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三大巨匠是哪三位
但丁,莎士比亞,歌德一起被稱為西歐文學史上的三大天才巨匠
⑵ 被稱為日本影壇「四大巨匠」之一的黑澤明,他的偉大之處在哪裡
黑澤明與成瀨巳喜男、溝口健二、小津安二郎合稱日本影壇「四大巨匠」。從1943年的第一部電影《姿三四郎》開始,黑澤明共執導了30部影片。憑借《羅生門》、《七武士》、《影武士》、《暗堡里的三惡人》、《德爾蘇.烏扎拉》等影片,黑澤明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銀獅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柏林電影節銀熊獎、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等諸多國際大獎。
黑澤明小時候因為智力比同齡孩子發育的慢,還曾經是備受同學欺負的小可憐。他最小的哥哥不僅在成長上對他照顧很多,更影響了他對電影的看法。
黑澤明原本想做個畫家,後來陰差陽錯成為P.C.L(東寶前身)電影公司的副導演,導演山本嘉次郎是黑澤明最崇敬的前輩,被他視為仰止的高山一生敬慕。
黑澤明的作品大多以社會問題為主題進行探討,在將社會精神和民族文化融入電影中時,更深度剖析人性,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大氣沉穩的視覺呈現。而他本身擁有的美術、音樂、戲劇、文學造詣,又讓他具備了一個電影創作者的牢固基礎。
黑澤明深愛著自己的作品,為每一個人物都傾注了許多心血。他認為電影會將導演原形畢露照映出來,所以時時自省。
黑澤明在創作過程中態度嚴謹又大膽。他曾大膽啟用新人三船敏郎,為了寫劇本撕爛的稿紙可以把他圍起來。拍攝《羅生門》時,他每天步行查看京都、奈良的古門,考察各種關於羅生門的文獻和遺物。
《羅生門》的戲份幾乎都在森林中完成,為了解決光影問題,遇到太陽光線不好的時候,黑澤明和他的拍攝團隊就開始砍樹,認真而嚴肅創作作品的精神,甚至感動了旁邊寺廟的和尚。
並且,為了更好的利用光影,黑澤明大膽嘗試了當時還是禁忌的「正面拍攝電影」的方式。後來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這個鏡頭被稱為「攝影機初進森林」。
黑澤明的這種創作態度並不僅僅是在《羅生門》,而是貫穿他整個創作生涯。他將鏡頭作為展示社會、揭露人性的工具,也用電影這種模式來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這也是他最偉大的地方。
⑶ 簡述為電影成為一門獨立藝術做出巨大貢獻的三個人 並敘述具體功績
1、埃米爾·雷諾
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1844年12月8日-1918年1月9日),19世紀的法國人埃米爾·雷諾(Emile Reynaud)被譽為是「動畫的鼻祖」。
他發明的光學影戲機奠定了動畫的技術基礎,是動畫放映系統最早的雛形。1907年,他設計出三維效果的立體電影。1918年,雷諾在塞納河畔伊夫里逝世。
2、路易斯·盧米埃爾
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1864年10月5日-1948年6月6日),出生於法國,電影發明家、導演、製片人。
他為人類電影事業的進步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他和兄弟奧古斯特·盧米埃爾發明了電影攝影機,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放映了世界上公開售票的第一場電影。
3、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
路易斯·艾梅·奧古斯汀·雷·普林斯(Louis Aimé Augustin Le Prince),生於1842年8月28日,1890年9月16日失蹤,是一位法國發明家。
電影史學家將他視為真正的早期電影之父。他用單鏡頭攝影機在紙質膠片上拍攝了最早的運動影像。他是法國人,也在英國和美國工作。
(3)記錄電影三大巨匠擴展閱讀
埃米爾·雷諾個人發明:1876年,雷諾決定為一個孩子製作一個光學玩具,在轉盤活動影像鏡(Phenakistiscope)和西洋鏡(Zoetrope)的基礎上,他設計了活動視鏡,並於1877年12月21日申請了專利。該設計用12面鏡子拼成圓鼓形,彩色的圖片條裝在其中。
當玩具旋轉的時候,反射出每一幅圖片,而不需要復雜的機械裝置。圖片條展現了清晰、明亮、不失真的動畫效果,並且沒有抖動。他在巴黎租了一套公寓,將活動視鏡商業生產,在1878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引起轟動。
⑷ 愛迪生,牛頓的資料
愛迪生於1847年2月11日誕生於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Ohio)的米蘭(Milan)小市鎮。父親是荷蘭人的後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後裔。愛迪生7歲時,父親經營屋瓦生意虧本,將全家搬到密歇根州(Michigan)休倫北郊的格拉蒂奧特堡定居下來。搬到這里不久,愛迪生就患了猩紅熱,病了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這種疾病是造成他耳聾的原因。愛迪生8歲上學,但僅僅讀了三個月的書,就被老師斥為「低能兒」而攆出校門(因「愚鈍糊塗」被勒令退學了)。從此以後,他的母親是他的「家庭教師」,決定自己教兒子讀書識字,並教育他要誠實、愛祖國、愛人類。由於母親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對讀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不僅博覽群書,而且一目十行,過目成誦」。8歲時,他讀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狄更斯的著作和許多重要的歷史書籍,到9歲時,他能迅速讀懂難度較大的書,如帕克的《自然與實驗哲學》。
愛迪生對於自然科學的最早興趣是在化學方面。10歲時酷愛化學。他收集了二百來個瓶子,並節省每個小錢去購買化學葯品裝入瓶中。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葯品和設備,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於休倫港(Port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間。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剛滿14周歲的愛迪生他買了一架舊印刷機,利用火車的便利條件,辦了一份小報(周刊)——《先驅報》,來傳遞戰況和沿途消息,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他一人兼任記者、編輯、排字、校對、印刷、發行的工作。小報受到歡迎,他也從緊張的工作中增長了才幹、知識和經驗,還掙了不少錢,得以繼續進行化學試驗。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時,列車突然顛簸,使一塊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燒。列車員趕來撲滅了火焰,也狠狠地給了他一個耳光,打聾了他的左耳,他被趕下了火車,那時愛迪生才16歲。(另一種說法是:不幸有一次化學葯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設備全被扔出車外。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只耳朵助他上車。這一行動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參考:小愛迪生12歲那年,就開始在火車上賣報,他每天趕早班火車到達底特律,然後晚上9點鍾再搭晚班火車趕回休倫港。小小年紀的愛迪生之所以上火車賣報,一來他對學校的學習感到枯燥,二來上火車賣報可以積存一筆由自己支配的研究實驗資金,利用在底特律下午休息的時間也可到市圖書館閱讀眾多的科學書籍。12歲的小愛迪生在火車列車員的幫助下還在行李車廂的一角建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小小實驗室。直到一次實驗中失火,才結束了愛迪生在火車實驗室的這段初期的科學實驗。
挫折並沒有使愛迪生灰心,他又迷上了電報,經過反復鑽研,在1868年他發明了一台自動電力記錄器,這是他的第一個發明。後來他又發明了兩種新型的電報機。1877年他發明了碳精電話送話器,使原有的電話聲音更為清晰;此外他還發明了留聲機。人們都稱他為「魔術師」。
1878年9月愛迪生31歲時開始研究電燈。那時煤氣燈已代替煤油燈,但火焰閃爍不定,而且在熄滅時產生有害氣體;弧光燈也已發明,並在公共場所使用,但由於燃燒時發出嘶嘶聲而且光亮過於耀眼,不宜用於室內。當時許多歐美科學家已在探求製造一種新的穩定的發光體。
愛迪生研究了弧光燈後宣布他能發明一種使人滿意的光,但需要錢。那時他已是一個有了170項發明專利權的人,他的發明給資本家帶來很大利潤,因此一個財團願意向他提供資助。經過幾千次失敗,1879年4月他改進了前人的棒狀、管狀燈,做出了一個玻璃球狀物;1879年10月21日他把一個經過碳處理的棉線固定在玻璃泡內,抽出了空氣、封上口、通上電流,它發光了,一種新的照明物出現了。
1880年至1882年間,愛迪生設計了電燈插座、電鈕、保險絲、電流切斷器、電表、掛燈,還設計了主線和支線系統,又製成了當時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發電機,並在紐約建立第一座發電廠,開辟了第一個民用照明系統。後來他又同喬治·伊斯曼一起發明了電影攝影機。愛迪生的三大發明:留聲機、電燈和電力系統、電影攝影機,豐富和改善了人類的文明生活。
愛迪生於1931年10月18日去世,終年82歲。然而至今為止還沒有人能打破他持有1093個發明專利權的記錄,人們稱他為發明之王。
牛頓
一、生平簡介 牛頓(1643—1727)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是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巨匠。
1643年1月4日(儒略歷1642年12月25日)牛頓誕生於英格蘭林肯郡的小鎮烏爾斯索普的一個自耕農家庭。12歲進入離家不遠的格蘭瑟姆中學。 牛頓於1661年以減費生的身份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1664年成為獎學金獲得者,1665年獲學士學位。
1665~1666年倫敦大疫。劍橋離倫敦不遠,為恐波及,學校停課。牛頓於1665年6月回故鄉烏爾斯索普。
1667年牛頓返劍橋大學,10月1日被選為三一學院的仲院侶,次年3月16日被選為正院侶。當時巴羅對牛頓的才能有充分認識。1669年10月27日巴羅便讓年僅26歲的牛頓接替他擔任盧卡斯講座的教授。
1672年起他被接納為皇家學會會員,1703年被選為皇家學會主席
牛頓於1696年謀得造幣廠監督職位,1699年升任廠長,1701年辭去劍橋大學工作。1705年受封為爵士。
牛頓晚年患有膀胱結石、風濕等多種疾病,於1727年3月30日深夜在倫敦去世,葬在威斯特教堂,終年84歲。人們為了紀念牛頓,特地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力的單位,簡稱「牛」。
二、科學成就
牛頓一生對科學事業所做的貢獻,遍及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等領域。
1.牛頓在物理學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創立了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從而光成了物理學史上第一次大綜合。
2£? 對於光學,牛頓致力於光的顏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貢獻。
3£? 牛頓在數學方面,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數法」,建立了二項式定理,創立了微積分。
4£? 在天文學方面,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創制了反射望遠鏡,並且用它初步觀察到了行星運動的規律。
牛頓在17世紀70年代設計的望遠鏡。它一般被稱為反射望遠鏡,效果遠優於伽利略所設計的著名的折射望遠鏡。
三、趣聞軼事
1£? 關於蘋果落地的故事
一個偶然的事件往往能引發一位科學家思想的閃光。
這是1666年夏末一個溫曖的傍晚,在英格蘭林肯郡烏爾斯索普,一個腋下夾著一本書的年輕人走進他母親家的花園里,坐在一棵樹下,開始埋頭讀他的書。當他翻動書頁時,他頭頂的樹枝中有樣東西晃動起來。一隻歷史上最著名的蘋果落了下來,打在23歲的伊薩克牛頓的頭上
恰巧在那天,牛頓正苦苦思索著一個問題:是什麼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環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為什麼這只打中他腦袋的蘋果會墜落到地上?正是從思考這一問題開始,他找到了這些的答案——萬有引力理論。
由於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用的是歐幾里德幾何學的表述方式,它是一個嚴密的、完美的體系,書中沒有敘述蘋果落地的故事,致使許多人對蘋果落地一說持保留意見。
實際上,牛頓的親戚和朋友多次證實蘋果落地的故事。法國文學家、科學家伏爾泰曾追憶過,他在牛頓去世前一年,即1726年去英國時,聽牛頓的繼姊妹說過,一天,牛頓躺在蘋果樹下,忽然看到一個蘋果落地,引起了他的思考。牛頓靈機一動,腦中突然形成一種觀點:蘋果落地和行星繞日會不會由同一宇宙規律所支配的?悟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晚年的一位密友斯多克雷也明確提到,在1726年4月的一天,和牛頓共進午餐後,一起來到牛頓家後園,並在蘋果樹下飲茶。在談話中「他(指牛頓)告訴我正是在過去同樣情況下,注意引力的思想出現在他的腦海里,那是在一棵蘋果樹下偶然發生的,當時他處於沉思冥想之中。」
還有牛頓晚年的另一位密友潘伯頓在有關追憶牛頓的著作中,也談及因蘋果落地而引起驗證引力平方反比關系的故事。
牛頓在晚年再次講述當時蘋果的故事,那是離蘋果落地時已經是60年過去了,為什麼一個老人對此事記憶那麼深刻,我認為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萬有引力定律是一項舉世矚目的輝煌的成果,當事人對觸發靈感的事件當然是深深的激動和懷念的;其次是與胡克的爭執也留下深深的記憶,牛頓就從一個側面澄清事實真相,應該認為蘋果落地一說的事實是成立的。
2.科學研究的痴情
牛頓對於科學研究專心到痴情的地步。據說有一次牛頓煮雞蛋,他一邊看書一邊幹活,糊里糊塗地把一塊懷表扔進了鍋里,等水煮開後,揭蓋一看,才知道錯把懷表當雞蛋煮了。還有一次,一位來訪的客人請他估價一具棱鏡。牛頓一下就被這具可以用作科學研究的棱鏡吸引住了,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它是一件無價之寶!」客人看到牛頓對棱鏡垂涎三尺,表示願意賣給他,還故意要了一個高價。牛頓立即欣喜地把它買了下來,管家老太太知道了這件事,生氣地說:「咳,你這個笨蛋,你只要照玻璃的重量折一個價就行了!」
3.喜歡養貓
傳說牛頓在蓋房子時,堅持要留大小兩個貓洞,好讓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不足為據。不過牛頓喜歡養貓倒是真的。由於牛頓終身未婚,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夥伴,但貓也給他惹了不小的麻煩,1692年牛頓母親去世使他極其痛苦。一天早晨,他為了平靜一下,到橋大學禮拜堂做禮拜時,忘了熄滅蠟燭,可能是貓闖的禍,蠟燭翻倒後,把擺在桌上的光學、化學手稿和其他論文化為灰燼。
4.終身未婚之迷
牛頓少年時代在一首詩里表白自己的遠大抱負:
世俗的冠冕啊,我鄙視它如同腳下的塵土,
它是沉重的,而最佳也只是一場空虛;
可是現在我愉快地歡迎頂荊棘冠冕,
盡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
我看見光榮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現,
它充滿幸福,永恆無邊。
可以說,每一個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富的激情、富有理想的詩人,但牛頓是一個追求用科學中的光線譜來解釋他的理想的特殊類型的詩人。他讓他的思想展翅飛翔,以整個宇宙作為藩籬。在他的整個心田裡,填滿了自然、宇宙。也許這是他終身未娶的最根本原因。
不過,牛頓並沒有完全與愛情絕緣。他一生中甚至有過兩次戀愛。牛頓23歲正在劍橋大學求學時,由於劍橋發生了瘟疫,學校放假。牛頓回到鄉下,住在舅父家裡。在那裡,他一次愛上了美麗、聰明、好學、富有思想的表妹。表妹也很喜歡這個學識淵博、卓見非凡的大學生。他們常常一起散步。牛頓喜歡即興發表長篇講話,他的講話內容又多是他正在學習和研究的問題。表妹雖聽不懂,但她還是耐心地聽,似乎覺得很有趣。牛頓在心裡想:「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子,對於我所講的覺得這樣有味,我一定很不錯。當然,她的腦筋一定也很好,是個不平凡的女子。如果能得到她的幫助,解決我的許多困難問題,與我共同工作,那該多好啊!」
但是牛頓生性靦腆,並未及時向表妹表白心中的愛情。等他回到劍橋大學後,又聚集會神地沉浸到科學研究中去了。他早已忘記了遠方的鄉村還有一位美麗的少女在等著他。他對個人生活一直不予重視,而她的表妹卻誤以為牛頓對她冷淡,便擇夫另嫁了。牛頓因醉心於科學研究而耽誤了一次愛情的大好時機。
牛頓實在太忙了,他連做夢想是宇宙、世界。他往往領帶不結,鞋帶不系好,馬褲也不扣好,就走進大學餐廳。盡管如此,牛頓畢竟是個年輕人,還有一顆浪漫的心。有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催使他向一位年輕姑娘求婚。他輕輕地握著她的手,含情脈脈地看著這位美人。正在這緊要關頭,他的心思忽地溜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他的頭腦中只剩下無窮量的二項式定理。他象做夢似的,下意識地抓住情人的一個手指,把它當成是通煙斗的通條,硬往煙斗里塞。姑娘痛得大叫一聲,他才清醒過來。面對吃驚的姑娘,他連忙象只綿羊似的柔聲道歉:「啊,親愛的,饒恕我吧!我知道,我是不行了。看來,我是該打一輩子光棍!」
姑娘饒恕了牛頓,卻無法理解他,愛情又成了泡影。科學上許多新的問題不斷撲向牛頓的腦海,他整個熱情都集中到了科學事業上。此後那種「青春的熱情」再也沒有涌現《多彩的旋律》
5、名言
(1)「我不知道世人怎樣看我,但我自己以為我不過像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孩子,不時為發現比尋常更為美麗的一塊卵石或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至於展現在我面前的浩翰的真理海洋,卻全然沒有發現。」
(2)「如果說我所看的比笛卡爾更遠一點,那是因為站在巨人肩上的緣故」。
6、牛頓學說在中國傳播及其影響
牛頓學說在中國的傳播
牛頓生活的年代相當於明亡之前一年到清雍正5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發表的時間相當於康熙25年。從牛頓《原理》發表的1687年到1840年的150餘年間,牛頓物理學和天文學知識幾乎沒有介紹到中國。《原理》一書的基本內容直到鴉片戰爭之後才在中國傳播。
牛頓學說對中國的影響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開普勒的橢圓軌道、牛頓的萬有引力三者相繼傳入中國,它們和中土奉為圭臬的「天動地靜」、「天圓地方」、「陰陽相感」的傳統有天壤之別。這就不能不引起中國人的巨大反響。
牛頓學說在中國的傳播決不只是影響了學術界,喚醒了人們對於科學真理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也為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發起的戊戌變法(1898年)提供了一種輿論准備。這個運動的主將康有為、梁啟超和譚嗣同等人,都無例外地從牛頓學說中尋找維新變法的根據,尤其是牛頓在科學上革故圖新的精神鼓舞了清代一切希望變革社會的有志之士。
⑸ 世界短片小說「三大巨匠」是哪三個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為以下三人:
(1)莫泊桑 ,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
(2)契可夫 ,是十世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
(3)歐.亨利, 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
⑹ 歐亨利與誰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片小說巨匠
俄國的契訶夫和法國的莫泊桑
⑺ 印象派三大巨匠是誰
印象派三大巨匠為:梵高 ,高更, 塞尚。
1、 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1、 印象派藝術在歐洲是一個很重要的流派。從社會背景看,整個19世紀的法國歷史進程影響著歐洲,從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開始,有1830年和1840年的拿破崙執政和拿破崙失敗;1848年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法國經歷了資產階級的民主政治;到1870年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革命。它實際上也標志著整個歐洲19世紀的歷史進程,標志著歷史發展的新階段。從藝術發展看,19世紀歐洲的藝術同樣是在法國影響下展開的。19世紀法國產生了四個較大的藝術運動。
2、 印象派的名稱是無意中產生的,是批評家對莫奈於1874年首屆印象派畫展上展出的一幅油畫《日出·印象》的貶義評介。他們認為這些畫家不會畫畫,只能畫印象。但是印象派畫家接受了這詞,以後他們的展覽就稱為印象派展覽。
⑻ 世界三大短篇巨匠及代表作
(1)莫泊桑
十九世紀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家。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羊脂球》、《項鏈》等,長篇小說《一生》、《俊友》(又譯做《漂亮的朋友》等。
(2)契可夫
十世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戲劇家和短篇小說藝術大師。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變色龍》、《苦惱》、《萬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3)歐.亨利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現實主義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短篇小說《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等。
在中國,成龍的電影基本上是人人都看過的,而且成龍這個名字朗朗上口,是中國人最喜歡叫的一個名字,甚至很多喜歡成龍的影迷還會給自己孩子起個和成龍一樣的名字——「陳龍」,當然前提是你得姓陳,反正我小的時候班裡就有好幾個叫「陳龍」的同學。
周星馳在內地的影響力也是從90年代末期開始逐漸擴大,尤其是後來《大話西遊》在內地的流行,讓周星馳這個名字開始在內地家喻戶曉,到現在為止,周星馳的個人魅力已經達到金字塔頂端了,有句話不是說得好,周星馳一出手,不是年冠就是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