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警惕電影業三大畸形現象

警惕電影業三大畸形現象

發布時間:2022-06-21 03:51:00

⑴ 電影市場畸形具體是指什麼

如果在幾年前,也許你不敢相信一部片子能賣出幾十億的票房,但是在現在的中國電影市場,票房上億根本不是夢想。

總結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⑵ 建議警惕影視作品將男子漢偽娘化,這種現象普遍嗎

超級普遍,如果不加以制止的話,在未來不堪設想。
現在有很多女性觀眾都特別喜歡看那種電視劇,因為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滿足他們心裡對男生的一種幻想,也可以滿足他們對愛情的另一個層面的幻想。在這些女性朋友的心目當中,男演員只要滿足一個字:美。那麼一切都好說。

兩個人有感情沒有什麼丟臉的,但是我覺得不能為了博取觀眾們的眼球來產生感情,更不能為了製造利益而把一些男性演員全部都女性化,偽娘化,男子漢就應該拍一些男子漢的電視劇,就應該有陽剛之氣。

耽美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基本上全部都火了,可這又能說明什麼呢?有多火就有多少人反駁,相信還有很大的一部分觀眾連看都不會看一眼,只不過是一些人的自娛自樂罷了,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可以接受這種感情嗎?如果不接受,拍這樣的電視又想傳達出一種什麼樣的觀念呢?所以我認為普遍不一定是正確的,應該加以制止。


⑶ 電影業的發展需要什麼因素的推動

一、製片、發行、放映業之間的矛盾突出
眾所周知,中國電影業的改革已進入關鍵時期,電影體制改革進入攻關階段,已經觸及到原有的利益分配和權力格局改變的關鍵時期。近年來,電影製片、發行、放映業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在某種意義上,電影業已成為整個文化產業改革的先行者,但是,改革的進程並不順利,離電影業發展的需要還有較大的距離。業內有識之士已認識到,中國電影發展正面臨著體制尚不完善,良性機制還沒形成,投資方式有待優化,中介體制梗阻不少,優秀節目依然短缺,捐稅負擔仍是過重,競爭還很不平等等問題。
這諸多矛盾未能解決,主要的問題在於,對電影的管理還是處於有待於進一步規范的狀態,電影市場依然是無序和雜亂。此前,中國電影行業一直以影片發行為紐帶來貫穿整個行業,但由於各級發行公司是按照行政區域設置的,各級發行、放映單位分別屬於各級政府管轄,這不可避免形成了不同的隸屬關系,特別是利益機制。行政區域和電影企業的自我利益保護機制阻礙了電影市場機制的良性運行。比如,市、縣電影行業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狀一直在嚴重製約著電影事業的發展和電影經濟的正常發展。這些狀況的集中表現就是最近的發行商與院線分賬比例的矛盾,
上月,中影、博納、星美、光線、華誼五大電影發行公司向院線發出通知,要求賀歲檔9部電影分賬比例不低於45%。大家都知道,電影票房的分賬,就是製片公司、院線公司、發行公司、影院一起分凈票房,即在總票房扣除電影專項基金和稅費後的票房收入之後進行分賬。通常,凈票房占總票房的9成多,參與分賬的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共同分享凈票房的大約43%,院線和影院分凈票房的57%。這回,製片方和發行方主動出擊了,要求分賬比例提高2%。上述5家公司,是既製作又發行,他們要求從院線那邊多爭得兩個百分點。說來,這也是有點道理,原來是鼓勵電影下游發展,支持影院建設,可是現在電影銀幕躍進式進展,上游製片、發行行業有些困難,想多掙得2%,假設中國電影年票房為150億,2%是3億元,對於重點電影企業來說,也不算多。
可是,在下游院線看來,這百分之二,是被白搶去的,你盈利,我損失,對於票房較好的影院而言,損傷不大,而對於一些經營不容易的影院來說,是夠嗆,除非轉嫁給觀眾,而久而久之,更是困難。雙方爭執不停,在觀眾看來,電影業為何不把蛋糕做大,大家多分點,為何這么急著分錢呢?
還好,上月25日,華誼兄弟公司全國30條主力院線就《一九四二》、《十二生肖》、《西遊降魔篇》等3部影片達成階梯式分賬協議,廣東省電影公司總經理趙軍作為院線方代表宣布,萬達、新影聯、上海聯等全國30條主力院線與華誼兄弟展開全新合作,華誼與院線實行階梯式分成:3億元票房以內按43∶57分成,超過3億元票房的部分按照45∶55分成,超過8億元票房的部分按照47∶53分成。星美影業總經理覃宏也宣布,《王的盛宴》將按照首周43∶57,次周41∶59,再次周39∶61的比例與院線進行分賬。
不難看出,這種階梯式分賬是適應市場機制的發展趨勢的,這也標志著中國電影的分賬新方式正在往適應市場機制的成熟方向發展。這也有利於推動中國電影產業的市場化進程。製片、發行、放映業的矛盾以適應市場機制的方向,得到暫時較好的解決,這是可喜的。
片方與院線利益之爭的矛盾雖然在嘗試著協商解決,但這一矛盾反映出近年來國內電影市場的悖論:少數影片盈利而多數影片不盈利,而多數影院盈利,其矛盾的深刻原因不在於分賬比例的切割,而在於中國電影市場發展長期處於依靠產品驅動而獲利的單一模式中,這迫切需要行業各方建立共同交流溝通的平台,行業協會該發揮應有的作用,以便科協規范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二、社會資金進入電影業與當前市場機制較不完善的影業在資本與產業的對接上存在突出問題
從2010年開始,一些國產大片在票房上的巨大成功,推動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突破了100億元,中國電影產業展現了迅猛發展的趨勢,這給影業界人士和電影產業投資者帶來驚喜、振奮和投資熱情,在製片、院線、電影植入廣告和貼片廣告、發行與營銷、網路視頻等領域所取得的豐碩成果,更是喚起了影業投資人的巨大興趣。隨之,影業投資基金也迅速興起。可以說,電影投資基金對於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必然的產物,社會資本通過專業化團隊運作,投資於高風險、高回報的電影產業,這將是資本和產業對接的最佳發展模式之一。這幾年,中國的影視基金逐漸興起,2009年一壹影視投資基金成立,2010年匯力影視投資基金、星空大地文化傳媒基金等也相繼成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正在設立或計劃設立的影視產業投資基金多達十餘只。影視投資基金的介入無疑將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來巨大影響,而電影企業的融資和上市更是大大加快資本影響影業的進程,當一批既熟悉影業的運作又有著嫻熟的資本技能的專業人士攜帶大量社會資金進入電影業時,他們是將資金投向哪裡呢?當然,是投向能帶來利潤最大化的電影企業。
但是,我國的電影體制原本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當時的主要考慮的是政治宣傳和教育效果,而不是商業利潤,1993年,電影業進行面向市場的行業機制改革,打破了電影業壟斷的局面,但是,當時業界各方面准備不足,初期改革曾造成電影市場的無序和混亂,後來,行業機制改革進一步推進,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至今仍然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原來藉助體制優勢的一些大公司,雖然經過改制,但仍占據著優勢,在競爭上占上風;一些發展較快,較早積累了大資源的電影公司也佔有優勢;一些有國際聲譽和影響力的大牌導演藉助於外國資本及老道的商業化運作,用超常的炒作來保證和獲取高票房收入;發達省份、大城市、大院線、大影院、大影片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這些優勢公司、大牌導演、大城市、大院線、大影院等自然成了投資資金的主要流向,資本投向這些機構,獲利大。同時,資本的投入又強化了這些機構的更大影響力。而二級電影公司、二線導演、二線城市等很難吸引大資本的投入,只能進行低成本的製作,而低成本影片幾乎不大可能進入主流電影院線。中國電影家協會《2012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我國電影故事片產量為558部,雖然從總體上看,電影投融資呈現較熱的態勢,但有近300部電影投資規模在100萬元以下,在技術、導演、演員、場景、服飾等方面很難上檔次,優勢很難體現,電影質量偏低,所以大多數影片在市場上很難取得成功,有的根本無法進入市場,據說有一半以上的影片製片投資無法收回,這種狀態,造成了目前國內電影投融資領域相當突出的「虛火」現象。這顯然不是我們所期望的電影業的健康發展趨向。這說明,當下中國電影以及中國電影產業化的運作模式,依然存在著體制、機制以及電影市場本身的結構性矛盾,在業界市場機制還較不完善的狀態下,電影在製作、發行和放映方面都存在兩極分化現象。而且,這種兩極分化現象還造成整個行業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繁榮,每年有五百部電影在拍,大家都在爭搶導演、演員、編劇、製片人,甚至攝影、副導演等,大公司先聲奪人,但奪的老是那些人,業界嚴重缺少創新機制。很明顯,當前電影數量的增長和質量的提高不相匹配,在數量增長的同時,缺少質量的提高,這不可避免出現了很多影片的粗糙化、非專業化。
所以,務必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創造條件促成平等的競爭機制,出台相應的政策,為二線企業、二線導演、二級院線、中小城市等積極創造環境和條件,調動電影資源對電影產業政策的傾斜,吸引更多的資本力量投入到這些二級、二線的方面,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解決社會資金進入電影業與當前市場機制較不完善的影業在資本與產業的對接上存在的突出問題,使中國電影產業更健康優化地發展。
三、電影技術迅猛發展的應用與電影內容所表現的精神高度形成突出的反差
隨著國家逐步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電影技術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3D立體技術、電影特效、後期製作、4K放映技術等創新技術逐漸應用於國內電影產業中。膠片影片攝制、洗印加工技術質量穩步提高;在影片的技術質量方面,採用SRD數字立體聲的影片如今已佔總數的50%左右,採用SR模擬立體聲的影片約占總數的36%,採用單聲道的影片數量繼續減少;在拷貝技術方面,多數送審拷貝達到了標准拷貝的技術要求。電影技術的研發和科研成果快速增加,創新水平穩步提高。隨著電影數字化的快速發展,電影產生了新的市場應用空間,藉助數字技術,電影多媒體、新媒體市場正逐步得到深度開發,在傳統城市影院、電視、家庭音像之外,社區、農村流動放映,特種電影放映,以及利用互聯網、移動終端等形式的商業細分應用模式開始出現。影院設計及裝修施工、影院放映機、功放音箱、銀幕、座椅、裝飾材料、流動放映伺服器等設備、設施,其水準也不斷提高。顯然,中國電影進入了高技術時期。
但是,從整體上看,中國電影在迅速提高技術,畫面、音效日益精美化的同時,卻無法掩飾電影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正停步不前,甚至水準在下降。電影對文化精神的追求很難令人滿意,甚至被認為在日益墮落。有人說,近10年的中國電影,無論是大片還是藝術片,大多數都和現實越來越遠,失去其精神高度。還有人說,中國近幾年的電影有較嚴重的景觀化趨勢,導演熱衷於讓人們用旅遊的方式看電影,引導人們看電影中的奇異景觀,而不關心電影所表現的文化和精神,這是影業市場化之後中國電影面臨的大危機。
電影是需要有文化精神的,謝晉導演曾說:「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同時也應該是一個思想家,應該通過他的影片對一些社會問題發言。」而當下,忙著以精美畫面和大型炒作來吸引觀眾進影院的導演們,習慣於戲說,不習慣於思考,所拍攝的影片缺少精神,缺乏文化,缺乏對深刻人性的思考。其實,觀眾對於一部電影,不僅要求能感受到視聽奇觀,而且也要求有審美文化因素,要求表現文化精神的高度。正如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先生所說的:「中國電影必須要攀登精神高度,這是中國電影無論是大片還是中小影片當中都不可或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或者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條件。」在張先生看來,當前電影,「往往是以娛樂的形式出現,因此它就讓一切的公共內容、一切的文化內容都披上了娛樂的外衣,於是文化內容和精神生活成為了娛樂的附屬品或者附屬物。」張先生強調:在復雜的急劇變化的時代氛圍中,中國電影要建立精神坐標,尋找精神高度。他說,「如果我們普遍性地、規模化地都去放逐精神,降低高度,普遍化地去遠離心靈,尤其是遠離在復雜的急劇變化的社會形態當中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的時候,對中國電影的前途我們將會感到一片茫然。」
說得非常好,電影光有高技術而沒有精神高度,光有精美畫面而沒有文化內涵,即使有高票房,也只能是「虛火」上升,不能算是健康發展,這就不能怪觀眾會對電影提出各種尖銳的批評和嚴厲的挑剔,如果電影的精神因素甚至還達不到觀眾審美精神的品位,能不受觀眾的指責嗎?能稱為是電影的健康發展嗎?
不久前,著名編劇王興東在接受專訪時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認為中國當下影視圈「重導演、重明星、輕視編劇」的現象已經使業界嘗到了苦果。在他看來,中國電影很難打開國際市場,就在於原創不行。很多導演、製片商,「掛羊頭賣老鼠肉」,拿了編劇創作的劇本,卻不按照劇本去拍攝。他認為,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影視市場首輪競爭就是內容的競爭,核心就是原創的競爭。
其實,對編劇的不重視正是當前中國電影忽視精神高度的突出表現,而對編劇的輕視,又進一步加劇了電影內容和精神的膚淺、貧乏,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還好,現在情況開始有所變化,據說,廣電總局正准備拿出兩千萬元扶持電影劇本。中國作協成立影視委員會,將把電影劇本納入評獎,這是一個制度上的改善,拓展了對原創的支持力度。王興東先生希望能推進劇本評獎,並細分為最佳原創和最佳改編。
當前,繼續採取措施,盡快改變中國電影缺乏精神高度的狀況,正如張宏森副局長所強調的:電影業界要「檢點自身,清醒自我」,「在中國電影當中去樹立攀登精神高度的信心、勇氣和力量,這迫於眉睫,勢在必行。」

⑷ 電影投資是什麼

投資,指國家或企業以及個人,為了特定目的,與對方簽訂協議,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互惠互利,輸送資金的過程。又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⑸ 造成畸形的影視圈風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教育失敗導致沒有創新2.經濟落後導致技術跟不上3.審查制度導致很多敏感題材不能拍4.風氣不正導致影視圈庸人當道5價值觀畸形導致影視圈追求利益而不是藝術6.某些影視劇目的是為了洗錢7.某些影視劇是為了捧人才拍的

⑹ 工匠精神漸融各行各業,為何娛樂影視卻頻出粗製濫造之作

現在我們的社會發展的非常的快,我們的生活的也是更加的好,我們現在的追求也是更加的精緻,無論在各行各業我們都是希望能夠做得非常的好,不僅僅給自己帶來非常大的好處,也是給他人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幸福。我們現在更加的追求著完美,無論是做什麼都要盡心盡力,這也是我們現在說的工匠精神。

第二,製片方過於相信流量明星。現在可以說是一個流量的年代,於是就有很多的導演選擇流量非常高的明星,給他們很高的片酬。一開始人們可能是比較的接受的,但是到了後來人們越是受不了,很多的流行明星的演技非常的尷尬,這時觀眾們是不會買賬的。

⑺ 中國電影怎麼了我感覺它是畸形人!

握個手,偶和你有同感
中國電影,由於國內對這方面管理比較嚴格,有審核機制,一旦電影中涉及到一些敏感的題材,就槍斃或刪剪(對國外電影也是如此),造成很多太 監版或閹割版電影,長此以往,中國電影不僅不會進步,只會倒退
而中國的電影觀眾,普遍也不太成熟,像《唐山》、《三槍》這樣的電影,放到國外,那根本就是一爛片,根本就取得不了很好的票房,而中國的電影觀眾被電視上幾個宣傳下來,就被忽悠進了。所以要提高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觀眾的整體素質,關鍵還是要看政府能否放寬電影的環境,這樣才有解決根本問題。

⑻ 中國畸形現象之一:所有電視頻道都是4:3的,但是所有電視機卻都是16:9的,難道中國觀眾就該看變形的圖像

首先要澄清的是,4:3不僅僅是中國電視的標准而已,這是國際標准,你到國外也一樣,是IEEE規范。由於歷史的原因,之前的電視以及電影畫面全部使用的是4:3模式。之後逐漸的出現16:9、16:10==屏幕尺寸比例標准。由於電視機廠商過度超前推動16:9的屏幕電視機和電視台比較落後於電視機廠家的的腳步原因(目前電視台絕大多數的節目源及設備標准本來就是4:3的,因此無法短時間全部轉換為16:9的設備以及信號源,這個需要花費國家巨額資金),給大家一個錯誤的感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已經在向前進步,16:9的信號源將越來越多的。

⑼ 政協委員建議警惕一些影視作品偽娘化,「偽娘」化會對社會產生什麼危害

很多男生他們在現在這個社會中能夠看到他們的一些審美眼光,發生了非常劇烈的變化。而且也能夠感受到,隨著一些影視化劇情的展開,也能夠看到這些網路上或者是電視劇上面的形象,對於現在的一些男性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說在一些穿衣打扮上能夠看到現在的很多男孩子,他們在追求潮流的過程中無法自拔。而且也會對於自己個人到底適合什麼樣的風格,沒有一個正確的定位。

像這樣的情況就可能會帶壞了一些孩子們他們的三觀或者是他們的價值觀,他們會以為男孩子去扮女裝這種事情是能夠讓自己變得特別或者是變得與眾不同的一種體驗。因此一些孩子們他們也會抱著這種想法去想讓自己變成一些女生,但是像這樣的現象是非常不好的。因為對於現在的社會風氣來說的話,很多男孩子他們沒有一些男子氣概,也不利於整個國家的發展。

⑽ 中國電影早期的商業競爭時期下哪一種類型的電影開始了畸形發展

中國電影早期的商業競爭時期下類似小時代這種類型的商業片開始了畸形發展。因為這種電影的投資方希望所投資的電影能夠掙錢,投資電影就是一筆生意,此事天經地義。想掙錢就需要有票房,想要有票房就得請大牌明星,請大牌明星就得花大錢,可大明星拿走了一大部分投資資金,又只能壓縮製作成本,很難拿出高品質的作品,所以這種類型的影片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畸形、病態化。

閱讀全文

與警惕電影業三大畸形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周星馳很多電影主角沒有名字 瀏覽:437
含王的電影名字大全集 瀏覽:191
搜索電影台灣警察 瀏覽:449
奇跡男孩英文版電影百度雲 瀏覽:301
邁克爾傑克遜電影大全 瀏覽:716
深山老林法國電影 瀏覽:771
剪輯電影音樂戰斗專用 瀏覽:260
閻良有幾個電影院 瀏覽:530
電影西遊記女兒國演員表演員 瀏覽:811
傅源是什麼電影 瀏覽:970
泰國電影密談音樂 瀏覽:390
上海比高電影城圖片 瀏覽:55
紅岩電影背景音樂 瀏覽:948
小說電影視頻圖片在線播放 瀏覽:323
英文電影永不回頭 瀏覽:493
十大經典老電影鄉村愛情 瀏覽:473
電影大聖歸來圖片高清下載 瀏覽:878
甩皮鬼電影粵語迅雷 瀏覽:513
台灣同志電影入圍 瀏覽:722
日本大尺度電影有哪些電影 瀏覽: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