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克里米亚战争电影完整

克里米亚战争电影完整

发布时间:2021-07-26 11:28:05

❶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

1854年,交战双方在奥地利的调停下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俄国认为同盟国所提条件无法接受,和谈于1855年4月中断。
1855年12月16日,埃斯特哈兹伯爵带着奥地利帝国的最后通牒到达圣彼得堡,要求俄国接受停战。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促使俄国决定停战的关键,俄国已经无力拒绝奥地利的最后通牒。
1856年1月16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接受奥地利的要求。2月25日,巴黎和会召开。英、法、土、撒丁和俄国参加,奥地利因为提出“维也纳四点”方案也参加了和会。沙皇希望普鲁士出席,以得到它的支持。但英国反对,理由是普鲁士没有参战。3月16日讨论黑海问题时,普鲁士才以1841年《海峡公约》签字国的身份参加。和会上俄国全赖拿破仑三世的支持,后者也不希望俄国遭到过分削弱而英国在近东一家独大,拿破仑三世另一个用心是让俄国更加记恨奥地利而在将来亲近法国。奥地利企图霸占已经占领的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但遭到法俄的强烈反对。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3月30日《巴黎和约》签字,列强共同保证土耳其的“独立与完整”;土耳其保证不分种族与信仰改善境内人民的状况;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仍归土耳其,由列强共同保证;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国军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多瑙河航行自由。俄国被迫接受了苛刻的条件,和约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不准俄国在波罗的海的阿兰群岛上设防。俄国将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土耳其,并归还卡尔斯,承认由各强国对处在苏丹宗主权之下的摩尔达维亚、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三公国实行集体保护。
和会对国际法的一大贡献是通过了《海上国际法原则宣言》,附于《巴黎和约》。这个宣言直到今天依然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军损失52.2万余人,土军损失近40万人,法军损失9.5万人、英军损失2.2万人。俄国为这场战争大约耗资约8亿卢布,同盟国耗资约6亿卢布。

❷ 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元气大伤,却为何能在两年后强取清朝大片土地

1854年6月10日,沙俄伊尔库茨克和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领的沙俄船队,从黑龙江顺流而下,来到了黑龙江南岸的瑷珲城,要求清朝守军放行。这支船队大约有一千多人组成,除了为首的额尔古纳号是蒸汽轮船外,其他船只还都是些小木船。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支船队,在清军面前已经是豪华装备了,因为俄国人看到的清军,还是拿着长矛,背着弓箭,随船队而来的拉文斯坦不得不感慨:“近二百年来,在这个地区的中国人没有取得什么进步。”

其实,穆拉维约夫此次武装航行在沙俄内部是有巨大争议的。此时沙俄正在克里米亚与英法激战,在远东兵力很少,沙俄外交部担心如果清朝翻脸,该如何应对?沙俄根本无力再与清朝开战。所以,穆拉维约夫的航行与赌博无疑。当然,他赌赢了:清朝副都统胡逊布虽然口头上拒绝沙俄船队通行,但畏敌如虎,面对沙俄船队强行通行,没有采取任何阻拦措施,就这样沙俄船队在6月25日抵达位于黑龙江出海口的庙街一带,并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那里。

1859年,沙俄遣使到北京换约,要求清廷承认《瑷珲条约》,被清廷以奕山无权处理为由拒绝。此时沙俄国内农民起义正愈发激烈,沙俄根本无力对清朝动武,沙俄也就耐着性子与清廷谈了一年多,即便如此,沙俄特使伊格纳切夫还是在1860年5月,被清廷驱逐出北京。离开北京后的伊格纳切夫,直接去了上海,因为1859年清军大沽口袭击英法舰队,英法联军在1860年卷土重来,3月到达上海,清廷立即派人求和,请求英法不要北上。伊格纳切夫去上海的目的,就是为了挑唆英法联军进攻天津,他还向联军提供了他这一年来,搜集的清军在京津布防的情报,使得英法联军知道了清军主力不在京津,大大刺激了英法联军北上的欲望。

应当说,此后英法联军北上攻打天津,与沙俄的挑唆,有极大的关联,而沙俄正是想坐收渔翁之利。最终,英法联军不仅攻克天津,还占领北京,清廷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同时,清廷也向沙俄屈服,在与沙俄签订的《北京条约》,不仅承认《瑷珲条约》有效,又将乌苏里江以东区域确认割让给沙俄。就这样,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大伤元气的沙俄,利用清廷对东北的封禁,大肆移民,又挑唆英法联军,坐收渔翁之利,最终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中国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文/澹台卓尔,图片来自网络)

❸ 1856年签订的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条约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
1856年3月30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帝国、萨丁尼亚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巴黎和约》,俄国放弃所占地区,奥斯曼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海域不得驻军。列强共同保证土耳其的“独立与完整”;土耳其保证不分种族与信仰改善境内人民的状况;俄国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被占领土,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土耳其,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塞尔维亚、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仍归土耳其,由列强共同保证;黑海中立化,禁止各国军舰通过两海峡,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立或保有兵工厂;多瑙河航行自由。和会对国际法的一大贡献是通过了《海上国际法原则宣言》,附于《巴黎和约》。这个宣言直到今天依然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条约的结果使俄国从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上跌落下来,战争加深了俄国国内危机,当时俄国的经济赤字严重,几乎崩溃,中小规模农民起义连续不断,沙皇政府自己都焦头烂额,不得不进行农奴制改革。双头鹰俄国在欧洲一头失败,开始重视东方亚洲的一头,乘着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忧外患、焦头烂额,侵占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中国领土。当时清政府自视是天朝大国,要有礼义廉耻,是唯一不屑知道俄国内几乎崩溃情况的大国。在被英法联军痛打后被俄国以武力恫吓,相信了俄国要和克里米亚战争的死对头英、法来联合进攻中国,赶紧认可签约。俄国沙皇正为《巴黎和约》造成的巨大压力犯愁,听到《瑷珲条约》签订的消息,兴奋地大叫“谢天谢地”。

如对您有帮助,请采纳。

❹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产生哪些影响

  1. 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⑴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

    ⑵俄军不仅伤亡惨重,还耗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激化了阶级矛盾,农民起义不断。

    ⑶沉重打击了俄国人的土气。

    ⑷推动了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行。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是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原因。

  2. 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3.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俄国沙皇亚力山大二世推行的改革。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巨额的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又积累了大量资金。俄国从此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同时,1861年改革也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❺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与英法的关系有什么不同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没有参战。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与英法是敌对关系。
克里米亚战争(英文:Crimean War,法文:Guerre de Crimée,俄文:Крымская война ,意大利文:Guerra di Crimea.,土耳其文:Kırım Savaşı,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
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与海军学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它对火炮枪械和水雷武器的进一步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英国女护士南丁格尔(1820—1910年)在战争中赴前线护理伤员,使伤病员死亡率下降,由此导致战场医疗的改善和南丁格尔护理制度的诞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 是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俄罗斯帝国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

❻ 凭啥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呢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在1853年10月20日,因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而在欧洲大陆爆发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国际战争。为争夺克里米亚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最终以俄罗斯失败而告终,沙皇尼古拉一世羞愤自杀,引发国内革命斗争。

由于这些诸多的“第一次”,让军事家们都不适应这些技术的进步。这也是军事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战术总是落后于技术。后来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悲剧也都跟这个问题有关,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也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客观实在决定主观意识,而技术属于客观范畴,战术则是主观上的东西。因此战术落后于技术也是正常的。

❼ 有战争场景的电影,比较血腥或者悲壮的镜头。电影达人进!!!!

国外:1.一战题材的:《空战英豪》 《西线无战事》
2.二战题材的:《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拯救大兵瑞恩》 《最长的一天》 《星星》 《兵临城下》 《兄弟连》(这个是电视剧) 《虎!虎! 虎!》 《硫磺岛家书》 《父辈的旗帜》《解放》 《莫斯科保卫战》

国内:《血战台儿庄》、☆《鬼子来了》、《紫日》、《栖霞寺1937》、《东京审判》、《七七事变》、《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粮食》、《小兵张噶》、《赵一曼》、《八女投江》、《鸡毛信》、《血战台儿庄》、《铁血昆仑关》、《大决战》、《太行山上》、《八路军》、《新四军》、《大反攻》、《强渡大渡河》、《飞虎队》、《蒙古王》、《黑山阻击战》、《烈火金刚》、《刺寇》、勾魂地堡》、《地下尖兵 》、《集结号》、《犬王》、《锅盖头 》、《向我开炮》、《八月一日 》、《突破乌江》、《战友》、《红日》、《不该凋谢的玫瑰》、《黑太阳731》、《小花》、《夜袭》、《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军人本色》、《万水千山》、《打击侵略者》、《董存瑞》、《上甘岭》、《渡江侦察记》、《长空雄鹰》、《南征北战》、《狼牙山五壮士》、《平原游击队》、《飞刀》、《直入虎穴》、太行山上》

❽ 请问有没有反映克里米亚战争的电影

《海军上将纳希莫夫》,这部电影是反映了克里米亚战争的情况,不知道网上能不能找到

❾ 有关克里米亚战争的电影

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
1968年拍的

阅读全文

与克里米亚战争电影完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电影扮演过军人的女演员 浏览:635
泽塔奥特曼超级大电影 浏览:237
法国国战争电影 浏览:725
铁朵什么电影 浏览:685
电影频道第一部长篇动画片 浏览:368
大电影5雷伊的翅膀图片 浏览:290
周星驰经典电影片段顶的住 浏览:51
2018中文电影插曲 浏览:441
影剧院电影院单方造价 浏览:275
灾难电影大全老鼠 浏览:577
拍大尺度电影被处罚的演员 浏览:622
有什么好看的鳄鱼电影 浏览:397
鬼马小精灵电影版英文字幕 浏览:737
韩国电影什么的姐姐 浏览:176
少林足球电影达叔在剧中的名字叫啥 浏览:509
爱情电影简述 浏览:479
怦然心动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 浏览:238
草原上的萨日朗电影观后感 浏览:724
情欲酒店电影完整版 浏览:420
邓超有一个13岁的女友是什么电影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