產生的光帶,確實應該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時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處在黑洞後面的吸積盤的像會被彎折,看起來像是從黑洞的上下兩方向探出頭來。
『肆』 如何評價《星際穿越》里,高維空間的呈現
在《星際穿越》里,盡管黑洞中立方矩陣仍是三維的,但這確實是最嚴謹的對高維空間展示和解釋。
於是,Cooper能夠自由穿梭於Murphy房間的任意一個時間點,卻無法再自由穿梭在空間中,他依舊能夠看到一維的線和二維的面,即這個房間的每一個畫面切片,可是卻沒有一條路能夠走出Murphy的房間。這似乎是一個生活在三維空間中的生命體,能夠控制第四維度的最好,也是最合乎情理的呈現方式了。
『伍』 如何評價《星際穿越》中高維空間的呈現
星際穿越是一部很厲害的電影,高維空間十分科幻。
作為一個科幻電影,維度的概念首先我們要明確,不然看啥啥不懂。
一維數軸,二位平面,三維立體,這是我們初中學的常識,而我們是三維生物,活在四維空間里。
四維是什麼?你可以理解為時間的走向,也可以理解為事情發生的順序。實際上「時間」這個東西是我們自己定的,完全不符合科學定義,不過你要這么理解也無所謂,反正好理解。
坐標系都學過吧?初中時候畫的。二維就是兩條,X,Y;三維就是三條,X,Y,Z。我們是三維的生物,在Z軸上拱來拱去,你現在就只能看到X和Y軸了,也就是說,你看到的東西,是平面。
為什麼呢?你在Z軸上過日子,你站在Z軸的任意一個點放眼望去,當然看到的是X和Y軸了。Z軸上有好多好多個點,每個點你放眼望去,都是平面。
要這樣還不理解的話給你再舉一個例子:你是個二維生物,不是說你是個二次元。你的世界現在只有兩條軸了:X,Y。假設你今天站在X軸上一個點,你放眼望去,只能看到沿著這個點和X軸垂直的,和Y軸平行的一條線。
這個概念我們清楚了,我們開始說多維——也沒多復雜,說兩三個維度就可以了,足夠你明白這個電影了。
最簡單的理解方法:假如你覺得四維空間是三維加時間,現在四到六維度里,多出來的維度就是一到三維的時間;四維里時間是一維的;五維里,時間是二維的,六維里,時間是三維的。
於是,在第五維上,你可以沿著四維移動,改變四維的選擇,讓它向你想要的結果上行進。但你得等待這個行進的過程,無法直接到達結果。(以下3段含劇透)
這就是本片最後馬大少和Tars掉進的那個空間——馬大少看到了女兒房間沿著時間發生的所有事情以及相應的選擇,他選擇去某個時間段改變當時的選擇,讓整個世界朝著他想要的結果發展。
童年的女兒破譯了「STAY」,因為馬大少此時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全是謊言,打算讓女兒勸住他不走。但隨後Tars說你個二逼這事兒簡單了我們現在就在這個洞里所以有數據了那個JB方程完美解決了世界得救了你趕緊給我傳回去,於是馬大少繼續沿著時間軸傳達信息,導致最後女兒為帝國立過功,在少婦階段揮舞稿紙大喊尤里卡。
在這里,馬大少改變了選擇後,五維空間坍縮,馬大少被拋出去了,實際上在五維上你改變了選擇後,你還得等時間的流逝,但是在這個空間里時間肯定不是按我們這個空間流逝的,所以馬大少剛被拋出去救援的飛船就來了,實際上這短短的一會兒在我們的世界裡已經是幾十年。
『陸』 求推薦點科幻電影,像星際穿越那種展示宇宙的,最好是表現那種高維空間的電影,謝謝大家
1、《盜夢空間》
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2、《源代碼》
影片講述了一位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美國空軍飛行員柯爾特·史蒂文斯,醒來時發現自己正處在一輛前往芝加哥的火車上,並就此經歷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
3、《十三度凶間》
電影講述了道格·霍爾和漢農·富勒將虛擬現實發揮到了極限,他們在計算機上模擬了 1937年的洛杉磯而引發的故事。
4、《蝴蝶效應1》
電影講述伊萬(艾什頓·庫奇 飾)在小時候經歷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損壞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在童年可怕記憶的折磨下,伊萬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醫生鼓勵他把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詳細記下來,但是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5、《環形使者》
講述了群名為「環形殺手」的成員專門為大型犯罪組織暗殺來自未來的人,大老闆們會把暗殺目標禁錮將其秘密從未來送回到過去,對於「環形殺手」來講,他們的工作只是要將目標爆頭並處理屍體,這樣目標就能於他所在的時空干凈地消失,是一個有效且萬無一失的系統。
6、《流浪地球》
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柒』 《星際穿越》里庫伯是怎麼從五維空間里出來的
庫珀是在高維空間關閉時被彈出來的。庫伯是被高維生物從高維空間拋出來的,而且拋出來的位置還是精心合計好的,就在墨菲帶領地球人製造的飛船必經之路上,且不遠。
在高維文明建造的黑洞奇點處的四維空間里(注意,是四維空間,四維超立方體,加上時間才是五維)庫珀通過引力傳送了落入黑洞奇點後獲得的量子引力信息,完成了高維文明給他的使命後,高維文明關閉了四維超立方體,這個電影里的有交代,好像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告訴庫珀的。
這里產生了一個邏輯循環,庫珀落入黑洞發信息給墨菲最終導致自己落入黑洞。那麼問題來了,是先落入黑洞呢還是先收到信息呢?不落入黑洞怎麼發信息?不發信息怎麼找到航天局?不找到航天局怎麼會去穿越蟲洞?不穿越蟲洞怎麼會落入黑洞?不落入黑洞怎麼發信息?
『捌』 關於多維空間的電影!
關於多維空間的電影有《記憶裂痕》《源代碼》《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蝴蝶效應2》等。
1,《記憶裂痕》
《記憶裂痕》是由好萊塢華人導演吳宇森指導,由本·阿弗萊克、烏瑪·瑟曼、阿倫·艾克哈特、科姆·菲爾、凱瑟琳·莫利斯主演的一部動作電影。
該片講述了作為一名受雇於致力於頂級機密項目研究的高科技公司的計算機天才,他在每做完一個項目後,都會按例行慣例接受短期的記憶刪除程序。等他再次清醒過來時,過去兩年的所有記憶都已經不復存在了。
2,《源代碼》
《源代碼》是由鄧肯·瓊斯執導,傑克·吉倫哈爾、維拉·法米加、米歇爾·莫娜漢等人聯袂出演。影片於2011年4月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位在阿富汗執行任務的美國空軍飛行員柯爾特·史蒂文斯,醒來時發現自己正處在一輛前往芝加哥的火車上,並就此經歷的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件。
3,《盜夢空間》
《盜夢空間》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的電影。影片劇情遊走於夢境與現實之間,被定義為「發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當代動作科幻片」。
影片講述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吉扮演的特工團隊,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並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
4,《星際穿越》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邁克爾·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
5,《蝴蝶效應2》
《蝴蝶效應2》是一部由約翰·R·萊昂耐迪執導,麥克爾·D·維斯編劇,埃里克·里夫利、埃莉卡·杜蘭斯等人主演的驚悚電影。
該片講述了尼克與好友們一起在郊外為女友茱莉慶祝生日,但是在返回的路上發生了車禍,茱莉不幸重傷身亡,尼克悲痛萬分。 很快一年過去了,有一天尼克發現自己可以通過看老照片的方法重返過去的故事。
『玖』 如何評價 2014 年的電影《星際穿越》
昨天看了《星際穿越》看完後簡直激動得說不出話來,首先劇情太贊,第二IMAX的音效太棒,整個人感覺兩個小時就一直在外太空飛來飛去!
首先,普及一下《星際穿越》中需要了解的名詞:
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黑洞: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黑洞的質量極其巨大,它產生的引力場極為強勁,以至於任何物質和輻射在進入到黑洞的一個事件視界(臨界點)內,便再無力逃脫,傳播速度最快的光(電磁波)也逃逸不出;
黑洞視界:簡而言之就是在光都逃不出的地方你是什麼都看不到的,所以黑洞你是觀察不到的,但是離黑洞越遠黑洞的引力就越小,當光線像切線一樣離著黑洞越來越遠的時候就收引力作用越來越小,小道只引起光的偏折而不是光無法逃脫時,那是我們就能看到哪兒的事物,但里黑洞再近一點光就被吸進去了,就什麼都看不見了。這是這個能看見和看不見的界限就是視界;
奇點:時空無限彎曲的一點;
狹義相對論的鍾慢效應:速度越快,越接近於極限速度,時間就會越慢。
雙生子佯謬:(由狹義相對論推出)有一對雙生兄弟,其中一個跨上一宇宙飛船作接近光速的長程太空旅行,而另一個則留在地球。結果當旅行者回到地球後,我們發現他比他留在地球的兄弟更年輕。這個結果是由狹義相對論所推測出的(移動時鍾的時間膨脹現象)。
蟲洞: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時的空間轉移或者做時間旅行。簡單地說,「蟲洞」就是連接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暗蟲洞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嬰兒宇宙連接起來,並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
多維世界:弦理論中說世界有11個維度,而在物理學中有8個平行世界多維世界的理論模型,弦理論只是較為主流的一種。但是,每個理論都承認世界是多維的。如何理解多維度呢?從二維和三維舉例吧,二維只有點和面,沒有空間的概念。他們是以空間為基礎向前走的,從紙的一邊走向另一邊只能沿著平面走,無法意識到外部空間。但是此時如果我把紙彎起來,成一個圓筒狀,那麼現在紙的兩邊相互重合了,此時有兩種方法從一邊到另一邊,一是按原來方法走繞圓筒一周,第二就是反方向挪動一下。但是在二維世界中第二種方法就無法解釋了(他們看到的永遠是一個平面)於是他們就看到一個點瞬移到另外一點,這個就是簡單意義上的空間扭曲,也可以說就是抄近道,在二維時空沒有高度這個概念,是一直沿著長度前進,但是在三維時空高度是一個基礎是一個可控制的量,但時間使我們沿著前進的量。於是在四維空間中我們可以像三維一樣控制時間,從而可以訪問過去,就像二維中的抄近道,發生了時光扭曲。但是四維的時間只是訪問能控制過去,無法決定現在,就是說我能訪問過去的時間點,但是如果我改變過去,可能我現在也會隨之改變,但是再加上一個維度是,就出現了可能性這個維度了,四維是按著可能性往前走,就是說在四維中只有一種可能性,你改變過去,你就會從過去那個時間點開始走另一條路(無數可能性的一條)從而改變現在,於是你就在改變過去的瞬間突然改變了,這在四維無法解釋。但是在五維世界中就說的通了,五維世界中可能性也向三維的長寬高可以改變,就是說你可以訪問任意一個時間點(像三維空間中進房子一樣),也可以訪問每個時間點之前當以及之後的所有可能性,改變過去你會看到無數個因為改變過去而發生的可能性結果,這樣你現在的改變就只是在改變過去時間點後無限可能結果的一種,這樣就解釋得通了。通俗來說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就是在無數可能性中隨機選擇的一種,其他的選擇都在其他無數的平行世界裡實現。電影中之涉及五維空間,具體更高的維度有更多的變化,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寫的:QQ空間
高維空間的一些事實:高維可以看到低維的全部,但低維無法理解到高維的事物,只能感知,順著一個高維比上一個低維多出的參量往下走,二維是長度,三維則是時間。我們一些低維無法解釋的現象往往高維認為理所當然。低維的物理定律是高維的一個特殊情況,比如二維中平面運動就是立體運動的一個長度參量為零的特殊情況。個人臆斷:高緯度看低緯度的所有生物都感覺是低智的。就像我們完全感覺不到二維生物的存在,同時四維人看我們所有的因緣機遇(因緣機遇這些就是無數可能性的一種)都是理所當然,因為他們可以看到我們一條過去將來的可能性,五維人則是可以看見四維人的所有可能性,所以他們看四維也覺得是低智的。
普及完畢,以下有大量劇透。
《星際穿越》可以說是諾蘭最不具自己敘事結構的一部電影,整片基本還是一個順敘,相對於《致命魔術》,《記憶碎片》來說,整個敘事就只有幾個閃回,但是經過前幾部的熏陶後簡直是小兒科了,可以輕松跟上。
以下只適合沒有看懂劇情,看懂的自行略過這幾節:《星際穿越》講述了在幾十年後的一個接近集權主義(控制思想【否認阿波羅計劃,控制教育水平,倡導不離開地球】)的世界中,地球的環境問題每況愈下,由於引力異常,不僅是有極端的天氣如沙塵暴,還有一些物種的滅亡。主要引人注意的就是糧食作物的滅亡(小麥,秋葵都是瀕危物種了),於是整個人類開始種植玉米,生存問題成為當時人們最大的問題,於是人們把教育部分擱置,主要為了生存。由馬修麥康納飾演的庫珀就是這樣一位飛行員,轉行做了農民,他喪妻和兒子女兒墨菲還有岳父住一起,和女兒墨菲關系最為親密。可是一直以來女兒說他的房間里有個幽靈(Ghost)總是無緣無故的有書落下來,甚至弄壞了她的玩具。可是作為父親的庫珀總是認為是女兒的幻覺,一直安慰她,向她解釋科學。終於有一天,在一次全家外出觀看棒球賽遭遇了強沙塵暴中,女兒卧室忘記關了窗。當一家人回到家,庫珀和墨菲趕到墨菲的房間時,發現了吹進家的沙塵由於引力異常而呈現一些特殊粗細條紋狀的排列,經過研究之後,庫珀認為這是二進制由一個不知是誰(電影中稱為「他們」(They))傳達的信息。經過二進制的破解,庫珀發現那是一個位置的坐標,他和女兒最終發現那是一個NASA的研究總站。由於現在人們吃住都成問題,政府大力宣揚留在地球,而非向外探尋,於是NASA被迫削減預算,最終建在了荒山野嶺中繼續研究。
由於地球生存問題緊張,NASA的教授布蘭德以及研究員他的女兒A.布蘭德制定了A,B兩個計劃:A:布蘭德一直在進行引力的研究,並且希望通過解出方程式解決操縱重力以造出廉價的殖民飛船,讓人類在外太空空間站生活。B:在土星旁發現了一個不知是誰(They)設置的蟲洞,並且已經派10個宇航員穿越蟲洞尋找適合生存的星球,並且用已經培育好的受精卵在新的星球上繁殖,放棄地球上的人類,而使人類的下一代得以延續。
庫珀誤打誤撞地找到了NASA實驗室,而布蘭德教授也相信就是(「They」)的那種力量選中了庫珀作為B計劃的宇航員。此時B計劃已經有十名宇航員去執行了任務,他們只有三個還在通過蟲洞用二進制傳輸那裡星球的基本數據,那裡也算是符合生命條件的星球。但是庫珀雖然自己對飛行依然充滿激情,但是依然對自己女兒依依不捨,怕自己一去無法回來。於是布蘭登教授向他保證了自己A計劃的可行性,並且保證他回來的時候會將方程解出(好像解不出是因為沒有黑洞里的數據)並且B計劃只是一個備案,就算找不到合適的星球也有充足的燃料回程,不像之前的宇航員一樣。於是在再三權衡之後,為了自己下一代,庫珀踏上了征程。臨走之前,他給女兒一塊表,告訴她,爸爸在外太空以光速飛行,時間會變慢,等到他回來時比比看自己的手錶和女兒的手錶差了多少,或許自己回來時自己和女兒一樣大。女兒一直不能接受,還說自己破解了幽靈(Ghost)傳達的話,說STAY(留下)。
於是,他,A.布蘭德,機器人TARS,羅米利還有多伊爾去穿越蟲洞,帶著受精卵去驗證那三個依然有信號的星球。在蟲洞穿越中,A.布蘭德發現了時光逆轉——她正在和一個也許是以前宇航員的人在握手。
第一個星球里黑洞較近,時光的延遲也較大,宇航員一小時等於地球上的七年,庫珀,TARS,多伊爾去那個星球上探索,可是發現的僅僅是滔天的巨浪和信息記錄發送器的殘骸。為了收集信息發送器A.布蘭德不顧庫珀的阻攔,最終大家都遭遇了巨浪海嘯,還搭上了多伊爾的性命。然而A.布蘭登才意識到這個發送了10年信息的探測器由於蟲洞的時光扭曲可能是幾個小時前才剛剛登陸此星球。
當他們從登陸艙回到主艦時,發現同行的羅米利已經蒼老了好多,由於時間效應燃料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好像燃料不足是這樣的,不大記得了),而且另外兩顆星一顆為費曼星:資源顯示適合人類,燃料可以供著陸並且返回地球,另一顆,它上面派去的宇航員是A.布蘭德的戀人,原本十多年過去了她對他的生死已經不抱希望,可是當她意識到時光扭曲後意識到可能戀人任活著,但是這顆星里黑洞很近,燃料也不足。庫珀和A.布蘭德產生了相反的意願,但最終大家去了更可能有人類的曼恩星球。
當他們在曼恩星球上找到曼恩並且復活速凍的曼恩之後,准備探尋星球,並且搭建繁衍室,並且發展人類的下一代,且讓曼恩(被他故意拆卸)的廢棄機器人去黑洞中尋找數據,方便博士的A計劃。但是在一次探尋中曼恩博士向庫珀揭露這都是謊言,其實自己真正這兒感到孤獨而故意發送錯誤的數據,希望有人來救自己。並且企圖謀殺庫珀,可這被A.布蘭德化解,曼恩炸掉了繁衍室,讓羅米利誤傷而死。之後曼恩企圖上主艦逃回地球,最後在庫珀和A.布蘭德的阻止下讓他自取其滅。
現在,地球上墨菲已和父親年齡一樣,她正在布蘭德教授的手下執行A計劃,然而在布蘭德教授的彌留之際,告訴她這一切都是騙局,自己其實早就解出了方程的一半,現在的研究都是無功而返,沒有黑洞的數據,一切都是沒有用,自己在幾十年前就弄清楚了只有找到人類的新星球才能延續種族,於是A計劃就是哄騙庫珀和自己女兒踏上征程的騙局。
當身在空間站(只能接受信息而不能發送)的庫珀和A.布蘭德知道後,萬念俱灰,但他們最終決定去向最後一個星球。通過利用黑洞的引力彈射,但是經歷黑洞只是庫珀自己主動將自己和機器人TARS甩入黑洞,根據動量定理讓A.布蘭德獲得更多的動量。
被捲入黑洞的庫珀發現自己的時光發生了逆轉,自己正在於以前剛剛來蟲洞時的A.布蘭德握手,也就是第一次穿越蟲洞時和A.布蘭德握手的不是別人正是做自己旁邊未來的庫珀。此時庫珀進入了五維空間,他看到了書構成的五維空間,看到了無窮的可能性,於是他意識到這個好像是女兒的書房,接著他看見了不同時間段的女兒。他不斷通過推到書的方式利用摩爾密碼的傳達方式,暗示女兒和當時的自己這一切是騙局,出去就回不來,於是他就利用摩爾密碼拼出了STAY(留下),此時大家也就明白了,他一直是女兒的幽靈(Ghost)。女兒一直是在和未來的父親對話,並且(They)就是庫珀本人。此時機器人TARS在探測這黑洞的種種數據並且和庫珀保持聯系,庫珀便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女兒這些數據,並且相信在一個時空中女兒能破解自己的密碼,最後解決方程式完成A計劃。
他聯想到自己送給女兒的表,通過表秒針的相位變化來表示摩爾密碼的點dot(.)、劃dash(-)。
再次醒來時,庫珀發現自己在病床上,被告知這是以女兒墨菲.庫珀命名的空間站,女兒墨菲解決了A計劃。再次與女兒相聚時,發現女兒已是十分蒼老,而自己卻依然正直壯年。兩個人終究是不能在一起生活,而等待著庫珀的是尋找A.布蘭德,並且看看那個星球是什麼樣的……
寫正式的影評之前寫了這么多好累………
首先,諾蘭大神完美將我一直在腦海中想的多維世界呈現在大銀幕上,讓我有一種突然找到了知音的感覺,現代物理學就是這么的美妙,它讓你不懂,它讓你去思考,它讓你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這個世界。在思考的過程中你會發現是它創造了哲學,是它在一步一步中讓你去找尋生命的意義,讓你去找尋愛的意義。
除去電影中的科幻元素,其本質是一個溫情的文藝片,它向我們討論了關於孤獨,關於勇氣,關於隔閡與愛但終究關於絕望。
10位身先士卒的宇航員是孤獨的,一個人面對浩瀚的星空,面對未知的未來,還有面對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作為標準的宇宙,他們所體會到的使我們難以想像的絕望。宇宙中任何方向都可以是上方,沒有任何一個標准,《地心引力》中斯通博士被甩出後對一切都是無能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著不斷眼前翻轉的地球,空間中黑黑如也,沒有一絲一毫可以依靠,可以抓住。身子向後無限地向黑暗中翻跟頭,這種絕望也是《星際穿越》中所表達出來的,一個人開始面對整個人類,整個人類歷史,人類未來,所有渺小的東西在一個宏大世界中都會有自卑與絕望。
在任務中庫珀一次又一次發現我們自身就是像螻蟻一樣卑微與渺小,無論是面對巨浪還是面對費曼星無盡的荒原。甚至連我們自身都是無發左右的,我們無法左右命運,但這又確實是由未來的自己所決定的,這點很有意思。
我們一方面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它或許在過去就已經定格,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只有在未來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幹了什麼,在未來,我們發現對改變過去的自己無能為力,因為那時自己無法察覺,改變過的也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但是向過去不斷傳達信息,,我們發現那時的自己是受現在的自己控制,現在的自己希望回憶起當時有一種神秘的力量幫助過自己。命運是否真正把握在我們自己手中?諾蘭表示了深深的絕望,這個說不出,看似說得出,又難以表達。
小時候的墨菲和父親是隔閡的,那是是父親太年長,父親回來後他們依然是隔閡的,是因為墨菲已經成了一個比父親更年老的人。一個體會到這種感覺的父親,他一定也知道了所有墨菲的人生軌跡,就像你突然變小到了小學的一天,但是你的記憶沒變,你知道未來的一切,你經歷過了一切,但你無法向人傾訴,你知道那都是徒勞,這種事情解釋不清,也沒有人會相信。你開始寂寞,你開始急,和一群和你經歷一切的人要抹去記憶重新開始,你心中有他們的樣子,有和他們的點點滴滴,但他們剛剛認識你,這樣的隔閡便是絕望。諾蘭的父女這樣處理讓我聯想到這樣一個問題。
「愛是一種力量,讓我們超越時空感知她的存在。」
雖然影片一直在強調外出尋找新的棲息地,但是一切的穿越都是為了回歸。終究導演還是說了一個回歸的故事,而聯系回歸的紐帶就是愛。一直在逃離,但是逃得越遠,愛的紐帶就會將我們捆得越緊,它是一種穿越時空的存在。無論物理距離上有多遠,無論時空上的差距有多大,你在我眼中永遠是個孩子,我在你心中也永遠是個守護神。但是隨著時空這一無法阻止的力量,你再也回不來了,雖然我們團聚,但是我們茫然地張著嘴,再也找不準那首往日的旋律。這是導演對一切一切物是人非的感慨,年代變遷,我的幾分鍾你就經歷了一切。當兩個人在時間上的標准不統一的時候,再多的解釋也是蒼白,人因為孤獨而陷入深深的絕望。是啊,面對飛速發展的城市與來來往往的冰冷的人群,向誰傾訴過去的樣子,你無法阻止它的發展,當它來臨之時就只能默默接受,這種絕望只有在向外探尋的逃離中得到彌補,可是這只會麻木。
一切的穿越都是為了回歸,可是回去的時候,我們發現物是人非。我們千辛萬苦卻只達到了令自己深深絕望的境界,該怎麼辦。這我想就是導演希望通過穿越背後所傳達的東西。
『拾』 如何評價《星際穿越》中高維空間的呈現
從低維仰望高維,還停留在公式中,對具體場景的想像,只能是臆想。反正沒有現實可以驗證,那麼無論如何臆想都不錯,諾蘭要做的只有兩件事,第一效果絕倫,第二符合邏輯。效果我覺得一般,沒有被特別震撼到。但從我的知識水平(民科級)上看,邏輯是嚴密的。下面稍微細說一下邏輯:首先,第四維度不是簡單的我們所理解的時間。影片中黑人科學家為男主科普蟲洞的時候舉了個非常好的例子,如同三維空間中可以將二維空間的平面折疊,將兩個距離遙遠的點連接在一起一樣,四維空間可以對三維空間做同樣的事情。其次,四維空間不能任意妄為。雖然第四維不是時間,但維度越高對時間的控制就越容易。根據狹義相對論,在三維空間中,運動可以延長和縮短時間。但不能讓時間倒轉。在四維空間,對時間的操作就更加簡單和廣泛,但還是不能改變歷史進程。那這事兒就交給五維空間了吧!電影讓「他們」做為五維空間的人類干預歷史進程,誠意滿滿。第三,五維空間也不是萬能的。無論處在第幾維度,都要受到該維度的限制。比如我們在三維空間,想像面前的一張紙(所在的平面)中存在二維生命(不是細菌神馬的,那是三維的),那麼我們能不能化身這二維生命中的一員,出現在他們面前,和他們交流,掌握他們的生殺予奪?不能,你甚至進不到他們的世界中。面對二維空間,我們被「困」在三維空間里了。因此電影里「他們」也想盡了辦法,利用男主進入黑洞的機會窗口,無聲無息的引導男主改變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