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第2次人生电影观后感500字

第2次人生电影观后感500字

发布时间:2021-07-28 01:57:15

Ⅰ 战狼二观后感500字

看完《战狼2》走出电影院,脸上的泪痕清晰可见,心情更是久久不能平静。第一次看军旅题材电影泪洒影院。 电影沿袭了第一部剧情,讲述了冷锋护送战友骨灰回乡遭遇黑社会强拆,因黑社会恶霸放狠言称:“你们能打,但你们能维护他们家一辈子吗?等你们离开了看我怎么弄死他们。”怒而出手,导致伤人入狱。期间未婚妻龙小云去边境执行任务,下落不明,正经历人生低俗的冷锋,原想在海上漂泊一生,却意外卷入了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可安全撤离的他,却得知未婚妻因执行任务牺牲是雇佣兵所为和现役军人不能进入主战区,只能由一人完成时,冷锋无法忘记军装已脱,职责犹在的军人使命,狼性觉醒,临危受命,“我去!”伴着一个标准的、帅气的敬礼动作,让舰队指挥员为之一振,指挥员懂得,这潇洒的动作,不经过严格的、系统的训练于常人是做不到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南军区特种作战旅战狼中队冷锋!” 一朝是战狼,终身是战狼。军旅已终,情怀犹在;军装已脱,职责难释;军营已别,担当不忘,祖国与人民需要,召必回,他为拯救深陷屠杀的同胞和难民勇闯战区。 影片中,空手擒拿一招制敌,飞檐走壁弹无虚发,扑面而来的军人血性、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感染着每名观众,唤醒了沉寂在我们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和民族血性,更唤醒了军人的责任与担当。 冷锋的表现把中国军人身上的阳刚、英雄与担当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树起了军人好样子,让人看到了新时代军人的英雄血性在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上焕发出的新活力。 《战狼1》的主题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战狼2》的主题是“杀我国人者,皆我天敌”。 军舰上的海军官兵,通过视频眼睁睁看着暴乱分子屠杀中国同胞时,个个泪流满脸。身为军人,这眼泪是自责的、愧疚的,更是无奈的,眼睁睁看着同胞遭受屠杀却无能为力时,觉得愧对军装赋予的责任和使命。 “首长,我们接到上级的命令!” 命令到来,分秒必争,“开火!”一声怒吼,数枚载着复仇的导弹直奔暴乱分子而去。当听到舰队指挥员从胸腔怒吼出的“开火”两字,直接戳中泪腺,眼泪夺眶而出,同样身为军人,对于这一幕感触太深了。踏上军旅路,终身是军人,不论人何方,身处何地,体内流淌着的永远是军人的血。 临结尾时,冷锋与雇佣兵头目“老爹”展开肉搏,为未婚妻复仇时,冷锋在陷入绝境中,雇佣兵头目带有蔑视和侮辱说冷锋是落后民族,所以就该挨打。冷锋为爱、为民众、为责任而崛起反击后,把雇佣兵头目打得奄奄一息时,冷笑道:“你说的那他妈的是从前。”一句看似简单的台词,却含义深刻——中国这头雄狮已觉醒,国家真正强盛起来了。不用再看他人的目光,可以骄傲地想世界宣布今日之中国,已不是那个曾经任人欺压、鱼肉和宰割的民族。 当冷锋等人将同胞救出途经主战区,暴乱分子已将枪口对准车队时,冷锋冷静处置,用路膊做旗杆,撑起了鲜艳的中国国旗,大摇大摆地朝着战区驶去,交战双方看到飘摇的五星红旗后,天空飘来了“不要射击,他们是中国人。”此时的五星红旗便是国威的最佳体现。这国威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来之不易的,它意味着祖国的腾飞与强大,意味正义之师百折不挠,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而同行人扔掉枪支,再次诠释了中国虽然富强,军队逐渐强盛,却依然是文明之师,和平之师;是拒绝一切战争,珍爱和平的国度。 影片结尾,中国护照的出现,让人有一种自豪感,叫做“我是中国人”。上面的一席话“当你在海外遇到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更是让人的情绪瞬间被点燃,不由让人联想到利比亚撤侨、也门撤侨等举世瞩目的壮举,让人由衷地发出感慨:“民强,国则盛;国强,民则安。”

Ⅱ 找一篇电影的观后感500字左右!!

美丽人生》观后感 《美丽人生》讲述了 1939 年幽默的基度本想在安逸的环境中开一家书店,和自己心爱 的妻子多拉,聪明的儿子祖舒华度过平凡而幸福的一生,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却彻底 击碎了他的梦想,作为犹太人的他不得不与儿子走入集中营,妻子此时也选择义无反顾的跟 随。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日子里,就算了无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用生命与智慧保护着 他的妻子与儿子。他的勇气与智慧,即使在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即使在集中营的暗无天日 中,即使在最后枪声响起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依然闪现着耀眼夺目的光芒。 看完《美丽人生》,有人说“这是让人嘴上想笑,鼻子却很酸的影片”。不得不让我惊 羡于基度的乐观,那种对于人生磨难的乐观,那种不惧死亡的乐观。以轻松的感觉开头也以 欢快的曲调结尾,虽然基度的死换来了妻子与儿子的为了幸福生活,但是我还是对此而耿耿 于怀,没有什么比快乐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 用尽全力,在集中营的悲惨世界里,为儿子,营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的他告诉儿子,所 有的残酷只不过是一场游戏,游戏的奖励是一辆崭新的坦克。这个伟大的父亲让自己的儿子 有足够的勇气 熬过那段水火岁月,童心与爱心,父爱与给予,成就了一场人间喜剧。父爱 的深层与伟岸在电影中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 就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晚,他将儿子安 顿在一个铁箱子里,然后,去寻找他的妻子。当他被捕之后,路过那个铁箱子时,他知道他 的儿子正注视着他,于是,他装出一副滑稽的模样,惹得儿子笑出声,他仍然坚持着,坚持 着使儿子相信这一切都只是一个游戏,千万不要害怕,永远要微笑而乐观地去面对。然后, 枪声响起,他去了,而他的儿子与妻子终于获得解放,当他们在阳光下搂抱在一起的时候, 他的儿子说道,我们赢了!不得不说这是既让人心酸却又开怀的场景~~ 与此同时多拉在集中营里的淡定也让我震惊不已,总是觉得母爱是勇于表达,然而多拉 的平静,那种克制的平静却不得不令我折服。当她在集中营里听到孩子将要被杀掉的消息 时,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站在楼梯上,由着后面的人群在她身上冲撞,她望向窗 外,目光深远。后来,她被派去挑拣死难者的衣服,那种小心翼翼,不敢也不愿发现儿子衣 服的感觉很到位。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最深沉的爱,其实,是很平静的,能够撕心裂 肺哭出来的,往往也是释然的开始。 基度与多拉的爱情也是令人羡慕的。他们的爱情不掺杂什么外界因素,有的只是彼此相 互吸引的心。“早上好,我的公主”,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对任何事情充满巨大的 热情,把任何事情看作天赐。对任何人报以微笑,对欣赏你的人充满敬意。无怪于公主会爱 上你的,因为你是如此热情洋溢,如此幽默风趣。你让她永远充满无限的惊喜。她真的爱上 你了,这是一定的,你是她最可爱的无厘头王子。 我羡慕基度的幽默,我也相信当灾难降临的时候,生活中最强悍的感情是 Humor。我 不知道还有什么,比一个彻底了解集中营现实境况的父亲,用各种方法去保护自己孩子的心 灵更伟大的举动。比一个能够冒着生命危险给自己妻子带去安慰的丈夫更完美的角色。 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活着。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最 后的胜利者,却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儿子眨眼的那一刹那,意思 是,无论怎样,只要我们不害怕,坚强、快乐、盼望,人生终究美丽,于是,我们总会赢。

Ⅲ 2篇500字读后感

读《童年》,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c7f98634cdcd5447241f14d3.html

在破碎中重生希望——《岛》读书笔记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a9f5777e71a3d0310dd7da70.html

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f659ab81986485d1bd3e1e3a.html

《站成一棵树》——在死亡的轮舞中演绎凤凰涅盘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3311575217eaca070df3e3dd.html

心灵深处的思嘉——《飘》读后感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35c285a7e7677c9cd0435820.html

读《海伦、凯勒》——描画人生的画卷
http://hi..com/%D3%F1%BD%A3o0/blog/item/f30cd2cef0a84930b700c808.html

更多优秀读后感尽在『读书感悟』
http://hi..com/%D3%F1%BD%A3o0/blog/category/%B6%C1%CA%E9%B8%D0%CE%F2

Ⅳ 美丽人生观后感--500字

美丽的“游戏”——《美丽人生》观后感

方亦林 武汉外国语学校初一(3)班

《美丽人生》———最初看到片名,我以为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人快乐、幸福、充实的一生,毕竟,这样的一生才算美丽。影片的前半部分的确如此。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给他的妻子与儿子带来了快乐。然而,影片的后半部却是讲述他们一家在纳粹集中营的生活。主人公为了不让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击与伤害,用各种谎言善意地欺骗儿子,并告诉他:“一切只是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可以回家。”最后,主人公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个美丽的“游戏”。

二战结束后,有许多在集中营存活下来的人回忆往事都痛苦不堪,还有更多的人出来后患上了忧郁症,原因就是集中营的非人生活实在太过痛苦。而主人公却用一个游戏的名义掩盖了这种痛苦,让其儿子的心灵免受伤害,尽管他自己为此付出了生命。

影片中,导演用了不少夸张的手法与一些巧合更加突出地表现这一家三口的感情深厚,也为剧情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美丽人生,片中主人公有一个美丽而幸福的家庭,他为他的家庭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是美丽的。片中的儿子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有一个风趣的父亲,父亲带给他快乐,使他的人生有了一个美好的开端,他的人生也将是美丽的。片中的母亲有了一个快乐的丈夫和一个可爱的儿子,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美丽。人生的美丽也不单指快乐,更强调人生的意义,人生便因意义而美丽。聪明、勇敢和善良的人们都能缔造出美丽的人生。

点评:美丽的游戏后面是残酷的人生!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这篇观后感层次清楚,感情真切自然!在概括了影片的主要内容时作者就埋下了一条线———主人公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儿子,从而让儿子幼小的心灵避免了阴暗与血腥的伤害。后文就循此线索抒发着自己的感受,“感”在“观”中,“感”“观”结合,凸显中心,把自己的感动与震动释放在抒情与议论的文字中,这既是影片的魅力,更是这篇观后感的魅力所在!

《美丽人生》观后感

影片说的是基多来到多斯坎小镇追求理想与爱情,与一位小学老师朵拉共坠情网并共筑家庭;但是,好景不长,在法西斯主义的政府管制下,一家人失散,被关入集中营分处三地;在这无比残酷的环境中,基多以玩游戏的方式让儿子保有童年的快乐与天真、让妻子感应温暖与希望……母子最终团聚,他自己却死于纳粹枪下。笑声是从老爷车的刹车失灵开始的,接着,与“我的公主”几次妙遇、叔本华意志说的妙用、有关种族优劣的妙说、驱马闯入大厅的妙举……凡此种种,到那个“最有教养的医生”在危难关头以“胖胖的、丑丑的……怎么不是鸭嘴兽?而是鸭子!”我笑得前俯后仰,笑到苦不堪言。

一、意志所至

“如果我们把人生作为整体来看,……并且只强调它最显著的特征。那它的确是一场悲剧;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它的细节,它又带有喜剧的性质”;“乐观主义是对人类灾难的一种严酷嘲弄”——片中基多曾几次三番利用意志力抵达目标,也可以说这是他获取朵拉芳心的重心所在;而事实上,他于虚空中十指翻转的运力,与叔本华“意志是一个勇猛强壮的瞎子,他背负着一个能给他指路的亮眼的瘸子”的理智、意志关系说并无关碍:基多欲望迫切的意志,因被赋予善良性与一个明智的头脑而得偿所愿。意志主义曾是宗教笼罩下德国的提神剂,当它将压抑灰暗的情绪与拘泥传统的风尚以畸形的形态释放出来时,也就离灾难不远了;而基多运用所谓意志力的方式与他天赋中机智善良的秉性所构成的对照也就因此鲜活起来。医生是另一个意志代言人。这一角色自始至终迷心于猜谜:一开始,基多“白雪公主请七个小矮人吃饭,最快需要多久?”这一谜条使他放弃了美味晚餐;临行前,他留下“如果你叫我,我却没有应答?”的谜条给基多且不知所踪;而最后,当他突然再现并冒着风险与基多碰面,仅是为一个“胖胖的、丑丑的、黄黄的……”谜条求解时,我再也笑不出了。——他这个“最有教养的医生”是一个缩影,冷漠执意而缺乏人性;从基多的眼神与嘴形中我们看到绝望,对一个疯狂群体的彻底绝望。这一片段是我眼中的高潮,陡然起落的幅度是我未所料及的——一幕喜剧孕育在一个巨大悲剧的腹中,一旦面世便也夭折。但它毕竟存在过,尽管我对“喜剧片”这一冠名持有异议。基多这一小人物,在图书馆馆长、罗马总督与医生面前是瘦弱的,可他却在集中营这样苦难的环境中,置生命安危于不顾,让儿子相信游戏、令妻子信念犹在,这样坚固的支撑源于生命、源于道义。

二、游戏所向

德国人建造的浴室和蒸气室,是专为犹太老人与小孩准备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当朵拉听到这样的说法,定格在窗玻璃前忧心忡忡的面孔与她在小山一般的衣物中翻捡的动作,在沉默中宣示着她的牵挂之心。她的儿子是个机灵鬼,大而纯净的眼睛与黑暗拥挤的牢房显得格格不入:他在父亲歪曲真相的翻译声中笑得那样无邪,又在一辆真坦克的诱惑下遵照他这一年龄本难以认同的游戏规则——从他在坦克中的欢颜与母亲怀中雀跃的情形中,我看不出他在这场“游戏”中究竟有无受到伤害;但我想象答案是否定的,否则父亲将他东挪西藏,以扮演的方式让他感觉营中的一切只是游戏的苦心何以苦尽甘来?他象是一粒在暗地中正常发芽的种子,在残暴的气候中憧憬着光明家园。

这只是一场游戏。

在这场游戏中,父亲抱着睡梦中的他走过幽蓝的巷道来到一座骨山面前——这是唯一的大屠杀场景,寂静无声却寒意渗人;父亲在他最后的视界中昂首挺胸、令他咯咯而笑地大踏步走过;……纳粹的暴虐行径在基多的描述中只是一场游戏,而无知幼童竟也相信这是一场游戏!还有比这更可悲的对法西斯的描述吗?

《美丽人生》观后感

在一个平静、安宁的小镇上一个名叫基督的服务生与美丽、善良的公主结婚了,公主被基督的幽默所吸引,并在不久以后,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孩子。然而,好景不长,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疯狂的屠杀。商店门口到处挂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志。有着犹太人血统的基督和他的儿子,以及他的叔叔也不能幸免,他们一家最终被抓入了集中营。基督为了不让他儿子的心灵受到创伤,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们正在玩游戏,谁先拿到1000分,谁就能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天真无邪的儿子相信了,并按照他爸爸所要求的去做。基督用自己的智慧使公主和他的儿子脱险,母子团聚,可他,还是死在了纳粹的枪下!

片中,基督的幽默与智慧是最吸引我的地方。面对纳粹,他告诉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并且乐观地过好每一天。他从不唉声叹气,从不绝望,他只有一个信念——帮助大家逃出集中营。

面对逆境,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些人会像基督一样笑着迎接挑战,始终相信“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些人则会手足无措,犹如大难临头,失去斗志。没有哪个人一生走来是一帆风顺的,那些功成名就的艺人、作家、运动员无一不经历风雨。贝多芬失聪,却成了举世闻名的音乐家;张海迪残疾,却成为了一名伟大的作家……他们并不幸运,只是面对逆境时,他们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铸就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不妨按照基督所说的,把逆境看作是一场游戏,扮演好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角色。游戏是会结束的,风雨过后,我们会见到彩虹。

人的一生难免坎坷与挫折,有时甚至遭遇“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尴尬境地,经受“雪上加霜”的磨难考验,关键是如何面对逆境,是消极对待还是积极应对,是怨天尤人还是勇于挑战,这是不言而喻的。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每一种经历对于我们都是一种体验,都是人生中的一朵美丽之花。我们把希望交给远方,把生存的体验交给自己。

我们会发现,用常用的方法切苹果时,我们看到的是半个丑陋的核儿,如果把刀横过来,你会发现一颗小星星在里面。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寻找,你就会发现令你惊叹的美丽和快乐。

生活是美好的——《美丽人生》观后感- -

太多的佳片云集在奥斯卡,当我注目到这部由罗伯特·贝尼尼自编、自导和自演的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时,他已经第二次站上了领奖台。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跌宕起伏,贝尼尼刻画的人物幽默轻松却又催人泪下。

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幽默感的戈多尽管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店侍者,但却凭借着他的这些天赋和浪漫手法赢得佳人芳心归,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美好温馨的生活。但是二次大战对犹太人的迫害也未能幸免的波及到了戈多的生活,犹太血统的他和他的儿子被送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可为了不和心爱的亲人分离也义无返顾的走进了集中营。在集中营黑暗的日子里,戈多为了避免使儿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战争的伤害,凭借着他对美好生活无限的想象和展望以及信心,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不存在的游戏。可是,在影片的结尾,戈多并没有走出“游戏”,他付出了生命为他的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前后两次看这部影片中间时隔两年,在这两年中我为人妻,为人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世界、对生活、对情感、对心灵的观察视角和体会。也许在最初我只是观看了一部获奖的佳片,一个伤感的扣动内心的战争故事。可是,两年后,此时此刻,我再次回顾这部影片,却看到了更多更深,它不仅仅是叩响我的心门,更是激起了共鸣的涟漪。

同样是为人父母,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孩子降临到这世界的一瞬间都会祈盼和平盛世。曾经,我尝试过以影片中戈多的处境去凝视孩子幼小清澈的眼眸,试图体会他当时的内心世界:对美好生活的希翼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粉碎,他该如何继续扮演父亲的角色。尽管我有所准备和预料,可是,当那些情感的潮水或者甚至可以说是洪流袭来时,我仍然——无以名状、无言以对。不公、愤恨、挣扎、强忍、勇气、直面、希望、付出,等等,等等。其中,最令人赞赏的便是“勇气”,而最难挖掘的依旧是“勇气”。勇气,使戈多大胆地编造了一个虚构的游戏,企图把儿子幼嫩的心灵和这场战争的残酷和荒谬隔离开来,给他一个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的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影片的主体部分描述着战争的黑暗和对人性的摧残,可为什么还要给它取名《美丽人生》呢?因为它是戈多内心执着的追求和不弃的希望,是每个热爱着生活的人的共鸣,也应该是引导着形形色色的人们去发现“生活是美好”。

生活,它真的是那么的美好的。

不管我们个人身处何时、何地和何种境况,赠言一句——“人生多有不如意,我自当笑对长空,怎奈我何”。

Ⅳ 征求一篇500字(或500字以上的)《活着》电影的 观后感

不去品尝生活的苦就不会懂得幸福的真谛。从古至今,有谁没有遭遇过挫折,又有谁没有过不幸的时刻呢?但不论如何,坚强的人都会努力克服艰难而坚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显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会发现活着就是幸福。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活着》就是要演绎这种坚忍的“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富贵,妻子家珍。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富贵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在此之外,还有别的原因吗?是不是他的父亲和妻子不关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现在我们来给她作个分析吧。影片中描绘她的部分没有富贵多,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 —— 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怪只怪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这个故事说到这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剧情仍未结束。也许导演还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的环境不断在变,人也随着不断地变。但是不论如何,不论发生什么事,活着的人还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尝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其实春生不会开车,却自以为是,结果。。。。。。。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 作为编剧,导演,为什么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呢?是否想通过加深富贵和家珍的痛苦,来表现他们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们还想提醒人们,做事时不要不懂了装懂,否则酿成悲剧再怨天尤人也无济于事了。有庆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叹息啊!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并不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由老天爷安排的,我觉得是由当时迂腐的社会观念造成的。我们都知道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 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这种情节真令人悲哀愤怒。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我原以为富贵和家珍会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可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们的坚强与勇气打动。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电影。富贵和家珍夫妇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生活就像是一条路,不总是平坦而笔直的。人只有一勇气、毅力和信心去面对和克服种种的挫折与不幸,体会幸福的不易与甜蜜,才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种证明,是一种历练

Ⅵ 求电影《人生》的观后感

感触颇深,高加林没有把握好自己,错过了巧珍,可惜。人生就是在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高加林最终没有选择巧珍,巧珍在伤心绝望之际嫁给了苦苦追求自己的马栓。

不久高加林走后门的事情暴露被赶回家,而这时巧珍已经出嫁,高加林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而孩子们的话“哥哥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听到此歌声高加林那个后悔啊,可惜已经没有用了。

他自己放弃了深深爱他的人,这又能怪谁呢?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住这份感情,人活一辈子,不容易,一定要珍惜爱自己的人,一旦错过,或许就是永远。

《人生》留给我们很多启迪,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人生的无奈,无奈的人生!——电影《人生》观后感
2010-01-02 14:30

路遥是我最喜欢的作家,毫无理由的喜欢.....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路遥书中的人和事,想起平凡和不凡;想起高尚和卑微;想起人性的光辉的黑暗。我的空间名字也是源于路遥的大作——《平凡的世界》。最近心情比较杂乱,就看了《人生》——路遥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片中高加林由最初被村委儿子顶替教学而成为地道的农民,现实的落差让他难过、痛苦、无助。上街去卖馒头结果喊也不敢喊,叫也不敢叫最后还是被巧珍“卖掉”了。巧珍是一个心地善良而又美丽的农村女人,深深地爱着加林却又觉的配不上他因而直到高加林成为农民后才敢于表达对高加林的爱意。在高加林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关心他、不顾一切毫无保留的爱他,让高加林从新扬起对生活的信心。

估计这样的女子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少很少的吧。可是人生有无奈就有喜事在高加林二爸(二叔)从部队转业回家后。马战胜——一个马屁精搞搞关系又让加林去县城当了记者,此时的高加林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在新的生活起点上尽情的施展着自己的才华。也尽情的享受着一切的美好!而浪漫主义的黄亚萍在此刻对高加林的示爱,把高加林推向了悬崖边缘——选择只会说“家里母猪生了10只猪仔母猪压死一只还剩9只....”的——巧珍;还是选择有文学气质且能在精神层次上和自己聊得来的——亚萍。这让高加林很苦恼和难过毕竟人生都是肉长的。。。在我看到大桥上高加林拒绝巧珍而巧珍痛哭的时候。我的眼睛也湿润了。。。人生的无奈就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有人告发了高加林走后门就当记者的事情,而他二爸又是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坚决的听从组织。高加林又成为农民了,在黄亚萍说出要放弃现在的一切想和高加林回去当农民时,此时的高加林能想象的到一身浪漫主义色彩的黄亚萍真的跌进现实的生活中后会发生什么。。。也告诉她——从感情角度他更爱巧珍。就这样高加林失去了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了农村。。。巧珍的它嫁是高加林一手造成的,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如果我们是高加林又会怎么做????

人生的无奈,无奈的人生让我们一起饱受着煎熬。。。可是还要为了一万个理由活下去。在漫长的人生的路上,人难免要做出选择很多时候我们也根本不知道做出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我们各自生命中那个有金子般心肠的——“巧珍”。不要错过生命中的真心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真心爱的人。。。珍惜一切。。。

电影《人生》观后感

《人生》留给我深深的思考。

对于高加林的态度,我一直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当他负了巧珍的一片心意时,我是痛恨他的,但另一方面,当我在看过电影后仔细冷静回想的时候,我是同情他的,甚至还偏向于支持他的做法。

因为我觉得高加林与巧珍之间真正的问题不是出在城市农村,距离远近上,而是根源于两人文化上,精神上,生活方式与人生追求上。热爱尼采的高加林也只有与黄亚萍在一起时,才能找到知音,知己,才可以找到共鸣。高的一颗总要飞得更远的心,是永远无法与巧那种生了几只猪仔又死了几只这般平淡的生活丝丝入扣的(引用)。我不怪高,如果我是高,我也会选择亚萍的。因为我觉得爱情需要物质基础,但若想寻得共度一生的人,真正需要的是“精神伴侣”,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的人生追求的人。

但高的一生是一个悲剧,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农村青年的悲剧,使我们整个时代的悲剧。

当高穷困潦倒的时候,黄与张虽嘴上不说,但心里对他是十分鄙视的。而当高进城工作后,黄见这份感情可以物质爱情双丰收时,她开始了主动进攻。当我们在鄙视黄的时候,她又何尝不是悲剧的,她与张虽然在物质背景上相同,但是也面临着与高一样的问题,她与张缺乏“精神共鸣”。

巧是不幸的,她对高的爱情没能得到一丝回报。而她的悲剧是整个社会舆论造成的,是那个年代封闭的观念造成的。虽然我知道舆论会对巧带来多大的精神压力,但我依然不支持她嫁给马的做法,虽然马对巧最后说的那句“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村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叫你享上。。。”让我十分感动,但我不得不问巧能幸福吗?没有爱情的婚姻能幸福吗?

那个时代就是那样的社会状况,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巧处于的80年代是夹在封建与解放之间的矛盾地位。她追求高是开放,嫁给马是封建的。

我还是个思想简单,初经认识的孩子,也许我不该妄加评论他和她的事情。但在这我需要阐明我的爱情观,那就是“爱情+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婚姻伊始,爱情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到最后爱情是需要物质基础来保鲜的,吃咸菜的两人爱情能走到最后?也许等我再大些,我会认为是“物质基础+些许熟悉”,这些都是社会现实赋予我的,我知道它有这个能力,因为在孩童时代,我认为爱情就是单纯的爱情,就是通话里的那句“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从未考虑过当你不是王子与公主而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时,婚后的生活该怎样打理。现在我的爱情观已经从理想主义蜕变为略现实主义了,以后我也许会彻底沦为现实主义。其实,这是我十分抗拒的事情,但也是我最不可能抗拒的事情,因为这是时间和现实对我的“洗礼”。

我曾看过《云水谣》,片中的王碧云终生未嫁只为等待爱人陈秋水。我当时特崇拜王碧云,我认为那是对爱情的忠贞的表现。不过现在我觉得一个人生活应该很难吧,人是需要有个家的,当父母终将离你远去的时候,人是需要有一个伴侣,一些后代来陪自己走下去的。但我另一方面又在排斥爱情,我觉得亲情和友情是我现在生活的全部,不想想太多。

总而言之,《人生》就是体现城市文化差异对农村青年的伤害。而更深层讨论的是人的追求,理想与信念。受年龄局限,也只能想到这些了,真不知道十年后,二十年后,五十年后我是怎么想的,我的观点又会被改造成什么样的,我是否还在坚持我年少时所坚持的。

就将一切交付时间吧。

the end......

我静静等待时间的到来
最是水色轻浅,那湾流域却在心底汩汩流动。。。。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一直以来,我都比较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一个才貌双全,文武皆备的农村青年高中毕业后没能跳进梦寐以求的城市,回到农村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那时的他已经很满足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当上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心性极高的他又怎能安于现状呢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时,他义无反顾地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当上了县里的通讯干事,一个有头有脸,风风光光的"记者",成了城里引人瞩目的人才.事实上,他确实也是相当出色的,他辛勤,朴实,他勇敢,自信,他热爱生活,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凭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里大显身手.但是终于有一天,高加林进城的背后原因被人告发了,他要面对的是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他难以承受这份打击更难以面对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减少了狂热而又冷静的反省,接受了德顺爷爷的一翻话,而后一下子扑倒在黄土地上.人生变幻真是难以预料,谁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后会发生什么呢对于高加林的才华我是佩服的,对于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变迁我是同情的,对于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对于高加林的爱情我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初恋是美丽,初恋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说中描述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美丽,善良,她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就在高加林离开讲台,失意无奈的时候.她的爱给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仅此而已.因为,这爱实在是太单纯,太无助了.虽然,那时的刘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倾慕以久的,多才多艺的,强壮标致的"先生"所爱着;那时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所爱着.但实际上呢,这爱的天平能平衡吗不能.当高加林重新离开土地,走进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时,这天平就一下子倾斜了.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高加林的确与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有相同的知识背景,又有许多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俩口若悬河,侃侃而谈时,高加林已经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当高加林隐隐地有了这种想法时,他的念头很快便被另一种感情压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亲切可爱的脸庞,想起了巧珍那种无私而温柔的爱.当巧珍带着狗皮褥子来看他时,他的那种难以言说的复杂的感情一下子表现了出来.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终于接受了黄亚萍的爱,无情地拒绝了深深爱着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伤的是,当高加林委婉地对巧珍表达了他的这种选择后,巧珍没有任何言语含泪接受了,她没有过多地责怪高加林,反而更担心高加林以后的生活,劝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泪水却在脸上刷刷地淌着.我被这无私的爱而感动着,也被巧珍那坚强和豁达而感动着.但也仅仅是感动而已,我又能说什么呢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识的农村姑娘巧珍能和才华横溢,心性高远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吗 如果说高加林当时选择了巧珍,以他躁动的个性又能安于现状吗两个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语言吗我不敢回答.也许人生就是这样吧!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慢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我想,人生就如这段话一样,让我们慢慢去走,去体验,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回首往事时嘴角能流淌出几个小小的故事.不也无憾吗?

Ⅶ 求一篇原创红色电影观后感500字。

《三国志之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像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Ⅷ 美丽人生 观后感 500字

这是一部以诙谐、轻松的手法表现沉重、悲惨的人生的故事片。主人翁基多是一个犹太人,在法西斯主义的铁蹄统治下,他和他的儿子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妻子朵拉虽然不是犹太人,但也毅然跟着丈夫与儿子一起登上了前往集中营的火车。爸爸与儿子关在一处,妈妈被关在了另一处,在比铁还冷的黑暗中,基多不能对孩子解释集中营中发生的一切骇人听闻的暴行,只能对孩子撒谎说,眼前的事情是一场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只要能够通过各种考验,就会得到最高分,胜利者将得到一辆真正的坦克。于是,整部影片就在父亲饱含眼泪的微笑中展开了。
影片用轻松诙谐的态度来对待使人无法承受的大痛苦,这是犹太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一个饱受蹂躏的民族为了求得生存的一种技巧。年幼的儿子就在父亲的蒙骗下以游戏的态度来对待法西斯的种种暴行。影片结尾时,当法西斯的枪声夺去了父亲的生命,当联军的坦克隆隆开向法西斯主义者丢弃的集中营时,基多的儿子还天真地认为自己是游戏的胜利者——父亲告诉过他的坦克出现了——看到这里,我相信所有的眼睛都会噙满了泪水。影片的主题至此脱颖而出,在这荒谬的游戏中美丽与丑陋颠倒,恐怖与幽默并存,把美丽的人生当作游戏的恰恰是那些法西斯主义者。

Ⅸ 电影《奇幻人生》观后感

《奇幻人生》以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个轻松、欢快而又有些离奇的故事,让观众在笑声中重新思考关于命运与决择的话题。

剧情天马行空,虚构与现实冲撞的美妙世界,使该片成为了一部动人的轻喜剧。该片荒诞的故事情节,成功激发出喜剧明星身上的另一种特质,其举手投足间反而显现出几分黑色幽默的风范。

该片更像是一部现代生活中的道德寓言,一个对大多数处于麻木平静之中的都市人的警醒,对观看影片的观众来说无异于醍醐灌顶。

(9)第2次人生电影观后感500字扩展阅读

《奇幻人生》演员

1、 威尔·法瑞尔饰演哈罗德·克雷克

1967年7月16日出生于美国,编剧、演员、制作人。1997年,参演《王牌大贱谍》。1998年,他拍摄了《舞翻天》并担任编剧。2006年,他为动画片《好奇的乔治》配音。第37届金酸莓奖入围。

2、爱玛·汤普森饰演凯伦·埃菲尔

1959年4月1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英国演员、剧作家。1980年,毕业后的艾玛·汤普森渐渐进入到电视圈。1993年,艾玛以影片《霍华德庄园》获得第65届奥斯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Ⅹ 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

为了庆祝建国60周年,我们郭里园小学组织全校老师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9月25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具体的了解,让年轻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将重大历史事件在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真实感,从45年重庆谈判讲起,讲到谈判破裂,内战爆发,三大战役,其间穿插了敌机轰炸中毛泽东的淡定沉着,闻一多的慷慨就义,傅作义被女儿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无奈,蒋经国稳定上海经济,国际上对于共产党、国民党的态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产党、国民党、各个民主党派几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场、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鲜明,让人印象深刻。

当我看到刘烨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仪仗车上的毛主席敬军礼时那坚毅而充满信念的目光,让我们不难理解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队伍;当我们看到蒋介石一声长叹说: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让我们看到一支腐败的政党灭亡的必然性。当我们看到共产党人的礼贤下士,虚怀若谷;国民党对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诱,疯狂杀戮,一个政党的从容大气与另一个政党的狭隘猥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等等这些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四海皆准的真理:一个成熟健康的政党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须能不断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让自身的肌体保持青春与活力,否则必将被历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事想着人民。

这部影片在短短2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再现了我国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了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整部影片内容十分的饱满、紧凑。

影片展现的新中国成立的艰难过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伟大,他们总是事事想着人民的利益,为了全国人民,为了解放新中国,他们不怕辛苦和困难,最终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和平安乐的家——成立了新中国。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你们让祖国变得如此繁荣富强,是你们让我们这祖国的下一代享受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为教师的我也一定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扎实教育基本功,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继承、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阅读全文

与第2次人生电影观后感50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台湾h版经典电影 浏览:537
印度搞笑电影解说大全 浏览:224
所有演员零片酬新冠电影 浏览:178
香港十大电影公司片头 浏览:27
美国怀孕的电影大全2014 浏览:834
古装武侠电影高清完整版 浏览:913
有关四大僵尸始祖的电影 浏览:646
榆林有几家电影院 浏览:485
看钱学森电影的观后感及照片 浏览:415
买电影票属于什么合同 浏览:709
妈妈请再爱我一次电影小演员 浏览:122
电影嘉年华真实结局 浏览:545
破门电影免费片大结局 浏览:494
张艺谋电影作品大全dvd 浏览:5
音乐电影疯狂 浏览:353
夏戈电影节过程 浏览:645
恋爱的味道中文电影完整版 浏览:661
比得兔大电影完整版中文 浏览:883
2021台湾悬疑电影 浏览:278
成龙电影不要命 浏览: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