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辛德瑞拉什么意思
辛德瑞拉,英文是CINDERELLA,也有译作“仙度瑞拉”“辛的蕊拉”,是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女主人公角色名。现在“辛德瑞拉”也指代灰姑娘似的女孩或者爱情。
《灰姑娘》(法文:Cendrillon;英文:Cinderella;德文:Aschenputtel),又音译作《仙杜丽拉》或《仙杜瑞拉》,是一则著名的童话。《灰姑娘》经久不衰,有着深远影响,“灰姑娘”成为新词,被用来比喻“未得到应有注意的人或事”等,且故事本身还不断为各类作品提供灵感与元素。
拓展资料:
希腊史学家斯特拉波曾在公元前1世纪记叙了一位嫁到埃及的希腊少女洛多庇斯的故事,这被认为是《灰姑娘》故事的最早版本。该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广泛,亦拥有许多不同版本,其中以1697年《鹅妈妈的故事》和1812年《格林童话》中的版本最为人熟知,经久不衰。
Cendrillon是灰姑娘的法文名字,但它其实不是此人物真正的名字,而是一个外号。Cendrillon一词由cendre和souillon这两个法文单词合成而来。构成Cendrillon的第一部份的“cendre”在法文中是“灰”的意思,这样取名是因为灰姑娘工作后躺在炭灰上休息,总是脏兮兮的;souillon是“贱人”的意思,是两位姐姐对灰姑娘的蔑称。灰姑娘还有另外一个外号,叫Cucendron(cu是cul的意思,即中文的“屁股”;cendron跟上述的cendre的意思一样,即“灰”),也是她俗气的姐姐所取的。而至于灰姑娘的真正名字,我们无从得知。
灰姑娘的这两个外号皆来自于一直象征着羞辱与苦修的灰(cendre)一词:《圣经》、《奥德赛》与教会父老都曾使用过。
❷ 电影《哈利波特7(下)》观后感,急!
影片开头是斯内普深邃的望着远方,想着接下来他要被蟒蛇咬死,很悲凉。
我读过哈利波特7这本书,今天在看看这部电影,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画面非常细腻,故事也十分紧凑。而对于3D视觉的震撼,只在短短的几个场景中才能体会得到,无论如何,这部史诗般的电影给予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
当哈利他们3人骑着龙逃出金库,飞翔在蓝天的时候,那个场景很美、这也许就是战争前的宁静;当哈利他们重返霍格沃兹与学生老师们重逢时,我感觉希望来了,战争也来了;当学生、石墩守卫、老师们同食死族、巨人、蜘蛛、伏地魔奋勇战斗时,当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时,我感觉这十年的魔法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当斯内普的眼泪被放进冥想盆,当他的那心酸的回忆展现在哈利的面前,同时也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时,我们都被感动了,这是斯内普执着的爱、就像我们对哈利波特的爱一样;当哈利波特清楚自己必须死时,当他抱着伏地魔跳下高楼时,当他和伏地魔在空中相互挣扎、抵抗时,我看见了这个大男孩的努力,他从小男孩到如今满是胡子的大男人,他努力了十年,我们也在背后支持了他十年;当伏地魔被哈利击中,当伏地魔的身体似纸片一样的四处飘散,化作黑烟,我明白我们这十年的等待、努力、共同经历终于换来了这场胜利;当哈利把接骨魔杖扔向悬崖,当哈利、赫敏、罗恩三人一起眺望远方时,那时候的感受,是一起经历十年最终换来成果的感受。
影片的结尾,是美好的结局,是新一代年轻的魔法师,哈利的孩子、赫敏的孩子……这些年终的魔法师载着父母们的期望驶向远方。最终,影片定格在了那个熟悉的9又4分之3站台,我看到这里,看到哈利波特的最后一幕,感慨良多,我清楚的明白,我们这10年的等待是有价值的!
影片中有太多的“当……时”让我感慨,这是因为我们大家同哈利度过了整整十年,与其说我们见证了哈利的蜕变,不如说哈利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哈利波特,陪伴了我们走过许多岁月,让我们领略到了另一个魔法世界的神奇,让我的生活多了一个值得等待的等待,哈利波特,不管你是否已画下了句号,我们永远都是你忠实的支持者,哈利波特,我们爱你,作为麻瓜的我们,依然爱着你这个魔法世界的哈利波特。
你永远在我们心中,不容忘却 。
朋友,你说,哈利波特还会继续吗
❸ 灰姑娘的名字
灰姑娘的名字:辛德瑞拉。
《灰姑娘》又音译作《仙杜丽拉》或《仙杜瑞拉》,是一则著名的童话。灰姑娘也是这一故事的女主角。该故事在世界各地流传广泛,亦拥有许多不同版本,各版本之间有时差别很大,其中以1697年《鹅妈妈的故事》和1812年《格林童话》中的版本最为人熟知。
电影版《灰姑娘》
《灰姑娘》改编自同名动画电影,由肯尼思·布拉纳执导,莉莉·詹姆斯、凯特·布兰切特、理查德·麦登、海伦娜·伯翰·卡特、霍利·格林格等主演。影片讲述了灰姑娘母亲、父亲相继去世,继母和其女儿们对她百般折磨,但灰姑娘得到魔法相助,成为王子意中人的故事。
影片于2015年3月13日上映。截至3月16日,仅仅三天时间,该片已在中国市场斩获约1.8亿票房。2016年1月14日,该片获得第88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❹ 电影恐怖游轮
不能出现两个杰西?我怎么觉得是三个呢。一个蒙面,一个救人,一个不知情。三个在蒙面落水后身份自动转换。 附一个豆瓣的影评,写得很详细。作者花橘子。 时间:船上世界的一小时(不断循环的)
地点:Aeolus号
人物:A善良版洁西
B邪恶版洁西
船体内Aeolus号世界里始终存在这样的循环:每个时刻船世界都有3个洁西重叠的
每个洁西(无论A、B)在船体里的时间是一小时,而在这一小时里,她将分别
(被动地)扮演3个不同角色:登船洁西、潜伏者洁西、蒙面人洁西
以电影中的洁西(善良版洁西A)为主视角
当第一次洁西登船时,洁西A 0-20分钟开始,身份为登船洁西A
第二次洁西登船时,洁西B 0-20分钟开始,身份为登船洁西B
此时,洁西A自动(被动)升级为潜伏者洁西A
第三次洁西登船,(新)洁西A 0-20分钟开始,身份为登船洁西A
此时,洁西B自动升级为潜伏者洁西B
洁西A自动升级为蒙面人洁西A
角色----------登船-----------潜伏者----------蒙面人
洁西A--->(0-20分钟)--->(0-40分钟)--->(40-60分钟)--->落水离开船世界
角色----------登船-----------潜伏者----------蒙面人
洁西B--->(0-20分钟)--->(0-40分钟)--->(40-60分钟)--->落水离开船世界
当一个洁西落水,另一洁西上船,循环往复,两种模式交替进行
我们以洁西第一次上船(电影镜头里)为n=1
单数出现洁西1、3,5、7,9、11,13、15......为洁西A(善良)
双数出现洁西2、4,6、8,10、12,14、16.......为洁西B(邪恶)
为什么说一定有“两个”洁西存在呢?
首先,我们发现电影里有部分情节,是始终循环,没有任何改变的:
五人小队上船
潜伏者洁西丢掉钥匙,被登船洁西捡到
唐尼、萨丽讨论西西弗斯与死神的故事
潜伏者洁西甲板处失手撞伤维克特
格林格与洁西发现血字留言的房间
格林格与洁西走廊争吵“在你的世界也许会有,不过在这了没有”,洁西掩面逃开
以上剧情重复循环,无论登场的是哪个洁西,都不会发生变化
那么剧情是在哪里开始产生差异的呢?
当洁西与格林格拌嘴分开,当洁西再一次回到餐厅,这时。。。
A剧情洁西先看到餐桌上食物变质,再回头看见浑身是血的维克特
这时维克特像洁西A发起攻击,洁西A搏斗中误杀了维克特
B剧情洁西先看到餐桌上食物变质,再回头(此时维克特本该出现)
看见潜伏者洁西A拿枪指着维克特,两个洁西第一次(n次)时空交汇
潜伏者洁西A(有枪,项链已丢失)对此时的登船洁西B(项链未丢失)说
“you are not me”
从次,两个版本洁西开始走上完全不同的时空道路
我们一再强调第一幕与第三幕的对称性发展,
就是一开始洁西A登船到最后洁西蒙面被打落水中,完全像照镜子一样(俗称镜像)
同样,我们的邪恶版洁西B也一定是对称性发展的,第2幕与(并未演出)第4幕
不过,电影里交代的镜头很少,我们只能靠稍许的蛛丝马迹还深刻发觉这个
神秘的、恐怖的地狱少女洁西
好,我们回到第一幕,当登船洁西A在搏斗中误杀了维克特
此时剧院枪声响起,登船洁西A赶到已晚,格林格已死,紧接着唐尼、萨丽相聚中枪
后登船洁西A与蒙面洁西A船尾甲板处,肉搏并将蒙面洁西打入水中
第一幕完
第二幕里,潜伏者洁西A(有枪)与登船洁西B相遇后,登船洁西B掩面逃开
直到船尾与蒙面洁西搏斗,登船洁西B都再未出现过,这里很奇怪
当剧场蒙面洁西B枪杀死格林格一幕时,出面相救的是潜伏者洁西A,而非登船洁西B
(这里B和A剧情有重大差异)唐尼、萨丽随之获救(当然是暂时的)
当潜伏者洁西折回餐厅欲就维克特(他在这里没有死,因为没有发生搏斗的一幕)
但是更奇怪的是。。。维克特不见了,只有一路血迹通向船身至大海,可能的情况:
1.维克特自杀了(讲不通)
2.有人杀了他,把他扔进大海
(谁,唐尼、萨丽、潜伏者洁西A、蒙面洁西B都不可能,只有。。。)
紧接着唐尼被杀死(血字房间)萨丽被杀死(船顶处萨丽坟场)
这时,登船洁西B出现,狂殴蒙面洁西B并将她打入水中(细节也有变化)
第二幕完
细心的观众大概已经发现点什么了
再回到电影第一幕(这里我们把它想象成第三幕)这时的洁西B应当是潜伏者
当剧院激烈枪战时,作为潜伏者洁西B的她在做什么?
当餐厅维克特与登船洁西搏斗时,她做了什么?
电影里没有镜头交代,但我们用排除法可以判定,她。。。什么都没有做
对比第二幕冒死相救朋友的潜伏者洁西A,这是个巨大的疑问!?
而同样在第二幕潜伏洁西A对战蒙面洁西B时(激烈枪战,不存在听不到的情况)
当时还是登船洁西B选择。。。什么都不做
为甚呢?如果这是一部逻辑严密的电影,就一定有什么原因
在第一幕里最后,有2个很小很小的细节
1.维克特浑身是血的出现时,毫不犹豫的攻击了登船洁西A
(反过来推理一下,弄伤他的潜伏者洁西B做了什么?)
2.结尾处,登船洁西A在甲板处找蒙面洁西A时,突然听到上面有一阵脚步声音
这时,蒙面洁西出现在她身后,此时五小队全部牺牲,船上只有洁西三人组幸存
也就是说这个楼上的声音只有可能是一个人的---此时的潜伏者洁西B
目睹好友一个个死去,她却站在高处默默欣赏,这时的她是一个真真的潜伏者
默默地。。。耐心等到下一幕,终于我们等来了那个残忍的割喉蒙面洁西B!!!
(也就是第一幕的潜伏者洁西B)
我们大概能猜到结果了----这个洁西是与另一个洁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剧情A里的洁西,直到第三幕成为蒙面洁西时,才坚定了自己杀戮的念头
(在此前,她一直在努力救自己的朋友)
剧情B里的洁西,在餐厅两个洁西相遇之后,就已经回复了她本来的面目
(第一个目标就是奄奄一息的维克特,把他扔进海里)
现在我们可以推断,当(第二幕)潜伏者洁西A用枪指着登船洁西B时
洁西B的记忆恢复了~~~那是魔鬼般的回忆~~~无数次重复死亡、杀人、循环
那是一个真正地狱使者洁西的复苏(而且随着循环不断的加深,更加残忍)
而当循环到2,4,6,8,10.。。。幕时,犹如无数个第二幕的重现
那个地狱杀手,割喉版蒙面洁西诞生了!
这个复杂的故事,一个善良版的洁西A,一个邪恶版的洁西B
因为一次偶然(注定)的意外:两个洁西相遇了
洁西A没有记忆,所以判定为意外;却注定了洁西B记忆的恢复
反过来洁西B再残忍的对待下一个洁西A;形成下一个洁西A的意外
偶然形成的原因确是注定的(纸团,项链,萨丽坟场、死鸽子)
犹如一个精确运作的机械表,没有一个零件是多余的
分裂成两截的洁西,当一个跌入海中,另一个随之上船,周而复始
洁西A夹在两个洁西B之间,洁西B夹在两个洁西A之间
(注意看电影封面,标题里那个英文单词Triangle里的字母a,那是一一个恐怖的三角形)
而最后的一切。。。竟然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循环链条!!!
(只有神和澳大利亚导演做到了)
最后提一下
当洁西第一进入餐厅时,只有她的表上时间与Aeolus号的时钟一样
当洁西第二次返回餐厅时,餐厅桌上的食物全腐烂了
所以,Aeolus号内部循环时间肯定和船外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船世界的一小时里,3个洁西进入,3个洁西出去)
而当她回到船外的世界+回家+开车+小帆船时间应该远远不止1小时
这个循环是不对称的(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死鸽子<萨丽尸体、项链、纸团)
❺ 远大前程演职员表
远大前程的制作团队由才华横溢的导演迈克·内威尔(Director: Mike Newell)领军,他的艺术视野为影片赋予了独特的风格。查尔斯·狄更斯原著小说的改编工作由大卫·尼克尔森(Writer: David Nicholls)精心完成,为电影注入了丰富的文学内涵。
演员阵容豪华,海伦娜·伯翰·卡特(Helena Bonham Carter)饰演复杂的Miss Havisham,她的表演充满了层次感;杰瑞米·艾文(Jeremy Irvine)饰演主角Pip,他的角色成长引人注目。霍利·格林格(Holly Grainger)和拉尔夫·费因斯(Ralph Fiennes)分别饰演Estella和Magwitch,他们的角色关系错综复杂,让故事更加生动。
杰森·弗莱明(Jason Flemyng)、罗彼·考特拉尼(Robbie Coltrane)、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等演员也都贡献了出色的表演,从Joe Gargery到Mrs. Joe,他们的角色丰富了电影的情感维度。
制作方面,Laurie Borg、Graham Bradstreet等人作为制作人,保证了影片的高质量制作,而选角导演Susie Figgis的精挑细选,使得每个角色都找到了最佳的演绎者。艺术指导方面,Dominic Masters和Mike Stallion共同负责,为影片塑造了独特的视觉风格。
《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Pip)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此小说贯切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该小说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连载于作者制作的周刊《一年四季》,百年来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