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著名的電影獎項有哪些
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當前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一流國際電影節之一,「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每年秋季舉行,為期兩周。1932年8月6日由貝尼托-墨索里尼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1949年,威尼斯正式確立了「聖馬克金獅獎」,將其作為電影節最高榮譽。
4、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是由有「好萊塢之王」之稱的米高梅電影公司創始人梅耶發起成立的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頒發。奧斯卡金像獎與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被視為世界影壇最重要的四大電影獎。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凡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上演的影片均可參加評選。
5、美國電影金球獎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
❷ 中國有哪些電影獎
1、中國電影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中國電影界專業性評選的最高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於1981年創辦的,以獎勵優秀影片和表彰成績卓著的電影工作者。
首屆金雞獎評獎活動於1981年(農歷雞年)5月舉行,以金雞啼鳴象徵百家爭鳴並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起舞,故名金雞獎。從第一屆開始金雞就有產「雙黃蛋」的傳統,最佳故事片有8屆是「雙黃蛋」甚至「三黃蛋」,可以說舉世罕見。金雞獎每年評選一次,評獎委員會由電影專家組成,因此又被稱為「專家獎」。
金雞獎設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戲曲片,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最佳編劇、導演、攝影、美術、音樂、錄音、剪輯、特技、服裝、化裝、道具等20個左右獎項(時有增減),必要時增設特別獎或者榮譽獎。獎品為金雞雕像。
2、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群眾性的電影獎。《 大眾電影 》雜志編輯部主辦,由群眾投票評選。百花獎創辦於1962年,有11.7萬人參加評選;第二屆(1963)增至18萬多人。
1980 年舉辦了第三屆,有70多萬人參加評選。此後每年舉行一次。百花獎主要獎項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女演員、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美工、最佳紀錄片、最佳美術片、最佳科教片等。百花獎的選票隨《大眾電影》發送,評選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3、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國家廣電總局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其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每年評選一次。始評於1957年。
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舉辦,2005年後正式改為兩年一屆,與中國長春電影節隔年舉辦,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4、金鷹獎
從1983年我國設立金鷹獎以來,到今年已走過17年的輝煌歷程,金鷹獎從一個單純獎項評選,發展到目前這樣一個規模不斷壯大的金鷹藝術節,我們看到金鷹獎的評選,正如它的名字一樣在中國的上空展翅飛翔。
5、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華電影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創金像獎立於1982年,每年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組織與頒發,
旨在鼓勵優秀香港電影的創作與發展的獎項,是香港電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與台灣電影金馬獎和中國電影金雞獎並稱為華語電影最高成就的三大獎,一般於每年4月中旬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內的21個獎項。
❸ 演員最高獎項是什麼
演員最高獎項有:
1、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金像獎又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是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的電影類獎項,創辦於1929年。該獎項是美國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權威性和專業性的電影類獎項。
也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類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美國電影界的最高獎項,與艾美獎、格萊美獎、托尼獎並稱為美國演藝界四大獎。
2、金熊獎:
金熊獎是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2年,每年頒發一次。金熊獎與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金熊獎是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
3、金獅獎:
金獅獎是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49年,每年頒發一次。金獅獎與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金獅獎是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獎,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
4、金雞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和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電影獎項,創辦於1981年,是中國大陸電影界權威、專業的電影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華語電影三大獎」。與中國電影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5、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主辦的電影獎項。正式設立於1994年,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華表獎由政府出資獎勵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屬於鼓勵性質的電影獎項。體現中國共產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熱情鼓勵和大力扶持。
❹ 國際四大電影節對入選影片都有什麼要求
一、奧斯卡金像獎
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項而已,和中國的「華表獎」是一個意思,只是一個本土的電影獎項,但從他沒有「最佳外語片獎」來看他也不是國際性的,而電影節的定義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戛納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❺ 中國四大電影節的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開始舉行,並於1993年12月正式注冊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香港電影金像獎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此獎項每年評選一次,旨在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它是目前香港最具代表性、最具權威性的電影頒獎禮活動。香港金像獎也是香港電影人心中的「奧斯卡」,是香港最具權威性的電影活動。金像獎董事局由十個本港專業電影協會派員組成,包括電影雙周刊,香港影業協會、香港電影導演會、香港戲院商會、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公會、香港電影編劇家協會、香港演藝人協會、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及香港電影剪輯協會。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是唯一非牟利團體,只靠每年的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基本開支。
1979年,一份日後成為香港電影界權威雜志的《電影雙周刊》誕生,從事電影界報道、評論的創作。當時香港電影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在亞洲乃至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卻沒有自己的電影節,甚至沒有電影人自己的官方組織。《電影雙周刊》以其對電影事業的關注和責任感,組織了一群電影人進行年度優秀電影和優秀電影人的評選,並從1982年開始,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正式的頒獎典禮,此後每年一度,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繁榮,提高電影人的製作水平和觀眾的欣賞水平。這就是目前在華語影壇具有極高影響力和權威地位的香港電影金像獎。
這個電影獎和世界著名的奧斯卡一樣取名為「金像獎」而不是通常的「金馬獎」、「金雞獎」,從一開始就展示了創辦者對這個活動的眼界和雄心,以後的發展道路也證明它確實有實力成為華語影壇自己的奧斯卡。1983年,金像獎頒獎典禮開始在電視台轉播,影響力不斷擴大,並於1993年十二月正式注冊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有限公司」,作為一個非牟利團體,靠每年的電視台、電台廣播版權費及海外發行收入來維持日常基本開支。從1989年的第8屆開始,出現了電影人協會、導演協會、編劇協會等等香港電影人自己的組織,香港電影金像獎也開始和政府有了合作,規模越來越大。雖然近年來,隨著電影業頹勢漸成,金像獎的凝聚力和權威性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個亞洲電影界關注的盛事,它曾經有過的盛極風光更是印證著香港電影發展中不可磨滅的輝煌。
❻ 中國影後都有誰
惠英紅、林碧琪、葉童、斯琴高娃、王小鳳、梅艷芳、鄭裕玲、袁詠儀、蕭芳芳、吳君如、羅蘭、張艾嘉、李心潔、張柏芝、章子怡、周迅、鞏俐。
❼ 各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都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❽ 中國長春電影節幾年舉辦一次
長春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其創辦於1992年,經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同意舉辦的國家級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鹿獎,下設10個獎項,與金雞百花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珠海電影節並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長春電影節主辦單位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承辦單位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吉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長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2020年8月5日,長春電影節組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將於9月5日至10日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9月3日,第十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組委會宣布,中國導演、演員吳京將擔任本屆電影節傳承大使。
(8)華語演員四大電影節擴展閱讀:
獎項與評選
「金鹿獎」評委會辦公室將組織業內資深人士及專業人士成立初評小組,對報名參賽「金鹿獎」影片進行評選,確定參賽入圍影片,評獎委員會對入圍影片進行 「金鹿獎」獎項評選,最終評出各獎項提名者及獲獎者。
「金鹿獎」評獎委員會的組成人員,由國內具有一定建樹和權威的電影導演、演員、知名影評人及各個領域的電影專家組成,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委員10人。評獎委員會負責對參賽入圍「金鹿獎」影片進行終評,評獎結果將在頒獎典禮上公布。
對「金鹿獎」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將分別頒發獎杯及證書。
❾ 中國四大電影節的金馬獎
金馬獎每年舉辦一屆,一般於每年11月至12月於中國台灣舉行頒獎典禮。
金馬獎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及華人電影報名,每屆頒發23個獎項。由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團在觀賞完所有影片,探討討論後投票選出得主。
除了正式獎項外,還有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個會外獎。終身成就獎或特別貢獻獎,則由各電影工(公)會推舉,執行委員會投票選出。
台灣電影金馬獎(Golden Horse Awards)是由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在中國台灣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創辦於196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並稱為華語三大電影獎。
❿ 中國的影後有哪些
中國的影後有:
李小璐 ——金馬影後 作品:《天浴》
林青霞——金馬獎影後 作品:《滾滾紅塵》
羅蘭——香港金像獎影後作品:《爆裂刑警》
張艾嘉——香港金像獎影後 作品:《最愛》
章子怡 ——香港金像獎影後 作品:《忘不了》
葉童——香港金像獎影後 作品:《表錯七日情》
張曼玉——香港金像獎影後 作品:《花樣年華》
周迅——香港金像獎影後 作品:《如果.愛》
吳君如——香港金像獎影後 作品:《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
徐楓——金馬影後 作品:《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