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电影《孔子》的观后感 600字左右
首先,史实也无怪乎是《史记》,《吕氏春秋》这一类书的记载。这些书是为统治者记录历史的书籍,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至于那些稗官野史更是不可全信的。
我不是学历史的,鲍鹏山号称专家,和胡玫他们展开口水战,提出了他的史实言论。
鲍鹏山说:“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可是电影里竟然打成了‘孔锂’。之所以叫‘鲤’那是有故事的,是因为这个儿子出生的时候鲁昭公送了一条大鲤鱼祝贺。”
鲍鹏山说:“《论语》里面出现子路、子贡是对的,但是电影里孔子怎么会直呼自己的弟子‘子路’、‘子贡’呢?称呼别人的字,这是对同辈的称呼方法。但是孔子是长辈,喊弟子一定是直呼其名的。”
“鲍鹏山还指出,片中孔子的弟子子路、颜回以及卫国南子的死都不符合历史的记载。”
鲍鹏山说:“子路和颜回其实都是在孔子回鲁国之后死的。而且颜回是因为太穷、营养不良死的,根本没有电影里死得那么悲惨。”
以上就是专家鲍鹏山和金牌编剧们所引发口水战的言论。你自己分析下吧!
刚看完,感受如下:观感是被分裂成两个部分,孔子在鲁国工作期间和不在鲁国工作期间。前期故事较完整,场面也还算波澜壮阔(虽然是电脑做的)。主要描写了孔子政治野心大但却又不懂政治,最终出现路线性错误,导致流亡。后期部分故事性较弱,主要是子见南子性骚扰篇,兵荒马乱狼狈不堪篇;颜回舍身救书见义勇为篇,粮草断绝一碗马肉汤篇。全剧总结:苦大仇深
② 孔子观后感作文 500字以上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思想十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当中。他所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是多么的谦逊,让人为之赞叹。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熟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③ 电影《孔子》观后感500左右
非常感人的电影,但自己看会更深刻,看别人的观后感有什么意思,还是你想应付作文,
④ 电影 孔子 的观后感600字
《孔子》观后感《 孔 子 》 以 高 超 的 艺 术 手 法 为 我 们 展 示 了 我 国 春 秋 时 期鲁 人 孔丘 跌 宕 起 伏 的 一 生 , 呈 现 出 一 个 有 战 争、 有 阴 谋 、 有 圣 人 、 有 枭 雄 、 有 美 人 、 有 思 想 的 恢 弘 大 气 的 春 秋 乱 世 。 影 片 以 孔 子 在 鲁 国 执政 为 开 端 , 周 游 列 国 后 回 归 故 里 为 结 束 , 始 终 以 孔 子 的 个 人 经 历 为 线 索 , 艺 术 地 将 春 秋 时 期的 诸 多 重 大 历 史 事 件 联 系 在 一 起 , 既 有 鲁 国 庙 堂 之 上 讨 论 “ 堕 三 都 ” 时 的 明 枪 暗 箭 ,又 有 “ 夹 谷 会盟 ” 中 的 金 戈 铁 马 , 既 展 现 了 孔 子 及 弟 子 们 的 师 生 之 情 , 又 有 “ 子 见 南 子 ” 的 千 古 谜 情 。 春 秋 乱 世 , 正 是 战 火 频 仍 、 动 荡 不 已 的 时 期 , 圣 人 孔 子应 世 而 生 。 在 孔 子 5 1 岁 任 职 鲁 国 中 都 宰 后 , 先 后 有 “ 夹 谷 会 盟 、 武 子 台 平 叛 、 堕 三 都 以及 齐 鲁 大 战 ” 等 战 事 、 争 端 发 生 , 而 这 些 正 是 在 《 孔 子 》 里 重 点 表 现 的 “ 四 大 战 役 ” 。 “ 夹谷 会 盟 ” 的 凶 险 、 “ 武 子 台 平 叛 ” 的 火 攻 、 “ 堕 三 都 ” 的 浩 壮 、 “ 齐 鲁 大 战 ” 的 惨 烈 , 为 观众 呈 现 出 宏 大 壮 观 的 视 觉 盛 宴 。 孔 子 的政 治 生 涯 大 起 大 落 , 颠 沛 流 离 , 周 游 列 国 宣 扬 儒 家 治 国 之 道 。 史 书 上 所 记 载 , 众 弟 子 一 路 追随 老 师 ,无 论 艰 险 窘 困 , 始 终 不 离 不 弃 。 孔 子 师 徒 行 经 冰 河 , 冰 面 暴 裂 , 书 籍 全 数 跌 入 河 中 ,孔 子 最 疼 爱 的 门 生 颜 回 不 忍 老 师 的 书 册 毁 于 一 旦 , 奋 不 顾 身 扑 入 冰 河 救 书 ; 门 生 子 路 为 实 现孔 子 的 理 想 , 前 往 卫 国 为 官 , 卫 国 发 生 政 变 时 , 为 了 保 卫 自 己 的 主 公 而 舍 生 取 义 … … 这 一 幕幕 震 人 心 目 的 画 面 , 一 桩 桩 感 人 至 深 的 事 迹 , 为 我 们 展 现 了 圣 人 孔 子 所 奉 行 的 思 想 与 教 义 的现 实 意 义 。 孔 子 从 政 失 败 后 离 开 鲁 国 , 在 外 漂 泊 , 先 后 经 过 7 个国 家 : 卫 、曹 、 宋 、 郑 、 陈 、 蔡 、 楚 。 在 今 天 看 来 , 孔 子 并 未 出 山 东 河 南 二 省 , 但 已 足 够 展 示两 千 多 年 前 的 社 会 风 貌 。
⑤ 求一篇最新电影《孔子》的观后感,500—600字
近日观看了电影《孔子》,对孔夫子的敬佩之情更深一层。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 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思想十分适用于我们的学习当中。他所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又是多么的谦逊,让人为之赞叹。 孔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试想一下在距今如此遥远的时代,就有人能发出如此真确的主张。熟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不错,只要真正掌握了孔子的思想,何愁无法在这世上立足?
⑥ 孔子电影观后感800
要点:
1、大致叙述电影的内容
2、选取几个经典的片段谈谈自己的感悟
范文:
电影主要讲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于鲁国一个没落的贵族里,但他坚持自己的思想,开班教学,创立了私学,改写了只有贵族才能上学的历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准备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发生的故事,导致孔子受连累被逐出鲁国。
孔子在诸侯各国游说讲学,推崇仁政思想,企图改变各国战争纷争的局面,改变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后来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后,又被鲁君召回国,在此期间创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孔子的几条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名言对我们教育很多,比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本身不喜欢学,不会学,再好的老师也教不好他,也没有教他的必要。
这句话给我们的教义是十分大的,告诉我们,要主动学习,态度端正,要对学习抱着喜欢的态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
这样老师才会对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师见你学习态度好,必定会想:“他(她)是一个有希望的学生”,也会因此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会有更多学习新知识的机会,也不会让老师天天一副“苦瓜脸”对着你,岂不是一举两得!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我同样记忆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这句话让我终身受用,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仁义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然后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这样的人,以后必定会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们虽然谈不上“千古流芳”,但这样做至少不会“遗臭万年”。
所以,《孔子》这部影片对我们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论是孔子的政治思想还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给了我们后人很大的启发!
曾几何时,他为了传播这正确美好的思想而到处颠沛流离!为了改变这纷争世界还老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为了对后人的正确教育、启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难、倾注了多少心血!
⑦ 电影《孔子》观后感
更与谁人说——电影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纯属个人意见,不知道该对谁说:
第一,形象和场景刻画:
关于周润发和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认周润发演技比较好来的,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有余而宽厚不足。而历史上那个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还不错。
对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门道,我想的就是两点:一本片中齐鲁卫等各国的都城、村落明显不同,反映出了经济实力和民风民俗的差异,比那种看不出发生在那个城市的现代剧好很多。二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春秋时代似乎最北边的小国燕也是在现在北京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他周游列国应该都在黄河附近或者以南,为啥后半段那个雪花飘飘的,象东北的冬天啊?
衣服:孔子的衣服和徒弟们的、国君们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没见过把一大堆蓝色珊瑚珠纷纷扬扬挂一脑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还从一排蓝色珠帘中走出来。
第二、电影与历史和著作的契合:
因为这个阶段在读论语,所以还是有些感想的。
开篇处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和鲁国国君说的那些话,差不多都是论语或者相关原文,不过改换了环境,比如该和冉有说的,对鲁国国君说了,这个也算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个漆思弓开始可是难坏了我,印象中完全没有这个人啊,回家一网络原来就是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这个,古代人有姓名字号。所以有点乱,其实著名学者知道漆思弓=漆雕开,看乐和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开,编剧就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人,直接叫他漆雕开就好了么?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话吧?),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这个要么大容易拔高成假大空,要么容易让编剧留下南子对这个境界作何理解的大漏洞。
孔子的诸位弟子,传说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剧中露脸的有那么几个。已经说过了的漆雕开,正冠后亡的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的子路。文质彬彬的孔子最喜欢的颜回、有管家感觉的冉求、著名孝子曾参、被夫子称赞总有办法的子贡,被孔子打击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还有孔子的妻子儿女,其实这里要说导演也很不容易,光是找到年龄形态气质都符合的演员估计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啊。
关于颜回之死,我印象中论语中没有颜回是怎么死的的论述,只是说颜渊死,子哭之恸。回来网络一下,也是没有史料记载,导演安排他为了在冰河中救起竹简被冻死,于情还是不错的,但是细一想,还是发现了bug:论语中有一段,颜渊死了师兄弟们要求孔子用自己的车给颜渊改成棺椁,孔子回答,孔鲤(孔子的儿子,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影片字幕是锂字,而书上一向都是鲤鱼的鲤。)死的时候,有棺而无椁,按亲疏远近我应该给儿子而不应该给弟子,而我谁都不给的原因是,我和公卿们共同出行的时候,按礼数我的车不能比他们差,我只有一个车了,要保留。按这段的意思,颜渊死应该在回鲁国以后。(因为流亡的时候,孔鲤生死孔子是不知道的,而且流亡当中也不会有公卿并列。)(
⑧ 电影【孔子】的观后感600字以上
1月27日,是史诗巨片《孔子》以2500个拷贝特大规模投向市场的第6天。片方表示,影片投资1.5亿元“赌的就是观众看完不后悔”。《孔子》上映6天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各大中城市的主要场次均有爆满现象,上座率整体在八成以上。
《孔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我国春秋时期鲁人孔丘
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有战争、有阴谋、有圣人、有枭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影片以孔子在鲁国执政为开端,周游列国后回归故里为结束,始终以孔子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艺术地将春秋时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既有鲁国庙堂之上讨论“堕三都”时的明枪暗箭,又有“夹谷会盟”中的金戈铁马,既展现了孔子及弟子们的师生之情,又有“子见南子”的千古谜情。汤一介、张颐武、孔庆东、陈来、彭吉象、孙钦善、钱逊、顾青、张卫等学者近日对电影《孔子》各有点评。
节奏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
春秋乱世,正是战火频仍、动荡不已的时期,圣人孔子应世而生。在孔子51岁任职鲁国中都宰后,先后有“夹谷会盟、武子台平叛、堕三都以及齐鲁大战”等战事、争端发生,而这些正是在《孔子》里重点表现的“四大战役”。“夹谷会盟”的凶险、“武子台平叛”的火攻、“堕三都”的浩壮、“齐鲁大战”的惨烈,为观众呈现出宏大壮观的视觉盛宴。
孔子的政治生涯大起大落,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治国之道。史书上所记载,众弟子一路追随老师,无论艰险窘困,始终不离不弃。孔子师徒行经冰河,冰面暴裂,书籍全数跌入河中,孔子最疼爱的门生颜回不忍老师的书册毁于一旦,奋不顾身扑入冰河救书;门生子路为实现孔子的理想,前往卫国为官,卫国发生政变时,为了保卫自己的主公而舍生取义……这一幕幕震人心目的画面,一桩桩感人至深的事迹,为我们展现了圣人孔子所奉行的思想与教义的现实意义。
《孔子》全片节奏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高潮扣人心弦,虽然时长两个小时,但是依然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认为,电影《孔子》的诞生,是国产史诗巨制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中国大片的标准提升到了圣贤这一步,实现了一个大的突破,也让中国文化走上了一个新的平台。与同期的《阿凡达》相比,《阿凡达》展现了电影技术的一个新高度,而《孔子》则是为中国大片指引了新的方向,中国人不需要再吊在威亚(特技)上讨好外国人,中国文化将成为代表中国的最强音。
画面大气磅礴,镜头质感浓重
电影《孔子》中表现到武子台平公山不狃之叛时,孔子登上高台鼓振士气,布下陷阱诱敌深入后以火油覆之,掀起全片第一个高潮。此节人物线索一分为三,一方三桓密议,一方夫子御敌,一方是反叛军从集结至正面对战的碰撞,三线并行,文戏武戏混搭。对于这一情节,导演胡玫拍帝王戏的经验派上不小用场。以帝王之势为圣人裁衣,用熊熊烈火烘托一个高高在上、寂寞而专注的擂鼓人,一如孔子以德识、才智对世人振聋发聩却始终曲高和寡的一生。北大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孙钦善教授看完《孔子》后认为,多线叙事考验的是导演的基本功,但整体氛围掌控才是电影的关键,《孔子》选取的每个场景都非常有气势,并较为巧妙地在各大场景中穿插进孔子的重要思想。
氛围的整体感也体现在全片大气的摄影上:“夹谷会盟”山雨欲来,彰显圣人箭艺和智谋;“堕三都”短兵相接,明快的节奏营造紧张氛围;“武子台平叛”夫子亲自擂鼓挥兵,展现军事才华和大将气度;“齐鲁大战”是影片场面最为壮阔的一幕。该片摄影鲍德熹说:“我们用电脑制作出了十万人的视觉效果,‘齐鲁大战’真的是最大的场面,《孔子》会把我们的胸襟拉阔,把我们的所有想法提高。”
长期从事影视美学等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表示,影片中数字艺术营造出的大场面、大背景,提供了一个鲜活的历史语境。他不同意部分学者提出的“此类影片最好不拍”的观点,而是认为,拍些精品是有好处的,许多年轻人和海外的中华文化爱好者都需要直观的艺术,而不仅仅是严谨的学术。
孔子从政失败后离开鲁国,在外漂泊,先后经过7个国家:卫、曹、宋、郑、陈、蔡、楚。在今天看来,孔子并未出山东河南二省,但已足够展示两千多年前的社会风貌。电影《孔子》为重现春秋时代的实感,从布景陈设、笔刀碳粉、夫子慢车的沉重书简到衣履饰物都经过反复考究。《孔子》全片使用的道具多达3000件,此外人物的称谓、生活中的礼仪习俗,也是经过权威历史顾问团队多次考证论证,务求细节完美、一丝不苟。
清华大学教授钱逊也对影片画面质感给予肯定:“影片中的每个细节都渗透着礼乐文明的厚重、庄严、肃穆和意味隽永的儒家思想。而对于有人提出的《孔子》思想性不强的意见,中华书局总编审顾青则提出了不同观点,他认为,如果太散文式地去讲述孔子的一生和他的思想,必然会造成公众理解上的困难。“不能用专家的视角看电影,适合专家学者们去看的电影不见得适合普通观众去看。《孔子》的观赏性很强,达成了与公众的沟通,不乏味,不说教,不干巴巴,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感动的时候感动,给了大家一个很生动的孔子。”顾青说。
人物刻画生动,塑造英雄孔子
耗资1.5亿元,历时3年,聚集了堪称“华语梦之队”的强大幕后阵容,周润发、周迅等巨星加盟,首度将2500年前中华圣人的传奇生涯搬上大银幕,这些无疑让影片亮点纷呈。孔子是中国人的骄傲,如今更成为了全球偶像。从影片上映情况来看,大部分观众都认为《孔子》是近年来极具诚意、整体质量很高的中国电影。
影片壮观唯美的画面、有史可据但又剧力万钧的剧情、真材实料精细周到的道具,令全片极具观赏性。演员的表演也备受称道,周润发大气传神的演出堪称“演活了几千年前的圣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张卫更描述周润发塑造的是“叱咤风云、临危不惧的英雄孔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认为,周润发塑造的孔子形象生动、有力量,让人看到了孔子为了理想目标坚韧不拔去奋斗的精神。整部电影宏大、有追求、有历史感,对白自然流畅,最重要的是适度、得体。中华孔子学会会长、北大哲学系教授汤一介认为,影片《孔子》尤为可贵的是对于孔子的“礼”给予了很高的重视,这是为许多现在写孔子、说孔子甚至研究孔子的人所忽视的重要内容。
周迅饰演南子一角也相当出彩,只是在这样一部男人戏当中篇幅略短。而陈建斌饰演的大反派季孙斯也十分“耀眼”,令观众大感惊喜。“颜回殉道”、“子路就义”、“孔子回鲁”等经典场面更是成了“杀伤力”十足的“催泪弹”。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说,拍摄这类影片,能够对古代文化传统与人物抱着“温情与敬意”是最根本的原则,在这点上,《孔子》做到了。这部凝聚着电影界以及学者心血的影片认真演绎了这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学者,没有陷入“戏说历史”的圈套,这一点着实难能可贵。
⑨ 孔子观后感500字
孔子》观后感
今天,抢先在首影前观看了《孔子》,不能说闷,也没有十分激动,总体上还有点失望,所以要写观后感,真的让我久久不能下笔。
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片,电影《孔子》选择了最为严肃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像一般的电影那样,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剧,它几乎没有娱乐片的特质,可以称得上是“严肃的商业片”,大段的半文对白,繁琐礼法的悉数呈现,春秋五霸的权势关系,都需要观众做好“备课”的准备。我虽然在此前已恶补了一下,但还是有不少话语听不明白;而且很多剧情很快地一下带过,对历史没有相当了解的人,是会完全看慒的。感觉导演在这方面的处理,是比较文艺化了,考验观众的智慧啊!
故事从孔夫子五十多岁,得以实现梦想,踏上仕途开始,感觉开场有点突然,接下来就是孔子运用计谋,抗衡齐国、三桓,然后平步清云,连升几级,做到代相国之职,剧情很紧凑。精彩的辩论,让人精神一振,不过不失的特效,也带来了一点视觉刺激。不过,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头上冒出的问号越来越多:作为三桓之首的季孙氏,为何让孔丘当代相国?孔丘推行堕三都的时候,季孙氏又让旁边的人推动此举,任由孔丘拆他的城墙?这此似乎都是他的计谋,但看不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了对他有什么好处,电影对此没有交待清楚。接下来与公山狃一战,也挺振奋人心的,不过其中的万剪齐发,而孔子“无懈可击”,然后又出现“诸葛连弩”,真的有点说不过去。 中段的“子见南子”也让人印象深刻,美色与权势摆于前,孔夫子还是选择了仁义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圣人也! 不过那一幕想要表现南子的美艳,我却感觉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画皮里的小唯真是差远了。
再到后面,让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颜回落水,来回多次在冰水里抢救竹简一幕,虽然他的行为很伟大,我也有那么一点感动,但转念再一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迂腐呢?不管怎样,他是为这些孔子最爱的书简献身了,导演让他死得很唯美。
最后,孔子与弟子们得以回鲁国,一众人喜极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门前跪拜,老泪纵横,那时候我也哭了,不过不是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员的入戏所带动。
总的来说,“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