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爱国影片观后感(600字左右)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文献影片《决战太原》。我几乎是眼含泪水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影片中处理烈士后事工作队副队长杜明学的痛心疾首,霍桂花冒死送达太原城防图而终身残疾的动情往事……很多镜头画面,让我好几次都想掉眼泪。
太原,这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六十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经过近半年的英勇奋战,攻克太原,太原的历史从此掀开崭新一页。《决战太原》是以全国解放战争为历史大背景,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结合寻访当年战争的亲历者,全方位多视角地描述和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展开的异常激烈的太原战役。《决战太原》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真实的战争场面,那一个个珍贵镜头都是当年战地记者冒着枪林弹雨,用鲜血和生命记录下的。影片中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全方位多视角地追述了战争双方从谋划到对决的历史事实,捕捉到许多普通战士动人心弦的战争经历,以及后人寻找阵亡烈士亲人那一幕幕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人文情怀,高度赞扬了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发起,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前后历时6月有余,共计歼灭国民党军队135000余人,其中俘虏77000余名。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仅在太原解放战役中就有7000多革命烈士长眠地下。当我们站在苍松翠柏间献花鞠躬的时候,当我们因英雄的战士而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的心情也是十分悲痛和沉重的。在烈士陵园,我看到一个个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还看到只有所在部队名称而无姓名的烈士墓碑,更有既无姓名又无部队名称的无名烈士墓碑,可能还有许多连墓碑也没有的烈士永远长眠在地下。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是为了我们今天安宁的生存环境而英勇献身的亲人。
人类需要和平,60年后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忘记这场成为历史的战役,更要保卫现在的和平与安详。
2. 决战太原 观后感
在里面我看到了战士英勇奋战的一面,同时也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感觉到他们因为战争失去情人的痛苦。虽然战争会有很多不好但是战争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对它也感到无可奈何
3. 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
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撤退,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
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
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棋盘陀顶峰。走哪一条路呢?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他们把敌人引上了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
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
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班长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只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向悬崖,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太原战役电影观后感扩展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人物介绍:
1、马宝玉(1920~1941),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狼牙山五壮士之首,自幼父母双亡,流浪为生。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二营七连六班当战士后成为班长。
1938年9月,在阻击日军进攻的战斗中英勇杀敌,受上级表扬。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跳崖牺牲。
2、葛振林
葛振林,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
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扔光,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3、胡德林
胡德林,(1917~1941)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保定市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
1941年9月25日,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壮烈牺牲。狼牙山五壮士精神成为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象征。
4、胡福才
胡福才(1923-1941.9.25),男,河北省保定市容城郭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在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当战士。
5、宋学义
宋学义(1918—1971),河南省沁阳市北孔村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他出身佃农,从小就流浪要饭,当童工,打短工,过着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
1939年在讨饭途中,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当战士,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
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上的树挂住。
4. 决战太原的观后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太原解放60同年。为了纪念这一光辉的历史时刻、缅怀为太原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我观看了《决战太原》。
影片向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向我们展示了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24日历时6个多月的太原战役的艰难战斗过程和真实的战争场面。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7000多革命烈士长眠于这片土地,牛驼寨和双塔寺烈士陵园就是为他们修建的,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太原的解放。
看完影片,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我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勇向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人类需要和平。不论过去多少年,我们也不能忘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5. 328解放观后感怎么写
1、剧情。
第一个阶段:国共内战准备阶段。这个阶段国民党占据攻势,共产党委曲求全,期望能够拖延内战的爆发,并在舆论上占据民意的上风。当然,国民党也在调兵遣将,装备美式装备,提高军队数量,占据大中型城市,所以暂时没有启动内战。
第二个阶段:国民党全面进攻阶段。以国民党进攻中原李先念部为起点,李先念部顺利突围。此战,充分体现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相互之间的掣肘,同时体现了共产党情报工作的上风。
第三个阶段:国民党重点进攻阶段。全面进攻不成,国民党开始收缩战线,开始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延安。共产党成功地以运动战取得胜利,在运动之中歼灭敌人。山东以陈毅、粟裕为指挥,延安以彭德怀为指挥。这个阶段,延安陷落是个焦点,在这里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镇定自若的阔大的胸怀。这个阶段最大的胜利是孟良崮战役,干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美式装备武装的张灵甫集团。
第四个阶段:解放军战略反攻阶段。这个阶段以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为起点,通过这个战略举措,成功地牵制了大量的敌军,在总体战略布局上与陈赓谢富治兵团、聂荣臻兵团形成了品字形布局,为后期淮海战役埋下了伏笔。
第五个阶段:决战阶段。这个阶段以林彪集团在东北四打四平,攻取锦州为起点。这个阶段,再次体现了国军各大兵团之间的矛盾丛生。老蒋虽然开着飞机到处协调,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自己的战略意愿总是不能得到实现。之后的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基本大半国土都被解放。蒋介石在这个阶段金融、军队、政权全线崩溃,美国也改变了战略防线方向,开始扶植李宗仁,蒋介石被迫下野,但在渡江战役前后仍然幕后操纵政权,并暗地将黄金、核心资产等通过轮船等形式运往台湾,给自己找好退路。
第六个阶段:全面解放阶段。解放军各路大军横扫华南、西南、西北等的确,所向无敌,最浓墨重彩的是彭德怀先开展太原战役,之后携带徐向前的不对前往西北剿灭马家军,收复新疆。
第七个阶段:建国阶段。毛泽东召开政协会议,确定国旗、国徽、国歌、宪法,并海纳百川,运用许多国民党元老,如李济深、傅作义等人建立民主政府。最后,以历史原身黑白影片,在毛泽东的铿锵有力的唤醒民众的声音中结束。
6. 决战太原电影电影的观后感
《决战太原》观后感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观看了文献影片《决战太原》。我几乎是眼含泪水看完最后一个镜头,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影片中处理烈士后事工作队副队长杜明学的痛心疾首,霍桂花冒死送达太原城防图而终身残疾的动情往事……很多镜头画面,让我好几次都想掉眼泪。
太原,这一座拥有两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六十年前,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经过近半年的英勇奋战,攻克太原,太原的历史从此掀开崭新一页。《决战太原》是以全国解放战争为历史大背景,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结合寻访当年战争的亲历者,全方位多视角地描述和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展开的异常激烈的太原战役。《决战太原》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真实的战争场面,那一个个珍贵镜头都是当年战地记者冒着枪林弹雨,用鲜血和生命记录下的。影片中大量鲜为人知的真实资料,全方位多视角地追述了战争双方从谋划到对决的历史事实,捕捉到许多普通战士动人心弦的战争经历,以及后人寻找阵亡烈士亲人那一幕幕催人泪下、发人深思的人文情怀,高度赞扬了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要贡献和英勇牺牲的革命前辈。
太原战役从1948年10月5日发起,到1949年4月24日结束,前后历时6月有余,共计歼灭国民党军队135000余人,其中俘虏77000余名。解放军为攻取这座城市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仅在太原解放战役中就有7000多革命烈士长眠地下。当我们站在苍松翠柏间献花鞠躬的时候,当我们因英雄的战士而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的心情也是十分悲痛和沉重的。在烈士陵园,我看到一个个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还看到只有所在部队名称而无姓名的烈士墓碑,更有既无姓名又无部队名称的无名烈士墓碑,可能还有许多连墓碑也没有的烈士永远长眠在地下。他们是我们的前辈,是为了我们今天安宁的生存环境而英勇献身的亲人。
人类需要和平,60年后的今天,我们绝不能忘记这场成为历史的战役,更要保卫现在的和平与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