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奇迹男孩》观后感700字
你天生与众不同,不必躲躲藏藏。
——题记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10岁男孩奥吉(Auggie),便是我们的奇迹男孩。奥吉一生下来便是一个奇迹。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普通的十岁小孩,我动过27次手术,这样我才能呼吸,看见东西,不靠助听器听见声音,不过这一切都让我看起来不普通。”这是奥吉的话,所以他天生面部畸形,去学校总是受到同学的排挤,不待见。不过奥吉也有朋友啊,他有两个朋友,其中一个闹了矛盾,不过很快就和平解决了。另一个朋友,我认为她的一句话很好:“当你必须在正确与善良之间做选择时,请选择善良。”正因为她选择了善良,所以她帮助奥吉走出了阴影,与他一起玩耍。
因为奥吉的出生,家里人把爱都给了他而不是他的姐姐维娅。虽然维娅总是抱怨奥吉把她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抢走了,但是维娅仍然爱他……自从奥吉上学后,奥吉找到了朋友,维娅找到了爱情,维娅的朋友米兰达与维娅冰释前嫌,妈妈完成了因为奥吉的身体而落下的重要论文……奥吉治愈了身边的人。
这部电影让我很感动,因为当奥吉出世时,就算要做27次手术,家人也不放弃他;当奥吉难过时,全家都不懈地安慰他,鼓励他;当奥吉遇险时,朋友,同学都没有抛下他而是与他保持同一战线,保护他……
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有两个泪点,第一个是米兰达为了弥补维娅,放弃自己的好机会,让维娅上场演话剧。维娅开始演话剧到结束,我哭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到底是为米兰达的付出,还是为维娅的成功?第二个泪点是在电影最后,当校长宣布获奖人是奥吉时,所有人起立,为奥吉一人热烈鼓掌的情形,和奥吉坚定的目光,把我震撼到了,我流下了激动的泪……
奥吉,天生面部畸形又如何?他仍然可以造就奇迹!奥吉是个坚强的孩子,虽然因为同学对他的排斥感到难过,甚至流泪,但是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他克服了一切!
“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世界上每个人一生中都至少应该获得一次全场起立鼓掌的机会。”给每个人一次全场起立鼓掌的机会,这是一种激励,一种动力,因为每个人都一生都不平凡,每个人都需要被鼓励。当全场起立为你一人鼓掌时,你便造就了你人生中的奇迹。
每个人都值得被鼓励,值得被欣赏,因为每个人都是奇迹。
⑵ 小学生作文300字少年班观后感
我的心情很复杂。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但今年到现在,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国片,虽然几个主角都是青春偶像,但用青春片来定义,以此前那些所谓回顾美好实则四不像的影片之表现,对《少年班》多少显得有些不太公平。这是一个更有灵魂的故事,讨论的是更为深刻的价值,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孰轻孰重,天才与庸才如何作判断,要放养还是要圈养,争议的地方太多,每一个都能够拿出来写一篇长文,但看到片尾那个横穿天际的火箭,看到所有人看火箭的不同眼神,我忽然发现,他说的是人生的种种无奈,与之相伴的不得志,挫折,不甘,还有深深的孤独。时光经年,匆匆而逝,有的人变得所谓成熟,青春耗尽,只剩面目可憎,有的人却永葆一颗赤子之心,依然相信,依然执着,后者成为了少数,然后,渐渐格格不入。
许多年前 你有一双清澈的双眼,奔跑起来 象是一道春天的闪电。大家都是少年,但因为天生禀赋的不同,有人就跳得比别人高跑得比别人快,但他们也是生生的活物,比别人聪明并没有能够让他们就此成神,七情六欲亦深存心中,只需要一个机会,它们就能如炽热的岩浆般喷薄而出。这感情,又纯净得像遍布星星的天空。“那个女孩说只要脱光衣服在山上跑一圈,就和我在一起,没想到只是把我当成了跟同学打赌的赌注”。漫天的星光下,有些偏执有些老实的周老师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轻描淡写,但从这件事开始,他逐渐对这个世界不信任起来,继而,也开始为了达成目的,去骗一些人。
但孩子们不是如此,小方、大法、麦克、周兰、吴未都非如此,他们敢爱敢恨,他们快意恩仇,丝毫不想掩盖自己智商超出的旁人的事实,也丝毫不隐藏对于女神的爱意,敢说敢做不矫饰。那些少年男女之间引而不发或者热情喷射的情愫,那份为了一个共同理想走到一起并肩作战的单纯,最让人动容。
许多年前 你曾是个朴素的少年;
爱上一个人 就不怕付出自己一生;
“江依琳,我要带你去看这世上最美的星空。”
“江依琳,我要与你荷塘月色,一起饮酒对弈”
“江依琳,我要和你仗剑江湖,裘马一生”
面对整个大学的风云女神,三个未成年的少男是勇敢的,使尽了浑身解数,各出法宝去示好,他们的真诚不可怀疑。但女神不是,女神喜欢的,还是庸庸碌碌,却多金的富二代。这便是现实,在世人眼中,这些奇形怪状的人们是另类,难以同行。而女神再美,也不过是普通人中的一个,她可以与你一起打篮球聊人生,却只会同富二代车震。你能够胸中阅遍古今苍生,却未必能够了解一个女人。天才,永远都是自卑与自负亲密共存,他们对旁人不屑一顾的东西那么在行,但不能左右的,却恰恰是人心,这是幸运,也是悲哀,有了一些,就必将失去一些。全片最为感人之处,不是最后吴未的表白(只是gala的音乐比较煽而已),让我忽然有泪的,是几个人喝醉之后,在女生宿舍楼下,大法说的那句,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征的勇士,以为家里的美人在等自己凯旋,却未曾想,其实美人至始至终,都是别人家的。
总是以为 成功之后 就能抚平伤痕,欲望里埋着错过的人。少年班最后还是解散了,但不妨碍,这些天纵英才的少年们继续拥有美好人生,有创业达人,有金融大鳄,还有博士后。但我想,无论怎样,这一个秋天已经深深地刻入了他们心中。成功,买一套房子、赚很多钱,在他们做起来,似乎很简单,玩世不恭漫不经心之间,已经做到完美,但惺惺相惜,一起喝酒,大块吃肉,棋逢对手的朋友,或许永远都遇不到了。年轻的时候,每个少年都以为自己是山上的一棵树,但最终,更多的人变成了山下的一根草,跟其他的草并无不同,而有的少年,则真的就成了树,成了参天的乔木,沐浴阳光,享受晨露,与更大的风雨搏斗,然后有一天,他们突然就看到了山下草丛中的一朵花,觉得似曾相识,而这朵花每每跟草相亲的时候,也常常忍不住,看向那更高的地方。
⑶ 少年班的观后感〔800〕字
您好。
例如:
看过这个片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网上评价并不是很高,于是一直很纠结怎么表达我心中的感受。
这是一部和我经历息息相关却又经过夸张之后截然不同的片子。
其实这种所谓的少年班一直存在,不仅仅是大学,小学中学都有类似的教育。说来也很简单,我小学时候被其他熟识的同学的热心家长拉入了其组织的数学奥赛培训班,因为我一直算是对学习比较上心比较努力的乖乖女,小学的那些奥赛知识也并不难,于是成绩算是中等偏上,获过数学竞赛一等奖,也顺理成章的考入了一个中学实验班。我的资质属于一般,智商没有超高,不是天才,可也不笨。小学的各种竞赛培训班就认识了一批超级天才的同学,于是中学进去了这个天才班后也没有特别大的不适应。
我和吴未一样有自知之明,从小学时候学奥赛的课堂表现就看到很多同学就是天才而自己只是个平凡的人,也羡慕那些非常聪明上课不怎么听课考试任何难题全都会的天才同学。我在班上看到了很多天才,他们和别人总有各种怪念头和奇怪举止。不过,我们毕竟都是同一个城市的,都是较优秀的小学考进来的,年龄差也在两岁之内,于是当然也就没有电影中呈现得那么夸张,他们只是有些行事和思维让我觉得神奇,不至于离经叛道或者触犯法律,品德上绝对没问题。他们没有非常要好的朋友,和班上其他同学都只是泛泛之交,但交谈还是能很愉快友善的。我会努力读书,努力融入他们的世界,去尽可能多的理解他们在想什么。老师也会比较宽松,只要没出什么大问题,不太会管大家。学习上的交流会让老师也很喜欢这些天才。一个班四五十个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也有些是智商普通的同学,我和他们更聊的来。我不会把他们当怪胎,我会很敬佩很欣赏他们。或许我碰到的不是电影中那种顶尖的天才,我遇到的情况不是那么极致,但我能体会到。
电影中为了突出效果夸张了某些东西,显得狗血刻意了些。但抛开这些夸大,吴未的一些感受我是能懂的,周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教育我是能懂的,甚至他们青春期懵懂的叛逆我是懂的。我知道可能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感受到这些天才的世界,也自然不能理解这部电影里面讲的东西。但有过经历的我是认可这部作品的,确实讲出了一些天才世界的特质,这些东西可能不讨喜,不健康,不正能量,还很无聊,但它们真实存在。
从电影艺术角度看,光景的运用,镜头的角度,都很协调一致地营造了一种诡谲又带点青涩的气氛。剪辑叙述很流畅,全片尽管压抑,零碎,但能够一直吸引着我。不愧是一位优秀剪辑师出身的导演~导演少年班的真实经历也给了他坚实良好的素材基础支持。演员的表现全部合格,对怪异人物的把握很自然,我看的时候没有任何违和感。或许这不是一部好作品,但在我心中,这是一部合格的作品。
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⑷ 求个励志电影的 观后感 700字左右的
阿甘正传观后感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在影片的开头就用这句话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思考:每一个生命轨迹都在不同的地域存在着,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着。阿甘的生命乐章是不是就是根据这样的话,这样的教诲而一步一步的走着不一样的人生道路?阿甘,从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到橄榄球健将,到越战英雄,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躯,达到了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企及的高度。这是不是是上帝给我们开的一个玩笑,或者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的无法预料和无常无规,永远让你使料未及,无法琢磨。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了一个让人深刻的镜头:在广阔的蓝天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等九路公交车憨厚的阿甘脚下,身边是来来去去的人。我想,这是影片中的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的纯洁平淡而美丽。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亲缔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创造出来的。他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阿甘的母亲给阿甘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哲学理论在母亲给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转化成他自己的东西。就如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母亲的教育给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触动,或许阿甘的人生在就从母亲教他的第一个单词开始的吧。或许,这样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亲的引导,然后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这些话他都记住了,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跑。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在越战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荣誉和友情。阿甘忠诚,所以在越战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守信,他答应了战友布巴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布巴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恼怒,因为中尉是这样一种人:他视荣誉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他并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故事的最后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看着一片纯白的羽毛飘飞,重回到自己的脚下。阿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地、不懈地、坚定地奋斗,直到这一目标的完成,又或是新的目标的出现。没有单纯的抉择就不会没有心灵的杂念;而没有心灵杂念的人,大概才能够在人生中举重苦轻。在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没有哪一种生命的轨迹是偶然出现的,它的出现总是遵循着某些规律,准备好了,在一个恰当的时机出现了,就变成了奇迹。影片里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守信,执着,友善这些人性中最为熠熠生辉,优秀可贵的品质;看到了对生命的执着,对生活的希望,对信念的坚定,还有那平凡的生命里,突显的不平凡人生。这样的故事总是让我们感动,然后让我们难以忘记。或许,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远以后,我们依然记得那个曾经智障却跑出不一样人生的阿甘。
⑸ 观看电影少年班有感600字作文
用心灵去挖掘,用尊重去感化 ——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已感动了无数人,因为这部电影有许多我们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发光的那一面,只要你用心去挖掘,问题再大的人,也一定会成才。 故事发生在四十八年前,一个叫马修的人被派到“池塘之底”去做学监。“池塘之底”是一所专门收养问题少年的男子住宿学校。这个学校,有着无比厚重的铁门,幽暗的教室,令人窒息的环境。在“池塘之底”,采用“行动-反应”的残忍理念,体罚,关禁闭是最平常的事情,同学老师们已经失去了爱。而马修改变了一切。他用一颗充满爱的心来关爱,教育孩子们,他对学校残忍的教育制度深恶痛绝。他办了合唱团,让孩子们在歌声的感染下充满欢笑,充满爱。但是...
⑹ 少年班电影观后感
吴未,无畏,无谓。 作为电影的小主人公,从造型到演技,年轻的演员将他塑造得非常成功。 他敏感温顺如小羊,戴着细边眼镜,穿妈妈准备好的格子衬衫、毛背心,规规矩矩地扎皮带穿皮鞋。他被周兰的不羁自由所强烈的吸引,只有这个少女,才能把他牵出母亲的恐怖梦魇,在黑暗中奔跑到光明。他爱得痛苦自卑,在机会面前落荒而逃;他爱得勇敢真诚,不浮于表面,无微不至,永不.........
⑺ 《少年班》电影的读后感
《少年班》讲述天才少年的成长故事,天才不常有,但青春故事人人都有,成长的疼痛无论天才或凡人都逃不过。影片以这种前所未有的视角,破天荒首次解密中国教育史上从未公开触及的特殊天才少年群体,以天才的哀伤透视凡人的青春,引发一片共鸣。
⑻ 电影 念书的孩子 观后感,急需,一天之内。700字左右
《念书的孩子》观后感(三)
《念书的孩子》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关于一个留守儿童路开的故事。
观看电影时,周围有许多同学都被感动地哭了,我也哭了四次:第一次是爷爷吃喜酒忘了开开,当路开找到爷爷并抱住他时,我哭了;第二次是爷爷煤气中毒,被医生救活,开开抱着爷爷哭了,我也哭了;第三次是爷爷离开了人世,开开悲痛不已,我留下了心酸的眼泪;第四次是爸爸把开开带到城里上学,把小胆儿留下了,可是小胆儿一直追着大巴车,我被小胆儿的人情味深深打动,就又哭了。
开开很爱学习,经常给爷爷念书,虽然他经常把字读错,但是他认真专心给爷爷读书的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爷爷从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安慰。
回到家后,我把我和路开对比了一下,觉得我比路开生活幸福多了,热了冷了就开空调,饿了就有可口的饭菜吃,而且还有手机、点读机,同时又有爸爸妈妈陪伴在身旁,沉浸在父爱母爱之中……
所以,我今后决心好好向路开学习,珍惜我所处的优越条件,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不辜负社会、老师、家长对我的期待。
念书的孩子——动人的故事(四)
这是一部让人泪如雨下的影片,讲的是一个叫开开的小孩和一只叫小胆儿的小狗一起生活。故事的开头是开开的爸爸妈妈进城打工,上车后,开开就在车后追着哭,当时我忍不住落下了眼泪。其实,我和开开的遭遇是一样的,只不过开开是被留在了农村,而我,是被留在了这个城市。
接下来的情节,是开开的爷爷在一天晚上悄悄地去世了,当时我就哭出了声,我也是和爷爷在郑州相依为命,我能体会到开开要为此忍受多么大的痛苦,更可以想象一个人生活在村子里,是多么的可怕啊!
电影的最后,开开和爸爸一起去了城市,但是却面临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和心爱的小胆儿分开。如果是我,我会怎么选择呢?
我真希望开开能和爸爸妈妈在城市过上好的生活,希望小胆儿能回到开开身边,更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在爸爸妈妈身边读书。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
做一个坚强孩子
在电影《念书的孩子》中,九岁的开开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乡下,脱离父母关爱的他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
路开是一个活泼开朗、孝顺懂事又勤奋好学的孩子,每天都给爷爷读书,虽然错误百出,但语气到位,讲的娓娓动听。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远方的爸爸妈妈打来电话,也许这就是开开的精神支柱吧!
开开是不幸的,但他是坚强懂事的,他那种超出同龄孩子的坚强实在是让人感到心酸。非常值得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学习。
我对主人公开开真是佩服有加,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当我看到他与小胆儿诉说对父母的思念之苦时,我那感动的泪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仿佛看到了他与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这一切永远都只是开开的梦和奢望!
看到开开的童年是那么悲惨,我一下就联想到自己。家里的条件那么好,而开开呢?我读书的环境那么好,而开开呢?尽管如此,我还一味的抱怨,不想学习,讨厌家长唠叨我。与孤单的开开相比,每天有许多人陪伴在我身边,无论是同学、朋友、家人都可谓是幸福至极。就这样,我还不知足,每天因为一些琐事就跟家人吵架斗嘴,做出一些令他们心寒的事情来。想想我自己都后悔,家长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还……开开那不屈不挠、热爱学习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今后我要像他那样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和开开比我自愧不如。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要学着自己面对,不再依赖他人。我一定也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学会
坚 强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叫《念书的孩子》。影片是关于一位山村孩子和一条小狗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九岁的男孩,他的父母要到城里打工挣钱,家里只剩下了他和爷爷。这个男孩名叫“路开”。随后,路开拾了一只流浪狗叫“小胆儿”,他俩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开开爷爷煤气中毒,幸好“小胆儿”闻见了气味,才解救了爷爷脱离生命危险。可是,过了不久,路开的爷爷不幸去世了,这让人痛苦万分。从此,只剩下路开一人。最后,爸爸带他到城里去,他离开了同学,离开了老师,最后,连自己的唯一一个朋友“小胆儿”都失去了。
看了这个电影,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一个离开爸爸妈妈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呀!然而,路开聪明、好学,充满孝心,非常渴求得到父母的爱和保护,在这同时他也得到了老师、同学、邻居的关心。我们身边有很多爱我们的人,他们默默的保护着我们,让我们快乐的长大,可我们却不知足,比起开开我们比他幸福得多!“陆开”你一定要勇敢!要坚强的面对一切!
理 解 万 岁
今天,老师带领我们看了一部感人的电影《念书的孩子》。主人公是一个内心孤独,需要关怀、勇敢顽强的九岁男孩——路开。他是一名留守儿童,誓死陪伴他的是一只名叫“小胆儿”的狗。
看着这部电影,我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了眼泪。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跟开开比起来我们已经很幸福了,难道我们还不知足吗?每当我看见一个个孩子盛气凌人,每天被家长宠着惯着,都不理解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好了。仍然,一会儿要这一会儿要那,家长为了哄你,让你开心,才迫不得已买一些没用的东西,可开开呢?他什么都不要,只求获得父母的爱和上大学的机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当老师念到开开的作文时,我明白了“小但儿”对他是多么重要,宁可放弃去城里上学的机会,也不要抛弃“小胆儿”。可他的父母不懂得开开心里想什么,不懂得小胆儿在开开心中的位置,不懂得开开和小胆儿之间深厚的友情。家长们,你们揣摩过这些孩子的内心真正想要什么吗?你们只知道忙东忙西。当一个孩子在屋里面对黑夜,面对孤灯,心里有多么害怕,你们不知道,你们只知道给孩子买好东西,我们宁可不要这种爱,我们只要你们抽出时间跟我们玩耍学习,我们就很满足了。
当灯光亮起来时,我的眼睛被猛刺了一下,随着我的心也跟着痛起来,我一回忆起电影的画面,那感人肺腑的故事,那个孤独的开开和他的“小胆儿”,我的眼泪就会悄然无声的落下来。我们真的要学会关怀,学会理解,理解万岁。
⑼ 求一篇700字的电影观后感!!!
直接去豆瓣吧 上面大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