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電影排行 > 美國家庭電影節

美國家庭電影節

發布時間:2021-07-17 02:08:57

Ⅰ 美國家庭電影台的發展

1972年,HBO成立,在它出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並沒有製作播出高質量的原創節目。原創節目的出現,是純粹的競爭需要———當影像製品、電影和其他電視節目秀日益普及時,HBO的獨特優勢也就遭受到了挑戰:一方面,在錄像機出現後,好萊塢的片廠把電影製成錄相帶出售的時間要比授權HBO播映的時間早6個月;另一方面,HBO和對手Showtime為競標熱門電影的獨家播映權的爭斗也非常慘烈。於是,HBO將自己的出路定在加強原創能力,開始轉型。
1980年代初期,HBO開始製作自己的節目。1983年,HBO推出了自己製作的第一部電影,此後,HBO開始以一月一部的速度(全國電視網的電視電影的平均製作周期是18天)製作低成本的電視電影。這使HBO不再為追求高收視率而絞盡腦汁,HBO管理層最感興趣的是「總體訂戶滿意度」(TTS,total subscriber satisfaction),即並不是多少人看了,而是那些觀看的人中欣賞這部作品的人的比率。這種政策為HBO日後製作諸如《黑道家族》、《慾望都市》和《六尺之下》這類介於電影和電視劇之間的全新類形劇集奠定了基礎。
進入21世紀以來,HBO以更大的手筆推出電視電影精品,2001年,HBO投入1.25億美元製作系列電視電影《兄弟連》,使其成為電視史上最為昂貴的製作之一,成本幾乎是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兩倍,名演員湯姆·漢克斯和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是該劇集的執行監制。《兄弟連》不但創造了收視佳績,而且它的DVD銷售額將近1億美元,並使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向HBO支付750萬美元的重播權費用。2003年,HBO的系列電視電影《天使在美利堅合眾國》獲得了金球獎上5項大獎。
此外,HBO還正挺進這樣一個領域:製作先在院線放映的電影。HBO的策略是專攻那些低成本的小製作,以期在贏得輿論好評的同時提升HBO的品牌。在這一領域,HBO的戰果頗豐,諸如《真女有形》(Real Women Have Curves)、《美利堅合眾國榮耀》(American Splendor)、《大象》(Elephant)等等,這些影片奪得了包括金棕櫚大獎、紐約批評獎、美利堅合眾國編劇協會獎等諸多榮譽。該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二十九。

Ⅱ 最近的一個美國電影,關於叔叔和侄子什麼的很感人 有大佬知道嗎

海邊的曼徹斯特 (2016)

導演: 肯尼思·洛納根
編劇: 肯尼思·洛納根
主演: 卡西·阿弗萊克 / 盧卡斯·赫奇斯 / 米歇爾·威廉姆斯 / C·J·威爾遜 / 凱爾·錢德勒 / 卡拉·海沃德 / 格瑞辰·摩爾 / 泰特·多諾萬 / 埃里卡·麥克德莫特 / 希瑟·伯恩斯 / 蜜西·雅格 / 斯蒂芬·亨德森 / 約什·漢密爾頓 / 卡洛琳·皮克曼 / 肖恩·菲茨吉本 / 肯尼思·洛納根 / 利亞姆·麥克尼爾 / 馬修·布羅德里克
類型: 劇情 / 家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6-09-08(多倫多電影節) / 2016-11-18(美國)
片長: 137分鍾
又名: 情系海邊之城(港)

Ⅲ 歐洲三大電影節是哪些

歐洲三大電影節分別是: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英文: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獅獎」,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間在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之間,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世界電影大師的搖籃。

2、戛納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康城或坎城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立於1946年,因兼有大海(Sea)、美女(Sex)和陽光(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最初是為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而創辦,最高獎項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3、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英文: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在西柏林創立。柏林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為「金熊獎」,以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為宗旨。柏林國際電影節於每年2月間舉辦,為期兩周。

(3)美國家庭電影節擴展閱讀

歐洲三大電影節「三大滿貫」獲得記錄

1、最高獎大滿貫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夜》柏林金熊(1961)、《紅色沙漠》威尼斯金獅(1964)、《放大》戛納金棕櫚(1966)。

羅伯特·奧特曼:《陸軍野戰醫院》戛納金棕櫚(1970)、《西塞英雄譜》柏林金熊(1976)、《人生交叉點》威尼斯金獅(1993)。

2、最佳導演大滿貫

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狂野之愛》戛納最佳導演(2002)、《血色將至》柏林最佳導演(2008)《大師》威尼斯最佳導演(2012)。

3、二等獎大滿貫

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1964年《馬太福音》威尼斯評審團大獎、1971年《十日談》柏林評審團大獎、1974年《一千零一夜》戛納評審團大獎。

張藝謀:1991年《大紅燈籠高高掛》威尼斯銀獅獎、1994年《活著》戛納評審團大獎、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柏林評審團大獎。

4、最佳男演員大滿貫

傑克·萊蒙:1979《中國綜合症》戛納影帝、1981《奉獻》柏林影帝、1982《大失蹤》戛納影帝、1992《大亨游戲》威尼斯影帝。

西恩·潘:1996《死囚漫步》柏林影帝、1997《可人兒》戛納影帝、1998《浮世男女》威尼斯影帝、2003《21克》威尼斯影帝。

5、最佳女演員大滿貫

朱麗葉·比諾什:1993《藍》威尼斯影後、1997《英國病人》柏林影後、2010《合法副本》戛納影後。

朱麗安·摩爾:2002年《遠離天堂》威尼斯影後、2003年《時時刻刻》柏林影後、2014年《星圖》戛納影後。

6、終身成就獎滿貫

讓娜·莫羅:1992年終生成就金獅獎、2000年終生成就金熊獎、2003年終生成就金棕櫚獎。

7、主演最高獎滿貫

馬塞洛·馬斯楚安尼:1960年《甜蜜的生活》戛納金棕櫚獎、1961年《夜》柏林金熊獎、1962年《家庭日記》威尼斯金獅獎。

鞏俐:1987年《紅高粱》柏林金熊獎、1992年《秋菊打官司》威尼斯金獅獎、1993年《霸王別姬》戛納金棕櫚獎。

Ⅳ 歐美父愛電影

父親節推薦30部關於父愛的電影

中國女裝行業門戶 時間:2011-6-18

《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2003)

導演:安德魯·斯坦頓、李·昂克里奇

在這個經典的皮克斯動畫中,馬林(配音:艾伯特·布魯克斯Albert Brooks)是一個單身的小丑魚爸

爸,小心謹慎,對孩子過分保護。兒子尼莫對父親的過分呵護大為不滿,終於大膽地游出去,卻被漁船捕

走了。為了救出兒子,父親決定開始一場史無前例的旅行。

《哈姆雷特Hamlet》(1948)

導演:勞倫斯·奧立佛

勞倫斯·奧立佛的劇本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和其它同名影片一樣,圍繞男主角痛苦追憶父親的

偉大。對於克勞迪亞斯的怒火中燒,弗洛伊德非常反感,他的繼父不過做了所有男性潛意識的願望:殺了

他們的父親,然後娶他們的母親。

《回到未來Back to the Future》(1985)

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

查莫基斯經典喜劇做到了精彩蛻變。馬蒂·麥福來(邁克爾·J·福克斯飾Michael J. Fox),穿越到了

20世紀的50年代,他要在那兒面對他那煩人的爸爸(克利斯丁·格拉夫Crispin Glover飾),還要為這個

「可憐的傻子」籌劃向母親成功求愛。最後母親成名並且愛上了父親。

《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2011)

導演:泰倫斯·馬力克

馬力克最新影片,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正在巴黎公映,如果你有閑錢的話,何不陪老爸坐歐洲

之星(連接英法的高鐵)進行一次巴黎之旅呢?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飾演奧布萊恩,生活在20世紀50

年代的德克薩斯州,他規律性的暴力、自我懷疑的變態心結誘導兒子以相同的情緒對待恐懼和愛。在父親

節里看這部影片,你可能不會很快樂。

《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1980)

導演:厄文·克什納

在這段插曲中,達斯·維德著迷於探尋他的對手--天行者路克,和黑暗勢力決斗的人,至少得到了慈

父般導師的幫助和指導。不幸的是,正如你能選擇與誰為友,卻不能選擇與誰為親,你能幻想你的父親形

象,卻不能決定現實中的父親。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2006)

導演:加布里爾·穆奇諾

這部影片真是催人淚下,雖然感覺不是很酷,但仍觸動心靈。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還會扮演克里

斯·加德納嗎?作為辛勞的推銷員和單親爸爸,掙扎在流浪和貧窮的邊緣,為找份工作和成為年幼兒子的

好父親不懈努力著。

《偷自行車的人Ladri di biciclette》(1948)

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

你一定會被這個現實主義的經典故事感動,除非你的心堅如磐石。影片的主角是一個貧窮的父親和他

年輕的兒子,在羅馬街道尋找失竊的單車(電影宣傳海報上有),兒子工作時需要。繼續觀看,觀眾會意

識到這個絕望的父親忽略的東西:他真正的財富不是單車,而是兒子。

《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1962)

導演:羅伯特·馬利根

格利高里·派克Gregory Peck扮演了一個做事鐵面無私的人物,和艾迪克斯·芬奇一樣誠實可信。身

為鰥夫的芬奇也是阿拉巴馬州的律師,為一個受人指控犯有強奸罪的黑人辯護。這是好萊塢歷史上最受好

評的(講述父親)影片之一。

《克萊默夫婦Kramer vs Kramer》(1979)

導演:羅伯特·本頓

一些人認為這是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最出色的時刻;而其他人認為這是一場關於男人自

重的故事。霍夫曼飾演離婚父親,為獨自撫養兒子,隨後在離婚案上爭奪撫養權。他必須狠下心、止住眼

淚來面對告訴兒子法官的判決。

《兒子的房間La Stanza del Figlio 》(2001)

導演:南尼·莫萊蒂

這個作為心理醫生和平易近人的父親(莫萊蒂飾)及他們一家人一起面對滅頂之災的態度深深感染著

觀眾。

《晚春》(1949)

導演:小津安二郎

這部影片講述是父親和女兒的故事。步入晚年的鰥夫(笠智眾飾)被漂亮羞怯的女兒(原節子飾)照

料。父親整日擔心女兒的婚嫁,但是女兒並不急於離開父親。他編造借口將女兒嫁出去--這是一個善意的

出賣嗎?

《紙月亮Paper Moon》(1973)

導演:彼得·博格丹諾維奇

這是另一部關於父女情的影片,源自現實生活中父親與孩子的模型。瑞恩·奧尼爾Ryan O'Neal和塔

圖姆·奧尼爾Tatum O'Neal分別飾演莫塞斯和愛迪,是經濟大蕭條期間游盪於美國的詐騙團伙,專門欺騙

弱者和易上勾的人。

《鋼的琴》

導演: 張猛

主演: 秦海璐 / 張新英 / 王千源

《鋼的琴》講述了鋼廠下崗工人為了女兒的音樂夢想而不斷艱苦努力,最後通過身邊朋友的幫助用鋼

鐵為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的故事,通過小人物幽默與艱辛,展露一段感人至深的親情和友情。

《我的父親》

導演: 查恩·厄爾馬克

是一個叛逆的土耳其青年。他的父親希望他成為一個農業工程師,畢業後回到村裡來管理自家的農

庄。他卻在大學里大搞政治活動,畢業後還成為了一個左翼記者。

《崎路父子情》

導演: 安南德·圖克爾

主演: 柯林·菲爾斯 / 吉姆·布勞德本特 / 茱麗葉特·斯蒂文森

本片根據布雷克·莫里森同名小說改編,由曾拍攝《她比煙花寂寞》和《導購女郎》的著名導演安南

德·圖克爾執導。

《戰爭》

導演: 喬恩 艾弗耐特

主演

一個倍受戰爭折磨的父親,如何再面對現實的生活?

《在某處》

導演: 索菲亞·科波拉

主演: 艾麗·范寧 / 斯蒂芬·多爾夫 / 米歇爾·莫娜漢 /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 羅伯特·斯沃茲曼

約翰尼是好萊塢著名的「浪盪子」.他的各種負面新聞會迅速搶占各個報紙的八卦頭條。突然有一天,

一個名叫克里奧的11歲小姑娘出現在他的面前。這個女孩是他一次在酒店裡巫山雲雨之後避孕失敗的產

物。這個不期而遇的人逼迫約翰尼不得不去面對自己的生活和過往。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他的面前:到底

應該怎麼才能和一個11歲的女兒相處?

《決戰猶馬鎮》

導演: 詹姆斯·曼高德

主演: 羅素·克勞 / 克里斯蒂安·貝爾 / 羅根·勒曼 / 達拉斯·羅伯特斯 / 本·福斯特 / 彼得·方達

丹?埃文斯(克里斯汀?貝爾飾)在南北戰爭斷了一條腿,得到政府小小的補償,他和妻子艾麗絲還

有兩個兒子在亞利桑那的農場居住。然而,惡劣的氣候和腐敗之風卻讓丹負債累累,一些人想在建造鐵路

上獲得暴利,他們想盡辦法趕走埃文斯一家,家人開始質疑丹的能力。

《飲食男女》

導演: 李安

主演: 吳倩蓮 / 楊貴媚 / 王渝文 / 郎雄 / 張艾嘉 / 歸亞蕾 / 趙文瑄 / 陳昭榮

台灣中國菜碩果僅存的大師老朱(郎雄)退休後,漸嘗老年生活的諸多尷尬:每周日費心做出的一桌

豐盛菜餚,並無將三個女兒(楊貴媚、吳倩蓮、王渝文)齊齊拉到飯桌的吸引力,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們,

心裡藏了許多比陪父親吃飯更重要的事……

《我是山姆》

導演

主演: 西恩·潘 / 達寇塔·范寧 / 米歇爾·菲佛 / 黛安·韋斯特 / 洛雷塔·迪瓦恩 / 理查德·希夫 / 勞拉·

鄧恩

在星巴克工作的山姆(西恩?潘 Sean Penn 飾),雖已成人,但智力水平只有7歲。一次偶然,他

收留了一個流浪女。該女子幫山姆生下了一個女兒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他給女兒取名叫露西(達科塔?范

寧 Dakota Fanning 飾),因為他最喜歡甲殼蟲樂隊的《天空中戴鑽石的露西》。他非常疼愛自己的孩

子。露西在山姆的細心呵護下慢慢地長大了,她發現爸爸不能看懂稍微復雜一些的故事。她在拒絕長大,

希望和爸爸一樣。父女兩的生活本來是那麼幸福。

《西雅圖夜未眠》

導演: 諾拉·艾芙隆

主演: 湯姆·漢克斯 / 梅格·瑞恩 / 比爾·普爾曼 / 麗塔·威爾遜 / 維克多·加博

自從妻子去世後,薩姆(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飾)就相信自己此生的愛已經走到了盡頭,不會

再有新的戀情走進心中,他在西雅圖和兒子喬納一起平靜的生活。而喬納,卻一直希望爸爸能夠開始新的

婚姻,重獲生活的陽光。

《大河戀》

導演: 羅伯特·雷德福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克萊格·謝佛 / 湯姆·斯凱里特 / 布蘭達·布萊斯 / Edie McClurg / 約瑟夫·高

登-萊維特 / 艾米麗·勞伊德

兩兄弟經常跟父親一起釣魚。潺潺河水,靜靜午後,成了父子間最難忘的時刻。

《海洋天堂》

導演: 薛曉路

主演: 李連傑 / 文章 / 桂綸鎂 / 朱媛媛 / 董勇 / 高圓圓

汪洋大海之上飄盪著一隻孤舟,一位躊躇的父親帶著有天生缺陷的兒子,孤獨地坐在船上,無望地看

著遼闊的大海,然後牽起兒子的手,兩人一齊躍身跳入大海……

《澤西女孩》

導演: 凱文·史密斯

主演: 本·阿弗萊克 / 麗芙·泰勒 / 詹妮弗·洛佩茲 / 喬治·卡林

奧利·特林克(本·阿弗萊克飾)是一位成功的曼哈頓樂評人,愛妻嬌女相伴,生活之於他只能用完美

二字概括。但一切卻隨著愛妻(珍妮佛·洛佩茲飾)的突然辭世而逆轉,奧利倉惶間就淪為了單身父親。

《大魚》

導演: 蒂姆·波頓

主演: 伊萬·麥克格雷格 / 阿爾伯特·芬尼 / 比利·克魯德普 / 傑西卡·蘭格 / 海倫娜·邦漢·卡特 / 瑪

麗昂·歌迪亞 / 艾莉森·洛曼 / 丹尼·德維托

一個美麗的親情童話。父親愛德華(亞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飾)年輕時,很愛給年幼的兒子講

自己的傳奇經歷,他自稱在阿拉巴馬旅行推銷員時,經歷過很多光怪陸離,魔幻荒誕的事情。威爾(比

利·克魯德普 Billy Crup 飾)並不相信,覺得是父親在虛榮和浮誇,父子關系漸漸疏離。直到父親得了

癌症,不久於人世了,兒子決定回去見父親最後一面。

《因父之名》

導演: 吉姆·謝里丹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蓋瑞(丹尼爾?戴-劉易斯 Daniel Day Lewis 飾)生活於當年戰火紛飛的北

愛爾蘭,那時北愛共和軍正致力於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年輕的蓋瑞整日無所事事,偷雞摸狗,無意間得

罪了北愛共和軍。無奈之下,其父(皮特?波斯爾思韋特 Pete Postlethwaite 飾)只能送他到英國闖天

下。孰料,剛到英國的蓋瑞就被當地心急立功的警察誣蔑為北愛共和軍的恐怖分子,還連累了在英國的姑

媽一家一同被當作恐怖分子關進了監獄。其父四處陳情,最後也被關進了監禁。父子倆在監獄受盡苦頭。

直到多年之後,一位英國的女律師才開始從頭調查這件極其荒謬的冤案。這件冤案最後能否得以平反,父

子能否重見生天?

《完美的世界》

導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單親孩子菲利普·佩里(T·J·勞瑟 T.J. Lowther 飾)的母親對他管教甚嚴,8歲的小菲利普甚至從未

參加過一次鬼節討糖果的游戲。附近州監獄的兩名罪犯越獄成功,劫持了菲利普作為人質,向德州邊界逃

竄。途中,罪犯之一的布奇(凱文·科斯特納 Kevin Costner 飾)幹掉了魯莽愚蠢的同夥,卻對小菲利普

照顧有佳。與此同時,德州警探瑞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飾)帶著手下和州長特派的

犯罪專家薩利(勞拉·鄧恩 Laura Dern 飾)一同火速追捕布奇。雙方在德克薩斯州境內展開了一場公路

賽大競技;而小菲利普也經歷了很多從未想過過的刺激與快樂,並與布奇產生了一種近似父子的不尋常感

情……

《回歸》

導演: 安德烈·薩金塞夫

主演: 弗拉迪米爾·加林 / 伊萬·杜布朗拉沃夫 /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消失了12個年頭之後,父親重新回到家中,而兩個兒子--安德列(Vladimir Garin 飾)和伊萬

(Ivan Dobronravov 飾)已經長大。他們雖時時刻刻思念父親,然真正相會時卻產生了隔膜感。

《美麗人生》

導演: 羅伯托·貝尼尼

主演: 羅伯托·貝尼尼 / 尼可萊塔·布拉斯基 / 喬治·坎塔里尼

猶太青年圭多(羅伯托·貝尼尼)邂逅美麗的女教師多拉(尼可萊塔·布拉斯基),他彬彬有禮的向多

拉鞠躬:「早安!公主!」.歷經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後,天遂人願,兩人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然

而好景不長,法西斯政權下,圭多和兒子被強行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多拉雖沒有猶太血統,毅然同行,與

丈夫兒子分開關押在一個集中營里。聰明樂天的圭多哄騙兒子這只是一場游戲,獎品就是一輛大坦克,兒

子快樂、天真的生活在納粹的陰霾之中。

《天倫之旅》

導演: 柯克·瓊斯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凱特·貝金賽爾 / 山姆·洛克威爾 / 德魯·巴里摩爾 / 凱瑟琳·莫寧 / 傑姆斯·

弗萊明

年邁的弗蘭克(羅伯特·德尼羅 Rovert De Niro 飾)曾是給電線塗保護層的工人,他的工作保護了

電線不受外界的侵蝕。對於自己的四個孩子,弗蘭克同樣是百般呵護,可是在妻子去世的8個月時間里,

他發覺自己和孩子們的距離越來越遠。弗蘭克不顧醫生的告戒,獨自踏上了拜訪四個孩子的旅程。

Ⅳ 推薦幾部反映家庭生活的電影(歐美的)

片名: 時光與成長
主演: Taner Birsel
類別: 劇情片
地區: 歐美地區
本片獲得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大獎(FIPRESCI Prize)及金鬱金香獎

一個貧窮的小村莊依靠這高聳的山脈, 面朝著無邊的大海, 側面是橄欖樹的院子. 村民都是簡朴而勤勞的人們, 在與嚴酷的自然奮斗中生活. 在日常生存的基礎上, 他們靠土地和飼養的一些牲畜謀生. 就像他們周圍的動物和樹木一樣, 他們明白他們的存在是短暫的, 因此對生活都懷著一份理智的順從的心態. 他們順從土地、空氣和水,白天、黑夜和四季的節奏生活著. 每天的時間被念禱文分成了五個部分. 每天, 所有人們的活動都是在這五個片斷中度過的. 在撫養孩子的同時, 大人繼續著他們的父母曾經歷的習俗. 他們硬生生地的表達著自己的愛, 並把棍棒教育視作最好的方法. 而父親都總是更喜歡兒子. 母親們無情的對女兒呼來喝去.

Omer, Yakup和Yildiz, 三個12,13歲大的孩子, 正處於童年和青春期之間, 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Omer, 阿訇的兒子, 無助的希望著他父親能死掉. 當他明白這種一廂情願的想法不會有任何結果, 他開始試圖以一些幼稚的方法殺死他爸爸. 他把他的罪過的想法告訴了他朋友Yakup. 孩子們在這個村子的一個只有一個班級組成的學校學習. 各個家庭通過送給這位年輕的女老師禮物來表達他們的感激 - 即他們自己做的麵包, 和他們的羊擠的奶. Yakup暗戀著他的老師. 他甚至沒有把這種感到愧疚的想法告訴他最好的朋友Omer. 當有一天他看到他爸爸偷窺他的老師時, 他像Yakup一樣做夢希望能殺死他爸爸. Yildiz一邊學習, 一邊要做他媽媽讓他做的家務. 她還要像一個媽媽一樣照顧她幼小的弟弟. 另一方面, 她還在學習關於男女之間關系的秘密. 隨著時光的流逝, 孩子們在憤怒和愧疚中徘徊著, 慢慢地成長著. Omer放棄了殺他父親的念頭. 困在愛與恨之間的他, 絕望的哭泣著...

片名: 當幸福來敲門
主演: 威爾·史密斯 桑迪·紐頓 賈
克里斯·加德納(威爾·史密斯飾)是一個有才華、有抱負的年輕非洲裔美國人,努力維持家計的他在一系列不幸的外部條件的沖擊下,失去了在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工作。而他5歲孩子克里斯托弗(賈登·史密斯飾)的母親(桑迪·紐頓 飾)也因為不堪經濟的重壓,選擇了離開。

作為一名單身父親,克里斯繼續頑強地用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技巧試圖尋找到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不久後,他在一家極有聲望的股票經紀公司找到了一個實習的機會,盡管實習期沒有薪水可拿,但他還是接受了。他希望藉此可以得到一個工作機會並擁有一個遠大的前程。

沒有了經濟來源,克里斯和他的兒子很快就被從公寓中趕了出去,他們被迫睡過庇護所、睡過汽車站、睡過廁所,睡過任何他們能找到的過夜的場所。

盡管面臨著種種麻煩和不如意,但是克里斯依然盡著一個父親應有的職責,向兒子傳遞著愛和關心,教他做人的道理。同時,兒子也成為了他克服面前障礙的強大動力。

最後,他終於獲得了成功,有了自己的經紀公司。這是一個從貧窮到富有的真實故事,並再次對美國夢做了定義。
www.2dianying.com 不用下載,直接在線觀看。

Ⅵ 亞洲歐美有什麼獎

亞洲地區的各種音樂獎項
★中國內地:
⒈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
「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創立於1994年,並於1998年起開始在中國大陸舉辦,作為Channel[V]一年一度的旗艦大型活動,華語榜中榜(CMA)是在中國內地舉辦的最早、最權威的針對全球華語歌曲的年度頒獎盛會。它雲集了全球最受歡迎的華語流行歌舞巨星,是在中國內地舉辦的最早、最權威的針對全球華語歌曲的年度頒獎盛會。 其獎項由歌迷投票(通過網站及簡訊)和評委打分兩部分組成,兩者各佔50%。
⒉CCTV-MTV音樂盛典:
這項由中央電視台和MTV音樂電視台聯手推出的頒獎活動,盡管只有5年的歷史,卻已備受關注。與華語音樂榜中榜相比,「音樂盛典」更注重於頒獎現場而不是評選過程,MTV的國際背景,使得每年都有國際明星出現在晚會現場。
⒊中國歌曲排行榜:
由北京音樂台北京音樂台、廣東音樂台、香港電台等七家重量級電台聯合主辦的排行榜,創辦於1993年,是中國內地最早、最有影響力的原創音樂排行榜之一,曾推出了韓紅、滿文軍等內地實力派歌手。全球華語榜中榜則加入了港台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知名電台聯合推出。
⒋百事音樂風雲榜:
光線傳媒旗下知名欄目《音樂風雲榜》的年度總評榜,也是內地唯一的電視音樂排行榜頒獎盛典,曾是百事可樂贊助,現由蒙牛乳業冠名。也就是蒙牛酸酸乳音樂風雲榜。2001年開始舉辦。典禮當天將推選出每個獎項評選結果依據觀眾票選、唱片銷量、評委會評選及中國音樂風雲榜每周上榜成績綜合而來。其中觀眾投票佔40%、評委會評選佔25%、唱片銷量佔20%、每周上榜成績佔15%。
⒌無線音樂排行榜《中國移動無線音樂排行榜》:
由中國移動和SMG共同主辦,東方衛視平台呈現,雙方都將調動整合集團資源共同打造這一中國音樂界的盛典。本榜將以專業的音樂態度、嚴格的評審規則、最具公信力的數據,填補中國「銷量評選機制」的空白,將成為中國音樂界的數字第一榜,力圖成為「中國的Billboard」。
⒍東南勁爆音樂獎:
東南勁爆音樂獎由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東南衛視打造,聚焦了過去一年華語樂壇的音樂作品,特別突出了閩南語歌曲板塊。「東南勁爆音樂榜」是目前國內最具影響力電視音樂排行榜之一,由東南衛視王牌音樂欄目《非常音樂》主創於2002年4月,目前已經成功的舉辦了五屆。東南衛視收視覆蓋全球,以獨具一格的媒體形象和非凡的影響力受到全球華人的一致好評,名列全國衛視前茅。
★香港地區:
⒈叱吒樂壇流行榜:
叱吒樂壇流行榜是四台頒獎禮中最為「革命」的一個頒獎禮,已舉辦17屆,它們總是肩負振興樂壇的宏偉重任,以中華音樂之崛起為「畢台」奮斗目標,當然同時它們的廣告費也在令人欣慰地激增。
⒉十大中文金曲:
十大中文金曲是一個最老牌的頒獎禮,從1978年開始已舉行了27場,早期在此揚名的明星羅文、葉振棠、關正傑、張國榮、汪明荃、徐小鳳、葉德嫻等,每個人都是大哥大、大姐大。到了娛樂業發達的上世紀90年代中晚期,面對幾大傳媒對手咄咄逼人的挑釁,中文金曲也開始逐步改變它皆大歡喜的頒獎原則。「敬老」的傳統還是要保留的,這幾年「人文」每屆都要為老歌手頒出一個「金針獎」。
⒊十大勁歌金曲:
無線電視台的十大勁歌金曲從1984年開始,至今也有21年了。這個頒獎禮的專業性被公認是最差的,它的評委不是家庭婦女就是家庭婦男,外加唱片公司的內線,因此經常選出一些讓專業人士啼笑皆非、捶胸頓足的搞笑獎項。不過作為一家專業的電視娛樂製作公司,無線在作秀方面倒是有一技之長,比如說讓四大天王站在一起測量心跳什麼的。從鏡頭的可觀性上考慮,無線電視堅決排斥那些長相老土或有缺陷的所謂實力派歌手,這對在電視機前痴心守望的電視觀眾絕對是一種保護,比如張學友就一定成不了最受歡迎的男歌手,小眼睛的林憶蓮就一定會輸給甜美俊俏外帶鬼血統的葉倩文。
⒋新城勁爆頒獎禮:
新城的資歷在四台頒獎禮中是最低的,不到12年,但它的頒獎禮卻搞得格外隆重,而且胃口頗大,一下子要辦成香港的格萊美。每一屆頒獎禮就頒出了幾十、上百個獎項,像一次人人有獎「分豬肉」的港式自助餐,什麼最佳民謠、最佳布魯斯、最佳爵士、最佳搖滾、最佳另類,弄得跟老美挺接軌的,倒是樂壞了常年堅守在二三線基層的一些同志。
★台灣地區:
金曲獎(Golden Melody Awards):
是台灣規模最大的音樂獎項,也是華人世界中最有影響力的音樂獎之一。1990年起開始舉辦,由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主辦,每屆頒獎典禮約於每年5、6月前舉行。
★韓國:
⒈MKMF
⒉KBS歌謠大賞
⒊SBS歌謠大賞
⒋Golden disk
★日本:
⒈日本唱片大賞(日本レコード大賞):
就是東京電視為了搶奪收視率,一般在12月31日下午6點開始,藝人都是象趕場一樣,先去東京電視台,結束後再回NHK會場。
⒉日本有線大賞(東京演歌大獎):
是日本有線音樂放鬆協會為主舉辦的年度流行歌曲評選大獎。獎項有:
最優秀新人獎,最多點歌獎,最多觀眾點歌演唱歌手獎,單曲獎,金獎等。一般的獎為:演歌歌手,流行歌手各四組。還有有線音樂獎,新人獎各2名。
⒊Music Station Special(MSSP):
⒋best hits歌謠祭 (舊的日本有線放送音樂大獎也稱大阪大獎)
⒌FNS歌謠祭:
是日本富士電視台的專門播放演歌的節目。
⒍BEST ARTIST:
是日本電視台的一台節目,根據觀眾投票選出,各項大獎。在每年12月中旬播出。有最佳藝術獎,最佳新人,最受歡迎樂曲等等。

亞洲電影獎項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台灣電影金馬獎
台灣金馬影展是台灣年度性文化活動,其目的是藉由欣賞藝術電影 以推廣國內外電影,進而了解世界各地文化,創辦於1962年,由台灣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贊助。每年舉辦一屆(其中1968、1974年停辦),主要評選對象為台灣電影,後擴展了香港電影,九十年代後將大陸電影也納入評選范圍。現在是一個世界華語電影年度評選的獎項。

香港金像獎

大陸
金雞百花獎:今年或者上多少屆的頒獎大家都看了,相信怎麼樣,大家都很清楚,自己心裡也有個底,我也不多說,反正就是拿不出手,希望以後會整好。
金紫荊:不是很了解,但是意識裡面,感覺還是一個類似於長春電影節的金杯獎一個獎。
金杯獎:長春電影節的獎項。
金爵獎:上海電影節的獎項,也是我覺得最有發展前途的一個電影節了。但是現在依然拿不出手。希望努力。
飛龍獎:珠海電影節的獎項,辦了兩屆,早已經停辦。
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
長春電影節金鹿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

韓國
釜山國際電影節
韓國電影青龍獎
韓國電影大獎
韓國電影大鍾獎
韓國百想藝術大賞

日本
日本電影學院大獎
日本電影藍絲帶
每日電影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印度
國際印度電影大獎

歐美音樂獎項
★英國uk榜——發表日期:2009-5-28 12:48

★就BILLBOARD應該是最權威的了吧——發表日期:2009-5-28 13:10

★英國UK榜單和Billboard 最權威

就這兩個...或者你去聽Hit FM <專門放歐美流行音樂的電台>
最新最潮

是TOP 20 也經過注冊的——發表日期:2009-5-28 13:38

★UK——發表日期:2009-5-28 13:46

★grammy——發表日期:2009-5-28 19:30

★AMA-America Music Awards
BET-美國專為黑人設的獎
CMA—Country Music Awards
EMA-Europe Music Awards
VMA-Video Music Awards
Grammy-不用說了

歐美電影獎項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afi.com/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地方網站:http://nsfc.zap2it.com/nsfc/cda/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brmp.org/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衫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lafca.net/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yfcc.com/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filmcritics.org/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razzies.com/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ifp.org/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Ⅶ 斯泰肯舉辦的《人類大家庭》影展有什麼影響力

1947年至1962年的15年間,斯泰肯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攝影部主任。在此期間,他組織舉辦了32次不同風格和流派的影展。

斯泰肯認為創造性的攝影,應該有自由表達的權利。因此,他經常展出一些在當時只有少數人理解的作品。同時,他還為那些不知名的青年攝影家舉辦個人影展,給他們提供在社會上出頭露面的機會。

但是,在斯泰肯所舉辦的歷次影展中,規模最為宏大,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1955年舉辦的《人類大家庭》攝影展。這個影展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觀眾累計達30萬人次,在攝影史上是史無前例的。

為了辦好《人類大家庭》攝影展,斯泰肯和他的助手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他們從世界各地徵集來的200多萬幅照片中,精心挑選出包括68個國家273位作者在內的503幅作品,組成了這次特別的影展。展出的方式也很特別:不用鏡框來懸掛照片,而是直接把照片裝裱在平板上,按照不同的內容,分為若干個專題進行排列組合;照片大小不一,最大的照片,高達4公尺,有一面牆那麼大。這些專題,每一組都反映出人類生活的一個側面,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無所不包。首先以一幅象徵著人類誕生的照片為開端,接下來是人生路上的母愛、求學、戀愛、婚姻、分娩等場景。影展贊揚了人類的智慧和文明,同時,也揭露了人類的不幸—戰爭與災難的殘酷。正如斯泰肯所說:我們懷著對人類深沉的愛,以及對人類前途的信心,編制出這個影展。

1962年,83歲的斯泰肯宣告退休。1964年,他榮獲美國攝影年鑒頒發的「攝影成就」獎。斯泰肯一生榮譽無數,以他為攝影事業所做的貢獻而論,實在當之無隗。

Ⅷ 斯泰肯舉辦《人類大家庭》影展的方式是什麼

為了辦好《人類大家庭》攝影展,斯泰肯和他的助手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他們從世界各地徵集來的200多萬幅照片中,精心挑選出包括68個國家273位作者在內的503幅作品,組成了這次特別的影展。展出的方式也很特別:不用鏡框來懸掛照片,而是直接把照片裝裱在平板上,按照不同的內容,分為若干個專題進行排列組合;照片大小不一,最大的照片,高達4公尺,有一面牆那麼大。這些專題,每一組都反映出人類生活的一個側面,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無所不包。首先以一幅象徵著人類誕生的照片為開端,接下來是人生路上的母愛、求學、戀愛、婚姻、分娩等場景。影展贊揚了人類的智慧和文明,同時,也揭露了人類的不幸—戰爭與災難的殘酷。正如斯泰肯所說:我們懷著對人類深沉的愛,以及對人類前途的信心,編制出這個影展。1962年,83歲的斯泰肯宣告退休。1964年,他榮獲美國攝影年鑒頒發的「攝影成就」獎。斯泰肯一生榮譽無數,以他為攝影事業所做的貢獻而論,實在當之無隗。

Ⅸ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Ⅹ 三大電影節是哪三個分別是些什麼獎啊

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金熊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

閱讀全文

與美國家庭電影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免費人人愛電影網站 瀏覽:893
三明大地電影院 瀏覽:797
台灣太子爺的電影 瀏覽:31
李玉電影演員 瀏覽:30
台灣愛情慾望電影 瀏覽:590
女主角小水的電影 瀏覽:982
推薦一部好看又血腥的電影 瀏覽:253
電影上海快車圖片 瀏覽:346
新大頭兒大電影 瀏覽:775
一部叫什麼鼠的電影類似異形 瀏覽:327
義大利文藝電影名字 瀏覽:700
美國女孩殺死母親電影完整版 瀏覽:87
山路彎彎電影圖片 瀏覽:95
俄羅斯電影富二代電影女主角 瀏覽:401
放一個電影名字 瀏覽:57
鳳三是哪一部電影中的人物 瀏覽:798
電影愛情公寓全集百度雲 瀏覽:814
印度愛情電影2021 瀏覽:384
法國啄木鳥電影mp4 瀏覽:872
導火線電影渣哥圖片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