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观影片《恐龙》有感
当代影视作品中CGI技术的应用
——观影片《恐龙》有感
姓名:黎安金
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
班级:07无机非02班
学号:0702010208
看了电影《恐龙》,不管是真实情景,还是电脑特技效果,都让人非常震撼。它是一部视觉震撼力很强的电影,尤其是它所运用的CGI技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它讲述的是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生活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岛上的一头禽龙——阿拉达,它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同类,一群狐猴将它抚养长大。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星雨毁灭了小岛之后,阿拉达和几只狐猴侥幸逃脱了这场劫难漂泊大陆,并且加入了一群四处寻找安全栖身之所的恐龙队伍。水源和食物的短缺、以及嗜血的食肉恐龙的不断侵袭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命。具有创新思想并对弱小同伴表示同情的阿拉达与冷酷而固执的首领克龙和它忠诚的手下布鲁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在克龙的妹妹妮拉的支持下,阿拉达向传统发起挑战并证明了适应环境并相互团结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在这部影片中,实景拍摄和三维动画被不留痕迹地把融为一体,真正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且,人们熟悉的迪斯尼传统风格和像真人一样说话的恐龙也被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是电影领域最具革命性的变革之一,它的出现也必将对电影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整部影片1300多个特效镜头使之成为同类影片中最为复杂、最为壮观的一部。它的数字特效使观众完全沉浸于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之中。除视觉上的冲击外,影片还给各种不同的生物角色赋予人性的情感,使我们在倍受感动画的同时感受这部电影强劲、震撼的电脑特技。当然,这部电影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主要在于大部分背景画面使用了从世界各地拍摄到的实景,经过加工,它们看起来更像主人公所生活的环境。这听起来就是CGI技术的魅力,它巧妙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美景与高科技手法结合了起来,引发了我们很多思考。
那到底什么是CGI技术呢?
CGI技术,即电脑生成图像技术(Computer—Generated Imaging),简称CGI,有人把它称之为“高宝真”数码技术。其技术过程是通过电脑将影像分解成像素或直接采用影素信息捕捉手段由模拟转向数码,在二度创作中生成你所希望的任何物体。一方面CGI技术与传统动画相比更具备写实主义风格,它极力追求创造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虚拟人物形象或事物;另一方面CGI技术希望能够比真实更真实,比戏剧更戏剧。CGI技术不仅用于创造一些奇幻的星球或者超现实的未来城市,同时还期望能获得和照片一样逼真的效果。CGI技术是一个用于定Web服务器与外部程序之间通信方式的标准,使得外部程序能生成HTML、图像或者其他内容,而服务器处理的方式与那些非外部程序生成的HTML、图像或其他内容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因此,CGI程序册仅使你能生成表态内容而能生动态内容。使用CGI的原因在于它是一个定义良好并被广泛支持的标准,没有CGI就难以实现动态的Web页面。
到现在,CGI技术更被广泛地运用于动画片的创作中,成为其发展的又一新阶段。动画片创作历经了手绘动画、计算机辅助动画、计算机生成动画这三个发展阶段。而计算机生成动画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CGI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影片没有不采用CGI技术的。CGI技术无需摄影机的介入,而是依靠计算机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现实景象”,一种亦真亦幻的三维空间。
就是通过将电脑动画与数码加强的现实背景相结合,运用CGI技术,沃特.迪斯尼公司将电影爱好带进另一个充满惊险刺激的恐龙时代。这部迪斯尼影片公司2000年巨作《恐龙》堪称好莱坞有史以来最具视觉震撼力的电影之一,它的数字特效使观众完全沉浸于亦真亦幻的奇妙世界之中。全片的1300个特效镜头使之成为同类影片中最为复杂、最为壮观的一部。本片中共展示了30多种史前生物,从12英寸长的小型恐龙到120英尺高、100吨重的腕龙。除视觉冲击外,本片的故事情节也非常引人。
为了增强该片场景的真实感,两支外景队在18个月的时间里周游世界,为这部融科学事实与迪斯尼丰富想象力于一身的神话故事抓取各种各样奇幻的背景。由电脑控制的摄像设备拍下的实景被送回位于伯班克的工作室,由一批数字专家一帧一帧地分离出来,再与电脑创造的史前生物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皮肤和肌肉运动模拟技术的突破也使得这些动物的一举一动全都惟妙惟肖,极其真实可信。此外,共有48名动画设计师参与了《恐龙》的制作。其中三分之一具有传统手绘动画经验,三分之一曾经从事静格拍摄,而另外三分之一则有电脑动画背景。
《恐龙》中每分每秒每个镜头都和CGI扯上关系,还要加上实景拍摄。 由十二寸长的蜥蜴到长一千二百尺、重一百吨的腕龙,加上超过三十种史前恐龙品种,均会透过一千三百个复杂的特技镜头展现在银幕上。 实景方面,摄制组花了十八个月时间,走遍世界各地,如:佛罗里达州、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夏威夷、洛杉矶、加州的死谷等地寻找合适的外景。然后再扫描、合成、修饰,创造出白垩纪的景象。为了影片的拍摄制作,摄制组动用了四部广角镜头摄像机。采用了三维分镜头中的数据来控制摄像机。拍摄好的现场俯视画面会再植入到三维场景中去,这样可以帮助技术导演和动画师将CGI造型准确地合成进实拍的部分中去。为了将人物和地面结合在一起,动画师有时用二维的方法生成阴影,还使用Rotoscope技术。为了让恐龙的脚底看上去像走在铺满石头的不平的地面上,技术导演通常用变形的方法,有时如果很困难,干脆将脚藏在石头中;当恐龙从地上抬起脚时会露出脚印来,纹理绘画师们就要在沙地上加上脚印。为了给角色布置灯光,负责灯光的Chris Peterson用迪斯尼的专利工具“Light Tool”,效果就好像他们是背景的一部分。
整部电影在很多地方都运用了特写,尽管是电脑合成的图像却显的栩栩如生。影片片开始,大恐龙用脚驱赶调皮的小恐龙,画面是一窝恐龙蛋和那只恐龙脚的特写,仔细观察脚的表皮、纹理、肌肉、以及在运动时这些部分细微的变化,都十分的精确和科学,绝非是一个画家能单独能办到的,与此类似的一个镜头还有在恐龙群的逃跑途中,也是个特写镜头,一只巨大的恐龙脚踏在干燥的黄沙上,在轰然的巨响和腾起的沙尘里,那只脚占满了整个画面,以不容辩驳的真实感挑战着我们的判断能力。
除了恐龙还有那些狐猴的设计也是精致的很,据说那些狐猴的皮毛的制作在当时应该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在1995年几乎没有相应的软件可用。他们只能完全用动力学来制作,狐猴的又短又直或又长又卷的头发,由设计师来进行装饰,使的看上去有点湿而且粘着灰尘,而且还符合特写影头的要求,使皮毛有不同的光泽。同时值得称道的是因为采取了拟人的处理,这些恐龙的表情就变得十分复杂,它们面部肌肉的变化、嘴角的扯动以及眼睛的灵活和舌头的仿真都受到严峻的考验。但影片几乎都用特写展示出来,得到的不是怀疑而是赞叹。我认为也正是因为给他们赋与了人性的情感,使我们在看这部影片时同样倍受感动。
我认为《恐龙》一片的产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它是一项重大影视变革的序幕,是推动影视业突变的导火线。它不但带来了全新的制作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工艺;而且对电影的本质及创作观念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一方面,对电影本质的再认识,电影作为纪录媒体的本质正在数字化的冲击下悄然发生革命。我坚信,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CGI技术在数字化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影视业也将逐步向数字化转变。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使虚幻的世界和我们认为真实的世界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全新意义上的超真实境界。而这种超真实已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应用,这也将是未来的有一个重要发展潮流。
此后,恐龙曾出现在多部影片之中。例如《公元前100万年》(1940)、《幻想曲》(1940)、《地心之旅》(1959)、《被时间遗忘的土地》(1975)、《食肉龙》(1993)等等。1993年,《侏罗纪公园》首次展示了电脑绘制的恐龙形象并成为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电影之一。虽然现代人没有见过真正意义上的恐龙,正因愈神秘愈吸引,恐龙遂成为电影好题材。
看过了恐龙走过时的尘土飞扬,还有那溅起的水花.连木头的颤动,都那么逼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CGI在影视中的作用.
电影业界风云变幻,IT技术日新月异。我们有理由相信,全三维CGI电影会具备向传统意义上的影片发起挑战的实力。
一部好的影片不仅它现在绽放光辉,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对社会的贡献会越来越深远,它的魅力也会更加张显。我想《恐龙》一片应该会是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
好莱坞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但长江后浪推前浪,有对比才会有鉴别。号称“三维动画”的《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泰坦尼克号》在技术上远不能望其项背,它们基本还停留在平面绘画的水平,形象的立体感尚不够逼真;而《恐龙》已摆脱平面的绘画转向精细的制作,它以假乱真的形象及形象与实景的有机结合令人叹为观止。
B. 恐龙宝贝电影观后感
近来,我看了一个动画片,名字叫做《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特别有意思。
讲的是他们四个勇士,分别是龙翔、风铃、阿果、羽,他们去寻找龙晶体,要救整个森林,他们的恐龙可以进化,也可以终极进化,龙翔的恐龙是暴宝,风铃的恐龙是旦宝,阿果的恐龙是可宝,羽的恐龙是飞天宝,他们的恐龙可以变大。昨天讲的是羽和飞天宝知道仙伊老师没死,与战胜了自我,飞天宝终极进化后打败了鸟龙。
我看完昨天的那三集后,认为只要战胜自我,什么都能做,我喜欢羽这种精神,要说恐龙,我最喜欢可宝了,他是阿果妹妹的恐龙;人物我最喜欢羽和风铃,因为羽有力量,有精神,而风铃却非常漂亮,非常勇敢,被看她是女的,也特别勇敢,我相信,只要他们四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一定可以救森林。
我也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我可要向这个努力了呀
C. 电影观后感100字
时光,看起来遥远却分分秒秒流失的东西。我们一直在生命中执着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些不着边际的梦想吗?还是真真切切的生活?飞屋环游记里,有一个有趣的角色分配现象,主角有两位,一位是年近六旬的老翁,一个是十多岁的小童军,他们一个代表着时光走到尽头却依然执着追寻梦想的老人,一个代表年轻朝气想要实现探险梦想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到的小孩,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走到了一起,老人乘坐着飞屋想要到达年轻时和老伴一起想要去的神秘瀑布,小孩想帮助老人且获得最后一枚童军徽章,他们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前面最震撼的一分钟交代了老人之前的一生,却不得不让人感叹时光的消失中,我们是不是遗忘了什么,那么我们曾想要达成的梦,那个最真最美的梦想。。。
D. 侏罗纪世界观影感受100字
事实是,《侏罗纪世界》就像一本标准的爆米花大片教科书。你可以从头到尾精准地预言情节的走向、危机的呈现、煽情的桥段、人物的结局。
你知道那些被说成是“顶级设计、绝对安全”的设施一定会出问题——果然;你知道那个举止笨拙、满脸“loser”相的看守一定会率先领便当——果然;你知道那个身穿白套装、脚踩高跟鞋、头发一丝不乱的女主一定会在关键时刻完成从“女神”到“女汉子”的反转——果然;你知道企业家一定是愚蠢的,科学家一定是疯狂的,小孩子一定是不会死的——果然。
但那有何妨?人们走进电影院看《侏罗纪世界》,本来就不为看情节,而是为了看恐龙、赏奇观、刺激肾上腺素。而像笔者这样有些年纪的人,会在第一时间买票进影厅,还因有一份“怀旧”的情怀。
当影片进行到十分多种,兄弟俩坐着观光车驶进侏罗纪主题公园的大门,熟悉的音乐响起,笔者的眼睛,不争气地小湿了一下:当初看《侏罗纪公园》时的震撼与迷恋依稀可循,而中间竟已隔了二十多年的岁月。
显然制片方也非常体贴像笔者这样老观众的心态。影片不断给出指向1993年电影《侏罗纪公园》的“致敬点”:员工身穿的纪念品T恤衫、时不时就要响起一回的原片主题音乐、直升飞机掠过山间的瀑布、兄弟俩甚至在被恐龙追杀的危机时刻还在修理当年的越野车。
更不用说,和1997年的《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又名“脑残主角花样作死大全”)和2001年的B级怪兽片《侏罗纪公园3》相比,这部《侏罗纪世界》才算得上是原先那部经典科幻大片真正的续集,在故事情节上与之有着紧密的承接与关联。
然而看着看着,笔者觉得有些不对了:这哪里是“致敬”,简直就是“重拍”啊!
两部电影的剧情可谓如出一辙:人类盲目自信酿恶果,恐龙霸道逃逸显神威,主角智勇双全兼有爱,恐龙自相残杀失胜局。
不同种类的恐龙在这两部影片中的出场,在时间次序上几乎一致,起到的作用也高度相仿:长脖子梁龙登场(不管是“真身”还是“全息”),宣布人们进入侏罗纪的世界;草食恐龙倒地,人类爱心闪闪(《侏罗纪公园》中,女主给三角龙治病;《侏罗纪世界》中,男主给梁龙“临终关怀”);迅猛龙负责犀利眼神和飘忽走位,时而猛烈出击让小孩子们命悬一线,时而围成一圈让主人公在中间呆若木鸡;而无论是霸王龙还是“暴虐霸王龙”,都以吃人杀龙的嗜血和眼神不济的短板,贡献影片的高潮段落。
也许正因为《侏罗纪世界》实在太像《侏罗纪公园》,笔者在观影的时候,数度回想其当年那部老片子,并且真心觉得,在今天这部电影的映衬下,《侏罗纪公园》愈发显出了其“经典”的品质。
当初的我们都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恐龙造像惊呆了,忽略了《侏罗纪公园》在电影技术革新的同时,其实还很有审美上的追求。记得么,梁龙登场时、那个由局部到全景、由近及远的彪悍长镜头?记得么,男主带两个孩子“龙”口脱险后,在大树上看到的——梁龙在苍茫夜色中引颈相望——那一幕交织着惊悚与浪漫、神秘与温情的画面?记得么,那场迅猛龙与两个孩子在厨房里的追逐戏,影像交代是多么清晰,多么细致,多么险象环生……而今天的这部电影,无论在节奏上、构图上还是配乐上,都有粗糙或稚嫩之嫌。
当然,客观的说,《侏罗纪世界》也有《侏罗纪公园》不及的好处。倚仗今天的电影科技,导演终于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恐龙主题公园”里的具体场景,一偿当年的斯皮尔伯格未了的心愿。在笔者看来,本片最精彩的部分,正是在于对“主题公园”的刻画:孩子们与食草恐龙幼崽愉快地玩耍、沧龙跃出水面吞食大白鲨、游客排队等候登上能360度观赏恐龙的玻璃球体车……通过高科技影像技术与现实场景的无缝对接,电影塑造起了一个令人惊艳的虚拟世界。
可惜的是,《侏罗纪世界》并没有进一步深化“主题公园”的寓意和内涵。在光鲜亮丽的皮相下,在力求惊悚的节奏中,电影缺少一条恒定而鲜明的价值主线;在这一点上,它比自己致敬的对象,还差了好大的一口气。
《侏罗纪公园》的主题,是人类与恐龙之间的“猎杀”与“反猎杀”;斯皮尔伯格所描绘的恐龙世界仿佛是人类世界的镜像,作为一种“大自然”的表征,构成了对人类现代文明的反照与批判。如果说当年那部电影有什么“中心思想”的话,那应该是片中那句著名的台词:“生命总能找到出路。”(Life finds A Way)
而《侏罗纪世界》,一开始似乎想讲述一个关于“驯化—反驯化”的故事。男主人公作为一个成功的“驯龙师”,不断地提醒周边人恐龙的危险性与不可控制性;即使在率领四头迅猛龙拉风围猎时,他的脸上也始终带着阴晴不定的叵测表情。果不其然,迅猛龙在与“暴虐霸王龙”的一番“对话”后,突然变性、反攻人类。
到此,电影想要表达的意图无非是:(食肉)恐龙是野性难驯的——有“临阵变节”的迅猛龙与此前无故攻击人类的翼龙为证。这种描述与《侏罗纪公园》的设定基本一致,即强调一种与人类现代文明相对的、野蛮而强大的生命力与自然法则。
然而故事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奇怪的反转:在男主人公温柔的触摸下,原本重焕“野性”的迅猛龙再度“变节”,在与自己有基因联系的暴虐霸王龙(生物性)和自己的驯养师(社会性)之间选择了后者,陡然化身为一头具有牺牲精神的忠犬,上演起了螳臂挡车般的壮烈戏码——电影的主旨也随之发生突变:驯化是可能的,“野性”是可以被人类征服及掌控的。
事实上,在《侏罗纪世界》的故事中,伟光正的男主角和那位有军方背景的反角(顺便插一句,这位反角的塑造是不是“脸谱化”得过头了?)都旨在“驯龙”,两者之间的差异只在于其驯化方式和目的的不同:前者强调“尊重”前提下的生命体共处,他给四头恐龙命名的细节表明他想把驯化的对象拉入“我们”的序列;而后者则认为恐龙作为“进化的淘汰者”无尊严可谈,想把迅猛龙培养成美国海外战场上的生物武器。
上述两类“驯龙”的路径,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西方的殖民与后殖民话语在表象上的不同与在内涵上的一致:都是以征服、控制外部世界为目的,前者说:“你们这些低劣民族,就该接受我们文明的统治。”后者说:“你们有文化,有内涵,有我们没有的智慧;来来来,让我们彼此了解相亲相爱。”——然而一旦了解、就现高明,一旦融入、就成统领;就像《阿凡达》中的男主成为纳美人的“魅影骑士”那样,《侏罗纪世界》中的男主成为了四头迅猛龙的“老大”。
《侏罗纪公园》所强调的那种——对于自然的敬畏、对于人类渺小的提示——悄然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人类驯化自然”的成功案例。如果我们进一步思索,还会发现,在《侏罗纪世界》中,真正的“自然”其实是缺席的。当《侏罗纪公园》让恐龙在自然环境与求生意志中改换性别、生出恐龙蛋、由此引出“Life finds A Way”的箴言,《侏罗纪世界》却表明主题公园内所有的恐龙都出自人类的实验室。片中那头“暴虐霸王龙”,是人类为了追求更高刺激的产物,而它的特性(无论是“高智商”、“杀死一切活动物”还是“将杀戮当做游戏”)也存在于人类的判断之中——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只能被我们表述。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价值观上的倒退。
在《侏罗纪公园》的最后,霸王龙愤怒咆哮、不可一世,人类侥幸逃命、惊魂难定。而《侏罗纪世界》的结尾,在霸王龙、迅猛龙、翼龙这些食肉恐龙都还处在逃逸状态的情况下,数千名人类游客却在一个看似很安全的地方等待撤岛。
镜头一转,那头“自由”的霸王龙在一个高台处再次摆出扭头怒吼的经典造型,只是它看上去再也没有原先那般威风凛凛,而很像是一只大型的“看门狗”;消磨它的不仅是二十多年的岁月,还有在人类乐园内被长期圈养的生命经历。影片最终告诉观众,这些象征着自然野性的猛兽,要不被驯化,要不被杀死,别无他路。
有吐槽有剧情。你筛选一百字吧~
E. 读恐龙百科读后感一百五十字
这本书我很早就读完了,我很喜欢这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恐龙是异特龙,异特龙有着锋利的爪子,粗壮的尾巴可以把对手打昏过去,后腿长而有力,非常适合奔跑。虽然异特龙比赫赫有名的霸王龙的名声小一点,但是和霸王龙相比,异特龙更有着猎杀对手的优势。异特龙的牙齿也比霸王龙多,霸王龙有六十颗牙齿,但异特龙有七十颗,每颗牙齿都像匕首一样锋利,边缘还有锯齿,要是某个地方的牙齿缺落,还可以马上的长出来,让人毛骨悚然。而且也是成群出动,一起袭击,几乎没有哪次是失败的。当时科学家以为异特龙是世界上最具有杀伤力的肉食恐龙,但异特龙的后裔——南方巨兽龙,却比异特龙更加凶猛。
我第二喜欢霸王龙,霸王龙时速可达40千米以上,站起来可以有两座楼那么高,后腿和肌肉发达,牙齿是恐龙中最锋利,有六十颗牙齿,最长的牙齿有十八厘米,可以吃下一个人身体有庞大结实。像这样完美的恐龙,相信没有动物能躲过他的追杀。但这样如此令人任何生物畏惧的霸王龙,但求婚却非常的恐怖。如果雄性霸王龙想要跟雌性霸王龙求婚,那必须带上自己捕捉的猎物,如果这个猎物没有能让雌性霸王龙满意,雄性霸王龙很可能会成为雌性霸王龙的美味的食物。
F. 优秀电影观后感100字
答:优秀电影观后感100字
今天在音乐厅看了电影,讲的是方方枪的故事。方方枪的爸爸妈妈没时间管他,爷爷奶奶也回去了,然后爸爸送他去全托,他不愿意去,在路上就哭着要下来。方方枪在幼儿园老是哭,老师也烦他,老师对他很严厉。方方枪每天晚上做梦在雪上尿尿,其实他是在尿床,被老师说了好几次,还不自己穿衣服,被扣了好几朵小红花。
方方枪在幼儿园很淘气,还欺负女孩子,我觉得不要向他学习,应该要团结友爱。
G. 电影观后感100字 只要100个汉字
《哈利波特》观后感
这是一个魔法的世界……
我们都希望拥有一顶巫师的帽子,一根神奇的魔杖,轻轻一点,便可以使一样东西飞起来或者消失。可是想去这魔法的世界得需要足够的幸运,而哈利就是这么一个幸运儿,他的天赋使魔法大门为他打开。
清秀、文气的哈利给人以脆弱的感觉,可是事实并非如。自小就是个孤儿的他受尽了屈辱,可是他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向上。一天,幸运降临在他头上,源源不断的信涵邀请他到魔法世界去,他顺利的成为了魔法学院的一员。虽说幸运降临,可是噩梦也随之而来,额头上的刀疤,让哈利和一个让人提起就恐惧的魔鬼牵扯到了一起,那个魔鬼就是——伏地魔。
仇恨使他勇敢的面对伏地魔,在他刚踏进魔法学院不久,就与伏地魔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较量。伏地魔寄生在别人的身上,逼迫孤身一人的哈利交出魔法石,哈利当然不肯,这时,魔法石的力量使哈利的手变的像熔岩一样,焚化了伏地魔的美梦,伏地魔踉踉跄跄的逃走了……
不光哈利是英雄,他的伙伴也是功臣:如果没有赫敏的照料,哈里放心的下罗恩吗?如果不是罗恩在“巨型棋”的紧要关头,舍己为人,哈里能冲出重围吗?如果没有邓不利多的相助,哈里还躺在石阶上昏迷不醒呢!
《哈利波特》拥有我们大家的梦,带我们遨游魔法的世界……
H. 恐龙的了解作文100字
汽车,踏着悦耳的笑声。春天,伴着欢快的语言,我们潞小的全校师生,正在向中华恐龙园前进。
在欢声笑语中,我隐隐约约看见了两只的巨大的恐龙,透过人山人海,看见“欢迎来到中华恐龙园的”告示牌,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已经到目的地了呀!一阵喜悦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再看看同学们,大家都开始聊着先去玩哪个项目了。“要去就去鬼屋,练练我们的胆量!”姚金凤脱口而出,我却深深地吸了口气,鬼屋?我有点怀疑自己行不行,去吧,要是吓晕了,岂不是很丢脸。不去吧,肯定会被加入到“胆小鬼”的行列中。不容我犹豫,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姚金凤拉到了排队区。我环顾着周围,在我的头顶,一直瞪着血红色的蜘蛛张开血盆大口,似乎要把我一口吞掉,旁边,有许多凌乱的蜘蛛网,好像天气也与我作对,竟刮起了阵阵微风。没一会儿,便轮到我们了,走进黑漆漆的山洞,一直巨大的“龙”映入眼帘,微弱的光也是出自弱不禁风的蜡烛,天花板上,巨龙的影子一晃一晃的,真吓人。我不禁开始双腿发软,装住了姚金凤的衣襟,大家都随着人群一点一点的往前走,朦胧中,似乎有微弱的哭泣和叹息。突然!唯一的光也没有了,伸手不见五指,四周阴森的哭泣变成了让人毛骨悚然的笑声,我不禁好奇的伸出脑袋,天哪!曲曲折折的弯道,旁边全是让人眼花缭乱的“鬼”,他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空中飘来飘去,“吊死鬼”的白发落到我的肩膀上,吓得我“啊啊”直叫,闭着眼睛直往前走,后面人凌乱的脚步不时踩到我的鞋,我想走也走不快,那种心情,就像明明抓住了救命稻草,却被别人抢走了一样。不知不觉,我已经麻木了,有些神情恍惚,一道白色布帘上写着“咒”字,太好了,终于可以出去了!正高兴呢,没想到取代的是更加恐怖的场景,一座摇摇晃晃的小桥,摇摇欲坠,左右两边,吸血鬼那长长的獠牙,白森森的骷髅头,张牙舞爪的妖怪,面目挣扎的魔鬼……终于,远处有了一丝光亮,大家都欣喜的冲了出去,姚金凤的脸红彤彤的,我正庆幸自己还保持着良好形象,哪只一摸脸,满手都是汗。
玩完了鬼屋,我们又玩了一些别的项目,这些项目刺激又好玩,真让我放松。下午时,大家便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I. 恐龙电影观后感100字
恐龙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可是它已经灭绝了。它们有着庞大的身体,可走起路来非常快。恐龙分为两种:一种是食草龙,另一种是食肉龙。食草的恐龙最怕食肉的恐龙,因为食肉龙要去捕杀食草龙,以它们为食。食肉龙一般都是两条腿走路的,还有两条腿不落地。食肉龙跟食草龙相比,食肉龙小一点,但力气还是食肉龙大。
对于恐龙灭绝的问题,科学家们有着种种说法:有的认为跟小行星碰撞有关,有的认为跟火山爆发有关,也有的认为跟气候变化有关。要是现在还有恐龙,那就好了,我们不但能看到恐龙,还能好好地研究它呢!科学家们也不用争论不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