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色电影观后感大全50字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它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曲。这部电影讲诉了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潘冬子在党的教育和革命群众的关怀下,经过激烈阶级斗争的考验,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红军战士的经历。闪闪的红星是潘冬子爸爸走后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的“伙伴”,使得他在想念红军时,就拿出来看看。这颗红星给了潘冬子力量,给了他勇气和决心。我被电影中的一幕幕感动着: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麻醉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麻醉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他巧妙地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他巧改一字,使囤积居奇、勾结敌人的米行老板损失上万斤大米;他智斗凶残的胡汉三,又亲手杀死了这个大恶霸,看着这些精彩片断,我既为他捏着一把汗,又从心眼里佩服他。这部电影使我受益匪浅,它让我了解到了红军战士为了人民得到解放不畏艰险、不惧困难、不惜生命与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让我了解到了共产党员不能让人民吃亏,甚至牺牲了自己生命都没关系的伟大壮举;同时,也让我们学习潘冬子机智、勇敢与顽强的奋斗精神。我会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牢记潘冬子说的一句话:做任何事都有困难,只要不怕困难,勇敢面对就一定能战胜,要知道胜利是属于勇敢的人! 望采纳
2. 看一部抗战电影读后感人50字
《地道战》是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地道战的斗争方式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它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一体,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
3. 电影《ET》观后感50字
总是以一种相反的姿态与生活背道而驰。年幼的时候讨厌童话,觉得那是一种虚假和欺骗,所以拒绝,拒绝任何形式的童话掠过自己的眼睛。后来丢失了童年,却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童话,只因为童话的那种纯净,那种与世无争。好人在童话里都会有好报,,恶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真是天真得可以,可以让人安静地微笑。
巨大的变故和灾难有时会使人变得坚强,让人变得勇于去面对。但往往,在我们面对最纯洁的大片大片的天真和美好时,我们却会变得异常脆弱,惊慌地把自己关在空白的孤立里,不敢身手去触及那种干净的美好。
《E.T.》。
很简单的一部影片,干净但不苍白,像是一种童话散在手心里的感觉,天真得让人抑制不住哭泣。
很固执地认为这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尽管它的场面、特级并不是那么壮观,尽管它的故事并不是那么曲折复杂。但它,却真的以一种实实在在的的极“童话”的方式抓住了人们的心。
一个简单的故事。没有太多离奇复杂的情节,故事只是在一片孩子气的光鲜亮丽中独自行进,步履轻盈,像是迎面而来的掺满阳光的浅浅的风,亦如带有弧度的唇。
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描述这个故事。我把它叫作“两个脆弱孩子的惺惺相惜。”
E.T. ,爱略亚。爱略亚,E.T. 。两个来自不同星球的生物,竟那么自然地就紧靠在了一起,彼此相知,像是一种温暖的命中注定。
E.T.是那样一个偶然闯入地球人类世界的孤独生物,语言不通,环境不适,到处被人追捕。爱略亚,在家中似乎无足轻重,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他只能充当“义务临时工”。这样的两个孩子,在一个被称作“奇迹”的偶然里,相遇,然后,渐行渐近。
杂乱的小屋子里,小男孩指着所有细碎的物件告诉身旁长得像土豆一样的E.T.:“这是鱼缸,这是花生,这是糖。”他给它满满一袋的巧克力豆。它用脆弱的嗓音说:“E.T.。phone。 home。”它让他受伤的手指复原。它用细长的手指拍他的肩。
那是一种,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爱。
在发高烧快要晕倒时,小男孩还在用微弱的声音哀求哥哥一定要找到丢失的E.T.。在将死的时刻,E.T.为了让小男孩活下来,自己一个人走向了死亡,并一直一直地告诉他:“Stay.活下去。Stay.活下去。”
记忆深刻的是E.T.死亡的时候。它的脑波渐渐下降,心跳开始停止。后来医生说:“小男孩开始恢复正常,外星人却快死了。”E.T.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男孩的生命。心甘情愿地,甚至是安静而满足的。
坐在屏幕前,一下子,忍不住,泪流满面。
可是这是一个童话啊,童话总该是温暖而美好的。
所以小男孩望着E.T.的尸体说,“我这一生都会相信你。我爱你。”然后花盆里枯萎的花开始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地绽放。从冰袋里,传来E.T.脆弱的喘息声。
E.T.复活了,在小男孩为他掉下眼泪的时候。
这果然,是个不折不扣的童话,甜得像糖,纯净得不掺一点杂质,让人笑着流着泪慢慢地品,越品越浓,越品越美,越品心越醉。
童话是善良的。所以它选择善良的人作为主人公,再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结局。
“我很高兴E.T.能先遇见你。”一个善良的大人对爱略亚说。
原来一切,真的就是一场幸福的命中注定。
因为爱略亚会保护E.T.,会爱它,会帮助它,会感受到它的疼痛与温暖。所以,童话让E.T.正好在那一时刻那一地点遇见了爱略亚,遇见了那样干净而又斑斓的纯粹的爱。
因为切肤地感受到爱和情感了吧,所以那个曾经出口伤人的小男孩会在他最最好的朋友的尸体面前泪流满面,然后说,“我这一生都会相信你。我爱你。”
掘弃了所有的骚动和叛逆,仅仅是那样安静地说出了包含着满满的爱和眼泪的简单的句子。爱让他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永久。
E.T.临走之前,站在漂亮的太空船身旁,拥抱了爱略亚。很长很长时间。长长久久的拥抱。
它对他说:“Come.”
他对它说:“Stay.”
他们都想要对方留在自己的身边,永远永远地不离不弃。但他们注定无法生活在对方生活的世界中,连童话,都没有办法改变他们必然的分离。
所以最后E.T.独自离开了,带走的仅仅是爱略亚的一盆盛开的花——它抱着它,是那样地小心翼翼,像是抱着自己在地球上的,爱的记忆。
它用发光的手指触及爱略亚的额头,告诉他:“I’m right here.”
他们只是童话里最短暂的遇见,却是一生一世的记忆和温存。我想在十几年之后,老了的爱略亚和E.T.,必定会在距离几十万光年的遥遥远远中在脑海里寻找到关于彼此的记忆——它们一直鲜活于脑海,永远简单、美好而纯粹,永远不会变老变旧,永远不会褪色。
虽然那只是一场相互的遇见,但却是今生今世最美好的回忆和守侯。
为什么童话总会是美好的呢。可能是因为童话里总是掺着一些爱,简单明了,亦无法抽离。
爱让E.T.存活。或者说,爱让小男孩懂得信任和友谊,懂得珍惜和回忆,懂得人生的微笑与苦痛。
这是一种微酸的弧度,并不炽热,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温暖。
让人不忍心去看。
E.T.的喘息声是一种脆弱的支离破碎,让人的心一阵一阵无法抑制地疼。但在那种撕裂的喘息过后,总有爱略亚拥抱住它,望着它笑。所以它笑了,笑得很平和,不惊慌。
它将永远不再恐慌于陌生的环境,因为它知道,在那种无处不在的恐吓里的某个角落,一定会有那么一个名叫“爱略亚”的小男孩,在呼唤着它,等待着给他一个长长久久的拥抱。
只有在最真实的爱和纯真面前,人才会变得平静,才会显露出最真实的一面,才能够毫不惊慌地安静地笑抑或是掩面哭泣。
所以E.T笑了,我哭了。
像童话一样的电影。画面精致美好得让人甚至发不出一丝惊叹。
爱略亚骑着单车,载着E.T.飞翔在满天的繁星中,孩子惊异的表情,E.T.嘴角的弧度,夜幕里大片大片碧绿的树林,银色的月光。如天堂一般华丽,像是一种飞扬的银白色,充盈了每个人的眼睛,像是一个童话故事里无穷无尽的梦幻,我们伸出手来想要触及这种令人惊叹的无法自拔的沉沦,永远永远地期盼这场梦境将长长久久。
在一个深夜看完了这部电影,像是微笑着遇见了童话。童话里写满了偶然、飞翔、相信、理解、珍惜、简单、干净,和一种,纯粹的爱。
只有童话才会这样美好吧。美好得,让我们不忍心去怀疑它的真实,不忍心去寻找幸福的来路和渐行渐远的临界点。
像是一种梦魇。
一种永远永远不愿清醒的梦魇,和一场永不永不到来的必然一生的离散。
4. 求电影读后感50字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中英文对照) 阿甘有自己的坚持,他不断地跑步,JUST RUNS. 他跑步不为任何理由。他说:"人要往前看,千万不要被过去拖累。我想我跑步就是这个意义”和过去告别,不停留在原处。也许这世界上太多人随拨逐流,很少人会坚持做一件事,阿甘坚持自己的坚持,于是他成了“神”。影片中还有一位主要人物是上校丹。他在越南战争中失去了双腿。他说他的命运就是战死。然而阿甘却救他,让他活了下来。失去双腿后他开始憎恨生活,生活得很颓废,责怪阿甘当初救了他。然而当他调整心态,去和阿甘一起捕鱼生活,有了收获后,开始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感谢阿甘当初就了他。影片试图通过这个角色告诉观者生活总是美好的。乌云后有彩虹,绝境后有重生。关键是看我们给不给自己一个好心态,一个机会去改...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中英文对照)
阿甘有自己的坚持,他不断地跑步,JUST RUNS. 他跑步不为任何理由。他说:"人要往前看,千万不要被过去拖累。我想我跑步就是这个意义”和过去告别,不停留在原处。也许这世界上太多人随拨逐流,很少人会坚持做一件事,阿甘坚持自己的坚持,于是他成了“神”。影片中还有一位主要人物是上校丹。他在越南战争中失去了双腿。他说他的命运就是战死。然而阿甘却救他,让他活了下来。失去双腿后他开始憎恨生活,生活得很颓废,责怪阿甘当初救了他。然而当他调整心态,去和阿甘一起捕鱼生活,有了收获后,开始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感谢阿甘当初就了他。影片试图通过这个角色告诉观者生活总是美好的。乌云后有彩虹,绝境后有重生。关键是看我们给不给自己一个好心态,一个机会去改变不好的现状。影片试图向观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或许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生活就会给我们一个好的回馈。只要有一种坚持就会出现一个奇迹。
Mr. A Gan has his own perseverance, keeping on running without of any reason, JUST RUNS. He said: “Man has t look forward, and never encumbered by foretime. I thank that's the meaning of my running.” Say goodbye to foretime and don't stay in-place. Although so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used to follow others and few people can stick to one thing, Mr. A Gan does and becomes “GOD”. There is another character Captain Dan. Dan lost his legs in Vietnarm War. He said that his fate is death in war. However, Mr. A Gan saved him and let him be alive. After losing legs, Dan was decadent and disgusted with life, complaining that A
Gan shouldn't save him. When he adjusted his mind, living on fishing with A Gan, he started to enjoy the wonderful life and thank A Gan's help. The movie is intended to tell people that life is wonderful by this character. Rainbow is always after cloud. The key point is that whether we have a good mind and an opportunity to ourselves to change bad situation. The movie is also sent such a message to us: do well what we should do, and life will return us well. There will be a miracle if only there is perseverance.
展开
5. 革命电影观后感 只要50字以内,急急急!!!答得好加分!!!
通过电影,我深刻的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在那个艰苦的时代里,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的精神我将铭记于心。自己现写的,满意请给
6.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50字[给三篇]
当我看完《小兵张嘎》这部爱国主义电影时,我被主人公嘎了哥那热爱祖国、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一提起小兵张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倍受人们敬仰。嘎子小时生活很苦,但是为了改变人们艰苦的生活,他少年时就参加了红军,他给红军战士带来了快乐。嘎子多次完成艰巨的任务,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敌人一枪,但他仍不顾伤痛毅然追击。他聪明的脑袋瓜用一只假枪就把敌人首领捉了回去,为红军立了大功。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达到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看完电影,我思绪万千和嘎子对比,我显得是那么渺小。嘎子为完成艰巨的任务而奋不顾身,即使失败也会坚持不懈地去完成而我失败就放弃。记得那次学校开展一次“科技小发明”的活动,我当时就迫不及待地向老师报了名。正当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制作我自己设计的“动力小船”时,却发现了一个个让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的问题。如接上电线了电池却不通电。等我解决了电池的问题后却发现螺旋桨转不了了,当我解决螺旋桨的问题却发现……这一个个问题把我搞得头晕眼花,头上金星乱飞,我一气之下把“动力小船”摔了个稀巴烂。结果认真制作,能持之以恒的同学获奖了。望着他们胜利的神情我后悔莫及。是啊,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为何说无难事呢?因为做了,“难”事则转为“易”事不做则反之。联系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只有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挖根刨底地搞清楚,才能够为我国的将来出一份力量。
片中嘎子上县城找一位亲戚时,却发现那位亲戚帮鬼子拍照,脸气得由绿到红由红到紫。嘎子刚正不阿而我却因胆小冤枉他人。记得那是我上四年级时。我刚到家门口,却发现一个人在开我家的门锁。我仔细一看,原来他把我家的锁弄坏了,怎么也打不开了。他见我回来了,便立即恶狠狠地说:“你要敢把这件事说出去,我便揍死你!”我吓得连忙点点头。等我妈回来时却撒了谎说是楼上小妹妹弄的,为此我还经常为此事感到不安呢。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哥一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2:
10月30日,我观看了电影《地道战》,它主要是讲:1942年到1944年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实施了三大策略:“杀光、抢光、烧光”。冀中人发由于军力不足,不能对抗敌人,就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创建地道战以后,敌人就往里面攻击,想方设法地破坏。但是聪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来防备,敌人没有得逞,他们既怕又恨,但又对我们没办法。在地道里作战时,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人群来传播消息,使队长的意思能传播给人群。人们有了地道战,敌人的“扫荡”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胜利。
观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民如此聪明,而现在的中国人却如此地脆弱无能,就拿诺贝乐奖这个事例来说吧,在外国已经有很多人得了诺贝乐奖,但我们中国却只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乐奖,真是天壤之别啊!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中国人并不比别人笨,为什么会这样?告诉你吧,因为我们中国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为自己争权谋利。我们回想一下《地道战》吧,如果他们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吗?如果他们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吗?所以我呼吁大家不要再争取权谋利了,你倒不如把争取谋利的时间来为国家作奉献,这样也许对你会更好。
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大家对你的期望,长大为国家做奉献。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3: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7. 电影《起跑线》观后感
又一部印度高分喜剧《起跑线》近日被引进中国大陆。影片讲述了一对中产夫妇,为了能让女儿进入名牌幼儿园费尽心力的故事,展现了当下几近白热化的“起跑线”争夺战下,不堪负重的父母,以及教育商品化、教育市场化,造成的资源分配不公,阶级固化等等一系列社会现象总体来说,这是一部探讨社会现实的喜剧电影,而其探讨的内容,也让不少有相同经历的中国父母,大呼“扎心了”。
片中的主角拉吉和米图夫妇对女儿都有着很高的期望,属于典型的“望女成凤”,他们经营着一家纱丽店,经济比较宽裕,也有具备为女儿提供良好教育的经济实力。 但不同的是,相较于妻子米图在教育上急功近利且盲目的态度,拉吉的态度显得比较温和,他时常会对所谓的名校,抱有迟疑的态度,例如校舍是否需要建设的如此富丽堂皇、各种知识技能是否需要一股脑的填塞给年纪尚幼的孩子,更关键的是,他比较顾及女儿的感受,不像米图那种命令式的教育方式。
这对夫妻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前两年那部红火一时的《猫爸虎妈》,拉吉显然就是翻版的猫爸,也正是他的理性行为,推动《起跑线》的后半程剧情走入了更为深入的主题。
但是他并没有被列为著名的印度三大汗之一。长相平平的伊尔凡,没有能够站在一个好的起跑线上。
8. 《起跑线》观后感,在起跑线落后的我们怎么逆袭
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文/梦里诗书
《起跑线》以一对印度中产阶级夫妻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费尽心力想将自已的孩子送进重点学校读书为引,妙趣横生的戏谑间,对印度社会现存的诟病做出了极尽能事的讥讽,而电影最终虽然无法去改变现实,却用人性真善的回归,一展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起跑线。
相信对于不少中国家长而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成为了一种信仰。而《起跑线》则正是戳中了这一痛点,且电影并没有将格局仅只是局限于单一的教育上,导演喜剧化的手法,所讲的故事却尤为艰辛,为了送孩子能进重点学校读书,白手起家的父母拉吉与米塔,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从买学区房到托关系走后门,再带无计可施下不惜搬入贫民窟装穷,看似荒诞不禁的故事,所着墨的是印度社会自身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教育不公的大环境下,电影所切入的视角其实非常巧妙,既不是大富大贵的顶层阶级,也不是穷苦潦倒的贫苦人家,而是有着一定财富和社会关系的中产阶级。他们一面渴望孩子能迈入更高层次的阶级,一面也惧怕孩子走入歧途,他们面对下一代人成长的焦虑成为了电影营造戏剧冲突的绝佳卖点,导演也正是透过他们,将印度社会所普遍存在的阶级固化,贫富悬殊,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得以了生动的体现。
一部电影的力量是有限的,《起跑线》所做的只能是呈现问题,却不可能去解决这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但这部电影的深度却并非仅仅是对印度现实社会问题的侃侃而谈,随着最后拉吉与米塔放弃了凭借欺骗所获得的学位,电影也发出了最为铿锵有力的声音!用不正当手段所获得的一切,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一流学府并不见得能教育出一流的人。对人性真善之美的回归,使电影营造了属于自己的内在纵深。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有一条自己人生的起跑线,但这条起跑线却并绝不该是成人用功利之笔所划下的,这条线的原点是每个孩子心中那弥足珍贵的真善,而作为大人所真正应该去做的,便是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住这条真正的“起跑线”。
9. <人生起跑线>的观后感
观后感
3月16日下午我校预备至初二的全体同学来到南市影剧院,观看了由济南儿童艺术剧院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话剧《人生起跑线》。
它以夸张幽默的形式讲述了两代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一个将近60岁的老教师,班里有几个孩子:一个家境贫穷,但做事认真;一个被父母叫去学习各种补习班,而像个书呆子;还有一个家里有钱,但十分自由散漫。巧的是他们的家长以前也是那位老师的学生。有一天,乡下来了一位教师和她的学生“小花”,她已15岁了,但还没上预备班,这次她老师就是来这里送她读预备班的。但老师在找不到她的时候,一着急晕倒住进了医院。为了给老师交住院的钱,小花就去做钟点工,并和那三位学生成了好朋友,最后小花的事迹感动了他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小花上了预备班,村也寄来了给老师治病的钱。
在欢声笑语中,我们懂得了穷并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有志气,要是内心没有了志气,那么他才真正穷了。我们也为小花的行为所感动,只要不怕困难,努力拼搏,再穷也不可怕。从这出话剧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老师和学生间的感情,延续了几代人。让我们学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