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軍90周年的獻禮影片
1、電影《建軍大業》
《建軍大業》是香港導演劉偉強執導的第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劉偉強最擅長的是警匪題材商業影片,內地觀眾對他的認知,大多是從曾經風靡一時的《古惑仔》系列和《無間道》系列電影開始的。
2、電影《戰狼Ⅱ》
軍旅題材片,離不開槍炮武器,但普通的戰爭場面,觀眾早已見怪不怪。於是,吳京設計了坦克飄移的鏡頭,極力拍出中國軍人的智慧與帥氣。片中所有武器無一不是中國自有、中國製造。「我想通過這些細節讓世界看到,今天中國的軍事實力真的強大了。」
不僅如此,他還背著鉛塊沉入深海,完成了水上水下連續6分鍾打鬥的長鏡頭,創下世界電影史上的紀錄。
3、電視劇《深海利劍》
1951年4月,中國海軍成立了潛艇學習隊。1954年6月,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成立。如今,潛艇部隊已經成為海軍重要力量之一。
然而,在這么多年來的軍旅題材文藝創作中,以潛艇部隊為主要創作對象的作品可謂少之又少,主要原因之一,也正是在於潛艇部隊的保密程度之高,什麼能表現,什麼不能表現,表現到什麼程度,對於創作者來說都是難題。
(1)中國電影90周年大會擴展閱讀
作為「2017年體量最大的華語巨制」,電影《建軍大業》備受關注。2017年5月4日,相關工作人員首次向記者披露了這部電影的製作細節。
正式開拍之前,導演劉偉強等人多次到江西采景,並盛贊南昌革命舊址保存完好。《建軍大業》已向國家廣電總局送交內容審查,製作和審片工作計劃第二季度完成。
《建軍大業》玉璽同步發行
繼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2011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之後,201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迎來了建軍90周年。90年來,我們的人民軍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祖國安定、世界和平貢獻了巨大力量。
Ⅱ 田華有沒有軍珩
是電影藝術家田華嘛?她沒有軍銜。田華,1928年8月出生於河北唐縣,中國女演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榮譽委員。12歲時,田華就離開家鄉,參加了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1955年,進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幹部訓練班深造;1959年,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成了一名軍隊電影演員;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的紀念大會中,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Ⅲ 《建軍大業》是為建軍90周年而拍的嗎
2017年正值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為了再現革命先輩的建軍艱難史,傳承紅色英雄的大無畏精神,由中央電視台、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陸軍政治工作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榮譽出品,捷成世紀、中視精彩、廣東南方領航、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文天地、中愛聯文化、星紀元影視、萌梓影視股份、胡楊河文化、北京文源影視、廣東龍浩影視、君和傳播等單位聯合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大劇《建軍大業》應時而生。
《建軍大業》的全明星陣容讓人令人關注,而整體演員的年輕更是讓這部電影青春指數飆升。不得不說這將吸引大部分年輕觀眾進影院觀看這一部氣勢浩大的電影,帶領觀眾回到那段熱血激情的歲月。
《建軍大業》將於7月2日下午2點與我們見面,我們一起期待他的精彩演出,一起緬懷革命先烈和前輩,一起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
Ⅳ 中國電影世紀獎的現場回放
1995年12月27日,全國數百名電影工作者代表會聚人民大會堂,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 在紀念大會上,李鐵映同志講話,他指出,90年來的中國電影,盡管經歷過曲折和困惑,但就總體來說,它真實地表現了中國社會的變革,深刻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呼聲,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希望我中國電影工作者沿著黨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不斷提高藝術質量和技術質量,創作出無愧於偉大時代的電影作品,迎接新的繁榮,再創新的輝煌。紀念大會由廣電部部長孫家正主持。這次紀念大會,是中國幾代電影工作團結鼓勁的大會,也是中國電影開創新輝煌的誓師動員大會。 1995年12月28日,中國電影世紀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45位從影30年以上的電影藝術家獲中國電影世紀獎。10部影片獲中國電影90年優秀影片。
Ⅳ 魏鶴齡的基本信息
魏鶴齡(1907.1.14-1979.10.2) ,演員。
生於天津。中學肄業。曾在天津做過碼頭搬運工和小販。1928年入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學習,並演出《慳吝人》等劇。後參加晦鳴劇社去北平演出。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時在上海市郊加入紅十字救護隊,因負傷留在上海。同年參加集美歌舞劇社、五月花劇社,主演《名優之死》,參與演出《蘇州夜話》、《亂鍾》、《戰友》等話劇。後又在上海戲劇協社、春秋劇社、獅吼劇社和中國舞台協會任演員。1934年入藝華影業公司,在影片《人之初》中扮演男主角,獲好評。1937年在明星影片公司攝制的影片《馬路天使》中,以含蓄深沉的表演,成功地刻畫了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報販形象。從影同時亦參加舞台劇演出,曾參加上海業余劇人協會,演出《欲魔》、《娜拉》等劇。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四隊。後入中國電影製片廠,主演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火的洗禮》等。1941年後在重慶參加中國萬歲劇團、中華劇藝社、中電劇團,演出話劇《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風雲》、《民族萬歲》、《上海屋檐下》、《群魔亂舞》等。1946年至北平,任中電三廠演員,在《追》等六部影片中扮演角色。1949年入昆侖影業公司,在影片《烏鴉與麻雀》中扮演誠懇朴實又膽小怕事的報館校對孔有文,1957年於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個人一等獎。建國後在國泰、文華、大同等影片公司參與拍攝《人民的巨掌》、《彩鳳雙飛》等影片。1952年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演員劇團副團長。是中國影協第三屆理事。參加拍攝《家》、《探親記》,主演《魯班的傳說》等影片。1956年在影片《祝福》中,成功地塑造了純朴、忠厚、勤勞的貧苦農民賀老六的形象。一生共參加拍攝影片三十九部,演出話劇近四十部,其表演含蓄、樸素、真實,擅於揭示人物豐富而復雜的內心世界。 劇影雙棲
魏鶴齡(1907—1979年)天津市東麗區赤土村人。1907年1月14日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時隨二叔下田、拾柴、捉魚、摸蟹。早年曾由爺爺課讀識字。中學畢業後因家中無力供養而失學。曾做過司葯。失業後跟繼父種田、耕地、放鴨子。挑過貨郎擔,當過賣貨郎,還到海河碼頭上扛過大包,做過搬運工人,嘗盡了人間生活的艱辛。
1928年6月,魏鶴齡考入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學習表演藝術。在那裡學習,除了供給膳食、住宿外,每月還發給四塊大洋做零用錢,學成後就可以當話劇演員了。從此魏鶴齡跨進了戲劇藝術的殿堂。山東實驗劇院是當時中國第一所正規的戲劇學府。由留美歸來的趙太侔、王泊生任院長,留美的吳瑞燕任教師,還有著名導演萬籟天、著名演員丁子明等擔任老師。環境的優越,加上魏鶴齡得天獨厚的天賦和刻苦認真的學習,使他很快成為表演成績突出的學員。學習一年的表演專業,就不斷登台演出,尤其是在田漢名作話劇《名優之死》中所扮演的名伶劉振聲這一角色,使他初露頭角而一鳴驚人。
魏鶴齡對於受苦受難的「小人物」懷有深深的同情,對於他們的不幸遭遇猶如自身,在表演時他融演員和角色為一體,嫉惡如仇,聲色俱厲地以發自肺腑的激情吶喊出劇作者的主題意圖,喊出了人民憤怒控訴黑暗社會的心聲。使他在表演藝術家的成長道路上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名優之死》的演出成功,奠定了魏鶴齡在中國話劇舞台上的地位,也使他和田漢的創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29年的《名優之死》到1959年國慶10周年演出最後一出名劇《關漢卿》30年舞台生涯,魏鶴齡一生表演過六十部話劇,其中戲劇先驅田漢同志的早期名著如《蘇州夜話》、《一致》、《江村小景》、《亂鍾》、《洪水》、《戰友》等,他都演過。他以田漢的名劇作始,而又以田漢的名劇為結,從而成為中國30年代進步話劇史上著名表演藝術家而永載史冊。
由於魏鶴齡在話劇上的出色表演,引起了當時電影界的廣泛重視。1935年魏鶴齡應著名電影導演史東山邀請到上海藝華影片公司拍攝電影《人之初》。這也是他從事電影藝術的人之初,一個電影表演藝術家的新開端。《人之初》電影的拍攝成功奠定了魏鶴齡從影的基礎,在以後的30年裡(1935—1965年)魏鶴齡不但在話劇舞台上,而且在銀幕上創造出了眾多感人的形象,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成為集話劇、電影雙棲於一身的一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
作為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代電影人,魏鶴齡以他深沉、含蓄、質朴、典雅的表演風格在銀幕上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典型藝術形象。30年代他曾和趙丹、周璇、金山、顧而己、舒綉文、白楊、金焰、王人美、張瑞芳、黃宗英、張伐等合作拍攝了《馬路天使》、《貂蟬》、《保衛我們的土地》、《中華兒女》、《長空萬里》、《火的洗禮》、《喜迎春》、《烏鴉與麻雀》等20餘部電影。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拍攝了《祝福》、《家》、《摩雅傣》、《南浦江的故事》、《魯班的傳說》、《北國江南》、《飛刀華》、《燎原》、《血碑》、《櫃台》、《水手長的故事》等30餘部人們熟知的新電影。這些電影在觀眾心中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至今還為人們稱道,從而也確立了魏鶴齡在中國電影影壇上的不朽地位。電影《祝福》於1957年和1958年分別獲得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特別獎與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魏鶴齡也在文化部「1949—1955年」優秀影片評獎中,榮獲個人一等金質獎。
魏鶴齡不斷追求革命與進步。1931年他積極參加北平萬金紅十字會組織的救護隊任司葯,赴上海進行淞滬抗戰戰地救護工作。1932年他參加上海左翼戲劇家聯盟。抗戰全面爆發後,魏鶴齡在郭沫若領導下的政治部第三廳工作,推動抗日救亡運動。他參加由田漢、陽翰笙、夏衍、歐陽予倩等戲劇家主持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作抗日宣傳。表現了一個藝術家的民族氣節和獻身精神。
魏鶴齡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藝術,他熱愛生活,在生活上他是一個嚴肅的人。1939年魏鶴齡與蘇州美專學生袁蓉相識,1940年由老舍先生做介紹人,郭沫若做證婚人,結為「師侶藝伴」的終生伴侶。郭沫若先生贈送條幅「千里姻緣一線牽」表示祝賀。40年如一日魏鶴齡與袁蓉相濡以沫,互敬、互愛、互勉、互助,直到去世。袁蓉是上海電影製片廠的著名演員,其女兒四歲即隨父親參加電影拍攝,充當演員,堪稱「影劇家庭」。袁蓉於1989年曾到東麗區參加電視電續劇《跑爺和他的子孫們》的拍攝,並在其中擔任角色,於1995年辭世。
魏鶴齡生前歷任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國電影協會上海分會理事、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海燕電影製片演員劇團副團長。1979年10月2日,魏鶴齡在歷經了10年文革浩劫後不幸在上海病逝,走完了他畢生熱愛的藝術道路。骨灰安放在上海龍華烈士陵園。他是一位深受人民愛戴的人民藝術家。1995年12月28日,首都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大會上,魏鶴齡被追授「中國電影世紀獎」。由其女兒在大會上領獎。其女兒領獎後曾到東麗區向東麗人介紹大會盛況,這也是東麗人的驕傲。在魏鶴齡逝世16年後,死後哀榮,樹立了一個人民藝術家永久的豐碑。
魏鶴齡生前十分眷戀津門故里、東麗熱土。1972年還返鄉探親,袁蓉每年都回赤土村看望家鄉親人,看看家鄉的新變化,以寄託對魏鶴齡的哀思,直到去世。袁蓉生前曾作長篇傳記文學《冀海銀燕·憶鶴齡》一書傳世。 1904年1月14日,魏鶴齡出生於天津市郊區的農家。由於家境貧寒,無力求學,被好心的叔叔帶到北京,讀了小學和初中。後來,叔叔失業了,無力繼續供他上學,只好又回到天津。為了謀生,魏鶴齡在社會底層中苦苦地掙扎著。他在鄉下種過地,在城裡做過小買賣,在碼頭上扛過「大個兒」,飽嘗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種種苦難。
正當魏鶴齡尋求生活出路的時候,聽說山東省立實驗劇團招聘演員,他決心試試看。結果,真的考上了,邊他自己也不敢想相信,自己還真有表演方面的天賦。就這樣,魏鶴齡從此走上了戲劇表演的道路。當時是1928年,是魏鶴齡人生道路的一個轉折點。
魏鶴齡在山東省立實驗劇院學習一年,當上了話劇演員。在他剛剛參加了一部話劇的演出之後,劇院停辦了。於是,他又參加了部分師生組織的劇社,在北京一帶演出。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佔領了中國的東北三省。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國主義進攻上海的閘北、吳淞,企圖攻佔上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日商工廠的中國工人舉行了罷工,各界人民組織抗日救國會,全國各地聲援上海軍民,掀起了抗日救國的熱潮。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激怒了勞動人民出身的魏鶴齡,他毅然報名參加了紅十字救護隊,從天津趕赴上海。在上海郊區的戰場上,他穿行於槍林彈雨之中。由於腿部受傷,停戰後便留在了上海,
由於抗日救國熱潮的影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左翼文化運動在上海蓬勃發展。魏鶴齡結識了田漢等一批文化人士,其愛國思想日益強烈。他積極參加進步劇社的演出。他先後參加了集美歌舞劇社、五月花劇社。參加了《名優之死》、《蘇州夜話》和《戰友》等劇目的演出。他扮演的都是工人農民等社會底層人物。他的表演真實,自然可信,受到觀眾的好評。 1934年,魏鶴齡加入了藝華影業公司。出身於勞動人民的魏鶴齡,具有豐厚的生活底功。特別是親自參加抗日戰場的救護工作,更加堅定了他的愛國熱情和對藝術的不懈追求。正是於這方面的原因,第一部描寫工人階級的影片《人之初》的編導史東山,慧眼獨具,選擇魏鶴齡作為該片的主演。這樣,魏鶴齡於1934年開始走上銀幕,而且成為第一個在銀幕上塑造中國工人形象的演員。
《人之初》中的工人張榮根,被魏鶴齡塑造得既有層次又有深度,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由軟弱、屈辱,對資產階級抱有幻想,在嚴酷的社會現實和革命者的教育下覺醒起來。魏鶴齡的第一個銀幕形象獲得了成功,成為當時的藝華、聯星、明星影業公司爭相邀拍的著名演員。 左翼文化運動是中國抗日戰線上的一支教育民眾、團結抗日的有生力量。由於魏鶴齡在表演藝術上的出色,和當時已經有名望的編導袁牧之、演員趙丹結下了深厚的創作友誼。1937年,明星影業公司出品的《馬路天使》,是我國電影史上的優秀影片。魏鶴齡飾演的報販老王,准確地把握了人物善良、淳樸的性格,表演得朴實、含蓄,把一個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形象展現在銀幕上。
為了宣傳抗日救國,魏鶴齡不僅拍攝電影,而且積極參加左翼劇聯組織的上海劇人協會的演出活動,先後參演了宣傳抗日的《亂鍾》、《SOS》、《月亮上升》等劇目。經過多年的舞台和銀幕藝術實踐,無論主角、配角,還是正劇、喜劇或悲劇,魏鶴齡都表現出較高的愛國熱忱和對藝術的負責精神。
1937年,發生了「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展開,魏鶴齡參加了救亡演出隊第四隊,從上海奔赴重慶。1938年,史東山編導了我國第一部抗戰題材的影片《保衛我們的土地》魏鶴齡飾演了為抗日而大義滅親的劉山這一角色。人物以愛國為大義和痛舍親情相交織,思想感情錯綜復雜,最終成為抗日民眾的榜樣。由於魏鶴齡對人物的深層次的理解,表演得十分成功。在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以抗日為題材的影片,如《中華兒女》、《長空萬里》、《青年人》、《火的洗禮》等,魏鶴齡都有參加了演出。
國民黨不僅破壞抗日統一戰線,而且對左翼文化運動了進行了「圍剿」,造成了膠片無源的困難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大批電影工作者轉向舞台,出現了抗日話劇的再次繁榮。當時,魏鶴齡參加了《放下你的鞭子》、《塞上風雲》、《民族萬歲》、《日出》、《上海屋檐下》、《霧重慶》、《群魔亂舞》等劇目的演出。 全國解放後,魏鶴齡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演員,後來發擔任演員劇團副團長,直到1979年逝世。這一時期是魏鶴齡的電影表演藝術走向輝煌的時期,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貢獻了才智和心血。他所參加演出的經典影片,標志著中國電影發展的成就,也說明了魏鶴齡的非凡表演藝術造詣。
1956年,在夏衍根據魯迅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祝福》中,魏鶴齡成功的飾演了男主角賀老六。凡是看過這部影片的老觀眾,在幾十年之後,仍然會清楚的記得從拜堂到次日凌晨那場戲:祥林嫂像囚犯一樣從花轎里被拖出來,強迫拜堂,以至逃婚未成,頭撞香案昏倒在地······此時的賀老六,對事態的現狀,表現出茫然,而對於祥林嫂則表現出深深的同情。新婚之夜,他竟然睡在柴草堆上,枕著雙手望月深思。第二天,祥林嫂提出「你讓我回去」時,他卻平靜地說:「你是回魯鎮哪,還是到你婆婆那去?我送你回去。」短短幾名話,感動了祥林嫂,也打動了觀眾。短短的一段戲,把賀老六內心情感變化由表及裡地表現出來了,使觀眾看到了賀老六那朴實而善良的心靈。
由於影片的整體水平和魏鶴齡的出色表演,《祝福》榮獲第十屆卡羅維·發利國慰電影節特別獎,同時榮獲1958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銀獅獎。
1957年,在陳西禾根據巴金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家》中,魏鶴齡飾演了高老太爺這一角色。高老太爺是個封建禮教的衛道士,貌似尊嚴,實則腐朽、頑固。在表演過程中,魏鶴齡准確把握這一人物的階級特性,刻劃得入木三分。後來,魏鶴齡又主演了《魯班的故事》、《燎原》、《北國江南》等影片,都有十分出色的表演。
Ⅵ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紀錄片叫什麼
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的紀錄片是《旗幟》。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大型電視文獻片《旗幟》,這是中央組織的紀念建黨90周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安排。第九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榮獲「最佳電視紀錄片」。
內容簡介
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央電視台聯合攝制。
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以史詩品格,融入民族敘述。國際視野,穿透歷史時空。傾心打造,高新科技製作。文獻紀錄,弘揚時代精神。展現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謀求偉大復興的探索歷程,記述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足跡。
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指定的重點出版物。
大型文獻紀錄片《旗幟》,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學習出版社,圖書、音像聯合出版、精心奉獻。
另外,還有一部由廣東衛視出品的大型電視紀錄片《雄關漫道——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紀事》是廣東省獻禮中國共產黨九十歲生日的重點項目,全片10集,每集30分鍾,片中采訪了我黨早期締造者和多位開國元帥、將軍後代,一批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權威專家也在片中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和細節。該片以建黨九十年來的歷程為線索,以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為背景,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與中國同命運、共呼吸,從年輕走向成熟的光輝歷程。
Ⅶ 國際電影誕生100周年暨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小版張s
這是紀念張,價值並不高!
Ⅷ 田華演藝經歷的介紹
1940年參加八路軍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經常跟隨劇社到各地進行宣傳演出,並且在許多話劇中都擔任角色。 1950年,田華獲選在東北電影製片廠翻拍自同名歌劇的電影《白毛女》中扮演「喜兒」,這是她第一次登上銀幕。 該電影在次年文化部優秀影片評獎中獲得一等獎,田華本人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金質獎章。 1958年,田華在影片《黨的女兒》中扮演李玉梅。 同年參與拍攝電影《江山多嬌》,田華在劇中扮演女青年岳仙。 1959年田華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成了一名軍隊電影演員。 1980年田華主演電影《法庭內外》,扮演剛正不阿的女院長尚勤,憑藉此片獲得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1995年在紀念世界電影誕生100周年、中國電影誕生90周年的紀念大會中,田華獲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 2008年參演導演江平執導的青少年勵志電影《尋找成龍》。 2009年9月,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舉辦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和陳鐸一起朗誦詞作家莊奴、喬羽合寫的詩歌《海峽願景》。 同年獲得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 2010年客串演出由朱時茂自導自演的賀歲喜劇電影《戒煙不戒酒》。 10月16日出席第十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之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頒獎典禮,並獲得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終身成就獎。 2011年6月,參與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文藝晚會《我們的旗幟》演出。 9月參演張揚執導的溫情電影《飛越老人院》。 2014年1月16日參與「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春節大聯歡」晚會演出,朗誦電影《許茂和他的女兒們》台詞片段。
Ⅸ 90周年獻禮影片是哪一部
90周年獻禮影片是我和我的祖國裡面一共有五個單元,從航天體育描寫了祖國現在的強大
Ⅹ 劉偉強執導的90周年獻禮影片叫什麼名字
《建軍大業》
《建軍大業》是「建國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由劉偉強執導,韓三平擔任總策劃及藝術總監,黃建新監制,劉燁、朱亞文、黃志忠、王景春、歐豪、劉昊然、馬天宇等主演。
該片講述了1927年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挽救革命,於當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從而創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故事。
(10)中國電影90周年大會擴展閱讀:
影片通過眾多的故事線索交代紛繁復雜的歷史經絡,但同時敘述又相對集中,通過具體的情境展現歷史的主體進程。
具體來說,主要通過三大段落貫穿整個故事,主線的貫穿使得這部電影具有了高度整體性。影片堅持敘事的真實,同時又不乏高度風格化和類型化的藝術手法,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