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飛奪瀘定橋》概括是什麼
主要記敘1935年5月,為了北上抗日,紅四團的全體指戰員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事跡,這篇課文主要歌頌紅四團的全體指戰員們英勇無畏、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因此在朗讀課文時應把握「崇敬」「頌揚」的基調。
瀘定橋簡介
瀘定橋(Luding Chain Bridge),又名大渡橋,是中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瀘橋鎮境內的一座跨大渡河鐵索橋,為瀘定橋風景區的主要景觀文物。
瀘定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九月,於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於1961年3月4日被納入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3年納入景區管理。
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該橋因「飛奪瀘定橋」戰斗而聞名中外。
❷ 誰有關於大渡河上的鐵索橋的故事
飛 奪 瀘 定 橋
光榮的任務
五月二十五日,紅一師第一團在安順場勝利地渡過了大渡河。但是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橋,渡口又只有幾只小船,往返一次需要數十分鍾,數萬大軍如果只靠這幾只小船來渡河,不知要花費多少時日。同時,蔣介石正在命令四川軍閥楊森等部堅堵大渡河,並命令薛岳、周渾元部銜尾猛追。太平天國石達開就是在安順場被清兵最後消滅的。蔣介石也夢想著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當時,很多愛國進步的人們也都在憂慮:紅軍會不會走石達開的道路?
為了迅速渡過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後夾擊合圍的陰謀,必須火速奪下瀘定橋。我們左路軍前衛紅四團,就是在這緊急的情況下,迅速接受奪取瀘定橋的任務的。紅一師為右路軍,渡過大渡河後沿東岸北進,策應我二師四團奪取瀘定橋。
勝利的第一天
二十七日清晨,我團從安順場出發,沿大渡河西岸,奔向瀘定橋。全程三百二十里,命令規定三天趕到,路,是婉蜒曲折、忽起忽伏的單邊羊腸小路,左邊是高入雲霄刀劈一樣的峭壁,山腰上是終年不化的積雪,銀光耀眼,寒氣襲人;右邊是深達數丈、波濤洶涌的大渡河,稍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險。但大家並沒有把這危險放在心上,只有一個想法:加速前進,快些拿下滬定橋。
大概走了三十多里路的光景,河對岸的敵軍便開始向我們射擊了。為了避免無謂傷亡,只得繞路爬山,繞出十多里。這樣花費了不少時間。
走了約六十里路,前面隆起了一座大山。先頭連忽然和敵人一個連遭遇,勇土們好象猛虎見了群羊,只一個錳沖,就把敵人打垮了。這山有十多里高,翻過山是一條小河,橋已被敵人毀掉了。河雖然不寬,但很深,徒涉不能過去。一營立刻組織部隊砍樹架橋。
打了勝仗,跑路更有勁了。我們迎著零星的槍聲,繼續爬山。突然,偵察員飛奔回來報告:在我左前方的一個大山場里,發現約有一個營的敵人把守,堵住了我們的去路。我和團長王開湘同志領著幹部跑步前進,去偵察地形。這座山中間只有一條小路,陡得象座天梯,仰頭向上看,這帽子都要掉下來。山頂和隘口上,築了碉堡。右邊靠河,無路可繞。看樣子,正面和右面是無論如何沖不上去的。左面也是凌空直立的懸崖,崖壁上稀落地長著一些小樹和荊棘。崖頂連接著更高的山峰。經過仔細偵察後斷定:爬上左面的懸崖定可抄到敵人的側背,從敵人的屁股後面襲取這個隘口。我們立即命令三營長曾慶林和總支書記羅華生同志帶一個連堅決從左邊爬上去,並組織其他兩個連從正面佯攻。
敵人瘋狂地打著機槍,封鎖著路口。不到一個鍾頭,就從敵人後面傳來了槍聲。我們乘勢從正面發起猛攻,前後來擊,敵人很快便被打下去了。接著一個猛追,敵人三個連完全被消滅在山崖腳下,活捉營、連長各一,俘虜二百多人。敵人本想憑險堅守,阻擋我們前進,但我們發起猛追以後,前進的速度反而加快了。
一天二百四十里
第二天,我們比原來命令規定的時間提前一小時吃飯,五點鍾就出發了。才走了幾里地,軍委又來了命令,限我們二十九日奪下瀘定橋。
「二十九號!」二十九號就是明天!從這里到瀘定橋還有二百四十里,也就是說兩天的路我們必須一天走完。誰也沒料到任務會變得這樣緊急二百四十里路就是一個大難題!路,是要人走的,少一步都不行啊!而且還要突破敵人的重重堵擊。但這關系全軍的重大任務,一定要堅決執行,不容許一分鍾、一秒鍾的遲疑。
瀘定橋本來有敵人兩個團防守,現在又有兩個旅正向瀘定橋增援。他們以一部兵力阻止我紅一師前進,大部分沿河東岸北上,跟我們隔河齊頭前進。如果我們比敵人早到瀘定橋,勝利就有希望,不然,要想通過瀘定橋就很困難,甚至不可能了。我們要和敵人搶時間!要和敵人賽跑!我們邊行軍邊召集營、連幹部和司令部、政治處幹部,共同研究怎樣完成這一緊急任務。我們提出的動員口號是:「紅四團有光榮的戰斗歷史,堅決完成這一光榮任務,保持光榮傳統!」「向奪取安順場的紅一團學習,和紅一團比賽,堅決拿下瀘定橋!」「任務是光榮的,又是十分艱巨的,我們要經得起考驗!」要求部隊在明天六時前趕到瀘定橋。會後,大家便分頭深入連隊進行動員。
我和總支書記羅華生同志,飛跑到行軍隊伍的最前頭,站在一個小土墩上,向急行軍的隊伍進行政治鼓動。隊伍象一陣風一樣迎面卷來,又象一陣風一樣從我們身邊刮過去。但每一張臉,每一雙眼睛,我都看得非常清楚。在走過的隊伍中,「堅決完成任務,拿下瀘定橋」的口號聲,此伏彼起。這聲音壓倒了大渡河的怒濤,震撼山嶽。隊伍前進的速度更快了。
在行軍縱隊中,忽然一族人湊攏在一起:這群人剛散開、接著出現了更多人群,他們一面跑,一面在激動地說著什麼。這是連隊的黨支部委員會和黨小組在一邊行軍,一邊開會啊!時間逼得我們不可能停下來開會,必須在急行軍中來討論怎樣完成黨的任務了。
緊急任務的動員工作剛做完,部隊已接近猛虎崗。
猛虎崗是一座上三、四十里下三、四十里的險惡高山,右傍大渡河,左面是更高酌山峰,中間只有一條羊腸小道。這是從安順場到滬定橋的咽喉,山頂的隘口上有一個營的敵人扼守。這時候,正是大霧迷濛,五步以外什麼也看不見。敵人看不清我們在哪裡,只是在工事里恐慌地、盲目地向我們前進方向亂放槍。我們利用大霧掩護著,組織部隊摸上山去,並命令他們:不許放一槍,接近敵人後,用刺刀、手榴彈解決敵人。不多時,只聽得「轟隆、轟隆……」一連串的手榴彈爆炸聲,接著便殺聲四起。嚇破了膽的敵人,只好向後潰逃了。我先頭營即向潰敵猛追,一直追擊到接近摩西面村時,又同駐在該村的敵人一個營和一個團部遭遇。在我勝利矛頭的沖擊下,又把敵人打垮了,我們又佔領了摩西面村。可惡的敵人又將村東河上的大橋破壞了,這使我們的行動增加了新的困難,耽誤了兩小時才架起橋。繼續前進,一口氣又跑了四、五十里。等我們趕到大渡河岸一個約有十多戶人家的村子時,已是傍晚七點了。從這里到瀘定橋還有一百一十里。
困難一個接一個地來了。天不由人,突然大雨傾盆,電閃雷鳴,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部隊一天沒有吃上飯,肚子餓得實難支持。道路泥濘,更是走不快,牲口、行李都跟不上。在下猛虎崗的時候,我們已清楚地看見對岸的敵人仍然還和我們並肩前進。
困難越是嚴重,越需要加強政治工作。我們向黨支部,向所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和積極分子說明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切困難,也說明了必須爭取明天六時前趕到瀘定橋。號召每人准備一個拐杖,走不動的扶著拐杖走;來不及做飯了,要大家嚼生米、喝涼水充飢。這號召,象一把火點燃起部隊熾烈的戰斗情緒。看樣子,哪怕前面盡是刀山,他們都可以闖過去。然而,在這伸手不見掌的黑夜裡,怎能走完這泥濘油滑的一百一十里路呢?這個問題象一塊千斤重石壓在我的心頭。
忽然,對岸山坳上出現了幾點火光,剎那間變成了一長串的火炬。是敵人在點著火把趕路。敵人的火把給了我們啟示。「我們也點火把走」,我腦子里閃出這樣的想法,打算立即去同團長、參謀長、總支書記研究,但又一轉念「敵我僅一河之隔, 如果敵人向我們聯絡,暴露了我們是紅軍,跟我們干起來,如何是好?」
「事到萬難須放膽」,我們決定利用今昨兩天被消滅和打垮的三個營敵人的番號偽裝自己,欺騙敵人。立即命令部隊將全村老鄉家的籬笆全部買下,每人綁一個火把,一班點一個,不許浪費,爭取每小時走十里以上;並布置司號員先熟悉繳獲的敵人的聯絡信號,准備在必要時同敵人「聯絡」;故人的部隊都是四川人,我們也選出四川籍的同志和剛捉來的俘虜,准備來回答敵人的問話。為了加快行軍速度,把所有牲口、行李、重武器連同團長和我的乘馬在內,一律留下,由管理處長何敬之、副官鄧光漢帶一個排掩護,隨後跟進。
當時,我腿上的傷口還沒有全好,走路有些不大方便,同志們——特別是團長都勸我騎著馬走。這正是需要幹部起模範作用的時候,哪能再騎馬?我以挑戰的口吻向大家說:「同志們,咱們一塊走吧!看看論走的快!誰先走到瀘定橋!」
部隊興高采烈地高舉火把向前挺進。兩岸敵我的火把,交相輝映,遠遠望去,象兩條飛舞的火龍把大渡河的河水映得通紅。透過大渡河的波濤聲,從對岸傳來了清脆的軍號聲和微弱的喊聲。「啥子部隊啊!」敵人在向我們聯絡了。我們的司號員按敵人的聯絡信號,吹起了嘹亮的軍號;四川籍的同志和俘虜也吊起嗓子大聲作答。蠢豬似的敵人萬想不到,大搖大擺地跟他們並排走的,就是他們所日夜夢想著要消滅的英雄紅軍,糊里糊塗地同我們一道走了二、三十里。後來,雨下的更大,到深夜十二點鍾,對岸的那條火龍不見了,他們大概是怕苦不走了。這一情況立刻傳遍全團,同志們紛紛議論著:抓緊好機會啊!快走,快走啊!一個跟著一個拚命地向前趕路。
暴雨沖打著戰士,山洪從峰頂宜瀉大渡河,本來已經難走的羊腸小道,此刻被雨水沖洗得象澆上了一層油,滑的實在厲害。拐杖也不靈了,一不留神就來個倒栽蔥,真說得上是三步一摔,五步一跌,隊伍簡直是在滾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不斷有人打瞪睡。有的人走著走著就站住了,後面的推他:「走呀!前面的走遠了!」這才恍然驚醒,又趕快跟上去。後來,大家乾脆解下了綁腿,一條一條的接起來,前後拉著走。
經過整夜的急行軍,在第二天早晨六點多鍾勝利地趕到了瀘定橋,並佔領了西岸及西橋頭。這一天,除了打仗、架橋外整整趕了二百四十里路,真是飛毛腿呀!
要橋不要槍
我們佔領了橋西的幾座建築物和一座天主教堂。戰士們忙著做戰斗准備,王團長和我領著營、連幹部去察看地形。
瀘定橋真是個險要所在。就連我們這些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見關奪關的人,都不禁要倒吸一口涼氣。往下看,褐紅色的流水象瀑布一樣從上游山峽間傾瀉下來,沖擊著河底參差聳立的惡石,濺起丈多高的白色浪花,流水聲震耳欲聾。在這樣的河裡,就是一條小魚,也休想停留片刻,徒涉、船渡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再看看橋吧。既不是石橋,也不是木橋,而是一條鐵索橋。從東岸到西岸扯了十三根用粗鐵環一個套一個聯成的長鐵索,每根有普通的飯碗粗。兩邊各兩根,做成橋欄,底下並排九根,作為橋面。原來橋面上橫鋪著木板,現在,木板已被敵人搬到城裡去了。只剩下懸掛著的鐵索。在橋頭的一塊石碑上刻著兩行詩句:「瀘定橋邊萬重山,高峰入雲千里長。」
瀘定橋東端就是瀘定城。這座城一半在東山上,一半貼著大渡河岸,城牆高兩丈余,西城門正堵住橋頭,過了橋,必須通過城門,別無他路。城裡駐著兩個團的敵人,山坡上修築了嚴密的工事,機槍集中在橋頭附近,不斷地向我們掃射,迫擊炮彈也連珠般地飛過來。敵人憑著這樣的天險,瘋狂地向我們大聲喊叫:「你們飛過來吧!我們交槍啦!」我們的戰士則大聲回答:「不要你們的槍,只要你們的橋。」
看完地形以後,我們立即組織了一個營的火力,封鎖河東岸敵人增援的道路。因為東岸和西岸一樣,也只有一條依山傍水的小道,敵人只有經過那條路才能到瀘定橋。
緊按著,我們分頭到連隊進行奪橋的戰斗動員。部隊掀起了爭取當奪橋突擊隊的熱潮。各連都送來了突擊隊的名單,要求批准他們擔任突擊任務。
中午,我們在天主教堂召開了全團幹部會議,研究、批准突擊隊。會議剛開始,對岸打過來一排迫擊炮彈,天主堂的屋頂被炸開了一個大窟窿,彈片、瓦片宜瀉而下。大家卻一動不動。我乘機進行鼓動:「敵人來給我們動員了,我們必須立即打過橋去。現在大家說說法讓哪個連擔任突擊。」我剛說完,平時不愛說話的二連長廖大珠刷地站起來,他那矮而結實的身子激動得有點發抖,黝黑的臉一下子紅到耳根,吃力地說:
「一連過烏江立了功,成為渡烏江模範連, 我們要向一連學習,爭取當奪取滬定橋的英雄連。」
「奪橋任務非給我們三連不可,」急性子的三連長王有才沒等廖大珠說完,就站了起來,他站在那裡象座小鐵塔,嘴巴象打機關槍:「我們三連哪一次戰斗都沒落後過,這次保證把橋拿下來。」最後,他又說:「不叫我們當突擊隊,我這個連長沒法向戰士們交代。」往後是一場激烈的爭論,看樣子誰也不願意把這個任務讓給別人,需要我們領導上指定了。我和團長研究後,王團長向幹部們交代了奪橋的任務並指定二連任突擊隊。接著我站起來補充說:「要打仗有的是,咱們輪著干,上次接烏江是一連打頭,這次輪到二連,由二連的二十二個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突擊隊,廖大珠同志任突擊隊長,我看很好,看大家有沒有意見?」會場上響起了一片掌聲,廖大珠高興地跳起來。只有王有才垂著頭,嘴裡在叨咕著什麼。「三連的任務也不輕,」我指著王有才說:「你連擔任二梯隊,跟著突擊隊沖,還要擔任鋪橋面的任務,讓後續部隊迅速沖進城去,看你還有什麼意見?」這時候王有才才露出笑容。最後我們命令各連,讓部隊吃飽飯好打仗。會後,總支書記羅華生又親自到二連去幫助進行突擊准備工作。
總攻在下午四點開始。團長和我在橋頭指揮戰斗。全團的司號員集中起來吹起沖鋒號;所有的武器一齊向對岸敵人開火,軍號聲、槍炮聲、喊殺聲震撼山谷。二十二位突擊英雄手持沖鋒槍或短槍,背掛馬刀,腰纏十二顆手榴彈,在廖大珠連長的率領下,冒著密集的槍彈,攀著橋欄,踏著鐵索向對岸沖去。跟著他們前進的是三連長王有才率領的第三連。他們除攜帶的武器外,每人扛一塊木板,邊鋪橋,邊沖鋒。
當突擊隊剛沖到對面橋頭,西城門突然燒起沖天大火。敵人企圖用火把我們擋在橋上,用火力消滅我們。火光照紅了半邊天,橋頭被熊熊大火包圍住了。
這正是千鈞一發的時刻。二十二位英雄看到城門口漫天大火,似乎愣了一下,站在我和團長身邊的人一齊大聲喊道:「同志們!這是勝利的關鍵!沖進去呀!不怕火呀!遲疑不得!沖啊!敵人垮了。」這喊聲給了英雄們勇氣、決心和力量,在宏亮的沖鋒號聲中,他們神速地向著火里沖去了。沖在前面的廖大珠的帽子著了火,他扔掉了帽子,光著頭繼續往前沖,其餘的突擊隊員們也緊跟著廖連長穿過火焰一直沖進街去。巷戰在街口展開了。敵人集中全力反撲過來,二十二位英雄的子彈、手榴彈都打光了,形勢萬分緊急,眼看支持不住了。正在這個嚴重關頭,王有才連長帶著三連沖進去了,接著團長和我率領著後續部隊也迅速過橋進了城。經過兩小時的激戰,兩個團的敵人被消滅大半,剩下的狼狽逃竄。黃昏,我全部佔領滬定城,牢靠地控制了瀘定橋。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防止敵人的反撲,確保瀘定橋的安全。我們立即派出配屬我團指揮的軍團教導營向打箭爐方向警戒,因為那裡尚有敵人的幾個團。為了對付向瀘定橋增援的兩旅敵人,我們派出一個營沿河向南發展。
晚上十時,尖兵排打響了,當時,我們估計是敵人的援兵趕到,准備再作一場苦戰。該營一部分部隊佔領了陣地,組織了一個沖鋒,遇到了一個傷兵,一問卻是我紅一師三團的同志,這才知道一師已經趕到。准備同敵人作殊死戰的緊張心情,頓時輕松下來。原來敵人的兩個旅被我紅一師追上,在城南六十里竹林坪地區打了一仗,後來敵人怕我們兩面夾攻,慌張地向化林坪方向跑了。我們立即派人迎接隨紅一師前進的劉伯承總參謀長和聶榮臻政委進入滬定城,大家見了面,十分歡喜。
已經是下半夜兩點鍾了,劉伯承總參謀長仍興致勃勃地要我帶他和聶政委去看瀘定橋。我提著馬燈,陪著他們從橋東走向橋西。劉伯承總參謀長對每根鐵索甚至鐵環都看的十分仔細,好象要把整座瀘定橋印在自己的腦海里。從橋西折回橋中央的時候,他停住腳步,扶住橋欄,俯視大渡河的急流,著力地在橋板上連蹬三腳,感慨地說:「瀘定橋!瀘定橋! 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
從繳獲到的敵人文件中,蹈出了一份劉文輝拍發的緊急通報。這份通報說,我軍己面臨石達開第二的危境;說前有大渡河,後有金沙江,消滅共軍,在此一舉。敵人的這種幻想,很快就徹底破滅了。我們走的雖然是石達開走過的舊路,但我們不會陷入歷史的覆轍。因為我們是中國共產黨、毛主席領導的人民武裝。
第三天,軍團的主力來到了。接著,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周恩來副主席、朱德總司令帶著中央機關上來了。千軍萬馬從這英雄的瀘定橋渡過了天險大渡河。(載1975年11月1日《解放軍報》)作者:楊成武
http://www.sdyyyz.net/red/gs_ldq.htm
❸ 飛奪瀘定橋電影精彩片段簡介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 大渡河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3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❹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征的哪部電影
影片名:《大渡河》
外文名:Cross The DADU River
出品公司:中國長春電影製品廠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導 演:林農,王亞彪
類 型:戰爭
主 演:傅學誠,韓適,劉懷正,趙申秋,陳寶國,趙恆多
上映時間:1980年
劇情簡介: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
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紅軍進入冕寧縣城後,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釋放了被反動政權拘押的群眾,使這片彝族聚居地區,成為紅軍走向勝利的通衢。先遣團迅速奪取了安順場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奮勇,直撲對岸守敵。
老謀深算的蔣介石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調集部隊左右夾擊安順場,妄圖半渡而擊,將渡河的紅軍分割圍殲,揚言要紅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毛主席等首長及時變通部署,將計就計,一面繼續造成在安順場涉渡的假象,一面另闢瀘定橋為強渡點。
之後,又以劉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狀,迷亂了川軍,調開了固守瀘定的川軍二0八旅。蔣介石察覺了真相後,惱羞成怒,走馬換將,命令新任川軍司令何湘輝火速調二0八旅回援瀘定...
(4)關於大渡鐵索鎖橋的電影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劉伯承 演員傅學誠
劉伯承,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他與彝族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使全軍順利通過彝族聚居區。繼而指揮所部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打開紅軍北上的通路。
2、黃開湘 演員李東學
紅四團團長,是整個團隊的核心力量,是大家心中沉穩內斂的主心骨。他率領隊友們穿越槍林彈雨的圍剿,於驚濤駭浪之中突破天險飛奪瀘定橋,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不朽的一頁篇章。
3、廖大強 演員於小偉
紅四團戰士,是一名武將,有著硬漢魅力和英勇善戰的殺氣,還有著過人的膽識且性格粗狂,作戰生猛、殺敵無數,身手敏捷而矯健,懷有勇士精神,鐵索橋上迎著槍林彈雨奮而前進。
❺ 飛奪瀘定橋電影
沒有這部電影,相同題材的電影名字如下。
片 名:
Da he
譯 名:
大渡河
導 演:
( 林農 Nong Lin )
主 演:
( Xuecheng Fu) ( Shi Han) ( Huaizheng Liu) ( Hengo Zhao) ( Shenqiu Zhao)
上 映:
1980年
劇情介紹: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迭山川中。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紅軍進入冕寧縣城後,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釋放了被反動政權拘押的群眾,使這片彝族聚居地區,成為紅軍走向勝利的通衢。先遣團迅速奪取了安順場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奮勇,直撲對岸守敵。老謀深算的蔣介石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調集部隊左右夾擊安順場,妄圖半渡而擊,將渡河的紅軍分割圍殲,揚言要紅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毛主席等首長及時變通部署,將計就計,一面繼續造成在安順場涉渡的假象,一面另闢瀘定橋為強渡點。之後,又以劉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狀,迷亂了川軍,調開了固守瀘定的川軍二0八旅。蔣介石察覺了真相後,惱羞成怒,走馬換將,令新任川軍司令何湘輝火速調二0八旅回援瀘定。這時,我左路部隊已佔領橋頭,攀著十三根凌空搖盪的鐵索向左岸突擊。當蔣介石打電話訓示右岸守敵時,接電話的已是紅軍戰士小張……毛主席安步走下瀘定橋頭,對身邊的戰友們說:"夢想我們當石達開第二的那個人作何感想呢?"
❻ 我記得有部電影是講一群軍人強過鐵鎖橋!這電影叫什麼名字
大渡河 (1980)
導演: 林農 / 王亞彪
編劇: 魯琪
主演: 韓適 / 趙申秋 / 劉懷正
類型: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1980
大渡橋橫鐵索寒 (1996)
導演: 舒崇福 / 關大心
編劇: 舒崇福 / 張子申
主演: 吳蘭輝 / 孫飛虎 / 劉方坤 / 郭偉華 / 許毛毛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集數: 6
又名: 強渡大渡河
❼ 飛奪瀘定橋簡介
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軍在安順場強渡大渡河後,要用僅有的幾只小船將幾萬紅軍渡過河去,最快也要一個月的時間。而國民黨的追兵緊追不舍,形勢十分嚴峻。當急之下,於5月26日上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王稼祥、林彪、聶榮臻、羅榮桓、羅瑞卿匯報後,當即作出了奪取瀘定橋的決定。其部署是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紅一軍團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導的幹部團為右路軍,由中央縱隊及1、3、5、9軍團為左路軍夾河而上攻取瀘定橋。左路軍由王開湘、楊成武率領的紅二師四團為前鋒攻擊前進,5月28日,紅四團接到紅一軍團命令:「王開湘、楊成武:軍委來電,限左路軍於明天奪取瀘定橋,你們要用最高的行軍速度和堅決機動的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你們要在此戰斗中突破過去奪道州和五團奪鴨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記錄」。接令後紅四團後晝夜兼行240華里山路,於29日晨出其不意的出現在瀘定橋西岸並與敵軍交火。
當時百餘米的瀘定橋已被敵人拆去了約八十餘米的橋板,並以機槍、炮兵各一連於東橋頭高地組成密集火力,嚴密地封鎖著瀘定橋橋面。中午,紅四團在沙壩天主教堂內召開全團幹部會議,進行戰斗動員,組織了由連長廖大珠、指導員王海雲率領的23名奪橋突擊隊。下午四點,22名勇士身掛mp5(b32)和ump45(b33)沖鋒槍,背插RPG火箭榴彈,腰纏12顆手榴彈,冒著槍林彈雨以及96艦攻的轟炸與掃射,爬著光溜溜的鐵索鏈向東橋頭猛撲。三名戰士在王友才的率領下,緊跟在後,背著槍,一手抱木板,一手抓著鐵鏈,邊前進邊鋪橋板。當勇士們爬到橋中間時,敵人在東橋頭放起大火、妄圖以烈火阻擊紅軍奪橋。勇士們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烈焰,高喊「同志們,這是勝利的最後關頭,鼓足勇氣,沖過去!莫怕火,沖呀!敵人垮了,沖呀!」廖大珠一躍而起踏上橋板,撲向東橋頭,勇士們緊跟著也沖了上來,抽出馬刀,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此時政委楊成武率領隊伍沖過東橋頭,打退了敵人的反撲,佔領了瀘定城,迅速撲滅了橋頭大火。整個戰斗僅用了兩個小時,便奇絕驚險地飛奪了瀘定橋,粉碎了蔣介石南追北堵欲把藉助大渡河天險將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瀘定橋因此而成為中國共產黨長征時期的重要里程碑,為實現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合,最後北上陝北結束長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不朽的篇章,有「十三根鐵鏈劈開了通往共和國之路」的壯美贊譽,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其中就有七位元帥長征時經過了瀘定橋。當時在激戰後的瀘定橋上,劉伯承元帥曾用腳重重地在橋板上連跺三腳,感慨萬千地說「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我們勝利了」!朱德總司令在長征回憶中題詞「萬里長江猶憶瀘關險」的詩句,充分說明了紅軍長征飛奪瀘定橋的艱險與壯烈。
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安順場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4團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並與左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隨後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大渡河以南的企圖。
比起紅軍強行軍創造的奇跡,二十二勇士飛奪瀘定橋更是奇跡中的奇跡。二十二勇士飛奪瀘定橋的故事早已為人們熟知,然而,在二十二個勇士中,如今只有五個人的名字被後人得知,其餘的大多數人,我們甚至連他們的名字是什麼都已不知道。
強渡大渡河十七勇士的名字,是因為《戰士報》一八六期上的記載而被後人得知。然而,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的名字,卻沒有得到這樣幸運的記載。
同為紅一軍團所屬的部隊,為什麼紅一軍團政治部編印的《戰士報》只登載了17勇士的名字卻沒有登載22勇士的名字?這是長期以來人們心中的一個困惑。王永棉老人給出了這樣的猜測:目前人們所能找到與紅軍大渡河戰役有關的《戰士報》,只有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第一八四期和1935年6月3日出版的第一八六期,它們的原件都收藏於中國軍事博物館。強渡大渡河戰斗是5月25日打響的,而飛奪瀘定橋戰斗是5月27日打響的。一八四期《戰士報》的主要內容是介紹前一天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的戰斗,而到了一八六期《戰士報》,內容已經是介紹大渡河全部戰役的情況,頭條標題就是《大渡河沿岸勝利的總結》。這樣我們自然就可以想到,這中間一定還有《戰士報》第一八五期,而且這張報紙的內容差不多可以肯定就是介紹飛奪瀘定橋的戰斗。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合理地猜想,飛奪瀘定橋22勇士的名單就登載在一八五期的《戰士報》上?而一八六期《戰士報》登載十七勇士的名單,是對一八四期《戰士報》應該登而未登的內容的一個補充?
這僅僅只是一個猜測。當然,也存在著另外的可能,就是因為報紙版面所限,它們來不及去登載那22個勇士的名字了。《戰士報》第一八五期已經缺失,給紅軍歷史研究帶來太多的問號。
二十二名勇士是怎麼選出來的?
事實上,關於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到底是21名,還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戰士報》,上面寫的就是「二連21個英雄首先爬鐵鏈冒火過河」。現在,根據時任紅四團政委的楊成武將軍發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憶文章《飛奪瀘定橋》,人們把飛奪瀘定橋的勇士定為22名。
1986年,王永棉在瀘定縣委派下,趕赴北京拜訪當年紅四團黨總支書記、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鐵道兵司令部副司令員的羅華生將軍。羅將軍告訴王永棉,當年的22勇士,是他親自到二連挑選出來的。當時他挑人的標準是,凡是幹部,包括連長、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及排長,首先要挑出來。曾經是戰斗英雄的,比如在渡烏江戰役中立過功的,也要挑出來。平時作戰勇敢的,挑出來。挑選出來的人,必須是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起碼也要是入黨入團積極分子。突擊隊的任務是二連連長廖大珠搶下來的,就由廖大珠擔任突擊隊的隊長。
1985年,瀘定縣籌備「飛奪瀘定橋」勝利50周年紀念慶典,王永棉受縣里委派赴北京邀請楊成武將軍參加慶典,曾當面向楊將軍詢問有關二十二勇士的線索。楊將軍告訴王永棉,當年戰事非常緊張,打完瀘定橋,部隊又繼續向前打,二十二勇士的名字沒有來得及記下來。後來在長征路上,他們多數同志都先後犧牲了。當時,楊成武將軍說到這些時,情緒十分激動,他一遍一遍地呼喚——我的22名勇士,你們在哪裡,在哪裡啊,說著說著,竟老淚橫流……
根據楊成武、羅華生等老將軍們的回憶,飛奪瀘定橋22勇士中,有4個人的名字是可以記起來的,他們是:二連連長廖大珠,二連政治指導員王海雲,二連支部書記李友林,及抽調支援的三連支部書記李金山。
瀘定縣的同志們在解放後的追訪中,還找到了第5位勇士的下落,那就是副班長劉梓華。
第5位勇士的下落是怎樣找到的?
在瀘定橋邊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里,庄嚴肅穆地豎立著22根方柱子,它們代表著當年飛奪瀘定橋的22位勇士。它們絕大多數是無字碑,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而在這5根柱子中,只有一根上面雕刻有頭像,這根柱子代表的勇士就是劉梓華。
22名勇士中,唯一留下下落和相片的勇士就是劉梓華,劉梓華的雕刻頭像就是根據他本人的相片製作的。關於劉梓華下落和相片的獲得,有一個曲折艱難的尋訪過程,而我們的采訪對象王永棉就親身參與了這個過程。
在王永棉的日記本上清楚地記著,1974年10月19日,當時的四川省文化局副局長朱丹,在一次會議上提出,新中國成立這么多年,紅軍飛奪瀘定橋二十二勇士的情況和下落,還一直搞不清楚,實在說不過去,瀘定縣的同志們要下力氣搞點調查。朱丹是一位演員,曾經在電影《達吉和她的父親》中扮演父親。也許與朱丹的這次講話有關吧,也許還有別的什麼推動力量,1975年,瀘定縣所在的甘孜州成立了一個紅軍長徵文物調查小組,由三人組成,王永棉擔任了組長。
從1975年5月到9月,近5個月的時間里,調查小組從四川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江西、湖南、貴州、廣西,差不多繞半個中國走了一圈,搜集有關的紅軍長徵文物,其中調查22勇士下落是他們時刻放在心頭的一項重要任務。
1975年8月,調查組來到江西南昌,在參觀江西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時,在一個大陳列廳里,看見掛著很多相片,上面都是在各個歷史時期參加革命戰爭的江西籍的烈士,下面還有他們的簡單生平。
王永棉一個一個認真地看,突然他眼前一亮,心中一陣狂喜。他發現了一個叫劉梓華的相片,他的生平介紹中寫著,「劉梓華同志是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英雄之一。」
王永棉連忙叫來一起去的同志,但一個同志提醒他:「你看清楚了沒有?前面寫的是強渡大渡河啊。」自從楊得志將軍寫了《強渡大渡河》、楊成武將軍寫了《飛奪瀘定橋》兩篇文章後,這兩個詞幾乎成了專用片語,分別特指發生在安順場和瀘定橋的戰斗。
但這畢竟是個重大發現,他們立即去找紀念館的管理同志,但對方告訴他們紀念館所知的情況也只限於展覽內容這么多,不過他們告訴王永棉,這些材料的來源是河北省廊坊軍分區。
1976年1月26日,瀘定縣方面給廊坊軍分區去信去函,了解有關劉梓華同志的情況。1977年1月15日,瀘定縣方面收到了回信,信中肯定劉梓華就是當年飛奪瀘定橋的英雄,並說明劉梓華生前系天津廊坊軍分區的副參謀長,1951年患惡性淋巴腫瘤去世。
❽ 大渡橋片段(老船夫扛船的那段)開頭,題目,結尾要求五十字以上,真心求。
去年冬天,我觀看了一部電影——《強渡大渡河》。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就是紅軍為了守衛瀘定橋,和蔣介石的部隊殊死搏鬥的故事。
影片情節十分驚險,特別是有一段馬上就要開始戰斗是的手錶滴答聲,給人以一種時刻都會滅亡的感覺。
其中,最打動我的情節就是前方的戰士一邊鋪橋,一邊也就會掉下去一位戰士。戰士們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我不由得想起了毛澤東的《七言.律詩》——「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大渡橋雖然十分險惡,但紅軍戰士的這種精神,也許是大渡橋被感化了,沒有被蔣介石奪走。
影片雖然結束了,但我想到了我自己——不好好學習、亂花錢……怎麼對得起為國捐軀的、英勇頑強的紅軍戰士!
紅軍戰士們用生命給我們換來了現在這明亮的教室、幸福的生活,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
為了讓紅軍戰士們安心,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熱愛祖國!
❾ 電影《大渡河》
導語:「飛奪瀘定橋,搶渡金沙江,二萬五千里長征」等等,現如今誰不是耳熟能詳,但是這些事跡在發生的過程中,並不是僅僅這幾個字概括的,其中的艱難險阻,驚險刺激,困難重重並不能完全想像。好在有電影《大渡河》,它能帶領我們回到當初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重溫中國工農紅軍的堅韌精神。
影片《大渡河》評古今
37年前的經典影片《大渡河》是在新中國建立後拍攝的,中國在艱苦的條件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了完整的中國本土電影製作體系和電影業人才培養體系,但是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電影體繫到了90年代,因為種種原因荒廢了。
那時候,比較有名的還是長春電影製片廠,那時候的文化因為受到了港台電影和西方電影的侵蝕,中國的本土電影業一直被淹沒,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大渡河》是由長影樂團雄壯的音樂開場,講述的是紅軍在長征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故事,之後的《四渡赤水》也是在此基礎上拍攝的。
情況危險只能渡河
關於人員設定,蔣介石由趙恆多飾演,說起他,看過《血站台兒庄》、《大決戰》這兩部戲的人都知道,凡是蔣介石基本上是他演的。
❿ 有部戰爭電影,日本和中國在一條鐵橋打扙,然後橋下的水都變紅色了叫什麼電影
是跟日本嗎?感覺像是老片《大渡河》
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472057/?sugest=%E5%A4%A7%E6%B8%A1%E6%B2%B3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隊伍來到金沙江到大渡河之間的天險縱橫的重疊山川中。數十萬國民黨中央軍和軍閥武裝圍追堵截,蔣介石的座機也飛臨川軍首腦駐地,兩種決定中國命運的力量對峙著……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伯承等同志部署了佯攻大樹堡、暗渡安順場的戰斗。紅軍進入冕寧縣城後,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釋放了被反動政權拘押的群眾,使這片彝族聚居地區,成為紅軍走向勝利的通衢。先遣團迅速奪取了安順場渡口,17位勇士孤舟奮勇,直撲對岸守敵。老謀深算的蔣介石也迅速調整了部署,調集部隊左右夾擊安順場,妄圖半渡而擊,將渡河的紅軍分割圍殲,揚言要紅軍重蹈石達開的覆轍。毛主席等首長及時變通部署,將計就計,一面繼續造成在安順場涉渡的假象,一面另闢瀘定橋為強渡點。之後,又以劉伯承佯攻雅安,作直取成都狀,迷亂了川軍,調開了固守瀘定的川軍二0八旅。蔣介石察覺了真相後,惱羞成怒,走馬換將,令新任川軍司令何湘輝火速調二0八旅回援瀘定。這時,我左路部隊已佔領橋頭,攀著十三根凌空搖盪的鐵索向左岸突擊。當蔣介石打電話訓示右岸守敵時,接電話的已是紅軍戰士小張……毛主席安步走下瀘定橋頭,對身邊的戰友們說:"夢想我們當石達開第二的那個人作何感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