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電影百慕大三角1大船

電影百慕大三角1大船

發布時間:2022-06-20 07:40:33

A. 誰知道關於百慕大三角的電影

2005年克雷格·巴克斯利導演電影《百慕大三角》

"The Triangle" 導演: Craig R. Baxley
主演: Eric Stoltz , Catherine Bell Sam Neill , Michael E. Rodgers
分類: 冒險 / 懸念 / 驚悚 / 動作 / 劇情 語言: 英語 俄語 西班牙語
製片國家或地區: 美國 IMDB: 0452573
電影名稱: 百慕大三角
主要演員: 薩姆·內維爾 凱瑟琳·貝爾 米切爾·E·羅德格爾 艾麗卡·斯朵特茨 約翰·斯農 切諾斯·瑪丁·史密斯
出產地區: 歐美 地區
電影類型: 動作片
百慕大三角簡介:一批貨船以及船上全體人員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洲令人驚恐的失蹤,一位億萬富翁拿出一筆誘人的資金組織一個由無神論專家,新聞記者,航海專家,科學家,心裡學家和醫學專家組成的分隊,試圖前往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洲調查其原因,然而,隨著他們調查的深入和不斷接近百慕大魔鬼三角,他們發現一些惡夢般難以解釋的事情在他們周圍發生,情況越來越危急,億萬富翁希望他組織的這支專家團隊拿出一個確保他們自己安全的妥善方案,可此時面對種種詭異的情況,這支專家團隊也束手無策…

還有事實真相是個加拿大的電視劇其中一集

B. 一部美國電影,說的是好像一群科學家在百慕大三角進入平行空間,看到裡面失蹤的船隻

百慕大三角 The Triangle(2005)?

3集迷你劇。

億萬富翁Eric Benirall率領一隊科學家,試圖揭開自己的貨輪在百慕大沉船之謎。

C. 誰有百慕大三角電影1-3部,跪求,謝謝

鏈接:https://pan..com/s/1vqqYlnNRQbBbG54ZSiU9cw

提取碼:vg97

《百慕大三角1幽靈海》講述的是一批貨船以及船上全體人員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洲令人驚恐的失蹤,億萬富翁拿出誘人的資金組織一個由新聞記者,航海專家,科學家,心理學家組成的分隊,前往神秘的百慕大魔鬼三角洲調查其原因。面對惡夢般難以解釋的事情以及種種詭異的情況。《百慕大三角2》隨著調查的深入和不斷接近百慕大魔鬼三角,四位平民科學家面臨著重要的疑惑——神秘人的出現讓他們覺得這一切更加不可思議。《百慕大三角3》四位冒險家解開百慕大三角失蹤之謎,卻無法並將其終結,他們試圖阻止悲劇的發生的故事。

D. 百慕大三角高清完整版電影

百慕大三角DVD1.rmvb

E. 百慕大三角洲這部電影

飛機、船隻和人員為何神秘消失

百慕大三角洲,它位於大西洋上,面積45萬平方英里。這里的惡劣天氣能夠摧毀飛機和船隻。即便在風平浪靜時,這片以邁阿密、北部的百慕大、南部的波多黎各為頂點的三角形水域,也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

有的人憑空消失了,沒有發出任何求救信號,也沒有生還者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麼。還有的人葬身巨浪之下,長眠在飛機、船隻構成的墳墓中。我們無從得知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有的飛機、船隻和人員確實是神秘消失了。

最近,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對百慕大進行了詳實的調查。他們的調查將幫助人們了解這些離奇失蹤背後存在的真實原因。

事件回放(一)神秘的第19飛行小隊失蹤事件

一起失蹤事件,最能增加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某一天,風和日麗。5架載有14名年輕空軍士兵的海軍飛機憑空消失了。美國海軍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激起了人們的無限想像,成為百慕大三角洲的第一大謎題。關於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有許多離奇的說法。但真相到底是什麼?

兩個羅盤都失靈了,飛行員失去了方位

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的這一悲劇,沒有人比熱衷研究百慕大的專家、《百慕大三角洲》一書的作者吉安·庫薩知道得更多。庫薩研究過所有有關第19飛行小隊的歷史資料,也聽過目擊證人的講述。

在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查爾斯·泰勒的領導下,第19飛行小隊從羅德岱堡國際機場起飛。其中4架飛機上各有3個人,另一架飛機上只有兩名飛行員,預計飛行四段,從羅德岱堡起飛,飛往比麥尼群島、大港礁、大巴哈馬島,然後返回基地。

60年前的第19飛行小隊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查爾斯·泰勒上尉通過無線電報告,說他確定不了方位。無線電報務員吉姆·瓦德當時就在附近一艘海軍艦艇上,他聽到了第19飛行小隊之間的無線電通訊。吉姆·瓦德說:「我們聽到飛行小隊長呼叫塔台,問對方能不能用無線電確定機隊的方位,因為他確定不了自己的位置。」

無線電通訊的准確記錄顯示泰勒遇到了麻煩。泰勒說:「兩個羅盤都失靈了。我正在找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堡。我下方是零散的陸地,我確信這兒就是佛羅里達群島,但不知道多遠,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飛往羅德岱堡。」

燃油告急,緊跟著夜晚來臨

從起飛到現在已經過了3個小時,燃料至少還夠再飛3小時,機組成員開始爭論不休。此時的第19飛行小隊可能已經分不清方向。燃油告急,而且夜晚即將來臨。

最後,第19飛行小隊始終沒有轉彎往西。這5架飛機就這樣繼續飛行,眼看燃油即將耗盡,它們仍在繼續向東,飛入空曠的海洋和越來越濃的黑暗。

泰勒說:「我們將按270度航向飛行,一直到看到陸地或者燃油耗盡。從某架飛機的燃油剩下10加侖開始,我們就一起在海面迫降。大家都清楚了嗎?」

吉姆·瓦德說:「那是他們最後的無線電通話。塔台問他還剩下多少油,他說大約還能飛二三十分鍾。我們等了半個小時,無線電再也沒了動靜。我們知道他們已經墜機了,但不知道具體地點,所以我們出動了所有的艦艇和飛機前去搜尋。」

海軍規定,在遇到類似的危機時,編隊中所有的飛機都要迫降。沒有人知道第19飛行小隊到底遭遇了什麼,為什麼連一個組員、救生衣或一片殘骸都找不到?

60年後的重飛,兩架飛機兩次儀表失靈

如果我們沿著當時的路線再飛一次,能否獲得新的信息?

歐比·歐布萊恩(美國海軍退役中校)說:「我們決定乘坐服役於二戰期間的『復仇者』飛機,進行這次史無前例的重新飛行,完全按照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路線,穿越百慕大三角洲。」

歐比·歐布萊恩是前海軍飛行員、戰斗英雄。他將負責駕駛與第19飛行小隊的5架飛機相同的「復仇者」魚雷轟炸機。

歐比·歐布萊恩說:「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員和其他飛行員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導航方式,是靠羅盤以及下方的島嶼來確定方位。為了讓這次飛行更有說服力,我們的飛機也將使用相同方法。我們從羅德岱堡的相同跑道起飛,和當年的第19飛行小隊一樣。時間是下午2點10分,然而天氣狀況要比當時好些。經過一段時間的順利飛行後,我們的飛機也出了問題。驚人的是,故障時間幾乎和泰勒報告儀表失靈的時間相同,都是在3點50分左右。我們的『復仇者』魚雷轟炸機的轉彎側滑儀開始失靈,這使得飛行員很難平穩有效地轉彎。」

歐比·歐布萊恩的模仿飛行又順利度過了一個小時。下方的大港礁安全在望。歐比·歐布萊恩說:「我們左轉彎,向北飛往大巴哈馬。它是我們這次飛行的最北端,還有一小時航程。第19飛行小隊本來應該在這里向西轉彎返航,但最終他們沒有轉彎往西。而是繼續向東飛行,一直飛入空曠的海洋和越來越濃的黑暗。」

不可思議的是,另一個問題又發生在這次模仿飛行中。跟拍「復仇者」轟炸機的飛機上的轉彎側滑儀也發生了故障,已經完全失靈。

模擬第19飛行小隊飛行近兩小時,兩架飛機,兩次儀表失靈。對於這兩次奇怪的儀表失靈,沒有人知道是為什麼。飛行員說,或許我們那兩架飛機的儀表本來就有故障?

事件回放(二)

另外幾次 神秘失蹤事件

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和緊隨其後的媒體狂熱,使百慕大三角洲的傳說更加牢不可破。

1948年12月27日,一架麥道DC3客機自波多黎各的聖胡安起飛,預計飛往邁阿密,卻在途中神秘失蹤。

1963年8月28日,兩架巨型KC-135軍用空中加油機,在返回邁阿密附近的霍姆斯特德空軍基地時墜毀。兩架飛機距離為5百英尺,卻同時墜機,當時的高度約為3萬6千英尺。但這兩架飛機並沒有憑空消失,它們的殘骸最終還是找到了。但這兩架飛機在空中相撞了嗎?是否只是飛行員的失誤?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事件的真相。事實很容易被迷霧籠罩,此次飛行也變成了百慕大三角洲傳說的一部分。

名詞解釋

「百慕大三角洲」的由來

1918年,美國籍的補給船獨眼巨人號駛離巴貝多後不久,便再也聯系不上了。1963年,美國海運硫磺皇後號從基韋斯特附近進行了一次例行呼叫,從此杳無音信。科學家相信,百慕大並沒有奇特之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和傳說卻越來越多。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了。發生核戰爭的可能,讓人們感到恐懼。這種疑惑和恐懼感也滋生出了許多神秘的謎團,充斥於電影和通俗文化中。同時,隨著海、空運輸量的增長,人員傷亡也在大幅度增加。

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商船隊》雜志的一位作者首創了「百慕大三角洲」一詞,使這個謎團更加撲朔迷離。

百慕大三角洲至今仍是一片神奇的區域。
颶風

科學為百慕大三角洲之謎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釋。最常見的解釋都跟天氣有關。全世界的極端天氣都會給海運、空運帶來巨大的災難,百慕大三角洲也不例外。龐大的雲雨氣團,會演變成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風雨,寬度可達100英里,風速高達每小時200英里。颶風所到之處,飛機、船隻無一能逃脫厄運。颶風的破壞力巨大,也因此成為了人們研究最多的天氣現象之一。說不定,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發生的悲劇,它就是最合理的解釋。

如今,衛星技術能夠提前警告位於百慕大區域內的人,颶風即將到來。衛星技術加上更先進的導航系統,或許就是傷亡及失蹤事件逐年減少的原因。

但這個解釋並不全面。颶風季節只有6個月,也就是從6月份到11月份,但有許多失蹤事件發生在這6個月之外。那麼,是否還有其他自然現象能夠解釋謎團呢?

海龍卷、雷暴和閃電

海龍卷,就是在海上形成的龍卷風,經常在佛羅里達南部沿海出現。它也同樣致命。有時,海龍卷,風速高達每小時110英里。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氣象學家羅伯特·羅傑斯說:「佛羅里達南部經常有海龍卷。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常會有好幾個海龍卷,一個接一個,能持續5到10分鍾左右。」

雖然很危險、而且難以捉摸,但海龍卷的力量很弱,無法掀翻大船,也無法擊落高空的飛機。

那些我們更熟悉的現象,例如雷暴呢?百慕大之謎是否和它有關?

當暖濕氣流上升與冷氣流相遇,就會形成雷雨,由於總有不斷上升的暖氣流,百慕大三角洲等地區是孕育雷暴的絕佳地點。雷暴能在海面上快速形成,釋放出巨大的毀滅性力量,襲擊還渾然不知的飛機與船隻。雷暴通常還會伴有閃電,這也是該地區始終存在的威脅。

閃電會讓人失去方向感,甚至喪生。但較大的船隻和飛機通常都裝有保護裝置,可以躲過單次的雷擊。

就像海龍卷和雷暴一樣,閃電也只能提供部分解釋。

人為原因 飛行員失去方向感

要揭開百慕大三角洲之謎,就不能放過任何細微線索。研究人員首先研究了機械故障或者飛行員人為錯誤的可能性。人為錯誤及空間定向障礙是否就是某些飛機失蹤的原因?

在海洋上空飛行時,飛行員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有時甚至上下左右不分。人類不適合在空中的三維空間里快速移動,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裡,也可能誤把海洋當成天空,尤其是在海面有陽光反射時。這種現象在這一帶很常見,有霧時問題則會更嚴重。如果分不清上下,就很容易飛進海里。

佛羅里達州的飛行教官卡羅爾·柯林斯,非常清楚飛行員失去方向感的危險性。她認為,百慕大三角洲頻繁發生事故的原因可能很簡單。

柯林斯說:「在白天,如果能見度比較低,地平線會變得很不明顯。從這個方向看還能看得到地平線,但到另一邊看,就沒有那麼清楚了。我要讓飛機略微傾斜一下。如果我們正在慢慢進入爬升轉彎。你會發現,其實你感覺不到任何變化。我可以讓飛機非常緩慢地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不是很快,那麼你的耳朵就不會有脹脹的感覺,這時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正在下降。」

很顯然,她不相信那些百慕大的傳說。在柯林斯看來,百慕大三角洲的許多空難都可以歸結為壓力太大、過度疲勞或者失去空間方位感。

反常的天氣、人為失誤或者單純的機械故障

但那些失蹤的船隻呢?難道也是由於人為失誤?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氣象學家克里斯·藍西認為,大多數事件都有同一個解釋。克里斯·藍西說:「如果不是以科學家而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我會說,百慕大三角洲的意外事故中有許多都是人為錯誤導致的。很多人幹了蠢事,被困在愚蠢的地方,還要把責任推給別人。」

關於那些在百慕大失事的大小船隻,有一個組織獨家擁有第一手資料。它就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在美國各地沿海發生的事故,他們都要參與救援。作為邁阿密海岸警衛站的直升機機組成員、三級軍士長約翰·格斯里在全球海上救援任務最繁忙的區域執勤,並深感自豪。他很清楚失去空中方向感有多容易。

約翰·格斯里說:「有時候空中會有薄霧。如果這時又是風平浪靜,你就可能分辨不出哪兒是海面,哪兒是天空。」

美國海岸警衛隊對60年來、該地區發生的船隻和飛機事故進行了分析,發現人員傷亡幾乎全是人為失誤或機械故障造成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平均每天拯救11人,為130多個遇險者提供援助。

近年來,那些迫切需要援助的人安全獲救的比例越來越高。這要歸功於一種更新、更精確的救援裝置,它們被稱為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這種裝置在1982年推出後,已幫助拯救了1.4萬多人。百慕大三角洲每年有成千上萬次救援行動,其中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在確定遇難船隻位置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美國海岸警衛隊不公開承認百慕大三角洲的存在。但有時,即使船上有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海岸警衛隊也仍然找不到船隻的蹤影。

磁場異常

關於百慕大三角洲,我們早就知道一個事實,有些人認為,也許是它造成了這個地區的導航問題———因為這是地球上少數幾個磁北極和地理北極重合的地方。另一個類似的區域位於日本海岸外,那裡也發生過船隻神秘失蹤的事件。

一項發現指出,百慕大三角洲上方磁氣圈的變化速度,比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從這一點來看,百慕大三角洲不同於世界上的任何其他地方。

證據就來自400英里外的太空。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了一顆由丹麥科學家製造的,重132磅的小衛星。從那以後,奧斯特衛星已經2.5 萬多次通過百慕大三角洲水域上方,對地球磁場的強度進行測量。

丹麥氣象學院斯陶寧說:「我們發現,主磁場,也就是來自地球的液態地核的磁場,在百慕大地區的變化特別大。」

一群丹麥科學家將自己的數據與20年前美國磁場衛星取得的數據進行了比較。這是他們第一次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洲地區,並取得了驚人的結果。

斯陶寧說:「我們比較了磁場衛星和奧斯特衛星所取得的磁場資料。它們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百慕大地區的磁場減弱了大約6%。」

百慕大三角洲磁場減弱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這是一項重要發現。但20年來,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些改變?

科學家推測,磁場的改變可能來自一陣強烈的亂流,就像一場暴風雨。它起源於地核中的液態鐵,就位於百慕大三角洲的正下方。

但研究人員又說,很難想像,百慕大地區磁場的變化速率快了那麼一點,就能影響到導航、船隻和飛機,或者船隻、飛機上的人員。盡管這合乎邏輯,但相信百慕大之謎的人還有其他疑問

F. 誰能告訴我有部美國的電影,講述的是一隻船到百慕大三角海域打魚結果遇到海浪水牆了!那電影叫啥名

電影《完美風暴》
完美風暴的劇情簡介 · · · · · ·
五位船員在茫茫大海中和狂風巨浪搏鬥的故事。其中,船長是一個叫比利(喬治·克魯尼 George Clooney飾)的男人。他剛剛結識了新女友,急需錢來過上新生活。然而附近海域的捕魚量卻一直不景氣。除了船長,其餘4名船員眼下都需要錢來維持個人的生活。於是,他們決定開往一個相距甚遠的海域,就沖著那裡豐富的魚資源。
富貴險中求,盡管比利知道前方可能有風暴,比利還是堅決的往前行使。然而,真實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糟糕:風暴異常狂暴,他們正在面臨出海生涯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友情和愛情,在這場風暴中愈磨愈堅。

G. 找一部老電影講述百慕大三角

截擊偷天人
1986-1987年,英文名叫 SKY PIRATES

劇情簡介:二戰時期美國運送幾塊神秘的隕石的事情,該隕石能夠使飛機輪船失事沉沒,一個好奇的士兵打開箱子想看看隕石,結果他們的飛機沉入了海中,主角脫險回國後再返回出事地點潛入海中打撈,但被壞蛋中校捷足先登,故事結局是主角和壞蛋中校在復活節島上展開決斗,中校最終手持兩塊合並的隕石遭融化而死

http://..com/question/64031499.html?si=3

H. 求一部電影,電影史說一群人行船行駛到百慕大三角而穿越的故事

一共有三部,分別是:《百慕大三角1幽靈海》
《百慕大三角2鬼海漩渦》
《百慕大三角3魔域墳場》

望樓主採納!

I. 跪求電影《百慕大三角》一至三部的電影資源,最好是網盤,謝謝

鏈接:

提取碼:95nt

《百慕大三角》(百慕大之夜)億萬富翁艾瑞克的海上船隊接連在百慕大失事,為了找尋百慕大失事的真象,他邀請兩位科學家埃米尼·帕特森和布魯斯·蓋勒、一位采訪百慕大的專業記者霍華德·托馬斯、通靈的精神病專家斯坦·萊森組成一個探險小組,前去探尋事實的真相。而報酬竟是每人五百萬美元的巨額獎金,面對如此大的誘惑,四人決定冒險一試。然而在他們抵達百慕大中心區域,發現一些端倪後,卻被神秘組織劫持,後被放逐回邁阿密。

J. 「魔鬼三角」百慕大事件

作者:惠家明
編輯:Yuki

百慕大是大西洋上的小島,人口不到10萬,離北京有一萬公里之遙。照理說,這個地方與我們的生活沒什麼關聯。然而,一提起百慕大的名號,當代年輕人恐怕沒有幾個不知道的。

在我們從小讀到大的課外書里,“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出鏡率相當之高。所謂的魔鬼三角一般是指百慕大、邁阿密和波多黎各首府聖胡安連成的三角形區域。傳說中,這個地區靈異事件頻發,無論是飛機還是輪船,一進來就凶多吉少。

(百慕大魔鬼三角圖示。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有說法認為,百慕大魔鬼三角存在時空隧道,會把飛機傳送到陌生的世界,而乘客也就此“人間蒸發”。還有的人甚至把魔鬼三角和亞特蘭蒂斯神話,或是外星人聯系起來,猜測那些失蹤人口是被神秘勢力捉走了。

這些靈異故事確實很吸引人,簡直能拍成好幾部科幻大片。不過,大家可千萬別當真。現實中的百慕大並不是什麼可怕的禁地,也沒有你嚮往的時空隧道,有關它的故事大部分是通過編造和扭曲事實得來的。 所謂的魔鬼三角本質上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人類自己創造的流行文化現象。

(現實中的百慕大是一片安逸樂土,也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圖片來源:(WT-en) Legrospaumé|Wikimedia Commons)

魔鬼百慕大,究竟多可怕?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靈異事件聽上去神秘莫測,其實也不外乎這兩類:要麼是船隻失事,要麼是航班失蹤。可是要問魔鬼三角究竟“吃”掉了多少輪船飛機,相關的論著作品也拿不出精確的數字。有民間愛好者曾統計過,該地區200年來一共有900餘起交通失事,但這一數字很可能有所偏頗 [1] 。實際上,推崇“魔鬼三角”的民間專家們從沒想過用驚人的統計數字來吸引目光,而是靠那些撲朔迷離的個案故事。

在船隻失事類故事中,最常被用來佐證魔鬼三角恐怖程度的是軍艦失蹤案和幽靈船(在海上如幽靈般漂盪,沒有人駕駛的船),經典案例當屬“獨眼巨人號(Cyclops)”和“卡羅迪林號(Carroll A. Deering)”。獨眼巨人號是海軍運輸艦,船上載員300多人,排水量近兩萬噸。1918年3月,它滿載著礦石出發,結果在途徑魔鬼三角區的時候突然失蹤,連船帶人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2] 。設備強大、噸位相當於輕型航空母艦的鋼鐵巨船居然會莫名其妙消失,甚至連痕跡都沒留下,這確實讓人很詫異。

(獨眼巨人號運輸艦舊影。 圖片來源:Photograph was taken by the New York Navy Yard|Wikimedia Commons)

相比之下,幽靈船卡羅迪林號的經歷就被描述得更加詭異。這艘多桅帆船建於1919年,平時就負責在百慕大附近海域拉貨物,結果剛下水沒兩年,船就不見了。直至1921年,人們在美國北卡州海岸發現了它,船體是完好無損,可是船上的人居然一個也沒有了 [3] 。

同樣的,軍機失蹤案也是廣為流傳。1945年12月,五架轟炸機外出訓練,在百慕大附近海域信號消失。緊接著,海軍派出一架水上飛機前去搜救,可是搜救飛機不久之後也失蹤了 [4] 。加在一起,這一天共有6架飛機和27名飛行人員失蹤。

(失蹤的海軍轟炸機舊影。圖片來源:Lt. Comdr. Horace Bristol|Wikimedia Commons)

除了這幾個經典案例,百慕大三角的靈異故事還有不少,但故事結構都差不多,講的大多是某類交通工具到了該地區就無端失蹤的案例。乍一聽上去,百慕大好像確實邪門,並且給人們灌輸了這樣的觀念:“百慕大三角非常危險,交通工具的失蹤有悖於生活常識,無法用科學解釋,而只能引入時空隧道或者外星人的概念才能講得通”。但實際上,這種觀念從頭到尾都是錯的,因為百慕大並不危險,該 地的交通失事案完全能用科學解釋 ,並且被拿來和時空隧道或者UFO扯在一起更是毫無根據。

全球最危險海域,百慕大連前十都排不上?

首先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大部分和魔鬼三角有關的交通失事案確實存在,另有少部分是憑空捏造,當時的新聞報紙也可以證明這一點。但是,它們被誇張的成分實在太多,而一些重要的細節又被故意抹除。

客觀的說,軍艦軍機失事是一件很遺憾、但也很常見的事。 就說過去這兩年,我們的南亞鄰國幾乎每個月都會墜毀一架軍機,海軍事故十年來也有30多起,而全世界范圍內軍艦潛艇失事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而在GPS還沒有誕生、計算機還沒廣泛應用、飛機還在用螺旋槳、天氣預報多半靠猜的19世紀初至20世紀上半葉,百慕大三角海域有飛機輪船失事完全算不上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更何況世界自然基金會曾統計過全球航運事故高發地排名,最容易失事的地區是日本海、地中海、波斯灣等地,而百慕大連前十名都沒排進去 [5] !而且,船隻或飛機在茫茫大海中失事,要尋找其殘骸是名副其實的“海底撈針”,所以人們很難發現其蹤跡,容易形成一種“無端端失蹤,沒留下任何痕跡”的錯覺。

至於所謂的幽靈船,那更是一點也不稀奇。據《朝日新聞》報道,日本海岸僅2017年就漂來了100多艘幽靈船。這些船隻的主人可能在海難中逝世,而屍體被海浪沖走。也有可能本來是停在碼頭無人看管,後來纜繩斷了,就被沖進了大海。百慕大三角區的一些幽靈船,很可能就是這么出現的。另外像前面說的卡羅迪林號,據當時的目擊者稱,它應該是遭到了海盜襲擊,船員逃走或被殺死,所以被發現時才空無一人。

除此之外,有一位叫拉里·庫社(Larry Kusche)的飛行員(同時也是圖書館學碩士)從自己的駕駛經驗和文獻記載出發,專門寫了一本書來揭穿百慕大的真相 [6] 。他發現,以往有關船隻飛機失事的靈異故事中, 都抹去了一個重要的細節——天氣 。

(百慕大附近海域的颶風。 圖片來源:Image by Jesse Allen, based on data from the MODIS Rapid Response Team at NASA-GSFC |Wikimedia Commons)

百慕大附近海域經常有颶風或雷暴天氣出現,這對海上交通來說是個很大威脅。像獨眼巨人號,其事故報告中就已經提到,船隻很可能是遇到了時速50-70公里的暴風雨而沉沒。在此之外,該地區很多船隻航班失蹤案件的當天都有惡劣天氣發生。不過,熱衷魔鬼三角的“忠粉”卻故意不提天氣的事,以增加事件的神秘屬性。畢竟,如果失蹤案只是惡劣天氣的結果,那可能就不會引起太多關注了。

一場流行文化的狂歡

總的來說,百慕大附近海域的交通失事案算不上靈異事件,完全可以用科學來解釋。所謂的百慕大魔鬼三角也不是什麼自然界現象,更不是科學家發現的學術成果。

但如果要問百慕大魔鬼三角是否存在?那我們應該回答:它確實是存在的—— 不是存在於自然界,而是作為虛構的文化現象存在於人類的書本、電視、網路和腦海中。

(百慕大魔鬼三角作為虛構的文化現象存在。圖片來源:Wallpaper Abyss)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自誕生伊始就是一個文化產品。 它的提出者文森特·加迪斯(Vincent Gaddis)不是大家想像中的科研工作者,而是一個作家。1964年,他寫了一篇名叫《死亡百慕大三角》的文章發表在《大船》(Argosy)雜志上。關鍵在於,這個雜志其實是一本流行文化雜志,上面發表的內容大部分是虛構小說,相當於我們中國人熟知的《故事會》。而《大船》雜志改名之前叫《金船》,定位是一本兒童文學雜志,相當於我們小時候讀的《童話大王》。

試想一下,假如有人在《故事會》或是《童話大王》發了篇文章,講了講某地頻發的靈異事件。你會覺得這是虛構的小說,還是真實存在的事件?

搞了半天,百慕大三角本就是文學創作出來的,和自然科學研究一點關系也沒有。不過,百慕大三角的概念確實很吸引人們的眼球,因為這一海域是上世紀的熱點地區。此地西部靠近著名旅遊勝地弗羅里達,南邊是冷戰交鋒前線古巴,中部又有重要的大西洋貿易航線。而在時間上,它又剛好趕上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UFO熱”。一口氣蹭了四個熱點,百慕大三角想不火都難。一時之間,各類有關百慕大三角的雜志、電視節目、B級電影、文化衫等等周邊文化產品噴涌而出 [7] 。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受到啟發,甚至拍了部科幻大片《第三類接觸》。後來,百慕大三角的說法傳入中國,成了不少80、90後的“集體記憶”。

(百慕大三角,曾經蹭了度假勝地佛羅里達的熱點。 圖片來源 :Daniel Christensen|Wikimedia Commons)

由此看來,百慕大三角雖然是虛構的,但確實給人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精彩內容,甚至還激發了我們身邊許多青少年投身科學研究的興趣。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還給百慕大以真實的面貌,而不是博人眼球的虛影。

作者名片
排版:凝音
題圖來源:Wallpaper Abyss
參考文獻: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Bermuda_Triangle_incidents
[2]The Washington Times, 19 April 1918, page 11, column 2
[3]Ghost Ship of Diamond Shoals, The Mystery of the Carroll A. Deering (2002), Bland Simpson
[4]https://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news/2002/12/bermuda-triangle-mystery-disappearance/
[5]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22806362
[6]Kusche, Lawrence David (1975). The Bermuda Triangle mystery: solved. London: New English Library.
[7]Brett Neilsen.Deterritorializing the Bermuda Triangle: Popular Geography and the Myths of Globalization. Space and Culture, 2000.

閱讀全文

與電影百慕大三角1大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想要成為我們的演員韓國電影 瀏覽:146
怪胎電影免費完整版在線觀看 瀏覽:594
大什麼魚兒童電影 瀏覽:127
告白失敗的英文電影 瀏覽:754
法國電影小孩體檢 瀏覽:924
假日酒店電影院 瀏覽:290
電影黑邊框圖片大全圖片 瀏覽:701
法國靚裝電影 瀏覽:188
電影節有首歌星爺 瀏覽:649
美圖電影圖片 瀏覽:558
法國電影干預2019百度雲 瀏覽:676
推薦一部電影千與千尋作文 瀏覽:404
周星馳電影片段他好像一條狗 瀏覽:481
詭事奇談電影完整版 瀏覽:426
英文電影里經典抱歉鏡頭 瀏覽:594
經典電影英文推薦詞 瀏覽:771
妃子笑電影網站 瀏覽:543
電影宣傳片的背景音樂 瀏覽:648
劉德華盜竊電影完整版 瀏覽:596
什麼東什麼南的電影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