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鞏俐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女演員,大家都是如何評價鞏俐的
事業上真的是很敬業也大有成就的女演員,雖然事業上的高度華人女星無法企及,一路通暢。但感情上卻是很坎坷,當初介入了張藝謀的婚姻,飽受詬病。和他在一起7年,原本以為他離婚之後會娶他,可是並沒有。倆人此後再也沒有復合過。不過倆人有合作過《古今大戰秦俑情》講了三世的故事。不過好在現在53歲的鞏俐遇上了73歲的他,功成名就以後也有了一個陪在身邊的人。
『貳』 2010年戛納電影節影帝和影後是
2010年戛納電影節影帝:賈維爾巴爾登,影後:朱麗葉比諾。
其他獲獎獎項: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評審團大獎:《人與神》,評委團獎:《尖叫的男人》,最佳導演:《巡演》馬修-阿馬立克。
最佳編劇:《詩》,最佳影片:《夏夏夏》洪尚秀,最佳短片金棕櫚獎:《母狗的故事》
官方競賽單元獎項:
1、金棕櫚獎
「金棕櫚獎」前身為「電影節大獎」,乃是針對參加「主競賽單元」的20餘部影片評選出的戛納電影節最高獎。
亞洲首部獲得金棕櫚作品是1953年日本導演衣笠貞之助前輩的《地獄門》,華語電影唯一一部榮膺金棕櫚獎的影片為陳凱歌的《霸王別姬》。
2、評委會大獎/評審團大獎
僅次於「金棕櫚」的電影節第二高獎,相當於主競賽單元影片的「第二名」。
3、評委會獎/評審團獎
不同於上述獎項,評委會獎屬於非常設獎項,頒獎原因往往是個別評委因偏愛而為其爭取的特殊表彰。
4、最佳導演、影帝、影後、編劇獎
第一、戛納的演員獎,無主角、配角之分。
第二、戛納的編劇獎,無原創、改編劇本之分。
5、短片金棕櫚獎
由「電影基石」單元評審團針對入圍「短片單元」的數十部作品評出,這些作品的長度通常都在20分鍾以下。
『叄』 比較一下華語三大電影節獎項的含金量
華語電影三大獎項分別是: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
然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是金雞獎,其次是金馬獎,最後是金像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創立於1981年,兩年一屆,是華語電影中審核最嚴格的。由專家組+中國文聯+中國影協+大眾點評組成的審核團隊。金雞獎審核的時候,如果選不出好的作品或者演員,這個獎項是可以空缺的,而不會說隨便找個作品或演員頂上。另外,金雞獎沒有地方保護,只要是華語電影都可以參選。
台灣電影金馬獎創立於1962年,一年一屆,是三大獎項中歷史最長的。金馬獎的評選除了評審團以外,還會有外國評審團加入,因此金馬獎的評選比較國際化。但近年來台灣地區文化事業逐步落後,最近幾年的金馬獎都是由中國大陸地區的影片包攬。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立於1982年,一年一屆。由於金像獎大部分只頒發給香港電影,甚少有大陸影片和台灣影片,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因此金像獎又被稱為「香港人的獎」,缺乏一定的開放性。
『肆』 世界上有哪些舉足輕重的電影節
有: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1、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柏林電影節把自己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最高獎為「金熊獎」。
2、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今已成為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又因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在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8月30日-9月9日前後)於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舉辦。
(4)包攬三大電影節擴展閱讀:
1、電影節其實就是一扇窗戶,打開這扇窗戶,世界就在眼前。每年的電影節是整個娛樂圈的盛事,電影節隨著時代的發展早已跨越了單一的電影元素,參加電影節的意義也非同凡響,電影界雜糅了工業、藝術、文化和商業等領域,構成一個以新理念為主導的多元化電影盛宴。
2、電影節是電影人參與的流動的盛宴,名與利的舞會,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你可以開拓眼界,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參加電影節的意義在於美好的交流。
3、電影節的開放會使整個娛樂圈大放異彩,把握住電影節這個商機,為商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電視上的呈現出更好的效果。
『伍』 第一位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獎的華人是誰
鞏俐是迄今唯一一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人演員
『陸』 鞏俐為什麼叫鞏皇
鞏俐之所以被稱為鞏皇是因為鞏俐自出道以來出演過無數電視劇和電影,她的演技也是公認的好,她不僅僅是個演員,也像是我們對外的一個名片,她是全球唯一一個包攬了歐洲三大電影最高獎項的中國女演員,她自身的氣質也給人感覺很大氣、很霸氣。無論她是在走紅毯還是在拍廣告,她渾然天成的氣質和長相讓人過目不忘,鞏俐走到哪裡都是焦點。
鞏俐,1965年出身於遼寧沈陽,新加坡華裔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1987年因主演張藝謀導演執導的電影《紅高粱》出道。也憑借的出演首部個人主演的電影《紅高粱》而成名。
1992影《秋菊打官司》而獲得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女演員獎」獎項和第1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女主角獎」。1993年主演電影《霸王別姬》從而獲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也成為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包攬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的中國女演員。1997年擔任戛納電影節評委成員。
鞏俐不僅自己得獎無數,其主演的幾部作品也是在影視界中堪稱經典之作。她是一位在世界各國都有關注度的華人女演員,不僅為國際電影舞台合作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同時還把中國獨有的文化精神推向了全世界。因此稱之為「鞏皇」也是無可厚非的。
『柒』 王景春詠梅獲獎的電影導演是誰
柏林當地時間2月16日晚,第69屆柏林電影節舉行盛大閉幕式。中國演員王景春、詠梅憑借《地久天長》獲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弗朗索瓦·歐容《感謝上帝》獲評審團大獎,《同義詞》獲封金熊獎。
最佳影片金熊獎:《同義詞》那達夫·拉皮德
評審團大獎:《感謝上帝》弗朗索瓦·歐容
阿爾弗雷德·鮑爾銀熊獎:《系統破壞者》諾拉·芬莎伊德
最佳導演銀熊獎:《我當時在家,但…》安格拉·夏娜萊特
最佳編劇銀熊獎:《少年黑手黨》MaurizioBarucci, Claudio Giovannesi ,RobertoSavian
最佳男演員銀熊獎:王景春《地久天長》
最佳女演員銀熊獎:詠梅《地久天長》
傑出藝術貢獻銀熊獎:《外出偷馬》漢斯·皮特·莫朗
最佳紀錄片:《Talking About Trees》 Suhaib asmelbari
最佳處女作:《Oray》Mehmet Akif Buyukatalay
短片金熊獎:《Umbra》FlorianFischer & JohannesKrell
短片評審團大獎銀熊獎:《Blue boy》
奧迪短片獎:《Rise》BárbaraWagner
『捌』 各大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都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