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故事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九十一岁时,为中国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
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老人求画,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裱出来之后,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
老舍先生受了鼓舞,这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初白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这两句。查初白是清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
齐老人得信之后,超水平地创作了两幅杰作,其中对《蛙声十里出山泉》,他用重墨在纸的两侧画了一个山涧,急湍的山泉在山涧中流淌,水中游曳着六只小蝌斗,上方用石青点了两个青青的远山头,青蛙妈妈在那里呢,她的声音传出了十里之遥,到了山涧的这头。
画作完成之后,在老舍先生客厅挂出之后,消息立刻传向四方,轰动一时,成为中国文坛画坛一桩大事。这大致是一九五一年秋天的事。
当时流传的说法是,老人得到命题后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灵感,提笔完成了有奇妙构思的绝品。当朋友们询问时,老舍先生自己也这么说,总是对老人的聪明才气和创作水准倍加赞赏,称他不愧是世界级的美术大师,九十一岁啊!
这张画后来常常挂在老舍客厅西墙上,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欣赏过。
(1)齐白石电影完整版扩展阅读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的一幅重要作品,他用高超的技法展现了一幅精彩绝伦的视觉与听觉双重享受的画作。
《蛙声十里出山泉》并没有蛙,只有蝌蚪,让人联想到蝌蚪长成青蛙的样子,这幅画从简单的二维空间跨越到了四维空间,蝌蚪长成青蛙,是质的变化。
齐白石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境界。
齐白石在诗、书、画、印几个方面都达到很高成就。他在绘画上的造诣,得力于全面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独到的观察与感受。
齐白石一生留下上万件作品,其中以花卉、动物最为脍炙人口,那些游动的虾、横行的蟹、弹跳的蛙、毛茸茸的小鸡、蹒跚的水牛……都深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他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的,主要在于寓于形象之中的情——充溢的诗意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它能给人以很多的启发。
齐白石作画很重视写生,常常是反复观察对象,掌握住其生活规律,才动手画。但是他反对拘泥于形似,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所理解的形神关系,是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认为“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都不可取。
例如他画的虾,虾体透明,会游、会游、会跳动,但是如果和真虾相比,就可以看出,虾的头、须和足等细部都曾经过画家的提炼和取舍。画家是根据自己的长期观察,按照美的要求,把生活中的虾变成了艺术的形象,它不离开对象的特征,但由于画家的夸张和取舍,使观者对虾的生动活泼的印象更强烈了,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诱导、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爱。
齐白石非常尊重前人的艺术创造,经常在自己的诗中表达对徐渭、石涛、八大、吴昌硕等人的仰慕之情,但是他决不摹仿、因袭别人的艺术面貌,认为那样做是艺术创作上的一种窃盗行为。他也反对别人依样画葫芦去摹仿他的作品,他告诫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齐白石一生对待艺术极其严肃,无论是学画、治印、写字、作诗,都是下过大功夫、苦功夫,从不取巧。他常在自己的画上盖下这样的印章:“天无功”、“要知天道酬勤”。
② 齐白石照片
http://imgsrc..com/ke/pic/item/8640bf8b20207e619f2fb432.jpg
③ 齐白石的夫人的照片
齐白石妻子:胡宝珠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夫人。原籍重庆丰都,生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八月十五。胡宝珠能用笔临摹齐白石的作品,并且很传神。1944年病逝。
④ 齐白石的几任老婆照片
娶了两个妻室,共七子五女。
齐白石年表摘录:
1874年 12岁
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
1881年 19岁
与妻陈春君圆房。
1889年 27岁
长子良元(字伯邦,号子贞)生
1894年 32岁
次子良芾生。
1900年 38岁
春二月携夫人春君及二子二女迁居梅公祠。
1902年 40岁
三子良琨生(字大可,号子如)。
1919年 57岁
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
1921年 59岁
胡宝珠生第四子良迟。(字翁子、号子长)
1923年 61年
五子良巳(号子泷、小名迟迟)生。
1927年 65岁
是年,胡宝珠生女,名良怜。
1931年 69岁
胡宝珠生第三女良止。
1934年 72岁
胡氏生第三子,名良年。
1938年 78岁
齐白石七子齐良末生。
1940年 80岁
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
1941年 81岁
举行胡宝珠立继扶正仪式。
1943年 83岁
继室胡宝珠病殁,年42岁。
1957年 97岁
9月15日6时40分与世长辞。 娶了两个妻室,共七子五女。
齐白石年表摘录:
1874年 12岁
由父母做主娶童养媳陈氏春君
1881年 19岁
与妻陈春君圆房。
1889年 27岁
长子良元(字伯邦,号子贞)生
1894年 32岁
次子良芾生。
1900年 38岁
春二月携夫人春君及二子二女迁居梅公祠。
1902年 40岁
三子良琨生(字大可,号子如)。
1919年 57岁
聘四川籍胡宝珠为副室
1921年 59岁
胡宝珠生第四子良迟。(字翁子、号子长)
1923年 61年
五子良巳(号子泷、小名迟迟)生。
1927年 65岁
是年,胡宝珠生女,名良怜。
1931年 69岁
胡宝珠生第三女良止。
1934年 72岁
胡氏生第三子,名良年。
1938年 78岁
齐白石七子齐良末生。
1940年 80岁
发妻陈春君在湘潭老家去世
1941年 81岁
举行胡宝珠立继扶正仪式。
1943年 83岁
继室胡宝珠病殁,年42岁。
1957年 97岁
9月15日6时40分与世长辞。
⑤ 有没有纪录齐白石亲笔作画的电影
好想没有
⑥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李时珍(1518—1593年),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医的家庭。父亲李言闻系当地名医,李时珍受父亲的影响极深。他从小喜爱医药,虽经父亲督促,精读四书五经、坟典传奇,但却无心功名,终于走上研究医药、研究自然科学的道路。
蕲春县有着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的环境,加之李时珍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因此,他受到当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探求事物真理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思想、“格物致知”的科学态度。
李时珍渊博的学识和在科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他本人的勤奋学习、广博搜罗。他曾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通过精读古代经史子集各部各类著作,李时珍在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造诣甚深;对于考释药物名、药性、治疗等方面,均取得坚实
的基础,成为其
科学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他又躬亲实践,广泛地向具有实践经验的人们学习。如向农夫学习有关谷、菜等方面的知识,从渔人处学习到并熟悉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向车夫学习采用旋花“益气续筋”的功用知识,从手工业工人处学习采矿和防止采矿过程中中毒的问题以及向猎入学习捕蛇、捕兽及这些动物的习性知识.他的足迹遍及湖广、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深入林区、矿井、莱畦……亲身体验(诸如关于采集铅矿、种植韭黄、观察狸狼的生活习性等等)。对许多尚未弄清的事实,他就亲自进行实践,做了不少临床药理实验。为了区别药物的不同品种,他亲自采集,一一比较,并与古书对照“始得其的。‘诸家所说,皆未可信也。”类似的例子不可胜计,这些都是他取得成就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善于吸收古今中外以及包括各少数民族医疗方面的成就,是李时珍虚心治学的另一特点。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天竺、大食、波斯、南洋诸国、胡人、蕃人以及由梵文、佛经引述的药物名称及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这表明李氏虚心的学习态度,也是他取得成就的另一重要原因.从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一书问世以后,一直到《本草纲目》的著成,其间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李时珍搜集了这段时间出现的374种药物.其知识面之广,内容的丰富使得《本草纲目》成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李时珍具有人定胜天,利用自然、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他通过研究历代本草学的著作,得出了时代不断在前进,科学总是在进步的结论,认为后人必然会超过前人,科学不会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停滞不前。他说,今人总是要“发现前人未到之处”的,因而他敢于怀疑古人,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就.不论是近人还是古人,是经典著作还是一般专著,他都敢于批判错误,而不是回避矛盾。
他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在每一种药物之下,采用了“正误”的方式对前人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辨误,其中绝大多数是言之有据,符合科学道理的。这一体例在本草学上也是创造性的,说明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渊博知识和坚实基础。为了使药物发挥其更大的治病作用,他主张对药物的本性进一步加以改造,用人工的方法改造药物的自然性能。如对药物的升降浮沉的药性,主张采取某些办法,使其服从于治疗的需要。如认为对原来的药性下沉的药物,可以用酒引之,使其上升至颠顶;而原为升浮之药物则可以咸寒药为引使直达下焦。这样,他得出了人不仅能够“窥天地之奥”,还有“达造化之权”的能力,能改造自然,支配自然。李时珍以科学批判服食,他痛恨迷信神仙之说,如在谈到古代以金银服食时,认为“血肉之躯,水谷为赖,何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胃肠乎。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本草纲目·金石部·金》>又说:“(银)性刚戾,服之能伤肝是也。抱朴子云银化水服司·成地仙者,亦方士谬言也,不足信。”(《本草纲目.金石部·银》)认为所谓可以居住水中,步履水上,都是“邪说”,“幻诞之谈。”他斥《本经》、葛洪等关于服食的论述为“误世之罪,通乎天下”,认为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本草纲目。兽部·伏翼》)
李时珍广泛涉猎,闻历极深,使他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万
千的现象,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何者为常,何者为变,何者为真,何者为假,均予注意辨别。例如,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解剖现象与正常之外的变异现象,他认为是由于人体“有禀赋异常者,不可执一而论”。不能以自己的一隅之见,而认为自然界“古今六合无穷变化之事物为迂怪”。通过这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他记载了自然界动植物形态、习性、变异等方面的多样化,注意到事物的多样性,因而其著作成为当代一部植物学的网络全书。李时珍对药物学的研究方法,在当时是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他强调亲自实践的科学态度,并开始应用了一些临床药理实验、比较解剖研究以及动物解剖的科学实验。李时珍亲自验证了罗勒子治疗眼翳和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的临床药理实验。又对大豆、鸡肠草等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药理实验。他实地解剖鲮鲤、蛇等多种低等动物,以证实其解剖结构。通过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物学的研究,确定某些容易混淆的植物的特征和鉴别方法。李时珍的这些研究方法,对后世是有启发性的,在当时的科学界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创举。然而,他对于未知或知之甚少的事物,却常常用“未审然否?”“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俟博识”这样一类的语言,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一斑。李时珍不仅是一位药物学家,又是一位博物学家。他对于生物、地质等学科很有研究,对化学、天文、历法、气象也有一定的心得。
李时珍更是一位高明的医药学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载有相当多的验案,均为本人治病之记录。他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方面的成就,以及精研医学理论及丰富的实践,使他在医疗活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一度应召入太医院。他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来自《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医著,但他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态度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他更加尊重《内经》,以后尤其是金元以来的医学思想和成就,他受金元四家的影响最大,特别推崇张元素、李东垣的医疗思想。认为张元素是“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他把在药物学上的成就,灵活地运用到治疗学上,除去遵循传统的医学理论进行严格的辨证论治以外,特别重视分析药物的归经,讲究性味,丰富和发展了本草学的理论内容,从而使其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李时珍对脉学、经络学说也都有较深的理解和研究。这些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都是他医学、药学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他的著作除去《本草纲目》是一部博物学的划时代作品外,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在书中,李时珍以简洁明了的诗句,概括地总结了中医常用的脉象,极便于初学记诵,有利于普及脉学知识;《奇经八脉考》则是十二条正经以外的经络系统的总结。《濒湖脉学》曾被译为德文,在国外出版。在文学方面,李时珍还是一位诗人,他的《濒湖脉学》,就是用律诗体写成的。可惜文献中只保存他少量的律诗。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科学家。在国内外有崇高的声誉和很大的影响。1953年,莫斯科大学为李时珍塑像;把他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我国在五、六十年代中,陆续发行邮票,拍摄电影故事片,并建立李时珍陵园。1988年,为纪念李时珍逝世390周年,在李时珍家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对李时珍的研究现在仍在不断地深入发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作者: 宇宙风暴 2005-5-15 11:01 回复此发言
--------------------------------------------------------------------------------
2 爱迪生生平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老萍、杏子坞老民、木人、木居士等等,湖南湘潭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等等。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传世。 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中年曾多次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制印取法秦权、汉印、汉碑额,单刀直下,豪快有力。书学何子贞、金冬心、李北海、《天发神谶》、《三公山》,晚年参以曹子建碑。绘画在陈师曾支持下有“衰年变法”,在博大与精微之间游刃。做了不少“千古绝唱”的“好文章”。 齐璜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诗、书、画、印无不卓绝的大艺术家,在艺术上的经历很有传奇色彩。对这四绝,他自认为篆刻第一,诗词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
还有其他另一个部分的内容详查http://www.qiwa.net/ystk/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342
⑦ 齐白石生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 —1957年9月16日),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将“山人”二字略去,故后常号“白石”。
齐白石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十九至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长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与张大千并称“南张北齐”。于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
家道贫寒,只读过短暂的师塾,十五岁起从师学木工而以雕花手艺闻名,二十六岁转从萧芗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
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
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见座谈。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1929年9月,艺术大师徐悲鸿受聘担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上任后不久,就亲自去拜访齐白石,聘请他来校担任教授。
12月一天的上午,徐悲鸿走进北京西单跨东胡同齐白石那简陋的画室里.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徐悲鸿提出聘请齐白石担任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时,齐白石默默看了一会儿徐悲鸿,婉言谢绝了。
几天后,徐悲鸿重又敲开齐白石的家门,但又遭谢绝.对此,徐悲鸿不气馁,不灰心.他深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最后,齐白石终于被说服,担任了北平艺术学院的教授,同时也道出心里话:“我不仅没进学堂读过书,而且连小学生也没教过,怎么能教大学生呢?”徐悲鸿说:“你只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就行了。”
⑧ 90年代的两部国产少年片
第一个是邋遢大王的真人版?我没看过!呵呵
第二个貌似是神奇的魔方吧
⑨ 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电影叫什么名字直接引用哪个画家的水墨画
小蝌蚪找妈妈
中国第一步国画动画片,取材于齐白石的鱼虾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