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他被評價只適合演農民,16年後他證明了自己拿下東京電影節影帝,他是誰
現在的演藝圈是小鮮肉引領的時代。而且現在的觀眾在看臉。很多電視劇不是看故事,而是看誰主演。但是,這些演員只是漂亮,演技不夠。相反,演藝圈那些長相不是很好看的演員們的演技非常好,比如張譯,有些人說他長相不出眾不適合當演員,但他也靠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影帝。
當時說王千源只適合演農民的導演很慚愧吧。他也沒想到王千源能獲得影帝。其實人沒有定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光輝。在演藝圈沒有漂亮的皮囊的話,需要很強的實力。
❷ 華人演員,誰得的影帝最多誰得的影後最多
影帝:梁朝偉
第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重慶森林》
第三十一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重慶森林》
第三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
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花樣年華》
第53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康城影展)影帝 《花樣年華》
第八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 《無間道》
第二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無間道》
第四十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無間道》
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2046》
2004年度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 最佳男主角 《2046》
2005年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最佳男主角 《2046》
2007年第四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色戒》
2008年獲第二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主角《色戒》
影後:張曼玉
1989《人在紐約》 第二十六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0《不脫襪的人》 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阮玲玉》第二十八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2《阮玲玉》
-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芝加哥影展最佳女主角雨果銀牌獎
1993《阮玲玉》
-第十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日本影評人大獎最佳女主角
1997《甜蜜蜜》
-第叄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主角
-第十六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第二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第四十二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第叄十四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98《宋家皇朝》 第十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❸ 段奕宏斬獲東京電影節影帝,他在國內男演員中算是什麼段位
段奕宏的演他演技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但是他在娛樂圈的地位並不是很高。段奕宏對於演戲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不是很好的戲他都不會接,在演藝界是出了名的軸。段奕宏便是憑借<暴雪將至>片中「老余」一角拿下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烈日灼心》老段在采訪中說過,剛看到本子的時候導演說他想演哪個角色就演哪個,他是想演辛小豐的,後來因為一些變故導演跟他說換角色,他當時覺得伊谷春發揮空間很小,但覺得遇到好劇本和好導演還是想參加,就答應了。然後,他就演出了這樣一個伊谷春。
❹ 為什麼奧斯卡金像獎影帝影後沒中國人,甚至沒亞洲人
有的。
1、黃宗沾,出生於中國廣東台山永安村,美籍華裔攝影師、導演。
曾獲得10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兩次獲得奧斯卡攝影金像獎。他畢生拍攝了130多部電影,被國際電影攝影師協會會員投票評選為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十大電影攝影師之一。
2、黃柳霜,出生於美國洛杉磯,祖籍廣東台山,美籍華裔女演員。2次榮膺奧斯卡金像獎。
3、吳漢潤,美國籍柬埔寨裔華人醫生、演員和作家。他在柬埔寨經歷過赤柬政權的恐怖管治,1979年赤柬倒台後在泰國難民營當醫護工作,1980年移居美國,1985年因在《戰火屠城》一片中的演出而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1996年2月25日在洛杉磯唐人街被殺害。
4、成龍是首位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華人。
(4)東京電影節華人影帝影後擴展閱讀:
在奧斯卡獎角逐的過程中,歷史和政治因素總是會影響影片的類型和表現力。也就是說,在決定奧斯卡獎的歸屬問題上,社會環境、時代精神和主旨比影片本身的藝術含量更為重要。
奧斯卡的選擇永遠是安全的、主流的、非爭議性的電影,而且這些電影還要擁有被廣泛接受的價值:如1997年《泰坦尼克號》獲獎,《洛城機密》落選;1998年《莎翁情史》獲獎,《美麗人生》落選;2001年《美麗心靈》獲獎,《指環王》落選。
❺ 歷史上第一個柏林電影節華人影帝為什麼錯
什麼錯?
❻ 為什麼中國人無法獲得奧斯卡影帝影後
首先是語言——國外的電影市場,當然是英文,中國能將中文說得流利的演員,來來去去都是幾個:周潤發,成龍,李連傑,章子怡,陳沖,鞏俐......
其他的國內炙手可熱的超級演員如謝霆鋒啊,莫文蔚啊,趙薇啊....這些人演技就有了,但我根本無法想像他們用英文說對白會是怎樣的糟糕!
陳冠希的英文水準也許算是頂級了,但他鬧了一場風波,幾乎毀了他的前途,你我都知道這是什麼丑聞......他參與了「美版咒怨2」的拍攝,本來是一棵徐徐升起進攻好萊塢的新人,卻因為這件事斷送了他的事業。
另一個是國籍老問題,國內的不透明,甚至是腐化的制度,造成大批一流的演員出走,改國籍。像李連傑和鞏俐,你以後不要叫他們中國人,他們已經是新加波人了。所以即使拿獎,他們也只是為新加波爭光,中國人連半點光都無法從他們身上賺到,他們頂多是「華人驕傲」,而不是「中國人驕傲」。
第三個也許是受眾的問題了,在國外,不管是影視界還是時尚界,不得不承認的是現在依然是白人的天下,金頭發藍眼睛的人才是主流,而黑人是二級的陪襯品,偶爾出現一兩次就引起了超級轟動(奧巴馬也是這個效應),那麼黃皮膚黑頭發的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就絕對是陪襯都不如了,要讓西方人接受細眼睛黑頭發黃皮膚的東方異國神韻,還是有點漫長的路要走,偶爾出現一個,就已經是「奇跡」的境界了!
第四個自然是文化差異,東西方文化差異其實挺懸殊的,例如在西方電影,他們喜歡有點SEX的鏡頭,在床上男歡女愛XXOO是很平常的事情,西方人當這種事如吃飯洗澡一樣平常。但東方,哦,天啊,崇處的心理達到了巔峰,一個不慎,就會被國內的小憤青年狂罵PK,誰受得了啊!?!
即使是同樣的東方國的日本,中日文化差異也存在。章子怡拍了個「藝伎回憶錄」,本來藝伎這東西呢,是一種活著的藝術品,就如同中國的詩人那麼唯美!偏偏章子怡就被國內的人開刷了!日本人也不買賬,認為藝伎應該是日本人飾演!一套美國片在亞洲如此受到杯葛,卻阻止不了西方人的厚愛!電影在歐美依然滿堂紅。
第五個,國內問題。以前有句話叫「少年強,則中國強」,而現在這句話要改成「少年牛B,則中國牛B」,事實上看到許多網路鍵盤一族相當不理性,挑刺文化盛行,好的事看不見,壞的事就無限擴大化。
本來「赤壁」,在日本和韓國還是蠻多人捧場,但國內卻相反——不停挑刺,不符合歷史,不符合潮流,服飾不一樣,如何如何差....人家吳宇森在美國很有名氣,回到國內收到的只是謾罵。殊不知那些鍵盤憤怒一族,電影跟紀錄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的結論很簡單——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電影產業,你還會指望人家看得起你這個中國的暴發戶國家?
我要吐的吐完了,謝謝你花寶貴的時間觀看。
❼ 中國有哪些演員獲得過世界三大電影節的影帝或影後
到目前為止,得到過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帝影後桂冠的兩岸三地影人有:
1.鞏俐(大陸)/《秋菊打官司》/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女主角(1992)
2.張曼玉(香港)/《阮玲玉》/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1992)
3.葛優(大陸)/《活著》/第四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1994)
4.夏雨(大陸)/ 《陽光燦爛的日子》/ 第五十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1994)
5.蕭芳芳(香港)/《女人,四十》/第四十五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5)
6.梁朝偉(香港)/《花樣年華》/第五十三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2000)
7.張曼玉(香港)/《清潔》/第五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2004 )
❽ 吳亦凡東京電影節獲得影帝,「金鶴獎」是什麼鬼
❾ 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歷屆之最
歷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之最最年輕的影帝徐英洙2012年第25屆年僅14歲的韓國男演員憑《犯罪少年》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史最年輕的影帝。 最年輕的影後阿比蓋爾·布蘭斯林2006年第19屆年僅10歲的阿比蓋爾·布蘭斯林憑《陽光小美女》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史最年輕的影後。
❿ 如何評價段奕宏獲東京電影節影帝
首先要聲明,段奕宏先生獲得的是東京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不是吳亦凡拿的那個金鶴獎。東京電影節是世界15個A類電影節之一,也是亞洲含金量最高,規模最大的電影節。
近年來東京電影節參選電影質量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東京電影節仍是亞洲含金量最高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至少遠強於上海電影節和印度電影節。即使是上海和印度的最佳男演員,含金量也還是可以的,獲獎的亞洲人雖然很多,但是都是有非常實力的演員,東京的含金量事實上更高。
在段奕宏之前拿到東京電影節影帝的有:中國第一位A類電影節影帝張藝謀,段老師的偶像、老戲骨朱旭,還有就是在《鋼的琴》、《解救吾先生》里演技炸裂的王千源,《警察日記》里的王景春,還有相聲演員牛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