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结局 > 关于金陵十三钗电影的观后感

关于金陵十三钗电影的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7-31 11:55:51

1. 有关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及观后心情

我们中国人民是爱国的,我们伟大的祖国孕育了我们,但是一场危机,促使我们美丽的家园受到了敌人的践踏!淳朴善良的中国人民拿起了我们的武器,和他们进行战斗!可是,那些自以为自己做的很对但是愚昧无知的高官却一味退缩,才造成南京的悲剧!如果我们当时中国人名每个人都拿起自己的武器去对抗我们的敌人,那么中国也不会被我们的敌人践踏成这般摸样。在南京的教堂,那个为了送葬教父的送葬者,为了肩上的一份责任,为了保护那些教堂的女孩子们,能安全离开那个可怕的南京,不惜自己冒着生命危险,修好了卡车,把她们带出了南京!那些妓女可谓是给本片印象最深的一抹红装,她们为了那些女孩能有足够的时间离开南京,她们和陈乔治去了敌人的庆功宴,本片的结局虽然没讲她们最后的结局,但是我想每一个看了本片的人都应该明白她们最后的结局——死亡。最有这个结局才能说明当时战争的残酷!本片开头的国民党士兵,本来他们可以不救那些女学生马上出城,可是他们是士兵,他们穿着军装,为了学生的安全,和敌人奋战到最后一分钟!李教官,本来它可以在夜间换上便装逃走,可以为了学生的安全,他和敌人血拼到了最后一分钟,和敌人同归于尽!而现在,看看我们的政府高级官员吧!我只有苦笑,多少中国人民的生命换来的现在的太平盛世,你们在干什们?我们老百姓放弃生命换来的每一寸土地,却被你们因为贪污,变得肮脏不已!你们天天吃喝玩乐,有没有想过是谁在给你们吃给你们穿,是老百姓,没有农民种田,你们吃什么?这个社会我想你懂得!

2. 看完金陵十三钗电影写一篇作文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不得不说是张艺谋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泪下的经典战争史诗电影。电影是以一位女学生的回忆为线索,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一个教堂发生的惨事。影片一开始是一段南京话的旁白,一时让人重回了现场。接着是中国军队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战,坦白说,在“神枪手”在大楼里和小鬼子同归于尽的时候,我哭了。最后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然后逃进天主教堂避难,接着是14个女子的进入,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压抑的气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学生单纯、善良、纯洁,她们不谙世事,但却不幸地见证了南京的沦陷,在本该快乐飞翔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在天主教堂里,风尘女子世俗、放荡、妖艳,她们出于无奈,却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让自己的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然而最后她们还是选择了保护她们。在天主教堂里,乔治善良、感恩、责任,他甘于奉献,时刻保护着教堂和女学生们,这是他对老神父的承诺,最后献出了自己。约翰,我更愿意叫他神父,帅气、友好、善良,他不畏强权,在异国他乡他愿意用性命来保护女学生。
电影的结局是悲哀的,尽管女学生们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钗的命运却映射了那个时期整个南京社会底层的女人的命运。她们遭受凌辱,被人唾弃,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来,她们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们一样需要关切,她们同样懂得珍惜。尽管她们曾和女学生斗嘴、吵架,但在危难关头她们却愿意代替女学生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尽管她们知道前方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她们仍然义无反顾。是这群世人眼中的“窑姐”用生命告诉世人“商女亦知亡国恨”,是她们用鲜血在姑苏城畔谱写了《秦淮景》这首壮丽乐章。
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所感动。其实看到一半时我曾想放弃观看,因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当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人们就是经历这些痛苦存活下来的,想到她们都如此坚强,我更加应该正视历史,铭记历史,不让悲惨再次发生。

3. 跪求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400字以上。要结合电影的历史背景写。谢了。。。。。。。

《金陵十三钗》并不好拍。对于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要不还原成黑白,要不就是阴冷的调子,因为这个故事就在冬天,它几乎已在视觉上被固定了,而张艺谋却让我记住了温暖的色彩。
很多人评判这部电影好坏的标准是,战争场面够不够震撼、细节有没有苦情催泪。虽然在看片后,我也没有逃过那些常规的泪点,但心里却是暖暖的感觉。那些妓女在一转身之后改变了自己一辈子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对这部影片悲凉的印象。
非常喜欢张艺谋设计的那个教堂内的彩色天窗,一个女学生隔着窗子看向外面,在她的画外音中,一群秦淮河的女子提着箱子,身着明丽旗袍摇曳着腰身走进教堂。如此浩浩荡荡地出场,似乎注定要在这个神圣、虔诚而纯洁的地方演绎一段不寻常的故事。那时,她们是一群妓女,抢了学生们的藏身之处,所以日军要求女学生组建唱诗班、庆祝日军占领南京时,这群青楼女子,这群姐姐,愿意用自己的命换这群妹妹的命。
当这群女子决定赴死,剪掉头发,擦掉口红,换上学生衣服,从那扇天窗前消失的时候,她们是女神。
诚然,这部电影存在硬伤,但电影终究是艺术,缺憾也是一种美。电影的力量就在于这种变身给人们内心的涤荡——转身就是一辈子,这句话让人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当女子们从那扇彩色天窗前消失,生命的角色就这样发生了翻转,颠覆了大家的认知,也改写了我们的心情。

4. 金陵十三钗影迷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影迷观后感]虽然算不上一个资深影迷,但依然一直期待佳作,在观赏这部影片之前就看了很多相关报道及影评,褒贬不一,金陵十三钗影迷观后感。影片宣传时声称这是张艺谋耗资6亿筹备4年的大作,再以中国人都无法忘却的那一段惨痛的历史作为背景,因此吸引了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准备好了大哭一场的,长达145分钟的观赏时间结束,我没哭,但是我的感觉和刚看完《南京南京》那会一样,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愤恨,一股说不出的悲怆,直到现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也还未完全消去。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能带给人们的感觉,我也很荣幸在2011即将结束的时候还能收获如此一份震撼。或许很多人说老谋子现在越来越差劲了,已经江郎才尽,沦落到要靠挖民族伤疤这种不耻的事来吸引眼球,但是我却觉得比时下的很多茫然不知所云的喜剧片要好太多。很多东西不能忘记,也无法忘记。我们说着不要扭曲有的日本人,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如天朝给我们灌输的那样是奸淫掳虐无恶不作的,但我们能这么云淡风轻的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本身并没有直接受到伤害,或许我是自私的狭隘的,我想如果我是侵略战争直接的受害者,那样沉重那样悲惨的事实,你让我怎能轻易忘记,轻言原谅,观后感《金陵十三钗影迷观后感》。关于贝尔这个角色,其实我觉得不要上升到国家层面去看,他代表的不是美国人,西方人,他仅仅代表的是有良知的人,他也会懦弱胆小市侩好色,前一刻还缩在柜子里,后一刻突然挺身而出而且义无返顾的坚持到底保护和自己死去女儿一样年纪的教会女学生。“神父”的转变在我看来还是有点突兀,他也是个普通人,和我们一样,在生死抉择面前,会犹豫彷徨都是人之常情。但就是这样的人,良知觉醒的时候也是无比强大的,我们每个人或许都可能成为这样的或许称得上是的“英雄”的人。我最喜欢的,是教堂里的那扇带有宗教特有的花纹,由多种颜色的玻璃拼凑成的窗。阳光洒下来,映在地上,顿时也变的五彩缤纷了。只是这扇窗已然变得破损不堪了,经常会有无情的子弹破窗而入,然后溅起一片殷虹。它的存在,本就有些不切时宜,因为在那样一个年代,天空早已没有了色彩,只留有一抹灰。不能忘记历史,南京,南京。沉重的呼吸。数以万计的人儿迷失在血泊里。十三钗,美妙的歌声。

5.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简短一点就行300字,不要抄袭

金陵十三钗,真的是一部很震撼人心的电影。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的场景,感觉自己似乎也处在当时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极度的炼狱中。我为眼前的人物的痛而痛,为那些放弃离开已经沦陷的南京,继续与日本军做殊死搏斗,哪怕只剩一人,与敌军同归于尽,不惜冲在死亡的前线保护教堂的女学生的中国士兵而感动,为日本军队在南京到处搜抓女学生,对女性如牲畜般地蹂躏,残杀而激愤,为那些逃命的沦落风尘的女子在最后关头挺身而出,代替女学生去参加日本军队所谓的庆功宴而对她们激赏,同时对不能改变当初的历史,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残酷的历史在自己眼前重现而感到无能为力,并感到深深的无奈和彻骨的辛酸。
有些场景当时真地很有让我嚎啕大哭的冲动,但在电影院里只能忍着,整颗心都是那么沉重和苦涩,回去的路上都不能平复,很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我不知道我哭是为了什么,可能是为了那些惨烈牺牲的战士而哭,可能是为了那些惨遭日本军队杀害和蹂躏的女性哭,也可能是为了中国大陆上曾有过这么深深的炼狱,而当时的中国对此却很无力而哭,同时也有对那些日本军队的军官和士兵一直受的思想教育和绝对的服从而感到深深地悲哀,他们似乎已经丧失了“人之初,性本善”这种人性的基础。
电影最终没有交代那些代替女学生去日本军营的女人最终是如何,只是交代了女学生最后是在外国人的帮助下顺利地逃离了南京。可能那些女人是活着逃出来了,可能是被那些日本军给残杀了,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但我宁愿是前者。

6.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今天有去看电影的想法,更巧的是我们五个人都同时在今天去看了这部电影,只是在两个城市三个影院,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近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我哭了好几次,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女人,太多的感情揉在那段历史里,有悲哀、有愤怒、有无奈、有同情、有振奋、有感动……战争的残暴,敌人的兽性,更是体现了和平的珍贵,感谢像李教官一样誓死保卫家园的战士和军人们,感谢像约翰一样善良地伸出援助之手的国际友人们,感谢像金陵十三钗一样为了保护同胞而牺牲的无数的中国人民,感谢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今天的幸福生活真的很来之不易,观后感《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7. 金陵十三钗观后

[金陵十三钗观后]今天看了《金陵十三钗》,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写电影观后感了,这部片让我有这个冲动,金陵十三钗观后。记得前些天看电影频道播出的首映礼时,几个片段镜头已经让我热泪盈眶,今天看两个小时电影,我基本流泪了一个小时四十分钟。。。 首先,谈谈影片摄影艺术。整部电影有些特别的拍摄手法我个人很喜欢,也有效的突出了影片主题更不失美感。此处做两个举例。一、稍慢的镜头。在仅有的十几个国军官兵让过女学生们而还未开始打击追来的敌人时,两队人的目视过程。女孩子们边惊慌的跑边转过头来看军人们,那眼神有感激有惊喜有惶恐也有不舍,军人们看女孩的眼神有心疼有鼓励有催促更有担当。。。这么细腻的一瞬间,用了一个稍慢的镜头就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处也使人感受到了这两群人不同未来命运而感动的落泪。二、从很小的教堂玻璃窗破口向外看院里以及院子外的镜头。这个方式表面看是因为要从女孩的眼中窥探外面的情况的表达需要,实在是增加了紧张感,而且女孩子的担心害怕通过这种窥探表达的很明显,更是一种勇敢,即便是到处是魔鬼,弱小的她也可以警惕的观察并思考对策,这暗合了影片给人希望的意思。。。喜欢的此类拍摄手法还很多,比如秦淮女们飘飘而来的群像、战士们一个个为了炸毁坦克而列队冲锋以及牺牲等也是慢镜头;李教官部下埋伏后在纸店里观察敌人也是用的窥探手法。。。 然后,秦淮女们的妆容干净妖娆却不低俗,这是让我喜爱的,因为她们是英雄。女学生们是清纯而稚嫩的,她们是未来。服装,喜欢那一袭袭的旗袍以及大衣甚至睡衣内衣,细节处连袜子都是很细致的,可见服装道具的认真,对那些人那些事的尊重。约翰,从一个只认钱的殡葬生意人到约翰神父的转变也从衣着妆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一个邋遢随便的人是美国式的牛仔帽子、不系扣的西装以及络腮胡子;而一个灵魂高尚的他是干净的脸干净整齐的头发还有神父的长衫。。。 关于情节和人物。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矛盾随之转变的过程。故事其实并不难懂却不乏曲折,每个转呈都有其非常恰当的合理性,所以人物的心理及行为转变也让人能够接受相信而不突兀。比如,女孩子们和秦淮女们为使用卫生间的争吵别扭,因为一粒从窗飞入的流弹打中一个女孩而完全终止,从而使她们水火不容的战争瞬间转变成对鬼子的共同应对;胆小惜命准备躲避来犯之敌的约翰已经藏进柜子,听见女孩子们的惊叫和鬼子的恣意呼喊,以及自己身着的神父衣衫,更是心中对自己死去女儿的爱念,瞬间变成强大的真正神父,勇敢的制止暴行,保护女孩;更在被击倒昏迷后醒来看到死在自己旁边的女孩时,他彻底放弃自己逃命的想法。。。还有原本各自为了保命而聚首的这些人:小乔治和约翰的矛盾,女学生们和秦淮女的矛盾,孟先生和约翰的矛盾,约翰和玉墨之间矛盾等等,这些内部矛盾瞬间由于强敌来袭而转化成共同携手迎敌的转变。。。这些都是合情合理又符合故事逻辑的情节安排。不但推动故事往高潮发展,更表现了平时生活中人们的自我意识在面对巨大苦难时会转化成的共同意识,会自动退让自我的私利,甚至牺牲的人的纯粹高尚本质,观后感《金陵十三钗观后》。 无论是什么人,在面对巨大苦难时都可能是个英雄,这个主题深深烙印在影片的每段情节中。为了保护同胞,本可以出城却留下抵抗,虽剩只身一人也要奋战到底的军人李教官;为了保命藏在地窖,而为了一个不相关的伤员却不惜生命只为了给那濒死的弟弟弹奏一曲,却遭日军蹂躏杀害的一个秦淮女豆蔻的牺牲;为了钱财涉险而来,而为了拯救不同民族的孩子的约翰;为了换取她人生存而牺牲自己的秦淮女们;为了承诺而以身赴死的小男子汉乔治等等,他们不仅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更是所有人类的英雄,对他们的怀念敬仰已经流进了每个善良人们的血液里,代代相传。。。我想这也是影片看过以后不但没有压抑沉重反而给人希望的结果,是通过故事情节设置,层层揭示了影片主题。 此片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南京大屠杀时候的故事,也不仅仅为了表现日军的残暴恶行,更不是为了所谓的战争下的个人私情小利,讲的是一个牺牲是为了希望未来的故事,一个关于人类本性的故事。影片的剪辑非常流畅,没有另人费解的衔接,整个电影二个小时虽长却不拖沓,将观影人丝丝代入,完全没有走神儿的空挡,这也是本人认为张艺谋影片少有的故事紧凑。没办法逐一评论,只挑几个角色说说。 李教官,实在是有头脑的厉害角色,他代表了英勇智慧的抵抗力量,却也悲壮得惨烈,尤其是牺牲一幕,我在泪如泉涌的同时,被他的聪明和无畏打动。那些仅有的抵抗军人,虽然肩负责任,有勇有谋,但也抵不过强敌的无奈,使人唏嘘叹惋。佟大为的表演恰当内敛。 玉墨,有情有义的秦淮女,我不愿意叫她们妓女,因为她们实实是一群仙子,美丽的,永恒的,纯净的。倪妮很有当年汤唯在《色戒》中的风情和优雅。 约翰,这个贝尔饰演的角色,在我看来演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对那时在南京的外国人勇于挺身的真实想法的理解,在苦难中表现出绅士风度甚至幽默,这是何等乐观的人。 最意外的是小乔治在结尾的安排,一个孩子何来那样的勇气,是对承诺的信仰对人爱的信仰,使他有无穷力量。。。 使我感动的情节很多,最想说的是,当女孩子们要以死殉节时,秦淮女们低声喊出的“有姐姐们呢。。。”时,无法言喻的情感,没有什么能赞美没有什么能歌颂,唯有她们自己是她们最真实的赞美与歌颂。。。这时便是为何此片叫《金陵十三钗》的意义。 约翰问乔治,为什么要用秦淮女的命换女学生的命,不是众生平等的么?这句话问的不仅是乔治,更是问日军,德军等等世界上一切藐视生命,涂炭生灵的人,这不是有现实意义的么?如此掷地有声。 影片的信息量实在很大,以至于没办法完全表达清楚我的感动以及感受,只胡乱说说我的想法,从看完影片眼睛红肿到此刻已经十几个小时了,但感觉思维还是被激动混乱着,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 《金陵十三钗》个人认为不仅是场面大画面美的所谓大片,是故事情节饱满,信息内容丰富,寓意深远的好电影,也是张艺谋的又一佳作。希望可以冲击金球奖成功。 最后想向那些让我等看见人性光辉的善良人们祝得永生。

8.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烧杀抢掠的恶魔,炙烤着他们保家卫国的职责;即使弹尽粮绝,也无惧鬼子的炮火;重兵压城,苦战城破;我们的街上,行着鬼子的坦克,它喷着火焰燃烧着的杀戮好罄竹难书的罪恶用血肉之躯抵住疯狂的坦克即使地狱之火射穿胸膛,他们仍坚守着每一寸国土都不能被掠夺,要侵犯身后这大好的河山除非,那战车从他的头颅上碾过除非,那铁蹄将他的胸膛踏破因为有你,泱泱中华不会亡国你们喊响了:中华不忘,有我!我们应该回应一句:中国强大,有我!你们,不仅仅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观后感《《金陵十三钗》观后感》。而是一个个与我们同样鲜活的生命,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敬 礼 二O一二年一月十二日凌晨

9.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00字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00字]用了这样一个名字,是想纪念一些正在失去的东西,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00字。先说和这个电影无关的:大学以前我们经常被要求写读后感之类,自认为当时比较会写,最起码不会语塞;工作以后变得越来越不会写,常常一个词都要纠结半天。我们的年龄在增长,社会阅历在增加,可是知识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好可怕。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丢掉了太多纯真的东西,并且再也没有耐心去补充知识。时间都浪费在了网上闲逛,等恍然发现时,已经又无所世事得过了一个晚上,观后感《金陵十三钗观后感400字》。说点和这个电影有关的:这部电影再一次激起了我对日本的仇恨。仇恨的种子原来一直都在。我始终做不了一个大度的人,我小肚鸡肠地把这份恨波及到整个日本。我自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所以我无法理解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的变态行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都是活生生的人啊,他们怎么下得了手!我力挺这部电影,希望它可以唤起我们对历史的记忆。我想我不会买日货了,不会支持日本的一切了,一个犯过大错又不知悔改的民族变强大后会很可怕。不知道伤痛的人是不会进步的,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肯定还会再次吃亏。如果一个民族忘了曾经的屈辱,如果一个民族里接班的一代没有抗日战争的概念,怎样能赢得其他民族的尊重?真的退步很多,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怎么组织自己的语言,心里很多想法,就是写不出来。忘记是可怕的,比如恰好你忘记的是历史和经验。

10.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800字作文

说实话,如果不是组织的话我是不愿看这部电影的。害怕会太悲壮而抑制不住嚎啕大哭。果然不出我所料,电影开场才十分钟我就已经眼眶湿润了。其实我很害怕写这次的观后感,我怕我的文学功底无法将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更无法将电影中各种伟大的人物表现出来。
《金陵十三钗》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不得不说是张艺谋又一部恢弘又催人泪下的经典战争史诗电影。电影是以一位女学生的回忆为线索,讲述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在一个教堂发生的惨事。影片一开始是一段南京话的旁白,一时让人重回了现场。接着是中国军队和日本人的坦克大战,坦白说,在“神枪手”在大楼里和小鬼子同归于尽的时候,我哭了。最后约翰和女学生的出现,然后逃进天主教堂避难,接着是14个女子的进入,整部电影都充满了压抑的气息。
在天主教堂里,女学生单纯、善良、纯洁,她们不谙世事,但却不幸地见证了南京的沦陷,在本该快乐飞翔的日子里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残酷现实。在天主教堂里,风尘女子世俗、放荡、妖艳,她们出于无奈,却不得不以成人的角度让自己的这场灾难中幸免于难,然而最后她们还是选择了保护她们。在天主教堂里,乔治善良、感恩、责任,他甘于奉献,时刻保护着教堂和女学生们,这是他对老神父的承诺,最后献出了自己。约翰,我更愿意叫他神父,帅气、友好、善良,他不畏强权,在异国他乡他愿意用性命来保护女学生。
电影的结局是悲哀的,尽管女学生们逃出了南京城,但是十三钗的命运却映射了那个时期整个南京社会底层的女人的命运。她们遭受凌辱,被人唾弃,每天如行尸走肉般生活,在很多人看来,她们是不值得被同情的。但是在人情面前,她们一样需要关切,她们同样懂得珍惜。尽管她们曾和女学生斗嘴、吵架,但在危难关头她们却愿意代替女学生前往日军的庆功宴,尽管她们知道前方等待她们的会是什么,她们仍然义无反顾。是这群世人眼中的“窑姐”用生命告诉世人“商女亦知亡国恨”,是她们用鲜血在姑苏城畔谱写了《秦淮景》这首壮丽乐章。
看完整部电影,我为很多场景所感动。其实看到一半时我曾想放弃观看,因为太血腥,太不人道。但是我想到当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人们就是经历这些痛苦存活下来的,想到她们都如此坚强,我更加应该正视历史,铭记历史,不让悲惨再次发生。

阅读全文

与关于金陵十三钗电影的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里可以看加菲猫电影完整版 浏览:921
很感人的电影看了会哭的爱情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5
夏目友人帐电影人物图片高清图片 浏览:877
微信电影票的二维码 浏览:348
沈樵的电影有什么 浏览:880
爱情公寓电影预售票放 浏览:704
主角穿越电影世界体验生活 浏览:125
最新台湾电影网站大全 浏览:29
电影程咬金照镜子演员表 浏览:287
成龙吴亦凡王凯电影 浏览:454
三次元女友电影结局 浏览:778
鬼咬鬼电影中的音乐 浏览:666
求一部欧美电影名字母亲 浏览:834
蓝风筝电影观后感300字 浏览:112
韩国电影好女孩完整129 浏览:413
赣榆哪个电影院有包间 浏览:135
角头2电影全部演员 浏览:841
高达电影大全全集 浏览:735
2K电影院 浏览: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