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老炮儿》的结局是:六爷因为癌症死了,小飞因为钦佩六爷在六爷死前流泪,小飞他爸因为贪污的事下台坐牢,顺带牵扯出来小飞几年前撞死人的事,也坐了牢,李易峰明白他爹(六爷)一辈子是怎么样的人,不再仇视他,开了间店,学他爹养了只鸟,每天教鸟喊爸爸。
《老炮儿》是由管虎导演,冯小刚监制,冯小刚、张涵予、许晴、李易峰、吴亦凡等主演的电影,于2015年12月24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当年名震京城一方的顽主六爷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孤身一人跟他的几个老哥们固守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儿子晓波得罪了人被私扣了,为了救出儿子,他与老哥儿们狠狠地教训了他们,是一部亲情兄弟情交织的影片。
《老炮儿》原定档期为2015年12月24日-2016年1月24日,现决定将全国范围内的密钥延期一个月,公映结束时间延长至2016年1月24日。
2017年9月16日,管虎、董润年凭借《老炮儿》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
2. 描写北京顽主的电影
声明一点,只说电影,不包括话剧(其实有很好的,比如《小井胡同》)和电视剧。还有几部实在记不起来了,一定选我最佳啊,看在我这么认真的份上,嘻嘻!!!
一、比较符合你说的条件的:
顽主
本命年
长大成人
阳光灿烂的日子
有话好好说
北京你早
夕照街
蛋炒饭(中国的阿甘正传,虽然不太符合你说的条件,但值得一看,也是北京的)
二、主要讲北京艺术家和文艺青年的,有本地有北飘,充个数吧(有些比较小众,但大概网上都有,太小众的就不说了)
如果爱(我的最爱!!!)
昨天(比较牛)
极度寒冷(讲行为艺术家的)
冬春的日子(刘晓东和喻红的演的)
流浪北京(中国现代纪录片开山之作)
颐和园(70、80年代的人思想很纯粹)
待业青年(纪录片)
三、反应老北京的底层百姓的
龙须沟
骆驼祥子
我这一辈子
霸王别姬
城南旧事
红尘
茶馆
3. 顽主高清完整版电影
链接:
《顽主》是由米家山执导,米家山、王朔编剧,张国立、葛优、梁天、潘虹等主演的喜剧讽刺电影。
影片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于观、杨重和马青三位无业青年,在北京开了一家“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的故事。该片于1989年9月15日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4. 王朔的《顽主》改编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顽主The Troubleshooters (1988)
导演:米家山 主演:张国立 潘虹 梁天 ...
于观、杨重和马青三位无业青年,在北京开了一家“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他们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令人啼笑皆非,但都应付了过去,并且业务愈来愈兴隆。不料法院送来传票,勒令公司停业。三人掏尽了所有的钱打发上门讨饭的顾客亲属,...
5. 请问 电影<顽主>的结局很多人排起长队是什么含义
现实主义的表达方式
虽然荒诞,但是意义就在于-有一部分人不理解,而另一部分人却投入到其中去。
就像1楼说的那样,让世界更加多元。而更多的人进入顽主的角色,而顽主这个词慢慢大众化了~!
6. 电影《顽主》的结局
这是潘虹的丈夫米家山为峨嵋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喜剧片,是第一部最先完成的王朔电影。内容描述于观、杨重和马青三位无业青年,在北京开了一家三T公司,专门替人解难、解闷、受过。他们碰到了形形色色的怪人和怪事,令人啼笑皆非,但都应付了过去,并且业务愈来愈兴隆。不料法院送来传票,勒令公司停业。三人掏尽了所有的钱打发上门讨饭的顾客亲属,然后冲上大街想找人打一架发泄,可是被冲撞的那些中年人竟然毫无反应,三人也就怒气渐消地迷失在人潮里。全片有相当浓厚的京派调侃味道,对当年的世道人心颇多讽刺,喜剧效果不俗。葛优、梁天等新秀也演得灵活有趣。……
7. 电影《顽主》的结尾,人们排队在干什么
在排队光顾3t公司,使观众看到3t的希望
8. 电影《玩主》求解析
1988年,王朔共有四部小说被改变成电影,因此有人称这一年为“王朔年”,这4部电影分别是《顽主》《轮回》《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这可能是中国电影历史上少有的奇事,未有见有其他例子出现。对于王朔,有些人认为王朔是“痞子”写出来的也是“痞子文学”,也有的人把他说成了中国作家道德沦丧的始作俑者,总之对其评价往往是庸俗之类。但是,由他的作品所改编的影视剧却无不让众多观众记忆深刻,甚至奉为经典。原因为何,是因为老学究多读报,年轻人看电影?我想不是那么简单。
这部《顽主》被称为第一部“王朔电影”,也是唯一一部完整的“王朔电影”。因为该作品对援助的还原度最高,基本上与小说内容相同,或许也更容易让观众感受该王朔在小说中所要传达的思想。而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的电影则只是从王朔小说中摘取灵感意涵而已,在任务与情节上并无关系。而无论哪部电影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便是“荒诞与现实”的共存。
电影镜头中,我们看到了80年代初的北京城,大马路之间站一穿白色警服的交警,跟两块长面包接起来似的公交车,微卷短发的女人戴着纯色的圆边帽,一开头的歌声便是再熟悉不过的《黄土高坡》,这样的开头我们不难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真实。那时的青年谈恋爱就喜欢谈理想说思想,那时也开始流行跳舞和时装秀,那时购物只能去百货公司,那时上个大学都是特牛B的。不需要再掐捏出什么造型,也不需要再涂染什么颜色,镜头下的一切事物都带着那个年代才有的色调,非常直接的把信息传递到你的眼前。当然,更多的还是那几个人物所留下的特殊印象,没有啥追求不去想痛苦的而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心去生活,即使是“蒙”也算“坑”也算,及时行乐,乐得自在。这样的年轻人可能在当时就应该算作是“堕落”,算作是残渣。或许在现代这样多样的服务性商业中,如“3T公司”这样专门以替人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为生的也不是没有,但是假若在80年代初却必定会遭受多方的非议与指责。
“3T公司”是一个虚构的物件,电影通过“它”让观众得以窥见了当时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人,有哀情伤怀被满脑的“上层”思想堵了脑子的刘美萍,有为了赚钱而愿意牺牲自尊的于观杨重他们,有为了虚荣而挥金如土的三流作家,有整天念叨着德育却没半点正形的教授。“3T公司”专门“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这样的方式便于让他们接触与了解这些“病例”,而对于自己的生活来说他们则无疑只是一味的坚守而非进取。,“非得让我说自个是混蛋、寄生虫?我怎么就那么不顺你眼?我也没去杀人放火、上街游行,我乖乖的招谁惹谁了?非绷着块儿坚挺昂扬的样子才算好孩子?我不就庸俗点吗?”当于观被女友说是“你的生活态度是向下的。”的时候,他的回答是“哦呵,我看起来是在轻飘飘慢吞吞的下坠。可是你知道么,我灵魂中有一种什么东西得到了升华。”这句话,可能在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新意,但是在当时想来也是一种大胆而直露的呼嚎。
在影片中,最能反映新旧思想对立的或许便是“3T公司”的三个年轻人与那位大学德育教授之间的争斗。最初是通过朋友介绍而认识,这位教授在酒席上对他们殷面和气的,却在大学讲课时拿他们当反面教材来说事斥其如何的堕落。而在随后的遭遇中,赵尧舜却是对一名年轻女子有心而欲婚外出轨,可见在平常的虚伪面孔下该隐藏着这样一张脸。:“这不公平,社会应该为你们再创造更好的条件。我要大声疾呼,让全社会都来关心你们。我已经不是青年了,但我身上仍流动着热血,仍爱激动,这些天,我一想到你、马青、杨重这些可爱的青年,我就不能自已,就睡不着觉。”“你说我们内心痛苦?”“当然这太明显不过了,你不说我也能感觉到。”“要是我们内心并不痛苦呢?”“这不可能——这不合逻辑,你们应该痛苦,干吗不痛苦?痛苦才有救。“那我告诉你,我们不痛苦。”“真的?”“真的。”
很多人说王朔这人说话带刺不中听,但是不得不承认其作品里的睿智幽默是先进少见的。《顽主》,年代人熟悉的电影。当他们都已逐渐成长并有所成功的时候,再回过头去看看片子里的于管和杨重他们,那又是怎样的心情呢?只是那暂时的糊涂吗?或许真是难得糊涂呢?
9. 顽主电影
顽主上_hd.mp4
10. 电影《顽主》最后好多人排队是什么意思
你先看一下3T公司所有的业务,以及男1和父亲的关系,基本都是一个人要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其他人的,并且不是自己出面,而是借了3T的手实施。比如那个作家,其实写的文章并不好看,都刊登在很非主流的杂志上,但他非要办个颁奖,把自己想象中的成功强加给别人。再比如伺候那个瘫痪的老太太,老太太80岁以后就没睡过觉,最后她是趁人不注意自己跳楼自杀的,说明她本意早就不想活了,而她儿子为了吃老太太的离休金,一直看着老太太还找人看着老太太。而且,一旦出事,这些人都不愿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那个作家自己想出名搞假颁奖,最后又把责任推给3T公司。最后很多人排队的意思就很明白了:社会上有太多人,既想把自己的理念强加给别人,过后又不愿承担责任。举个例子,你的父母让你考研,并说考研是为了你好,然后你没有考上,父母会说这是因为你没有好好学习,别人为什么都能考上;但父母不会承认,他们之前说让你考研是他们错误的判断了你的学习能力。