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党员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

党员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21-07-24 10:42:42

Ⅰ 1942电影观后感800字 初中作文 急急急急

1942,似远去,实则未远去

11月29日,我特地去电影院看了《1942》的首映。之所以会去看这类题材的影片,是身体里一种说不出的力量驱使我去的。

在看这部影片过程中,我被触目惊心的画面震撼住了:中原大地的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惨不忍睹;惨无人道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没有良心、没有人性的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想趁机发国难财……不过,也有催人泪下的镜头:老东家(张国立饰)在瞎鹿(冯远征饰)欲卖孩子就自己的娘时,从自己家所剩不多的粮袋里拿出了一碗小米;基督教徒小安(张涵予饰)为了救一个女孩全然不顾日军飞机的轰炸,他差点丢了性命;花枝(徐帆饰)为了不让孩子饿死,讨价还价后4升白面就把自己卖给了别人……不仅如此,就连蒋介石(陈道明饰)也有不少仁义的举动!

这部影片看完了,我不想追问冯小刚导演拍此片的动机。但我知道,这部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冯导18年的呕心沥血之巨作能够上映,就已经是奇迹!我个人认为,此类题材影片的呈现,在陈述历史真相的同时,肯定顶住了不小的压力,与此同时,它能够与大众见面,说明我国的审查制度以及开放程度已经有很大飞跃。还有一事,细细回想片中的镜头画面,不免发现现在的国产电影在制作效果和艺术表现形式上都在追求唯美。这里说的唯美,是指影片注重细节刻画和故事情节,仅这两点,作为国人的我,很激动很兴奋:因为国产电影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了!

重新温故那个历史时刻。那个年头,本来就在抵抗日本的侵略,碰巧(河南)又赶上旱灾和蝗灾,这种“内忧外患”使得已经民不聊生的穷苦百姓的生活更加雪上添霜。天公的不作美,官吏(腐败之吏)的不作为,让人若有所思,让人义愤填膺!生活在那个年代人,真是不容易,实在是不容易。……本人才疏学浅形容不出来。总之,深表同情和悼念!

在荧幕前的我,仿佛身临其境;放映完毕,走出影院,眼前所见恍如隔世。我不禁惊叹如今的好生活,不禁陷入沉思。河南,我想我也会像那个美国记者白修德一样会义不容辞去的,我在追求我的“普利策”(河南大学新闻研究生)时,我也会用行动追忆那段似远去,实则未远去的历史!

(谨以此文悼念那场灾难死去的人们!)

Ⅱ 1942观后感600字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Ⅲ 1942 电影观后感 要自创的

1942年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年代,似乎离我们已经很遥远,我们不知道那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对河南人民又意味着什么?电影用血腥、暴力、惨不忍睹的场景和场面为我们展现了1942年的那场河南大灾荒。不但让我们看到了逃荒者的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后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

由于当时的蒋氏政府不作为,封锁消息,官史贪污,对民众的生死麻木不仁,致使河南的一千万民众颠沛流离,三百万人死在逃荒路上。有的被饿死、有的死在日本人的轰炸下,有的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下,有的甚至死在别人锅里。特别是在看到两只野狗在那里抢尸体时,让我一阵恶心,但我更多的是心痛。当美国记者把这张照片给蒋委员长看的时候,蒋政府首先不是想的民众的疾苦,而是他所为的官职,所为的面子。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卑微的如同蝼蚁。为了躲避战争,为了活着,为了不挨饿,河南一千多万人民拖家带口的逃往陕西。老东家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带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了陕西逃荒的人流。 逃荒路上他们遭受了寒冷、饥饿和日本飞机的轰炸,为了换取一点点粮食,他们卖女儿、卖老婆、卖自己。老东家的儿媳生下孩子后饿死,女儿卖了自己换了五斗小米,孙子在逃到陕西时闷死了,瞎鹿为了找驴被烫死在锅里,长工栓柱为了别人的孩子跳了火车,最后死在了日本人的剑下......

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片断,都让人心疼和悲痛。电影中特别有一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在飞机上巡视河南灾情,日军军官陈诉日军兵力不足,战争不利。冈村指出中国最大的弱点是政府对民众极其冷酷,如果能帮助水深火热中的中国民众,则必然扭转战局,击败貌似强大的中国军队。冈村要求日军以军粮赈济中国灾民。军官们疑惑不解:“……可是他们是中国人啊!”冈村宁次说:“别忘了,他们首先是人!”毫无疑问,这句“他们首先是人”是这部电影最为刺耳的台词。

是的,首先他们是人,是人就要生存,就要活着,为了活着有一些灾民不惜为日本人卖命,不惜丧失自己最后一点点做人的尊严。可是在那样的境地下,人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难以为继,再说尊严和国家名誉都只是空谈。在生命面前,所谓的尊严和国家名誉都是那样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天灾人祸加上蒋氏政府对民众的淡漠,把他们推入了举步维艰、实难选择的境地,那份煎熬、那份痛苦、那份心酸、那份无奈是我们现在都无法体会到的。

这是一部巨大的灾难片,也是洗涤人心灵的故事片,它给予我们更多的深思和反省,我们不能更改历史,但我们不能遗忘历史。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怀揣对生活的希望,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工作、好好活着。

Ⅳ 看完《党员先锋》影片写观后感600字

《南京》用真实的人物和当时的录音影响资料,再现了日军轰炸南京, 攻陷南京,屠杀南京的现场。通过当时在南京的几位外国人的亲身经历, 完整的叙述了一个城市沦陷的经过,以及战争中, 日本军队丧心病狂的罪行这是一部纪实电影, 陆川通过在那场战争中存活下来的人的记忆写实的拍摄了这部电影, 是在暗示战争是每个人都想逃避的东西,侵略者也好,被侵略者也好。 随着坦克的炮声,南京城墙塌了,意味着南京人民的苦难开始了...... 印象最深刻两个的地方,一是战俘们麻木的死去。 眼神,同样还是眼神,告诉我们,这些人的灵魂已经死了。 所以他们才会木然的被活埋。有人说,几万战俘啊,为什么不反抗? 是的,他们没有反抗,木然的被屠杀了,这个似乎很难解释,但其实很好解释, 当人心死了的时候,就已经死了。他们已经绝望了,认命了, 死已经是计划中的事情了。你还指望他们反抗?但是,这样下去, 这个国家就无望了,就亡国了。所以,在最压抑的时刻,雷鸣般的一声“中国不会亡”! 告诉我们,这个国家,心没有死!没有麻木,没有认命!所以, 我们一直打,一直打,我们没有投降,虽然南京被血洗了,虽然半个中国丢了, 但我们没有停止抵抗,因为我们中还有大部分人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中国不会亡”。 这是整个影片的一抹亮色!第二个令我印象深刻,甚至几乎潸然泪下的, 是那100位姐妹主动站出来,去充当慰安妇,她们用自己的生命, 换来整个难民营的苟且偷生,救下了无数的人,她们的行为, 可堪当“慷慨赴死”四个字,而且这四个字的后面, 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屈辱。导演表现这个段落的时候, 用的是一只只纤细孱弱的手,就是这些手,勇敢的担当起了本不该她们担当的屈辱和责任。 无疑,她们是最伟大的一群。 还有拉贝:我只说他尽了全力了, 为了那些他救不了的人,他给中国人民跪下了。感动...... 影片一开始,展现了一个高中橄榄球队教练失败的人生。屡战屡败,优秀球员转校,有人要将他赶出球队,屋子年久失修,开着随时抛锚的老爷车,妻子想要个孩子,检查下来却是他有问题。真是人倒霉凉水都碜牙。在一个人四面楚歌的时候,他会怎样? 泰勒是个有信仰的人。在痛哭一场之后,他到圣经里去寻求答案。清晨他到树林中独自祈祷,“主啊,你是我的神,你若不给我孩子,我也认了。你要怎样来使用我?如果你有别的心意,请你给我一个启示。”这样的祷告,每个基督徒都会做。当我们的人生遇到患难和挫折时,我们常会如此寻求。 学校里有个虔诚人。他常常摸着学生的储物柜,为每个学生祷告。这天早晨他走进泰勒教练的办公室,用启示录3章的经文对他说,“你略有一点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没有弃绝我的名。看哪!我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敞开的门,是无人能关的。”泰勒要的启示,神就这样传达给他。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我知道,这是神的行事方式,在圣经里,他也常如此行。他要兴起一个人,会用各种方法。 泰勒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这是一支必输的队伍,人心涣散。但虔诚人讲了个故事,两个农夫求雨,只有一个人去地里做好准备,你想哪个是真正相信上帝的人?这个故事,也是我领会到的一个真理,真信心,会带出信心的行为。若我说信,而我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却不是信心,那我的信就是假的。 泰勒开始为那场神赐的“大雨”准备。他重新思考,球队的意义是什么。球队的意义不在于赢球,而在于尽一切所能,荣耀上帝。泰勒开始用这样的信念带领他的球员。他关心的不再是球赛的输赢,而是怎样带出一支荣耀上帝的球队。无论是赢是输,要拼尽全力,为基督而活。这真是活生生的信仰。他变了。在家里找出臭味的根源,在球场关心球员的思想品德,帮助球员懂得遵行上帝的诫命,尊重家长,一切,都不一样了。 印象深刻的是,队长布洛克说,我们不行。泰勒要他背着队友爬50码,他说,我做不到。泰勒要他尽全力。然后,蒙起他的眼睛,大声喊叫,一步步激励他向前。当布洛克精疲力竭地倒下时,他已经爬完了全场,来到底线上。我想那个教训,对布洛克一定很深刻。我们常常被自己的恐惧限制,却不知道,唯有神晓得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泰勒教导球员麦特尊重父亲,开始麦特不接受这样的信仰,泰勒并不强求。但当圣灵动工时,麦特以及其他球员,彼此认罪,悔改归向神,整个学校开始了一场复兴。镜头闪回,那位虔诚的老师抚摸着一个个储物柜,为这些学生祷告,求主兴起一代信他的人。这祷告,没有落空。麦特去向他父亲道歉,这位成功人士正在开会,他的商业伙伴说,“如果可以,我愿意砍掉右臂,换我儿子对我说那几句话。”一个人的改变,带来他周围关系的改变,这样的改变,也影响到其他人。 泰勒教练意外的是,这改变也给他带来一个礼物。他的老爷车不见了,代之以一辆新车。有人留言说,“你满足了我们的需要,请让我们也满足你的需要。”泰勒掉泪的时候,我也感动落泪,主啊,我知道,你就是这样看顾爱你的人,他们什么好处也不缺。你顾念我们,真的顾念。(远处是麦特的父亲,也一样地感动,微笑对儿子说,别告诉其他人。) 还有一个小子,新入学的大卫,看到他名字,我就想他身上肯定有戏。大卫面对歌利亚,正是以小胜大。这个大卫喜欢英式足球,对美式足球是外行。他父亲鼓励他参加球队。他却一直信心不足。没踢就觉得自己踢不进去。泰勒的助理教练,那个黑人,居然用宽门窄门的经文来训练他往球门中间踢,真有点搞笑。不过,看到这些人真正用经文来过日子,我觉得真是亲切。 就这样,一个改变了的教练,一支改变了的球队,从必输无疑,一场场打入复赛。但是,复赛第一场就输了。泰勒很难过,他们那么努力,他希望能让队员赢一场。结果,跟他们比赛的球队,由于舞弊被取消资格,他们又重新进入比赛。最后,居然打进了决赛。对手是人数比他们多三倍的巨人队。这真是一场歌利亚和大卫的对决。打到最后,疲惫的球员,在教练的大喊之下,拼尽全力,为荣耀上帝而战。他们做到了。他们赢得最后两秒钟的得分机会。小个子大卫上场,他的任务是踢出51码的球,还是迎风的。他毫无信心。教练在祷告,让对方叫暂停,对方教练果然叫了。泰勒再次告诉大卫,“你相信上帝如果要让你进球,他就能做到吗?”大卫说,“如果他想,当然可以。”“那么,你就尽你的全力,把结果留给上帝。”大卫残疾的父亲,为了鼓励儿子,用力站直,旁边人想扶他,他说,“不要碰我,我是为我儿子站起来的。” 大卫看着球门,“上帝,请帮助我踢出这个球。”高处国旗飘扬,风向转了。教练大吼,“现在,现在。”大卫一记远射,球高高抛起,毫无悬念地进入球门。他们以一分之差赢得了州冠军。 回到休息室,泰勒问每个人,“上帝有没有做不到的事?”每个球员说“没有。”“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一生中都记住这一刻。” 当我们跟上帝在一起时,任何事都有可能。 泰勒的妻子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要告诉他。“你刚刚加入了爸爸队的行列。” 她的检查,也有小波折。先是呕吐不适,但因为几次假情报,已经不好意思再去,而且丈夫也说了,问题在他身上。这次呢?医务人员抱歉地告诉她,不是的。然后她出来,站在车旁,阳光照在她脸上,“主啊,我仍然爱你。”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是的,即使我最祈盼的不能成就,主啊,我仍然爱你。 可是,呵亲爱的主,你常常这样试验我们的信心,又为我们预备了更好的。医务人员发现搞错了,再跑出来纠正。我看到她的难以置信,激动,拥抱,我跟她一样高兴。因为主耶和华顾念我们。 这是一部呈现活泼信心的电影。虽然有些部分可能稍显稚嫩,但底蕴和内涵,质朴得感人。许多构思精巧,演技精湛的片子,给我的只是感官上的满足。但《面对巨人》给我的感动和激励,是在灵里面,在信心上。感谢主的恩典,赐下这么好的电影,这么活泼的信仰生活,坚固我们。愿上帝祝福这些弟兄姊妹,再拍出更多更好的片子,激励更多的人,将荣耀归于他的名。

Ⅳ 求一篇《1942》观后感 600-800字 拜托了 急急急急

《1942》观后感

《1942》中《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由《钢琴师》的主演阿德里安·布洛迪饰演,传教士梅甘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演蒂姆·罗宾斯饰演,《钢琴师》和《肖申克的救赎》是我最喜欢的十部电影中的两部,都是讲在绝境中求生,在残酷的环境中闪耀希望的光芒。《1942》技术达不到那两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话,它的态度比用情色和特技夺眼球的《金陵十三钗》要高级很多。我曾经问什么是好电影?别人回答:用影像记录历史,象《苏特拉名单》,电影是有责任的。那么《1942》做到了。1942之后不到二十年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那场饥荒不只是河南,席卷全国,同为天灾人祸交杂,很多人记忆犹新。那段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汶川大地震之后,又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历史一再重演。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是何其脆弱。不管是地震还是灾荒面前,人性毕露。求生是最首要的。灾难很可拍,更可怕的是人性堕落,《1942》敌机刚刚轰炸,尸横遍野,自己的军人就抢车抢粮。为了生存,人象动物一样撕咬,甚至人吃人。我喜欢《钢琴师》,犹太钢琴师象老鼠一样躲藏,始终没有丧失对音乐的热爱,不能发出声响,他用手悬空弹奏。音乐甚至感染了敌人军官,帮助钢琴师逃脱。《肖申克救赎》不只是讲述一个被误判的杀人犯越狱的事件,是一种救赎。肖申克用广播播放音乐给犯人听,在监狱设立图书馆。思想的自由,让肖申克很充实。他用他的智慧创造了奇迹。

在灾难面前,是自我救赎还是群体堕落?一个懂得自我救赎的民族,也不会频繁地陷入天灾加人祸的深渊。落后要挨打。小时候以为抗日战争是靠我们扒火车炸桥梁的游击战取胜的,后来才知道是成千上万的中国正面作战部队,用热血和身躯顽强抵抗,还有国外盟军帮助,才取得胜利的。《1942》说出了我们早已经知道的真相。缅甸战役遗骨向蒋委员长含泪敬礼,我忍不住哭了。还原历史真相,是民族自我救赎的第一步。吸取教训,那么多生命换来的教训,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是更重要的一步。看看曾经我们的敌人日本,二战后的崛起,大地震之后的次序井然,多么可怕又可敬的敌人。我们中华民族不该敲响警钟吗?

《1942》是一部有历史责任感的好电影!警示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在灾难面前学会自我救赎!

Ⅵ 求电影《1942》电影的观后感!

我在“我爱喵呜网”上发了一篇《1942》影评,感觉很好,写得不错。哈哈

Ⅶ 1942观后感500字

你观看过《1942》这部影片了吗?《1942》是一部历史剧作,今天看了《1942》这部影片,内心无比震撼,有太多的感触,影片讲述了战争和天灾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百姓们背井离乡的痛苦与无奈。
1942年,河南百分之九十以上已沦为战区。那个时候的人们在国军、日军、土匪之间寻求生存。民以食为天,在没有粮食的日子里,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照片,中国人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已是寥寥。。
《1942》摆出的是一盘没有救的死局,影片中几乎动用了一切似乎可能救灾的外在手段:政府动用军粮的援助、宗教团体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民间的慈善捐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刘震云和冯小刚是智慧而充满灵性的,在片尾出现了这样一幕,大当家收养了一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小姑娘。这就是他们给出的救世良方:只有全人类最终开始明白人与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只有人内在和谐了,才能有风调雨顺;只有当人类之间做到不分彼此的去爱时,人祸才能最终避免。
《1942》这部片子表达了很多,人在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在思考活下去的意义,为了什么活?天灾是所有人的灾难,不管财主还是穷人,都得遭罪。这种时候,人性的弱点便毫无遮拦,一览无遗。生命到底是有多可贵、是有多卑贱。也在提醒政府存在的意义、政府之应所为。家庭的意义,家庭之可贵。承诺的意义,承诺之重远高于生命。

阅读全文

与党员1942电影观后感6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因为黄而被禁播的新电影 浏览:437
穿小丑衣服变成恶魔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35
关于变成龙动画电影 浏览:730
无问东西电影老师结局是什么 浏览:780
开心鬼电影全集国语完整版 浏览:323
关于弱点电影的英语作文 浏览:723
时空特警电影中文版 浏览:181
可可西里牧羊人电影完整版 浏览:289
日本12集禁播电影叫什么名字的 浏览:901
小沈阳和台湾女明星主演什么电影 浏览:350
当年情电影完整版 浏览:483
你喜欢看什么电影用英文翻译 浏览:71
适合小孩看的英文球类电影 浏览:475
一般演一部电影多少片酬 浏览:92
看电影的网址大全 浏览:480
大红包电影女主图片大全 浏览:62
英文版功夫熊猫2电影下载 浏览:185
爱情公寓大电影央视 浏览:405
现代亲吻电影大全 浏览:553
大鹏那个电影好看 浏览: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