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北京電影節影片表

北京電影節影片表

發布時間:2021-07-14 21:44:29

㈠ 請問:中國的著名電影節都有哪些啊謝謝。。。

中國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目前,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今年的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中國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中國電影金雞獎

該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大眾電影百花獎

該獎始創於1962年,1964年停辦。1980年恢復舉辦。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所屬《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經由廣大觀眾投票產生的群眾性電影獎。它以百花盛開象徵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好的影片。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獎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中國電影童牛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系全國電影四大獎之一,是專為獎勵優秀兒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優秀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而設立的。1985年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受國家廣電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委託創辦了中國電影童牛獎。其宗旨是團結少年兒童電影工作者,在黨的文藝方針和教育方針的指導下,不斷提高我國兒童少年電影的創作水平,為廣大小觀眾拍攝出更多更好的兒童少年電影,讓健康優秀的精神食糧伴隨孩子們成長。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惟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㈡ 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入圍片單

《美好的一天》導演:費爾南多·萊昂·德·阿拉諾亞(西班牙)
《喝彩》導演:拉杜·裘德(羅馬尼亞)
《大統一理論》(加拿大)
《月之暗面》(德國)
《金色年華》(英國)
《滾蛋吧!腫瘤君》導演:韓延(中國)
《師父》導演:徐皓峰(中國)
《無風的時光》(西班牙)
《月之暗面》(德國)
《我是一名教師》導演:Sergey Mokritskiy(俄羅斯)
《克萊茲梅爾》導演:Piotr Chrzan(波蘭)
《地雷區》導演:馬汀·桑德瓦力特(丹麥)
《命運女神》導演:Levan Tutberidze(喬治亞)
《幫派》導演:桑迪亞哥·米特雷(阿根廷)
《最後一課》導演:帕斯卡爾·普扎杜(法國
《理想主義者》導演:Christina Rosendahl(丹麥)

㈢ 哪15部影片角逐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

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即將開幕,經過重重篩選,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在眾多優秀的中外影片中選定了《幕後玩家》作為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戰神紀》作為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閉幕影片。

開幕影片《幕後玩家》由徐崢監制,任鵬遠執導,徐崢、王麗坤、王硯輝、段博文、任達華、於和偉聯袂主演,講述了徐崢飾演的坐擁數億財產的鍾小年意外遭人綁架,不得不在一位神秘人的操控下,完成一道道令人兩難的選擇題。在選擇的過程中,鍾小年落入陷阱,不僅巨額財產被盜取、瀕臨身敗名裂的邊緣,還將王麗坤飾演的妻子魏思蒙牽扯進一個個險境,為了洗脫罪名,
救回愛人,鍾小年在重重危機中與神秘人展開了一場關乎生死和救贖的金錢游戲。

除了為影迷與創作者之間搭建互動對話的橋梁,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還致力於把「北京展映」打造成中國與全球電影行業交流合作的另一重要平台。戛納金棕櫚獲得者、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成員、著名導演魯本
奧斯特倫德將亮相影片《魔方》的映後活動。
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捷克、波蘭、塞爾維亞的經典佳片和來自北國加拿大的新作,也都會在「北京展映」期間迎來盛大的放映及多場見面活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VR
藝術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和感知探索,已經成為世界重要電影節的組成部分,今年也融入到了北京展映中
。組委會特別設置了VR單元,邀請到來自世界著名電影節的獲獎作品和最新佳作,為北影節的影迷帶來前所未有、耳目一新的沉浸體驗。

這場令人期待的迷影盛宴,即將華麗開啟。

㈣ 電影節的中國電影節

中國電影節及相關獎項一覽表 內地電影節或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 北京國際電影節 長春國際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上海影評人獎中國電影童牛獎電影頻道傳媒大獎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小百花獎百合獎春燕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鐵象電影大賞香港電影節或獎項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導演會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台灣電影節或獎項台灣電影金馬獎台北電影節澳門電影節或獎項 澳門國際電影節其他 亞洲電影大獎亞太電影大獎亞太影展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不但贏得電影創作者和大學生觀眾的青睞,還獲得國家廣電總局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同,在廣電部2001年召開的北戴河會議中,趙實部長兩次提到大學生電影節對我國電影事業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積極推動作用,大學生電影節日益成為具有很大影響力的民間電影活動。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電視台、鳳凰衛視中文台、《北京晨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等80餘家媒體對電影節進行系列報道,電影節閉幕暨頒獎晚會在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歡聚一堂》欄目、北京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多次播出,取得較大反響。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大學生電影節還將舉辦專題影展、專題討論和專題講座等眾多學術活動,集中學界、業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討最新熱門影視話題。老中青年導演與演員,在新片首映式、參賽片劇組見面會、著名導演專題研討會等活動中與大學生歡聚一堂。大學生電影節不僅是大學生的電影盛會,也是電影人的青春聚會。
大學生電影節還對大學生自己拍攝的錄像作品進行評獎。大學生錄像作品大賽是國內唯一面向大學生的影視文化賽事。參賽片規模和評獎規模進一步擴大,參賽對象擴展到香港,關注群體成直線上升。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局和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雖然與同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戛納和柏林電影節相比,年輕得多,也稚嫩得多,但在成功創辦後的第二年即獲得了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類於國際A類電影節。每年6月,這個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都將如約而至,帶給您一場盛大的電影視覺體驗。
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里,它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上海的電影為中國的民族電影工業帶來了最初的繁華;上海,也曾經為中國電影長廊奉獻了最豐富的影像。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說使上海這座城市實現了對中國的電影情結的一個夙願。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功舉辦了10屆,每年初夏的這一國際影壇盛世不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電影愛好者,也匯聚了越來越多的國際電影界名流和時尚人士,使得電影節日趨國際化和時尚化。
上海素來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情懷,她包羅萬物,寬厚大度。秉承了上海文化精髓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也以其博大的情懷和包容的態度熱誠地吸收來自世界各地不同人文、不同潮流、不同形態的優秀電影佳作。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唯一一次的世界影片大檢閱。每年的這個時候,不僅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對於那些苦於找不到辦法瀏覽整年度中國電影和世界電影的電影人,更是一次不容錯過的電影盛會。每年的六月,為期九天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已儼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2014年6月21日,西安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在上海電影節舉辦啟動發布會,宣布將於2014年10月20日至24日舉行。現場,執委會表示要將此電影節打造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後的中國境內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據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介紹,這是繼上海、北京國際電影節之後,在國內創辦的又一個國際性、綜合性、固定性的大型電影對外交流活動,每年一屆,分別由陝西、福建兩省輪流主辦。
作為「絲綢之路影視橋工程」的重點項目,首屆電影節將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陝西省政府於10月20-24日在西安共同主辦,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陝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承辦。陝西廣播電視台、西部電影集團、陝西文投集團、陝西省旅遊集團等共同實施。
首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為期5天,設置的主要板塊和活動包括開幕式、國家影片展映、電影文化論壇、電影交易市場、電影主題音樂會和閉幕式等。其中,開幕式分為「星耀古城——嘉賓走紅毯入場」和「絲路長安——西安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兩部分,邀請中外電影界知名人士和劇組代表走紅地毯。
此外,絲路國家影片展映部分,邀請徵集上百部國內外優秀影片進行展映,同時安排著名電影機構、著名導演的主題影片展映活動。並評選「絲路杯」最受觀眾喜愛的中外影片。論壇則邀請國內外嘉賓舉辦多場電影交流、藝術專題論壇和講座。電影交易市場邀請中外影視機構開展合作洽談、版權交易等活動。閉幕式上,電影節獲獎影片劇組走紅地毯,公布電影節各項成果,頒發「絲路杯」最受觀眾喜愛的中外影片獎,並發布下屆電影節信息。

㈤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影片

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通過官方微博,正式公布了本屆電影節最核心的主體活動「天壇獎」評獎主競賽單元入圍的15部影片。華語電影方面有兩部影片入圍,分別是馮小剛的《一九四二》和王競導演的《萬箭穿心》。
據了解,截至報名,「天壇獎」共收到了56個國家和地區的531部影片報名參賽,影片題材豐富、類型多樣,整體水平較高,充分體現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國際影響。
此次「天壇獎」選片委員會經過初選、復選和終選三輪選片從報名影片中選出了15部主競賽單元入圍影片共同角逐「天壇獎」十個獎項,獎項分別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
入圍15部影片列表:
《一九四二》 中國 導演:馮小剛
《萬箭穿心》 中國 導演:王競
《遠大前程》 英國 導演:邁克·內威爾
《釣魚的日子》 阿根廷 導演:卡洛斯·索林
《親人之間》 德國 導演:漢斯-克里斯坦·施密特
《父輩足跡》 亞美尼亞 導演:娜塔莉亞·貝雅斯科
《求主垂憐》 加拿大/法國 導演:阿娜伊斯·巴貝-拉瓦萊特
《少女洛荷》 澳大利亞 導演:凱特·休特蘭
《移情失控》 法國 導演:桑德里娜·伯奈爾
《過失殺人》 荷蘭 導演:比特·奎珀斯
《德國朋友》 德國 導演:珍妮·米瑞菲
《受之有道》 伊朗 導演:曼尼·夏希希
《獻給愛妻的歌》英國 導演:保羅·安德魯·威廉姆斯
《B級片之王》 墨西哥 導演:塞巴斯蒂安·德爾阿莫
《今夕何夕》 法國 導演:亞歷山大·阿卡迪

㈥ 國內電影節都有哪些

中國電影節及電影相關獎項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0

㈦ 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影片

開幕影片
《美女與野獸》導演:克里斯多夫·甘斯(法國)
閉幕影片
《催眠大師》導演:陳正道(中國)
競賽影片
《一代宗師》導演:王家衛(中國)
《中國合夥人》導演:陳可辛(中國)
《愛的承諾》導演:帕特利斯·勒孔特(法國)
《聲夢奇遇》導演:西維亞·喬邁(法國)
《卡門》導演:多魯·尼特斯庫(羅馬尼亞)
《漣漪效應》導演:斯爾登·葛魯伯維奇(塞爾維亞)
《素媛》導演:李俊益(韓國)
《爸媽不在家》導演:陳哲藝(新加坡)
《豆蔻年華》導演:娜娜·伊克提米什維利、西蒙·格羅斯(喬治亞/德國)
《虔誠的鰥夫》導演:迪德里克·埃賓厄(荷蘭)
《尋子記》導演:瑞奇·梅塔(加拿大、印度)
《復仇和寬恕》導演:羅可斯·丹普羅波拉斯(希臘)
《火箭》導演:基姆·默多恩特(澳大利亞)
《出軌幻想》導演:保羅·哈吉斯(比利時)
《我的傻外甥》導演:馬特奧·顧里圖(義大利)

㈧ 中國所有的電視節、電影節名錄

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創辦於1992年,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批准舉辦的具有國際性的國家級電影節。每兩年舉辦一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長春市人民政府主辦;長春市人民政府、廣播電影電視部電影事業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廳、中國電影發行放映輸出輸入公司、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和長春電影製片廠聯合承辦 。本屆電影節的宗旨是:友誼、交流、發展。電影節組委會將聘請電影界各方面專家組成評委會。本屆電影節設下列獎項:1、最佳華語故事片獎(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語故事片獎;3、優秀華語故事片獎;4、優秀外語故事片獎;5、最佳編劇獎;6、最佳導演獎;7、最佳男主角獎;8、最佳女主角獎;9、最佳男配角獎;10、最佳女配角獎;對獲獎者,電影節組委會分別頒發金鹿杯、銀鹿杯,證書和獎金。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創辦於1994年,原名「中國珠海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節」由珠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從1996年的第二屆起改為現名,電影節本著加強內地和台灣、香港、澳門地區電影界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將跨出兩岸四地的范圍,逐步接納評選海內外由華人擔任主創人員的影片,朝著「國際華語電影節」的目標發展。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北京電視台影視部、中國電影報社、北京市電影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影基金會、北京市學生聯合會等多家單位聯合主辦的一項大型文化活動。

她創建於1993年,是當今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其權威性受到電影界人士普遍認同,被譽為中國電影界具有國際水準的大獎。歷屆有多部獲獎影片後來在國內政府獎、金雞獎、百花獎和東京、柏林、西班牙等國際電影節獲得各種獎項。 "大學生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視三界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電影前輩凌子風、著名導演謝鐵驪、謝晉等曾為大學生電影節題詞,希望大學生電影節能推動中國電影的發展。

"大學生電影節"還是中國青年導演初試藝聲的舞台,霍建起、張揚、金琛、施潤玖等新生代導演曾在這里首次獲獎,最佳處女作獎和藝術創新特別獎的設立傳達出大學生們對影壇新鮮力量的期待和鼓勵。

"大學生電影節"於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間召開。電影節組委會秘書處辦公室設在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目前,第九屆電影節已在積極進行。她以北京為中心,輻射全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參與人數居國內電影節之最。 本屆電影節設最佳故事片、最佳導演、最佳觀賞效果、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藝術創新特別獎等獎項,在大學生投票推選的基礎上,由大學生和青年評論家組成的評委會評定。電影節主會場設在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此外還將在北京20餘所著名大學放映參賽影片,觀影人次達20餘萬人次。

中國台北電影節

由台北市政府主辦、台北市文化局承辦,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台灣藝術大學執辦。始於1998年,每年一屆。 是台灣地區重要的電影盛會,從第四屆開始把主題定位於「城市、市民、學生」,並由以國際城市為主題的「城市影展」、以「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為況賽單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國內外學生作品為主的「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三部分級成。

中國電影金雞獎

該獎始創於1981年中國農歷雞年。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主辦的,由電影藝術家、電影評論家參與評選的專業性電影獎。獎杯以金雞啼曉象徵百家爭鳴,同時亦包含著激勵電影工作者聞雞舞、奮發前進的意義。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大眾電影百花獎

該獎始創於1962年,1964年停辦。1980年恢復舉辦。它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所屬《大眾電影》雜志社主辦的,經由廣大觀眾投票產生的群眾性電影獎。它以百花盛開象徵影壇繁榮,鼓舞電影工作者為廣大群眾創作出更好的影片。該獎每年評選一次。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是中國電影的最高榮譽獎,其獎杯採用的是北京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造型,每年由廣播電影電視部對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種影片進行評選。華表獎的前身是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始評於1957年。中斷了22年後,從1979年繼續進行評獎活動,一年一屆。1985年文化部電影局整建制劃歸廣播電影電視部後,更名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除1986年與1987年,1989年與1990年合並評獎外,仍為一年一屆,1994年開始啟用現名。

中國電影童牛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系全國電影四大獎之一,是專為獎勵優秀兒童少年影片、表彰取得優秀成績的兒童少年電影工作者而設立的。1985年中國兒童少年電影學會受國家廣電部、教育部、文化部、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委託創辦了中國電影童牛獎。其宗旨是團結少年兒童電影工作者,在黨的文藝方針和教育方針的指導下,不斷提高我國兒童少年電影的創作水平,為廣大小觀眾拍攝出更多更好的兒童少年電影,讓健康優秀的精神食糧伴隨孩子們成長。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於1982年由《電影雙周刊》創辦。這是從《電影雙周刊》每年邀請影評人評選十大電影的擴大和延續。目的是通過評選與頒獎形式,對表現優異的電影工作者加以表揚,同時亦檢討過去一年電影的成績,亦希望藉此促進香港電影的貿素,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1982年與香港電台合作舉辦第一屆的頒獎禮,當時只有十大華語及外語片獎及五個獎項。其後與星島報業合辦第二屆與第三屆,以後就由《電影雙周刊》獨力舉辦。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香港電影金紫荊獎(Golden Bauhina Awards)由香港影評人協會(HKFCA)主辦,始於1996年,每年舉辦一次,本協會共有會員四十多人,其中包括電影教育、電影研究、電影工作者等方面的專業人士及學者。目的是推動香港電影文化的發展,鼓勵創作更多優秀電影,總結一年香港影壇的成績。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始於1995年。每年1-2月舉行評選,評選范圍為上一年度在香港公開上映的華語電影。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金馬獎"是台灣為促進華語片製作事業,對優良華語片以及優秀電影工作者所提供的一項競賽獎勵。該獎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至1999年一共舉辦了36屆,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也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整體電影事業的發展,對華人電影事業,有很大的幫助和鼓勵。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是國內惟一將內地和港台電影作品同時納入視野的電影評選活動,由南方都市報發起,創辦於2001年,旨在通過兩岸三地電影人的交流,電影的多方面對比,創造一個更開放、活潑、新銳的電影評論環境,全面推動中國電影的創造。
電視:
上海國際電視節

金鷹節

中國大學生電視節

㈨ 09電影節各大影院,詳細排班表具體影片

沒有懸賞太難回答,得別人收集,期待吧

閱讀全文

與北京電影節影片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音樂僵屍電影粵語高清下載 瀏覽:723
美女被殺電影大全 瀏覽:506
陰獸電影法國百度 瀏覽:328
求愛大作戰香港電影粵語版 瀏覽:973
亞洲中文字幕倫理在線電影 瀏覽:894
河南曲劇電影大全全集全場戲 瀏覽:505
在哪個網站看電影免費收看 瀏覽:289
老電影演員假裝市長 瀏覽:645
美國50年代電影音樂 瀏覽:273
經典電影里粵語歌 瀏覽:556
譚道良台灣電影全集 瀏覽:649
怎樣在貓眼電影院買票 瀏覽:68
剪映怎麼剪完整電影 瀏覽:639
能在線看槍版電影的網站 瀏覽:304
法國電影穿越電影 瀏覽:736
電影鋼的琴張猛導演 瀏覽:23
男女愛情電影寫真 瀏覽:460
電影票圖片花木蘭真實 瀏覽:697
海綿寶寶尋找小蝸大電影大全 瀏覽:698
英文電影影評小黃人 瀏覽: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