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倫敦大轟炸英國老電影

倫敦大轟炸英國老電影

發布時間:2021-07-14 18:57:32

㈠ 倫敦大轟炸為什麼沒炸壞大本鍾

這是一種軍事手段,日本,美國,蘇聯,德國,英國都用過,他們要為這些事道歉,那麼還打什麼戰,整體都處於道歉中了。
當時的日本軍隊一直負隅頑抗,美軍每收復一個島嶼都付出慘痛的代價,在美國輿論的壓力下,政府當然想著盡可能減少本國士兵陣亡的代價來打倒對手,自然就採取了轟炸的威脅手段。
所以,這只是發起戰爭的雙方必須承受的災難。

㈡ 倫敦大轟炸的早期的攻擊

在6月6日下午,也就是盟軍剛在諾曼底登陸後不久。當時德軍高層指揮認為諾曼底登陸只是盟軍的一次牽制行動,想把德軍從重要的佔領區帕_德_加萊(PasdeCalais)地區吸引出來。如果盟軍是在帕_德_加萊地區登陸的話,這些Fi103導彈可能在發射前就損失掉了。由於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這個新情況的出現,在「D日」的下午,第155高炮團的指揮官奧伯斯特_馬克思_沃徹特爾(OberstMaxWachtel),接收到了於12日下午向倫敦發射導彈的命令。
由於導彈發射需要長時間的准備,而這個任務留給他們的准備時間非常短,但是沃徹特爾和他的手下人員很好地完成了准備工作。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他們在64個發射地點中的55個上安裝了發射必需的裝置。由於盟軍的空中打擊給法國的鐵路網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因此當發射期限到來時,還有一些導彈發射點由於缺少的物資無法運到而不能正常工作。這個高炮團有4個導彈中隊,每個中隊負責16個導彈發射架,其中一個中隊缺少供給發電機用的柴油燃料,另一個中隊則缺少發射燃燒室用的「Z燃料」高錳酸鈣,因此這兩個中隊都未能參與第一次發射。雖然另外兩個中隊的情況稍好一些,但是也只有四枚導彈飛到了英國本土。
經歷了第一次的失敗之後,沃徹特爾被允許利用3天的時間使所有的導彈發射架做好發射的准備。當6月15日又開始導彈轟炸時,從德軍觀察點得到的轟炸結果使德軍高層將領非常滿意。到16日午夜,第155團高炮團共發射了244枚V1導彈。其中45枚(占所發射總數的18%)算是徹底發射失敗,因為它們都墜落在離發射架不遠的地方。只有153枚(占所發射總數的62%)穿越了英國海岸或者被英國觀察人員觀測到。
在德軍於13日進行了第一次導彈攻擊之後,更多的戰斗機和高炮被調往英國南部,用來對付這種新的威脅。這些戰斗機和高炮擊落了22枚導彈,大約有50多枚落在了倫敦周圍的開闊地里,但是仍有73枚(占所發射總數的30%)導彈落在了倫敦市區,造成了巨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
從6月15日開始第二次轟炸到6月底的這16天內,第155高炮團共發射2442枚V1導彈,平均每天153枚。大約三分之一墜毀或被擊落在到達英國海岸之前,三分之一墜毀或被擊落在英國南部,另外三分之一則墜落在倫敦市區。
由於V1導彈自己並不會辨識目標,所以在6月份它的最有成效的一次攻擊發生在一個軍事目標上。當時威靈頓軍營里的士兵正在做禮拜,18日發射的一枚導彈正落在做禮拜的人群里,造成121人喪生,其中63人是軍人。
盟軍的偵察機發現了V1導彈的發射基地之後,便對它開始了連續不斷的空中打擊。由於沃徹特爾和他的手下對發射基地進行了精心的偽裝,並製作了很多假目標,所以盟軍的很多炸彈都投到了假目標上了,很少有發射地點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就算受到了一些破壞,大部分的發射架稍加修理又能投入發射。從6月12日到7月1日,有兩個發射點被完全摧毀,22個發射點遭受了嚴重的破壞,8個受到了中等損失,另外10個則只受到了些輕微損失。德軍的發射人員中有28人喪生,80人受傷。
盟軍空中打擊最有效的成果是阻塞了德軍的鐵路和公路運輸。在發射完儲備的導彈之後,發射部隊有時候要浪費好幾天等待下一批導彈的運來。由於德軍鐵路和公路的被破壞,導彈補給部門的補給能力已經跟不上導彈發射部隊的發射能力了。
自從6月13日開始攻擊之後,德軍在整個7月份都對英國進行了不間斷的導彈攻擊。而8月2日達到了攻擊的最高密度,在這24小時內,155高炮團從38個發射架上一共發射了316枚V1導彈。大約107枚導彈落在了倫敦市區。所有導彈預定的目標都是泰晤士河上的塔橋,正是在這一天,第一次有一枚導彈擊中了這個著名的建築,使橋面受到了一些損傷。
雖然V1導彈這種先進的飛行器給英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但它卻沒能扭轉德國陸軍的命運,到這時,德國陸軍在法國西部的日子已經是屈指可數了。8月的第三個星期,德軍在前線潰敗,開始了匆忙地撤退。在8月25日,第25英國騎兵連跨過了塞納河,並向帕_德_加萊地區快速推進,最後將這些導彈發射架一個接一個地摧毀。
在9月1日的凌晨4時,8617枚V1導彈中的最後一枚從法國北部發射升空。這標志著最初和最具毀滅性的V1導彈攻擊階段的結束。

㈢ 二次世界大戰被德國轟炸的英國城市

被轟炸的是英國首都倫敦,歷史上叫倫敦大轟炸。


倫敦大轟炸(The Blitz)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英國首都倫敦實施的戰略轟炸。德國對英國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間,轟炸范圍遍及英國的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但以倫敦受創最為嚴重。一直到不列顛戰役結束,倫敦已被轟炸超過76個晝夜,超過4.3萬名市民死亡,並有約10萬幢房屋被摧毀。倫敦因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轟炸最為嚴重的三座城市之一(其他分別是柏林和重慶)。



被轟炸後的倫敦市。 滿意請採納,謝謝。

㈣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不是把英國倫敦炸成一片廢墟呢

倫敦只是遭到一定破壞,但是相比德國和日本的城市好太多了,在盟軍的毀滅性空襲下,很多德國日本城市被夷為平地,科隆千機大轟炸,把科隆城除了科隆大教堂炸成了一片白地,光是科隆和德累斯頓其中一個被炸死的德國人就比整個英國被炸死的人還多,柏林90%的建築被毀,德國空軍參謀長耶順內克因為防空不力在辦公室吞槍自殺。東京大轟炸一晚上燒死10萬人,四分之一個東京被燒成白地。德國轟炸機的載彈量比英美的轟炸機小很多,一半都不到,每次投擲量也差很多,毀滅性遠不及盟國空軍,所以對倫敦的破壞不大。

㈤ 《大轟炸》有哪些令人期待的演員

當然是范冰冰呀

至於到最後觀眾是以一個批判的眼神看待呢,還是以一種崇拜的眼神去看呢,我們就靜待電影的上映了,畢竟筆者是不會給《大轟炸》送票房的。

㈥ 《倫敦陷落》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這幾天,埃及民航劫機案和比利時爆炸案牽動著全球視線,恐怖主義也因此再入眼簾。回首這幾年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更是不勝枚舉。毫無疑問,恐怖活動已成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最大障礙之一,而恐怖分子也已成全球公敵,反恐不僅是國家大事,更人人有責。

從現實回到影視作品,恐怖活動與反恐戰爭向來都是創作者聚焦的熱點,尤其在好萊塢,無論美劇還是大片,反恐大劇大片總能收割到不錯的口碑與尚佳的票房、收視率。這些個影視作品既有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如《國土安全》《獵殺本拉登》《拆彈部隊》《美國狙擊手》等,也有靠非凡想像力生造、臆測的,如《反恐24小時》等。即將在國內熱映的《倫敦陷落》無疑也是生造出來的,但這並不妨礙觀眾對他的喜愛與追捧。

《倫敦陷落》班底強大,總統、特工、副總統分別由艾倫艾克哈特、傑拉德巴特勒、摩根弗里曼扮演。事件由美國總統被綁被虐,面臨被殺危險而起;特工依舊獨闖龍潭,隻身斗敵;副總統照舊坐鎮大後方...結果不言自明。

《倫敦陷落》也是無懼劇透的。因為,總統獲救,恐怖分子被緝獲的大結局是不用浪費腦細胞就能想到的。此類型片看的就是過程,過程的精彩指數決定著影片的期值高度和可視強度。片中,美國總統較以往被虐的更慘、更狠、更殘暴。不僅如此,西方七國首腦(俄羅斯除外)中,僅有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兩國元首活了下來,其他五個都慘死於恐怖分子的驚天大轟炸。不得不佩服好萊塢編劇、導演的想像力,竟然敢讓這么多國家元首葬身於炸彈。

在《倫敦陷落》中,整個倫敦都被虐慘了,幾乎所有地標建築都被粉碎,倫敦就像被掘地十尺,翻了個兒。而倫敦人民為了安全也不得不輾轉於防空設施,況且,對倫敦的轟炸是海、陸、空全方位的。各種武器、軍備、彈葯、機車一擁而上,首都倫敦在劫難逃,美國總統插翅難飛。

作為一部不錯的爆米花電影,《倫敦陷落》少不了炸彈橫飛,槍火彌漫,追車、打鬥等驚險刺激的場景更是層出不窮。對視覺系觀眾而言,一定會給該片的大場面送上一個大大的贊。誠然,影片也不乏笑點,比如對義大利總統貝盧斯科尼的惡搞、戲謔,而日本首相和司機連車帶人墜入河中的場景也莫名的就戳到了不少人的笑穴。

《倫敦陷落》是一部標簽感十足的美國主旋律大片。美國總統慘遭凌虐後在死前還高喊其就職時的宣誓詞,極盡展示了美國總統的恪盡職守,視死如歸。而反恐戰爭不應殃及路人、平民的理念也貫穿全片(盡管在實際行動中很難避免傷及無辜,而頭號恐怖大亨報復毀滅美國總統的初心也緣於美國打死太多他身邊的平民百姓)。

難能可貴的是,影片還浸透著導演的反戰思想。比如最後,當副總統下令對頭號恐怖大佬巴卡維進行蒸發式轟戰的時候,慢鏡頭顯示,一些無辜平民再次成為反恐戰爭犧牲品。而配樂方面,也盡顯凄絕、哀涼與悲愴,憐憫之心(不是憐憫恐怖分子而是同情那些枉死之人)躍然幕上。對誓言打擊恐怖分子不殃及平民卻每每都食言的描述,也看得出導演對美國反恐政策紕漏的反諷與怨念。

按照好萊塢的定律,這類模式化程序化的爆米花應該還會接著拍續集。只不過,繼倫敦陷落後,下一個陷落的會是哪裡?巴黎?柏林、首爾?東京?作為該系列片的篤粉,本人正搬起小板凳坐等續集。

㈦ 倫敦大轟炸中倫敦有多少建築物與房屋被摧毀

倫敦大轟炸(The Blitz)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英國首都倫敦實施的戰略轟炸。德國對英國的轟炸發生在1940年9月7日至1941年5月10日間,轟炸范圍遍及英國的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但以倫敦受創最為嚴重。一直到不列顛戰役結束,倫敦已被轟炸超過76個晝夜,超過4.3萬名市民死亡,並有約10萬幢房屋被摧毀。倫敦因此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轟炸最為嚴重的三座城市之一(其他分別是柏林和重慶)。

㈧ 同類題材電影,《建國大業》和《大轟炸》反響差距大,《大轟炸》口碑怎樣,觀眾認可嗎

電影《大轟炸》原本還沒上映前,大多數人只知道這部電影耗資好幾億,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燒錢的電影,再加上演員陣容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強大,幾乎集結了娛樂圈的一線明星,包括劉燁、范冰冰、陳偉霆、范偉等實力演員,本來是一部非常值得期待的電影。
但在崔永元微博爆出的消息可以說對這部電影造成的很大的影響,成為了被全網diss最慘的一部電影,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慘烈,電影從《大轟炸》變成了大欺詐,這也是崔永元作為娛樂圈紀檢委對這部電影的譴責。
所以說電影在未播出,就遭到了廣泛群眾的質疑,可以說在口碑上已經不抱希望了,原本以為可以大賣的一部電影,沒想著現在被全網聲討,估計現在連上映都是一個問題了。所以觀眾還是不要輕易的去買賬,這種時候還是理性一點,該支持的作品就要支持,不該支持的電影我們就不要去湊熱鬧了。

㈨ 歷史英國倫敦在什麼事件中被哪個國家炸掉

1940年法西斯德國對英國發動『不列顛之戰』,對倫敦進行狂轟濫炸,很多地方變成一片瓦礫。

㈩ 電影《大轟炸》口碑怎樣觀眾買賬嗎

電影《大轟炸》口碑很一般,豆瓣評分2.8,觀眾對這種故事結構混亂的抗日題材電影是不買賬的。大轟炸有三條敘事線索,分別是以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美軍空軍教官領導的空軍抗日線,以劉燁飾演的飛行員為主的與日本間諜鬥智斗勇的敘事線,還有以范偉飾演的重慶市民崔三叔為主的民間抗日線。

(10)倫敦大轟炸英國老電影擴展閱讀:

大轟炸講述的是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繼淞滬戰爭失利,南京吃緊。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際,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日軍從1938年2月18日至1944年12月19日,對重慶及周邊地區實施無差別轟炸,長達六年零十個月。

重慶市民面對日軍殘酷的狂轟濫炸,依然向死而生、樂觀堅強,展現了重慶不死中國不亡的民族氣節。為了保衛家園,年輕的中國飛行員在美國飛行教官的幫助下與日本空軍展開了一系列慘烈悲壯的空戰。雖然飛行裝備遠遠落後於日軍,但他們寧願戰死在天上,也不在地上苟活,與敵人在長空進行殊死搏鬥。

閱讀全文

與倫敦大轟炸英國老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冀中地道戰電影觀後感200 瀏覽:314
大快戰電影 瀏覽:910
高燃電影音樂剪輯 瀏覽:157
祈望電影的音樂 瀏覽:977
電影里大吃大喝的場景 瀏覽:270
表示喜劇的電影圖片 瀏覽:253
解說電影的背景音樂火的 瀏覽:181
電影深夜食堂觀後感 瀏覽:836
西紅柿電影歌曲名字 瀏覽:557
成龍電影醉拳迅雷下載 瀏覽:627
羅永浩電影票兌換 瀏覽:212
漫畫威龍電影粵語版迅雷下載 瀏覽:915
個什麼的愛情電影 瀏覽:98
搜索一下成龍所有的電影迅雷下載 瀏覽:355
瘋狂的小女生法國電影 瀏覽:362
趙薇導演哥電影解說 瀏覽:476
劫匪劫走10億黃金電影什麼名字 瀏覽:514
小網站上的電影從哪裡來的 瀏覽:687
華語五大電影獎 瀏覽:350
外國恐怖盜墓電影大全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