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电影战役英雄观后感

电影战役英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26 00:50:05

Ⅰ 求电影光荣战役的英文观后感

<光荣战役>观后感
一个关于上校的故事,一个关于争取自由的故事,一个关于南北战争的故事.
早先就得知过这部电影,一晃这么些年,终于定下心来慢慢看完了,英雄的故事总是能让人心神雀跃.
不过今天阿信又有了新想法,Monie问我是不是喜欢看战争片,当时有点被问倒的感觉. 怎么说呢,好电影我都看.
不过今天最大的收获居然是在洗澡的时候获得的,具体理论如下:阿信认为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所以我们身边的故事也总是免不了会有男女参杂其中,而战争总是充斥着血腥,暴力,争斗,那是属于男人的,爱情充满幻想,主观臆测,是感性的,所以属于女人,那么什么电影可以把这两者融合在一起呢,那就只有战争爱情片了,此类影片影响巨大,老少闲宜,男女通吃,可谓经典中的经典啊.
<霸王别姬><云水谣><兵临城下><斯巴达起义><英国病人><不朽的园丁><帝国陷落><理发师><卢旺达饭店><卡萨不兰喀>......总是在动荡的岁月里,爱情才更闪闪夺目.
As my soul hee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 after honorable campaign > view, feels
About colonel's story, about strives for the free story, about Civil War's story.
Previously had known this movie, as soon as shakes such a year, settled the heart to look slowly finally, hero's story always could let the person mind jump for joy.
However the Arab League letter also had the new idea today, Monie asked that I liked watching the war piece, at that time a little the feeling which stumped. How saying that the good movie I looked.
However today the biggest harvest is unexpectedly in the time which takes a bath obtains, the concrete theory is as follows: The Arab League letter thought that the world is composed of the man and the woman, therefore we story always unavoidably will also have the men and women to blend in which, but the war will always be flooding the rank smell of blood, the violence, the battle, that will be belongs to the man, love will be illusioned, speculated subjectively, will be perceptual, will therefore belong to the woman, then any movie may this both fuse, that only then the war movie, this kind of movie influence has been together huge, whole families idle suitable, the men and women will sweep the decks, it may be said that in classics classics.
< overlord other professional female entertainer >< rain ballad >< the attacking army has reached the city >< Sparta revolts >< British patient >< the immortal gardener >< empire to downcast >< the barber >< Rwanda to reach the hotel >< Giza not blue ka > ......Always in the turbulent years, love only then sparkles eye-catching.
As my soul heels the shame, i will grow through this pain, lord, i'm doin' all i can, to be a better man.

Ⅱ 一篇关于战争电影观后感

战争片《第九连》观后感

或许因为父亲是军人的缘故,从小我就喜欢观看战争题材的影片。小时候每到夏天,村子里就会放映露天电影,虽然常常都是千篇一律的诸如《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抗战题材的老片,但还是令我兴趣浓厚。

那时看战争片,纯粹就是为了观看打斗的场面,着眼于武功队队员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以及弹无虚发、枪枪毙命,还有八路军指战员大智大勇,撸着白袖子,举着盒子炮,三下五除二便打退留着人丹胡的小日本之类。那时候,这种电影不管是在观时还是在观后,都会令我有一股酣畅淋漓的快感,看完一部这样的片子,那些关于“打鬼子”的英雄梦要做上好几个晚上。

随着两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的远去,属于那个时代的战火硝烟也渐行渐远。当人们回过头去观看那些战火连天的往事的时候,或许不再去纠缠血与火的本身,而是开始突破表象搜寻战争的深层原因。影视的镜头里的主角,不再都是铮铮男儿,他们也开始“懦弱”,开始有泪,开始拥有平常人的情感。从平凡到伟大是一种进步,从伟大再到平凡则是一种境界的提升,这种现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可喜的。

一直以来,似乎战争大片的制作都属于美国,他们的《野战排》《猎鹿人》《拯救大兵瑞恩》以及史泰龙的《第一滴血》系列,等都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曾经在二战中大放异彩,以及在两极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前苏联,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他们制作的经典影片确实屈指可数。一部以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为题材的《兵临城下》,虽然让世界掀起了一股“狙击崇拜”,但毕竟制作商不属于俄罗斯。

俄罗斯,这是一个屡经战火、自立自强的民族,谁也不敢忽视这个民族骨子里所存在的尚武精神。宝剑久久地沉默,是为了保证瞬间的出鞘能够摄人心魄。2005年的一部《第九连》,以王者姿态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民族沸腾的热血精神。一个民族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如何高调宣扬胜利的战果,而在于不断反思曾经的错误和失败。《第九连》把视角投向那场让俄罗斯民族留下永久疤痕和阵痛的战争。中亚的兴都库什山脉,在那里,曾经有过一场持续十年的战争;在那里,一个贫穷而又落后的的国家让俄罗斯这头巨熊领略到了什么叫做为自由而斗绝不屈服,这个国家叫做阿富汗。

六名来自西伯利亚的青年被送进了军营。最初,他们是那样的桀骜不顺,蛮横地剪掉理发师的头发,肆意地对“军妓”奥莉娅吹口哨;他们为了减少训练量而在背包里塞满衣服;他们捉弄高度近视的爆破教官。但后来,他们被送上了阿富汗的土地,刚下飞机的第一次大爆炸,便让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战场。

接下来,思塔斯毫无防备地被村庄里的穆斯林小孩从背后开了枪,鲜血染红了利达契夫的双手。彼托维斯基踩着朝阳,他想用画笔记录下清晨的山冈,却被武装人员的子弹击碎了头颅,鲜血染红了他那还未完成的画作。幸存的利达契夫看着满地牺牲的战友,看着沾满着战友鲜血的高地,他抱着头,蹲在地上,没有理会一旁的长官,任凭泪流满面。

影片的最后,当看到夕阳下满山冈躺满的尸体,伴随着壮士的悲泣,我想谁都会在内心深处产生深深的触动。这场战争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军人的职责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利达契夫最后的内心独白中,好像已经给出了答案。

入侵阿富汗肯定是一场无谓的战争,因为当初这些新兵都是以国家的名义来到前线的。但是,那个他们为之流血牺牲的国家,在战争结束的两年后便宣布不复存在。国家不存在了,那这场战争的意义又算是什么?

军人的职责永远是服从,无条件地服从,罗素的权力理论告诉我们,在危机情况下,所有人的权力欲都会转化为一种绝对的服从。军人需要随时随刻面对生死,所以服从则表现为一种常态。从另一角度讲,一支军队只有贯彻了服从精神,才能转化为一支钢铁劲旅。所以军人的服从精神并非出于主观,而是出于本能加客观。因此,我向来不会去指责军人在战争中所谓的残酷,军队在战场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当然这种理解是不能用纯粹的日常人性去解读,而应该站在战争的具体环境当中。在战争的环境当中,军人已经不再是一个正常的人。暴力有很多外化形式,包括打斗、性暴力、脏话等等。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打斗这种原始行为属于本我,本我是最易激发的,而且是与生俱来。所以一旦在敌我战场上待久了,打斗暴力用之过多,难以避免的其它相关形式的暴力也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从这个层面讲,这帮俄罗斯小伙又是赢得了战争的,因为他们守住了自己的高地。

为了给大部队开路,苏联人用火箭弹群摧毁了整个村庄。在火箭弹起飞的瞬间,电影画面中出现了一名穆斯林老人,他正抬头望着飞来的导弹,那眼神里,很平静,似乎对于这种灾难他们早已司空见惯。一个见惯了灾难的民族,是难以征服的,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解决一切灾难的经验。因此,对于那些穷兵黩武者来说,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他人,始终是一场灾难。

Ⅲ 英雄之战观后感

这部垃圾片也好意思要影评,电影业里到底有没有廉耻,说它是近十年少有的烂片一点都不过,影评两个字就够了"恶心"

Ⅳ 济南战役的影片观后感600字以上

参观济南战役纪念馆有感

稿件来源:政策法规处 提交时间:2005-2-3



元月27日上午,局里统一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位于英雄山下的济南战役纪念馆,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解说员的讲解下,熟悉了解了那段永远值得我们怀念的历史。

1946年,我华东人民解放军在许世友、粟裕等将军的领导下,经过八天八夜的浴血奋战,歼灭敌守军十一万,古老的济南城获得了新生,七十万人民过上了新的生活。济南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蒋介石的重点防御计划,从根本上动摇了敌人据守大城市进行顽抗的企图,济南战役以其空前伟大的胜利,写就了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我华东人民解放军在那场悲壮激烈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五千多名烈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热血与战火、赤诚与英勇,如泣如诉,如歌如诗,要弘扬于世,更要珍藏在心。

抚今追昔,革命战争改天换地,而每一步胜利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曾经浸透着烈士的鲜血,悲壮千秋业,殊勋励后人,为解放济南而牺牲的先烈们长眠在英雄山下,他们带着永恒的希望走了,但定格的历史记载着英雄们战火中的青春,红旗飘飘,昭示着革命江山千代万年。时时回头倾听历史的沉稳的足音,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唯有无愧于历史的人,才能无愧于将来,我们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共产党员,没有经过战争的洗礼,但我们要继承遗志,珍惜大好时光,发扬革命战争年代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精神,时刻不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平年代,人民的幸福已不需要我们党员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代价,我们只要时刻不忘自已人民公仆的身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可以不负党员的称号。

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曾经在部队工作,参加了中国许多新式轻武器的试验鉴定工作,对比展馆内各式各样的轻重武器,我国现有的武器装备已经精良了很多,无论是在射程、射速、还是杀伤性能等方面。但是对比西方等发达国家,我国的武器装备还是落后了许多,当年先烈用步枪打败了敌军的飞机大炮,靠得是什么,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就是因为有了一辆辆的独轮车、一双双军鞋,才有了济南战役的胜利。我们当前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全面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觉悟,进一步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意识,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让人民群众真心的跟着党走,爱国爱党。这样即使西方大国拥有再现代化的武器,我们国家也不会惧怕它们,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才能发挥一个东方大国的重要作用。

先烈们,安心的长眠吧,新一代的共产党人一定会把你们用生命换来的济南建设得更加美好。

Ⅳ 革命英雄故事的观后感400字

黄继光,四川省中江县人。1930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当过儿童团团长和民兵,被评为民兵模范。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作战勇敢,立三等功1次。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在多处负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为了战斗的胜利,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后,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Ⅵ 战争英雄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是啊,除了黄继光以外,还有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的神圣领土不被侵犯,为了人民不受欺辱,为了我们生活得更幸福,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是他们用忍饥挨饿换取了我们今天丰盛的饭菜;是他们用站岗放哨换取了我们今天树荫下的嬉戏;是他们用流血牺牲使我们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Ⅶ 看战争片英雄使命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央视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将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4个篇章,通过一个个英雄故事的真实讲述,让人们共同回顾历史。

日前,由四位主持人董卿、王小丫、何炅及撒贝宁录制的宣传片在网络曝光。这也是董卿从美国游学归来后首次拿起话筒主持大型晚会,回归主持人“老本行”。据悉,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4日20点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
015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节目中将选取与抗战时期少年儿童有关的故事,增加孩子的心理情感的贴近性,彰显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重温国歌的背后故事
《开学第一课》将在晚会的第一篇章重点呈现国歌的故事,邀请93岁的老艺术家秦怡老师登台讲述。秦怡老师不仅会用语言重现国歌中描写的真实战斗,还将透露自己与国歌之间的“特殊缘分”。晚会现场共邀请了三十五位亲身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老人作为贵宾出席。他们当年以士兵、艺术家、儿童团员等各种身份走过那段岁月,而今最年轻的85岁,最年长的已有98岁。《开学第一课》将以“抢救式”的态度,尽最大可能地向这些英雄老人致敬。

Ⅷ 关于二战经典战役的观后感700字

斯大林格勒战役观后感
作为这个世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俄罗斯民族一直有着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的文化源流和民族性格。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音乐、美术、文学等方面,也通过电影这种复合艺术类型呈现在大银幕上。更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一切艺术类型,都带有浓厚的俄罗斯式的诗意,无论浪漫还是华丽,亦或是赤裸裸的残酷。
《斯大林格勒》是由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当代俄罗斯战争电影,作为俄罗斯早期功勋导演之子,家学渊源的邦达尔丘克在吸收了部分好莱坞电影精华之外,依然固执地坚持着,用俄罗斯美学与诗意来诠释电影这门艺术。这部最新版《斯大林格勒》浓墨重彩,叙事沉稳,充满了俄罗斯电影所独有的特征,深沉而悲悯,即便是在描述一整个民族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灾难,依然充满了希望与同情,令人沉浸其中,久久无法忘怀。
不同于前苏联时期大而全的电影模式,新版《斯大林格勒》以战史上著名的“巴甫洛夫大楼”为原型,从小处着手,刻画了五位身份、背景各异的苏联战士与一名小女孩纯洁的战时爱情,以及他们之间那超越了男女之情的伟大情感。与之相对应,按照好莱坞人性化原则,影片同时也安排了一对德国军官与俄罗斯女人之间的“斯德哥尔摩式”的悲剧爱情,以此作为陪衬。
虽然与时俱进地采用了IMAX3D制式来完成本片,同时在电影细节处也有不少对好莱坞电影乃至华语动作片的借鉴,但是整体而言,《斯大林格勒》还是一部标准的俄罗斯电影。气势恢宏的场面调度,色彩浓郁、华丽得好象油画一般的每一帧画面,以及缓慢却牢牢抓住观众情绪的诗意化叙事节奏,甚至是在表现战争时,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都带有鲜明的俄罗斯文化特征,充满诗意,情感充沛而庄重。
从故事结构而言,《斯大林格勒》完全不同于好莱坞战争大片,以惨烈的河岸攻防战开篇之后,影片迅速转入胶着而又漫长的单兵作战环节,而正是这漫长的过程中,导演娓娓道来,用充满诗意的浪漫笔触,精致地刻画了每一个角色,每一帧画面,直到最后高潮部分的降临。一般观众不容易接受的是,影片在最后高潮部分处理时的反其道而行之,情感和情绪远大于直观的视觉冲击,想要象好莱坞电影那样,享受一顿视觉盛宴的观众,看到这里或许会稍微有些失望,但是沉下心去仔细体会其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的话,或许才会更加懂得这部电影。
最后必须多提一句影片中,有关德国军官与俄罗斯女人这条副线。尽管只是展现残酷战争对于人性戕害的副线,但是这条副线或许也提供了最大众化的叙事逻辑。尤其特别的是,整部影片当中,两人之间始终语言不通,操着各自民族的语言,却依然能够在最后达成心灵的共识。那种纠结甚至对立的感情,也更加凸显出战争的残酷,以及人性伟大的光辉。其中不少的镜头和桥段完全喧宾夺主,极致浪漫,甚至可以单独成篇。

Ⅸ 柏林战役电影观后感

个人英雄主义是最佳电影题材,不过呢,虽然战争中所有人都很努力,并不是所有部门都能出个人英雄主义。
战斗机驾驶员和狙击手是最容易出孤胆英雄的,坦克就不容易。除非你驾驶一只虎式。但你们最后败了,无论驾驶什么都不会拍成英雄电影,真不好意思。(不过仍然有《泥泞中的老虎》)
在胜者阵营,最常规的坦克谢尔曼和T34都无法单独作战。作为集团军的一部分,就不好拍电影了。除非你拍成《狂怒》这样,设计出一种不可能存在的情况,英雄主义才能出来。

虽然德国定义了坦克,美国定义了电影,但最终定义坦克电影的是网游《坦克世界》。
这部电影刚上映,赞助方《坦克世界》就推出一款“狂怒”谢尔曼。就是普通的T4A2炮管上刷“FURY”字样。普通谢尔曼是免费的,“狂怒”卖30美元。
当得知《坦克世界》是赞助商以后,我对这部电影的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对它的评价从3分上升到5分。
这根本就不是装甲战电影!是坦克电影!
最正统、最纯粹的坦克电影,像《坦克世界》一样纯粹。
仅举一例,这部电影里主要坦克都是真的。用的虎式是英国当年缴获的,用的谢尔曼都是从博物馆里开出来的。但是,反坦克炮只是拖着走了一圈,根本没用上。

这个故事设定在1945年4月——这句话就交代清楚了一切,只要别做傻事,美国坦克在德国不会出现以少敌多的悲壮情况。这和设定在1944年夏的《拯救大兵瑞恩》不一样。
这时,盟军已渡过莱茵河,苏军在东边筹备柏林战役。希特勒已搬进地堡,正在为斯坦因那筹集不到部队发火(元首的愤怒),他将在月底自杀。美军在心理上想赶在苏联以前攻进柏林,但隐约知道赶不上了。
主角们所属的第二装甲师属于第12军,是先锋中的先锋,所以有很多孤军深入的描写。这时他们在汉诺威(Hannover——皮特车长的喝醉笑话),往易北河方向走。大任务是与苏联会师,把德军切断。
小任务是清扫战场,消灭残兵,巩固阵地。
作为指挥官,当然还有个更大的任务,他们从非洲打到意大利、诺曼底,最后打到德国本土,都到这个时候了,其实唯一的任务是把手下人安全带回家。
——皮特车长一开始说出这个目标的时候,是很有说服力的。为此他逼小机枪手杀战俘也能被原谅,观众也都希望他快锻炼出来,别影响大家活命回家。最后车长出尔反尔,是这个结局,真想掀桌。

电影一开始皮特杀了纳粹,放走一匹马。从此马和女人和人性,就是电影中不可分割的符号。
然后凑齐成员,坦克上路。电影前半部分是非常靠谱、非常精彩的。一辆坦克出门就被炸了,这是德国步兵针对坦克发动的唯一一次有效攻击,也是任何游击队在这种情况下的理性选择。
这可惜这是电影中德国人唯一一次展示智商。
剩下的四辆坦克占了三种谢尔曼型号,还有一辆装备了当时应该已经不用的M3短炮筒。这明显是放杀必死,小分队每一辆车型号都不一样,也太不方便了。
第一个任务开始,这些车突突突地在战场上收集散兵,很真实也很好玩。这是唯一一次展示坦克支援作战,也是最真实的一场戏。
这时我还想,开场半小时就出这么场大戏,后面的压轴得拍成什么样啊?难道今天将看到改变我人生观的那部电影吗?——结果,呵呵。
然后进入城镇,触发剧情,队伍道德值降3。

再上路,继续往前推进,遭遇一辆虎式!
发生了一虎战四谢的电影史奇迹。奇迹的点在于五辆车都是真实的,那辆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还能动的真实虎。
具体战斗过程是这样的:咚咚咚、突突突、英文通信、德文通信、突突突、突突突……
这里就比较网游了,双方都是光杆坦克,为了画面好看,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冲出掩体,在平原上对峙。美军的设计思路是,8-10辆谢尔曼可以对抗一辆虎。三辆谢尔曼排成一排,直线往前冲的精神,除了服务观众也没什么更好的理由。
虎式正面刀枪不入,没有主角光环的A1、A4三辆车秒毙。主角车超人化,在极近的距离绕到虎式后面,连开两炮灭了虎。
做人要知道好歹,这段坦克战设计得很卡通,是为了让你看个爽的,挑毛病就没意思了。

唯一一辆坦克继续完成任务,给后续部队清理一条路。
还没提到,这辆车上没有通信兵。是不是因此叫不到支援,不清楚。
坦克踩到地雷,炸坏了履带——这部电影也没出现过机械师,小毛病由装填手随便修一修。真的是充满孤胆英雄气息的一辆坦克。
现在履带断了,他们也要自己修。相信观众也想看看,他们五个人打算怎么空手修履带,可惜没有这个机会,远处来了300多个希特勒青年团。
神一样的压轴大戏开始了,车长出于对纳粹的憎恨,拒绝躲进丛林,决定用一辆坦克战300步兵。
当然,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300个步兵,是缺乏战斗经验的、不知道往坦克下面扔炸弹的、喜欢在坦克狭窄的视角里走来走的,最不可理喻的那种步兵。
那些少年兵打开坦克盖子一定要往里看一眼,然后被爆头。没人遵守标准作业程序扔个手雷什么的(除了最后)。而且都是面对机枪也不匍匐的好汉。
一辆虎守住一个阵地并非神话,不过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而且一定有支援步兵和维修人员。谢尔曼的设计不是用来防守的,在不能动的情况下,就是一个铁棺材。加上这时美军占绝对优势,死守一辆坦克孤军奋战真是莫名其妙。
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个地方必须死守。条件是五个人、轻重两挺机枪、一门炮、其他武器若干,除了都蹲在不能动的坦克里,你能想出个别的战术吗?
不过那就不是拜坦克教了,这部电影就没意义了。
最后还有一个杀必死,是在少年兵中间有个资深狙击手。各种福利元素目不暇接,令人激动不已。

在这部崇拜圣坦克的电影中,演技绝对拯救了剧情。剧情线很弱,但是利用细节增加了人性深度。
故事基调是《大兵瑞恩》以后长盛不衰的“战争把人变成鬼”。闪耀人性光芒的三个年轻人:小机枪手、德国少女、最后打手电的年轻德国士兵,都是因涉世不深而单纯。在三个人在即将堕入战争炼狱的边缘,战争结束了,或者是人死了,三个人免于丧失人性,是这部电影最动人的地方。
而其他人已经变成鬼了,延续了布拉德.皮特在《无耻混蛋》里,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的战争观,也算是最近战争电影的风气。
变成鬼的人死在战场上,不见得是坏事。

另有两件小事,布拉德.皮特已经老到可以演导师形象了,稍微有点意外。
还有这片子的烟火师,不知道在想什么,做些火树银花的爆炸效果。

阅读全文

与电影战役英雄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丝奴法国电影 浏览:177
熊出没第八部大电影2020年天空语句 浏览:60
一部电影是关于音乐比赛的 浏览:937
林正英元彪拍的电影大全 浏览:439
包拯下地府完整版电影 浏览:183
电影凌晨2点半演员表 浏览:574
恐怖电影背景音乐大全集 浏览:30
电影名字叫2014 浏览:880
电影蜀山图片 浏览:40
二战爱情电影片名七个字以上 浏览:865
韩国电影忌爱的女主角 浏览:979
有一部av两个女的去外国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802
玄彬电影协商完整版 浏览:684
泡泡电影网站在线看 浏览:91
电影天眼图片 浏览:754
钢锯岭战役电影图片 浏览:198
没有著名演员但很有名的电影 浏览:420
韩国古装R电影中文丑闻 浏览:319
国产电影中英文字幕 浏览:190
国产爱情电影艳片 浏览: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