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党史故事观后感100字
观后感:致敬先辈,吾辈需自强,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发愤图强,力争为民族繁荣富强而努力
Ⅱ 关于革命电影的观后感,400字的。
1《建党伟业》观后感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
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
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
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Ⅲ “跟着电影学党史心里有话对党说”观后感怎么写
写作思路:写一下党的发展历程,比如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国,风雨如磐九十年,为广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等等。
正文:
“跟着电影学党史”经典影片在1905电影网、西瓜视频、华数TV、西影视频等平台进行展映,每天上午10点上线当天展映的影片,24小时轮播。
影片放映之后,由中央党校祝彦教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薛庆超教授和李蓉教授等党史专家针对每部影片的特定历史为孩子们讲述背后的历史故事及生动细节,让孩子们能亲近党史、了解党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之情。
观看之后,我想对党说:伟大的党啊,您是一轮火红的太阳,我们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小花。在您的阳光照耀下,我们茁壮成长。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知不觉,您已经九十岁了,我为您悠久的历史、不屈不挠的精神而深感自豪!
一大会址庄严肃穆,一件件陈列品都折射着您的光辉;一桩桩往事在静静地诉说着您的辉煌!
在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您诞生了!这是中国革命开天辟的一件大事!您带领全国人民,探索求是、英勇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反对政权,建立了中国,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从当家作主到进入崭新时代。风雨如磐九十年,为广大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经过蓬蓬勃勃的“春”,体会到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的不朽;我度过繁茂有“夏”,体会到无尽的动力和时刻的鞭策;我走过萧萧的“秋”,体会到您面临艰险的不屈不挠;我来到纯净的“冬”,体会到您心怀天下,情系人民……
一条复兴的道路,曲折迂回中才能引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江辉煌的波澜壮阔,潮起潮落时才能叠出惊心动魄的回响!
我们少年儿童,要心怀天下,放飞理想,共同憧憬新中国更辉煌灿烂的明天。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党争光,做一个热爱祖国、无愧于时代的好少年!
Ⅳ 革命电影观后感500字
1《建党伟业》观后感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173位明星倾情演绎了90年前那波澜壮阔、历史意义又极其深远的一幕幕。在“数星星”的同时,我被北大“新文化与旧文化”的激辩场景所感染,被“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深深震撼,甚至热血沸腾,在走出影院后,情不自禁去翻阅党史。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重新走进历史,重新在历史中汲取力量的源泉。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坐标系,激励自己,寻找自己的青春动力。我看电影很少流眼泪,可是这部片子,却总让我的眼睛湿湿的,最后当12位共产党人一起低声唱着《国际歌》的时候,我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通过这部电影,我们真实的看到了那些革命先烈是怎么一步步艰难的走过来的,也清楚的了解了我们的党是怎么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的,让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全新以及直观的了解,每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都被演员活生生的演绎出来,他们的精神和信念感动着我们,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澎湃在我的胸中。真的很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体内的热血又沸腾了,让我们对信仰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的,为了心中的信仰,革命先烈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建立新中国,他们甘愿赴汤蹈火!真的很感谢先辈们冒着生命危险为我们建立新中国!真的很感动先辈们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这种大无畏的精神!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了!我想发自肺腑的喊出来:中国共产党万岁! 2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历史事件,头绪纷繁、人物众多,而影片以精湛的技艺,真实、朴素、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看这次电影,我深刻体会到革命政权的来之不易,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都是用那些革命义士的鲜血换来的,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一切,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发扬党的精神,坚信革命理想和信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并做好本职工作。在利益与金钱眼前、在困难、艰苦眼前,想一想为革命事业,在南昌起义总、在战争时期牺牲了的先烈们,想一想在和平年代里英年早逝仁人志士们,难道还有什么阻止不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吗?影片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提炼创作素材,正确地、艺术地反映南昌起义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使其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和文献性。影片中出现的四十多个人物,大多都是有案可查的真实人物。为了真实地再现那一段历史,影片特别注意了环境的真实性:它通过一定时代特征的景色、道具和人物的服饰装扮;通过独具时代特色的音乐,特别是“打倒列强”的音乐旋律的反复出现,使当时的时代气氛更加浓烈,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形象、生动、深刻的中国现代革命史的教育课。通过今昔对比,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影片从生活出发,成功地塑造了周恩来、朱德、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艺术形象。十分注重形象地表现几位领袖人物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如周恩来的稳健、果断、血气方刚、富有革命牺牲精神;朱德的憨厚、沉着、有勇有谋;贺龙的倔强、爽朗、对党的忠诚等。通过他们的具体言行来表现他们伟大而崇高的品格。如通过周恩来的“我们都为共产主义在奋斗,我经常想,一个婴儿哇哇坠地,长大,有点儿知识,很慢很难,只有抓紧时间做工作,才无愧做一个人,没有权力糟蹋生命,浪费时间。”这段话体现了他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通过贺龙的“半辈子经验告诉我,跟着国民党,我个人政治上没出路,整个军队也没出路。只有共产党才是劳苦大众的救星,我铁了心跟着它走到底,这是我的入党申请书……,请党考验我。”这一言行,充分表现了他对党忠贞不渝的爱和面对反革命的血腥屠杀毅然投身革命阵营的果敢精神。通过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前委会与阻挠起义的张国焘之间的斗争,表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这一切都是我们更加崇敬、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的伟大品格和精神,鼓舞我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影片还以真实、朴素的生活画面,为我们展示了南昌起义那火光冲天、枪林弹雨、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场面。并通过女战士黑姑踏着其丈夫双喜等烈士的血迹,冲上鼓楼,把红旗插到楼顶的这一细节再次告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安静的生活环境,都是成千上万的先烈们用先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牺牲,没有他们的奋斗,便没有我们的今天,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们要自觉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才能无愧于我们的先辈和先烈。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总之,《南昌起义》是一部好的历史文献故事片。它使我们牢记过去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牢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和人民创建的丰功伟绩;牢记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昌盛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时间匆匆,电影只看了不到两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南昌起义中的艰苦奋斗的事迹使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前行。 3今天上午,我们返校检查作业,其间我们看了一部50年代的电影,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董存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教育。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胆量、勇气、思想都是我所不敌的。他只是一个上了几天学的青年,但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比我们要优秀许多。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中国奉献出什么。但我们也应该为中国、为人民作出奉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董存瑞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的生命;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事业、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 想想董存瑞吧,想想那些革命战士吧!是他们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想想他们,谁不愿意在家中和亲人一起享受幸福,但他们还是为了中国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去上战场、打硬仗,也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想到他们那奉献精神,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不为中国、为人民做奉献呢? 从这部电影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人就应该向董存瑞那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有一种无私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董存瑞——一个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顶天立地的革命战士!
Ⅳ 中国共产党党史读后感怎么写
思路: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内容展开,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加以说明。
最近两个多月,忙中抽闲,读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我越读就越觉得它是一部值得深究细品、典藏的历史巨著。
用写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63年来党领导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和丰富实践,是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党史知识和党建理论教育宣传工作者开展党史教育、党建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教材,是每一名党员、每一个干部了解党的历史、接受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可缺少的教材。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不容易的,走过的路程更是艰辛的。在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华大地千疮百孔,满目苍痍,饿殍满地,内有军阀连连混战,外有帝国主义炮火轰打,但是,党的创始人们,伟大的革命先烈们,顶住了重重压力,于1927年创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人民有了灯塔。
但是,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大革命即将取得胜利时,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党和人民,中国共产党打响了“八一”南昌起义第一枪,我们有了自己的军队,我们用正义的武装去对付蒋介石的非正义反动武装,而毛泽东创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主张。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果。
我们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时刻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Ⅵ 小学二年级观看党史记录片观后感咋写
小学二年级看看科教片纪录片还差不多,看党史能写出个头感想
你从客观实际出发了么
Ⅶ 党史观后感............/急求。
中国共产党(1921-1949)是中国近100年来管理得最成功的一个现代组织;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党史常识中,蕴藏着博大精深的“管理之道”。
倾力打造扛鼎之作,振兴本土管理思想。本书重大理论发现——从党史常识到管理之道,只有一步之遥,历时5年跟踪调研52家本土企业的发展轨迹,以全新视角解读党史常识中蕴藏的管理之道。
《党史商鉴》是一部系统深入地挖掘和提炼蕴藏于党史史迹中的“管理之道”的佳作,原创性极强,激情四射,含英咀华,思想的幡动,令人怦然心动,让人欲罢不能,堪称本土管理思想的奠基之作。
本书谋篇布局恢宏大气,内容新颖管用。以党史史迹为主线,通过组织篇、政治篇、思想篇、谋略篇和领袖篇等五大模块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借此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叙述构架;大量的经典案例加上相互契合为一个整体的大小数十种理论或观点均针对本土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剖陈我国企业管理的致乱之源,创造性提出致胜之道。一改国内著述界“以西方思想方法套用本土企业现状”的传统模式,从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出发,立足本土精心构筑了一套独创性的理论体系,使人读后颇有“恍然大悟”之感。
作者三易其稿,九次修改,历经数年,遂成此书。无论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它都开了风气之先——以全新视角解读党史常识中蕴藏的管理之道,弥补了国内本土企业管理理论的空白,并开创了从现代组织管理的角度与时俱进地学习和研究党史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