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素媛观后感有哪些
本片讲述了一个被强奸的幼童及其家人的心路历程。
“素媛”这个小演员太优秀了,很好的抓住了受害人的心里,演得很好。其实,我个人感觉,他们家里人最后都走出阴影了,但是素媛还是没有走出阴影的。最后的镜头是素媛不想上学然后早早的回家了。镜头有特写她摸了摸袋子,那一带糖果(其实是父亲给她,用包糖果的塑料纸的声音掩盖排便袋的声音),这个镜头显示了素媛其实很在意别人的眼光。也可以说她还没觉得自己能融入这里。她最后的独白也显示了她是无法走出阴影的,她想着该如何解释才能让其他同学别问她那么多,其实她就想被当做平常人对待,但是她自己也知道不可以了。
这部剧是难得的一部描述被性侵的幼童心里的电影。其实,父爱也描写的很好。母爱也不会少。朋友之间的感情也很细腻。特别是父亲和朋友借钱那一段,很感人。
强烈推荐观看全篇。
B. 电影观后感大全300字
舞动人生是一部有关梦想的电影,诉说着一个男孩,比利,实现他的梦想──当一个芭蕾舞者,中间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努力,最后终究实现了梦想。
比利生活在一个矿业的市镇。他原本是学拳击的,但是,在一次巧合中,他看到了芭蕾舞团的练习之后,就开始学跳芭蕾舞,他爸爸知道以后,坚决的反对,比利的
坚持和爸爸的反对,互相抗衡了些许时间。但是,就在一次的圣诞夜中,他和他的朋友──麦可,到拳击场跳舞,在偶然之中,被他爸爸看到了,而他(电影观后感
300字)这一次决心勇敢的表现他精湛的舞艺。这让他爸爸心动了,答应他去参加舞蹈学校入学甄试,最后,他通过考试了,他成功了!他渐渐的实现他的梦想
了!
这是一部很感人的电影,他颠覆了一般人心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也勇于实现他的梦想。在他实现梦想的期间,有许多人对他帮助甚大:有爸爸、哥哥等。这些人对他
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他的老师嘴上总是说着钱,但却很关心他,他爸爸老是坚决反对,其实内心很柔软,他哥哥表面上对他很凶,可是还是舍不得他离开。所
以,比利身旁有很多关心他的人,所以他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C. 电影观后感300字
《麦兜响当当》
他吃得多,拉的也多,力气也大。
他走路的时候会小心翼翼不踩到地上的蚂蚁。。
他手很巧,会折一些东西,等妈妈回来的时候送给她。。。
他不是低能,他不过是善良。。。
缓缓的节奏,温馨的场面,没有太多的情节,没有跌宕的起伏。穿插着不时的搞笑,让人忍俊不禁。时间这么的过着,结束的时候让人有点迷茫,但是有一点说不出的小感动。
麦兜一如既往地讲述着平凡人的日子,让人看着电影,仿佛是对照着自己,从镜子中看见自己的表演,以及自己的人生轨迹。。。
我们在家长的期待中成长,他们经历过世界,他们不停的奔波,他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们为了一纸合约与别人唇枪舌剑,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为了让自己的家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正如麦太一样,她打工,她拍广告,她做代言人,只为了能让麦兜有更好的生活。他们总结人生,他们希望我们的人生能有所不同,能比他们成功。他们要求,他们怜惜,他们紧张,他们难过。我们得到的好成绩,不只为同学的羡慕和老师的赞扬,更为博得他们的会心一笑。我们小心翼翼地提出自己的要求,任何要求都要思前想后,就想麦兜一样,从未真正的说句“我要拉屎”,我们盼望,我们胆怯,我们追逐,我们成长。我们有时会沉浸于小小的感动中,但是更多时候,小小的感动满足不了大大的欲望。我们仍然继续不停的往上攀,我们得到成果,我们得到虚荣,那一些不是影片中的快快鸡就能带来的。
有时的我们,也能没心没肺的笑着,和同学一起打闹,一起唱歌,那歌声里的疯狂,是我们的宣泄。逗趣的笑料始终贯穿生活,多么单调都不会显得枯燥,我们依然可以活在自我的小圈子里。
浮华的世界怎样会理会你是善良的?背景出生注定了太多。我们是普通人,够不上电视里的那种上流社会,也许注定有些事没有公平。但是那又怎样,还是要靠自己奋斗。一杯咖啡就可以承载一根牙签,但是如果换成一艘船,那就要江湖或者海洋了...一个人想要托举的东西越多,那么本身需要的实力就要更强。 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未来还是要靠我们自己拼搏,但是一定不要忘了,当你滔滔不绝地述说着谈论技巧时,当你刀光剑影的飞舞着桌上的键盘时,当你在半夜12点依旧在为了一道难题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你的背后还有一个傻傻的自己。像麦兜一样纯洁,善良的自己。
傻傻的电影,傻傻的台词,傻傻的我们,傻傻的世界。。。有时候的我们,情愿自己是傻傻的。
D. 幼师看素媛观后感300字
《素媛》是笑中带泪,泪中暖心的,电影并未有过多聚焦那令人倍感震惊的恶性案件,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写实主义作品,所一展是那父爱伟岸的洪流,这个世界总会有阳光无法照射的角落,但正因还有那深沉之爱,悲剧绝非仅只有阴暗。 ——梦里诗书
E. 《素媛》观后感(500字)
素媛观后感500字如下:
我想我不是唯一一个带了“伞”还被淋湿了的人
《素媛》是一部关于幼童性侵案的韩国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故事主人公叫素媛,她是一个美丽平凡的五六岁小女孩,有着纯净的双眼,和甜甜的笑容。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位于街角的家中。家里经营着以她的名字素媛命名的杂货店,母亲作为老板娘日夜忙碌不得闲暇,父亲则在工厂干着繁重的工作。在一个飘雨的早上,她遭遇一个相貌猥琐、酒气冲天的大叔,由此开启了她的悲剧之旅。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风雨无情摧残,受伤的岂止枝枝叶叶,更是那迎着阳光无忧成长的心。她被强暴,身心受重创,奄奄一息,下体流血不止,直肠到大肠的最顶端,多发性创伤与撕裂,大肠与小肠部分坏死。截去之后,医生重做了人工肛门,从此,她的腰间多了一个便袋,像被翻出的污秽内脏,伴随她阴霾密布的余生。无良媒体铺天盖地大肆渲染,作为受害者的素媛一家仿佛成了周身污秽的耻辱之人,被四周诧异好奇的目光所包围。妈妈悲痛欲绝,几近崩溃。爸爸全力保护女儿,但受伤的小天使却拒绝爸爸的靠近。爸爸却一直靠扮演一个素媛喜欢的卡通形象可可与女儿接近,最终得到女儿的接受。
我相信对于素媛的痛苦来说,任何安慰都如同隔靴搔痒,在她被践踏过的身体深处,是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黑色深渊,涌动着羞耻、战栗、恐惧、不安、噩梦、绝望、否定、怀疑……而阳光下的欢娱,远远没有与之分庭抗礼的分量。 可我深知,素媛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她的不幸不言而喻,而幸运则在于她生长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民众也具有人性的劣根,。他们绝不宽容无底线的恶,会以强大舆论和实际行动,督促法律对作恶者实施惩罚,并为受害者建立一个情感特区,在这里,她会得到真诚的安慰,和无私的救助,同学的理解与满满的爱也最终融化着她。
对于像素媛这样的事件无独有偶,她不是唯一一个带了“伞”还被淋湿了的人。在如今的社会中频频听到性侵案,如北京的安安(化名)被恶魔般的继父连续性侵七年,又如北京市通州区某小学教师陈某,利用担任3年级数学老师的便利条件,对16名女学生伸出淫荡之手,恶魔教师玷污了神圣的学堂。另外四川某大学教授向女大学生伸出魔掌。再加上最近女大学生频频失联,这个社会都怎么了?换句网上调侃的话来说:千万不要生女儿,小学有教师,中学有校长,大学有教授,总之风险太大。
种种的一切让整个社会都充斥着紧张的空气,这使得女性安全问题也应该提上日程,引起社会的关注。从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安全教育,呼吁加强女性个人自我防范意识,完善社会保障,切实用法律来保障女性安全,或许这些悲剧将不再发生,给爱寻找一个出口。
F. 励志电影观后感300字左右,不要太多300字就行了
《肖申克的救赎》毫无疑问是一部好片子,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十几年而魅力不减。它靠什么吸引我们?
有人说是因为它反映出了“人性之韧”。确实,用一把小榔头,近20年的时间,在人身控制极为严格的法西斯式监狱,挖出了一条逃生的小隧道(或许叫敲凿出了一条小隧道更合适,那个榔头实在太小了)。这难道不是体现了人的韧劲吗?
不过我觉得这个情节明显是戏剧化的,这只是导演在情节安排上的需要,这样的结尾只是为了反映安迪的“自我救赎”最终成功了,否则整个情节和主题难以为继。所以有人认为,《肖申克的救赎》反映的其实是“希望”对于人是多么宝贵。是的,片中直接讲到希望的地方就有很多。比如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所说的:“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或许这正是作品和导演想告诉我们的。“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free。”这句话已成名言。
对我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打动我的地方不仅于此。
先说说我对影片中人物的看法。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他们是不是象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掌权阶层?我称之为鲨堡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
囚犯中也有不同。除了主人公安迪之外,瑞德(Morgan·Freeman)当然是关键人物,我认为他是整部影片的线索:其实,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鲨堡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
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放在我所处的环境中,人们一定会说“瑞德同志非常成熟老练”云云。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当然还有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斯,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为什么要安排老布这样一个人物呢?我觉得导演是想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迪出现,老布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他是不是也象我们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人的未来呢?
而安迪(Tim·Robbins),我们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真正的人。“It takes a strong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瑞德可以说是一个“Strong man”,而安迪则是一个“Great man”,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拯救囚犯们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我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也就是说,尽管安迪已经做好了逃狱的准备,他也没有马上逃走,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鲨堡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留在鲨堡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影片主要就是在这方面进行描写,我想这也是影片叫《肖申克的救赎》而不是《安迪·杜佛瑞的救赎》的原因。
安迪利用自己的特长为诺顿们洗钱,为囚徒们争取着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难友们喝酒,他自己不喝,微笑着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
再比如建设监狱图书馆、教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等。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那一幕,那个情节非常恰当地体现出,安迪的救赎确实对鲨堡众囚颇有意义,而安迪也是一个真正的救赎者。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可怕的惩罚就在门外,但是安迪没有退缩。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以至于我有这种感觉,安迪来到鲨堡压根就不是作为囚犯去的,而是作为救赎者去的。
写到这,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了:《肖申克的救赎》到底是什么如此打动我?又为什么如此打动我?
首先,是“institutionalizing”对人性的摧残。片中多处对此有篇幅或长或短的提示。长的如老布这个角色,短的如瑞德的只言片语,他在假释后,不用向谁报告请示就能WC了,但他甚至因此而不习惯,“一滴尿都挤不出来”。再有象其他犯人,对于安迪所做的事,比如让海利甘心请犯人喝啤酒,放歌剧给犯人听,甚至每一个和狱方对话的情景,都是其他犯人津津乐道的谈资,他们觉得安迪的所作所为真是难以想像的。这样的情节,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其次,我认为这部电影主要就是在回答“面对‘institutionalizing’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而作者把所有我认为正确的答案集中在了安迪身上。有四点:
首先,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远不弃。前面说到了,安迪在逃狱后给瑞德的信中说:“Remember,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还有一个情节我也觉得说明了这一点,再进鲨堡的前几年,安迪遭到莫格斯三姐妹的十几次毒打和轮奸,但是在这样的黑暗生活下安迪并没有沉沦,他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就是,安迪心中获得救赎向往自由的信念在不断的给予着他希望。(连理想和希望都没有的人,只是一堆行尸走肉,不管他富可敌国还是贫无立锥。)
其次,要有足够的勇气。安迪首次面对海利时;面对莫格斯们的侮辱时;特别是为犯人们播放歌剧时,做这些事中的每一件都面对着生死考验,但他毫无惧色,没有勇气怎能做到!(有理想而无勇气,那这理想几乎等同于无。)
第三,要有坚持行动的毅力。用一把可以藏在书中的小榔头,用近20年时间凿出一个逃向自由的隧道,没有毅力是绝对不行的。此外,坚持六年如一日的写信给州议会争取拔款,为犯人们建图书馆也是片中着墨较多的反映这一点的情节。(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最高的成就只能是梦想家。)
第四,就是要有行动的智慧。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看完全片,你会在心里赞一声安迪的才华和智慧。他的计划宏大而完美,安迪之所以能完成救赎并处罚诺顿与海利们,靠的正是他的智慧。(有勇气、有毅力,却没有智慧,那最终的结果往往并不是成功而是挫折和失败。理想仍然可望不可及)
短片结束的时候,我清晰的记得片尾有一行字幕“In memory of Allen Greene”(纪念艾伦格林)他是《肖申克的救赎》编导弗兰克.德拉邦特的经纪人,在影片完成的前夕死于AIDS的并发症。生前的他和无数的女人在一起过,也有过子女,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结婚,据说他的欲望强到离开伊藤猛鬼就没法活的地步,我想这也是他过于混乱的的生活才会死于艾滋吧。
1994年的奥斯卡太强了,《低俗小说》、《四个婚礼一个葬礼》、《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如此之多的强片。《阿甘正传》最终成为最佳影片,但如果让我选择得奖者,我更钟意《肖》片。因为,我认为《阿》片固然好,但更多是体现了美国的社会特点和美国人的价值理念,换句话说,它更像一部美国的“主旋律”影片。而《肖》片,它所反映的“体制化”(institutionalizing)问题,对于中国社会更有意义。我对影片中的那段话,“These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First you hate them,then you get used to them,Enough time passed,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That'sinstitutionalizing。”,极有共鸣——这个可怕的过程正是我一直以来极力避免的。我不是生活在监狱中的囚犯,但我是不是其他某种形式的囚犯呢?救赎对我而言,恐怕也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G. 素媛电影观后感600字
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儿童性侵的题材其实很敏感,毕竟它首先就具有高度的社会敏感内容。事关孩子,谁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的看这件事情,但大众其实是有意无意的在回避这种事情,因为这种事情首先便会让蒙受灾难的家庭做出一个选择:是赌上一切讨回公道,还是保护孩子的明节私下和解。我相信大多数观众都会倾向于第一种,电影也是按照第一种的情况来发展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在风波过后,心灵创伤者该如何回到社会。因此,社会的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电影里,社会包容度的展现让人动容,我相信看过电影的人都会发出感慨,感慨这个社会的胸怀是如此博大,好心厂长的倾囊相助、厂长太太的支持理解、医院方面的配合、好心的心理医生,甚至是出租大头玩偶的人的无私帮助等等。其实,让观众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个社会是如此的温暖,并不是不好,但这个社会,这个现实社会是否会像电影中所期待的那样呢?我相信导演之所以把电影中的社会处理的如此温暖,正是反衬了真正现实社会的残酷。
H. 韩国素媛电影观后感3000字
那些被侮辱与杀害的素媛们
《素媛》是一部关于幼童性侵案的韩国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催泪指数无影能及。故事主人公叫素媛,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有着纯净的双眼,和蜂蜜般的笑容。但在一个下暴雨的清晨,她在上学路上被强暴了,身心受重创,奄奄一息,下体流血不止,直肠到大肠的最顶端,多发性创伤与撕裂,大肠与小肠部分坏死。截去之后,医生重做了人工肛门,从此,她的腰间多了一个便袋,像被翻出的污秽内脏,伴随她阴霾密布的余生。
我相信对于素媛的痛苦来说,任何安慰都如同隔靴搔痒,在她被践踏过的身体深处,是一个永远无法填补的黑色深渊,涌动着羞耻、战栗、恐惧、不安、噩梦、绝望、否定、怀疑……而阳光下的欢娱,远远没有与之分庭抗礼的分量。
可我深知,素媛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她的不幸不言而喻,而幸运则在于她生长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在这个社会里,民众也具有人性的劣根,但遇上大是大非,脑子大多很好使。他们绝不宽容无底线的恶,会以强大舆论和实际行动,督促法律对作恶者实施惩罚,并为受害者建立一个情感特区,在这里,她会得到真诚的安慰,和无私的救助。
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我和老妈在饭桌上闲聊,她一边嚼着一块胡萝卜,一边满不在乎地说:“这种事情太多了,以前乡下就经常发生,我都知道好几件,但这些被强奸的女孩人家都不可怜的,村里人会喊她破鞋,或者烂货、贱逼什么的,以后嫁人都难嫁,媒人都不会去她家提亲。”
在母亲的不以为然中,我想起我所亲历过的类似事件。
那时我还是一所乡镇中学的老师。有一回,一个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在办公室里,一边批改作业,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呵,你们知道不,我班里有一个女孩肚子大了?”大家纷纷抬起头。她提高声音,继续说,“开始的时候还以为是长胖了,等到肚子已经大得不像话时,才感觉不对劲,一问,才知道是怀孕了,六七个月了。问她是谁干的,开始怎么也不说,到最后说了。你们猜是谁?是她爹,亲爹。”
听众果然都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追问详情。后来知道是个老鳏夫,性欲发作时就把女儿们推在床上,在那个关起门的家里,他创造了一个罪恶的极乐世界,但之于女孩们来说,她们一生的灿烂可能就此被摧毁。
“也真是头畜生,怎么也不管管?”
“谁管得了?是她们的亲爸,要是她爸坐牢了,谁来养她呢?!”
办公室有一阵短暂的寂静,然后是叹息,再然后,有人戏谑着说:“把那个女孩叫过来让我们看看呗!”
那个下午,女孩被叫了过来,站在办公室里接受一干人的检阅。那是个长相平庸的女孩,焦茶色的头发拧成一个细小的马尾,脸是扁平的,耷拉着两只肉泡眼,穿着宽大的校服,有点脏,腹部有些隆起了。她低着头,缩着肩,人往前努力地弓着,不停地用手将校服下摆往下揪一揪。
大家左一眼右一眼地扫着她,过了阵子,这个展览品就被班主任打发走了。本来嘛,叫她来也没别的什么事。
她走后,办公室里沸腾起来。
“这么小,发育都不成熟呢,就遇到这种事,以后肯定是一身的病……”
“孩子这么大了,流是难流了,肯定得引掉。唉,这丫头以后怕是做不了妈妈了……”
“这种事多了去了。”一个人忽然凑了过来,眼睛左右瞟了一下,压低声音说,“我们学校那谁谁的父亲,不是某某村小的校长吗?村里有人把他告了,说睡了好几个五六年级的学生……”
“啊?真的假的,后来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不还是好好地在上课吗?”
……
在这些七七八八的声音里,有一句模糊又清晰的话传了过来,“真有意思,呵呵!”
后来,这个可怜的孩子辍学了,她挺着又大了一轮的肚子离开学校。走的那天我看见她的父亲,脸是紫泥色的,干瘦,看起来挺木讷,是任何村头的柏树下都会坐着一两个的庄稼汉。他用一根扁担挑着女儿的被褥和箱子,和女孩相隔很远地走着。女孩跟在后面,低着头,忽然拣起一颗石子,砸中他的后腰。
以后我再没有见过她。
我不知道那个只有13岁的女孩,将如何卸下生命无法承受的重荷,如何在问题接着问题、麻烦接着麻烦的岁月里,巧妙度过一生,又该用何种方法何种物质,来填补她被金属器具掏空的腹腔,和灵魂深处可怕的空洞。
这一切,我都不得而知。我只知道,当我后来读到鲁迅对国民性批判的一些文章,耳边总会出现一种幻听,“呵呵,呵呵……”
这件事情过去不久,我们学校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真是一个多事之秋,这真是一个多事之世。
下学期开学初,学生们刚刚报完名,领完书回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学校。镇中学的学生分散在十里八村,往返都会经过山岭、河流、密林等危机四伏的无人区。果然,在返校的过程中,有人出事了。
晚自习的教室里,一个女生没有来。班主任是一个年轻女老师,很怕出现什么岔子,四处打听学生的下落。无果。晚自习结束之后,又到每一个寝室里去询问,依然杳无音讯。她担心有问题,赶紧汇报领导,那时候没有手机与电话,不能及时问询家长,只好互相安慰着,说应该没什么事吧。
一个辗转难安的夜晚就这样过去了。当冻白的清晨来临,她以为一切又会重归秩序,女孩会若无其事地坐在教室里。
但女孩还是没有来。
老师请了假,去了女学生的家。从学校去村庄的路大概有十几里,有一半是公路,有一半是山路,其中三四里的地方,全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偶尔能听见野兽的嗥叫。在山路上走了将近一小时,她到了女孩的家,父亲说:“礼拜天下午她去了学校,一定的,我是看着她出门的……”
这时候,有些关于危险的猜想就再也不能回避了。老师和家长报了警。报警后的两三天里,小镇都笼在一种莫名的兴奋当中,人们翘首以待,仿佛生活终于有了一点盼头。镇派出所所有的警力都出发了,和旁观的人一样,也带着莫名的兴奋感,去盘查村庄里的每个人。
当天,他们就找到了线索,一个在地里锄地的农民,曾经听见女孩的呼救声和哭喊声。以那点声音为圆心,警方在周围的山野四散寻找。后来,他们在一个岩洞门口,一堆杂乱的枯草中央,看到了已经死去的女孩,以及一块沾着血肉的石头。女孩赤身裸体,下身一片血污。
民警们在附近村庄搜查,把全村男人都叫到村公所门前的地坪里,脱掉全身衣服,查看他们是否有掐痕或抠伤。
作恶者轻而易举地被找到了,几乎没费力气,男人就招供了他奸杀女孩的事实。那天他扛着锄头准备去地里,在小路上看见只身返校的女孩,见女孩貌美,忽生邪念,拉住她就往山上拖。她大声呼救,挣扎得很厉害,他害怕起来,慌乱间拿起旁边的石头砸了两下,见不动弹了,就脱下她的裤子。完事以后,才发现女孩的身体已经凉透了。
这件事情在一个乏善可陈的小镇所引起的蝴蝶效应可想而知。很长一段时间,这是大家在茶余饭后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王家汉子和李家婆端着饭碗聚在一起,总会这样开始他们的唠嗑。
“唉呀,真是畜生,猪狗不如啊。”这个畜生几乎不用实指,人们都知道所言为谁。
“那人判了多少年?”
“怎么就盯了一个小姑娘呢?”
更有一些油皮的地痞,笑嘻嘻地说,“这家伙够猛……”
周末的时候,我回到家,正是天色渐暝的时候,邻居的胖兰来我家串门。
胖兰是我们村里最胖大泼辣的悍妇,是那种像XX党一样,自以为可以代表屁民意志的人物,也确实,她当了一个小官:村妇女主任。平日里,她和我母亲的关系并不好,但那些天不知怎么回事,忽然间有一种气氛,使她们变得亲密起来。
她钻进我家黑洞洞的灶间,对我妈说,吃了啥好东西?
母亲答了些什么我忘了。
只记得她们很快就转到了那个热闹的话题上。
胖兰说:杀千刀的!
母亲说:是,真是杀千刀的!
我心里也想:对,真是该千刀万剐!
但胖兰后来说了一番话,我至今难忘。
她用那一贯的漫不经心,但又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其实,这也并不能全怪那个男人,我听说啊,这个姑俚发育得挺早,两只奶已经鼓起来了,平时也好骚的,11、2岁的人,就喜欢跟崽俚玩,就不正经嘛,那老男子汉哪会不打主意。要我说啊,这种事情,两人都有错,男人不对,女孩子自己也不检点,怎么就不强奸别人呢?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母亲还在和胖兰说着什么,我却听不见了。我站在灶火的黄光中发着怔,忽然感到所有恶都是被预先允许了的,民众的愚昧与冷漠,一直在为其大开绿灯。在罪恶面前,沉默已经是一种默许,而对受害者的变相非议,已经是助纣为虐、落井下石。
当鱼肉开始为刀俎开脱,当羔羊开始为恶狼辩护,当奴隶开始为奴隶主说话,当受虐者开始为施暴者歌功颂德,那么这就是一个良知垮台、道德破产和理性崩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素媛们比比皆是,可是她们的劫后余生中,那个哭泣的小胖子永不会来,那些卡片永不会来,那个温暖的香肠人永不会来,那个心理疏导的阿姨永不会来。只有流言与歧视接踵而至,它们带着臭哄哄的唾沫星子和冰刀般的目光,对受害者继续施加伤害。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在我所成长的中国乡村,我看见的悲剧周围涌动的,多是幸灾乐祸的快感,而非恻隐、羞耻、是非之心。于是鲁迅说:“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
电影里,当素媛躺在病床上,用怯弱的声音说:“我做错什么了吗?”
亲爱的孩子,你当然没有错。就如同善良没有错,天真没有错,美好没有错。
错的是大人们,大人没有陪伴好你,没有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没有理想的教育,法律没有弘扬正义、严惩罪恶,心理救助机构也不完善。一切都是大人的错,与你无关。
从电影中出来,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内心悲戚,甚至愤怒无以言表。然而,我所希望的极其有限,每一个童年都能明亮而芬芳,不被罪恶所光顾,倘若很不幸遇见了,在那围观事件的人群里,也不再有“呵呵”怪笑的声音,没有嗜腥嗜血的变态欲望。每个人都能怀揣着悲悯与同情,对那个被侮辱与杀害的素媛说:亲爱的宝贝,你没有错!
如此简单。
转载自豆瓣电影 周冲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